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作文指导:学习抒情 教案【精编】

初中作文指导:学习抒情 教案【精编】

学习抒情教案

【厚积薄发】

1、古诗赏读

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孔子家语卷二致思》

赏读:树希望静止不摆,风却不停息。子女想要赡养父母,但父母却已等不到这一天。

丹漆不文,白玉不雕————《孔子家语卷二好生》

2名句积累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

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鲁迅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善于发现美,学习寄情于物,物以牵情的抒情方式。(2)在阅读中体会抒情语句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作用。(3)在写作实践中学会使用抒情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典型例子引导法、自由写作法、提问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善于发现自身、人类、社会及自然的美;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快乐,感受幸福。(2)作文中抒发的感情要健康、向上,能鼓舞人心。

【知识储备】

1、关于“美”的名言

雕塑家罗丹: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威。布来克:富有生机就是美。

约瑟夫鲁:一切精美的东西都有其深沉的内涵。

罗安约翰逊:美是上帝的微笑,音乐是上帝的声音。

莎士比亚:玫瑰是美的,不过我们认为,使它更美的是它包含的香味。

德国谚语:美的世界要靠我们勤劳的双手来创造,美的花朵要靠我们劳动的汗水来浇灌。

2、什么是美

(1)一位哲人说:“如果世间没有美,便没有生命;如果人类不能发现美,感知美,那生命的意义便失去了大半……美是一种内涵、一种气质、更是一种修养。”

(2)美是拂面的春风,美是七色的彩虹;美是优雅的体态,美是动人的声音;美是勃勃生机,美是高尚品德……美无处不在。这首散文诗告诉我们:要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就要善于发现美,只要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发现美的景,美的物,美的人,美的心灵。其实美就是生活。

2、什么是抒情

抒情是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抒情,是文章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的重要手段。抒情,是抒情诗、抒情散文的主要表述方法;在叙事性的作品中,它常常与叙述、描写、议论等结合运用。在议论说理的文章中,作者一般很少直抒感情,而是通过对某种观点的论证,体现作者的爱憎感情。

记叙中运用抒情表达方式,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指导案

导学

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吗?你发现过生活中那些被人忽略的美吗?如果发现了,说出来与我们分享。(学生自由发言)

材料:

美是多种多样的,雄浑阔大是美,激昂慷慨是美,热情澎湃是美,富丽堂皇是美,含蓄朴素同样是美,而平凡的美往往是美的极致。

在公共汽车上,看到老人、孕妇没有座位,起来给他们让个座,这种道德的美是平凡的美。

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低年级的同学摔倒了,把他扶起来。尽管

这仅仅只是一件举手之劳的事,但这也是美,是极其平凡的美。

在同学遇到困难时,你伸出自己温暖的双手,奉献自己的爱心,这也是一种特别平凡的美。

在街上过马路时,看到盲人,主动去帮助他们,扶着他们过马路,让他们更加有安全感,这是一种平凡的美。

在空闲时,去陪陪老人,说些贴心的话,陪他们聊聊天,谈谈心,解除他们的寂寞,让他们不感到孤单,这也是平凡的美。

美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朋友,只要你拥抱了平凡便是拥抱了美,因为平凡是美,美的极致。

当前高中生作文的弊端之一,是善于发现丑,而不善于发现美。作家格非说过:“我在阅读中学生作文时,几乎没有发现一篇文章写到‘快乐’和‘幸福’的。永远的痛苦、绝望,永远的忧国忧民(我倒不是说中学生不该忧国忧民),永远的少年老成。动辄‘反腐败’,动辄‘环境污染’(我也不是说中学生作文就不能写‘反腐败’‘环境污染’),千篇一律的大题目……如果我们不能从平常的生活中发现‘美’,找到写作的素材,很容易流于空洞……我们的学生不能从生活中发现快乐,感受不到幸福,除了升学压力和社会流弊的影响之外,我们的确缺乏发现快乐、感受幸福的眼光。而写作的目的之一,正是为了帮助我们全面、深入、正确地了解社会,进而认识生活,丰富自身。”(《一些闲话》)

环节一:温故知新

一、抒情方式和要求

1、抒情的方式

抒情分为两类: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抒情往往不会单独出现在文中,它常与记叙、描写、议论等结合在一起。一般来说,直接抒情一般要与议论结合在一起,而间接抒情一般与叙述、描写结合在一起。这“结合”,要求自然,不能牵强,切忌空泛、虚浮,无病呻吟。

1)、直接抒情。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2)间接抒情

①、借景抒情法。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②、触景生情法。如:

不久前,新疆南部的一个小县城发生了强烈的地震。当时,一位年轻的维吾尔族母亲正搂着五个月大的儿子酣睡梦中。突然,空中发出沉闷的轰鸣声,大地在黑暗中剧烈地颤动起来,随着一声巨响,楼房倒塌了,巨大的冲击力带着母亲和孩子从五楼坠了下去……听见儿子的哭声,母亲看见儿子被挂在自己头顶上的一根晾衣服的铁丝绳上,随时都有摔下去的危险!而自己也被深深地埋在了距离地面几十米高的废墟中。母亲顾不得浑身的疼痛,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想办法救下孩子。她不敢大声呼救,怕惊吓了孩子,只好自己默默地挣扎,但是身体却纹丝不动。情急中,母亲一次次地伸长着自己的脖子,用自己的嘴去衔住儿子……她终于成功了!她用嘴咬住了儿子的衣角,用尽全身力气将儿子从铁丝上扯了下来,用牙关死死地衔着儿子,就这么坚持着,坚持着……

晨曦中,当救援的人们看到这动人的一幕时,无不为这伟大的母爱所感动。当人们含着眼泪把孩子的衣角从母亲的口中扯出来时,鲜血已经浸透了孩子的衣襟

世界上只有母爱的力量所向披靡。母爱又如春日的阳光,美丽而永恒;母爱犹如春日的小雨,温馨而柔韧。

③、咏物寓情法。如流沙河的《藤》:他纠缠着丁香,往上爬,爬,爬,……终于把花挂上树梢。丁香被缠死了,砍作柴烧了。他倒在地上,喘着气,窥视着另一株树……——流沙河的《藤》这里写的是“藤”,但影射的是那种趋炎附势、踩着别人的肩膀向上爬的人。作者把自己对这种政治投机商的愤恨与蔑视的感情,寄寓在对“藤”的物性的描写之中,达到了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高度

④、融情于事法。如朱自清的《背影》,写父亲给儿子道别时买橘子的那一段叙述文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⑤、融情于理法。如林觉民在《与妻书》中写::“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为了向妻子最后一次表白自己的心志和爱憎,作者并非情意缠绵,泪语柔情,而是以理代情作者将爱妻之情与“勇于就死”之理熔为一炉,以含情之笔说理,以明理之言诉情,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⑥、托物言志法。如:

有一次,雨中走过荷池,一塘的绿云绵延,独有一朵半开的红莲挺立其间。

我一时为之惊愕驻足,那样似开不开,欲语不语,将红未红,待香未香的一株红莲!

漫天的雨纷燃又漠然,广不可及的灰色及绿色中竟有这样一株红莲!像一堆即将燃起的火,像一罐立刻要倾泼的颜色!我立在池畔虽不欲捞月,也几成失足。

生命不也如一场雨吗?你曾经无知地在期间雀跃,你曾经痴迷地在其间沉吟——但更多的时候你得忍受那些寒冷和潮湿,那些无奈与寂寥,并且以对晴日的幻想度日。

可是,看那株红莲,在雨中怎样地唯我而不忘我,当没有阳光时候,它自己便是阳光!当没有欢乐的时候,它自己便是欢乐!一株莲花里有怎样完美自足的世界!一池的绿,一池无声的歌,就在这美丽的湖畔——岂只有哲学书中才有真理?岂只有研究院中才有答案?一笔简单的雨荷可描绘出多少形象之外的美德,一片亭亭青叶支撑了多少世纪的傲骨!

倘有荷在池,倘有荷在心,则长长的的雨季何患?

2、如何抒情?

