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技术状态更改五项原则

技术状态更改五项原则

技术状态更改五项原则

引言

在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技术的更新和变革已经成为了常态。对于一个企业或者个人而言,如何应对技术状态的变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为了确保技术状态更改的顺利进行,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本文将介绍技术状态更改的五项原则,并详细阐述每一项原则的意义和应用方法。

一、审慎性原则

技术状态更改需要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评估,以确保其对组织或个人带来的益处超过风险和成本。在进行技术状态更改之前,我们应该明确目标、制定计划,并全面评估可能出现的影响。审慎性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明确:明确技术状态更改的目标是什么,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需要达

到的条件和指标。

2.风险评估:评估技术状态更改可能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并制定相应应

对策略。

3.资源投入:评估技术状态更改所需投入的资源(包括资金、人力、时间

等),确保能够支持技术状态更改的顺利进行。

4.实施计划: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时间安排、责任分配和关键节点等,

以确保技术状态更改按计划进行。

5.监测与反馈:设立监测机制,及时了解技术状态更改的进展情况,并根据

反馈信息进行调整和优化。

审慎性原则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风险,提高成功率,确保技术状态更改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适应性原则

技术状态更改需要与环境相适应,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适应性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需求: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将技术状态更改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2.竞争优势:评估竞争对手的技术水平和发展方向,寻找自己在技术上的优

势,并将其转化为竞争优势。

3.组织文化:考虑组织文化对技术状态更改的影响,将技术状态更改与组织

文化相融合,提高变革的接受度和适应能力。

4.资源配置:根据技术状态更改的需求,合理配置资源,包括人力、物力、

财力等,以确保技术状态更改能够顺利进行。

5.灵活性:在技术状态更改过程中,保持灵活性和敏捷性,及时调整策略和

计划,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适应性原则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抓住机遇,提高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协同性原则

技术状态更改需要各个部门和团队之间的紧密合作和协同。协同性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沟通与协调:加强各个部门和团队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确保信息流动畅通,

并避免信息孤岛。

2.团队建设:建立跨部门或跨团队的项目组织结构,明确责任和权限,并培

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3.知识共享:促进知识共享与学习,建立知识管理机制,将技术状态更改的

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和分享。

4.冲突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冲突,保持团队合作的和谐氛围,以提高工作

效率和质量。

5.绩效评估: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激励团队成员积极参与技术状态更

改,并获得应有的回报。

协同性原则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资源优化、风险共担,并提高整体效能。

四、可持续性原则

技术状态更改需要具备可持续性,即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行和发展。可持续性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长远规划:制定长远规划,考虑技术状态更改对组织或个人未来发展的影

响,并制定相应战略和目标。

2.资源保障:确保技术状态更改所需的资源得到保障,包括人力、物力、财

力等,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

3.知识积累:积累技术状态更改过程中产生的知识和经验,形成组织或个人

的核心竞争力。

4.创新能力:培养创新能力,不断推动技术状态更改的创新和升级,以适应

市场和竞争的变化。

5.风险管理:建立风险管理体系,预测和评估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制定相应

的应对策略。

可持续性原则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实现长期发展、持续竞争,并保持技术状态更改的活力。

五、人本性原则

技术状态更改需要关注人的需求和利益,以及对人的影响。人本性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参与与沟通:鼓励员工参与技术状态更改决策和实施过程,并加强与员工

之间的沟通和反馈。

2.培训与发展:提供员工培训和发展机会,提升其适应技术状态更改的能力

和素质。

3.激励与奖励:根据员工在技术状态更改中的贡献给予适当激励和奖励,激

发其积极性和创造力。

4.平衡工作与生活:关注员工的工作与生活平衡,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

利待遇。

5.关怀与支持:关心员工的需求和情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人本性原则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凝聚力和创造力,推动技术状态更改的成功实施。

结论

技术状态更改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本文介绍了技术状态更改的五项原则:审慎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协同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和人本性原则。这些原则旨在帮助我们有效地应对技术状态变化,实现组织或个人的长期发展和竞争优势。只有在遵循这些原则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顺利地进行技术状态更改,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三, 李四. 技术状态更改五项原则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20, 38(2): 20-25. 2. 王五, 赵六. 技术状态更改与企业创新能力提升[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9(3): 10-15.

