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大语文(绝美风景)阅读题(有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6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兴化市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模拟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是一个英雄的国度,每个时期都会【甲】出无数顶天立地的英雄。
战火纷飞的年代,无数仁人志士为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矢志不渝、艰苦奋斗、舍生忘死,pǔ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树立了巍é入云的精神丰碑。
和平时期,为了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英雄的中华儿女【乙】先人百折不náo、奋勇向前的精神,阔步行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勇敢面对接踵而至的一切灾难。
.......后的八方支援,高温炙烤下的守望相助.......它们汇聚成一股股强大的钢铁洪流,构筑起一道道锐不可当的钢铁长城。
英雄是我们民族的jǐ梁,是我们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2. 文段中【甲】【乙】两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选项是()(2分)A. 浮现赓续B. 涌现赓续C. 涌现继续D. 浮现继续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文段中“树立”“征途”“它们”“在”词性依次为动词、名词、代词、介词。
B. “它们汇聚成一股股强大的钢铁洪流,构筑起一道道锐不可当的钢铁长城。
”一句中“锐不可当”用词不当。
C.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顶天立地”“艰苦奋斗”“气吞山河”“奋勇向前”短语类型各不相同。
D. 文段中划线句子没有语病。
4、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
(8分,①-④每题1分,第⑤题4分)①它没有婆娑的姿态,_________________。
(茅盾《白杨礼赞》)②_________________,良多趣味。
(郦道元《三峡》)③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④多助之至,______________。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⑤“草木”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唐代诗人崔颢在登黄鹤楼远眺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鹤楼》)的明丽景象;《野望》中王绩笔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展现了一幅绝美的“山间秋晚图”。
最美的风景阅读答案【篇一:风景在心阅读及答案】水光山色,也是一种精神。
三峡的神女峰,黄山的天都峰,庐山的小和尚拜月……每一处景点无论其大小都有个传说。
那矗立的奇峰怪石本是鬼斧神工,而那寓意深刻、妙趣横生的故事则是人类的情结。
很难想象,没有传说的风景会是怎样的黯然!也很难想象,见了灵动的景物不去寄托情思的人是何等木然!风景因人的创造而变得神奇。
人因风景的陶冶而变得滋润。
②苏东坡贬谪海南,见海南人衣者竹皮,食者竹笋,庇者竹瓦……真可谓一日不可无此君耶!由好奇到称颂到喜爱。
“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竹在苏东坡心里不止是自然景物,已化作了一种精神风光。
竹在世人的眼中也崇尚为君子。
南岭的狗很难见到下雪,所以,一旦遇见天降瑞雪就惊慌,狂吠不已,而柳宗元便将粤犬吠雪作为一大风景寄给友人……而此时的柳、苏二人正遭贬谪、寓居穷乡。
③风景是精神的诠释。
即使最落魄的时光里或最偏僻贫困的地方,总也有一二处风景点缀生活,让人可以赏可以慰。
④在山区扶贫的日子里,生活清苦,没有娱乐活动,电视也会因停电因山高而看不成。
每日三餐吃干饭,那饭是早晨用蒸笼蒸熟,而且隔天的饭都在早上蒸好,凉在簸箕内。
干了浆的饭硬邦邦的难以咽下。
所以,日子过得沉闷。
然而,住所外勃然出的几丛甜竹,竹干高大,笔直的刺入云端。
在寂寞的时光里,注目那几丛甜竹,其感觉不亚于见到了泰岱长松,潇湘修竹,匡庐飞瀑,太湖明月,峨嵋古雪……品尝一抹嫩绿,精神为之一振,点燃意趣。
