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南大学2017秋[0558]《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网上作业(1~5次)有答案

西南大学2017秋[0558]《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网上作业(1~5次)有答案

西南大学2017秋[0558]《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网上作业(1~5次)有答案
西南大学2017秋[0558]《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网上作业(1~5次)有答案

[0558]《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第一次作业

[论述题]

1. 试根据孤独症儿童的身心特征谈谈如何对其进行矫治?

2. 试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对病弱儿童进行早期干预

3. 试述游戏治疗的实施过程及要求

4. 在幼儿园如何对听障儿童进行早期干预?

5. 试结合实际谈谈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意义。

6. 简述语言矫治的主要方法。

7. 简述情绪行为障碍儿童的类型和形成原因。

8. 简述游戏治疗的特点。

9. 影响学前一体化教育安置形态的因素有哪些?

10. 简述孤独症儿童的行为特征。

11. 简述智力落后儿童感知觉的特点。

12. 简述语言障碍的形成因素。

13. 简述多动症儿童的行为特征。

14. 有利于超常儿童成长的家庭条件是什么?

15. 简述一体化教育中教师的职责。

16. 简述一体化教育中家长的职责。

17. 简述听障儿童鉴别的主要方法。

18. 简述学前视障儿童教育的方法。

19. 简述智力障碍儿童的鉴定方法和身心特征。

20. 简述多动症儿童的基本特征和鉴定方法。

备注:请将所有题目回答完后一次性提交,否则无成绩。

参考答案:

1. 孤独症为起病原因在三十个月以前的行为综合症。孤独症儿童的典型行为特征有三:社交障碍、沟通障碍和刻版性行为。孤独症儿童教育的主要方法有:提供支持性、接纳性环境;培养语言沟通能力;感知觉统和训练;体验性认知学习;以儿童为中心和保护儿童安全。

2. 病弱儿童是指长期患有慢性疾病,体质虚弱,并因此而需要特别照顾与教育的儿童。病弱儿童的基本特征:病弱儿童由于长期患有疾病、体质虚弱,会因治疗或体力不支耽误学业,从而影响其学业成绩;由于体弱多病,容易产生注意力不集中、持久性差、精力不支等问题;可能在认知能力发展上略受影响;在个性方面,由于身患疾病,家长过度保护和迁就,会使儿童过于依赖,缺乏自信,容易形成孤僻、退缩等不良人格特征.幼儿园常见的病弱儿童是患有脑瘫、癫痫和哮喘的儿童,对这些儿童的帮助应该根据他们的特点采取适当的特殊教育措施。其中对脑瘫儿童的帮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配合儿童的专业治疗做一些辅助训练;准备一些特殊设施;加强脑瘫儿童的护理。

对癫痫儿童的帮助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教师应该学会紧急

处理的方法;教师应教育全体儿童不要歧视癫痫儿童,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教师要密切关注这些儿童,应遵医嘱按时为儿童服药,为缓解和减少病情发作奠定基础。

对哮喘病儿童教师应减少他们发病的可能性,让儿童远离有粉尘等过敏源的地方,为儿童增加营养,鼓励其锻炼身体。安排儿童活动时应控制儿童的活动量,学会急救的方法等。

3. 以游戏为主要沟通媒介的心理治疗成为游戏治疗。游戏治疗中包括三个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如下:第一阶段准备期。发现并鉴别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做好家长工作;与教师沟通;与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布置游戏治疗室;调整自己的角色。第二阶段治疗期。设计方案;实施方案。第三阶段追踪期。教师、家长及治疗者进行综合评估;量表评估和专业机构评估。

4. 听力障碍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听力丧失或听觉障碍,而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的声音。分为聋和重听两大类。在听力障碍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语言是受影响最严重的问题。听力障碍儿童语言学习的困难是:发声时收不到充分的听觉反馈;无法从成人那里得到充分的言语强化;无法听到成人的言语示范。所以学前听觉障碍儿童早期干预的主要任务是对他们进行语言训练。听觉障碍儿童语言训练的主要内容有:听觉训练、发音练习、语言理解和掌握和语言能力评估。教师要积极利用同伴教学模式,并要结合是用手语交流法与口语交流法。

5. 学前特殊教育具有三方面的重要意义:直接效益――促进特

殊需要儿童的健康成长;间接效益――为家长服务,减轻他们的精神和物质负担,为特殊儿童提供更好的家庭条件;社会效益――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发展增加建设者的力量。

6. 学前特殊儿童语言矫治的方法有:儿歌故事法;全面交流法;多重刺激法;日常交往法;自然情境法;游戏法。

7. 情绪行为障碍儿童的类型主要有六类(郭为藩的分类):情绪化行为、抑郁行为、攻击性行为、退缩行为、堕落行为和心因性心理症状(如遗尿、失眠等)或四类(朱家雄的分类):情绪障碍、品行障碍、正常心理机能发展迟缓而产生的伤害和不良习惯。形成原因主要有:家庭的不良影响;幼儿园教育不当;社会环境的污染和生理因素。