(1)情要真实。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要动人,首先得真实。虚假的感情不仅不能动人,反而令人反感,甚至厌恶。

(2)、多种修辞手法结合运用。

适当运用修辞手法,无疑能对文章感情起强化作用。关键语句的反复咏叹,可以使感情表达逐层加深,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恰当的对比能使感情表达更鲜明。形象的比喻能使无形无质的感情更容易被人理解。如:

人生短暂而漫长的征途上,给你快乐的也许是你的朋友,让你美丽的也许是你的爱人,令你充实的也许是你的事业,但是,使你温暖的必定是你的母亲。她用她的手背为你阻挡着她力所能及的所有风霜,她用她的手心为你释放着绵绵不绝的温暖阳光。母亲是永远的阳光地带。

(3)情要健康、向上,能鼓舞人心。

环节二:奇文共欣赏

看下面几段课文,你有何感悟?请认真阅读,然后谈一谈。

(一)青春的色彩

青春如一幅美丽的图画五彩缤纷。

蓝色

青春是蓝色的,那是天空的颜色。青春的我们总是积极向上的,有着无限的遐想与期待。

“我要当比尔·盖茨”、“我要当科学家,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我要当作家,写出更多的好文章,争取有一天也能被选入语文课本……”课堂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发表着自己的观点,憧憬自己的未来,在我们眼里,未来就像伊甸园的禁果一样诱人,就像天堂一样美好,每个人都在心里面勾画出一幅幅蓝图,老师说:“一个人不能没有理想。”青春的我们乘着理想的翅膀飞向碧蓝的天空。

绿色

青春是绿色的,那是生命的颜色。青春的我们就像春天破土而出的小草,虽然娇嫩、弱小,但有着无限的活力与激情。

看看吧,忙了一天的我们还能趴在床上打着电筒写作业;聊起明

星、电视剧来滔滔不绝,三天三夜都不嫌累;礼拜天拖着老爸老妈跑遍各大商场,望着各种个性张扬的服装,他们是眼花缭乱,我们倒是挑得不亦乐乎!

青春的我们是一群跳跃的小精灵,青春的我们走在时尚的最前沿,青春的我们活力四射!

紫色

青春是紫色的,那是成熟的颜色。就像紫藤萝一样,生生不息,永不言弃。青春的我们不再躲在父母的怀里撒娇,不再听命于爹妈的哄骗,不再让眼泪成为自己的专利。我们开始逐步学会独立,走向坚强。

试卷发下来了,带给我的并不是什么好消息。我愣愣地盯着卷子上鲜红的叉,心里很平静,我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如此平静,只是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下次努力吧?”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换回了好成绩。看着那鲜红的对勾,心中依然坦然。

青春的我们,开始在挫折中学会平静地对待生活。

灰色

青春又是灰色的,那是乌云的颜色。青春虽然阳光灿烂,但也不免乌云笼罩。

随着年龄的增长,烦恼也开始增多,肩上不知何时多了“责任”两字,对自己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学校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老师和家长每天念叨着考试,升学、分数,我们也只有让自己埋在题海中,沉浸在书堆里,一大堆责任和作业压得我们没有一丝喘息的空间,早上起床后,望着镜子中的自己,都开始觉得陌生了,只有那两个黑眼圈是昨晚“战果”的象征。

人们都说:“十年寒窗苦。”的确,青春就是奋斗的过程,奋斗就是要流血流汗,奋斗就是成功与失败的不断交替。因此,青春也是苦涩的。

青春,美好的代名词,有着五彩缤纷绚丽的色彩。青春的我们每个人都握有一支画笔,定会描绘出属于自己的青春色彩。

〖简评〗

这篇文章结构精巧,紧扣“美丽”一词展开,勾勒出青春五彩缤纷的图景。并以色彩的变换为小标题巧妙组接,唱响美丽的青春之

歌!

诗般母语

湖北考生

是什么,如稚拙的图画,刻在出土文物那沧桑的剖面;是什么,如风霜渲染过的枫叶,夹在唐诗宋词发黄的纸页间;是什么,如行云如流水,从老人的唇齿间娓娓道来,印在纳凉顽童神往的双眸;又是什么,千百年来在中华大地遍地流淌、生生不息……

是母语。是母亲亲切的话语,是中华民族视为根的话语,是中国遍地开花的话语。

一直觉得,我的母语是世界上最动人的话语。它历经五千年文明的浸润和刀枪火石的历炼,读起来才能如此字正腔圆,如珠玉落盘。千百年来,中国话在无数龙之传人的唇舌间辗转,亦使它本身都有了灵性。我们珍视它又漠视它,而它,却一如继往,在东方古老的华夏大地上铮然作响,向世界发出自己庄严的喉音。

在古埃及人信奉的众神里,有一位叫玛特,乃掌管真理、正义及法度的女神。玛特头上佩戴羽毛,人死后至冥府,心脏必须称重,玛特便把她的羽毛至于天秤的另一端,以称出那人心的重量。

我喜欢这羽毛。

母语就是这样一根有大重量的羽毛,它或许填不了天,补不了龟裂的大地,而它恰恰足以称出一个民族文化积淀的份量。

如此看来,中国话定然有着撼动世界的力量。《诗经》中那么多摄人心魂的妙语,定要用中国话吟诵,才会抑扬顿挫、感人肺腑。新中国成立之时,天安门城楼上那一声庄严的宣告,也定要用中国话喊出,才实践了一个民族复兴的全部意义。“静水流深”的微妙意境,或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禅意,倘若翻译成英文或是德文,其间的神妙定要大打折扣。

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人会说,即使雪芹先生在世,《红楼梦》完篇,也难获诺贝尔文学奖。因为《红楼梦》是太中国化的东西,唯有用母语读来,其间的辛酸苦泪才能慢慢品出。

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泰戈尔文似织锦的《飞鸟集》,在我读来却总觉一分隔阂。因为语言,正如没有任何一种语言可取代中国语一样,印度语言的奥妙也无可替代。

任何民族的母语都是本国视为珍宝的活的文化,而中国话大概是其中最厚重的。

我爱自己的母语。这如梦如曲如诗的中国话,这在龙之传人的唇舌间辗转千年的中国话,我仍听到它如诗的韵律:

平平仄仄平。

[简评]:本文以诗化的语言写“诗般母语”,母语的生生不息,母语的字正腔圆,母语的抑扬顿挫,母语的传情达意,母语的精微妙境……信手拈来,构建了一首母语的颂歌。作者所喜欢的能称人心重量的羽毛,也称出了作者对母语炽爱之心的分量。难能可贵的,不仅仅在于本文华美的词采以及华美词采所传达的充实内容和深切体悟,在于思维的理性和从容。

二、技能与方法

1、观察、体验生活,收获心灵的感动,找准动情点。

没有对生活的热爱、体验和思考,是难以写出好文章来的。写实事、抒真情,是写好文章的前提和基础。的确,生活是平淡的,就像那波澜不惊的湖面,然而当我们用心灵的眼睛去注视每一朵浪花时,我们就会发现每一朵浪花都藏着一个故事,而每一个故事都会给我们一份感动。人们常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如果我们找准他(她)们的“动情点”,哪怕是铁石心肠之人,也能动情、动容、流泪。由于一个人的家庭、文化、观念、经历等不同,所感动的人和事各不相同,如何才能写出让大多数人为之感动的文章呢?我想,首先要能感动自己,只有自己被感动了,才有可能感动别人。这就要求同学们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在自己内心深处贮藏很久的东西写出来,选材要小,要掂量一下材料有无“动情点”,能否让人感动。

经典语段:几天中我领略了西湖的“绿”。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一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

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

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在冷泉亭上小坐,直觉得遍体生凉,

心旷神怡。亭旁溪水波光粼粼,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

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

般,在着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宗璞《西湖的绿》)

妙处可言:作者的动情点就是西湖的“绿”,文段中作者融情于

绿中,通过对绿的描写来抒情,情景交融,表达了对绿的喜爱。只

要我们认真观察,仔细体验,悉心捕捉,就可以收获心灵的感动,

就能找到写作中最好的“大米”。

2、借助相关手法,抒发真挚的情感,融情于境。

首先把人物置身于典型环境中, 将抽象的感情“过程化”,通过

具体的叙述、描写,使之化抽象为具象;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叙述、

描写、议论中,不矫揉造作,不无病呻吟,使读者不知不觉中进入

作者的情感世界从而受到感染,引起共鸣。

经典语段:父亲望见我,一边跑,一边挥动手臂。父亲离我越

来越近了,我听见了他粗重的喘息,看见了他身上的雪花,头顶的

热气和手里的一把零钞。原来,父亲给我送钱来了。

父亲跑到窗边:“钱……5元……够吗?”我使劲地点头,几乎

是用哭腔答道:“够了,爸爸,够了!”我慌忙去接那把零钞,可是

一股风吹来,一张5角的纸钞被卷跑了。父亲迅速转身去捡,可是

风偏偏戏弄我的父亲,纸钞上下翻动,向远处飘去。

父亲佝着腰去追,一连扑了几次空,旁边的人们一阵又一阵哄

笑。终于,我悬着的心放下了,父亲捉住了那张纸钞。瞬间,我的

心又提到了噪子眼儿;因为汽车已经开了,而父亲却在追赶正在加

速的汽车。我急忙朝父亲大幅度地摆手:“爸爸,别追了!别追了!”

