汶川地震北川县城建筑物震害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816.25 KB
- 文档页数:6
吕西林:各位代表⼤家下午好,很⾼兴参加这次会议,并且跟⼤家汇报⼀下我们在灾区⼯作的⼀些情况,我的主要内容有下⾯四个⽅⾯,第⼀个是现场房屋震害评估及考察,第⼆是典型震害原因及初步分析,我们这⾥强调⼀下是初步分析,第三是对提⾼建筑物抗震防灾能⼒的建议,第四是在防震⼯程中积极采⽤成熟的⾼新技术。
第⼀是现场房屋震害评级及考察,所有的评估⼯作很简单,⼀⽅⾯是什么房屋是不能⽤的,有危险的,不能进去的,还有⼀类是可以⽤的房⼦,让⼤家临时可以⽤,这只是应急评估,这是我们当时在现场的情况,我们去了以后,是在⼴元市和青⼭县的路上,这个路上不时有⼭体滑坡,这个是地震灾区主要的⼀些县城,这是县城的分布图,红⾊的地⽅是我⾃⼰去过的地⽅,从这个地震发⽣到⼋⽉底我去过七次,累计⼯作时间⼀个多⽉,主要是三个任务,⼀个是房屋应急评估,还有⼀些政府部门邀请的再评估,第⼆是我们援建⼀个都江堰的⼩学,第三是我们同济⼤学负责北川地震遗址公园的规划策划。
这个是国家地震现场应急⼯作队公布的第⼆套和最终的图,上午谢⽼师也公布了这个图,⼤体的内容差不多,这次地震有两个重灾区,⼀个是映秀,还有是北川县城为中⼼的地区。
第⼆个是典型震害原因及初步分析,我们结合我们看到的情况进⾏⼀个归纳,第⼀是地震烈度极⼤是这次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这次地震有⼗个极重灾区,这些灾区震前的设防烈度为七度,这次的烈度达到了⼋到⼗⼀度,这个是⼤家公认的。
这个是北川县城震后⼀⾓,北川县城已经被铁丝围起来了,这些照⽚看到,有的房⼦还是可以⽤的,这个是新城区,这个是⽼城区,实际上这些房⼦到⾥⾯看的话,就⽐较惨了,有的已经破坏的⾮常严重了,这个是办公楼两层都倒塌了,上⾯还可以⽤,这个房⼦中有些⼈还是可以逃出来的,这个是滚⽯砸向房屋,这个是⼭体滑坡引起的,还有⼀些更惨的照⽚,第⼆个是未设防的旧房屋倒塌和破坏严重,但是按照国家规范和标准正常设计施⼯和正常使⽤的房屋都具有很好的抗震能⼒,这个是青川县城,是5⽉18号我们拍的,这个是没有设防的房屋,这个是新规范的房屋,对⽐⾮常明显,这是⼀些⽼房⼦和新房⼦的对⽐,这是⼀个青川县城的⼀个2001年按照规范设计和建筑的,他也没有什么⼤的破坏,这是在青川县城⾥⾯的⼩学建筑,没有⼀个校舍倒塌,基本没有⼤的破坏,也是按照新规范设计的,另外是青川中学,也是没有任何⼤的破坏,只是⼀些⼩的裂缝。
汶川地震作用下北川县城建筑物损毁机制研究陈浩;李勇【摘要】在汶川地震作用下,北川县城的建筑物遭到严重损毁.为给北川县及邻近区县防灾规划和工程抗震设防提供科学参考,本次研究在现场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北川县城建筑物损毁机制与县城地质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川县城建筑物损毁是由地表破裂、滑坡、崩塌、地表震动等多种破坏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结论:在北川及邻近区县防灾规划中,建筑物的修建应尽量避开断裂展布带、崩滑灾害易发区段等可能对建筑物造成毁灭性破坏的区域,对于已建成区附近的灾害易发点也应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加于防治.【期刊名称】《绵阳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33)002【总页数】4页(P107-110)【关键词】汶川地震;建筑物;损毁机制;北川县城【作者】陈浩;李勇【作者单位】绵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工程学院,四川绵阳621006;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0 引言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汶川县映秀镇附近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为龙门山主中央断裂-北川-映秀断裂.汶川地震发生后,我们开展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项目《汶川特大地震地表破裂与变形特点研究》的野外调查工作,调查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导致的地表破裂带主要沿震中的北东方向扩散,位于震中北东侧、与映秀镇同处北川-映秀断裂带之上的北川县城成为汶川地震的极重灾区.前人对北川县城震害特征及成因已做了一定程度的调查和研究工作[1-7],这些工作主要从人员伤亡(导致上万人死亡)、道路损毁、房屋结构坍塌等方面探讨了此次地震对北川县城的破坏作用.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野外观测资料的综合分析,重点研究汶川地震作用下北川县城建筑物的损毁机制.总体来看,该县城区建筑物损毁原因与前人研究所获取的各类震害成因[6-7]类似,建筑结构损毁是地表破裂、滑坡、崩塌、地表震动等多种破坏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图1).1 研究区建筑物损毁特征图1 北川县城活动断裂及次生地质灾害分布图Fig.1 Distribution map of the active faults and secondary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Beichuan County虽然北川县城的所有建筑物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但损毁的严重程度却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在县城老城区(以湔江为界,湔江以北为新城区,湔江以南为老城区),由于受到地表破裂效应和次生山地灾害的双重影响,从湔江河岸至王家岩坡脚,若干现代高层建筑物几乎全部坍塌,残存的几幢零星低矮建筑也遭到严重破坏.在县城新城区,坐落于景家山坡脚的茅坝中学及附近区域被顺坡而下的岩土体撞击、掩埋,崩塌体波及区域的所有建筑物全部倒塌;另外,在新城区,沿湔江河道旁的北川大酒店东侧到县城北东面中心吊桥一带,由于受断层错动效应影响,建筑物损毁极为严重,沿断层展布线几乎无一幢相对完好建筑物.除开上述区域,北川县城其余非断裂展布区和非崩滑灾害波及区建筑物保存相对完好,大多数建筑物的墙体仅发生局部垮塌,墙面出现若干共轭剪切裂缝,在这一区域,建筑物整体坍塌的现象并不多见.2 建筑物损毁机制探讨2.1 地表破裂效应北川县城位于龙门山构造体系之上,两条沿活动断裂发育的地表破裂带展布于北川主城区.其中,沿北川-映秀断裂发育的主破裂带由县城南西侧进入城区后,跨过湔江河道(在湔江河面上,可见河床抬升导致跌水形成的浪花),从北川大酒店东侧延伸至景家山坡脚,沿北东方向出北川县城.该破裂带在北川城区出露约1.8 km,根据北川大酒店旁棕黄色砾石层的错断量推算可知,主破裂带在北川县城的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大致为1.2 m和2.1 m.