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成员知识共享行为、学习能力与创新绩效的作用关系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4
团队成员知识共享行为、学习能力与创新绩效的作用关系研究
内容摘要: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是国内许多企业面临的难题。
团队是学习型组织中的重要主体,提升团队创新绩效有赖于成员间的知识共享。
本研究通过对团队创新绩效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从知识共享与团队学习的视角,在探讨知识共享方式对于团队创新绩效影响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团队学习能力在知识共享方式与团队创新绩效关系间所产生的干扰效果。
关键词:创新绩效团队学习知识共享层级回归
引言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组织最重要的资产之一。
团队学习与团队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必要的合作方式,任何形式的创新都需要处理知识,而这些知识往往是藉由成员间的知识共享所产生。
团队成员能否在团队内进行知识的共享,是提升团队创造力的重要过程,然而,团队创新绩效会因团队成员知识共享行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Cohen & Levinthal(1990)提出知识吸收能力(absorptive capacity)的概念,将其视为认知外部信息的价值、消化及应用该信息的一种能力,并认为获得并正确使用知识是使组织具有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
Grant(1996)与Teece et al.(1997)提出知识整合能力对于团队学习有重要的意义。
正如Grant (1996)所言,单单获得或拥有知识是不够的,进一步地,知识必须被整合。
通过团队学习机制将不同来源的专业知识进行整合,进而提升团队的创新绩效。
也就是说,团队合作虽然是团队成员获取知识以进行团队创新的有利方式,但是团队并不一定从中获得益处。
当成员无法辨识哪些知识对自己有用以及有效地应用至团队任务时,有可能限制知识交换对于知识创造的积极影响。
可见,知识吸收与整合能力在团队获取与应用知识,并利用所获取的知识提升团队创新绩效,扮演了关键性角色。
本文从知识共享与团队学习的视角,在探讨知识共享方式对于团队创新绩效影响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团队学习能力在知识共享方式与团队创新绩效关系间所产生的干扰效果,对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有关因素进行了分析。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团队创新绩效
创新绩效(innovative performance)是指个体在知识不断共享和转移的过程中,为了获得本身的竞争优势,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进而获取持续成长动力和不断转移知识重心的过程模式与表现;它强调个体有意识的运用某些有新意的观点、过程或方法,以便于有效的提高创新的结果。
(二)知识共享
知识共享指知识拥有者相互交换知识的行为,具体而言是组织成员通过各种
工具与程序,包括知识资料库、研讨会、跨职能团队、电子邮件等形式来进行知识共享。
团队只有快速获取创新所需要的相关知识资源,才能具备进行快速创新的能力,而这种快速获取知识的途径是知识共享,知识共享对于提高创新绩效是非常重要的。
(三)团队学习
组织是由团队所组成,团队在组织中渐渐成为最关键的学习单位。
团队学习是指团队成员不断获取知识、改善行为、优化团队体系,以在变化的环境中使团队保持良好生存和健康和谐发展的过程。
团队成员通过彼此间共享知识、共同讨论问题以及寻求新的洞察,产生知识创新并且提升团队知识与能力。
(四)知识共享、团队学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技术创新的本质是知识创造,在团队情景下成员的知识共享与学习能力对团队创新绩效具有重要作用。
团队只有快速获取创新所需要的相关知识资源,才能具备快速进行创新的能力,而这种快速获取知识的途径是知识共享。
团队创新所需的技术知识往往是通过知识共享快速获取的,并且技术知识共享越好的团队,其创新效率也越好,创新绩效也越高。
相对知识共享,知识整合对知识创造的影响更受关注。
(五)研究假设
很多研究都已证实,团队知识共享、团队学习能力对于团队绩效有积极的正向影响,然而并没有关于这三方面因素作用关系的研究。
本研究由团队学习切入,认为团队学习能力可将个人的知识与经验汇聚,改善团队活动的绩效和效率,使得团队创新能力得以强化。
研究方法
(一)研究数据的获得
本文首先用电话及E-mail向熟人咨询是否有项目研发经历,以及能否帮忙将问卷发给其他符合调查要求的人员,每个团队调查两名成员。
调查始于2010年4月,持续四个多月,总共发放240份调查问卷,回收142份,共71个团队样本,回收率为59%。
团队来自71个不同企业,分布于陕西、北京、上海、四川等9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来自陕西的企业最多,占到56%。
(二)变量测量工具