可父亲不肯停下。我猛然想起父亲冻伤的脚,恨不得跳下车扶住我

的父亲。父亲与我的距离渐渐变短了,他高扬着手臂,5角的纸钞

在风雪中颤抖。我尽力伸长手臂去抓那纸钞,可父亲怕纸钞再被风

吹走,捏得紧紧地。“哧”的一声,纸钞裂为两半。我的心一下子

碎了,泪水夺眶而出。透过闪闪泪光,我看见我的父亲高高举着半

边钱,呆立在雪地中,像一尊雕像。

《半边钱》)

妙处可言:这三段文字记瞬间曲折,兴尺水波澜,让父亲在雪地里捉纸钞,融真情于特定环境,就把人物写实、写足、写活、写透。由于曲折多姿,所以催人泪下。

其次把真情附着在适当的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上,让人物实实在在地活起来。文章要善于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和各种表达技巧,以强化文章感情,激活人物形象。

1)、细节、对比手法

抒情可以借助细节描写完成,同时也可以运用对比手法增强感染力,

经典语段:“王阿姨两手使劲攥着墩布的把儿,双腿跨成弓字步,腰弯曲着,一下一下用力地移动着墩布,拖着地板。她每拖一处,那一处就显得格外明亮。”

妙处可言:这段话描写行为的动词“攥着、跨成、弯曲、移动、拖着”把王阿姨写活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王阿姨是一个工作踏实、细致、认真的人,也可以体会作者对王阿姨的赞赏之情。

2)、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在作者情之所至之时直抒胸臆。它以叙事、记人、写景、状物为基础,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灵活使用,往往用在作者感受最深、感情最强烈的地方,语言要精练,并往往蕴含着生活哲理,旨在深化中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间接抒情是借助文中的叙述、描写和议论做媒介来抒发感情。因依附的事物不同,具体表现形式也有差异。

经典语段:“让我们捧起一把泥土来仔细端详吧!这是我们的土地呵!怎样保卫每一寸的土地呢?怎样使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它的巨大的潜力,一天天更加美好起来呢?党正在领导和率领着我们前进。青春的大地也好像发出巨大的声音,要求每一个中国人民都作出回答。

秦牧《土地》)

妙处可言:这里就是运用直接抒情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地最深沉的爱。

3、科学加工、提炼,化情为实。

我们提倡抒真情、写实感,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真情实感都可以写进作文呢?笔者认为,有的真情实感只适于在日记中倾诉,不适宜公开发表,因为那或者是一己之隐私,或者会在读者中产生消极的影响。你私底下练笔可以,但写进考场作文或公之于众就值得考虑了。为此,文章就得提炼,斟酌。

经典语段:妈妈,您走了,整个世界都变得那么陌生,我无所适从。我开始独立,学会做各样的活儿。我把家布置得跟您生前一样,妈妈您知道吗,是为了更好纪念您。您的音容笑貌,您的言谈举止早已深深地印在了女儿的心上。我愿意相信灵魂的存在,那样,妈妈您就会知道女儿用了这些特殊的方式来纪念您。

妈妈您对我的好就像芬香永存,女儿却只能做这些小事来纪念您,愿妈妈安息。

(节选自高考优秀作文《芬香永存》)

妙处可言:由于前文作者精心选择了三个典型材料:勤做家务、关心妹妹和蓄留长发。这两段抒情总结全文,言辞尤为真切,感情倾向鲜明,既交代考生的写作意图,又巧妙点明题目。使主题积极明朗,引人回味无穷。

环节三:下笔如有神

一、请以“绽放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主确定文体(诗歌、戏剧除外)2.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1、写作内容:能够展现美丽的事物、人物、性格、品质等等都可以作为本文的写作素材。

2、写作重点:集中笔墨展现美丽,并诠释出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美丽,即美丽是如何绽放的,美丽来自于什么。

3、写作范围:“美丽”在此的范畴应该很大:宽容、善良、拚搏、坚强、感恩、执著等都是一束束美丽的情愫;亲情、友情、爱情可以绽放美丽,人性更可以绽放美丽;一颦一笑也可以绽放美丽;美丽是幸福,是纯净,是温馨,是柔情,是思念和怀想,是和平……从小处到大处,美丽的瞬间很多,只是作者要善于感悟美丽的真谛。

4、文体确定:本文比较适合写成散文。表达方式可以采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思路提示

“绽放美丽”是一个动宾短语。审题时要品味出“绽放”这个动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也许绽放在心里,也许绽放在眼睛里;它会绽放在奥林匹克的赛场上,会绽放在汶川地震的废墟上,会绽放在微笑里,会绽放在“人”字的互相支撑中……这些美丽会绽放在不同的心境里,也会绽放在不同的时境中,只是作者要善于捕捉绽放的过程

写作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记叙去叙说那些美丽的故事;可以采用描写去描摹那些美丽的景致;可以用抒情去感悟那些美丽的瞬间;可以用议论去品味那些美丽的情愫。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就本文的写作内容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笔:

1、可以写大自然绽放的美丽,但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景物的描摹上,应该进行联想升华,深刻感悟大自然中所蕴含的美丽。如春天的希望、夏天的热情、秋天的包容、冬天的孕育等。

2、可以写品质上所绽放的美丽,如坚强、乐观、宽容、善良、拼搏等,即表现出这美丽来自于上述品质。如霍金是美丽的,他的美丽绽放于不懈的追求与对生命的抗争;丛飞是美丽的,他的美丽绽放于博大宽容的爱心。可先叙述后议论。

3、可以写亲情、写友情、写爱情,写人性,表现这些美好的情愫绽放出的美丽。

4、可以写奥运赛场上的运动健儿,写他们的坚忍、拼搏、执著、顽强所绽放的美丽;写那些形体并不美丽的残疾人运动员靠不屈的性格绽放的美丽。

5、可以写汶川地震废墟上演绎的故事,写那些充满爱心的人们所绽放的美丽,如短信妈妈、谭千秋,捐款的乞丐、空降兵、残奥会上残疾的舞蹈女孩等等。

6、可以写感动中国的那些体现人性光辉的人,用他们的言行与灵魂去诠释绽放的美丽。

7、可以写微笑,写人与人之间的相扶相助,写由此绽放的美丽。

8、可以写古人,写那些具有忠诚、诚信、正义、坚守隐忍之人,如杜甫的忧国忧民、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意严格选材,围绕“绽放美丽”的中心,选准角度,敢于割爱,不堆砌材料,也不空谈,合理整合使用材料。

范文:

绽放美丽

将落未落的叶子在枝头咿咿呀呀地叫着,天空随着夏日的收场渐渐湛蓝,仿佛是秋日在低低私语,绽放着一年四季中的一个非凡的美丽。

秋,已是这般的深了。

本来不该这样执拗地说,因为秋季刚刚随着夏的落幕上场,并且也不会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根深蒂固,可是秋却绽放了永恒的美丽,那美丽来自秋的深沉与包容。

草长莺飞、生机勃勃的煦暖不属于秋,在人们眼中秋也许只是一抹冷寂的泪痕;“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也不是它的本色,人们听不到它的吟唱,只能感觉到它在细细地喁喁;