8. 游戏治疗的特点主要有:游戏治疗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幼儿教育中包含着游戏治疗的成分;游戏治疗能充分体现儿童的自主性;游戏治疗安全、愉快。

9. 影响学前一体化教育安置形态的因素有:特殊儿童的特点,学前教育机构的特点,师资的特点,特殊儿童家长的观念。

10. 孤独症儿童的行为特征有:社会交往障碍;缺乏交会性注意;言语发展迟缓;言语沟通障碍;语言表达怪异;刻板性行为;拒绝变化;超常的记忆力。

11. 智力落后儿童感知觉的特点是:感知觉速度缓慢,感知的范围狭窄;感知过程中分辨能力差,往往看不出事物之间的差异性;感知觉的恒常性也较差。

12. 语言障碍一般是由生理、心理或环境等因素引起的。生理因素包括发音器官缺陷或神经异常等。心理因素包括儿童不良的情绪情感,亲子关系失调,儿童心理压力过大,缺乏语言学习动机等。环境因素包括缺乏适当的语言刺激,频繁更换语言环境等。

13. 多动症儿童的行为特征有:注意力集中困难;精力过剩;行为冲动;情绪不稳定;学习困难;不良行为倾向;协调动作缺陷。

14. 有利于超常儿童成长的家庭条件有:能提供充足而适宜的材料和活动;尊重儿童的特点;创造求知的氛围;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家庭气氛和谐。

15. 一体化教育中教师的职责有:发现和诊断班级内的特殊儿童;交给儿童日常交往的技能;制定和执行个别化教育方案;组织协调其他人员教育特殊儿童。

16. 一体化教育中家长的职责是:提供有关特殊儿童的发展情况;参与个别化教育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环境;做好家庭中其他成员的工作。

17. 听障儿童鉴别的方法主要有三类:纯音测听法、言语测听法和幼儿和不易测验儿童测验的方法。其中第三类包括反射测听法和受激反应测听法。

18. 学前视觉障碍儿童教育的主要方法有:综合多种感官法;表象指导法;愉快学习法;试误法;及时反馈法;实践法。

19. 学前智力落后儿童的鉴定、测查方法主要有:以观察为基础的评估;作业分析评估;标准化的智力测验;社会适应能力测验;

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特征包括感知范围为狭窄,记忆速度慢、质量差,思维比较呆板。

20. 多动症儿童的基本特征包括:注意力集中困难,精力过剩,行为冲动,情绪不稳定,不良行为倾向和协调动作缺陷。多动症儿童的鉴别以行为鉴别为主要方法。

第二次作业

[多选题]

()符合整合教育观指导下的特殊儿童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向。A:从特殊教育转向普通教育

B:从课堂教学转向活动教学

C: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

D:从开放式教育转向封闭式教育

E:从传统的分科教育转向整合教育

参考答案:BCE

[多选题]

如果儿童的声音障碍包括()。

A:音调过高

B:口吃

C:声音嘶哑

D:鼻音过重

E:发音不准

参考答案:ACD

[多选题]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意义不包括()

A:促进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

B:帮助家长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孩子,教育孩子C:使有障碍的特殊儿童成为正常儿童

D:增加社会承担的特殊教育和残疾福利费用E:有利于我国物质文明的建设

参考答案:CD

[多选题]

听障儿童的身心特点包括()

A:听觉灵敏

B:语言障碍

C:视觉灵敏

D:记忆超群

E:社会化发展良好

参考答案:BC

[多选题]

病弱儿童的身心特点包括()

A:体弱多病

B:注意的持久性差

C:不良个性特征

E:生活经验贫乏

参考答案:ABCE

[多选题]

视觉障碍儿童早期干预的方法不包括()A:视觉训练

B:综合多种感官法

C:表象指导法

D:发音练习

E:愉快学习法

参考答案:AD

[多选题]

多动症儿童的行为特征主要有( ) A:行为冲动

B:精力旺盛

C:注意力集中

D:学习困难

E:动作协调

参考答案:AD

[多选题]

多动症儿童的行为特征不包括()

A:行为冲动

C:注意力集中

D:学习困难

E:动作协调

参考答案:BCE

[多选题]

个别化教育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A:A.儿童现状分析

B:B.特殊儿童参与正常儿童学习的内容和程度C:C.特殊儿童的发展目标

D:D.方案检查的时间和方式

E:E.特殊儿童接受特殊治疗和特殊帮助的内容参考答案:ABCDE

[多选题]

视觉障碍儿童早期干预常用的方法有()

A:视觉训练

B:综合多种感官法

C:表象指导法

D:发音练习

E:愉快学习法

参考答案:BCE

[多选题]

听力障碍儿童测量的方法主要有()。A:纯音测听法

B:反射测听法

C:言语测听法

D:受激反应测听法

E:游戏测听法

参考答案:ABCDE

[多选题]