有时站在竹荫下,目光顺着竹子伸向天宇,阴天心逐流云,晴日心遨太空。
如果专注于青竹所指的那方遥远而又逼近的苍穹,心愁淡释,会萌生出振翮高飞的意愿。
转而便想:我所住的时日不长却深感寂寞难耐,而生于斯长于斯的山里人呢?继而又慰:此处风景都市未必能有,此时心情从今往后不会再来……霎时,胸怀如去茅塞,陡见清朗,心底也生出稍许惬意……⑤每遇我伫立竹下,心思宁凝时,老季就会粲然一笑。
“生活不习惯啊!”我则不敢承认。
最美的风景阅读答案【篇一:风景在心阅读及答案】水光山色,也是一种精神。
三峡的神女峰,黄山的天都峰,庐山的小和尚拜月……每一处景点无论其大小都有个传说。
那矗立的奇峰怪石本是鬼斧神工,而那寓意深刻、妙趣横生的故事则是人类的情结。
很难想象,没有传说的风景会是怎样的黯然!也很难想象,见了灵动的景物不去寄托情思的人是何等木然!风景因人的创造而变得神奇。
人因风景的陶冶而变得滋润。
②苏东坡贬谪海南,见海南人衣者竹皮,食者竹笋,庇者竹瓦……真可谓一日不可无此君耶!由好奇到称颂到喜爱。
“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竹在苏东坡心里不止是自然景物,已化作了一种精神风光。
竹在世人的眼中也崇尚为君子。
南岭的狗很难见到下雪,所以,一旦遇见天降瑞雪就惊慌,狂吠不已,而柳宗元便将粤犬吠雪作为一大风景寄给友人……而此时的柳、苏二人正遭贬谪、寓居穷乡。
③风景是精神的诠释。
即使最落魄的时光里或最偏僻贫困的地方,总也有一二处风景点缀生活,让人可以赏可以慰。
④在山区扶贫的日子里,生活清苦,没有娱乐活动,电视也会因停电因山高而看不成。
每日三餐吃干饭,那饭是早晨用蒸笼蒸熟,而且隔天的饭都在早上蒸好,凉在簸箕内。
干了浆的饭硬邦邦的难以咽下。
所以,日子过得沉闷。
然而,住所外勃然出的几丛甜竹,竹干高大,笔直的刺入云端。
在寂寞的时光里,注目那几丛甜竹,其感觉不亚于见到了泰岱长松,潇湘修竹,匡庐飞瀑,太湖明月,峨嵋古雪……品尝一抹嫩绿,精神为之一振,点燃意趣。
有时站在竹荫下,目光顺着竹子伸向天宇,阴天心逐流云,晴日心遨太空。
如果专注于青竹所指的那方遥远而又逼近的苍穹,心愁淡释,会萌生出振翮高飞的意愿。
转而便想:我所住的时日不长却深感寂寞难耐,而生于斯长于斯的山里人呢?继而又慰:此处风景都市未必能有,此时心情从今往后不会再来……霎时,胸怀如去茅塞,陡见清朗,心底也生出稍许惬意……⑤每遇我伫立竹下,心思宁凝时,老季就会粲然一笑。
“生活不习惯啊!”我则不敢承认。
《一些风景》阅读练习及答案一些风景阅读练及答案练一:阅读理解:阅读以下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山区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的自然资源,拥有许多美丽的风景。
其中,四川九寨沟被誉为“人间仙境”。
这个地方的风景如画,拥有丰富的植被和纳木错、五花海等自然观光景点。
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度假。
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九寨沟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问题。
问题:1. 九寨沟被称为什么?2. 九寨沟是什么样的地方?3. 九寨沟为什么吸引了大量的游客?4. 九寨沟面临什么样的问题?答案:1. 九寨沟被称为“人间仙境”。
2. 九寨沟是一个风景如画、植被丰富的地方,拥有纳木错、五花海等自然观光景点。
3. 九寨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是因为其美丽的风景和丰富的自然景点。
4. 九寨沟面临着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问题。
练二:阅读理解:阅读以下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黄山是中国的一个著名风景区,也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它以其陡峭的山峰和奇特的石笋而闻名。
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来黄山观光和登山。
问题:1. 黄山是什么类型的风景区?2. 黄山以什么而闻名?3. 黄山为什么吸引了大量的游客?答案:1. 黄山是一个著名的风景区。
2. 黄山以其陡峭的山峰和奇特的石笋而闻名。
3. 黄山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是因为其独特的自然风景和登山的机会。
练三:阅读理解:阅读以下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张家界是中国湖南省的一个城市,也是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