黄静宜[8]、王根龙等[6]在北川县城北部发现一条主断裂错动导致的次级断裂,沿该次级断裂发育的地表破裂带经县政府向北西切过北川县职业中学,跨越夏禹大桥后,穿过龙尾山沿北西方向延伸.位于地表破裂带之上的建筑物在北西盘逆冲抬升和右旋剪切作用下均整体倒塌或底层垮塌,从图2可以看出,沿主破裂带穿过区域几乎无保存相对完好的建筑结构.图2 北川县城主破裂带穿过区域Fig.2 Region passed through by main fault in Beichuan County图3 王家岩滑坡(底图据黎大东[9],2008)Fig.3 Wang-jia-yan landslide(The base map originated from Li Dadong[9])2.2 次生山地灾害2.2.1 滑坡北川城区湔江西岸王家岩一带的斜坡地段广泛发育下寒武统清平组细砂岩、砂页岩[2],在温度变化、水溶液作用及生物作用下,细砂岩、砂页岩这一类固结程度不高的沉积岩极易发生崩解,呈碎裂结构.汶川地震发生时,从王家岩坡脚处通过的北川-映秀断裂北西盘沿断层面向南东方向强烈逆冲(兼具右旋走滑运动),断层错动导致的振动效应使悬于王家岩斜坡体之上的碎石、粘土混合物倾泻而下,北川县医院、曲山镇小学、曲山镇幼儿园以及教育局、财政局、地税局、派出所等行政机构的建筑物被超过100万 m3的松散坡积物瞬间掩埋,紧临滑坡体前端的建筑物也因受到飞溅的碎石、土块的冲击而严重损毁(图3).在该区域,滑坡导致的建筑物坍塌共造成大约1600人死亡.2.2.2 崩塌在北川城区湔江东岸景家山一带,上泥盆统沙窝子组灰白色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广布[2],岩体中溶蚀裂缝发育,白云岩表面可见纵横交叉的刀砍状溶沟(图4).另外,随着上覆岩层不断被风化剥蚀,位于地下深处的致密灰岩和白云岩因重负顿释而体积膨胀,将在岩体中产生与地表水平的卸荷裂缝.溶蚀裂缝和卸荷裂缝易将岩体切割成块状结构[6-7].汶川地震驱动的逆冲和右旋走滑作用使大量白云岩和灰岩块体突然脱离母体,直接撞击和掩埋了北川中学新区(茅坝中学),在这一区域,掩埋于巨厚岩土体之下的建筑物碎片难于从地表见到.崩塌体前沿的大片居民楼也因受到零散崩落岩块的撞击而成为断壁残垣.图4 景家山崩塌Fig.4 Jing-jia-shan collapse2.3 地表振动效应在北川县城,除断层穿越区域和崩滑体波及区域,其余建筑物的损毁皆因地表振动所致.在构造应力作用下,突然断裂的岩层沿断裂面大规模错动,释放出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至地面,引起地表振动.与难于抵御的次生地质灾害和地表破裂对建筑物的损毁相比,地表振动对建筑物的破坏强度相对轻微,地表振动效应往往造成建筑物局部坍塌和墙体开裂.观察发现,多组“x”形共轭剪切裂缝发育于该区域墙体表面(特别是窗台下方),究其原因,主要是建筑物在地表振动作用下,墙体受到往复剪切破坏,并沿粘结强度最薄弱、应力最集中的地方(窗台下方[10])裂开,从而在墙面形成共轭剪切裂缝.在北川县城,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与其它地表振动破坏区域相比,地表破裂带穿越区域的邻近地区,建筑物震害相对较轻.其原因是地表破裂的出现吸收了部分地面振动能量,减少了振动历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邻近主断裂带区域建筑物的震害[6].3 讨论与结论北川县城建筑物损毁主要源于地表破裂、次生山地灾害、地表振动三个方面的因素.其中,地表破裂导致的地面垂直错动和水平错动使位于破裂带之上的建筑物几乎全部坍塌;汶川地震驱动的崩滑灾害使王家岩和景家山坡脚的建筑物被飞泻而下的巨厚岩土体撞击、掩埋,在地表甚至难于见到被掩埋的建筑碎片;地表振动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相对轻微,城区大量建筑物因地表振动效应而局部倒塌或在墙体表面出现共轭剪切裂缝.从更深层次意义上说,北川县城建筑物损毁最本质的原因是该县城坐落于地质构造危险区.首先,北川-映秀断裂这一龙门山主中央断裂贯穿整个北川县城,地震驱动的逆冲和走滑作用势必对建筑物造成严重损毁;其次,北川县城位于狭长的湔江河谷之中,周围因湔江强烈下蚀而形成较大地貌高差,再加上县城周边山体主要发育细砂岩、砂页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等易于崩解的岩块,为滑坡、崩塌等次生地质灾害的形成提供了有效临空面和物质基础.景家山坡脚茅坝中学和王家岩坡脚高层建筑群的损毁即是断层错动效应、次生地质灾害、地表振动效应三种破坏因素相叠加的结果,跨越北川-映秀断裂及其次级断裂的其他建筑物除受到地表破裂效应的破坏之外,同时也受到地表振动效应的影响.由此,在北川及邻近区县防灾规划中,建筑物的修建应尽量避开断裂展布带、崩滑灾害易发区段等可能对建筑物造成毁灭性破坏的区域,对于已建成区附近的灾害易发点也应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加于防治.参考文献:[1]高志兵,陶小三,孔建国,等.北川县城汶川地震震害特征及其成因探讨[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9,29(1):114-118.[2]姜纪沂,迟宝明,谷洪彪.汶川8.0级地震北川县城震害原因分析[J].地震研究,2009,32(4):382-386.[3]卢滔,薄景山,张建毅,等.汶川地震北川县城建筑物震害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30(6):19-23.[4]李小军,于爱勤,甘朋霞,等.汶川8.0级地震北川县城区灾害调查与分析[J].震灾防御技术,2008,3(4):352-362.[5]陈惠云,冯志泽,王纪强,等.四川北川新县城地震地质灾害研究[J].防灾减灾学报,2010,26(4):6-12.[6]王根龙,刘红帅,张军慧.汶川特大地震之北川县城震害分析[J].西北地震学报,2010,32(2):173-178.[7]王根龙,张军慧,刘红帅.汶川地震北川县城地质灾害调查与初步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9,20(3):47-51.[8]黄静宜,关会梅,宋洋.汶川地震北川县城地表断层破裂特征[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9,11(1):62-65.[9]黎大东.北川县城特别管制后的航拍画面[EB/OL].http://www.shm.com.cn,2008 -05-28.[10]苏培东,樊靖宇,王嘉竹,等.四川南江桥亭、流坝剖面裂缝特征研究[J].四川地质学报,2008,28(3):186-189.[11]宋春青,邱维理,张振春.地质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汶川地震后建筑物震害分析及加固技术综述汶川地震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极其严重的自然灾害,震中地带的大量人员和财产都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
其中,由于地震造成的建筑物震害和倒塌,给灾区的重建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本文将就汶川地震后建筑物震害分析及加固技术作一个综述。
