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安全体系建设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政务安全体系建设研究

作者:朱亮

来源:《商情》2013年第13期

【摘要】安全问题是电子政务系统的关键,构建安全的电子政务体系是国家信息化健康、迅速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由于缺乏统一的安全规划,在观念、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本文主要从以上几方面对电子政务安全体系建设进行研究,以形成一个安全、标准化的电子政务体系。

【关键词】安全;电子政务;体系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政务在促进政府政务、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率,推进政务公开,拓宽民主参与渠道等诸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实现了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了时间、空间和部门分割的制约,形成了精简、高效的政府运作模式。由于电子政务是以互联网为平台,经常与外部网络环境相接触,比较容易受到病毒侵扰或者是非法的、恶意的攻击,因而安全问题应成为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首要问题,并贯穿于电子政务建设的整个过程。同时,电子政务安全体系建设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非一劳永逸。随着系统安全状态的不断变化,应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评估,对电子政务建设中自身的不足和隐患有充分的认识,不断从技术、管理等方面进行完善,构建一套可管理、易部署、高安全的可信电子政务体系。

一、电子政务安全防护的必要性

电子政务是基于网络的、符合Internet技术标准的面向政府机关、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的信息服务和处理系统。

近年来,各国政府机构的信息系统遭到的各种入侵、攻击和破坏时有发生,既受到外部环境的威胁,也受到内部环境的威胁。电子政务面临的各种威胁,主要包括黑客与计算机犯罪、网络病毒的蔓延和破坏、机要信息的流失与信息间谍的潜入、网上恐怖活动与信息战争、内部人员的违法和违规、临近式的恶意破坏、安全产品软硬件的缺陷、刚络的脆弱性和系统的漏洞等等。这些威胁会给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时还会带来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甚至是人类生存等的重大问题。

电子政务系统安全要求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1)电子政务系统中有很多的政府公文在流转,这些信息通过网络传送时不能被窃听、泄密、篡改和伪造。

(2)电子政务外网一般对外界发布各种信息,包括政策、法规和条例等等。这些信息是严肃的、权威的,不能被入侵者篡改、歪曲。

(3)电子政务系统一旦启用后,必须稳定可靠,从而保证各种业务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4)政府网站收集的各种公众反馈信息必须是真实的,不能被入侵者篡改、歪曲,并且能够安全地被反馈到相关的政府部门。

为维护政府的良好形象、保证电子政务系统的稳定运行、避免重大损失等,建立起安全的电子政务体系以保障电子政务的安全是非常必要的。

二、电子政务安全存在的问题

(1)观念落后,意识淡薄

虽然自1999年政府上网工程启动以来,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网络系统建设,看重网络带来的便利与高效,更有人提出应把信息系统安全建设提高到研制“两弹一星”的高度去认识。但是有些地方对信息安全工作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由于公众对计算机犯罪的态度比较“宽容”,从而使得部分公务员的信息安全意识淡薄。

(2)技术水平较低

我国大多数政府和部门的电子政务网络系统在建网初期都是按照双网模式来进行规划和建设的。内网作为内部信息和公文传输平台,外网向公众发布一些公共服务信息和政府互动平台。由于双网实现了物理隔离,虽然实现了工作的便利与高效,但是信息的安全没有保障。

网络安全建设严重滞后:1、安全事故监控和响应缺乏技术手段。2、安全技术手段使用不足。大部分系统都存在很多空白空间。不同安全域之间的连接都没有通过防火墙进行访问控制。3缺乏统一规划,安全问题更加复杂。由于电子政务系统为了提高系统兼容性一般都具有多个不同的平台,这虽然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投资回报,但同时也让安全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了。4、系统普遍存在缺省配置开放不必要的端口,没有打安全补丁,口令强度严重不足,使用缺省的口令配置等。

(3)法律法规滞后

电子政务需要政府部门做到信息公开、政务公开,提高政务的透明度。但现有法律法规中尚无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的相关规定。近年来,国家各部委相继颁布了许多关于政务信息公开的法规,有力地促进了政务信息公开。这些法律法规规范了电子政务运行时候存在的一些安全问题,在客观上促进了电子政务建设,明确了信息技术手段在行政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我国电子政务方面的法律法规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明显滞后,表现为现有的相关法律规范立法层次不高,立法理念和技术相对陈旧,现行的政策法规无法适应网络和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因而对法律法规的需求更加迫切。

(4)电子政务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

电子政务安全大部分都停留在技术层面上,管理这一核心环节很少重视,同时相应的安全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健全,管理混乱,责权不清,制度不全等问题屡见不鲜,这些问题已成为地方电子政务建设安全保障的瓶颈。

通过对网络安全事件统计报告显示:国外政府入侵的安全风险指数为21%,黑客入侵的安全风险指数为48%,竞争对手入侵的安全风险指数为72%,组织内部不满雇员入侵的安全风险指数为89%。以上数据表明,来自内部人员的安全威胁几率更大,更加可怕的是内部人员了解内部的网络、主机和应用系统的结构;能够知道内部网络和系统管理员的工作规律,甚至自己就是管理员。因而,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如果没有好的管理,再好的技术和设备都无法确保其信息安全。

三、电子政务安全体系建设的对策

为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构建安全的电子政务体系,我们应该采取下列措施:

(1)加强宣传,培养信息安全意识

电子政务是近些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出现的产物,是一种新的政府管理方式。信息安全意识,指的是公务员对电子政务中信息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与危害以及保证政府信息安全的意义的正确认识,发现电子政务中影响信息安全的现象和行为的敏锐性,维护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主动性。但是大多数公务员岁其概念、内涵和特点尚不理解。因此,当前必须加强电子政务与传统的政府管理的差异,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的区别、电子政务对信息产业的引导作用等的宣传工作;用多种途径对公务员进行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方面的教育;积极组织各种专题讲座和培训班,培养信息安全人才;积极开展安全策略研究,使各级领导树立正确观念。

(2)强化技术保障

1、提高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通常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定期对新存入计算机的文件进行数据备份,当计算机遭到病毒破坏可以及时恢复主要数据。其次是是合理使用杀毒软件。反病毒软件是不能够防治现有的和未来产生的所有病毒的,因此,必须合理使用和部署防病毒软件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三是制定严格的病毒防治规章。

2、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加密。加密技术是解决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技术核心,加密就是对信息进行编码和解码以保证其安全。电子政务所涉及的公文流转等信息往往涉及机密等级的问题,因而必须采取适当的加密方法对信息予以保密。

3、物理隔离。物理隔离是指内部网不得直接或间接连接公共网络。这种物理隔离是通过在每台电脑主板插槽安装物理隔离卡、双硬盘,把一台普通计算机分成两台虚拟机,实现真正的物理隔离。这使得内部网与公共网实现了物理上的隔离,从根本上保证了内部信息网络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