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自然地理

第一节自然环境

一、地理位置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南部,黄河第一右旋弯曲的炫部南端。古为九曲之地,现为河曲地。东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碌曲县相邻;南部中东段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隔黄河相望;西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和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接壤;北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相连。地理坐标是东经100°53'25"—102°15'27"、北纬34°55'36".东西长127.67千米,南北宽94.36千米,土地总面积6997.45平方千米,天然草场面积为9847.382平方千米,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9137.097平方千米。县府优干宁镇位于县境北部优干宁滩,地理坐标为东经101°37'、;北纬34°44',北距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首府隆务镇137千米,句距青海省省会西宁市328千米。

二、地貌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地形东北高,西南低,地区平均海拔3600米以上,最高峰为塞木曲乎峰,海拔4539米,最低点为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交界秀斜尔处黄河岸,海拔3168米。地貌属青藏高原东部的高山区,境内山峦陡峭,河谷纵深,丘陵连绵,草原平缓。地处西倾山西北端,有山地、滩地、丘陵、峡谷。山地海拔一般在3800-4500米,滩地海拔一般在3500-3700米,丘陵海拔一般在3600-3800米,谷地海拔一般在3500米左右。

(二)河流

黄河黄河为过境客水,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境由东向西流经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柯生乡、多松乡、宁木特乡,进入海南藏族自治州和果洛藏族自治州境,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境内流程全长161千米,年均流量505立方米/秒,径流量131.5亿立方米。

三、气候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气候为高原大陆型气候属高原亚寒带温湿气候区,由于海拔高、地形复杂及受季风的影响,高原大陆性气候特征比较明显。其特点是:春秋时日短,四季不分明;夏无

酷暑,冬无奇寒,日照时间长,日光辐射强,热量不足,无双气短;夏季短暂,温湿多雨,且伴有霜冻、冰雹;冬季漫长,干燥寒冷,且多大风大雪,灾害性天气多。1984年前,常年平均气温为-1.3℃-0.5℃,月均温度基本以7月温度最高,平均气温为10.1℃,最低月均气温一般出现在1月,长年月均气温为-12.4℃。2001-2004年,常年平均气温为0.3℃,平均气温最高值是0.7℃(2003年),最低值是-0.1℃(2002年);极端最高气温是24.3℃(2001年、2002年的7月),极端最低气温是-33.0℃(2003年1月);月均温度最高为7月,平均气温为10.8℃,月均温最低为1月,平均气温为-12.2℃。降水量由于受季风影响,夏季降水较集中,冬季降水较稀少,干湿季分明。1984年前,全年降水量在597.1-615.5毫米,东南部降水量达620毫米以上,中部在600毫米左右,西北部在560毫米左右。2001-2004年常年降水量为547.8毫米,2004年降水量最多,为632.2毫米,2002降水量最少,为384.6毫米。1984年前,年日照时数2551.8-2577.2小时,平均每天7小时左右。2001-2004年,常年日照时数2623.7小时,最多的2002年为2752.1小时。常年平均气压为664.04百帕。年平均蒸发量为1238.2毫米。

宗教信仰

河南蒙古族基本全民信教,遵奉藏传佛教格鲁派。藏传佛教传入黄河南部地区的历史悠久,对黄河南部地区的蒙藏人们的生活、文化、习俗有着深远的影响。据建政初期调查,仅在境内四所寺院里的僧人就达820余人,约占总人口的10%以上。2004年,在境内四座寺院出家的僧人393人,境外拉卜楞寺、石藏寺内为僧者亦多。蒙古族人民信仰十分虔诚,相信佛教的教义。信教群众日常宗教活动有奉佛、诵经、闭斋、煨桑、点灯、磕长头、放布施、祭敖包、转经等。

奉佛各家各户在帐篷、蒙古包或者住房内都供奉佛像,并于初八、十五、三十献净水、点酥油灯,顶礼膜拜,肃穆虔诚,祈求佛祖保佑全家平安,消除灾难,保佑家业兴旺,牲畜发展。