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特征包括()。A:感知范围为狭窄

B:记忆速度慢、质量差

C:思维比较呆板

D:自我意识比较强

E:性格比较活泼、合群

参考答案:ABC

[多选题]

视力障碍儿童包括()。

A:盲

B:远视眼

C:近视眼

D:低视力

E:弱视

参考答案:AD

[多选题]

按我国的标准,()儿童属于听力障碍儿童。

A:20分贝以上

B:30分贝以上

C:40分贝以上

D:50分贝以上

E:60分贝以上

参考答案:CDE

[多选题]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意义包括()

A:促进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

B:帮助家长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孩子,教育孩子

C:使有障碍的特殊儿童成为正常儿童

D:增加社会承担的特殊教育和残疾福利费用

E:有利于我国物质文明的建设

参考答案:AB

第三次作业

[主观题]

1. 判断与分析:对智力落后儿童的鉴定主要通过智力测验就行了。

2. 判断与分析:行为塑造就是用假币作为强化物对儿童进行行为矫正。

3. 判断与分析:孤独症儿童最大的问题是交流障碍,对他们进行训练是没有效果的。

4. 判断与分析:视觉障碍只影响儿童行走,对其他方面没有影响。

5. 判断与分析:代币制就是通过一定的强化程序让儿童形成新行为。

6. 判断与分析:只要通过行为评估可以判定儿童是否是孤独症。

7. 听觉障碍只影响儿童的语言发展,对其他方面没有影响

8. 判断与分析:隔离法是一种积极强化的方法,可以多用。

9. 判断与分析:孤独症儿童最大的问题是交流障碍,对他们进行训练是没有效果的。

10. 判断与分析:听障儿童"十聋九哑”,对他们进行语言训练是没有意义的。

11. 判断与分析:区别强化就是通过一定的强化程序让儿童形成新行为。

12. 判断与分析:对视障儿童进行早期干预主要采用普通儿童的教育方法。

13. 判断与分析:特殊儿童数量少,对他们进行早期教育是劳命伤财,费力不讨好。

14. 判断与分析:有人认为对学前特殊儿童进行教育是一件费

力不讨好的事。

15. 判断与分析:游戏治疗就是让幼儿玩。

16. 判断与分析: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内容与正常儿童的教育计划是一样的。

17. 判断与分析:为特殊儿童选择一体化教育安置方式时,父母和家长不必考虑太多,想到哪儿就到哪。

18. 判断与分析:游戏治疗中不需要限制。

19. 判断与分析:家长只要把特殊儿童交给一体化机构的教师就万事大吉了。

20. 判断与分析:一体化机构的教师只要把孩子看好不出事就行了。

备注:请将所有题目回答完后一次性提交,否则无成绩

参考答案:

1.错误。智力落后儿童是指在发育期内有显著低于平均水平的一般智力,从而导致的适应行为的缺陷的儿童。学前智力落后儿童的鉴定、测查方法主要有:标准化的智力测验;社会适应能力测验;以观察为基础的评估和作业分析评估。

2. 错误。行为塑造法是一种用来形成某个人目前还没有的行为程序,从而使个体从不会到一步步学会一个新的行为。行为塑造的程序包括:确定目标行为,选择适当强化物,选择起点,设计塑造步骤等。

3. 错误。孤独症为起病原因在三十个月以前的行为综合症。孤独症儿童的典型行为特征有三:社交障碍、沟通障碍和刻版性行为。通过适当的方法如提供支持性、接纳性环境;感知觉统和训练和体验性认知学习等进行干预,孤独症儿童的状况是会得到改变的。

4. 错误。视力障碍儿童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而难以作一般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的儿童,分为盲和低视力两种。根据感觉代偿原理,视力障碍儿童往往听力较好,但由于视力障碍,盲童通常会有一些特殊动作或行为习惯(俗称盲态);由于视觉经验缺乏,会影响盲童记忆和思维的发展,从而影响儿童以后智力的发展,也会影响儿童与同伴交往的能力的发展。

5. 错误。代币制是综合应用、强化对儿童实施行为矫正的方法。它需要建立一套奖励代币的办法和兑换逆强化物的机制。代币制的作用有二:一是避免单一强化物易引起的饱厌现象。二是对群体问题行为矫治时,管理更实用、更方便,能保证矫正计划一致、有效地进行。

6. 正确。孤独症儿童的行为特征是我们鉴定的重要依据。孤独症儿童的典型行为特征有三:社交障碍、沟通障碍和刻版性行为。

7. 错误。听力障碍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听力丧失或听觉障碍,而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的声音。分为聋和重听两大类。在听力障碍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语言是受影响最严重的问题,语言形成缓慢、水平低。并且对其方面也有消极影响,听障儿童的认知活动具有特殊性,思维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交往较少,容易产生自卑、焦

