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浙美版)
- 格式:docx
- 大小:11.72 KB
- 文档页数:10
2024年浙教版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美丽的校园详细内容:描绘校园景色,学习运用线条、色彩表现自然风光。
2. 第二单元:我们的家园详细内容:以家园为主题,运用水彩画、线描等形式表现家庭生活。
3. 第三单元:奇妙的动植物详细内容:观察、描绘动植物的形态特征,培养观察力和表现力。
4. 第四单元:民间艺术详细内容:了解民间艺术的特点,学习剪纸、泥塑等民间艺术形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提高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 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创作。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示范画、教材、绘画工具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1)通过展示美丽的校园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景色。
(2)讨论:你们觉得校园里哪些地方最美?为什么?2. 新课:(1)教师示范,讲解绘画技巧。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
3. 实践:(1)学生分组,进行校园景色描绘。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5. 例题讲解:(1)选取教材中的优秀作品,进行分析。
(2)讲解作品的创作思路和技巧。
6. 随堂练习:(1)根据例题,学生进行随堂练习。
(2)教师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美丽的校园2. 内容:(1)线条、色彩表现自然风光(2)观察、描绘动植物形态特征(3)民间艺术形式:剪纸、泥塑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以“美丽的校园”为主题,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2)运用所学技巧,描绘一种动植物。
浙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色彩的世界(第14课时)第1课时:色彩的认知与运用第2课时:色彩的冷暖第3课时:色彩的对比第4课时:色彩的情感表达2. 第二单元:线的魅力(第58课时)第5课时:线的构成与表现第6课时:线的节奏与韵律第7课时:线的立体感表现第8课时:线条创意画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色彩知识和线条表现技巧,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3. 通过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色彩的冷暖、对比关系和线条的立体表现。
2. 教学重点:色彩的情感表达、线条的节奏与韵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示范作品、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彩色铅笔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彩色铅笔、尺子、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幅色彩丰富、线条优美的画作,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作品中的色彩和线条特点。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实例为例,讲解色彩和线条的基本知识。
2. 新课内容学习(10分钟)讲解色彩的认知与运用、冷暖关系、对比关系等理论知识。
示范线条的构成、节奏与韵律、立体感表现等技巧。
3.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色彩搭配和线条创作的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课堂小结(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创作体会。
六、板书设计1. 第一单元:色彩的世界色彩认知、冷暖、对比、情感表达2. 第二单元:线的魅力线的构成、节奏韵律、立体感表现、线条创意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家乡”为主题,创作一幅色彩丰富、线条优美的画作。
2. 答案: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色彩知识和线条技巧,表现家乡的自然风光、建筑特色等元素。
作品要具有创意,色彩搭配和谐,线条流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浙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浙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材,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 第一单元:色彩的世界(第14课)第1课:色彩的认知第2课:色彩的搭配第3课:色彩的冷暖第4课:色彩的对比2. 第二单元:线与形(第58课)第5课:线的描绘第6课:形的构成第7课:线与形的组合第8课:创意线描画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色彩知识和线形知识,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念和绘画技能。
2.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色彩的搭配、线与形的组合。
2. 教学重点:色彩的冷暖、线与形的描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彩色画纸、水彩颜料、画笔、彩色铅笔、尺子、圆规等。
2. 学具:学生自备画纸、水彩颜料、画笔、彩色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美的事物,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14课:以四季变化、大自然景色等为例,让学生感受色彩的丰富性。
第58课:以生活中的线条、形状为例,引导学生发现线与形的美。
2. 新课讲解:第1课:介绍色彩的三原色、间色,进行色彩调配练习。
第2课:讲解色彩搭配的原理,展示优秀作品,进行色彩搭配练习。
第3课:介绍色彩的冷暖,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情感表达。
第4课:讲解色彩的对比,如明度对比、纯度对比等,进行色彩对比练习。
第5课:介绍线条的种类,如直线、曲线、波浪线等,进行线条描绘练习。
第6课:讲解形状的分类,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进行形状构成练习。
第7课:引导学生将线条与形状进行组合,创作有趣的画面。
