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泰国教育改革趋势研究

当前泰国教育改革趋势研究

当前泰国教育改革趋势研究
当前泰国教育改革趋势研究

49

东南亚纵横AROUND SOUTHEAST ASIA 2004.12

1997年金融危机以来,泰国的教育越来越受到泰国社会各界的重视。泰国认识到,经济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依靠的是科技的进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而科技进步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为了使教育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相适应,促进泰国现代化的发展,泰国政府针对泰国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在总结了世界上其他国家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改革。总体而言,有如下几大趋势。

一、在注重提高教育普及率的同时,开始注重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战之后,泰国的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问题依然很多。首先和发达国家相比,教育普及率相对较低;其次,由于近年大力提高教育普及率,又造成了教育质量较低的状况。因此,当前泰国教育改革表现出了一方面抓教育普及率,另一方面抓教育质量的两手抓的趋势。

泰国一直致力于教育的普及。早在1921年泰国就颁布了 强制教育法 ,要求每个满7岁的儿童

必须接受免费的基础教育,直到14岁。此后泰国采取各种措施致力于提高教育普及率。20世纪60年代,泰国把强制教育的年限由4年增至7年,即力求做到每个儿童都能读完小学!

。到1976年,全国7至12岁的儿童的入学率已经占该学龄期儿童总数的99.4%。当前,泰国已经实现了小学的普及教育。然而,泰国的中等人才资源相当缺乏,到2010年,62%的劳动力将仅接受过小学教育?。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将影响到泰国经济的发展。因此,教育普及率特别是中等和高等教育普及率的提高仍是泰国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为此,泰国政府采取了如下措施提高教育普及率。

首先,通过宪法和法律,保证义务教育。1997年宪法和1999年的 国家教育法案 再次把义务教育的年限延长,#每个公民将得到至少12年的免费基础教育?%,并包含了9年强制教育。利用法律的强制手段保证国民接受教育,提高全体国民的教育水平。其次,泰国还采用其他的一些手段来刺激民众参与学习。政府规定某级公务员必须具备某种文化程度;拉大不同学历工作人员的工资差距,如一般本科生刚参加工作,月收入为200美元,硕士生则为300美元,博士生可达到400美元&

,非政府

?Abstract (

Since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in 1997,Thailand has undertaken an all-round reforms to p romote its

modernization drive in education so as to ada p t itself to the develo p ment of its econom y ,societ y and the p ro g 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 gy .This p a p er anal y zes the trend of the reform,whose ex p erience China can learn from because there are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Li You j ian g

On the Trends of Thailand 's Present Educational Reform

)李有江

当前泰国教育改革趋势研究

50

经贸信息

东南

部门也参照这个标准甚至拉得更大,以体现社会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在这样的情况下,让学生和家长都认识到学习对日后择业和待遇的重要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学入学率的提高就得益于这种影响,从而让民众主动接受教育,达到提高国民教育水平的目的。第三,为了提高国民的教育水平,泰国还采用多种灵活的办学形式来满足国民的学习要求。从60年代末起,泰国就允许和鼓励开办私立学院和私立专科学校;并由政府创办了两所以电视、广播和函授为主要教学手段的开放大学???兰甘亨大学和素可泰大学,以满足广大高中毕业生和在职人员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泰国教育管理部门还鼓励一些学校实行两步制,办夜校或特别班。此外,泰国还鼓励国民通过除了正式教育外的各种渠道进行学习,规定无论是正式教育、非正式教育和非正规教育,都承认学历。还对一些残障人员和文化上和经济上的弱势群体提供资助,保证国民的充分教育。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为国民创造学习环境,如建立科技园、博物馆、社区学习中心等。2002年6月17日,泰国制定了#国家教育计划2002~2016?,在计划中规定,在15年中将达到,#使所有的泰国人都获得学习的机会?、#提高泰国人和泰国社会的知识水平?。由此可见,教育普及率的提高是泰国教育当前的主要任务之一。

随着12年义务教育的实施以及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重视,泰国国民的学历水平将有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由于盲目地追求入学率,造成了教育质量较低的情况。泰国政府针对质量的实际情况,借鉴了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经验,开始把教育质量落到实处。在1997年宪法和1999年 国家教育法案 中,对教育质量进行了专门的规定。

根据1999年 国家教育法案 ,泰国将建立一个教育质量保证系统。这个保证系统由内部质量保证系统和外部质量保证系统组成。内部质量保证系统是教育行政机构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求教育机构准备年度教育报告递交给所属部门和机构,以提高教育质量和使教育水平标准化,并为外部的质量保证提供基础。外部质量保证由2000年11月组建的一个公共组织教育标准化和评估办公室负责。所有的教学机构都必须接受至少每5年一次的

外部质量评估。每一次的评估结果都必须向上级

相关机构汇报,并公布于众。质量保证系统根据相关的标准给教育机构进行质量考核,促使教育机构对教育设备、师资力量、学生质量等进行提高,从而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总之,泰国政府根据当前国内的具体情况和国际上的一些教育发展趋势,在不断地扩大学生数量以实现把泰国建设成为知识基础社会的同时,开始大力抓教育质量,以达到真正提高泰国国民素质和国民竞争力的目的。

二、在制定教育改革方案、策略时,普遍关注未来社会国际化、信息化趋势对教育改革的主导作用和重大影响

和其他第三世界的国家一样,泰国也受到来自国际化、全球化的冲击,为迎接全球化的挑战,泰国在进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对所承受的影响也作了充分的准备。

首先,认识到面临的21世纪是以世界化、信息化的时代,必须把尖端信息通讯技术引进教育。在1997年的宪法和1999年的国家教育法案中,可以看出泰国认识到科技在教育中对提高国民的竞争力和建立知识基础的经济和社会的重要性。1997年宪法的第40节和第78节,以及1999年国家教育法案的第63~69节的相关内容都为在教育中使用新兴科学技术铺平了道路。在#国家教育计划2002~2016?中,#发展教育科技?是要实现的目标之一,为此泰国还作了如下的努力。(1)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和计划在教育领域引入新科技,大

力发展媒介特别是新兴媒介的作用。泰国建立一个独立的广播教育频道和独立的教育电视频道;并为信息媒介的正常运作提供技术、法律和经济上的保证。1999年国家教育法案指出,将为教育广播媒介提供基础设施,提供频率、信号转换等相关服务;并为此组织了专门的管理机构,以完善和应用教育科技政策,包括改良教育科技产品的质量和使用效率。国家还将为这些机构提供相应的教育科技发展基金。泰国王室还出资创办了卫星远程教育项目,通过卫星转播教育节目,以发展泰国教育。(2)

2004年9月28日,中国品牌的嘉陵摩托车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嘉陵摩托车销售中心橱窗里展示。嘉陵摩托车以物美价廉、售后服务配套赢得印尼消费者的一致好评。2004年以来,印尼摩托车销售出现持续火爆行情。据印尼国际阿斯特拉公司的摩托车销售报告披露,2004年1~7月,印尼摩托车销售同比增长43.05%,达到215.9万辆。