虑等情绪。

8. 错误。隔离是当儿童表现出不良行为时,暂时将其从有强化物的环境中分隔开,对严重者可使用隔离室。隔离是一种消极强化,使用不当会对儿童产生消极影响,所以一般不宜多用,主要用于儿童严重的不良行为如攻击性行为。

9. 错误。孤独症为起病原因在三十个月以前的行为综合症。孤独症儿童的典型行为特征有三:社交障碍、沟通障碍和刻版性行为。通过适当的方法如提供支持性、接纳性环境;感知觉统和训练和体验性认知学习等进行干预,孤独症儿童的状况是会得到改变的。

10. 错误。聋是第一性障碍,哑是第二性障碍。听障儿童听不见,但其发音器官是好的。如果给与适当的教育训练,听障儿童是可以说话的。同时,对听障儿童进行语言训练也是听障儿童教育中缺陷补偿的重要内容。

11. 错误。区别强化主要用于减少不良行为,要求在行为以低比例出现时给与递减强化。区别强化主要有零反应区别强化和不相容行为的区别强化。

12. 错误。对视障儿童进行早期干预主要采用的教育方法有综合多种感官法,表象指导法,愉快学习法、试误法、及时反馈法和实践法等。

13. 错误。学前特殊教育具有三方面的重要意义:直接效益――促进特殊需要儿童的健康成长;间接效益――为家长服务,减轻他们的精神和物质负担,为特殊儿童提供更好的家庭条件;社会效益――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发展增加建设者的力量。

14. 错误。学前特殊教育具有三方面的重要意义:直接效益――促进特殊需要儿童的健康成长;间接效益――为家长服务,减轻他们的精神和物质负担,为特殊儿童提供更好的家庭条件;社会效益――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发展增加建设者的力量。

15. 错误。游戏治疗以游戏为主要沟通媒介的心理治疗,让儿童"玩”出自己的问题。游戏治疗不同于游戏:游戏治疗是精心设计的,游戏治疗安全、愉快,游戏治疗能充分体现儿童的自主性,幼儿教育中包含着游戏治疗的因素。

16. 错误。个别化教育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儿童现状分析;特殊儿童参与正常儿童学习的内容和程度;特殊儿童的发展目标;方案检查的时间和方式;特殊儿童接受特殊治疗和特殊帮助的内容。

17. 错误。为特殊儿童选择一体化教育安置方式时,父母和家长应考虑特殊儿童的特点,学前教育机构的特点、师资的特点和家长的观点等因素。

18. 错误。在游戏治疗中,正确的实施限制能帮助儿童发展自我意识,限制的目的是对儿童进行保护。重点在于设立限制的过程而不是限制本身,限制使治疗和现实相连接,以提醒儿童对于自我和世界的责任,提供安全感和自由度。

19. 错误。父母应积极配合和参与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工作:提供有关儿童的发展情况;参与个别化教育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更富多彩的家庭环境;做好家庭中其他成员的工作。

20. 错误。一体化教育中教师是关键,教师的基本任务包括:发现和诊断班级内的特殊儿童;交给儿童日常交往的技能;制定和执行个别化教育方案;组织和协调其他人员教育特殊儿童。

第四次作业

[多选题]

学前智力落后儿童早期教育的基本原则是()

A:个别化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反复性原则

E:集体性原则

参考答案:ABD

[多选题]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干预策略不包括()

A:提供支持性、接纳性环境

B:培养语言沟通能力

C:体验性认知学习

D:以教师为中心

E:保持环境安静

参考答案:DE

[多选题]

多动症儿童的教育干预策略包括()

A:行为管理治疗

B:语言治疗

C:环境控制

D:保持精力

E:食物辅助治疗

参考答案:ACE

[多选题]

听障儿童学习语言的困难是()A:经常打手势

B:发声时收不到充分的听觉反馈

C:无法看到别人的言语示范

D:无法得到充分的言语强化

E:无法发出声音

参考答案:BD

[多选题]

听障儿童语言训练不包括()

A:听觉训练

B:视觉训练

C:触觉训练

D:发音训练

E:语言理解训练

参考答案:BC

[多选题]

病弱儿童主要包括()

A:多动症儿童

B:自闭症儿童

C:脑瘫儿童

D:癫痫症儿童

E:视觉障碍儿童

参考答案:CD

[多选题]

学前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原则不包括()A:个别化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反复性原则

E:集体性原则

参考答案:CE

[多选题]

多动症儿童的教育干预策略不包括()A:行为管理治疗

B:语言治疗

C:环境控制

D:保持精力

E:食物辅助治疗

参考答案:BD

[多选题]

儿童情绪行为障碍产生的家庭因素包括()A:冷漠的家庭关系

B:家庭经济困难

C:家长自身的情绪问题

D: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E:家庭住房紧张

参考答案:ACD

[多选题]

行为问题的特征包括()