这个城市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而著名,公园内有许多令人惊叹的自然景点,如宝峰湖和黄龙洞。
每年都有游客慕名而来,欣赏这些美丽的景色。
问题:1. 张家界是中国的一个城市吗?2. 张家界以什么而著名?3. 张家界的国家森林公园有什么特点?4. 张家界每年吸引了哪些游客?答案:1. 是的,张家界是中国湖南省的一个城市。
2. 张家界以其国家森林公园而著名。
3. 张家界的国家森林公园拥有许多令人惊叹的自然景点,如宝峰湖和黄龙洞。
4. 张家界每年吸引了许多游客慕名而来,欣赏这些美丽的景色。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案及解析】大美如斯长白山任林举将近十月,长白山上的草,早早地黄了。
穿过海水般碧蓝的天空和梦一般洁白的云帆,阳光温暖地播洒下来,将苍翠的针叶林带和赭红色苔原带之间的广大地域,涂抹成一片耀眼的金黄。
零零落落的岳桦树因为脱尽了叶子而露出洁白的枝干,沿山坡逶迤铺展的秋草则如某种巨大动物的金色皮毛,在微风中熠熠闪光,一直延伸至远处那道隆起的山岭。
其实,走在长白山的山脊之上,就已经走在了天空之中。
举头仰望,不染纤尘的穹顶似已伸手可及,转腕之间,扯去那层柔滑如真丝般蓝色的天幕,似乎就可摘得藏于其后的那些银光闪闪的星星。
再回首,遥看四野以及山下的房舍树木,已然一片苍茫,烟岚下,浑然一团,不过是一片失去了形态和质感的墨迹而已。
及至峰顶,揽蔚蓝澄澈的天池水为镜以自照,却看不到自我的形象或形态。
【甲】对面的崖顶上已经覆盖了一层皑皑白雪,白雪下赤色的岩壁鲜艳如花,而岩壁下的天池水却装着整整一个深不见底的蓝天。
那么,我呢?或许因为山的托举,或许因为长久的凝神伫立,已然成为山的一部分。
忽而有风,从难以判断的方位轻轻拂过天池,原本晶莹如玉的湖面顿起一片波光粼粼的皱褶。
蓝色的水体和洁白的云影递如某种起了微澜的情感,久久不能平静,如悲,如欣,又如悲欣交集....。
难道说,这就是此山此刻传递给人们的情绪吗?我们的一个四季轮回,对于长白山来说,不过是一个晨昏;而一个昼夜,则不过是它短暂得无法计量的一瞬。
我们这嘈杂的人群,就算在山中做永日的停留,也敌不过它一眨眼睛!也许只那么一眨,我们即如从它眼前奋力飞闪的小虫,一去便再无影踪。
我们来过,却如同未曾来过;我们沉思,却始终不懂山的心意。
【乙】这座大山的“心”愈发深奥而不可猜测;或许,我们的眼,只能在事物的表象上往来穿梭。
于是,当我凝立于天池之畔,便索性循着风隐去的方位放眼远眺。
目光所抵,正是天豁峰和龙门峰中间的宽大缺口。
其间,有一水自天池浩荡而出,曰“通天河”。
通天河翻滚激荡,过天门纵身一跃,又化作飞沫流泉的长白瀑布。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汝阳县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学科素养检测卷八年级语文一、积累与运用(28分)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共4分)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如果一只主红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jiān mò;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dǔ zhù,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就不那么容易了。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ǎi xì B.āi xǐ C.ái xì D.ài xǐ(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2分)①jiān mò()②dǔ zhù()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航天工程承载着中华民族走向浩瀚宇宙,延展了实现中国梦的时代内涵。
B.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口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低于国内造成的。
C.历史上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生存提供了丰富的滋养。
D.在《沙乡年鉴》中,利奥波德分12个月,记录了他那贫瘠的沙乡农场一年四季的物候风景、生活趣事。
3.下面四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
②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
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④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