诵经成年男女,特别是老年妇翁,每日早晚按时诵经,右手转经轮,左手拨数珠,边念边拨边转,周而复始。主要念诵“加木桌”“玛尼”等,也念寺院指定要念诵的经文,相信佛经法力无边,现世可以消灾解难,后世可以超度升天。

煨桑各家门前均设有桑台,有的桑台还绘有日月图徽。桑料由柏枝、香毛草、酥油、炒熟青稞,三白一甜等组成。一般初八、十五各煨一次,也有天天煨桑的。每年的农历四月十五、五月四、六月四为广大信教群众会聚神山山顶,集体煨桑时期。

闭斋闭斋(娘乃)是藏传佛教的一种修行方式。阴历每月初八、十五为闭斋期。每次一般持续三天。第一天吃过午餐后闭斋,第二天整日除可饮水外不食不语,第三天拂晓才能开斋,吃饭。每年阴历四月娘乃节比较隆重。亲人的忌日也行闭斋纪念。

磕长头磕长头是善男信女的日课,每天早起磕头,少则三叩,多者数百,有早晚各磕一次的。磕长头的磕法是:首先双手合十,当顶、当面、当胸三顿,然后屈膝下跪上身前伏,双臂前伸,五体投地,而后站起算作一次。这里曾有过从境内香扎寺开始,以长头代步,一直磕到佛教圣地———拉萨的虔诚信徒。通过磕长头解除病痛,治好重病的例子也很多。

祭敖包敖包系由石头、草皮围筑成台,深埋伏藏,以达数米的长箭、柏树、柳树围住,外缠白色羊毛绳,缀及五色经幡,即成敖包,以作神山宫殿。境内主要敖包有:夏则、伦博、玉石泽、晓里南嘉、拉青华贝、华杂勤、赛尔丹、哇严泽日、华卡尔、杂佳、特尔干、吉岗、色确合、泽堆日、高卿、哇严乌拉、济郎、哇胡扎玛日、作毛、阿米。每年农历五月初四、六月六为祭敖包日。早先由亲王府和部落头人统一组织青壮年及老人祭敖包,只准男性参加。在敖包会上,煨桑、诵祭文、放风马,最后赛马庆祝,尽兴而散。

转廓拉转廓拉,即以顺时针方向转寺院、佛塔或神山圣湖。规定转数因其对象不同而不等,也可随己心愿。一般的习俗是:逢猴年转神山,逢羊年转圣湖,逢马年转雪山。境内有神山吉岗山、圣湖拉木兰措和金双鱼湖等。

交通通信

公路

1958年,筑成平河公路同仁至河南段,全长137千米,是自治县第一条公路,自治县沟通外界的主要通道,加强了自治县与省、州及邻近县的政治经济联系。1959年后,先后修通了赛尔龙、宁木特、柯生等公社之间的县乡简易公路,打通了跟邻省的交通。改革开放后,加快了公路建设,省道、县道、乡道公路档次都得到了提高,交通更加方便便捷。

(一)省道

1958年9月,国家投资修通化隆县五道梁至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县府所在地优干宁的“五河公路”同仁至河南段,路宽5-6米,四级路面,同仁至河南全长137千米,沟通了河南地区至省城西宁的公路交通,是自治县公路建设之始。1967年,按六级路标准测设五(五道梁)碌(碌曲县)公路,河南至碌曲段,该段原属地方道路,其中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县城优干宁至赛尔龙乡长62.3千米。1962年由县公交科修成,不良地质地段未作处理,每年仅有3个月能通汽车。赛尔龙乡至甘肃省碌曲县东风乡接兰(兰州)郎(郎木寺)公路,长

43.416千米,1966年建成便道。

因五河公路原路线标准低,病害多,是青海省干线中路况最差的一条。同仁至赛尔龙段长202千米,按三级公路标准改建,投资18900万元。路基宽度平微区8.5米、山重区7.5米;路面宽度平微区7米、山重区6米。路面类型为原沙砾路面改为沥青表处。桥涵宽度和路基同宽,荷车为汽-15,挂-80。1998年完工。1994年青海省公路局将五河公路改为阿赛公路:该公路起点为化隆县阿岱,终点为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赛尔龙,称阿赛公路,全长296.54千米。