银装素裹漫撒大地也不是秋的追求,它一袭金衣,包容着收获,也包容着凋零。它所追求的只是一种深沉的、隽永的思念和有容乃大的美丽。

秋天的一切表情中,最美的就是“深沉”,那样一种内敛、一派宁静。它不骄不躁,却洋溢着平稳的热烈;它不悲不怨,却透出了包容一切的凄凉。

于是秋季在如婴儿般的呢喃中幻化出了萧索而苍凉的大地。它的美丽化作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化作了“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愁思;化作了“少年壮志不言愁”的咏叹。其实又有谁能逃得开别情离愁,可又为何“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潇潇的晨雾里,山影和江水重叠掩映,一条大的趸船划开江面平静的轮廓,它就像是秋日里万水千山的思念,跨过山山水水的阻隔,随着顺风顺水的势头,一直划向天的尽头。秋就是以这样深沉的爱来寄托它飞向天边的思念,以它自己的表情诠释着独特的美丽。

秋天的美丽总是被冠以忧愁,其实它只是摄影师手中的照相机,随着咔嚓的一声轻响,画面即被定格在那充满回忆的瞬间。画面中栖息着收割后的植物的根茎,藏匿着农人刚刚播下的种子……那是一种包容一切的深沉。因此,秋天并不只是忧愁的,它在以包容展现着大地的清阔与寥远,依着船帆映出自己的倒影,在斜阳的映照里绽放着自己的美丽。

趸船行进中的两岸更加开阔了,在百无聊赖的寂静中,听着两岸的鸟鸣猿啼,趸船在寂静而荫凉的清秋夜色中悄然行进着,这是一个鲜活的拟人,那些无生命的帆船行驶的姿态,给人以缥缈、优雅的感觉,看着那些山花与草木,更觉得它们是秋种下的思念的种子,虽处凄凉的秋景中却预示着来年再次释放芬芳、绽放美丽。

一声蝉鸣打破了寂静,秋迈着闲适的脚步走在落叶上,走在两岸的猿啼中……向天空、向自然、向人类绽放着深沉与包容创造的美丽。

【亮点透示】作者把欣赏美丽的触角落在了大自然上,抓住秋天的特点,用含蓄的笔墨诠释了秋天所绽放的美丽——深沉与包容。作者赋予了秋天一种性格——内敛、深沉、包容。就一个中学生而言,感悟还是比较深刻的,因为作者没有仅仅去描摹秋天的景致,而是把秋天性格化、人格化,使秋天具有了灵性,感情真挚,形象丰满。而且文笔儒雅,善引古诗,文学色彩很浓。美丽贯穿全文,结构严谨。写法上运用了对比,以夏、冬来映衬秋之韵味。尤其那只行进在秋日的趸船,仿佛行进在人生之路的旅者,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不同的人,对青春的认识和理解不同,张群说:“青春的实质是充实;青春的诗意是浪漫;青春的证明是无悔。”郭敬明说:“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我没哭,可是眼泪流了下来。”席慕容告诉我们:“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那么,你对青春有着怎样的认识?请以“青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标题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思路提示】材料中,三个人对青春的认识和理解是不同的,

但都是合情合理的。张群的看法是昂扬向上的,而后两者就有了些忧郁。所以,写作时,我们只需要表达自己对青春的见解。无论如何,青春的美丽的,昂扬奋进的,即使是忧伤不也是“明媚的”吗?而那本“仓促的书”我们更应该细细地品读。文题给了学生很大的发挥空间,即可以表达珍时惜物,也可以表现积极进取,即可以歌颂绚丽的青春,也可以诉说青年的故事;既可以记录青春的历程,也可以感慨青春的虚度。在文体上既可以写条分缕析的议论文,也可以记录青春的记叙文或写成抒情性文章。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何种文体,都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切忌无病呻吟。

高考佳作

鱼的泪·水的心

江苏一考生

鱼对水说:“你看不见我流泪,因为我在水里。”

水对鱼说:“我知道你在流泪,因为你在我心里。”

看多了韩剧,翻多了言情小说,难免心中一片荡漾,向往那轰轰烈烈的爱,梦想那梦一样的情景。

自出生以来,父母由于做生意的缘故,将我寄养在奶奶家。自我懂事以来,天天在爷爷奶奶的吵骂声中度过。爷爷喜欢抽旱烟,常常一个人吧哒吧哒地抽个够,再出去劳作。半夜里,常常听到爷爷的咳嗽声。奶奶常被爷爷的咳嗽吵醒,于是忍耐不住而破口大骂:“你这个老东西,不会抽还抽,抽死你算了。”而奶奶体弱多病,却又闲不住,成天往外跑,跑到路上捡树枝,跑到场地上晒稻谷,将水弄到楼上打扫房间,不舍得用自来水,自己在院子里打,于是常常生病,药费不少。为此,爷爷也破口大骂:“你是不是跟钱过不去啊……”我真不知道他们俩为何会凑到一块儿。

听爸爸说:当年爷爷家很穷,三十岁了还讨不起老婆,而奶奶却是地主家的女儿,早年出嫁,后来怀了一个儿子,可是她丈夫在孩子出生前就死了,于是改嫁给爷爷。虽然奶奶惊艳四方,但由于是再婚,所以她爸不认她,爷爷也嫌弃她。奶奶也嫌爷爷穷。但由于奶奶有孕在身,爷爷也不忍心赶走奶奶,他俩就这样生活下来了。

奶奶最喜欢吃山芋,因为当年爷爷被国名党抓去当兵,奶奶找算命的算了一卦,说是吃一个月山芋就能保佑爷爷平安。于是奶奶卖光家具,天天吃山芋。没想到爷爷还真借上厕所的机会跑回了家。从那以后,奶奶爱上了山芋,甚至比爱爷爷还强,可惜他们没有从此过上快乐的日子,反而开始了一生的吵骂生活。

身体健壮的爷爷突然因为高血压猝死在床上。据奶奶说,那天早上她拿着苍蝇拍去催爷爷起床,没想到打了半天也没有反应,后来才知道……

爷爷去世后,家里的确安静了,静得让人发慌。爷爷的烟杆没有烧掉,奶奶留下了它。她天天都在爷爷的遗像前抽着,咳着,说爷爷在地下没烟抽,会闷得发慌的。

或许,真正的爱应像水一样平静而灵动,如鱼儿在水里自在地游。但那里翻腾着鱼的泪,它被水包容着……

【亮点透视】在文学作品中,大概没有比“爱”更难写的了,因为它难以定性、定量,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体验,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黑暗的感觉”。比如,处在热恋中的人,明明是满心欢喜,嘴上却要说:“我恨死你了。”明明要表达一腔爱意,嘴上却要说:“你真坏。”你问我爱你有多深,也不好给出一个具体的数量,只能虚晃一枪:“月亮代表我的心。”但是,“爱”却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那么,应该怎样去写“爱”呢?其实,道理也很简单:按照相反相成的生活逻辑和情感逻辑,写出“爱”的情状。

本文的作者似乎很懂得这一点,他用朴素的、似乎不加修饰的笔触,叙写了爷爷奶奶“一生的吵骂生活”。但在这吵骂生活中,我们却看到了潜藏其中的浓浓的爱意。这种庸常人生中的大爱、至爱,与韩剧、言情小说中那种表面上轰轰烈烈的爱,那种“梦一样的情景”,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或者可以这样说,韩剧、言情小说中的那种“爱”,只是水面上灵动的波纹;而爷爷奶奶之间的那种“爱”,却是灵动的波纹所凝结成的深邃的蔚蓝。