AS9100D:2016技术状态管理办法

受控号: 版号:A/0 Q X X X 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Q/AS04—2017 技术状态管理办法 2017-1-1发布2017-1-1实施XX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本标准由XX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品管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XX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本标准批准人: 本标准审核人: 本标准参加编写和会审人员: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于2017年1月1日首次发布

修订记录表

Q/ AS04-2017 版次:A/0 技术状态管理办法 1 目的 本管理办法规定了对技术文件状态管理的内容和程序,确保技术文件在各个阶段中的状态清晰、协调、有效。生产现场获得各生产阶段的有效版本,防止技术文件的非预期使用。 2 适用范围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公司技术文件和外来技术文件的技术状态管理。 3 术语 技术状态技术文件中规定的,并在产品中达到的硬件和软件的功能性和物理特性。 技术状态管理对技术状态项目进行的下述技的和管理的活动;技术状态标识,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纪实;技术状态审核。 基线在产品寿命周期内的某一特定的时间,正式批准的描述或说明技术状态的文件。 基线管理以基线为基础,对产品技术状态的更改进行控制的活动。 工程更改基线确定后,对已经交付的,即将交付的,或者还有研制或生产的产品技术状态的更改。 4 相关部门职责 4.1技术中心是技术状态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产品从小试、中试、批生产全过程的策划、标识、控制、纪实和审核。 4.2品管二科负责对技术状态的控制进行监督。 5 工作程序 5.1 技术状态策划 技术中心负责技术状态管理的策划。技术状态管理包括技术状态标识、技术状态更改、技术状态纪实和技术状态审核。 在进行项目策划时,应编制技术状态管理计划。技术状态管理计划可单独编制,也可包含在项目质量计划中。 5.1.1技术状态管理从产品开发的方案阶段开始,在产品实现的全寿命周期内,应能准确清楚地表明产品的技术状态,并明确技术状态信息传递,报告,反馈要求。 5.1.2设计人员应根据项目策划所划分的研制阶段,确定产品的技术状态,明确技术状态项目并根据开发阶段,实施分级,分阶段管理。 5.1.3设计人员对各研制阶段经批准的产品技术状态进行标识。产品定型时形成产品成套技术文件。 5.1.4严格控制技术状态。凡满足任务要求,经试验考核验证并经技术评审确定的技术状

技术状态控制程序

技术状态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本公司产品技术状态标识、控制、纪实和审核实施有效的管理,以保证产品交付时满足顾客要求。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产品技术状态管理。 3 术语和定义 3.1技术状态:指技术文件中规定的,并在产品中达到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 3.2技术状态管理:指对技术状态项目进行的技术状态标识、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记实、技术状态审核的技术的和管理的活动。 3.3技术状态标识:指确定产品结构,选择技术状态项目,将技术状态项目的物理特性和功能特性及接口和随后的更改形成文件,为技术状态项目及相应文件分配标识特性或编码的活动。 3.4技术状态控制:指在技术状态文件正式确立后,对技术状态项目的更改,包括技术状态文件更改以及对技术状态产生影响的偏离和超差,进行评价、协调、批准或不批准以及实施的所有活动。 3.5技术状态纪实:指对已确定的技术状态文件、建议的更改状况和已批准更改的执行状况所做的正式记录和报告。 3.6 技术状态审核:指为确定技术状态项目符合其技术状态文件而进行的检查。 3.7技术状态基线:指在技术状态项目研制过程中的某一特定时刻,被正式确认并被作为今后研制、生产活动基准的技术状态文件。技术状态基线分为功能基线、分配基线和产品基线。 4 职责 4.1技术部门: 4.1.1策划、组织产品的技术状态管理 4.1.2实施产品技术状态的标识、控制、审核、纪实。 4.2质量部: 4.2.1参与产品技术状态的控制。 5 工作程序 5.1技术状态管理要求的确定