第8课: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用线条描绘生活中的场景。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课程内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列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2. 板书右侧:展示新课讲解过程中的关键知识点,如色彩调配方法、线条形状示例等。
浙美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色彩世界(第14课时)详细内容:基本色彩的认识,色彩搭配,冷暖色调的运用。
2. 第二单元:线条的魅力(第58课时)详细内容:线条的基本类型,线条的组合与变化,线条在绘画中的应用。
3. 第三单元:创意拼贴(第912课时)详细内容:拼贴材料的选择与加工,拼贴技法的运用,创意拼贴作品的制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色彩知识,能够熟练运用色彩搭配技巧。
2. 培养学生对线条的感知和运用能力,提升绘画表现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色彩搭配技巧,线条的组合与变化,创意拼贴作品的制作。
2. 教学重点:基本色彩的认识,线条的基本类型,拼贴技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PPT,色彩、线条、拼贴作品示例,绘画材料等。
2. 学具:水彩笔、油画棒、彩铅、画纸、剪刀、胶水、拼贴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第12课时)通过展示色彩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
2. 色彩教学(第34课时)(1)学习基本色彩,进行色彩搭配练习。
(2)学习冷暖色调的运用,进行绘画实践。
3. 线条教学(第58课时)(1)认识线条的基本类型,进行线条练习。
(2)学习线条的组合与变化,提升绘画表现力。
4. 创意拼贴(第912课时)(1)学习拼贴材料的选择与加工,掌握拼贴技法。
(2)进行创意拼贴作品的制作,展示与评价。
六、板书设计1. 色彩部分:基本色彩:红、橙、黄、绿、蓝、紫、黑、白、灰。
色彩搭配:对比色、互补色、邻近色。
冷暖色调:冷色调、暖色调。
2. 线条部分:线条类型:直线、曲线、折线、螺旋线等。
线条组合与变化:粗细、长短、疏密、重叠等。
3. 创意拼贴:拼贴材料:彩纸、布料、杂志图片等。
拼贴技法:剪、贴、画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运用所学色彩知识,完成一幅风景画。
2024年【新浙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色彩的魅力第一节:色彩的认知第二节:色彩的搭配第三节:色彩的运用2. 第二单元:线的艺术第一节:线条的表现力第二节:线的组合与创意3. 第三单元:剪纸与拼贴第一节:剪纸的基本技巧第二节:拼贴画的创作4. 第四单元:自然与生活第一节:大自然的美第二节:生活中的美术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色彩的认知、搭配和运用,培养他们的审美观。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表达情感和创意的能力。
3. 通过剪纸与拼贴,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 让学生感受自然与生活中的美,激发他们对美术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色彩的搭配与运用、线条的表现力、剪纸技巧。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感受美术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色彩的认知:讲解三原色、间色、对比色等概念,并展示相关作品。
(2)线条的表现力:讲解线条的种类和表现方法,展示线条创意作品。
(3)剪纸与拼贴:讲解剪纸的基本技巧,展示剪纸与拼贴作品。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练习色彩的搭配,创作一幅色彩丰富的画作。
(2)让学生运用线条表达情感,创作一幅线条画。
(3)学生动手进行剪纸与拼贴,创作一幅创意作品。
六、板书设计1. 第一单元:色彩的魅力第一节:色彩的认知第二节:色彩的搭配第三节:色彩的运用2. 第二单元:线的艺术第一节:线条的表现力第二节:线的组合与创意3. 第三单元:剪纸与拼贴第一节:剪纸的基本技巧第二节:拼贴画的创作4. 第四单元:自然与生活第一节:大自然的美第二节:生活中的美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运用所学色彩知识,创作一幅色彩丰富的画作。
2024精品四上美术浙美版全册教案全套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概念,如原色、间色、补色等。
2.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搭配原则,创作出具有美感的作品。
3. 提高学生对生活中色彩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色彩搭配的原则及其在实际作品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色彩基本概念的掌握,以及运用色彩搭配创作出美的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色彩搭配案例、绘画材料等。
2. 学具:水彩笔、颜料、画纸、调色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富有色彩魅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色彩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程一:观察与讨论(5分钟)学生观察图片,讨论图片中色彩的搭配及其效果。
过程二:讲解与示范(15分钟)1. 教师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如原色、间色、补色等。
2. 教师演示色彩搭配的原则,如对比色、类似色、互补色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2. 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运用色彩搭配原则进行绘画创作。
过程三:实践创作(20分钟)1. 学生根据色彩搭配原则,选择合适的绘画材料进行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过程四: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师生共同评价作品,从色彩搭配、画面效果等方面进行点评。
六、板书设计1. 色彩的基本概念原色、间色、补色等2. 色彩搭配原则对比色、类似色、互补色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美好家园”为主题,运用色彩搭配原则进行绘画创作。
答案:学生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合适的色彩搭配,创作出具有美感的家园画面。