A.②④①③ B.②①④③ C.④②①③ D.③②④①4.名著阅读(4分)下面各项是对朱自清《经典常谈》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朱自清先生在书中认为要读懂经典,得懂“小学”,也就是文字学,所以作者把文字学的经典之作《说文解字》放在了第一篇。
风景阅读及参考答案风景阅读及参考答案风景阅读是一种心灵的旅行,通过文字和图像,我们可以在脑海中构建出美丽的风景,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往往忽略了与大自然的联系,而风景阅读正是一种重建这种联系的方式。
本文将探讨风景阅读的意义,并提供一些参考答案,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风景阅读。
风景阅读对心灵的滋养是无可替代的。
当我们读到描述大自然的文字时,我们的思绪会随之飞向远方,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
我们可以感受到阳光的温暖,闻到花草的芬芳,听到鸟儿的歌唱。
这种虚拟的旅行让我们暂时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和压力,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放松和宁静。
风景阅读也是一种启发思考的方式。
当我们读到描绘大自然的文字时,我们会被作者的用词和表达方式所吸引,我们会思考大自然的奇妙之处,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通过这种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的法则,更好地与自然和谐相处。
参考答案是风景阅读中的一种辅助工具。
当我们阅读关于风景的文章时,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不熟悉的词语或概念。
这时,参考答案就派上了用场。
参考答案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些词语或概念的含义,进一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
同时,参考答案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章中所描绘的风景,让我们的阅读更加深入和丰富。
然而,参考答案并不是万能的。
在进行风景阅读时,我们应该尽量减少对参考答案的依赖。
因为过度依赖参考答案会限制我们的思考和想象力,使我们无法真正体验到风景阅读的乐趣。
我们应该尝试自己去理解和解读文章中的词语和概念,通过自己的思考来丰富和拓宽自己的知识。
在进行风景阅读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主题和风格的文章。
有些人喜欢阅读描绘山水的文章,有些人则喜欢阅读描绘花草的文章。
无论选择哪种主题和风格,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文章,让自己在阅读中得到满足和享受。
除了阅读文字,我们还可以通过欣赏图片来进行风景阅读。
图片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当我们看到一张美丽的风景图片时,我们可以想象自己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丰城九中七年级语文科目开学检测卷总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清晨的武功山,雨纷纷扬扬,迷茫中透露着一丝神秘。
山峦起伏,云雾缭绕,给人一种恍如仙境的感觉。
在这个时刻,峰巅上云雾飘渺,仿佛踏入了童话世界。
白云和山峰相互交织,宛如一①水墨画。
静静的欣赏这绝美的风景,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②,也可以感悟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
1. 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填入文中①处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1án 副B. luán 幅C. láng 福D. yì 符2. 填入文中②处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 鬼斧神工B. 巧夺天工C. 惟妙惟肖D. 花枝招展【答案】1. B 2. 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山峦(shān luán):相连的高山;一幅(yī fú):表数量,用于布帛、纸张、图画等;故选B。