作文《学习抒情》教学设计

作文:《学习抒情》 教学目标1.善于发现自身、人类、社会及自然的美,学会在生活中体验美好事物,培养自己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了解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在写作实践中,能够采用多种抒情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课型新授课时一课时 教学重点掌握各种抒情方式方法,特别是托物言志这种抒情方式的把握。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并通过抒情这一表达方式写出来。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的心目中,什么是美呢? 美是拂面的春风,美是七色的彩虹;美是优雅的体态,美是动人的声音;美是勃勃的生机,美是高尚的品德……可以说,美无处不在。你发现这些美了吗? 这个单元作文训练的话题是“美的发现”。那么,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吗?你发现过生活中那些被人忽略的美吗?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要有一颗发现美的心。 同学们,怎样才能发现美呢?一是多多投入审美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发现美的能力;二是扩大知识面,渊博的知识无疑有助于我们发现客观事物的美;三是丰富生活阅历,阅历越广,体验越多,就越能发现美。如果我们发现了美,又怎样将美好的情感表达出来,和大家分享呢?那就要学会用“抒情”这种表达方式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二、学习抒情: 学习抒情得在阅读中学习。我们要善于阅读那些寄托人类美好情感的文章,用心领悟抒情的奥妙。如《金色花》《纸船》中抒发的母子之情,《背影》中抒发的父子之情,《芦花荡》中抒发的革命之情,《孔雀东南飞》中抒发的爱情,《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抒发的对劳动人民的感情,都激动人心。同学们在感动之余要仔细揣摩并学习作者高妙的抒情技巧。 当然,学习抒情不仅仅是个学习技巧的问题。尤其要紧的,应在日常生活中陶冶熔炼自己的感情。“人生经验愈丰富,事理观察愈深刻,情感也就愈沉着,愈易融化于具体的情境。”(朱光潜语) 抒情的关键在于把感情融化于具体的形象。或寓情于事,如“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好,前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学设计

《写作:学习抒情》教学设计 教科书分析: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文章最重要的特质就是以情动人,抒情是写作中一种很重要的表达方式。但是抒情比较抽象,而且常常和其他表达方式结合在一起,学生很难把握。因此,要“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两种抒情方式及其表达效果。” 2.七年级下学期,各种表达方式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但是,记叙文中应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文中的抒情就应是在充分记叙的基础上有感而发,切不可喧宾夺主。因此,将“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作为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注意在穿插上下功夫,做到紧扣内容、衔接自然,灵活、简洁、适度地进行记叙中的抒情。 3.教科书采用知识能力点和主题内容双线索结构单元。本单元就以祖国为主题,编选了四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愤图强的美好情操,这些作品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多样。应联系所学课文,做到课内学范例,课外善模仿。写作教学注重一课一得,应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体会两者的表达效果,学习两者基本的抒情方法。 学情分析: 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在写作中,学生若能恰当地抒发真情实感,定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文章主题。但是,现在的学生在写作中要么存在情感单薄支撑不起主旨的问题,要么存在抒情过度情感不真实的问题,主要还在于不会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抒情方式。引导学生区分两种抒情方式,并且能够灵活自由、恰如其分地使用,应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1.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 2.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初中语文_《学习抒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习抒情——我的烦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文章范例,让学生清晰认识抒情在具体写作中的具体应用。 2.通过课堂练笔,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恰当的抒情方式进行抒情。 3.通过课堂体悟,让学生感受情感真挚是抒情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文章范例,让学生清晰认识抒情在具体写作中的具体应用。 2.教学难点 通过课堂练笔,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恰当的抒情方式进行抒情。 【教学过程】 一、构建动场 谈话:今天我来跟大家一起学习写作中的一个专题——学习抒情。所谓抒情就是抒发我们心中的情感,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都是情感,我们学过的很多文章就是作家们抒发情感的结果。比如“冤死了第三只猫,这是我最大的心痛——这是《猫》;渴慕《山海经》而不得,我实在有点小失落——这是《阿长与山海经》;故乡召唤我却回不去,我的乡愁无法抑制——这是《土地的誓言》。 二、自主学习 【活动一】一句话写情

1.用一句话写下自己的烦恼。 运用“人事物+情感”的格式 例如: 冤死了第三只猫,这是我最大的心痛。 渴慕《山海经》而不得,我实在有点小失落。 故乡召唤我却回不去,我的乡愁无法抑制。 2.学生展示,教师进行必要点评。 三、交流探究 【活动二】一段话写情 1.出示案例《猫》,学生思考:这段文字是如何抒发感情的?A两处抒情的句子。“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有强调,有抒情的层次。 “益使我感到我的......”运用比喻抒情,反复、排比强化抒情。 这都属于直接抒情,还能想到哪些直接抒情的技巧吗?(黄河颂中有比喻抒情、重复、感叹句、第二人称等) B除了抒情以外剩下的句子交代了情感产生的原因。 2.总结:这段文字在抒情方面的特点:首先,它运用记叙交代了情感产生的原因,然后用一句话直接抒情,接着进一步分析情感产生的原因,然后更深层次的抒情。仿照这样的方式用一段话来写一写自己的烦恼。 3.学生展示,教师进行评价。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范文3篇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范文3篇 抒情是人类进行创作的缘由之一,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范文一 第二单元写作 学习抒情 教学目标: 1.了解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 2.在写作实践中,能够采用多种抒情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3.善于发现自身、人类、社会及自然的美;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快乐,感受幸福。 教学方法:写作--修改--点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没有无心之文”,写作离不开情感的抒发,无论记叙、议论甚至在说明事物时,作者的笔法都带着自己的感情,情感就是文字的灵魂。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写作时怎样抒情。 二、写作指导 1.在写作中,恰当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主题。 2.除了直接抒情以外,还可以将情感渗透在叙述和描写中,即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法: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2)间接抒情 ①借景抒情法: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 ②触景生情法:触及外界景物而引起情思,发为感叹述怀的方法。 ③咏物寓情法:通过描写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表

现手法。 ④咏物言志法:感于外物而述志抒怀的方法。 ⑤融情于事法: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感情,让感情从具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读者。 ⑥融情于理法:把感情寄寓在说理之中,理中含情,既可以使情具有深度、厚度,又可以使理闪烁出充满个性色彩的情思,拨动人的心弦。 ⑦托物言志: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作文一、片段作文 选取适当的抒情方式,写一段话,抒发某种情感,如幸福、喜悦、痛苦、忧伤、渴望等。200字左右。 写作提示: 1.选择想要表达的情感,回忆自己产生这种情感的情境。 2.可以直接抒情,也可以采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式。 例文欣赏: 我总是呆在一段时光里,怀念另一段时光。如果把童年再放映一遍,我们一定会先大笑然后放声痛哭,最后挂着泪,微笑着睡去。让我化作羽毛,徜徉在这无边的回忆。有时我沉默,不是不快乐,只是想把心掏空。人生,不过一杯茶,满也好,少也好,争个什么!浓也好,淡也好,自有味道。急也好,缓也好,那又如何?暖也好,冷也好,相视一笑。因为看轻,所以快乐;因为看淡,所以幸福。多几分快乐,少几分忧愁;多几分幸福,少几分痛苦;多几分憧憬,少几分绝望。相信阳光必将驱散阴云,雨后彩虹终会露出她醉人的微笑。 作文二、我的家乡 写作提示: 1.写作内容:可以写家乡的景色、特产、风俗,以及你在家乡的生活……不必面面俱到,可以有侧重地写作。 2.写作时,可以直接表达感情,也可在描写、叙事中渗透感情。 3.写完初稿后,要进行修改。 例文欣赏:

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学设计 《学习抒情》教学方案 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情感词、感叹句、反问句、排比、反复、呼告等方法来直接抒情。 2.学习运用“融情于事”“融情于景”的方法来间接抒情。 【教学重点】 1.学习运用情感词、感叹句、反问句、排比、反复、呼告等方法来直接抒情。 2.学习运用“融情于事”“融情于景”的方法来间接抒情。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融情于事”“融情于景”的方法来间接抒情。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导入:请你诵读下面的诗句,说说这些诗句表达了哪种相同的情感?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北朝民歌《木兰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明确:离别之情。 提问:人生之中,我们会多次经历与亲人、朋友的离别。离别时很多人会有深切的不舍,也会有殷切的期盼。那么,哪次离别最令你难忘呢?在离别的时候,你都有哪些情感与感受呢? 学生回忆并交流。 过渡:同学们在离别时候的情感与感受多么丰富!我们把这种情感与感受抒发出来,就是抒情。怎样才能更好地抒情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设计意图:通过诵读诗歌,引出“离别”这一话题,营造出一个课堂的“情感场”,再让学生回忆“离别”的情境与情感,明确抒情含义,为后面的写作蓄势、铺垫。 二、技法指导 (一)技法点拨 1.提出问题 我们学过的课文,有很多篇的抒情都很精彩,要注意体会模仿。回顾学过的课文,结合教材《学习抒情》的内容,总结要点及技法。 提示:教材给了抒情的几个要点,可以采用勾画法,将教材上提示的抒情要点勾画出来。 2.技法梳理 学生结合资料进行分享,教师点拨。 (1)情贵在真,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朱光潜曾说“作者自己如果没有感动,就绝对不能使读者感动”。在写作中,情感的抒发要自然,水到渠成。