A:关注现实

B:暂时性困难

C:不受普通方法的控制

D:客观困难的存在

E:关注自我

参考答案:CD

[多选题]

行为问题的特征不包括()

2020年西南大学春季[0304]大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培训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学期:2020年春季 课程名称【编号】:学前卫生学【0304】 A卷 考试类别:大作业满分:100 分 答题要求: 1.第一、二、三、四题选做三题,第五题必做。 2.认真审题,按要求回答。 3.表明要点、阐明理由;每个要点要用番号标明。 一、什么是健康和健康教育?学前儿童健康发展的目标是什么?(20分) 答:1.健康教育的含义 健康教育是通过健康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或群体掌握健康知识、树立健康观念、形成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育的着眼点是促进个体或群体改变不良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的养成或改变需要相应态度和理念的建立,态度和理念的建立需要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健康教育是一个传播知识—-建立态度—形成行为的过程模式,即KAP模式。 2.健康的含义 健康是卫生学的核心概念,因此,对于健康的了解和认识是研究和学习学前卫生学的基础和核心,关于健康的概念,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有不同的认识,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逐步深入。健康是人类生命存在的正常状态,是一个动态、具有相对性和发展性的概念。长期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才能判断个体是否健康。不能根据偶尔出现的健康或者不健康表现来认定个体的健康状况。同时,健康也是动态的变化的。美国健康教育专家科纳千叶和尼克森曾与上世纪90年代就指出:“健康乃是有机体从良好健康至不良健康或从完好至疾病连续谱上所呈现的状态”。人在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维度往往是健康与疾病的成分共存的,健康与疾病之间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 3.学前儿童健康发展目标 我国教育部2001年颁布并实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幼儿园健康领域的目标是:(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2012年10月由教育部引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又进一步明确指出了3-6岁儿童的健康发展目标:身心状况(1)具有健康的体态;(2)情绪安定愉快;(3)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动作发展;(4)具有一定的平衡力,动作协调、灵敏(5)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6)手的动作灵活协调。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7)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8)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9)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什么是体育锻炼?学前儿童体锻炼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20分) 1.体育锻炼是指人们根据身体需要进行自我选择,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和支配余暇时间为目的的体育活动。 2.学前儿童体锻炼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适宜性原则 学前期是儿童基本运动技能迅速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体育锻炼应充分考虑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因此,适宜性原则是学前儿童体育锻炼的一项基本原则。一方面要适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学前儿童的体育锻炼,应与其年龄所对应的身心发展特点相适应,不超出预期承受量。另一方面,要照顾儿童的个体差异。儿童个体的身体素质、健康状况各有差异,承受能力也各不相同。在开展体育锻炼时,教师应针对学前儿童体质、健康状况、运动水平等方面的发展差异情况,合理安排不同难度的动作和运动项目,并引导儿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体育锻炼。特别是对特殊儿童、肥胖儿童,以及有疾病、体质差等体弱儿童,应在体育锻炼中给予重点保护和指导 (2)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锻炼原则是指运用多种多样锻炼材料、组织形式和项目选择来促进学前儿童身体的各个部位、器官、系统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可采取多种锻炼途径和活动类型,对于各类体育活动安排要考虑多样化和对称性。 (3)一贯性原则 由于学前儿童动作的习得需要反复练习,才能建立起条件反射,形成动力定型,体育锻炼对机体生理机能的良好影响,也是通过逐步适应经常变化的外界环境来实现的。因此,组织学前儿童进行体育锻炼,必须坚持一贯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运动过程的循序渐进。在组织学前儿童进行体育锻炼时,首先应组织一些身体准备活动,帮助他们放松身体,消除肌肉和关节的僵硬状态,防止体育锻炼过程的运动伤害。运动过程中的运动负荷也应适度,避免产生过度疲劳或造成运动创伤。在锻炼结束之前,放松身体,逐步减少运动量,促使身体能量和心率的逐渐恢复。第二,运动内容的循序渐进。学前儿童如突然从事高难度动作,易因神经系统或其他器官的过度紧张而发生运动创伤。所以,在选择运动内容时,应注意从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熟悉到陌生,逐步提高练习难度,使其机体能够逐步适应,从而提高运动技能。第三,运动量的循序渐进。在确定儿童运动量时,不能一开始定的很高,应注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提高运动负荷量后,也应给予一段时间适应再提高,再适应,从而确保学前儿童的健康发展。 二、根据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特点谈谈如何应对幼儿的偏食挑食行为。(20分) 答:(1)首先孩子吃饭的地方要固定,吃饭前,父母尽量不要安排孩子进行看电视、听广播、看书、玩玩具等活动,应将电视等关掉,玩具、书籍收起来放好。 (2)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吃饭,研究表明,经常没有父母等亲人陪伴吃饭的孩子会滋生出孤独和被遗弃的感觉,以