2. 作业要求:作品尺寸为A3纸,色彩丰富,搭配合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欣赏学生的作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浙美版】四年级美术上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自然与生活第1课:《秋天的色彩》第2课:《美丽的家乡》第3课:《生活中的线条》2. 第二单元:奇妙的想象第4课:《想象中的怪兽》第5课:《未来的城市》第6课:《神奇的衣服》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色彩、线条、形状等美术元素,培养审美观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及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保护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运用美术元素表达自己的情感。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与课题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兴趣。
2. 新课: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学习美术元素,如色彩、线条、形状等。
第1课:《秋天的色彩》a. 讲解秋天的颜色特点b. 指导学生进行树叶贴画创作第2课:《美丽的家乡》a. 引导学生描绘家乡的美景b. 指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进行创作第3课:《生活中的线条》a. 讲解线条的种类和运用b. 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线条,进行创作第4课:《想象中的怪兽》a.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创作独特的怪兽形象b. 指导学生运用色彩、形状进行创作第5课:《未来的城市》a. 讲解未来城市的特征b. 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创作未来城市的画面第6课:《神奇的衣服》a. 讲解衣服的设计元素b. 指导学生设计一款神奇的衣服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课题,布置相应的练习任务,让学生进行实践。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名称2. 列出每个课题的学习重点和难点3. 展示优秀学生作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秋天的色彩》:运用秋天的颜色,创作一幅树叶贴画。
《美丽的家乡》:描绘家乡的美景,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创作。
浙美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色彩的世界(第14课)第1课:色彩的认知第2课:色彩的搭配第3课:色彩的冷暖第4课:色彩的对比2. 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线条(第58课)第5课:线条的表现力第6课:线条的组合第7课:线条的节奏第8课:线条的空间感3. 第三单元:有趣的图形(第912课)第9课:图形的联想第10课:图形的组合第11课:图形的创意第12课:图形的装饰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色彩、线条和图形知识,提高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术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色彩的搭配、线条的表现力、图形的组合与创意。
2. 教学重点:色彩的基本知识、线条的运用、图形的创意设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画纸、画笔、水彩、油画棒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油画棒、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色彩、线条和图形。
举例:展示一幅画作,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画作中的色彩、线条和图形。
2. 新课内容学习:(1)色彩的世界:学习色彩的认知、搭配、冷暖和对比。
(2)生活中的线条:学习线条的表现力、组合、节奏和空间感。
(3)有趣的图形:学习图形的联想、组合、创意和装饰。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结合实际作品进行讲解。
举例:讲解色彩的搭配,展示一幅色彩搭配和谐的作品,分析其搭配原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举例:让学生用色彩、线条和图形创作一幅画作。
六、板书设计1. 第一单元:色彩的世界色彩的认知、搭配、冷暖、对比2. 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线条线条的表现力、组合、节奏、空间感3. 第三单元:有趣的图形图形的联想、组合、创意、装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运用色彩知识,创作一幅画作。
(2)用线条表现生活中的场景。
(3)利用图形进行创意设计。
2024精品四上美术浙美版全册教案全套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美术元素,提高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创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色彩的调配、平面与立体的创作。
教学重点:基本美术元素的认知、线条与形状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实物展示等。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发现美术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章节内容,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 实践情景引入:进行线条、形状、色彩的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美术元素。
4.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实例为载体,讲解美术创作的技巧和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创作,巩固知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六、板书设计1. 《2024精品四上美术浙美版》全册教学2. 内容:(1)走进美术(2)线条与形状(3)色彩与描绘(4)平面与立体(5)美术与生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所学的线条、形状和色彩,创作一幅描绘生活的美术作品。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美术活动,提高美术素养,培养创新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术元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美术教学中,色彩的调配和平面与立体的创作是学生较难掌握的部分,因此应作为教学难点。