第二单元作文《学习抒情》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作文《学习抒情》教案 【教学目标】 学习抒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学习用铺排的方法抒情。 【教学过程】 一、辨别抒情方式 片段一:有一次,从隔壁要了一只新生的猫来。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常常的,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的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片段二: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片段三: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明确:片段一是间接抒情,片段二、三是直接抒情。 二、“抒情方式”小贴士 (1)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就是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直接抒情的效果强烈、鲜明。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2)间接抒情:没有直白的抒情语句,而把情感渗透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由读者慢慢体会。间接抒情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例如: ①在叙述和描写中抒情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作者敏锐地捕捉到鲁迅先生许多零散的生活细节,叙述真实可信,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仰和亲近。

②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③在评论中抒情“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④借物抒情“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土地的誓言》 三、抒情对象:腊梅 师生共议: 腊梅的形象:不畏严寒,孤高、清冷、不争抢风头、颜色清新,香味淡雅,姿态美…… 诗人赞颂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 【导语】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在写作中,恰当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深化文章主题。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 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2.引导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学过程】 一、体会抒情之美。

⑴简介抒情的表达方式。 ⑵比较本单元课文抒情句的运用。体会抒情的作用,导入课题。 二、归纳抒情之法。 1.比较讨论:我们要抒发怎样的情感? (1)真实的情感; (2)独特的情感。 2.向名家取经:我们可以怎样抒发情感? ⑴分析名家名作中包含情感的语句,分析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作用: 直接抒情也即直抒胸臆,是指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在感情达到炽热的程度时,直截了当地把内心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抒情的效果强烈,鲜明。 间接抒情是指作者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含而不露,委婉动人,耐人寻味。 ⑵比较归纳,学习抒情的方法。 分别给出含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语句的文段资料,学生讨论分析其中手法运用的特点。 ①直接抒情的具体方法例举: 直抒胸臆(内心独白)变换人称(第二人称) ②间接抒情的具体方法例举: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融情于物); 三、比较抒情之度 1.例文比较,体会抒情之度。 明确:所谓“恰当书法”,一是指要把握好抒情的度,二是指要选择好抒情的方法。 2.问题引导,学习恰当抒情。 ⑴把握好抒情的度; ⑵选择好抒情的方法。 明确:恰当地抒发情感,前提是对情感要有深刻的体验和细致的揣摩。对情感的回味,可以促发与原初情感相似的体验和感受;通过反复体验,能将情感本身的意味感受得更深、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写作《学习抒情》优质教案

写作学习抒情 教学目标 1. 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打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 2. 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3. 启发学生把握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 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抒情方式。 2. 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一、演绎情景,导入抒情 课堂小活动:同学们,有人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而你们每天都朝夕相处,这是多么深厚的缘分啊!现在给你们一个表达真情的机会一一同桌之间,说一句或感激或珍惜友谊或相互鼓励或其他能表达你此时此刻的情感的话,限时两分钟。 (生互相表达) 你被感动了吗?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师点评) 师:诗人白居易有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徜徉雨中,我们或许会有无可名状的哀愁;沐浴月光,我们或许会感到漫无边际的孤独;仰望苍穹,远眺大海,我们心胸开阔: 俯视大地,近观流水,我们豪情万丈。而这美好的情感又该如何诉诸笔端?所以,我们必须学会抒情! (板书文题)【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演绎真情导入,拉近学生和抒情方式的距离,消除学生对作文课的畏难情写作学习抒情

直抒腐臆记事抒情借景抒情即物抒情寓情于理 设计亮点 本次教学设计是在具体的作文指导过程中,通过活动或写作实践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讲练结合,既有写法指导,又有写作实践,力争以兴趣为激发点,以理清知识层次为突破口,以能力为落脚点,以训练为手段,逐层深入,步步推进,可操作性强,这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抒情方式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学习抒情 教学目标 1 •了解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 2•在写作实践中,能够采用多种抒情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正是因为有感惜,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喜怒哀乐;正是因为有感情,我们才会被浓浓的亲情所包围,才会被诚挚的友情所感动,才会为甜蜜的爱情而陶醉。这节作文课我们就来学习写作抒情性文章,用文字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二、抒情方式 抒情往往不会单独出现在文中,它常与记叙、描写、议论等结合在一起。一般来说,直接抒情一般要与议论结合在一起,而间接抒情一般与表达、描写结合在一起。这“结合”,要求自然,不能牵强,切忌空泛、虚浮,无病呻吟。 I •直接抒情 又称直抒胸臆。就是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它的特点是:不要任何“附着物”,而是思想感情直截了当地宣泄;不讲究含蓄委婉,而是思想感情亳无遮掩地袒露。这种直陈肺腑的抒情方式,往往显得坦率真挚,朴质诚恳,很能打动人心。如《黄河颂》。 2•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法 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打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曹操的《观沧海》。 (2)咏物寓情法 咏物寓情是通过描写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咏物寓情的关键在「“寓”。它的

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学习抒情》阅读写作指导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学会真切自然地抒情。 【教学重点】学习用恰当的方式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调动真情实感。 【学情分析】大多数学生的作文,抒情不能做到自然、真切,总给人以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之感。究其原因,一是未能调动起自己的真情实感或对写作对象、内容的情感淡漠,二是不会用合适的抒情方式。 【教学设想】设置一个具体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任务:设计展示家乡风采的展板,写作前一周将任务告知学生,请学生搜集或拍摄相关的照片、短视频、文字资料,为写作做好资料积累、情感蓄势。课上以展示资料、谈话等方式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情感。用教师下水文、课文给学生以引领示范,教会学生在习作中让感情在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 【前置性学习活动】 教师明确本次写作训练的任务:本学期,我们学校将承办市级教学观摩活动,全市各县区的许多老师将来我校参加活动。学校打算以此为契机,在校园中设置一些展板,展示我们的家乡和校园,让大家感受到我们对家乡、校园的热爱。七年级各班将负责“可爱的乐亭”展板设计,展板内容包括:图片、短视频、学生原创文字。 学生讨论可收集资料的内容,例如:家乡的景色、物产、风俗、生活、旅游、历史、文化等,每个小组选择一至二个方面。要求搜集资料时详细记下资料来源,用小随笔的方式写下活动过程中的心得。各小组将搜集到的资料打包发至班级微信群或网课平台,学生观看其他小组的资料。教师浏览学生搜集到的素材,进行归类。阅读学生的心得,发现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 一、回顾活动过程,调动真情实感 1.展示学生搜集到的图片、视频。(选择有代表性的展示)

完整版)写作《学习抒情》教案设计

完整版)写作《学习抒情》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研究抒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 过程与方法: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研究基本的抒情方法,能够采用多种抒情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通过抒情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通过抒情这一表达方式写出来。 教学难点:如何借助相关手法进行抒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一、朗读导入 请同学们齐读XXX的《美》(节选)。观察春天的暖阳、听鸟儿的鸣啭、看孩子的温顺、赞扬美丽的面容和身段等,启发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景,并学会抒发真情实感。 二、写作指导 1、什么是抒情? 抒情就是表达情思,抒发情感。抒情并不神秘,下面这些话我们经常说,其实就是抒情。 例如:“这几朵月季花真漂亮啊!”“我有好几年没见到爷爷了,我很想他。” 2、抒情的好处: 真挚的情感能打动读者。恰当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主题。例如,《黄河颂》结尾句:“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研究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里鲜明、直接地抒发了作者对黄河的景仰、对黄河哺育下的祖国英雄儿女的赞颂之情。 3、抒情要抒真情