51

鼓励教学机构对教育科技的更新和使用。要求到2010年,所有的学校必须能够联网;计算机必须是各个层次的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国家ICT 教育计划(2002~2006)?在三年中将投资240亿铢来促进泰国教育科技的发展。并对国家教育机构的新科技的使用情况作了规定:要求互联网在2003年以前覆盖整个中学教育,2004年以前覆盖80%的小学教育,2005年覆盖整个小学教育。(3)要求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必须及时地掌握新技术的使用方法,同时,对一部分学习者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能够应用新科技学习外,还应该参与到新科技的研究开发中去。为此,泰国在教育改革中,对软件的开发以及相关学科的学生的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对学生质量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

泰国希望通过新型的教育手段的采用,使泰国人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同时又能快速便捷地分享最新的科技成果和信息,促进泰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迎接全球化的挑战。

其次,重视国际间的交流。泰国一直都很重视国际间的交流,早在19世纪初就聘请西方教师给泰国官员和官员子弟上课,1877年泰国就设立了公费留学制度,二战后,积极参与各种世界教育组织和各种级别的国际合作和国际交流项目,开办国际学校,参加和主办国际会议。通过国际间的交流,使泰国的教育获得了来自其他国家的教育贷款,从而减缓了泰国政府的资金压力;重视教师和学生出国留学和培训;国际会议的召开也使泰国能够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及时调整经济、社会发展的计划。可以说#双边的和多边的教育组织合作对泰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当前泰国在进行教育改革中,更加重视国际间的教育交流。主要表现在:积极保持和发展与国际教育组织的合作,国际教育项目数量增加,2002年泰国的公、私立大学一共提供了465个国际项目;公派留学生3013人,

。频繁主办国际会议,2002年,泰国组织了一个#发展新世纪泰国和联合国经济社会合作组织合作?的研讨会,会间针对如何应对联合国经济社会合作组织2002~2007年的新世纪亚太地区的发展策略广泛地征求了专家和官员的意见。2003年,泰国还主办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

国际交流方面表现出了积极的势头。在国际学校

的建立上也可以看出泰国的这一趋势,1999年曼谷的国际学校仅为26所,到2002年发展到45所,增长了73%?。在遭遇金融危机后,泰国积极地组织和召开国际会议广泛地征求意见,2001年和2002年,泰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了两次教育改革的国际会议。主要征集经过选择的国家的教育改革经验和有效的改革措施。2003年9月,泰国又组织了一次教育改革会议,主要讨论教育管理系统的改革问题。此外,2002年8月12~16日,泰国还组织了对有特殊天分的人的教育问题的讨论会;2002年12月11~13日,组织了问题人口的教育讨论会。2002年,提供给了泰国的公、私立高校425个国际课程。政府鼓励学校和学生与国际接轨,强调互联网在教育中的作用,在课程改革方面,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都被支持使用英语为媒介的教学。可以看出,为了迎接国际化的挑战,泰国教育面向世界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

再次,在强调教育的国际化、信息化的同时,泰国也非常重视教育的民族化问题。泰国一直很重视泰民族和文化。当前的泰国,即使走在大都市曼谷,在体验现代化大都市的同时,仍然可以感到鲜明的民族特性:传统的合十礼、泰国式的寺庙、小城佛教的谦虚与礼让都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这些传统的东西丝毫没有影响到泰国的现代化进程。泰国人的谦虚、吃苦耐劳的精神受到外商的称赞。泰国的教育目标中,仍将在发展科学和技术增强民族的自信心主动迎接全球化的挑战的同时强调民族的特性。1997年宪法第46节,指出#为保证国家智慧的保存和重建,必须重视教育在其间的作用?。在1999年国家教育法案中,也指出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增强泰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国家教育法案第27节指出,2002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核心目的是保持泰民族的认同,做好的公民,培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和更高的教育。在教育中,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强调国家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加强了泰语在课程中的地位,无论私立还是公立学校都必须保证一定学时的泰语教学。在课程设置中,设置了传统的武术、舞蹈课程。每周必须有一天要求教师和学生穿民族服装;并积极

经贸信息

东南

据南宁海关统计,2004年以来,东盟与广西贸易持续快速增长。2004年1~8月份,东盟与广西的贸易额近6亿美元,其中东盟向广西出口2.4亿美元,创下了1995年以来的新高。据了解,东盟向广西出口的商品主要是一些矿砂、复合橡胶、棕榈硬脂液油、木薯淀粉等原料型商品。而越南、印尼、泰国、马来西亚仍然是广西的主要贸易伙伴。

52

开展藤球和泰拳运动,积极争取成为奥林匹克运动项目。此外,通过国际间的交流,增强国外对泰国的了解,提高泰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三、结合泰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教育发展经验,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进行改革

首先,开始重视培养受教育者的个性、正义感和公正心、自我克制、与他人交往、尊重人权、热爱自然等方面的能力。在1992年的第六个全国教育发展规划中,泰国教育部就曾公布了修订后的教育目标,既强调学生达到四个方面的平衡与和谐发展:智慧、精神发展、身体发展和社会发展。1997年泰国金融危机后,泰国对国人的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又进行了重新规划,除了要求学生有知识外,还要求公民具有高尚的品德,学会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同时,要求公民拥有健康、高质量的生活。强调的是国民的幸福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得教育更加的人性化。在课程设置中也更加重视了学习者的意愿,使学习成为愉快的事。指出:#一个有效的教育体系,不仅能够让人们追求满意的工作,还应帮助他们能够有能力做出理智的判断和选择,让他们能与社会其他人员和谐共处。?

.

泰国在教育中还

重视民主思想的教育。通过民主观念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师在组织教学中民主机制的引入,从而培养学生的民主观念;泰国还通过其他的方式把民主思想灌输给泰国的学习者。比如,每年的五月,泰国的学校都要组织隆重的纪念活动,纪念1992年泰国的民主运动。

其次,对学习进行改革,强调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泰国政府组织专家对泰国人的学习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0~20岁的泰国人的学习特点进行研究,制定了相关的教育方针。还建立了一个#泰人学习方法?的项目。希望通过学习方法的改进来促进泰国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改革从前教师讲、学生学的模式,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同时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的基本精神,

#他(学生)必须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泰国在进行教育改革的实践中,也开始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泰国国家教育法案第22节指出,教育必须使所有的学习者都会学习,自我发展。教学的进度与学习者学习的进程一致,并能最大限度地发展潜能。在泰国的教育目标上,要使学生能够#创造、运用和传播?知识。也就是说通过学习,学生最终应该有自己的创新能力。在课程改革上,泰国教育部课程与教学发展厅对旧的课程作了修订,重点放在强调学生思维过程和实际技能的训练,减少必修课程的比例,增加选修课程的分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广泛地选择普通课程和职业课程,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独立学习,以便他们从中发现自己的特长、兴趣,从而发展自己的能力。

第三,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并参与社会实践。以前由于没有很好地考虑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最终导致了泰国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失衡。同时,泰国也出现了高分、高学历而实践能力差等现象,1997年以后,泰国政府充分认识到了学校和学生与社会联系和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在教育改革中,强调了这方面的内容,主要表现为:

泰国在教育改革中越来越重视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针对泰国的需求情况,调整泰国的教育目标。泰语、数学、社会研究、宗教和文化、健康教育和体育教育、艺术、职业和相关技术教育、外语等8门课程被纳入了核心课程。泰国政府还倡议学校与工厂、企业联系。一是鼓励泰国的工厂企业资助学校,缓解政府财政的压力;二是通过与企业和工厂的联系,及时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招生计划;三是与企业联合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使双方都受益;四是工厂和企业为学校的教学实习提供条件,以培养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质量。泰国高等教育课程明确规定,为提高学生的直接的工作经验,减少失业,课程设置过程中听取企业的意见。在这个系统中,大学三年级或四年级的学生必须在办公室或者工厂中工作实习。在作为雇员工作至少16个星期之后,学生获得工作实际经验并获得3个学分。

经贸信息

东南

据印尼橡胶协会一位副主席2004年10月上旬表示,印尼每年出口橡胶总量为170万~180万吨,2004年印尼向中国的出口量为20万吨,中国每年需要100万吨橡胶,为此印尼力争2005年向中国出口30万吨橡胶。

53

四、重视教师工作,加强师资培训根据1997年宪法和1999年 的国家教育法案 ,把泰国建设成为一个知识基础社会,就必须拥有足够数量的合格的教师队伍。泰国现阶段在教育改革方面表现出了对教师工作的重视和加强师资培训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大力培养师资。为了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泰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包括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通过宣传等手段使教师地位更加提高,成为高度受人尊敬的学者。每年在全国评选优秀教师,颁发给相应的国家荣誉勋章,提高教师的地位;并将在各师范院校成立奖学金,每年为2500名学生提供职业保证,以吸引高质量的学生进入到教师队伍中。为了解决贫困地区的学校很难留住师资的问题,对一些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资助(奖、助学金,廉价的宿舍),条件是回家乡工作。同时,为了与培养学生质量的提高相适应,泰国政府规定教师课程将从4~5年提高到6年,在

新的培训体系中,4年将学习相关课程,余下的时间进行教学练习,并针对教育改革对师范课程进行了调整。另一方面又对现有的教师进行培训,以配合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培训主要包括两项内容,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素质;加速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建立教师培训质量保证系统,保证教师的质量。以学术成果和职业经验、职业标准和职业道德为标准对教师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颁发或收回教师资格证。

通过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培训,使泰国拥有足够的合格的师资力量,保证教育改革顺利实施。

五、政府对教育管理机构进行改革首先,精简教育管理机构,下放权力,提高办事效率。强调资金和资源的有效系统化管理。2002年后,教育部不再管理宗教和文化事务,而是专门对教育事务进行管理,这样有助于提高教育管理机构的办事效率。在管理过程中,在强调教学质量标准化的同时,允许根据地区的特点进行办学,甚至对

教学课程进行调整。以发挥地区优势。同时,把包

括人事在内的许多事务交由院校自己做出决定,而上级仅仅为教育的大的方针政策和教学的质量进行监管。通过权力的下放,使院校有了更高的自主性,有利于教育改革的实施和院校的发展。

其次,强调资金和资源的有效系统化管理。有效地动员教育资源和教育投资是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为此,泰国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教育资源的动员和有效利用。一是颁布了一项征集教育税的法案;二是为吸引更多的教育捐赠,泰国为捐赠提供了更简便的手续和提供免检捐赠税的政策。在保证国家对教育经费拨款的同时,积极鼓励民间投资。为实现教育的大众化,对困难学生提供教育贷款。在资金管理上,根据国家教育法案,将建立一个教育资金有效利用系统。2002年,成立了#绩效为基础的资金管理?项目,有9个府的37所基础教育的学校开始进行了实验。在高等教育阶段,国家将采用新的会计模式对资金进行管理,以使资金有效利用。

综上所述,泰国当前的教育改革是在对世界教育改革进行研究和对泰国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考察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这次改革不仅内容广泛,而且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充分考虑到了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问题;并在整个教育改革过程中,加强了教育法制化和教育改革监督体制的建设。对每一项改革内容都进行了立法,并成立相关的机构进行监督。表明泰国政府对这一次教育改革的重视和进行教育改革的决心。经过这次教育改革,泰国将能很好地完成教育改革的目标,使泰国向知识社会过渡,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中国当前也面临着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教学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泰国的教育改革对我国的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注释:

!1977年实行新学制以后,强制教育年限相应改为6年。

?The Second Asian Reader,com p iled b y Sharon Sid dique and Sreekumar,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Singga pore.P144.

经贸信息

东南

据报道,2004年前9个月,越南向欧盟的服装出口额达到5.2亿美元,非配额服装出口达到1亿美元。据称,越南热门种类的配额利用率已经达到63%,冷门服装的出口配额利用率达到73%。2004年,越南计划出口价值42亿美元的服装,其中向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出口额将分别达到20亿美元、10亿美元和5.5亿~6亿美元。向其他市场出口服装将带来6亿美元的出口收入。

54

%+,?.Education in Thailand 2002/2003,Office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

Commission,

Published

b y

Sydmap.2003.

&李福秀: 泰国的成人教育 ,载 东南亚南亚信息 ,1999年9月,第15页。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75、76页。

参考资料:中文部分

1.赵中建选编: 全球教育发展的研究热点???90年代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12月。

2.国家教育委员会政策法规司编: 世界教育发展新趋势(1988~1990)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12月。

3.杨德广、王一鸣主编: 世界教育兴邦与教育改革 ,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年5月。

4.谷峪: 家庭即学校双亲即教师???泰国教育改革试验 ,载 外国教育研究 ,2001年2月,第28卷,第1期。

5.李志厚: 为新世纪而学习???泰国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载 外国教育研究 ,2002年2月,第29卷,第2期。

6.李志厚: 泰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政策 ,载 外国教育研究 ,1999年,第5期。

7.李志厚: 泰国九十年代中小学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 ,载 比较教育研究 ,1999年,第2期。

8.黄建如: 适时调整高等教育结构以应社会发展之需???东南亚国家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经验 ,载 外国教育研究 ,2002年7月,第29卷,第7期。

9.黄建如: 东南亚国家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策略简析 ,载 大学教育科学 ,2003年1月,第1期。

10.(泰)K 0勒蓬瓦塔纳: 泰国的人口、教育和人力政策???15~19岁年龄组案例研究 ,载 南洋资料译丛 ,1991年第1期。

11.张云钢、熊术新: 泰国教育体制与工业化的适应性研究 ,载 黑龙江高教研究 ,1999年第1期。

12.李文长等: 新加坡、泰国高等教育考察论要 ,载 外国教育研究 ,1998年第1期。

13.芩容林: 论泰国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国

际论坛 2000年10月第2卷第5期。

14.李罡: 泰国私立高等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载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1997年第1期(总第49期)。

15.黄福涛: 高等教育改革模式的比较研究 ,载 高等教育研究 ,1997年第3期。

英文部分

1.Thailand Education 1999-2000,a Guide for Stu

dents.De p artment of Ex p ort Promotion.Ministr y of Com merce,Ro y al Thai Government.

22/

27,

Rachada p isek RD.,

Chatuchak,Bangkok 10900,Thailand.

https://www.doczj.com/doc/956590432.html,cation in Thailand 1999/2000,Office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 Commission,Published by Sydmap.2000.

https://www.doczj.com/doc/956590432.html,cation in Thailand 2000/2001,Office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 Commission,Published by Sydmap.2001.

https://www.doczj.com/doc/956590432.html,cation in Thailand 2001/2002,Office of The Na tional Education Commission,Published b y S y dma p .2002.

https://www.doczj.com/doc/956590432.html,cation in Thailand 2002/2003,Office of The Na tional Education Commission,Published by Sydmap.2003.