5.1.1在开展产品实现策划时,技术部门应根据承担的设计开发合同、产品分解结构、技术规格书或相关型号工程技术状态管理规定确定技术状态项,按照GJB3206A《技术状态管理》要求开展技术状态管理工作。 5.2技术状态管理工作策划 5.2.1技术状态管理策划重点包括明确职责、结合产品阶段确定技术状态管理、确立产品技术状态基线、初步确定各阶段技术状态文件清单、产品技术状态管理重大事项及技术状态标识。控制、纪实和技术状态审核活动以及外包方技术状态管理控制等工作内容。策划的结果纳入《质量保证大纲》或单独编制《技术状态管理计划》,并征得顾客同意。《技术状态管理计划》的编制可参照GJB3206《技术状态管理》实施。 5.2.2单纯软件的技术状态管理按照《软件开发控制程序》相关要求执行,软件和硬件集合成一体产品的技术状态管理按照本文件执行。 5.2.3技术部门应对接口(外包方)确定产品研制、技术状态项的接口要求,并纳入相应技术状态文件,在分包合同中,明确对外包方技术状态管理要求。 5.3技术状态基线的划分 5.3.1技术部门按照研制程序要求,确定建立产品/项目功能基线、分配基线和产品基线的时机和相应技术状态文件,相关内容应经顾客认可。功能基线一般在方案阶段建立,分配基线一般在方案阶段末期或工程研制初期建立,产品基线一般在产品设计定型(鉴定)时确定。 5.3.2产品的技术状态基线一般自建立起始,维持到产品报废或被替换为止。技术状态基本修订纳入技术状态控制,原技术状态基线中不再适用的技术文件应进行标识后归档或作报废销毁。 5.4技术状态标识 5.4.1技术状态标识(包括各阶段形成的基线标识文件、标识符以及其他标识)由技术部门负责实施。 5.4.2承担产品设计开发任务的技术部门应按规定的阶段,形成相应的设计文件和技术状态管理基线,具体内容见下表《产品技术状态矩阵表》。 表1 《产品技术状态矩阵表》

技术状态更改五项原则

技术状态更改五项原则 引言 在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技术的更新和变革已经成为了常态。对于一个企业或者个人而言,如何应对技术状态的变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为了确保技术状态更改的顺利进行,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本文将介绍技术状态更改的五项原则,并详细阐述每一项原则的意义和应用方法。 一、审慎性原则 技术状态更改需要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评估,以确保其对组织或个人带来的益处超过风险和成本。在进行技术状态更改之前,我们应该明确目标、制定计划,并全面评估可能出现的影响。审慎性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明确:明确技术状态更改的目标是什么,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需要达 到的条件和指标。 2.风险评估:评估技术状态更改可能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并制定相应应 对策略。 3.资源投入:评估技术状态更改所需投入的资源(包括资金、人力、时间 等),确保能够支持技术状态更改的顺利进行。 4.实施计划: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时间安排、责任分配和关键节点等, 以确保技术状态更改按计划进行。 5.监测与反馈:设立监测机制,及时了解技术状态更改的进展情况,并根据 反馈信息进行调整和优化。 审慎性原则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风险,提高成功率,确保技术状态更改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适应性原则 技术状态更改需要与环境相适应,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适应性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需求: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将技术状态更改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2.竞争优势:评估竞争对手的技术水平和发展方向,寻找自己在技术上的优 势,并将其转化为竞争优势。 3.组织文化:考虑组织文化对技术状态更改的影响,将技术状态更改与组织 文化相融合,提高变革的接受度和适应能力。 4.资源配置:根据技术状态更改的需求,合理配置资源,包括人力、物力、 财力等,以确保技术状态更改能够顺利进行。

技术状态更改文件管理制度范文

技术状态更改文件管理制度范文 技术状态更改文件管理制度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技术状态更改文件管理,规范技术状态更改流程,提高技术状态更改的效率和质量,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员工的技术能力提升,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技术状态更改文件(以下简称“状态文件”)是指涉及 产品、工艺、设备、软件等技术领域的重要变更信息的记录文件。 第三条技术状态更改包括但不限于产品设计更改、工艺参数 调整、设备升级更换、软件版本更新等。 第四条技术状态更改文件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涉及技 术状态更改的部门和人员。 第五条技术状态更改文件应当按照“严谨、及时、可靠、完整”的原则进行管理。 第六条技术状态更改文件的管理责任单位为技术部门,具体 责任人为技术部门主管。 第七条技术状态更改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审查、保密 和销毁等相关事宜应遵循本制度规定。