而对于基本美术元素的认知和线条与形状的运用,则是构建美术基础的关键,应作为教学重点。
【浙美版】四年级美术上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色彩的世界(第14课时)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的混合色彩的搭配与应用2. 第二单元:形体的变化(第58课时)形体的基本要素形体的组合与变化形体创意表现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概念,学会色彩的混合和搭配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形体基本要素进行创意表现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提高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色彩混合和搭配的实际运用,形体的创意表现。
2. 教学重点:色彩的基本概念,形体的基本要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板、模型、实物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板、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第1课时):实践情景引入:展示色彩丰富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例题讲解: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如红、黄、蓝三原色。
随堂练习:学生动手进行色彩的混合实验。
2. 新课内容(第27课时):讲解色彩的搭配与应用,展示实例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进行形体的观察,学习形体的基本要素。
学生进行形体创意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创作。
六、板书设计1. 色彩的基本概念:红、黄、蓝三原色,间色、复色。
2. 色彩的混合:加法混合、减法混合。
3. 色彩的搭配:对比色、互补色。
4. 形体的基本要素:点、线、面、体。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幅色彩丰富、形体变化多样的画作。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色彩和形体的掌握程度,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色彩和形体,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提高艺术表现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作业设计及其答案的指导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教学难点:色彩混合和搭配的实际运用,形体的创意表现。
四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浙美版)
教学工作计划
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智力状况及学习情感的简要
分析四年级学生美术基础较好,在绘画中构图饱满,色彩运用大胆,想象丰富,工艺制作一般,并且有一定的欣赏能力,上课师生双向教学开展较好。
存在问题:
.各班绘画、工艺技能差异较大。
.学生虽然想象丰富,表现欲望较强烈,但缺乏表现力,放映在作品上。
.部分学生绘画创作内容单一。
本学期学科教学的目标要求
.学习色彩的冷暖,色调等基础知识,透视、构图知识, 并能在写生或创作中运用这些知识。
.学习剪纸技巧及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工具、材料进行工艺制作。
.通过绘画、工艺、欣赏、进一步增强学生美术知识提高美术修养。
.在风景、静物写生或创作中,能独立、全面地应用色彩知识,构图知识、透视规律,从而使作品更生动、更有感染力。
.学习剪纸技巧,培养学生大胆、细心、心灵手巧的动手能
力。
.通过橡皮泥的立体创作或利用日常所见的物品进行工艺制作,培养其空间想象力、创造力。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课堂教学
方面的措施
.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和即时了解学生的实际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将课堂教学与教学研究结合好,及时作好课后记录,教学随想,及时反思、总结。
课外辅导
方面的措施1 .多对学生进行优秀美术作品欣赏,增强
欣赏能力,开阔其视野的提高美术能力。
.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的教学。
.定期进行作品展评。
教改教研课题
美术“综合探索”领域的学习方法与范例
教学进度表
本学期上课20周共40课时,其中新授课30节,复习反馈课8节,机动2节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教学辅导
活动实际完成情况
/30 —9/3始业教育准备课一课时良好
/6 —9/10课《台灯设计》良好
/13 —9/17第二课《水资源》第三课《漫画与生活》良好/20 —9/24第四课《戏曲人物》泥塑良好
/27 —10/1第五课《喜气洋洋》良好
10/4 —10/8第六课《龙的传人》良好
10/1 —10/15第七课《线条的魅力》良好
10/1 —10/22第八课《风儿吹过》良好
10/2 —10/29第九课《虫虫大聚会》良好
011/1 —11/5第十课《生长的植树》良好
111/8 —11/12第^一课《材料妙用》良好
11/1 —11/19第十二课《塔》良好
311/2 —11/26第十三课《瓶子新生代》泥塑良好
11/29 —12/3第十四课《盘盘转转》良好
12/6 —12/10第十五课《秦陵兵马俑博物馆》泥塑良好
12/1 —12/17第十六课《中国民间玩具》良好
12/2 —12/24美术万花筒良好
12/27-12/31 复习良好
1/3 —1/7期末美术作品展示良好
课时授课计划授课时间
课题:1台灯设计
教学目标:
.认识台灯设计中不同的创意或制作手法。
.能设计或制作出一只完整的台灯,并运用画、剪、绕等方法设计或制作别具一格的台灯。
.培养学生体现美观和实用相结合的创意或制作台灯的实践能力,并意识到设计的灵感往往隐含在日常的生活之中。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从生活中寻找灵感设计一只有创意的台灯或利用废弃物品制作一只台灯。
难点:如何在台灯的设计与制作中,既注重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原则,又不失独特的创意。
教学准备:
彩色铅笔、黑色水笔。
教学程序教学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意图
导入欣赏,谈谈感受
即兴创作,全新体验。
出示,拓宽视野
优秀作品欣赏
自由创作
评价展示
.欣赏。
欣赏“长信宫灯”,学生根据其造型判断“这是什么?” 教师在简洁的介绍中,让学生了解它不仅是一件精美的人像雕塑艺术品,更是将实用功能与净化空气的科学原理相结合的照明用具,因此被称为“中华灯”。
.即兴造型。
以自己为模特,设计一个独特的造型,成就别具一格的
“人形台灯”。
学生用肢体语言展示创意台灯,教师及时指出:这些台灯已模糊了普通台灯结构,在巧妙的共用中,将美观与实用的结合。
引出课题 ---------- 创意台灯设计
.移花接木,创意台灯。
出示一造型优美的高脚酒杯,提问:如何利用它的特点使其变成一只新颖的台灯?