6.Thailand Handbook,Foot p rint Handbooks Ltd 2001,Joshua Eliot and Jane Bickersteth.

7.Thailand Into the 2000`s,Published b y the National Identit y Board Office of the Prime Minister Kin g dom of Thailand 2000.

8.The Second Asian Reader,com p iled b y Sharon Sid di q ue and Sreekumar,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Sin g a p ore.

9.Distance Leaning via Satellite:Life-long Learning via Technolo gy ,b y Mr.Khwankeo Vafaroda y a,Grand Chamber lain.Chairman of the Executive Board.A j a p ra j anu g roh Foun dation Chairman of the Executive board.Distance Learning Foundation.

(作者系云南大学博士研究生、云南师范大学讲师)

经贸信息

东南

越南 投资报 2004年8月23日报道,越南正在开展5个重点油气项目,即:榕吉油气炼油厂、全瓯油气?电?氮气项目、宜山炼油联合项目、美富?守德输管道项目和富美氮气项目。

当今世界教育与管理改革发展的基本趋势

世纪初教育及教育管理改革 发展的基本趋势 贺乐凡 一、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趋势是融合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开展教育改革,并形成了两大潮流:一是教育实行中央集权制国家(如中国、俄罗斯、法国、新加坡等)的教育改革;一是教育实行地方分权制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等)的教育改革。这两类国家教育改革的思路和重点各不相同,采用的方法也互有区别。两种思潮相互碰撞,形成了融合的趋势。 所谓融合,即各国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的整合,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结合,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融合,有人称它为融通,也有人称它为整合,还有人从东西文化发展的角度分析,把它称之为“东西合壁”,提法虽然有区别,但其精神是一致的,大体包括以下三层含义:第一、世界各国的教育均有其优势,也都存在各自的缺陷,没有绝对好的教育,也不存在绝对差的教育;第二、将外国教育的先进理念、成功经验与本国教育的优势相整合,形成新的理念和做法;第三、教育改革要以发扬本民族教育的优良传统为基础,教育全球化要以民族化为基础,离开民族化,就不存在真正的全球化。1 二、融合趋势下的教育管理理论与教育改革实践 (一)教育管理理论 在融合的大趋势下,世纪初的教育管理理论,的确有了新的发展。 在管理科学的对象上,过去人们认为,管理的依据是科学,研究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揭示管理规律,并严格地按照规律所确立的原则进行管理。现在人们融合东西方的管理思想,认为管理不仅要依据科学,而且要讲艺术,要提倡管理艺术的创造性。有的校长还提出,学校管理是一种技术,校长的培训,要重视管理技术的培训2。 在管理的目标取向上,过去人们认为,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而组织具有共同的目标,管理就是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现在人们融合东西方的管理思想,认为组织要有共同的目标,但组织的共同目标,往往是反映一种理想的追求,带有口号激励的色彩,难以具体操作。而个体的目标,则是千差万别的,生动具体的,易于操作,管理应定位干协调组织目标与个体目标的关系。 在管理的组织结构上,过去人们强调严格的组织层级划分,宝塔式的结构,按照层级原理进行管理。现在人们按照社会信息化的要求,主张组织结构扁平化,强调岗位间的协作和人员的一专多能,目的在加速信息的传输和人员的流动,提高管理效率。这种管理思想,也叫“企业重构”或“组织重建”3。有人说,“组织重建”的思想,是继泰勒的科学管理,戴明的质量管理之后,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可见其重要性。其理论的基点,是在质量管理的前提下,重新强调管理的效率。 1参阅:①薛峰:《融合:教育改革的大趋势》,《现代教育报》2003年1月1日;②黄书光:《论“中西融通”对中国当代基础教育改革的意义》,《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第5期 2参阅:C·沃纳:《为领导者设的课》,《1997年中美教育研讨会论文集》第87页 3参阅:王东宁著《现代管理新视野》,经济日报出版社,1996年版第5,163,341页

(完整版)浅谈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几点认识

浅谈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几点认识 县河镇中心学校任筠 《正道》一片以西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例,分为挑战、均衡、素质3个部分,立足中国基础教育现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讨中国教育改革创新的途径与方法,通过展现西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主要内容,评价其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先锋意义和对中国教育未来的启示和价值。 西安所推行的大学区改革,毫无疑问是一个智慧、伟大而又充满挑战性的方案。这一改革方案,以强校带动弱校的方式,使各个学校资源共享,共同进步,无疑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尤其对于资源匮乏的学校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契机。同时,大学区改革制度能够带来卓越的成果和飞速的进步,离不开西安各个学区长学校的敬业与奉献。纪录片中对西安市第一中学创新素质教育做法的报道,是学校依照办学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真实写照。 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着重大改革,其主要改革内容有:一、减免学生学杂费,严格执行一费制;二、严格控制家庭作业量;三、控制学生在校就读时间;四、严禁学校乱收费、乱办班;五、即将改变对学生的评价办法等等。 基础教育改革是基础教育的全面回归,是走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正道,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减轻负担,弱化分数,提高综合素质,推行综合评估。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工作: 一、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教育走向现代教育。 在这种新形式下,学校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统领整个教育,更加关爱学生,更加把握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以此适应教育的步伐。 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作为一线教师都已经习惯了应试教育,对教育改革是有不同态度的。要进行改革,我觉得既是阻力,也可以变成动力。对他们,需要先从观念上进行改革,在认同他们的教学经验前提下缓慢推行改革才是良方,绝对不能一夜之间改变所有一切,那样他们是无法接受的。而大多数新教师,是欢迎新课程改革的,他们年轻有活力,对新事物都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只要利用好,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职业技术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在一定水平的教育基础上所进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教育。它的特点是强调职业道德培养,着重进行适应社会发展和生产发展的实践动手能力的技术培训,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职业技术、技能教育。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中还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从当前情况看,要办出受企业欢迎、社会认可、群众满意的职业技术教育,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必须把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优先领域。 一、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意义 纵观近代以来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史,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这就是:职业技术教育是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关键环节,是教育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接的重要枢纽,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一种长远、积极的就业支持政策,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和增加就业岗位,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实现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和调整,促进劳动者再就业,化解社会矛盾,意义十分重大。 二、当前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 20多年来,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已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又有与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相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2004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达到237万人,占整个高校招生总量的53%,高职高专招生总量已经超过了本科。在这种形势下,截止到2005年,全国具备颁发学历资格的普通高职院校达到1078所。但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却不容乐观,自1999年以后高等教育招生人数的急剧增加,拉动了以升学为主的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1998年全国普通高中招生数为359.6万人,2004年增长到821.5万人,增幅达128.4%;而同期承担技艺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由519.5万人增加到548.1万人,增幅仅有5.5%,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总数的比例由占高中阶段的59.1%下降到40.0%。更令人担心的是,在全国农村高

新形势下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 2019年教育文档

新形势下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正处在全面发展的新时期,普通高中的教育发展更是处在新形势之下。然而,高中教育的特色发展现状令人堪忧。分析了普通高中教育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并对我国普通高中的教育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和思考。 新形势普通高中教育改革若干思考高中教育阶段,是学生的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时期,是学生从稚嫩走向成熟的关键期,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生理发育已经基本完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已初步形成,也初步有了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职业方向。因此,高中教育是学生的重要基础,高中教育的好坏也影响着学生的一生。良好的高中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顺利成长,还可以帮助学生面对在小学、初中阶段的一些挫折,因此,要特别重视高中教育阶段。然而,目前我国的高中阶段教育成为教育系统中的瓶颈,现状令人堪忧。高中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还是在题海战术,高分压力下成为缺乏创新的高分低能者。人们越来越重视高中教育,但是关注的焦点不是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而是片面的追求成绩和升学率,这样的教育怎能不让人忧心忡忡。高中阶段的教育必须要进行一系列的课程和教学改革,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和教学目标,切实保证人才培养的全面性和切实性。.