西南大学[0729]结构力学》-大作业答案

1、结构的刚度是指 1. C. 结构抵抗变形的能力 2、 图7中图A~图所示结构均可作为图7(a)所示结构的力法基本结构,使得力法计算最为简便的基 C 3、图5所示梁受外力偶作用,其正确的弯矩图形状应为()C 4、对结构进行强度计算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结构 1. A. 既经济又安全 5、改变荷载值的大小,三铰拱的合理拱轴线不变。 1. A.√ 6、多余约束是体系中不需要的约束。 1. B.×

7、结构发生了变形必然会引起位移,结构有位移必然有变形发生。 1. B.× 8、如果梁的截面刚度是截面位置的函数,则它的位移不能用图乘法计算。 1. A.√ 9、一根连杆相当于一个约束。 1. A.√ 10、单铰是联接两个刚片的铰。 1. A.√ 11、虚功原理中的力状态和位移状态都是虚设的。 1. B.× 12、带拉杆三铰拱中拉杆的拉力等于无拉杆三铰拱的水平推力。 1. A.√ 13、瞬变体系在很小的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很大的内力,所以不能作为结构使用。 1. A.√ 14、虚位移原理中的虚功方程等价于静力平衡方程,虚力原理中虚功方程等价于变形协调方程。 1. A.√ 15、体系的多余约束对体系的计算自由度、自由度及受力状态都没有影响,故称多余约束。 1. B.× 16、力矩分配中的传递系数等于传递弯矩与分配弯矩之比,它与外因无关。 1. A.√ 17、当上部体系只用不交于一点也不全平行的三根链杆与大地相连时,只需分析上部体系的几何组成,就能确定1. A.√ 18、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时,其基本未知量是未知结点位移。

B.× 19、静定结构在非荷载外因(支座移动、温度改变、制造误差)作用下,不产生内力,但产生位移。 1. A.√ 20、力法和位移法既能用于求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又能用于求静定结构的内力。() 1. B.× 21、静定结构在非荷载外因(支座移动、温度改变、制造误差)作用下,不产生内力,但产生位移。(1. A.√ 22、位移法和力矩分配法只能用于求超静定结构的内力,不能用于求静定结构的内力。( ) 1. B.× 23、 图2所示体系是一个静定结构。() 1. B.× 24、力矩分配法中的分配系数、传递系数与外来因素(荷载、温度变化等)有关。 1. B.× 25、三铰拱的水平推力不仅与三铰的位置有关,还与拱轴线的形状有关。 1. B.× 26、三铰拱的主要受力特点是: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产生水平反力。 1. A.√ 27、两根链杆的约束作用相当于一个单铰。 B.× 28、不能用图乘法求三铰拱的位移。

2018年12月西南大学大学物理基础 【1030】大作业答案

;..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 类别:网教 专业: 工程造价 2018年12月 课程名称【编号】: 大学物理基础 【1030】 A 卷 大作业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共8个题,选择其中4个题目作答,每题10分,共40分) 1、什么是平衡态? 2、温度的微观本质是什么? 3、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4、什么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其开尔文表述是什么? 5、什么是简谐振动?描述简谐振动的三个特征量是什么? 6、什么是驻波? 7、什么是光程? 8、什么是光的衍射? 二、计算题:(共5个题,选择其中2个题目作答,每题30分,共60分) 1、某容器储有氧气,其压强为1.013×105Pa ,温度为300K ,求: (1)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2)分子的p υ,υ及2υ;(3)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k ε。 2、64克氧气从00C 加热至500C ,(1)保持体积不变;(2)保持压强不变。在这两个过程中氧气各吸收多少热量?各增加了多少内能?各对外做了多少功?(8.31/.R J mol K =) 3、 波源的振动方程为t y 5 π cos 100.62-?=(m ),它所激起的波以2.0m/s 的速度在一直线上传播,求:(1)距波源6.0m 处一点的振动方程; (2)该点与波源的相位差。 4、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用一块薄的玻璃片将上缝盖住,结果使中央明纹中心移到 原来是第5明纹中心所占的位置上。设光线垂直射入薄片,薄片的折射率n =1.60,波长λ=660nm ,求薄片的厚度。 5、为了测量金属细丝的直径,把金属丝夹在两块平玻璃之间,使空气层形成劈尖(如 图所示)。如用单色光垂直照射,就得到等厚干涉条纹。测出干涉条纹间的距离,就可以算出金属丝的直径。某次的测量结果为:单色光的波长λ=589.3nm ,金属丝与劈尖顶点间的距离L =28.880mm ,30条纹间的距离为4.295mm ,求金属丝的直径D 。 (题二、5图)