一、地震造成的建筑物震害地震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往往可以对各类建筑物造成不同程度的震害。
在汶川地震中,很多建筑物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震害,比如一些小公寓楼可能会出现外墙裂痕,楼板变形和屋顶掀起等现象;而一些高层建筑,则可能会因为地震而倾斜甚至是部分倒塌,给建筑物及周边环境造成很大风险。
二、建筑物加固技术为了避免在地震或其它灾害下建筑物的倒塌,许多工程师们都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加固建筑物。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墙体加固,就是在经过地震波测试后,经过色差分析后来选择贵重的岩石或水泥加固墙体,用尽最大努力使建筑物的承受力更强。
另外一种方法是带钢加固,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钢板,带或筋来将建筑物的房间或墙壁牢固结合起来,以更有效地分散地震作用力,通过带钢的力量来保证建筑物在地震期间不会倒下来。
最后,混凝土加固技术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加固方法。
方法主要包括混凝土压砂和钢筋混凝土加固天花板等。
这种方法用于创造比普通墙体重10倍的混凝土保护建筑物,将建筑物上方的重量向下分散。
因此,即使在地震或其它灾害情况下,建筑物也可以坚挺不倒。
三、安全评估在灾后建筑物修缮过程中,受损建筑物应经过专业的安全评估,以便判断应采取何种修理或改造方式。
建筑物评估从三个层次来进行: 房屋、单元和建筑。
评估主要是确定建筑物处于何种状态以及未来可能出现什么问题,从而更好地确定装修重建的方案。
四、结语汶川地震时,建筑物的震害和倒塌是造成极大财产和人员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日常建设中,建筑师和工程师需要注重建筑物的抗震设计,以保障人民的和财产的安全。
同时,在灾后重建中,有效地利用各种加固技术,对于增强建筑物的可靠性、增强其对自然灾害的安全性也是必不可少的。
汶川地震中框架结构震害情况调查及分析耿栋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研2012级15班,2012110857摘要:本文结合5.12汶川大地震,介绍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中的震害情况,从房屋整体垮塌、房屋整体严重歪斜、房屋部分楼层垮塌、房屋部分集中垮塌四个方面介绍了框架结构整体震害现象, 从框架柱、梁、填充墙等破坏介绍了框架结构构件震害现象。
并从结构平立面布置、结构体系和结构构件等方面初步分析了钢筋混土框架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
最后对如何加强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汶川地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震害情况;震害分析;抗震措施1.框架结构震害情况调查四川地震区中的多层和高层房屋建筑大多数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结构应用居多。
震害表明,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具有足够的强度,良好的延性和较强的整体性,经过合理的抗震设计,采用此类结构是可以保证安全的。
此次调查的德阳、绵竹、什邡、都江堰等重灾区的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主体结构震害较轻,未见主体结构整体坍塌。
但填充墙体和围护结构的震害比较严重。
特别是框架结构,填充墙体开裂严重。
通过增设构造梁、柱,加强维护墙体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可以有效减轻非结构构件的震害。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在地震时遭受到的破坏比砌体结构的震害轻得多。
但如果设计不当、缺乏合理有效的抗震措施或施工质量不良,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震害,部分结构构件会发生严重的破坏。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框架结构整体破坏1.1.1 房屋整体垮塌型填充墙普遍倒塌,房屋的柱子几乎全部折断或压断,因柱子破坏导致房屋整体倾倒,楼屋盖叠落在一起,房屋全都一塌到底,整栋房屋彻底倒塌。
下图所示为位于断层附近的北川县城曲山镇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破坏形态就属于这种类型。
框架结构的柱子几乎全部折断,房屋整体失稳,几乎完全倒平。
1.1.2 房屋整体严重歪斜型填充墙普遍损毁,房屋部分底层或下层数层失稳倒塌,柱子毁坏,而顶层或上层严重破坏,顶层或上部楼层框架落下并有局部倒塌,呈整体倾斜状态。
“5·12”汶川地震房屋建筑震害分析与对策研究报告(2009-4-23)编者按:“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惨重。
灾害发生后,房屋质量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值此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本报受“5·12”汶川地震房屋震害研究专家组委托,权威发布《“5·12”汶川地震房屋建筑震害分析与对策研究报告》。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境内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巨额经济损失。
地震发生后,在国家住房和严重的城乡建设部等有关部委的支持下,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四川省建设系统和地震系统迅速组织相关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前后共计2500余人,持续时间达两个多月,深入灾区开展地震震害调查、房屋安全应急评估、专项房屋结构技术鉴定和技术人员培训等工作,掌握了较为丰富的房屋震害第一手资料。
根据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第22条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各自职责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开展地震活动对相关建设工程破坏机理的调查评估,为改进建设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和工程建设标准和抗震设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四川省建设厅、四川省地震局组织成立了“5·12”汶川地震房屋震害研究专家组,在已掌握的资料基础上,针对本次地震中房屋建筑的震害情况,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并提出以下建议。