一、当前制约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问题分析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的教育也已逐渐普及,高等教育更是实现了大众化。当今世界发展日益全球化,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更加密切,国际之间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在这种形式下,普通高中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要应对新的挑战,顺应时代的变革。然而近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和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大,关注程度高,远远高于普通高中教育,致使普通高中教育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发展水平偏低,并且不均衡。国家的教育经费大部分用在了义务教育上,政府对高中教育的投资明显不足,学校因此面临着资源短缺和运转困能的局面,不能把更多更好地经历投入到课程和教学的改革中。资金短缺的同时,也使得不少学校的教学设备、教学实验器材严重不足,如实物投影仪、多媒体等电教设备,药品、模型等教具,还用专门用来开展实践活动和研究学习的专业教室以及教师的办公设备等。这些设备的不足,直接制约着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探索的能力,也使得学校无法有利地进行教学和课程的改革发展。此外,普通高中的教师数量和结构不均衡,学生的受教育机会也不均衡。根据有关规定,普通高中的教师和学生的比例应该是1?U13,然而实际上普通高中教师的数量有很大的缺口,学生多,教师少,大班教学问题突出,师生比例严重失调,直接影响着课程和教学的有效实施。此外,普通高中的教师结构不尽合理,高中的教师的学历.

实践教学项目改革创新及其取得的成果的事实陈述终审稿)

实践教学项目改革创新及其取得的成果的事实 陈述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实践教学项目改革创新及其取得的成果的事实陈述实践教学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主体性教学之一,也是高职教育能否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性专业技术人才的关键。 我系对实践教学非常重视,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同时涌现了一批能适应教学改革需要、教学设施条件较好的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实践教学项目改革创新,基本形成围绕应用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起来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有针对性的建立了教学师资队伍,明确了学生的培养方向与途径。 信息系的毕业生应掌握相应层次的文化基础知识与相应的专业技术理论,又必须具备很强的技术应用能力、现场操作技能和素质。由于信息系学生求职面较宽,为了让学生就业后应能尽快上岗,实践教学体系应遵循职业技术教育循序渐进的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先进,从单一到综合,使学生逐步掌握适应各岗位要求的职业技能,具备本专业要求的综合实践能力。 我系的整体教学体系采用“前后两段式”的“宽基础、活模块”结构,与此相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采用模块式结构体系,它由实践系列、实训实习系列、毕业综合训练系列三部分构成。各个系列的实践性环节,都融人了实践素质教育的内容(军训、公益劳动、社会实践等),它穿插在相应课程的理论教学中,是实践教学体系初级阶段。实训实习系列由各专业课程的实践(实训、课程设计)组成,它一般采取集中学习的形式,安排在相应课程理论教学结束后进行,是实践教学体系的中级阶段。毕业综合训练系列为学生自主选题的毕业设计,它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完成就业前的职业技能综合训练,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高级阶段。

质(发展战略)与农村教育的改革发展研究子课题结题验收审批书优质

(发展战略)与农村教育的改革发展研究子课题结题 验收审批书

填表说明 一、本《子课题结题验收·审批书》包括六个表格 表一:基本情况 表二:结题报告 表三:课题成果登记表 表四:《云南省现代远程教育与农村教育的改革发展研究》子课题结题验收评估表 表五: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管理部门意见;州、市教育局或电教馆推荐意见 表六:省级专家组审批意见 省级课题结题·鉴定申请评审须知 一、课题研究工作完成后,课题负责人须向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索要(或在下载)并填写《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鉴定申请评审书》,经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后,报省教育科学规划办。 二、凡是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批准公布的省级课题都必须结题,但课题是否鉴定,由课题负责人提出申请。凡只申请结题的课题,专家组根据课题主持人在申报课题时提出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方面完成情况及社会反响,客观签署意见;凡申请结题鉴定的课题,专家组既要对完成情况及社会反响签署意见,还要对课题研究成果的质量、水平做出客观的水平评价。 三、申请结题或鉴定时,课题负责人须提供以下资料: 1、《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鉴定申请评审书》一式5份; 2、课题研究成果主件(含课题研究报告、公开发表的论文、专著、软件、其他

等)一式5份; 3、必要的附件(验证课题成果和成果推广效果、效益的资料)1份; 4、课题立项通知书、开题报告或实施方案和计划复印件各1份。 5、6000字以内的成果公报和1000字以内供网上发布的内容要点各一份。 6、结题鉴定工作结束后,课题负责人应将进一步修改后的完整成果主件和成果公报各两套(其中一套为文字资料;一套为3.5英寸的软盘)送交规划办存档。 四、课题结题或鉴定采用会议或通讯鉴定两种形式,无论采取那种形式,课题负责人提供的资料须提前一个月交省教育科学规划办。采用通讯鉴定形式的,所有参加的专家必须填写书面鉴定意见。再由专家组长签署综合意见并签名,方能有效。 五、无论采取那种形式进行课题结题或鉴定,所需费用均从课题研究经费中开支或由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负责解决。申请由省规划办组织采取通讯结题或鉴定的课题,省规划办一次性收取结题鉴定费,只结题的收500元/每课题,结题鉴定的收800元/每课题,作为专家酬金。 六、封面内容填写要求:课题级别为重点课题、规划课题、立项课题、一般课题;学科分类为综合理论、高等教育、职成教育、基础教育;申请结题鉴定形式为会议结题鉴定、通讯结题鉴定。 七、课题结题或鉴定完成后,由省规划办向课题组给出结题或结题鉴定意见,同时下发课题结题证书。 二、请按有关规定认真如实地填写表内栏目。所填栏目不够时可加附页; 三、结题报告(表二)撰写说明

浅谈高等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论文

浅谈高等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积淀,我国高等教育在世纪之交经历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跨越: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这个转变不仅圆了千万个家庭的“大学梦”,也使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规模和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我国已经成为高校在校生人数居世界首位的高等教育大国。 作为高等教育来说,随着其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水平越来越高,高等教育的分工必然越来越细,分层越来越明确,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都以追求和发展自身的特色为荣。特别是在美国,有名闻全球的哈佛、耶鲁这样的常春藤名校或是一些名声稍逊的州立大学。由于它们各自明确了自身在整个高等教育分层中的地位和作用,所以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尽可能地展示自身的特色。各高校对自身特色的不懈追求,恰恰体现了全美高等教育的特色,那就是趋异性越来越强。反过来,这种分层又进一步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着名高等教育学家克尔十分中肯地指出:各高校都应该根据自身条件来发展,“模仿将是毁灭性的”。可以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分层将越来越细,不同高校有必要根据自身特点定位于某个层次并尽显自身特色,形成百花齐放的高等教育格局,这也许是美国高等教育对我们的重要启示。 新中国成立伊始,由于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我国高等教育仿照前苏联高等教育模式,细化专业,大力加强专业人才培养,适应了当时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进入90年代后,我国则以西方(主要是美国)高等教育模式为蓝