(二)县乡公路

1960年7月,修通县城至柯生乡的公路沙砾路面,简易铺设,全长75千米,病害多,通车能力差。同年11月,修通柯生至甘肃省玛曲县的简易公路,全长65千米,境内长32千米。

1965年8月,修通县城至宁木特乡的县乡简易公路,全长35千米,路面较好,病害地段少。

1973年10月,修通宁木特公社至黄河沿鲁沙尔黄河吊桥的宁鲁公路,简易铺设,全长24千米,解决了宁木特公社黄河南岸两个大队的交通问题。

1976年8月,修通了宁木特公社至夏拉大队的简易公路,全长22千米。

1984年5月,整修县城至柯生公社县乡公路的尕海滩至代富桑滩的路段,全长52千米。

1984年6月,柯生、多松两乡分设,多松迁往上多松滩建署,修通尕海至多松的简易公路,全长23千米。

1993年,改建县城至柯生乡公路54.5千米,等级四级,沙砾路面。

1994-1995年,整修宁木特乡至黄河沿吊桥路段,四级沙砾路面,全长26.5千米,工程总投资190万元。

1996-1997年,改建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柯生乡至甘肃省玛曲县公路,柯生乡至省界段,四级沙砾路面,全长32千米。

1999-2000年,整修县城至宁木特乡公路共四级,长4872米,投资67万元。

截止到2000年,县乡公路4条,总里程236千米,其中39.5千米为等外简易公路,建成乡村公路330千米。

21世纪的前4年,县委、县政府加大了乡村公路建设的力度。2001年修筑137.5千米。2002年修筑110千米。2003年199.1千米。2004年修筑244千米,累计690.6千米。义务工达15万个工日,修小型桥梁15座,涵洞79孔,盲沟83道,总投资400万元。

邮政电信

邮政通信

(一)邮路

畜力班邮路1954年5月,成立河南蒙旗邮电所,开通甘肃夏河县至河南蒙旗的蓄力班邮路,单程144千米,每十天一个班期,马班。

1958年冬,开通县城至各公社马班投递,每5日一个班期。乡邮全程183千米,其中县至宁木特公社35千米,至赛尔龙公社65千米,至柯生公社75千米,至智后茂公社8千米。班期主正常,投递可靠安全。

1969年,成立了柯生邮电所,开始了基层邮电业务。配备摩托车一辆,因交通不便以畜力投递为主。

摩托车、自行车投递1972年,宁木特公社邮政投递由畜力改为摩托车投递,运输宁木特公社、托叶玛公社的报纸杂志、信函、包裹。

汽车邮路1958年,五河公路同仁至河南修通,随后开通同仁至河南邮路,汽车运送,五日一班。1974年开辟同仁至河南自办汽车邮路。邮程137千米。1976年五日班改为三日班。1979年开通西宁至河南自办汽车邮电。1990年后随着县乡公路客运的开通,乡邮班从畜力班、摩托班改为汽车班。

(二)业务

1.函件

县邮电局初建时,往来函件以党政部门公函和外来干部职工私人信函为主,数量

不大。1954-1984年的31年间,累计函件交换量93809件,其中机要函件占相

当数量。1985年后,进出口函件数增大。1985-1990年累计进出口函件767979,其中平件合计664929件、挂号累计92507件、机要累计10543件。

1991-2000年,函件交换量累计达到108167件。2003年,函件完成业务收入

3.43万元,同比增长52%。2004年,完成1.17万元,较上年下降2.26万元。

2.包裹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邮电局进口包件绝大多数为衣物、纺织品、糖果、茶叶及零星用品。出口包裹大部分为羊毛、羔皮、蕨麻等土特产品。1954-1984年,累