知识共享行为:包括三个维度:信息载体、人际互动、实际体验。
创新绩效:包括产品的创新性、创意或点子的数量、总体技术绩效以及对变化的适应能力等方面。
在团队学习能力方面,从知识吸收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两个方面加以评价。
以上所有维度的测量项目采用Likert五点量表法进行评价。
以Cronbach’s α系数
来检验变量的内部一致性,各变量的Cronbach’s α值大于0.7,表明本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研究结果
(一)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各变量的均值与标准差如表1所示,除了“整合效率”、“整合范围”外,其余变量的均值都大于3,标准差在0.5左右,显示团队成员对于各变量的表现基本上持肯定的态度。
在进行本研究假说验证之前,为了解各研究变量间的关联性,进行变量间的相关分析。
自变量、调节变量和因变量的相关矩阵如表1所示,知识共享行为、知识吸收能力、知识整合能力与团队创新绩效呈正相关,意味着团队成员彼此间的知识共享、知识整合与吸收能力有助于团队创新绩效的提升。
(二)团队成员学习行为的调节效应
本文利用层级回归技术来考察调节变量的调节效应大小,具体运算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步,首先利用各个自变量分别对因变量进行回归,考察各个自变量对每个因变量的主效应;第二步,在控制因变量作用的前提下,调节变量进入回归方程,考察调节变量对于因变量的主效应;第三步,将自变量×调节变量进入回归方程,考察调节效应的大小。
层级回归的具体结果见表2。
(三)研究结论
在层级回归的第一步,知识共享三因素对于团队创新绩效的回归都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知识共享行为是影响团队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
此结果与朱少英等人(2008)的研究中所提到,通过相互学习,可使团队成员获得相关的技能与知识,有助于成员创新绩效的论点一致。
在层级回归的第二步,主要考察的是调节变量对于因变量的主效应,在我们所要考察的12组组合中,有9组的调节变量对于因变量的主效应显著,支持了团队学习能力(包括知识吸收和知识整合两方面能力)对于团队创新绩效的重要影响。
在层级回归的第三步,主要考察的是调节效应的大小。
结果表明,在自变量、调节变量和因变量构成的12组数据组合中,有3组的调节效应达到显著性水平。
这一结果初步证实了团队学习能力对于团队创新绩效具有调节作用的研究假说。
本研究结果显示,知识吸收能力在“信息载体”知识共享方式与团队创新绩效间有显著的干扰效果。
也就是说,当团队对于项目任务相关知识能加以辨别与解读、有效地将知识重新应用至研发项目时,通过数据库、视频会议等方式共享知识,对于创新想法的激发会有所帮助。
本研究说明知识吸收能力在“人际互动”知识共享与团队创造力间无显著的
干扰效果。
究其原因可能是在成员间的面对面交谈过程中,对于复杂、难以理解的部分,可反复相互交流与讨论,有效地将知识清晰、完整地传达给其它成员,因此不管成员对于知识的应用与辨识能力怎样,对于激荡出新构想与方法不会有所干扰。
结论
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尚处于产业链的下游,缺乏有效的企业自主创新产品。
究其原因包括自主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动力,技术研发的人力资源匮乏,技术研发经费投入不足等,同时知识管理的缺乏不容忽视。
由于缺乏有效的知识管理,没有对知识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
国内企业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对企业内部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发现、利用及整合。
本研究探讨了团队知识共享方式对于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团队学习能力在其过程中所产生的干扰效果,对于国内企业的知识管理和创新能力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韩翼,廖建桥,龙立荣.雇员工作绩效结构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J].科学学报,2007,10
2.Dixon N. Common Knowledge:How Companies Thrive by Sharing What They Know [M]. 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0
3.陈国权.团队学习和学习型团队:概念、能力模型、测量及对团队绩效的影响[J].管理学报,2007,4
4.李元墩,吴济民,艾昌瑞等.组织学习、知识分享与新产品开发绩效关系之研究:台湾知识密集产业之实证[J].科技管理学刊(台湾),2007,12
5.柯江林,孙健敏,石金涛.变革型领导对R&D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9,12
6.朱少英,齐二石.变革型领导、团队氛围、知识共享与团队创新绩效的关系[J].软科学,20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