一、震害分析(一)对导致房屋破坏的本次特大地震特点研究表明:1.此次地震能量巨大、烈度超强。
本次8.0级特大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部的龙门山断裂带上,是该断裂带发生的千年不遇的特大地震。
8级地震释放的能量是7级地震的32倍。
据有关资料介绍,在四川卧龙地区获取的峰值加速度记录达0.9g(地震烈度达到10度),在江油获取的峰值加速度记录达0.7g(地震烈度接近10度)。
此次地震所产生的峰值加速度大于0.4g(地震烈度为9度)的区域达到350平方公里,震中烈度高达到11度。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分析发言者:叶列平前面听了那么多精采的报告,下面我就这次汶川地震中的框架结构中的很多问题做一些探讨。
这个图片是一个小学,这个是有外廊的,有构造柱的,这种新的抗震规范设计的楼多了一个抗震的层次,性能就比较好。
所以对于未考虑设防的砌体结构,基本都是唐山地震的重复,按照89规范以后设计的,采取圈梁和构造柱措施的砌体结构,大多震害比较轻,很少发生脆性破坏而倒塌,因此砌体结构主要是如何落实抗震规范执行的问题,特别是落实圈梁和构造柱抗震措施,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工作可能并不多。
主要是落实的问题,设计、施工、执行规范的力度问题。
框架结构的震害问题很多,前面有很多的介绍,最主要的问题是填充墙破坏严重,未实现强柱弱梁。
框架结构的震害大概有这么几个问题,一个是维护墙和填充墙的严重开裂和破坏,填充墙造成短柱剪切破坏,柱剪切破坏,梁柱节点破坏等等。
这是填充墙破坏的照片,不多说了,会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造成恐惧的心理,修复工作量很大,费用很高,规范对可修没有明确定义,这是错层造成短柱剪切破坏的照片,其实只要预留缝就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对于这样没有办法避免的短柱,可以采用连续箍筋约束混凝土的办法增强,这个是连续箍筋约束混凝土的柱子,这个是一根钢筋,施工其实也很方便,这是非常好的一个已经成熟的技术,但是在我们国家一直推广不开,不知道什么原因,钢的外套管的柱子的问题,概念很简单,这是箍筋约束混凝土,可以防止外面的保护层脱落,可以很容易的提供有效的约束,并且还可以作为模板用,这个钢的外套和钢板混凝土概念不一样,只是在柱身这一段里面有一个钢的外套管,这个延性很好,可以防止短柱的剪切破坏。
相关的研究还不是很多。
这是柱的各种各样的剪切破坏的情况,这个照片也是一个有代表性的,箍筋不少,但是都放在了底下,这个是偷工不减料,这是施工管理的问题。
强剪弱弯的问题,即使柱端先发生弯曲破坏形成塑性铰,巨大的轴压易使混凝土压溃,严重削弱柱端抗剪能力。
1. 北川房屋破坏原因分析北川房屋破坏主要有三方面原因:1 .地震动;2 .场地和地基;3 .建筑结构破坏。
1.1 地震产生的强烈地震动汶川8.0级大地震产生强烈的地震动,北川属近震区,地震动强度极高,地震烈度达十一度,地面运动的竖向分量十分强烈,强烈的水平地震动和竖向地震动的结合作用是造成房屋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地震动参数值高外,地震动的频谱特性与建筑结构破坏密切相关。
这次地震聚集了巨大能量,突然间在短时间内集中释放,近震地震动的频率高,周期短,对于北川自振周期较短的木结构房、砖结构房、多层砖混结构房由此引发了类共振效应,这也是造成房屋严重破坏和倒塌的重要原因。
在北川县城我发现一些高层建筑破坏较小,就是由于这些建筑的自振周期较长,偏离了地震动的的卓越周期,所以增幅效应减小。
短周期的建筑物在高烈度区震害严重,而长周期的建筑物影响不大,这是因为地震波在向外传播时,短周期分量衰减得快,长周期分量衰减得慢,并且长周期地震波在软地基中又比短周期地震波放大得多,加之类共振现象的存在,则在近震区短周期结构破坏严重,在远离震中区的软地基上的长周期结构,将遭到较重破坏。
1.2 场地条件和地基破坏效应北川县城属低山地貌,山地开挖平整的地质,岩性为碳酸岩坡积物,以粘性土为主,夹砂砾石,建筑物建在半山腰或山谷河岸边。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这里应属危险地段,不利于建房。
北川的毁灭警示:地质灾害是一种比地震更为常见的威胁,龙门山基岩的分布比较复杂,上面沉积的松散层也不均匀,不同的场地条件造成地震波放大或减弱.这就是为什么同一区域内不同建筑物受损情况不同的主要原因之一。
场地土对地震波的反应不一样,地基在基岩与在土层是有差别的,在北川,这片房屋与那片房屋差异很大。
基岩在震动时把能量传给上面的土层,地震波在土层的传播跟在基岩的传播完全是另外的一种方式,土一般对地震波有放大的作用,而且地形越复杂,地震波传来后会形成反射和折射,会加剧放大的效果.象北川这么大范围的破坏在世界地震工程史上是少见的。
汶川地震震害调查及对建筑结构安全的反思汶川地震是2008年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一次毁灭性地震,给该地区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次地震对于建筑结构安全提出了重要的反思和教训。
1.结构抗震能力不足:汶川地震暴露了许多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不足。
许多房屋和公共建筑没有设计和建造符合地震安全标准的结构,无法承受地震引发的巨大震力。
2.建筑质量问题:地震发生后,一些建筑物出现严重破坏并坍塌,暴露出建筑质量问题。
其中包括建筑材料的使用、施工工艺的控制以及质量监督的不健全等。
3.地理环境和规划问题:地震震害的调查也揭示了地理环境和城市规划等因素对建筑结构安全的影响。
一些地理条件,如地震活动带、土壤类型等,应纳入设计和规划的考虑,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4.建筑文化和技术水平:一些地方的建筑文化和技术水平对地震的准备和应对能力不足。
在地震前,很多人对地震的认识和准备不够充分,缺乏应急预案和逃生意识。
汶川地震震害调查的结果引起了重大反思和改进措施,对提高建筑结构安全产生了积极影响:1.加强抗震设计和规范:根据地震调查结果,加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和建设规范的制定,确保建筑物能够在地震中保持稳定,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
2.建设抗震设施:加强对公共建筑、重点基础设施等的抗震设施建设,提高它们的抗震能力和灾害应对能力。
3.加强质量监督和施工管理:加强对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的质量监督,提高建筑质量水平。
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