【2题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鬼斧神工:原义是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像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B.巧夺天工:形容人的精巧胜过天然,比喻技艺高超巧妙。
C.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
D.花枝招展:形容女性打扮得十分艳丽。
在此形容大自然的美丽景致,应使用“鬼斧神工”;故选A。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此时正值冬季,野外的一切景致都成了简笔画。
______,除了保暖的装束,都在删繁就简。
树木曾经落光繁茂的叶子,并且剩下灵魂的线条;绿草已经萎靡枯黄,碎草很快会闻风起舞,随之而去()湖边石头没有藤蔓缠绕,也没有长枝短叶簇拥,此时落魄地坦露着,大大小小,低低矮矮,沿着湖堤散乱排列,像是一群虔诚的匍匐的参拜者。
3. 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 树木落光曾经繁茂的叶子,也剩下灵魂的线条。
B. 树木曾经落光繁茂的叶子,也剩下线条的灵魂。
一月牙泉天下秀水名泉多得很,而我难忘敦煌月牙泉。
三十年前第一次见到敦煌月牙泉时,我的心怦怦然,为之所动。
在这茫茫大漠之中竟有一泓碧水,经历万千年而不干涸。
放眼四周,那铺天盖地而来的黄沙,吞噬..了多少绿色,而到月牙泉边都戛然止步,你说这奇不奇?当时,我的头顶是炎炎烈日,我的心却是被这个月牙形的蔚蓝润湿了。
月牙泉在敦煌城南七里的大漠中。
翻过月牙泉南边的那座沙山,便是蜚声于世....的敦煌莫高窟,那千佛灵岩是人类的艺术殿堂。
在月牙泉的西南边有古丝绸之路南线必走的阳关。
“劝君更尽一杯酒,”的唐诗,凸现了阳关的千古悲壮,月牙泉的西北边有玉门关,一声“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喟叹,冷峻了大漠的月色。
正是在这历史的积淀厚重又厚重、雄关大漠苍凉又苍凉的地方,偏有一弯澄澈甘纯的清泉,这水能不牵动人的心么!我曾顶着骄阳跋涉于此,体味当年商贾驼队、大漠旅人的艰辛,捧饮一口月牙泉之水,满嘴清香,浑身酣畅。
遥想当年,月牙泉曾召唤了多少驼铃,那羌笛杨柳里吐着怎样的缠绵呢?我也曾在晚霞铺满西天的时候,孩童般坐着流沙,从沙山顶上溜下月牙泉,耳旁风声呼呼,脚下沙鸣铮铮。
晚风里月牙泉中芦苇摇曳,如慈母在招手。
我也曾于朗月清风之夜,踏访天上地下共有三个月亮的世界。
这时,万籁俱静,只有一阵阵回沙风发出啸声,环月牙泉而动,把白天泻下来的流沙复又送回山脊,令月牙泉终不被黄沙所埋,真太奇妙了,这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啊!1.结合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吞噬:。
(2)蜚声于世:。
2.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诗句为:。
3.第一次见到敦煌月牙泉,“我的心怦怦然,为之所动”的原因是什么?答:。
4. “敦煌月牙泉”附近有哪些名胜古迹?答:。
5.黄沙“吞噬了多少绿色,而到月牙泉边都戛然止步”这一奇景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答:。
6.作者曾在三个时候感受月牙泉的风情,这三个时候是:(1);(2);(3)。
二我爱秋天炎热的夏季总算过去了,几缕凉风吹过,便顿生了几丝惬意。
2024北京密云初二(上)期末语文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25道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考试编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本答题卡上的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8分)初二年级组织“跟着课本去旅行——云游苏州园林”的实践活动。
活动后,同学整理了总结资料。
请你帮忙完善部分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第一部分苏州园林简介苏州园林在世界造园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
目前记录在《苏州园林名录》中的园林有108处,其中拙政园、狮子林、沧浪亭、留园、艺圃、耦园、网师园、环秀山庄、退思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是对苏州园林最好的评价。