第八条技术状态更改文件的目的是确保技术状态更改的透明化、操作性和可追溯性,为技术改进提供有效的参考。 第二章技术状态更改文件的编制和审核 第九条技术状态更改文件的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明确编制的目的、背景和内容,确保技术状态更改文件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二)技术状态更改文件应包括变更前的技术状态描述、变更动机、变更方案、变更结果等内容。 (三)技术状态更改文件的编制应由具备相关技术背景和经验的人员进行,并经过严格的审核程序。 (四)技术状态更改文件的编制应与其他相关文件相衔接,确保信息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第十条技术状态更改文件的审核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技术部门内部对技术状态更改文件进行初审,主要审核技术细节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二)经过初审合格的技术状态更改文件提交给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审核,主要审核技术状态更改对相关工作的影响和合规性。

技术状态管理制度

技术状态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使技术状态项目的确立和变化正确无误,使技术状态项目的研制和生产的全过程均能达到技术状态管理的各项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技术状态的形成和确立 第二条在方案论证阶段:对研制任务书规定的产品功能做出详细描述和有关问题的规定形成系统说明书。 第三条在验证、确认阶段:将产品功能分配到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形成各组成部分的设计任务书。 第四条工程研制阶段:对产品试制试验进行全面的评审,并形成有关的技术文件及图纸。 第五条新产品试制阶段 (一)设计定型阶段 新产品研制经过试制试验考核,达到了研制任务书和合同要求后,应根据武器装备定型工作条例的要求组织新产品设计定型。定型时所形成的和确立的技术文件和图纸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研制任务书; 2、产品图(包括产品包装图、关键件、重要件明细表); 3、产品设计计算说明书;

4、产品制造与验收规范; 5、研制总结; 6、标准化审查报告; 7、各阶段的评审报告和结论; 8、试制大纲和试验报告; 9、技术说明书; 10、使用维护说明书; 11、有关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方面的文件。 (二)生产定型阶段 通过设计定型和正常生产试制批的考核全面达到了研制试制任务书和合同中技术状态所规定的各项特性要求后,应根据新产品定型工作条例的要求组织新产品生产定型,生产定型时所形成和确立的成套技术资料应符合GJB 2742-96《成套技术资料质量管理要求》。 第六条技术文件图纸资料的设计和审签 (一)分工和要求 1、方案论证阶段及验证确认阶段的图纸技术文件,由项目承研单位的主任设计师或组成项目组的有关技术人员进行设计和编制,并由主任设计师负责审签,主管领导审定。 2、技术设计评审后直到生产定型阶段的图纸技术文件均需按规定整理打印成资料或蓝图。并由承研单位严格履行三级审签、标准化检查以及根据技术资料的类别进行技安、工艺或质量会签,

生产过程技术状态管理制度

生产过程技术状态管理制度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生产过程技术状态管理原则和技术文件更改的程序与办法。 本制度适用于产品在生产和外协过程中的技术状态管理。 2 引用文件 2.1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程序 2.2产品图样、技术文件管理制度 3 管理原则 3.1技术状态管理,主要是针对产品全过程技术状态管理的控制。研发部制定技术状态管理计划并实施,技术文件更改必须履行更改前建议、论证、试验、审批程序,并就执行更改情况及后效进行检查,并纳入工艺纪律的考核之中。 3.2所有技术文件更改必须履行责任签字手续,保证更改前技术文件有据可查,做到文文一致,文实相符。 3.3技术文件的更改不得导致降低产品质量,不得违背有关标准规定,保证更改后技术文件正确、完整、统一、清晰。 3.4自行开发设计的产品图样、设计文件和工艺文件,其更改权由研发部归口管理,工艺文件更改也由研发部归口管理,其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更改。 3.5研发部技术人员在所分工范围内负责下发《设计变更通知单》以及技术文件的更改工作。 3.6任何人不得以“口头通知”或“便条”形式作为更改技术文件或指导生产作业的依据。3.7用户提供合作生产的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其更改权按合同(或技术协议)执行,技术状态要求确定及其更改应征得顾客同意。 4 技术文件更改的控制 4.1更改程序 4.1.1非研发部提出的更改建议,由更改建议人填写[技术文件更改建议表],由该项目设计人(或小组)对所提出建议进行分析论证,或组织生产、品质等有关人员对建议进行试验,填写“建议表”中相关栏目。对不可行或暂不采纳的即通知建议人,建议人若有异议,经建议人部门领导同意,可提交研发总监仲裁。 4.1.2采纳更改建议或内部技术接口反馈的意见,则由项目设计人填写《设计变更通知单》,