4.提高地震科普和教育:加强地震科普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地震的认知和应对能力,培养逃生和自救的意识。
汶川地震震害调查为中国的建筑结构安全提供了重要经验教训,促使政府、建筑行业以及公众更加重视地震安全,加强建筑抗震能力的提升和灾害应对能力的加强。
“汶川”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及给施工带来的启示摘要: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境内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这次特大地震造成了大量房屋的倒塌,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大量的人员伤亡。
灾区人民流离失所,痛失家园。
作为建筑施工的从业人员来说,这次地震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需要我们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加强施工质量管理,为社会建造更多、更牢固的建筑。
关键词:汶川大地震结构施工构造柱圈梁施工缝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境内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这次特大地震造成了大量房屋的倒塌,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大量的人员伤亡。
灾区人民流离失所,痛失家园。
我公司在第一时间组织了专业抢先队伍,携带抢险大型机械设备赶往地震重灾区北川县城,疏通损毁的道路,积极配合解放军展开救援工作,解救受困群众。
2008年6月16日,我公司组织了房屋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到灾区考察建筑物受损情况的调查活动,我有幸作为其中的一员参加了这次有意义的活动。
这次大地震给我们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现场倒塌的房屋来看,真是触目惊心。
这次地震也震醒了我们,使我们懂得了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施工节点的关键性。
作为一名技术人员,要加强职业道德,加强现场质量责任心、责任感,绝对不能个人以经济利益而忽视国家和企业的利益,克服图小利、不讲大利的思想,绝不能放松对班组的工序质量管理,要严格按施工图、施工规范、工艺流程进行管理和施工,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通过这次对灾区建筑物的现场观摩,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施工生产中引起高度重视,及时排查各种隐患,杜绝因地震发生的次生灾害而造成更大的损失,为我们在施工中如何确保安全生产提供借鉴。
在以后的工作中吸取经验,按照设计施工图、施工验收规范和工艺流程施工,严把工程质量关,这次地震中建筑物受损严重的部位,是以后施工质量控制的重中之重。
通过这次到灾区对地震造成建筑物的损害调查给我以后施工质量控制带来颇多启示,现总结如下:一、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破坏形式这次到地震灾区考察了许多受损的建筑物,发现了许多建筑物不同程度地受到破坏,通过仔细观察于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种破坏情况。
Z O N G H E B A O D A OCHINA EMERGENCY RESCUE“5·12”汶川大地震8周年之际,笔者一行人考察了龙门山断裂带的北川县地震遗址、绵竹汉旺地震遗址、彭州白鹿中学和映秀镇漩口中学等震灾严重的地震遗址区,那震惊世界的瞬间留给人们心灵的创伤,仍然让我们感到痛触和难过。
回顾过去是为从灾难中吸取教训,为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抗震减灾能力寻求更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1.汶川大地震房屋倒塌类型分析根据汶川大地震现场考察资料和遗址留下的印记,在参阅整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我们将地震造成倒塌房屋中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和砖混结构房屋震害划分如下几种类型。
1.1框架结构房屋和砖混结构房屋破坏类型划分1.1.1粉碎性倒塌本文以考察侧记和分析对比的形式,在对汶川地震遗址进行现场勘察调研并参阅整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参照汶川大地震中不同结构类型房屋倒塌比例和结构抗震性的理论,以考察实际为依据,对汶川地震中建筑倒塌类型、建筑结构地震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研究,归纳整理出了北川县在此次地震中各建筑类型房屋倒塌废墟情况统计结果,提出了典型建筑结构抗震性的一些看法和意见,并介绍了当地在恢复重建中的有益经验和作法。
关键词:汶川地震 房屋倒塌 建筑结构 抗震性 对比研究陈莉 张涛 李静 高博伟 张媛摘 要粉碎性倒塌破坏是地震荷载大大超出承重的墙体或柱所能承受的荷载,承重的墙体或柱粉碎性破坏,梁、板、柱、墙体等构件无序排列,倒塌没有方向性,属于完全倒塌,倒塌后的建筑物看不出原有楼层数,一般5-7层的房屋倒塌后往往变成1-3层高,很难形成生存的空间,即使形成空间也以狭小空间为主。
由于该类型倒塌快速,室内人员很难逃生,埋压较浅的人员一般易于救援,埋压较深的人员救援难度很大。
图1是都江堰市华夏广场一栋四层砖混结构住宅楼,汶川地震后无规则完全倒塌破坏,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倒塌后的楼房仅有3-4米高,梁、板、墙体等构件无序排列,几乎没有人生存的空间。
汶川地震砌体房屋破坏现象及分析【摘要】近年来,我国先后出现了汶川、玉树等大地震,造成极震区80%~90%以上房屋建筑倒塌或严重破坏,其中砌体房屋震害严重,即使未倒塌也出现严重破坏不能继续使用,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因此,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当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针对该地区砌体结构房屋的震后破坏现象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分析汶川地震后砌体结构房屋震害现象、砌体结构房屋的破坏类型和产生原因,探讨砌体房屋震害规律和影响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汶川地震;砌体房屋;震害规律1.砌体结构在汶川地震中的震害表现全世界的地震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性极大。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密集的国家,大多数乡镇农村仍然以砖石砌体结构房屋为主。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约7万人死亡2万人失踪,一些建筑群或临街建筑成片倒塌。