计进口包裹1107件,出口743件。改革开放后,进出口包裹数量增加。1985-1990

年,累计进出口包裹达10124件。2000年进出口包裹1182件。2003年包裹件完

成业务收入1.8万元。2004年完成1.78万元。

2.汇兑

1985年以前汇票基本上是干部职工汇给父母子女的小额汇票,改革开放后,方有少量个体工商户的大额汇票进出。1984年以前的31年间累计进口汇票487张,出口汇票4382张。1985年的总和。1985-1990年,6年间累计进出口汇票31795张,2000年进出口汇票4561张,特快专递交换量75件。2003、2004两年汇兑完成业务收入4.87万元。

3.报刊发行

报刊发行随着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发行量逐年增加。1954-1984年累计发行

39.2万份,其中报纸38.1万份,杂志1.1万份。1985-1990年累计发行14463份,

其中报刊7430份,杂志7033份。1991-2000年累计发行158157份。2003、2004

两年报刊发行完成业务收入9.92万元,有较大的增长。2004年邮政储蓄完成业

务收入8.65万元,较上年增长1.1万元。储蓄总额达到500万元,集邮完成业

务收入14.5万元。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

二、电信通信

电话:随着邮政事业的发展,电信事业也逐步发展起来。1958年和1959年两年,先后架通自治县至同仁县、泽库县两条电话线路,全长360对千米。这是

自治县和外界联系首条电话线路。邮电局使用的第一台交换机为手摇一百门交换

机,县级机关、工厂、学校都拉了电话线,安装了电话机。市话线路长度为1.1

杆千米,用户单机40部。1959年,架通了县城至赛尔龙公社、宁木特公社两条

线路,赛尔龙130对千米,宁木特70对千米。1969年,架通了柯生公社、多松

公社电话线路,150对千米。基层电话14部,柯生邮电所使用农村电话交换机,

用户单机10部。截止到1984年,基层电话单机增加到21部,1995年10月15

日全县最后一条县乡电话线路,县城至多松乡的电话线路开通,长度为65对千

米。1984年是县城电话单机增加到98部。线路扩大为5.1杆千米,长途电话交

换量增加为一千多次。

1993年9月,有原先的200门磁石交换机扩容为1000门纵横交换机。1996年,投资160多万元的1024门程控电话工程完工。同年12月6日,由,明线传

输的4芯光缆传输。完成了纵横交换向程控数字交换的转换工作。1998年,柯

生、多松、托叶玛、赛尔龙、宁木特5个乡的农话全部进入本地网。市话用户由

1991年的173户增加到447户,营业收入从20余万元上升到40余万元。2000

年,通过市话杆线的改造,再扩容1024门,总交换量达2048门,出为电缆2000

对,6孔电缆管道248米,市话用户达到1400余户。2000年,电信业务量长途

电话达313884次,其中国际长途电话827次、国内长途电话313057次,市话通

话3994282次;农话通话282510次,业务收入达97.26万元。2003、2004年两

年电信业务收入175.6万元。2004年架设基站总数达15座,开通小灵通343户。

三、中国联通

中国联通青海省分公司黄南营业部成立于2000年2月,前身是青海省国信通信有限公司黄南营业部。1988年9月由黄南州邮电局剥离,独立从事寻呼业

务。联通通信营业部于2003年8月进入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电信市场。2004年入

网用户达到765户,累计入网用户达1125户,完成业务收入36万元。

四、中国移动

黄南州分公司于1999年8月1日与黄南电信为分营,成立黄南州分公司。隶属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属国有企业。分公司现有GSM数字移动通信基站14座,共有68个载频,移动通信覆盖全州县以上地区和个别乡镇。开办的业务有:全球通、本地通、神州行等GSM移动电话品牌。2003年,县移动通信营业部销售充值卡0.78万元,预存话费77.56万元,销售SIN收入4.28万元,缴费收入7.45万元,实际用户达1293户。2004年,营业部销售充值卡9.5万元,销售SIN卡收入44.09万元,缴费卡收入3.9万元,业务收入累计完成80万元。营业部在网用户累计达2300户,通话用户1600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