技术状态管理控制规定

技术状态管理控制规定 1.对于关键、重要、高风险、高故障的产品,三新项目,重要接口等需进行技术状态管理。 2. 对技术状态进行标识 2.1 对技术状态的标识应在研制阶段开始,企业技术中心新产品设计人 员在设计文件和图样的标题栏中,对试制阶段、正式生产阶段分别 作S、A标记。 2.2 作为正式生产用的图样,由企业技术中心盖部门章后才可正式投入 生产用。 2.3 对于关键件、重要件图样的标识按规定进行;对重要试验项目试验 的产品标识和状态标识执行WYQP7.5.3-1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 程序》。 2.4 技术状态的签署应认真履行会签、审核、批准三级审批制度,质量 和工艺会签制度、标准化检查制度。质量会签应着重审查那些与最 终产品质量直接有关的设计图样和技术文件。 2.5 各阶段编制的技术文件应做到正确、完整、统一、协调。 2.6 定型技术文件和图样的更改执行WYQP4.2.3-1 《文件控制程序》 和《新产品的试制和试验控制程序》。 2.7 生产各阶段的状态标识按《生产和服务控制程序》。 3. 技术状态评审 3.1 产品的技术状态在每一设计阶段任务完成后或重大更改后,应由企 业技术中心按WYQP7.3《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中的有关规定进行 评审。评审工作一般在各阶段的设计、工艺评审时一并进行;必要 时,可组织专题评审,以控制各阶段的技术状态。 4. 技术状态的冻结 4.1 凡已定型或经试验成功的产品,按其设计研制过程,分阶段适时冻 结技术状态。技术状态冻结一般不作特殊标记,只在更改技术状态

时才按规定作更改标记。 4.2 已冻结的技术状态,不得随意更改,如必须更改时,要经过充分论 证和试验,并按原审批权限审批,重大更改须提请高一级审批。 4.3 产品的试制、试验应按已确定的技术文件和设计图样要求进行。工 艺技术科定期(每月一次)或不定期进行工艺纪律检查,以确保已 确定的技术状态在生产过程中得以实施。 5. 技术状态的更改 5.1 在试制和试验过程,为完善和改进设计,或者供应条件变化而对设 计、工艺文件进行更改时,必须进行系统分析、试验或论证,并要 保证被更改的文件与其相关的文件能协调一致。 5.2 企业技术中心负责将更改情况及时通知各有关部门,并及时从工作 现场撤除作废的图样和技术文件;需要时,对更改后的效果作适当 验证,防止出现不合格品。 6. 技术状态更改过程和执行情况的记录、报告 6.1 一般的技术状态更改可在更改单上详细填写,其内容包括:更改类 别、更改原因、更改标记、在制品处理意见、实施日期、使用情况 等。 6.2 重大技术状态更改,以及设计研制阶段中由设计评审和工艺评审对 该产品的技术状态更改,要做汇总报告和实施情况记录。 7. 顾客要求时,技术状态管理计划、技术状态基线确定及其更改必须经顾客同意。世上没有一件工作不辛苦,没有一处人事不复杂。不要随意发脾气,谁都不欠你的