在都江堰市、绵竹县等高烈度区砌体结构震害也比较严重,部分房屋倒塌,多数严重破坏或中等破坏。
汶川地震灾害调查,砌体房屋的主要震害有墙体开裂、房屋整体倒塌、房屋局部倒塌几种情况。
根据汶川地震大量的震害调查结果,多层砌体房屋的主要震害可以归纳为墙体开裂、房屋局部倒塌、房屋整体倒塌。
1.1墙体开裂地震作用后,砌体结构房屋中往往会出现大量的裂缝,但这些裂缝在较长时间内还不稳定,容易引发墙体破坏甚至倒塌。
砌体结构房屋中大多数墙体出现剪切破坏导致的裂缝。
第一种类型是主拉应力引起的剪切破坏裂缝,是墙体在地震产生的剪力作用下,墙体内的主拉应力超过材料的抗拉强度,引起墙体损坏,其裂缝形态是在墙体的中部,即剪应力最大区域首先产生裂缝,向两端沿约45o方向发展,裂缝表现为中间宽、两头尖,存在向两端发展的趋势,裂缝初期一般不会发展到墙体边缘。
这类裂缝一般是先在墙体上出现斜向或交叉斜裂缝,进而出现滑移、错位、破碎、散落,直至丧失承受竖向承载力而倒塌。
1.1.1墙体交叉斜裂缝:主要由于水平地震力墙体中引起的主拉应力超过墙体的抗拉强度所致。
汶川地震建筑物破坏原因分析以及加固技术综述汶川地震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严重的地震灾害,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震引起了大量建筑物的破坏,这部分是因为地震引起的地面运动和连锁反应导致的。
然而,一些建筑物在地震中相对较好地承受了冲击,这得益于预防性的地震设计和加固技术的应用。
在地震中建筑物破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地震动力学因素:地震动力学是地震引起的地面运动对建筑物的影响。
地震的震级、震源位置和震中距离等因素都与地震动力学有关。
大地震所造成的地面加速度和速度变化会引起建筑物的摇晃和变形,从而导致破坏。
2.结构设计因素: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是决定其抗震性能的关键。
一些建筑物在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地震力的作用,结构设计不合理、刚度不足、抗震能力不强,容易在地震中破坏。
此外,一些老旧的建筑物在建造时没有遵循抗震设计规范,也容易受到地震的损害。
3.施工质量因素:施工质量是影响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建筑物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其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如果施工工艺不规范、材料选择不当、施工质量控制不到位等,都会导致建筑物在地震中容易破坏。
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人们开发了一系列的加固技术,以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常用的加固技术包括:1.钢筋混凝土加固:通过在现有建筑物的结构中添加钢筋和混凝土,增加其承载力和刚度,提高抗震性能。
2.钢结构加固:在现有建筑物结构中添加钢结构构件,使其承载力和抗震能力得到加强。
3.预应力加固:通过在现有建筑物的结构中施加预应力,提高抗震能力和结构的稳定性。
4.土木加固:通过改变土体的物理和力学特性,增强土体的抗震性能。
除了以上技术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加固技术,如隔震、减震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总结起来,汶川地震引起的建筑物破坏主要是由于地震动力学、结构设计和施工质量等因素导致的。
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人们开发了一系列的加固技术,包括钢筋混凝土加固、钢结构加固、预应力加固、土木加固等。
5.12汶川地震建筑物破坏原因浅析摘要:2008年——我国四川汶川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发生7.8级特大地震,北京、重庆、湖南、湖北、山西、陕西、河北、合肥等多地有震感。
这是建国以来,发生在我国境内的震级最大的一次地震。
关键词:5.12汶川地震建筑物破坏原因抗震设防5.12汶川地震发生后,笔者曾经多次深入到地震重灾区的汶川、北川、青川、都江堰、理县、汉旺、安县等地从事抗震救灾工作。
在抗震救灾工作期间,笔者对地震灾区震后建筑物破坏情况进行了调查,查阅了部分破坏建筑物的设计文件、施工资料,收集了大量建筑物破坏的图片资料和影像资料等。
同时,笔者对地震灾区震后未破坏建筑物或破坏较轻建筑物也进行了调查,并将未破坏建筑物或破坏较轻建筑物与同地段、同结构形式的倒塌、破坏严重的建筑物进行了对比、分析,从中寻找地震造成建筑物破坏的规律和原因。
下面笔者就5.12汶川地震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作一些简要分析:5.12汶川地震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地震烈度,地震烈度越高对建筑物的破坏越严重。
比如5.12汶川地震的震中映秀镇的地震烈度达到11度,而汶川县城的地震烈度为9度左右,因此映秀镇的建筑物破坏就比汶川县城的建筑物破坏更为严重。
5.12汶川地震之所以造成地震重灾区建筑物极其严重的破坏,主要是由于这次地震的烈度远远超过了当地的抗震设防烈度。
我国长期以来经济欠发达,属于发展中国家,目前我国对建筑物的抗震设防原则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一般情况下,大于、等于7级的地震(约为9度左右)为大地震,大于、等于8级的地震即为巨大地震。
每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在震中的地方用震级表示,地震向四周扩散影响到的地方就用地震烈度表示。
每次地震的震中地震烈度最高,从震中向四周扩散,地震烈度逐渐减小。
这次5.12汶川地震的震级为8级,属于巨大地震,所以大部分地震重灾区的地震烈度都达到了9度以上。
一般超过9度的地震或者地震烈度超过设防烈度两度以上时就可以造成房屋大量倒塌。
汶川地震后建筑物震害分析及加固技术综述摘要:本文介绍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波川一北川大地震中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各种典型破坏特征,包括砌体结构的开裂、倾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短柱破坏效应、剪切破坏、剪压破坏、压屈破坏、弯剪破坏、粱柱塑性铰、钢筋锚固不足破坏、混凝土酥碎破坏等。