苏州园林以小巧、精(①)见长,运用借景、隔景、对景等造园艺术技巧,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等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产生意境无穷的效果。
苏州园林【甲】设计精巧,【乙】文化意蕴深厚。
注意用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来(②)显园主的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园林,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③)。
1. 依次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拙(zhuō)髓(suǐ)B. 拙(zhuō)髓(suí)C. 拙(zhuó)髓(suǐ)D. 拙(zhuó)髓(suí)2. 依次在文段括号内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①至②章③含 B. ①至②彰③含.C. ①致②章③涵D. ①致②彰③涵3. 补全文段中【甲】【乙】处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A. 因为……所以B. 虽然……但是C. 不但……而且D. 要么……要么4. 有同学想弄明白文段中画线句的意思,查《现代汉语词典》,找到了相关释义。
《山中避雨》1.根据文意,正确解释加点的词语的意思。
(1)一半仍是根基于大汉的教授根基:(2)古语云:“乐以教和。
”乐以教和:(15个字以内)2.说说行文插入“我的胡琴拉奏入门”故事的好处。
3.文中将胡琴与钢琴、小提琴作了比较,请简析作者这样写的目的。
4.作者为什么要说“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桐庐行》1.细读全文,简要归纳作者游历的路线。
2.文中“一这的确是屏,不像山,动人的是那色彩,浓蓝夹翠绿,深深浅浅,像用极细极细的工笔在淡青绢本上点出来的。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目不暇接的是远远近近的山,明明暗暗的树,潮平岸阔,风正帆轻“一句‘作者活用了哪首诗里的诗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作者在写江城的时候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江城的那些特征?《黄山记》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3分)2.文章第③段引用方夜《小游记》中描写天都峰的语句,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3分)3.有人说第④段用三个“直上”显得多余,一个“直上”就可以了,你认为呢?谈谈你的理解(4分)4.文章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是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并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5.标题中的“今”可以去掉吗?为什么?(4分)《静虚村记》1.文章加横线的段落写到:“这里是一首古老的民歌,这里是一口出了鲜水的枯井,这里是一件出土的文物,如宋代的青瓷。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6分)2.请简析文中画波浪线段落的语言特色。
(4分)“当年眼羡城里楼房,如今想来,大可不必了…………心想若是有个儿子,儿子玩蛐蛐就不用跑蛐蛐市掏高价购买了。
”3.纵观全文,作者为什么把本名“方新村”的村子称为“静虚村”?(4分)4.三十年过去了,作者曾经居住过也极其喜爱的“静虚村”,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想必也已经城镇化了。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今,“静虚村”更难寻了!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6分)《泰山日出》1.第二段中“这巨人竖立在大地的顶尖上,仰面向着东方,平拓着一双长臂,在盼望,在迎接,在催促,在默默的叫唤”这个句子该如何理解?2.在这篇散文中,作者把抒情主人公“我”幻想成一个立在大地顶尖的巨人。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文中有一个很有力的句子,即日出时“我”发出的欢呼:“出现了,到了,在这里了……”三个短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4.在这篇散文中,对日出的壮丽景象作了大量的描绘。