本来设计中国的高等教育。学习先进的高等教育理念是提高自身水平的大趋势。学习是深入领会其内涵和实质,并结合我们的具体国情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的前提。然而,我们现在却常常不顾国情、校情去竭力追赶世界一流高校。由于政府主导了高校自身的定位,导致资源配置严重不平衡,政府在资金投入上出现了多者越多、少者越少的“马太效应”。相应地,社会公共资源的配置也出现严重倾斜,各高校只有“力争上游”,才能获得更多的资源配置。 高校应与社会发展相衔接,否则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导致数量的增长无助于发展。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直接制约着人才培养模式,要改变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应当从改革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入手。比如说实行学分制,学分制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教学管理模式,它致力于培养具有自觉主体意识的、高素质“适应型的”创新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实行学分制可以使学生在选学规定课程的基础上,获得规定的学分,进入更高层的学习阶段,对修满学分的优秀学生可以提前毕业,有利于快出人才,提高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效率。为了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精力来自由选择课程,拓展其自由发展空间,极大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学培养计划中应增加选修课的比重,压缩必修课。同时可实行文、理科的相互渗透,理工结合、专业交叉,打破专业壁垒,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解决社会与自然结合较密切的综合性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考核应把考核知识和考核能力结合起来,全面衡量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广泛地参与教学改革,注重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的提高,注重参加各种科研活动,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参加社会实践,有意识地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自学和科研的能力、独立工作和社会

(完整版)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赵恒伯教授 讲学内容: 一、职业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二、我国当代职业教育现状 三、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一、职业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职业教育又称职业技术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四大教育类型地位平行。 职业教育是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远古时代,人类生存所需要的衣、食、住、行、制造和使用工具等知识,主要以言传身教代代传授。如果把人类的此类活动称为教育的话,那么它就是职业教育,可以称之为职业教育的发端。手工业经济时代,以手工技艺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教育在劳动现场开展,父子相继、世代“薪火相传”。农业经济时代,有技术的能工巧匠通过设学授徒等方式在工作中传授技艺,是一种学徒教育形式,其职业教学内容与生产内容高度一致,教具即生产用具,教师即师傅。16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兴起后,出现了形式各异的讲习所和讲座等,通过讲习所和讲座向工人传授自然科学知识、劳动技能和机器工作原理,它们可以看作是学徒教育转向学校职业教育的过渡形式。18世纪初,俄、德、英、法等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办了现代意义的职业学校,在我国,也于19世纪后半叶创建了福建船政学堂,并逐渐发展为农业、工业、商业和商船四大类实业学堂。这标志着学校职业教育的正式形成。 由言传身教、父子相继、师徒相授、讲座传授发展到学校形式的职业教育呈现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式与规模在逐步拓展,由单一教育形式向集体传递形式演变,为适应工厂对大量技术性专门人才的需求,学校职业教育改变了千百年来的传统教学形式,采取夸美纽斯

面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

面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自己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清醒地看到,自身的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离当前学校发展对自身能力的要求以及上级领导对自己的殷切期盼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为了真正实现在五年的培养过程中更好地提升自己,努力使自己的教育管理水平、教学领导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都有长足的进步,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学习型、研究型和创新型的校长,真正把学校办成让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学校,实现学校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更好地引领区域教育的发展。现制定以下发展规划: 一、自我现状分析: (一)自身优势: 1、具有较为丰富的基层管理经验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在十几年的教育生涯中,本人先后当过小学教师、教导主任、小学校长,自2005年9月份开始,进入到小学校长行列。应当说,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自己都经历过。从干部队伍建设到教师专业发展,从教育教学管理到课堂教学改革,从学校德育工作到学生的全面发展等等自己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逐步培养了自己驾驭全局的能力,坚定了自己依靠科研和创新引领学校发展的信心。十几年的教育实践,既磨炼了自己的意志品质,也培养了自己处惊不乱、攻坚克难的能力,这为自己能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顺利地创造性开展好各方面工作奠定了基础。十几年来,不管在什么工作岗位上,自己都能够以诚待人,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真心实意地对待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言行举止注意做广大师生的表率,努力做让广大师生永远值得信赖的伙伴和朋友,不断推动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 2、善于学习,注重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 十几年来,可以说自己与书籍结下了不解之缘。工作之余,自己不仅喜欢阅读反映古今中外教育名家及教育大师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方面的书籍,也非常喜欢阅读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专著,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升华自己的办学理念。同时还特别注意学习反映全国各地名校成功的办学特色等方面的各种权威报刊,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十几年来,自己特

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昆明冶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就是高职院校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得必要条件。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得历史进程中,如何建设一支适应高职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得“双师型”教师队伍,就是每所高职院校共同关注得问题。2008年7月,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被确定为国家示范院校建设单位,在三年得示范建设中,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有益得探索。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取得得成果 示范建设启动以来,根据“立足冶金,突出有色,服务云南,面向西部,辐射东盟,着力培养矿业支柱产业急需得高技能人才”得办学定位,提出了建成6支“名师领军、能教会做”得专兼结合“双师结构”优秀教学团队;提升与优化全校教师队伍得“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得双师队伍建设目标。以专业建设为平台,围绕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得改革,加强专兼结合得“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致力于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充满活力、具有创新能力得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拔培养为重点,全面带动提升专职教师得专业能力、实践能力、职业能力与教学能力。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加科研与技术服务、接受业务培训,提高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与职教师资培训,提高专业能力与职业教育教学能力;使专业带头人成为专业能力强、教学业务精,善于学习、善于创新且具备整合专业领域各种社会资源得,有一定行业影响力得高职教育专家。完善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办法,聘请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与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兼职教师师资库,建设满足工学结合专业教学改革需要得“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省内领先、国内一流、东盟地区知名”得全