文中分析探讨了震害的原因及吸取的教训,以及各种加固技术综述。
关键词:裂缝;抗震能力;加固方法2008年5月12日,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震害较为严重地集中在老旧民房和砌体建筑,钢筋混凝土建筑、特别是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的破坏相对较少。
全世界的工程抗震实践证明,除理论和实验研究外,震害经验是工程抗震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人类防御地震灾害的共同精神财富。
因此,对此次汶川地震中各类建筑和工程设施的震害进行分析研究,总结经验教训,对改进建筑抗震设计和施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20多年来,我国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发展迅速,能否经受地震考验、达到预期的抗震设防目标,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
汶川地震中钢筋混凝土建筑的震害经验,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借鉴。
一、地震基本情况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本次地震震级为里氏8.0级,震源深度33km,震中位于北纬31.0度。
东经103.4度,位于四川省汶川县。
按中国的地震区划表,汶川县为7度设防,其对应加速度峰值为35gal。
而实际根据地震局公布的数据计算得到的成都波峰僵加速度:304.8gal,持时142.4 s。
震中地表加速度PGA=0.63G,约630gal。
由此可见,实际地震烈度远远高于设防烈度,即地震作用远远高出建筑物50年寿命期内预计可能遭遇到的地震作用。
二、震害分布情况及分析(一)砌体结构的破坏情况及分析一是墙体开裂破坏;二是墙体转角处破坏;三是楼梯间墙体的破坏;四是楼梯间墙连接处的破坏;五是楼屋盖的破坏;六是山墙破坏;七是施工质量引起的破坏。
(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破坏情况及分析1、结构概念设计和结构体系问题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提出了一系列非常重要的基本要求,即“建筑设计应符合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建筑及其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并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建筑的立面和竖向剖面宜规则,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抗侧力绩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第30卷及其产生原因开展了为期8天的现场科学考察,科考小组分别对该区域内地质构造背景、震害情况、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开展了调查T作。
震害调查小组负责调查区内房屋破坏程度及房屋结构调查,最后给出震害指数等值线图,并对震害特征进行分析。
还针对:ItJil建(构)筑物震害机制进行了详细描述,对县城区域内建(构)筑物破坏的震害机制进行了分区…。
图l汶川8.o级地震烈度分布图Fig.1WenchuanM8.0earthquakeintensitydistributionmap:ll:JlI县城及震情简介:ItJfl羌族自治县位于四jlI省西北部,属绵阳市。
地理位置处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的低山丘陵区,区内沟壑纵横,植被发育,风景优美,是大禹的故乡,川l北著名旅游区。
县城坐落在湔江南岸的曲山镇和茅坝镇,属峡谷地形。
Jl'.JlI县城处在侵蚀构造中山的东南边缘,属龙门山前山与后山交界地带,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它成为汶川大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县市之一,地震宏观烈度达Ⅺ度。
:ll:,JlI县区域"20个乡镇278个村受灾,14.2万人无家町归,死亡人数达15645人,失踪4311人,受伤26916人,93%房屋倒塌,经济损失高达585.7亿元,其中:ll:JJI县城区域破坏尤为严重。
从图2可以清晰看出汶川地震中北川县城宏观受灾程度及范围‘2,3|o2:ll:Jll县城震害调查及初步分析震害调查组在现场调查过程中开展建(构)筑物震害指数调查与统计分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围围家标准GB/T18208.3—2000”中给出的房屋破坏等级划分标准及震害指数评判标准对北川县城中112个主要研究点,共计120栋建筑物(未被滑坡崩塌掩埋的建筑物)进行了震害调查(如图3),并给出震害指数。
对这些研究样本的震害指数进行统计算得平均震害指数的等值线图如图4¨’4】。
从图2、图3可以看出以湔江河为界,河流北面为新城区,河流南面为老城区,从上图不难看出,除了在黄家岩大滑坡推覆区域下,震害指数调查工作无法进行外,其他区域调查布点基本都较为均匀,并在图中标出了对北川县城区域可能影响较大的两条断层的大致方向。
通过对:ll',JlI县城建筑物震害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北川县城建筑物在汶川地震中遭受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从震害指数等值线图上看,基本整个区域都处于D.=0.8的区域内,基本上都是严重破坏,宏观烈度(Ⅺ度)远超过该区抗震设防基本烈度(Ⅶ度)。
考虑到汶川地震发生的重现期大于设防基本烈度的475年一遇水平,因此建筑物遭受的地震作用也是远大第6期卢滔等:汶川地震北川县城建筑物震害分析21于设防水平的。
造成建筑物如此严重的破坏也是在所难免的。
图2震后:fl::JII县城航拍图Fig.2AerialmapofBeiehuanCountyTownafterWenchuanM8.0earthquake图3:jkJIl县城震害指数调查工作点分布图(图片上方指向为正北方向)Fig.3InvestigationpointsdistributionofdamageindexinBeichuanCountyTown(2)建筑物的破坏不同于以往的大多数地震,其破坏是多种破坏因素结果的综合,不同区域在破坏程度、主要破坏原因上还是略有差别;其中破坏最严重fl;现在在图2所示断层直接影响的北川县城老城区和新城区的部分区域,在该区域内断层直接作用造成建(构)筑物的破坏,断层运动引起的景家山大崩塌和黄家岩大滑坡也分别造成了该区域内大量建(构)筑物被崩塌巨石砸倒、掩埋和被滑坡体掩埋推覆。
老城区往南延伸向山区高程增加的区域和龙尾隧洞前大桥往东北延伸的河漫滩区域的建(构)筑物破坏情况要轻一些,尤其是河漫滩区域』:建(构)筑物震害指数明显要低一些,河漫滩J:基本不受崩塌和滑坡的影响,破坏一般以水平地震作朋破坏为主。