情贵在真,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例如,《最后一课》中,XXX心里反复交织、酝酿,最后凝为一句:“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感人至深,且毫不突兀。 1)抒发健康的、高尚的情感,反对抒发低级的、颓废的和庸俗的感情。 2)抒发真挚的、实在的情感,杜绝虚情假意,无病。也不能故作多情,为文造情。 对情感的深刻体验和细致揣摩是恰当抒发情感的关键。所谓“恰当抒发”,一是指要把握好抒情的度,二是指要选择好抒情的方法。 常见的抒情方式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指作者或人物直抒胸臆,不借助别的事物,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间接抒情则没有直白的抒情语句,而是将情感融入叙事、描写和议论中。 通过叙述抒情是一种寓情于事的抒情方法,称为叙述性抒情。其特点是用充满感情的笔调进行叙述。这种写法多用于叙事类作品,如XXX的《邓稼先》。化虚为实显真情,写真人

写作《学习抒情》教案

写作《学习抒情》教案 写作《学习抒情》教案1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学习“融情于物”(间接抒情——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并要求掌握一定的话语组织方式。 重点难点 1、学会“融情于物”,亦即间接抒情。 2、如何用恰当的语言来进行表达。 学情分析 学生有一定的记叙能力,但多数停留在记流水账的层面上,叙事干瘦,少润色,尤其不善把情感融合进来,或抒情生硬,直白。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抒情”,导入本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写作方法:融情于物。所谓融情于物,就是在对客观事物的描绘当中寄托写文章的人或是文章中写到的人的内心情感。这种方法好比给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穿上了一件隐身衣,你可能从字面上看不到“情”,但能体会到“情”,正所谓“道是无情却有情”。 二、读课文,归纳技法 (一)例文示范: 片段一:这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蜡烛》八年级上) 片段二: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台阶》八年级上) 片段三: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芦花荡》八年级上) 2、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下面问题。 以上片断写了什么“物”?是怎么写“物”的?表达了什么人的什么情感? 片段一①蜡烛的火焰②大围巾①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

写作学习抒情教案

写作学习抒情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抒情方式及作用。 2、学会借景抒情的写法,作文能做到情景交融。 3、通过阅读、交流、展示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自我,热爱生活,抒发真情。 4、学会理性的思考,真实抒情。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抒情方式及作用。2、学会借景抒情的写法,作文能做到情景交融。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练习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赏析下面两个片段。 教师导入本课中心 片段二:之所以比片段一好,就在于作者在叙事之外运用了一种表达方式使文字充满情意和张力,这种表达方式叫抒情。 二、什么是抒情 (一)、抒情,就是对主观感情的抒发和表达。表达方式除抒情外,还有记叙、描写、议论、说明。 (二)、从情感的表达方式上讲,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之分。 间接抒情常用方法 2、间接抒情则比较含蓄。它往往借助于叙述、描写和议论等手法来抒发感情。如“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1)、有的借人抒情,通过对人物行为的描写来表达。 如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到:“妈妈欣慰地笑了。她的眼睛亮晶晶地、盯着我看了很久很久。”通过对妈妈笑了、眼睛亮晶晶地、盯着我看等行为描写,来表现妈妈因“我”的进步而高兴、“我”因自己的行为使妈妈欣慰而自豪的情感。 (3)、有的借事抒情,将主观感情隐藏在对事件的记叙之中。 (4)、有的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通过描写景物来达到抒情的目的。 三、什么是借景抒情 所谓的借景抒情,是指作者把自己内心要表达的某种情感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借景物来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在这其中,情由景所背负,景为情而浸蘸,情是灵魂,景是载体。 理解“借景抒情” 《春》中作者借助对江南春景的描写,抒发自己喜悦的心情。 《土地的誓言》中通过对东北景色的描写,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和热爱之情。 非写景为主的文章中的借景抒情 1、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叶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子…… 《爸爸的花儿落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本作文写作指导与范文赏析 第二单元 学习抒情 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本作文写作指导与范文赏析 第二单元学习抒情 【知识讲解】 一、何谓抒情 抒情,就是坐着吧自己对客观事实的喜、怒、哀、乐等主观感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加以表现和抒发。 二.分类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是指作者或人物不借助别的事物,直接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它的好处是情感炽烈、直接坦露、有强烈的感染力。如光未然的《黄河颂》,全诗大量运用直接抒情的方式,鲜明而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对黄河的景仰、对祖国英雄儿女的赞颂之情,令人读来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同样,在《土地的誓言》中作者也多次运用呼告、排比等手法,直接抒发心中对故乡“挚痛的热爱”,使文章产生了巨大的感染力。 不仅诗歌和抒情散文可以运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在叙事性的文章中也可以运用这种抒情方式。比如在《再塑生命的人》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海伦·凯勒就多次直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这些抒情的文字不仅为文章增添了感人的力量,还起到了深化文章主旨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应在真正需要和水到渠成时方可真情流露。比如《再塑生命的人》中,文章充分叙写了我在莎莉文老师的引导下所经历的事情,并运用大量细节描写展现了老师的伟大之后,才让海伦·凯勒抒发出自己的内心情感:“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这就显得自然而然,真切动人。 2.间接抒情 所谓间接抒情,简单说就是没有直白的抒情语句,而将情感融入叙事、描写和议论当中。例如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有这样一段话: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这段文字凝练地概述了闻一多先生的治学生涯以及所取得的学术成果。作者通过对人物治学状态概括性的描述和对事件的紧致罗列来凸显人物潜心治学的性格特征,从而传达出赞扬和崇敬之情。 3.借助景物描写来抒情

“学习抒情”写作训练教学设计

“学习抒情”写作训练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2.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教材分析】 “学习抒情”是统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写作训练,属于写作的较高层次内容,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需循序渐进、层层深入、逐步提高。【学情分析】 经过半年的训练,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写人叙事类文章比较熟悉,对描写的方法有一定积累,对议论的手法有所了解。本单元将通过抒情方式的种类、效果作用、注意事项等,引导学生尝试使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方法,逐步提高写作水平。【教学目标】 1.掌握抒情方式的种类、写法与效果; 2.能够运用恰当的抒情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教学课时】1节课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亲友别离,有人紧紧拥抱,有人强忍泪水,有人嚎啕大哭,有人细心关怀,一个人怎样表达感情,就是抒情。 在写作中,通过一种或几种表达方式,对所写的人物、事件、景物等抒发爱憎好恶的情感就是抒情。 二、阅读思考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4页,阅读44—45页,回答常见的抒情方式有哪几种?分别有什么效果?

三、课本回顾 根据刚才学过的知识,现在我们回到之前学过的一些文章,看看这些语句使用了哪种抒情方式?表达了这样的情感? 1.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光未然《黄河颂》) 2.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土地的誓言》) 3.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冰心《荷叶·母亲》) ★例1“像你一样……”情感强烈,直抒胸臆,属于直接抒情;例2没有说我怎么样,而是通过“我看见、我听见、我想起的一系列家乡的特殊符号”,来表达对“黑土地”、对故乡的眷恋,属于间接抒情;例3你是荷叶,我是红莲。直截了当,观点鲜明,属于直接抒情。 4.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邓稼先》 5.这南国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散步》 6.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走一步,再走一步》 ★例4虽是叙述,“三个强占”“三个租借”愤慨之情溢于言表,属于间接抒情中的寓情于“叙”;例5是一段典型的环境描写,但作者的心情是愉悦的,是通过环境描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学设计 ——七下第二单元《学习抒情》写作教学设计 文/曾静 【策略说明】 调动阅读积累。语文教材是最好的学习资源,其中有许多优秀的篇章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的借鉴。这节课,我选取了七下第二单元的名篇作为学习的范本和依托,这是学生熟悉的课文,这些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也能调动起学生的阅读积累,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鼓励真情实感。特级语文教师管建刚老师说过:“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有一座写作的金矿。”大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情是文章的灵魂,抒写真情实感是一篇作文自成高格的关键因素。 培养理性思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孙绍振先生说:“抒情文章,不能完全靠感情的倾泻。感情是无序的,只有以智性逻辑梳理,才能化无序为有序。”作文的思辨水平是凸显文章思想力的重要标志。所以,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对课内外材料学习讨论的基础上进行领悟和提炼:恰当抒情有哪些方法或值得注意的方面?以此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训练语言表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强调要重视学生的语言运用实践。作者的理性思考和情感抒发,最终都要通过语言文字呈现给读者。所以这节课大力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将时间交给学生,尤其突出写的要求。在练笔中立足课内,链接学生生活,由片段而全篇。 【过程设想】赏“抒情”之笔——学“抒情”之法——写“抒情”之文

