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的选举过程及方式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3
选举过程及方式:
美国实行总统制,总统选举每四年举行一次。
预选是美国总统选举的第一阶段,通常从大选年的年初开始,到年中结束。
预选有两种形式,分别是政党基层会议和直接预选。
前者是指两党在各州自下而上,从选举点、县、选区到州逐级召开代表会议,最终选出本党参加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
后者在形式上如同普选,一个州的两党选民同一天到投票站投票选出本党参加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这是大多数州采用的预选方式。
预选结束后,两党通常将分别在七、八月份召开全国代表大会。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最终确定本党总统、副总统候选人,并讨论通过总统竞选纲领。
全国代表大会之后,总统竞选活动便正式拉开帷幕。
这一过程一般要持续8至9周。
在此期间,两党总统候选人将耗费巨资,穿梭于全国各地,进行广告大
战、发表竞选演说、会见选民、召开记者招待会以及进行公开辩论。
此外,候选人还将通过多种形式阐述对国内外事务的政策主张,以赢得选民信任,争取选票。
全国选民投票在选举年11月份的首个星期一的翌日,这一天被称为总统大选日。
所有美国选民都到指定地点进行投票,在两个总统候选人之间作出选择。
一个(党的)总统候选人在一个州的选举中获得多数取胜,他就拥有这个州的全部总统“选举人”票,这就是全州统选制。
由于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选举人团”制度,因此总统大选日的投票结果,产生的实际上是代表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538位“选举人”。
另外,在总统大选日,选民还要在联邦范围内进行参议院和众议院选举。
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众议员由各州按照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期满后全部改选。
真正的总统选举是在12月第二个星期三之后的第一个星期一举行。
届时,各州和哥伦比亚特区被推选出的“选举人”将前往各州的首府进行投票。
获270张选票以上的候选人将当选总统,并于次年1月20日宣誓就职。
就职典礼是美国总统选举的最后一道程序,只有到当选总统于次年1月20日手抚《圣经》宣誓就职时,美国的总统选举才告结束。
美国副总统不是由美国公众直接选出的,而是由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挑选并经两党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总统候选人在选择副总统候选人时首先要考虑此人的政治资历和条件,但主要看他在党内代表哪部分势力以便取得平衡,尽可能争取最大多数选民的支持。
但大选结果取决于总统候选人。
副总统候选人通常是国会议员,但参议员被挑选为副总统候选人的机会较大。
原因是参议员一旦当选副总统,就担任参议院主席,这可加强总统与参议院的联系。
例:1988年美国大选期间,许多美国人认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布什的竞选伙伴奎尔太年轻、不老练、不值得考虑,而认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杜卡基斯的竞选伙伴本特森经验丰富、深孚众望。
但大选结果,布什获胜当上了总统,奎尔自然也成为副总统。
评论:
大选所暴露出来的美国式民主的虚伪更是为美国推进海外民主和人权外交蒙上阴影。
在新形势下看清美国大选本质,需要从以下三大方面理解。
美国选举制度和运作确保垄断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当选总统
首先,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由依照各州议会所定方式选派的选举人团选举产生;除缅因州和内布拉斯加州外,其余48个州都实行胜者得全票制。
这种制度有利于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大政党控制选举,排挤其他小党,左右选民投票倾向。
其次,竞选资金是赢得总统宝座的最基本条件,广大中产阶级和贫民的真正代表不可能当选总统。
总统候选人把筹款当做头等大事,并把金钱的力量发挥到极致。
谁占有更多资金,谁就占据优势。
资金短缺的候选人往往在初选中就被击败。
此次大选两位总统候选人筹款超过20亿美元,加上两党各个政治行动委员会的开支,总额超过6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政治捐款愈演愈烈,选举成了政治集团与利益集团之间赤裸裸的权钱交易。
第三,选民投票率低,当选总统不能代表大多数选民。
100多年来,投票率呈下降趋势。
20世纪60年代以来,历次总统大选的投票率均在63%以下。
当选总统所得选票仅占适龄选民的40%以下。
选举严重脱离人民
两党候选人与选民的接触交流服从竞选策略需要,政策宣示和打民意牌的目的都是为了捞取选票,赢得大选。
极其复杂的选举规则和程序为垄断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赢得大选布下多层保险网,中产阶级和低收入劳动者难有作为。
各州各异的法律限制剥夺公民的选举权。
美国人民经过近200年的长期抗争,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赢得普选权。
因选民登记手续繁难,至今仍有部分选民没有选举权。
另外,奥巴马和罗姆尼口头上都表白为国家和人民竞选,行动上却始终把赢得大选放在首位,对当前急需解决的降低失业率、减少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等问题,多的是相互攻讦,少的是有效的举措和对策。
选举制度腐朽,已不适应时代的实际情况,面临严峻挑战
首先,选举制度的改革动力不足,步履维艰,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化脱节。
制宪者200多年前创立选举人制度意在维持总统与国会、州政府与联邦政府的权利平衡,保障人口稀少的小州的权利。
当时,政党政治尚未现身,竞选活动规模小,运行方式与现在相比也大相径庭。
面对选举的严重缺陷,选民要求改革选举制度的呼声强烈。
改革选举人制度和废除竞选中的政治捐款的要求尤为突出。
但废除政治捐款改革,因最高法院裁定政治捐款属言论自由而被扼杀,其他改革也因事关美国根本民主制度,难以真正启动。
其次,选举对解决国家面临的现实问题作用有限。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美国长期积累的各种经济社会矛盾日趋尖锐,贫富两极化越来越严重,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体制被两大政党滥用,成为内斗工具。
第三,选举结果往往难以兑现竞选承诺、体现选民诉求。
在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体制下,政治、经济、社会重大问题的解决只能在国会参、众两院简单多数、甚至三分之二多数和总统达成共识、取得一致后才能实现。
目前,两党立场迥异,时常把党派利益置于国家和选民利益之上,致使一些事关国家发展和选民利益的关键性议案胎死腹中。
美国两党严重对立、党派利益至上理念愈演愈烈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根源,已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在它的生产关系中产生的自我限制、自我破坏的腐朽特征。
这种特征在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体制下不会自动消失。
例:据外媒报道,美国总统选举在当地时间11月6日迎来大选日,多个州都有涉及投票的投诉,包括票站开放过迟。
在宾夕法尼亚州,有选民投诉,在投票机选投奥巴马,却显示是投给了罗姆尼。
另外,当地还出现确认选民身份的争执,有票站工作人员被指训练不足,在处理投票程序出现混乱。
在俄亥俄州,则有一些共和党人称投票机自动投给奥巴马,而民主党则反驳由共和党控制的州将未经检测的投票机投入使用。
还有共和党人投诉,票站观察员被拒进入票站。
此外,在多个举足轻重的摇摆州,包括佛罗里达,弗吉尼亚及俄亥俄,由于民主党和共和党均在这些州拉票,因此选民投票率较高。
但与之带来的结果是选民大排长龙,须要长时间等
候投票,不清楚有多少选民因而放弃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