近断层较大竖向地震作用导致的底层垮塌也是断层通过周边区域的主要破坏形式。
图4北川县城震害指数等值线(图片上方指向为正北方向)Fig.4DamageindexcontourmapofBeichuanCountyTowninWenchuanM8.0earthquake图5北川县城震害机制分区简图(图上方为正北方向)Fig.5Building-damagemechanismzonationofBeichuanCountyTowninWenchuanM8。
0eaIthquake(3)北川县城建筑物破坏原因存在差异,根据主要破坏原因,即震害机制的差异可将北川县城划分成多个区域,不同区域建(构)筑物破坏的机制如图5。
为了对震害机制进行大致分区,本次科考采朋尽可能考虑主要成灾因素的来进行区分,机制分区优先归类顺序为:断层>滑坡=崩塌>振动作用;采用如此优先顺序,主要是原北川县城建筑物震害断层影响作用明显,但断层作用中间包含静力作用也包含断层作朋引起的大峰值竖向动力振动作用引起的破坏,因此先考虑断层作用;因为崩塌和滑坡和地质条件有着密切关系,破坏形成存在着显性的差异,因此优先程度相同。
而对于其他区域因为基本上很难确定}{{断层通过和崩塌滑坡影响的痕迹,而且破坏形式大多以剪切破坏和出平面破坏为主,因此归为水平振动作用分区,简记为振动作用。
震害机制为滑坡作用的主要是黄家岩滑坡推覆区域,位于湔江河西岸,该区域内有着大量的行政部门、小学、幼儿园等公共设施,造成的伤亡非常严重,该区域内建筑物基本上都是彻底倒塌,并有大部分为滑坡所覆盖,震害指数全为I.0。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第30卷震害机制为崩塌作用的主要是湔江河拐弯处东岸至禹龙上街东侧直至茅坝初中(北川中学东区)的较小区域内。
该区域内主要是景家山崩塌大量的大型白云岩块体直接撞击或覆盖建筑物,该区域内建筑物震害指数基本在0.9以上,其中茅坝初中教学楼基本被岩石覆盖,震害指数为1.0。
前述两个区域的建筑物破坏机制,基本上超越结构抗震设防本身考虑范围之外,导致严重破坏的原因主要是建筑物位于抗震的不利地段,受到了严重地震地质灾害作用,由此可见,抗震不利地段的规避的作用在大震来临时可能远大于结构本身的抗震设计和构造措施。
震害机制为断层作用的区域,主要是新城区湔江河东岸直至山边(不含崩塌作用区),南北边界为北川大酒店南边的湔江河河岸与龙尾大桥向东延伸至山脚一线,该区域内建筑物主要是断层运动引起较大地面水平位移和较大竖向地震动造成较严重的破坏。
尤其是断层运动引起较大地面位移集中带附近结构的整体倒塌或整体严重倾斜,即使以往认为整体性较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在这一带上也无一幸免。
该区域内另外一种主要的破坏形式是较大竖向地震作用导致的局部楼层的垮塌,往往又以底层垮塌为主,部分底层刚度较大的建筑物往往会发生上部楼层整体垮塌。
震害机制为振动作用(或水平地震作用)的区域主要是龙尾大桥向东延长线以北的新城区区域和老城区滑坡作用区以外的区域,这些区域内的建筑物破坏主要表现为墙体的明显的“x”型剪切裂缝和墙体的出平面破坏,整体垮塌或底层坍塌的情况较为少见,而且地表难以找到明显的因断层运动引起的水平错动痕迹,而且没有明显的地质灾害作用的迹象。
根据现场考察,发现可能与这些区域避开了断层地表破裂的影响,而且所处的河漫滩和泥石流堆积体(类似2008年9月下旬泥石流产生)具有相对较厚的覆盖层,对竖向地震作用起到了隔振作用有着一定的关系。
属于不同区域的典型建筑物震害破坏现场照片能较好地反映了上述震害机制的作用,如图6至图9。
(4)通过上述分析,在地震发生过程中,建筑物可能遭受多种不同因素的作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可以导致某区域震害严重加剧,地震地质灾害作用的破坏往往是超越结构抗震设计本身所能考虑的范畴的,在山区开展建设时,抗震不利地段的规避往往胜过结构抗震设计。
大震近场竖向地震作用对建筑物破坏导致的人员伤亡,是否可以采用一些专门的新的设计思路来予以降低口J。
图6北川大酒店:断层作用区内(镜向N)Fig.6CollapsedBeiehuanHotelduetofaulteffect(ViewtoNorth)图7启明星电子公司多层厂房:振动作用(镜向SW)Fig.7Damagetomulti—storyplantofQimingxingcompanyduetohorizontalvibrationeffect(ViewtoSouthwest)图8老城区停车场:水平振动作用(镜向N)Fig.8Damagetobuildingsnea/"parkingduetohorizontalvibrationeffect(ViewtoNorth)第6期卢滔等:汶川地震北川县城建筑物震害分析图9黄家岩滑坡下推覆建筑物:滑坡作用(镜向W)Fig.9CoveredbuildingsbyHuangjiayanlandslide(ViewtoWest)图lO湔江河拐弯处东北侧建筑物:崩塌作用(镜向NE)Fig.10DamagetobuildingsNortheastbankofJianjiangriverincollapseeffectarea(ViewtoNortheast)3结论汶川地震北川县城受到了超越基本烈度的地震作用,而且该区域内地震引起的多种不利因素共同对区域内建筑物发生破坏作用,多种破坏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该区域内建筑物的严重破坏,建筑物平均震害指数达到0.8以上,其中中心区域甚至达到了0.9以上。
北川县城不同区域导致建筑物破坏的震害机制存在差异,按照不同区域的主要震害机制分析,北川县城可以分成几个不同的分区,而且不同区域破坏程度也存在一些差异;建筑物抗震设防需要对不同的因素采用不同的思路予以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1]卢滔。
薄景山,张建毅,等.汶川大地震科学考察第一阶段总结报告一北川县城建(构)筑物震害调查报告[R].燕郊:防灾科技学院,2008.[2】绵阳市国土资源局.北川县“5-12”地震灾害范围与损失评估报告[R].2008.[3]李小军,于爱勤,甘朋霞,等.汶川8.0级地震北川县城区灾害调查与分析【J】.震灾防御技术,2008.[4】GB/T18208.3—2000地震现场工作第三部分:调查规范[s】.汶川地震北川县城建筑物震害分析作者:卢滔, 薄景山, 张建毅, 刘小阳, 门妮, 蔡晓光, LU Tao, BO Jingshan, ZHANG Jianyi, LIU Xiaoyang, MEN Ni, CAI Xiaoguang作者单位:防灾科技学院,河北,三河,065201刊名: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英文刊名: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年,卷(期):2010,30(6)1.GB/T 18208.3-2000.地震现场工作第三部分:调查规范2.李小军;于爱勤;甘朋霞汶川8.0级地震北川县城区灾害调查与分析[期刊论文]-震灾防御技术 2008(4)3.绵阳市国土资源局北川县"5@12"地震灾害范围与损失评估报告 20084.卢滔;薄景山;张建毅汶川大地震科学考察第一阶段总结报告-北川县城建(构)筑物震害调查报告 2008本文链接:/Periodical_dzgcygczd201006003.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