出示源于生活的更多实物:如雨伞、花瓶、自行车、水果等,小组讨论:如何利用移花接木的方法重构“创意台灯”。
小组汇报有趣的创意,及时呈现各种“创意台灯”,让学生的设想变成现实。
.细节点亮创意台灯。
欣赏大师作品,思考“感动你的细节在哪里?
定格于台灯细节之处,发现一些简单的元素如线、形等都赋予了作品永恒的魅丽,学生思考自己将怎样呈现设计亮点。
.创作。
要求:在生活中寻找灵感,利用熟悉事物的巧妙组合进行设计。
无论黑白或彩色效果的台灯,请你在某个细节的刻画中表现设计亮点。
.评价展示。
学生自我展示一一介绍怎样体现巧妙的组合。
观众有目标的欣赏一一我最喜欢的创意细节。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太空的资料。
学生动手创作。
学生自评、互评。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解决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
评价促进提高
后
录在课堂中指导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得出:角锥型的灯罩基本做法和圆锥型做法的不同。
强调制作难点:只在切去部分的圆面内分成若干等分,用小刀背在等份线上划一下,折成棱角,粘合接口即成角锥型灯罩。
制作圆锥型灯罩,引导学生们发现切去的部分越少做成的圆锥越大,切去的越多,做成圆锥
越小。
圆柱型的灯罩制作比较简单,根据灯罩的大小,取一长方形纸片,卷成圆筒粘牢接口即成圆柱,再按圆筒的直径做一圆面,与圆筒的一端粘牢即成圆柱灯罩。
教学过程中指导运用绘画、剪贴或自己创造的新方法装饰灯罩和灯座。
让学生把做好的台灯放在投影上展览,互相评议,评出有新意的优秀作品给予表扬。
课时授课计划
课题:2水资
教学目标:
知识:明白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学习并利用招贴画的方式宣传节约水资源。
技能:看懂招贴画,分析了解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的招贴画创作。
情感:进行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教育,培养学生关心社会问题和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水对人类的重要性,用美术特有的方式来宣
传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
难点: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相关素材,创作一幅个性化的招贴画。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水的资料,绘画工具材料。
收集并整理与教材有关的水的资料、范画及学生的优秀作品,准备,小组作业展板,绘画材料及工具。
教学程序教学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意图
情境导入
观察感受
欣赏讨论、启发思维
表现与创新
展示与评价1.情境导入。
播放流水声,静静地听。
设问: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
引出课题。
观察感受。
水不仅具有流动的美感,还有变化的美感一一播放: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水的图片,描绘水的画面。
通过观察使学生发现水的动态美与静态美,水色的无穷变化,水形状的变化多端,水纹的节奏美与韵律美。
请学生分别用语言文字和肢体语言来表达一下对水的
不同感受。
欣赏讨论、启发思维。
我们的艺术大师用他们特有的方式来表达了对水的感
受,出示齐白石、凡高的作品:欣赏并讨论他们是怎样来表现水
的?
也有好多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现水一一用线、色、剪贴等等。
设问: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这些画面与生活中完全一样吗?它们为什么要这样来表现?你最想表现的是怎样的水?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把你的想法跟同学讲一讲。
表现与创新。
布置作业
作业内容:表现你心中的水的形态。
作业要求:①可小组合作、也可以独立完成一副表现水的作品。
②表现手法可不拘一格,不受所欣赏的方法的限制③比一比,谁的作品最有创新意识。
展示与评价。
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点评。
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
请学生分别用语言文字和肢体语言来表达一下对水的不同感受。
设问: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把自己的想法跟同学说一说。
学生自由创作。
展示评价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交流感受
增强审美情趣
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后
录本课是“综合?探索”类的美术课程,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美术实践能力。
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收集水的各方面资料,对“水”问题进行挖掘的同时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从美术的角度理解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并指导学生利用小组的集体力量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在班级大集体中交流学习探讨,萌发关心社会问题的意识,以此来激发美术创作的强烈欲望。
在体会美术与生活的关系的同时,培养学生利用美术技能服务于生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