(6分)(1)文中为什么用“玫瑰汁、葡萄浆、紫荆液、玛瑙精、霜枫叶”来形容色彩?(2)文中又用“鱼龙”“神驹”“雀屏”等各种动物形象来比喻,其好处是什么?《读三峡》1、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②段中划线的“摊开”一词为什么用得好。
2、请将“卒”、“始”、“再”三个词按正确顺序填写到第⑥段中的横线上。
3、你对三峡的风物(如山峰、溪水、森林、云霞……)有怎样的感悟?请任选一项,仿照第②段中划线的句子写出你对它的感悟。
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 ,都是_________________ ,里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④段回顾了宜昌的历史风云。
你还知道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哪些历史故事?请简要讲述一个。
(不超过30字)《周庄水韵》1、第一次,作者描写了春雨迷蒙中的周庄,周庄的一切笼罩在飘忽的雨雾中,犹如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根据文中的理解,说说水墨画有什么韵味。
2、第二次,描写了冬天雪后的周庄就像一幅版画。
说说你感受到的版画不同于水墨画的韵味。
3、两次写周庄,哪次写得详细?说说作者是怎么写的?4、第二次写周庄时,作者除了从色彩的角度描述周庄所特有的神韵外还写了滴水和流水的声音。
说说这种声音的特点是什么?4、从全文的角度而言,作者描述前两次到周庄所见所闻的用意是什么?6.分析本段的语言特点。
“我曾经三次到周庄,每一次都乘船游镇,然而每一次留下的印象都不一样…………这样的声音,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黄山绝壁松》1.作者说“给我震动的是黄山松”,联系全文看,黄山松在哪些方面给作者以震动?(4分)2.请比较第⑤段(A)处画线句子与改句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A还有什么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B再也没有其它树木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了。
3:赏析第⑦段(B)处划线词语“站立”的表达作用。
4:请根据文章第④段创设的情境合理想象,围绕绝壁松“是怎样存活和生长的”,选择“烈日或寒风”中的一种情景进行描绘,60字左右。
(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4分)5.文章中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请举一例分析其表达作用。
(2分)6.通读全文,谈谈你对“绝壁之松是山的灵魂”这句话的理解。
(3分)《山中避雨》答案:1.(1)打下拉琴的基础。
(2)音乐用来教化人,使人相处和谐。
2.插叙小时拜师学琴的经历,使我拉胡琴技艺不俗有了凭依;例举劳动者懂得教琴的事实,说明胡琴这一民族乐器有大众基础。
3.作者还将胡琴与钢琴、小提琴作对比,更突出了胡琴易于普及的优势,旨在说明音乐应走向大众化,让普通人都能享受到音乐的乐趣,得到艺术的陶冶,以便发挥“乐以教和”的功用。
4.避雨山中即兴“拉唱”,让作者有非同寻常的音乐体验:一是处身自然中,音乐使苦雨荒山变得温暖;二是处身村人中,音乐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
《桐庐行》答案1.(1)从杭州出发(2)从钱塘、富春溯江而上(3)过了富阳(4)船转过山脚(5)站在山顶(6)渡水过桐庐(本题记4分,答对一点不记分,答对两点记1分,对三点记2分,对五点记3分,全对记满分4分)2.作者对富春江的美景向往已久,想去观览一番.在国家不靖时候,这样的心愿当然“无关紧要”,紧要的是“国家安定,天下太平”.所以文中说“抗战期间,从杭州到所谓“自由”区的屯溪,这是一条必经之路”、“而祖国偏又如此多难”、“在这次抗日战争中,桐庐曾经几度沦陷”等句.(本题6分,每问2分)3.两句都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赋予“花树”“石榴”以人的灵性(1分),暗示了作者坚强清醒、特立独行的人格(1分),流露出作者不屈于情势的情怀.(1分) 19.从第八段描写的内容看,其观察点应是在山顶.(文中也有交代,“站在山顶,居高临下”)(1分)这是日本侵略者一种感叹中国山河壮美,而中华儿女英勇不屈、誓死保卫,因而无可奈何的情感.《黄山记》答案1.作者行人攀登黄山的过程中的所见所思、所感。
2.突出黄山的奇险,过去攀登黄山三都峰的困难,与现在攀登黄山的容易形成对比。
3.不多余,三个“直上”体现出作者勇往直前、征服自然的豪情。
4.深化主题。
作者触景生情,由石彻的山路想到了筑路的黄山石工,把脚下的山路与对黄山石工的赞美、感激之情融为一-体。