技术状态管理

1 目的 产品在研制、生产过程中,应对产品的技术状态分阶段设置控制点,实施动态管理,以确保产品图样、技术文件等与产品的技术状态达到文文一致,文实相符。技术状态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全面反映出产品当前的技术状态及满足功能和物理要求的状况并形成文件.技术状态管理的另一个目标是确保参与项目工作的所有人员都能够使用正确和准确的文件. 2 范围 适用于合同要求时,产品实现的技术状态标识、控制、纪实、审核等活动。 3 职责 技术副总经理负责技术状态的审批。 设计所负责技术状态的标识、控制、纪实。 质量检验处负责技术状态的审核、监控。 科技信息处负责技术文件的复制、发放并确保使用现场使用现行有效的文件版本。 技术处负责技术状态的实施及收集、处理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试验室负责技术状态的实施。 外协处、生产准备处、机动技安处负责技术状态的传递。 厂内相关部门相应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技术状态纪实。 4 工作程序 5 管理要求 5.1 技术状态管理

1)技术状态标识 技术状态标识的作用是为技术状态控制、纪实、审核提供建立并保持一个确定的文件依据. 技术状态标识是以文件的形式,对已批准的产品技术状态进行描述和说明、建立.技术状态标识是动态的,贯穿于整个产品寿命自始至终的不同阶段. 技术状态标识的确定原则: a)签定技术协议(合同)的产品,按照技术协议(合同)所规定的研制阶段经过合同评审确认后进行标识; b) 未签定技术协议(合同)的产品和在技术协议(合同)中未明确技术状态研制阶段的产品按照以下原则确定:测绘(仿制)设计、采用本厂成熟技术的新品开发研制设计一般从S型阶段开始研制,进行技术状态标识;技术难度大、采用本厂不成熟技术的新品开发研制设计一般从C型阶段开始研制,需要时从F型阶段开始研制,进行技术状态标识。 c)按本厂已研制出的产品进行改型和改进设计产品一般直接从对应产品的现有阶段开始,经过合同评审确认后即可进行技术状态标识.如:在产品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促动件的颜色、帽盖形状、导线长度、信标的标识等;另外当产品的动作参数、环境技术指标发生变化时,需要进行相应的试验验证、进行合同和设计评审后,按相对应的研制阶段开始研制. 设计和合同评审要求见Q/6E814.05《设计管理制度设计评审》和QM2.0501《顾客沟通控制程序》。 研制各阶段技术状态标识,如下表: 基线 2)技术状态控制 技术状态控制是指对产品技术状态的更改进行系统的评价、协调、审批。顾客要求控制的产品设计文件、工艺文件、试验大纲、验收规程等,应经顾客签署。 技术状态控制始于功能基线确定之时,继而贯穿于产品研制、生产的全过程。在顾客(订购方)确认基线之前,相关单位应对技术状态文件实施内部控制。在顾客(订购方)确认基线之后,相关单位应对技术状态文件进行更改,在更改单中说明更改对产品所造成的影响,并将已批准的技术状态更改落实到相关的技术状态的文件中。技术状态控制包括对工程更改的控制,对偏离、超差的控制。 a)对工程更改的控制要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改进,遵循以最优的性能、最佳效费比、最短的周期研制预期的产品的原则,防止不必要的更改;对工程更改的控制按照本程序中5。2条执行。 b)所有有关工程更改的提出、评价、协调、批准和实施的活动都应有文件规定和记录,做到文文相符、文实相符,确保更改的资料准确无误,并有可追溯性;在“更改单”(R7.12—1、2)的备注栏中说明对已交付产品的评价。 c)所有已正式批准的工程更改所涉及的技术资料都应按更改的内容及时修改,更改必须层层监控到位,以保证技术状态的正确性、一致性及生产、质量和各职能部门所使用的技术文件现行有效;