浅谈教育改革创新的思考

浅谈教育改革创新的思考 教育改革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迫切要求。从国运兴衰,民族复 兴的高度提出教育创新。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 放在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重要位置。当今时代,知识经济已显端倪、信息社会初具 雏形、全球化浪潮汹涌而至,知识的生产与创造正日益成为社会的核心生产部门和发展的动 力机制。如果我们不能培养创新人才和做到知识创新,我们就不能在国际竞争中获胜。创新 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把教育改革创新作为实施科教 兴国战略的重要途径。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创新。重视教育是我们 党一贯的战略方针,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 育不行。不仅要重视教育,而且要重视教育改革创新,不断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不断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建设者、管理者和领导者。 近几年来,中国素质教育的口号喊的很响,但收效甚微,其原因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国现行的教育太死板,学生死抠书本,缺乏灵活性。其主要问题是:高考试题出的太死, 太偏,初、高中的知识学得太宽,有特长的学生不能充分发挥其特长,因为考大学分数线不够,你再有特长也不管用。所以,就放弃了特长,学一些与考大学有关而自己并不愿意学的 全方位课程去应付高考,其结果是高考落榜,特长也没有发挥出来,培养了很多只拿到了文 凭而没有能力的废材。 我们认为,要想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学制和教学内容必须改革,高考的制度必须彻底改革。一是学制必须缩短。取消小学到初中的界线,改为初级文化学校,学制为 7年,高中改为高 级文化学校。初级文化学校是公民必须接受的最普通教育,学杂费国家给予全免。从初级文 化学校升到高级文化学校必须经过严格的考试,高级文化学校学制为 3年,大专和本科的学 制可以不变。 二是教学内容必须压缩。现行小学到初中由 9年完成的课程压缩到 7年,在全国统一初级学 校的教材。学习课程的面可以广些,但内容必须简明扼要,抓住重点。有一些课程可以编些 诗句、顺口溜,学完能记住,能会用。学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常用知识,书本与实际操作结合 起来。初级文化学校毕业后,在社会上能把学到的知识很好地与实践结合起来,能了解社会 上的一般常识,能够在社会上生存。 高级文化学校学制可以不变,仍设为 3年。按人才的特长分为几类,分类并进。可在从初级 学校报考高级学校时实施分类报考,比如全面类、美术类、文学类、天文类、历史类、地理类、生物类、科研类、外语类、数学类、声乐类等。课程安排以专业为主,专业课程占90%,辅助课程占 10%。全面类基本按以前高中的课程安排不变,真正把有专业特长的人才挖掘出来,不埋没人才。高级文化学校毕业后可以按专业报考大专或本科,经过 3年高级文化学校 和 4~5年专科或本科的培养,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工作岗位独立工作,不需实习。 三是在各类学校中设立科研班,组织那些有头脑、善发明的学生进行小发明、小改革、小创 新的科研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四是在人才培养改革上取得新突破,着力推进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课程教材、考试招生和 评价制度改革,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五是在办学改革创新上要取得新突破,着力推进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改革职业教育办 学模式,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

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和趋势

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 点和趋势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教材资格证考试专用教材P110 第八节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和趋势一、新课程中的教学观 (一)全面发展的教学观 全面发展的教学观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结论与过程的统一 结论与过程的关系反映的是学科内部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关系。 从学科本身来讲,过程体现在该学科的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结论表征该学科的探究结果(概念原理体系),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 从教学角度讲,所谓教学的结论,即教学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获得的结果;所谓教学的过程,即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毋庸置疑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视结论。但是,学生如果不经过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即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得到理解和巩固(M:学习质量就大受影响)。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所以,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基于此,新课程把过程和方法本身作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从课程目标的高度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

2、认知与情意的统一 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在学习过程中是同时发生的、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组成学生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从不同角度对学习活动施予重大影响。如果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学习任务不可能完成;同样,如果没有情意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 (二)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据此,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它不仅在理论上超越了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现实中的“学生特殊客体论”和“主导主体论”,而且在实践上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具有以下特点:师生交住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论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 师生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交往论强调师生之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的机械相加。交往还意味着教师

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冶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条件。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如何建设一支适应高职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每所高职院校共同关注的问题。2008年7月,冶金高等专科学校被确定为国家示院校建设单位,在三年的示建设中,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的成果 示建设启动以来,根据“立足冶金,突出有色,服务,面向西部,辐射东盟,着力培养矿业支柱产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提出了建成6支“名师领军、能教会做”的专兼结合“双师结构”优秀教学团队;提升和优化全校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双师队伍建设目标。以专业建设为平台,围绕课程体系、教学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致力于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充满活力、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拔培养为重点,全面带动提升专职教师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教学能力。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加科研和技术服务、接受业务培训,提高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和职教师资培训,提高专业能力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使专业带头人成为专业能力强、教学业务精,善于学习、善于创新且具备整合专业领域各种社会资源的,有一定行业影响力的高职教育专

家。完善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办法,聘请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兼职教师师资库,建设满足工学结合专业教学改革需要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省领先、国一流、东盟地区知名”的全国示高职名校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力量。通过国外培训取证,使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教学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 经过三年的建设,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优化。截止到2010年底,学校专任教师达到555人,中级职称人数达到389人,副高以上职称的人员为346 人,其中教授62人。博士研究生4人,硕士研究生257人,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其中1人为后备人才),省级教学名师4人,校级教学名师26名,专业带头人达到70人,2008~2010年,学校具有技师和高级技师的人数达到374人,“双师型”教师达到478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名师工作室3个;六个重点建设专业聘请兼职教师127人,专兼教师比例达到1:1,教师队伍专兼比例日趋合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充满活力、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基本形成。 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具体措施 (一)多渠道提升教师四种能力 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拔培养为重点,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教学能力。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与教育体制改革研究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与教育体制改革研究 一、导言 (一)研究的目的、思路、特色 制定教育发展战略,将有利于在未来发展中进一步明确方向,系统规划,使得教育事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发展服务。 研究思路是通过分析环境的变化和新时期教育面临的历史使命,按照发展战略的科学逻辑,以及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观,制定教育的发展战略目标,提出相应的战略措施,并对若干关键性体制保障措施进行专门研究。 研究特色是对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观进行了两个层次的归纳,分为价值观、系统观层次,按照“资源”-“活动”-“产出”-“效果”-“未来影响”等逻辑关系区分计划工作与未来预期,从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人力资本提高以实现科教兴国的高度,构建基于未来效果的教育战略目标。 (二)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的基本逻辑 1.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逻辑 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变化对教育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不仅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方向,也影响着教育功能的变迁。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作为推动教育发展重要动力的教育需求是不同的,呈现出教育组织发展性需求一技术诱致性需求一人的全面发展性需求。教育系统在不同教育发展阶段

呈现不同的特点,面临着不同的任务和矛盾。根据“十一五”及未来国家的整体发展战略,教育事业的功能不仅是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的劳动者,而且更重要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公民的基本素质,并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2.教育发展战略制定的逻辑过程 教育发展战略是教育在未来一个时期面对环境的变化,以发展的效果和未来影响为导引,根据一定理念而进行的发展规划设计,其流程是:分析社会和公众的需要与评价一分析系统存在问题一明确未来的目标和结果一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一确定战略措施一制定实施方案。 战略逻辑按照“资源”-“活动”-“产出”-“效果”-“对未来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即根据未来社会的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从效果出发考虑教育的资源配置、良好的教育服务活动、最佳的产出,设计教育发展战略目标体系,最后构成“目标-指标-措施”系统。 二、教育发展的环境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政治民主化加速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科教兴国战略使得教育的地位更加突出和重 要 教育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教育的发展指标成为小康社 会发展的重要标志,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浅谈中国教育改革