西南大学大作业(1112)《农业气象学》大作业A答案

物南种北引应引晚熟品种,北种南引应引早熟品种为宜。 ②长日照植物→南种北引:生育期缩短→引迟熟种②长日照植物→北种南引:生育期延长→引早熟种③短日照植物→南种北引:生育期延长→引早熟种④短日照植物→北种南引:生育期缩短→引迟熟种课程名称【编号】:农业气象学【1112】A卷 2、中国温度和降水的分布特征如何?为什么说中国降水的时间分布是得天独厚的农业气候条件?答:一、温度分布特征:1、温度时间变化:(1)温度年差较大。北方大于南方,西部大于东部。(2)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评卷人 春秋温升降北方快于南方。中国春季的增温和秋季的降温都是北方快于南方,内陆快于南海。(3)四季气温日较差各地参差不一。2、温度的空间分布:(1)冷热中心区。隆冬一月有两个高温区和低温得分 区,分别是海南岛南部、**省南端、新疆富蕴和黑龙江漠河;盛夏7月有两个高温区,一个是淮河以南及川东,号称"三大火炉”的重庆、武汉、南京在这一区,另一个是吐鲁番盆地。(2)温度梯度。 (横线以下为答题区) (3)地形影响显著。 二、降水分布特征:中国降水与气候的季风性紧密相关,尤以季风性为甚。1、降水时间分配:(1)请从以下6个题目中选择其中5个题目作答,答题内容要求条理清楚,内容合理,重降水集中在夏季。中国降水状况主要决定于夏季风的进退,故集中在夏季。(2)降水变率冬季大于点突出。每题20分,共100分夏季。2、降水空间分布:(1)季风影响。全国平均年降水量约629mm,但是分布不均,一般自东南向西北递减。400mm等年雨量线,大致与夏季风在盛夏季节影响的北界基本一致。800mm年雨1、结合太阳辐射的相关内容,请解释长日照植物比短日照植物引种时困难少一些的原因。量线,东起青岛,向西经淮北、秦岭、川西,止于西藏高原东南角。(2)地形的影响。山西走向和答:一、影响植物分布的非生物因素——光海拔高度对降水量的影响表现在向风坡和背风坡雨量差异大。降水量在一定的海拔高度以下随高度光对

【西南大学】《0004》大作业(参考答案)

= {1,2,3,4,5,6}上关系R 的关系图,试画出R 的传递闭包t (R )的关系图,并用集合表示. 2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 类别:网教 专业:计算机教育 2019年12月 课程名称【编号】:离散数学【0004】B 卷大作业 满分:100分 一、大作业题目 1 3 4 5 6 3.请给出谓词逻辑的研究对象,并将“任何整数的平方均非负”使用谓词符号化. 答:研究对象:个体词,谓词,量词,命题符号化;,1.请给出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f 的定义.设R 是实数集合,f :R ×R →R ×R ,f (x , , y ) = (x +y ,x -y ). 证明f 是双射. 答:A,B 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x,在集合B 中都有唯 4.利用真值表求命题公式(p →(q →r ))?(r →(q →p ))的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 式. 5.求叶赋权分别为2, 3, 5, 7, 8的最优2叉树. 一的元素y 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叫做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记做f:A →B.并称y 是x 的象,x 是y 答: 的原象.对任意的(x,y))∈R*R,f((x,y))=(x+y,x-y), 二、大作业要求 假设存在另一(x1,y1,)满足f((x1,y1))=(x1+y1,x1-y1)=(x+y,x-y),大作业共需要完成三道题:第1题必做,满分30分; 即:x1+y1=x+y,x1-y1=x-y 第2-3题选作一题,满分30分;第4-5题选作一题,满分40分. 解这个关于x1,y1的线性方程组x1=x,y1=y 对任意的(x,y)∈R*R 存在(a,b)∈R*R,( a=(x+y)/2,b=(x-y)/2 )满足f((a,b))=(x,y),所以f 是满射所以f 是双射 2.设R 是集合A 上的关系,请给出R 的传递闭包t (R )的定义.下图给出的是集合A 所以f 是入射