【学习目标】 1.了解抒情是内涵,抒情的方式和怎样抒情。 2.学会采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式表达真情。 【学习重难点】学会采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式表达真情。 【学习过程】 导入: 出示两张图,美丽春光图和一张不及格试卷,让学生说最想说的话。 赏“抒情”之笔 (一)自学知识短文内容,理解什么是抒情,抒情有哪几种方式。 抒情是一种表达方式。抒情——即抒发感情。它是作者或文中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也就是,人们在生活中,遇到各种事情,产生各种感情,或使你高兴——想放声歌唱;或使你生气——使你悲痛。这就是你对这些事情产生了感情,有了感受。在写作时,把这种喜怒哀乐的感情表达出来,就叫抒情。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二)学生在课本上找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例句,进行赏读。 预设:片段一: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最后一课》 片段二: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黄河颂》 片段三: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土地的誓言》 片段四: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

最新七年级语文下册:写作学习抒情(精品教学设计)

最新七年级语文下册:写作学习抒情(精品教学设计) 写作学习抒情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了解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分析两种抒情方式在试用范围和表达效果上的不同之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写前指导和写后修改,学会运用恰当的方式抒发感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快乐、感受幸福。 分析两种抒情方式在试用范围和表达效果上的不同之处,学会运用恰当的方式抒发感情。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抒情是记叙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感情。这种感情的抒发有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同学们生活中常说的“今天天气真好啊!”“这件衣服真漂亮!”等都运用了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下面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抒情,学习如何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 二、整体解说领会方法 1.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在选择抒情方式时,要注意恰当合理,主要原则为:①根 据抒情的位置选择抒情方式;②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抒情的方式。 2.知晓抒情的主要技法。要更好地抒发情感,需注意叙述的方式,可从以下角度入手:①描摹人物;②细化动作;③细化景物。 三、例文引路感受特色 我身边的爱

临近小学毕业考试,我感到自己“时日无多”,面对黑板上的倒计时数字从百位到十位再到个位,更有一种大祸临头的感觉。有时会想放弃,但一想到自己身边的爱,我就会对自己说:不,你不能放弃。 学习劳累,放学刚回到家,一股香气扑鼻而来,诱我飞奔到厨房,看到妈妈正在煮鱼汤,香菜被妈妈切得粉碎,撒在鱼背上,香味更浓,正要喝时,“洗手了吗?”妈妈笑着问我。 我赶紧去洗手,回来时,热气腾腾的鱼汤已被妈妈盛起。我趴在桌子上,埋头猛喝起来,有了这鱼汤的滋润,一身的疲劳也就消失了。 睡得真香呀!“咚咚咚!”唉!准又是爸爸来敲门了,我不情愿地从床上爬起,一看表,呀!快迟到了。我赶紧去洗漱、吃早饭。“晚了吧,我去送你。”爸爸微笑着说。那笑容像冬天里的阳光,暖洋洋的。我木然地点点头。到了车站,上了车,爸爸站在车旁,对我说:“课堂上要认真听讲,抓住那45分钟多学点啊!”我又点点头。车启动了,我说:“爸,你回去吧!”“没事,没事,别管我。”车一直向前行,我看到爸爸的身影越来越小,直到变成一个黑点。 我是家中的宠儿。家人都对我倍加关爱,尤其是爷爷。临近毕业考试,爷爷给我买 了很多补品。每天晚上,我在做作业时,爷爷会把补品端到我面前。有时,补品很难喝,我会向爷爷撒娇:“爷爷,可不可以不喝?好苦。”爷爷笑笑:“怎么能不喝呢?你要补一补。”没办法,我只好硬着头皮灌进了肚里,爷爷又笑了,笑得很灿烂。 我身边的爱,让我快乐成长。妈妈的爱,让我精力充沛;爸爸的爱,让我动力十足;爷爷的爱,让我信心百倍……爱是一日三餐的热气,萦绕在家里;爱是简简单单的叮咛,印在心上;爱是各种各样的补品,溶在身体里。 【名师点评】面对考中学的压力,作者一度想放弃,“但一想到自己身边的爱,我就会对自己说:不,你不能放弃”,文章由此切入文题,直截了当、扣题准确。文章主体部分写作者所感受到的爱:妈妈为自己烧出可口的饭菜,爸爸送自己去车站、爷爷给自己买了好多的补品……爱在身边,让作者快乐成长。爱就是这么的简简单单,却让作者铭记心头。

七下第二单元作文《学习抒情》教案及优秀范文

第二单元《学习抒情》 【文题链接】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烦恼,烦恼后面也许有一段小故事。请以《我的烦恼》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 【写作指拨】 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写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认真审清题目。题目中的主关键词是“烦恼”,也就说作文要记述或描写的内容是令人不愉快的事。“我”是次关键词,表明所要写的这些烦恼之事都与“我”有关,构思行文时千万不能忽略“我”的存在。 二、精选典型素材。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烦恼,比如:妈妈总是拿你和别人比,说你这不行那不行;你很喜欢跳舞,家人却不支持;唱歌总是跑调,每次上音乐课都很尴尬……类似于这样的烦恼可以说是不胜枚举。因此说,按照这个题目作文,选材不是问题,关键在于所选素材是否典型。 三、跳出小“我”圈子立意。以此题目作文,一定要跳出小“我”的圈子,思考作文的目的:要传递给他人的究竟是什么?要给他人什么启发……如果不考虑这些,只是就烦恼写烦恼,写出来的文章价值就不会太大。 四、在记叙中抒发真情实感。在写作中,自然而恰当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主题。如《黄河颂》的结尾句:“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鲜明直接地抒发了作者对黄河的景仰,对黄河哺育下的祖国英雄儿女的赞颂之情。抒情有技巧,下面简单讲解。 抒情方式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所谓直接抒情,就是作者直截了当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这种抒情,由于感情浓郁、强烈,直抒衷肠,感染力很强。但要注意,如果读者对你所指的事物不了解,你的直接抒情,就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直接抒情的例子很多,如《土地的誓言》一文的开头“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手放在胸膛上,知道我的心是跳跃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血液吧,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这样开头,既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又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是很典型的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就是结合叙述、描写或议论抒发自己的情感。间接抒情的手法,在抒情时用得较多,而在叙事的文章中,结合叙述进行间接抒情,又更多见。结合叙述进行间接抒情,具体来说,就是在叙述的字里行间抒发感情。如《最后一课》中“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作者通过对“我”听韩麦尔先生讲课时的感受的描述,间接地抒发了韩麦尔先生和“我”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 两种抒情方式没有高下之分,优劣之别,作文时,应根据表达的需要加以合理运用。【佳作借鉴】 我的烦恼 我的青春就像是一张让人眼花缭乱的画纸,各种色彩星罗棋布地交错着,让人感觉到压抑甚至窒息…… 我常常思索着:我的青春,其实并没有大家认为的那般五彩缤纷,反倒如一汪死水,毫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设计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 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 两种抒情方式。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2.引导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 效果。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学过程】 一、体会抒情之美。 ⑴简介抒情的表达方式。 ⑵比较本单元课文抒情句的使用。体会抒情的作用,导入课题。 二、归纳抒情之法。 1.比较讨论:我们要抒发怎样的情感? (1)真实的情感; (2)独特的情感。 2.向名家取经:我们能够怎样抒发情感?

⑴分析名家名作中包含情感的语句,分析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作用: 直接抒情也即直抒胸臆,是指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在感情达到炽热的水准时,直截了当地把内心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抒情的效果强烈,鲜明。 间接抒情是指作者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含而不露,委婉动人,耐人寻味。 ⑵比较归纳,学习抒情的方法。 分别给出含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语句的文段资料,学生讨论分析其中手法使用的特点。 ①直接抒情的具体方法例举: 直抒胸臆(内心独白)变换人称(第二人称) ②间接抒情的具体方法例举: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融情于物); 三、比较抒情之度 1.例文比较,体会抒情之度。 明确:所谓“恰当书法”,一是指要把握好抒情的度,二是指要选择好抒情的方法。 2.问题引导,学习恰当抒情。 ⑴把握好抒情的度; ⑵选择好抒情的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