浅谈中国教育改革 摘要 改革是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也正是中国教育不断探索、发展、改革、反思的三十多年。回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三十多年的历程,成功与失败俱存,经验和教训同在。 对当前的教育改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反思,对指导教育改革的思想理论、政策策略、改革路径进行研究,可使我们更加准确地把握教育改革的方向,更清醒地认识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与失败原因,更有效地探索今后教育改革思路与路径。 一.中国教育改革背景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除了四大发明之外的最重大的发明,也是最重大的制度创新,它曾经对中国古代社会公平选拔人才、促进社会公平流动,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科举制度在时代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却选择封闭与傲慢,正如宋明理学因其“理性的傲慢”拒绝开放、排斥异端一样,科举制度因其制度的傲慢拒绝向时代和未来开放,“应试教育”及其方式日益精细化、精致化,留给每个个体的自由空间日益被压缩,最终导致个性的窒息和创造力、适应性的全盘丧失。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而不是追求分数、追求升学、追求做人上人。对于个人来说,教育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培养其成人成才;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教育则是为了培养其接班人和建设者,传承文化血脉,推动文明进程。为此我们需要教育文化的变革,实现教育思想空前解放和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等一系列观念的转变。 人的行为是受思想观念和文化习俗制约和支配的。中国是一个有着高度“政教合一”文化传统的国家,这里的“政”指的是“政治”,“教”指的是“教育”。《学记》所言“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古训便是这种文化的源头。因此,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形成了这样一种教育文化传统,即“官本位”的政治核心观、“学而优则仕”的教育功能观和“人上人”的人才价值观。这个逻辑的逆推就是,要想成为“人上人”,你必须“入仕”;要“入仕”,你就必须通过“考试”;要通过“考试”,你必须接受为“应试”而准备的教育。可以说,这种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已经渗透到每一个中国人的毛孔、血液和骨髓之中,而这正是中国的教育教学改革或者素质教育推进真正难见实效的文化土壤之原因。 二.中国教育改革现状 由于思想观念和教育价值取向的问题,导致我们教育的目的似乎不是为了面向造就全体学生,而是为了一部分升学有望的学生;教育的过程似乎不是呵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自信心,而是一味地加班加点、超时重负、机械训练,没有学生个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的时间空间。为了高考,设计3年教学的高中课程,普遍的提前一年甚至更早完成,到高三纯粹就是索然无味的应试训练;又因为重点高中的选拔制度,今日的中考同样有着不能承受之重,以致让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过早地承受超越其年龄阶段之重负……所有这一切,都在无情地扼杀无数个体的创造力,扼杀中华民族的生机与活力。 据中国校友会网发布最新高考状元调查报告称,高考状元在国内完成本科学业后,选择在国内直接就业或创业的比较少,高达60%选择继续出国留学攻读硕、博学位。迄今在社会公众还普遍将高考状元作为最优秀学子代表的当下,如此高的比例选择“一路向西”、远走异乡深造,有其必然性,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走出去的理由是对身边的教育失望,以致他

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五大趋势

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五大趋势 1、教育终身化。一般认为,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教育体系一体化是终身教育的中心思想。具体说有以下含义:(1)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不是在正规学校结束时便结束的,它包括了贯穿于人的一生不同阶段的学前、小学、中学、大学以及成人教育等。这就要求学校教育的任务不只是传授一些现存的知识,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习,使其在走出校门以后,也能自己去获取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满足社会需要。(2)终身教育应是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的总和。终身教育要求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各种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各种渠道,建立全民学习的社会,构建多样化的教育结构。(3)学校教育系统内部具有互通性。终身教育提出了建立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的构想,其基本特点在于,教育在任何一点上都不中断,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但是教育结构仍然分明。 2、教育民主化。主要表现在: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延长;教育机会的均等;教育教学的民主化。 3、教育个性化。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就是要使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学生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学生的个人价值。包含三层含义:一指教育的人性化、人道化,尊重人和人的个性,突出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二指教育的个人化和个别化;三指学校的个性特色。 4、教育信息化。表现方式主要有: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多媒体远程教学。教育信息化对现行教育(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师生角色、教育目标)五方面产生了极大影响。 5、教育国际化。教师和学生的国际流动;国际教育援助活动;各国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等方面相互交流和影响;国际上学校之间的合作交流;举办国际教育学术会议。 新课程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有效性初探 作业是教学五个基本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业是指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在上课以外的时间进行的学习活动,是教学的组织形式之一;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独立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一种形式,是学生深化和巩固数学知识并内化为数学能力的工具,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传统的高中数学作业在培养学生有效识记策略方面形成了许多较具操作性的模式。主要是教师以教材为中心,以高考为参照,按习题的难度组成的基础型、提高型的训练链。学生和教师都陷入了题海的怪圈。学生写作业表现出应付、交差甚至抄袭的被动作业态度,教师忙于机械性批改作业,却没有思考的时间,自己疲惫不堪,却收效甚微,造成高负荷、低效率的状况。 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想方法,学会有条理的思考和简明清晰地表达思考过程,并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创造能力,培育学生认识世界的积极态度和思想方法、求真求实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新课程改革,开展创造性教育,教育要步入创造型教育阶段。用调整作业结构来改革传统作业的弊端是数学学科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方式。我对传统的高中数学作业进行了分析、反思,以提高有效性为导向,开展了多元优化设计高中数学作业的研究和尝试。 一、作业的设计原则 我觉得设计作业时应特别注意以下三方面原则: 1、目的性原则:即作业要体现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总目标、教学单元目标、课堂教学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研究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研究 导论 第一节中国社会改革与基础教育改革的内在关系 基础教育的含义:是对国民进行的普通文化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初中 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一、新时期教育战略地位的确立 二、基础教育在教育系统中的特殊地位 (一)基础教育的特点:基础性(最起码、最必须的教育)、普及性(面向每一个适龄儿童)、人本性(以学生为主体) (二)基础教育在教育系统中的特殊地位: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是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 三、基础教育面对社会改革的挑战和机遇 (一)基础教育价值的定位:促使人的价值得以实现,民族素质得以全面提高(基础教育应为社会发展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学校应把每个学生的潜能开发、健 康个性发展、自我教育、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之初步形成等等作为最根本的 任务) (二)基础教育与社会改革的关系 (三)社会改革对基础教育构成挑战并提供机遇 1、由计划经济思维方式和运作机制向基于基础教育特质的发展机制的转型 2、由有限开放向全面开放转型 3、由价值对峙向文化兼容转型 4、由知识本位向综合素质转型 第二节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任务 一、社会基础教育的加强与更新 (一)基础教育承担提升当代社会发展中人之综合素质基础的重要任务 (二)基础教育承担提升当代社会发展中社会文明程度综合基础的重要任务 (三)社会基础教育的加强与更新依然任重而道远 二、教育制度的现代化建设 (一)终身教育中基础教育的自觉改革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全面尝试与建设 (三)基础教育体系内外的关系重建 三、基础教育发展机制的转型 (一)多级决策机制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需要进一步建立多元主体介入与主要责任人承担机 制,具体包括:政策问题收集制度;专家自选制度;听证制度;公示制度;问 责制度 (二)内在动力机制的建设与完善(内在动力指的是教育主体内在动力的激发) (三)多维互动、保障质量的过程机制的建设与完善(建立各个教育层次之间的沟通与监督) (四)教育经费多渠道筹措、多级配置与保障机制的完善 (五)复杂社会环境中的教育保护性机制建设 四、学校的内涵式发展 (一)学校内涵式发展思路的再明晰与价值观的转变 学校内涵式发展强调的是实现学校内在价值的发展思路,也是改革开放初期学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