2018年12月西南大学大学物理基础 【1030】大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 类别:网教 专业: 工程造价 2018年12月 课程名称【编号】: 大学物理基础 【1030】 A 卷 大作业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共8个题,选择其中4个题目作答,每题10分,共40分) 1、什么是平衡态? 2、温度的微观本质是什么? 3、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4、什么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其开尔文表述是什么? 5、什么是简谐振动?描述简谐振动的三个特征量是什么? 6、什么是驻波? 7、什么是光程? 8、什么是光的衍射? 二、计算题:(共5个题,选择其中2个题目作答,每题30分,共60分) 1、某容器储有氧气,其压强为1.013×105Pa ,温度为300K ,求: (1)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2)分子的p υ,υ及2υ;(3)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k ε。 2、64克氧气从00C 加热至500C ,(1)保持体积不变;(2)保持压强不变。在这两个过程中氧气各吸收多少热量?各增加了多少内能?各对外做了多少功?(8.31/.R J mol K =) 3、 波源的振动方程为t y 5 π cos 100.62-?=(m ),它所激起的波以2.0m/s 的速度在一直线上传播,求:(1)距波源6.0m 处一点的振动方程; (2)该点与波源的相位差。 4、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用一块薄的玻璃片将上缝盖住,结果使中央明纹中心移到 原来是第5明纹中心所占的位置上。设光线垂直射入薄片,薄片的折射率n =1.60,波长λ=660nm ,求薄片的厚度。 5、为了测量金属细丝的直径,把金属丝夹在两块平玻璃之间,使空气层形成劈尖(如 图所示)。如用单色光垂直照射,就得到等厚干涉条纹。测出干涉条纹间的距离,就可以算出金属丝的直径。某次的测量结果为:单色光的波长λ=589.3nm ,金属丝与劈尖顶点间的距离L =28.880mm ,30条纹间的距离为4.295mm ,求金属丝的直径D 。 (题二、5图)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0554大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网教专业:学前教育 2017年6月 课程名称【编号】:儿童数学教育【0554】 A卷 大作业满分:100 分 论述题.请在以下6题中选择4题回答,每题25分,共计100分。 1、幼儿学习加减法运算的特点有哪些? 答、(1)学习加法比减法容易; (2)学习加小数、减小数的问题容易,学习加大数、减大数问题难; (3)幼儿理解和应用题比算式题容易。 2、运用操作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运用操作法应注意 (1)明确操作目的 (2)创设操作条件:第一,为每个儿童提供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可以选择、利用自然物或廉价的实物,亦可发动儿童自己动手自制一些简单的材料,以便做到每个儿童都保证有足够的操作材料。第二,给予儿童充分的操作空间和时间。三,允许儿童有同伴间的交流机会。 (3)交代操作规则:在正式的数学教育活动中运用操作法,教师可以在儿童动手操作之前,先向儿童说明操作的目的、要求及具体的操作方法 (4)评价操作结果:一方面,教师要对儿童零散的操作经验进行归纳、评价,帮助儿童形成比较完整的、正确的数学概念。另一方面,教师必须重视对个别儿童的操作进行评价。 (5)体现年龄差异 (6)与其它方法想结合。3、比较两组物体相等与不等的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在教学中,先让儿童比较数量一样多的两组物体,再比较数量不一样多的物体。 第二,摆放物体时,要让儿童使用右手从左向右或从上到下地摆放,以培养儿童动手的规范性,为数数打下基础。 第三,数前进行对应比较活动时,不要求儿童说出数词,只说“多”、“少”、“一样多”,因此教师提问中不问“有几个”、“多几个”等问题。 第四,在比较两组物体不一样多的延伸活动中,要使不一样多的两组物体一样多时,让儿童知道除了用“增加”的办法外,还可以用“去掉”的办法,都能使不一样多的两组物体变一样多。 4、教师在选择幼儿数学学习经验时需考虑哪些问题? 答:教师在选择学习经验时应考虑:所选经验是不是数学学科的知识内容 ;所选经验是否是幼儿能理解,并能得到满足的;所选经验是否是能对幼儿发生多种作用,即能给予幼儿整体发展以影响的一种经验;所选经验是否是达到同一目标的各种不同经验,即可以在不同发展层次上获得的经验。 5、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制定依据儿童发展。 答:第一.儿童的发展是一整体发展的过程。儿童的发展包括身体的、社会的、情感的、认知的、品德的等方面,每一个方面的发展都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而是彼此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整合性发展过程。在进行某一方面的教育时,必须考虑儿童的整体发展,所提出的教育目标应是全面的、综合性的,即应包括有认知经验、情感态度、个性品质等方面的教育要求。 第二儿童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儿童的认知不仅与成人有着质的差别,而且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也不完全一样,每一年龄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结构,表现出与前后各阶段不同的认知能力。而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由于遗传、社会生活条件、早期学习经验等方面的不同,他们在发展水平、发展速度、认知结构和学习风格等方面也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教育者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提出不同的数学教育目标。同时,教育者还应针对各个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和需要提出适宜的数学教育目标,以促进其在原有水平获得更好的发展。 6、结合实际论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具体表现。

西南大学[0002]《英语》大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0002]《英语》大作业答案 一、大作业题目 Part I 英译汉 要求:将下列英语句子翻译成汉语,每题10分,任意选作5题,共50分,不要改变题号。 1.You have no idea how I felt when I had to drift about a strange city the whole day not knowing if I could find a relatively permanent place to stay. 你不知道我是如何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漂泊的时候,不知道我是否能找到一个相对固定的地方。 2.I often hear grown-up people say, “I could not fix my attention on the lecture or book, although I wished to do so,” and the reason is, the habit was not formed in youth. 我常听成年人说:“我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或书本上,尽管我希望这样做”,而原因是年轻时没有养成这种习惯。 3.Do you want to understand another culture? Then you ought to find out about its food. 你想了解另一种文化吗?然后你应该找出它的食物。 4.Looking back, they saw the timid little dog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stream. He was running up and down the bank. 回头看,他们看见小溪对岸的那只胆小的小狗。他在银行上下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