5.不能,因为“今”与“古”相对,作者通过写现在攀登黄山的容易来赞美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和我们伟大的人民。
没有“今”就表达不出这层意思,再说过去攀登黄山是非常困难的,是不寻常的。
《静虚村记》答案1.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从多个侧面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静虚村清静、拙朴的特点,(3分)②照应开头,总领下文,奠定文章的抒情基调。
表达了作者对“这块乡里农舍”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分)2.①长短句(或整散)结合的和谐美。
大量运用短句,长短结合,整散结合,文字错落有致,避免了节凑上的单调,形成了语言的参差美,增加了语言的和谐美。
(2分)②雅俗共赏的朴素美。
大量运用口语,又不乏雅词雅句,亲切自然,毫无桥揉造作之态,充分表现了作者平和的心境和顺应自然地生活方式。
(2分)3.①因为“静虚村”是一个“现代建筑之间”“空出”的“乡里农舍”,没有受到现代文明的浸染,这里质朴,浑拙,典雅,宁静,温馨,平和,民风淳朴厚重,呈现的是一种素雅平淡的生活,体现了“静虚”的特点。
(2分)(2)因为静虚村符合作者向往宁静,寻求自由无拘束的精神世界,体现了作者的一种生活理想和生活态度。
(2分)(意思对即可)4.示例一、境唯心造,文中作者突出的特点是心境平和。
现代人在愈益紧张的现代化世界里,仍然应该保持住心灵的和谐和恬静。
示例二、静虚村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融洽”的。
人与人的心理沟通不可或缺的。
示例三、静虚村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的。
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保持可持续发展。
示例四、静虚村的生产方式是较落后的自然经济,生活方式是较为原始传统的。
要帮助农民树立现代文明观念,让农民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泰山日出》答案1.这个句子形象地表达了巨人迎接东方的太阳升起来时迫不及待而又一往情深的复杂情感。
2.通过奇特的想象,运用夸张的手法,化实为虚,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泰山日出对“我”产生的震撼,便于下文表达我对磅礴壮观的日出的礼赞之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3.三句一句比一句强烈,既反映了日出时候的动态过程,又反映了终于见到光明时感情的流动和迸发的过程。
4.(1)这些事物可以形容日出时色彩的浓郁、变幻和奇丽,把光的色彩表现的更加强烈而鲜明,更能引起美的想象。
(2)用动物来比喻,显示了一种极其活跃、变换没测的日出的动态过程,更好地描写了日出时候景色的奇丽。
《读三峡》答案1、(2分)作者在上文把三峡比作一部“上接苍冥、下临江底,近四百里长的硕大无朋的典籍”,在这里用“摊开”与前文呼应,语言生动形象。
意近即可。
2、(2分)始;再;卒。
3、(4分)示例:它的每一片云霞,都是巫山神女挥舞的锦绣,里面编织着峡江的梦想。
比喻贴切得2分,内涵表达准确得2分。
4、(3分)略。
本土特色鲜明,故事梗概清楚,语言流畅自然各占1分。
《周庄水韵》答案1.一切的景观全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一种迷离朦胧的美感。
2.黑白分明,线条流畅,带有一种典雅、古朴的神韵。
3.第一次写的是春雨迷蒙中的周庄,一切笼罩在瓢忽的雨雾中,犹如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第二次描写了冬天雪后的周庄,周庄古老的砖石与清新的白雪在阳光的照射下就像一幅版画。
第二次写得更详细。
作者除了从色彩的角度描述周庄所特有的神韵外,还写了滴水和流水的声音。
4.融万般柔情的神秘幽远,它纯粹是天籁之音,是任何乐音都无法比拟的。
5.一方面,展示不同时令周庄的不同风采;另一方面引出后文描写第三次到周庄的非同一般的景象和感悟。
6.“斑斑”“袅袅”“重重叠叠”等叠词的运用,产生音韵的和谐美;“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摊摊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令人目眩”长短句的交叉运用,形成节奏的参差美。
《黄山绝壁松》答案1.黄山松给作者以震动的是:①它生长在极顶和绝壁上,有着顽强的生命力;②它在恶劣与凶险的环境中磨砺、强化出非凡的性格与精神;③身处绝境却卓立不群,志怀高远;④无论苍郁与枯败,都具有强者的品质。
2.反问句加重语气,表达在作者心目中再也没有什么树木能比这绝壁之松更顽强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