ISO9001-2015技术状态管理规范

技术状态管理规范 (ISO9001-2015) 1. 目的 应用技术和行政管理手段,通过标识、控制、纪实和审核的技术的和管理活动对产品技术状态项目实施有效控制,保证能够使用正确、协调、现行有效的技术状态文件,确保产品实物与相应文件在研制生产全过程中,保持文实相符,文文一致,并具有可追溯性。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有合同要求进行技术状态管理的产品研制、生产过程。 3. 职责 3.1产品部是产品技术状态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确定技术状态管理项目,指挥技术状态的标识、控制、纪实和审核。 3.2生产部、各车间实施产品技术状态的标识、控制、纪实和审核。 3.3质量管理部负责对技术状态管理进行监督检查。 4. 工作流程 4.1技术状态管理工作流程见附录A 5. 工作内容 5.1确定技术状态管理项目(产品)

5.1.1 为了分阶段、稳定地实现产品规定的功能和物理特性,保持产品技术状态的相对稳定,应对产品的技术状态进行管理。 5.1.2 技术状态的管理需要相当的经费和人力的支出。因此,通常只对大型、复杂的产品工程项目进行技术状态管理。合同无要求时,在设计更改时对技术文件实施技术状态更改的标识和控制。 5.1.3 选择技术状态项目,以功能特性、物理特性能够单独管理为准则,将产品分解为逻辑相互关联的硬件、软件或它们的组合。 5.1.4 一般选择下列项目为技术状态管理项目: a) 复杂的系统或分系统项目; b) 跨单位、部门的大型项目; c) 在风险、安全、完成作战任务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的项目; d) 采用了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新研制复杂项目; e) 与其他项目有重要接口和共用分系统的项目; f) 在使用和维修方面有特殊要求的项目。 5.1.5 需执行技术状态管理的项目(产品)应根据顾客的要求列入合同。技术部应在产品研制计划中确定技术状态管理的项目(产品),并通知相关职能部门和项目负责人。 5.2建立技术状态基线

工艺技术状态的五项基本原则

工艺技术状态的五项基本原则 一是要遵循科技成果分类评价的原则。 科技成果是通过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 成果。据此,科技成果可以简单分为科学研究成果和技术开发成果两大类。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目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由此所形成的科技成果评价目的、标准、范围、方式方法和侧重点也各不相同,需要根据其不同分类采用不同的评价模式。 其中,针对技术开发研究形成的科技成果,评价应区别于科学研究形成的科技成果,重点应关注该成果是否解决了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问题、是否解决企业重大技术难题,特别是是否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评价注重的是高质量的知识产权产出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的各种性能指标,须重点关注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评价人以应用领域专家为主,包括但不限于行业协会、领域专家、有生产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企业经营者、市场人员和该领域具有丰富投资经验的市场分析人员等。 二是遵循科技成果不同阶段、不同特点和不同目的采用不同评价的原则。 科技成果的形成大致包括“概念提出—立项论证—实验验证—小试—放大试验—中试验证—工业化—示范装置—推广”等一系列过程。科技成果形成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开展成果评价的目的往往也不一样。评价重点应从以科学价值为主到以技术价值为主,最后逐步增加以经济价值为主的过程;评价方式逐步从同行评议到专家评审会或

第三方独立组织的专家评审会;专家评审会的专家组成也从由行业协会、行业专家为主导过渡到以技术专家、企业经营者、市场分析专家、投资专家和行业推广专家等为主。 比如,概念提出到立项阶段的成果以科学价值评价为主,以同行评议方式为宜,评价人以该领域学术领军人物为主;放大试验和中试验证阶段的成果以技术价值评价为主,以专家评审会方式为宜,专家评审会专家组成以行业专家、技术专家为主;工业化和示范装置阶段的成果以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评价为主,以专家评审会或行业研讨会方式为宜,专家组成员以企业经营者、市场推广者、投资专家等为主和技术专家为辅。 三是遵循科技成果实用价值导向评价的原则。 以转化为目的的科技成果评价必须遵循实用价值的导向。从研究和开发的概念形成到实验验证,再到小试、放大试验、中试验证、工业化、示范装置等科技成果形成的每个阶段或节点应该用“是否具有实用价值”这把尺子来不断地衡量和“纠偏”,让科技成果在形成过 程中始终处于创造实用价值的过程中。 当然,科技成果的实用价值评价不仅是从经济价值角度进行评价,也可以从社会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价。比如,有的科技成果虽然没有什么经济价值或经济价值较小,很难给投资方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但它能解决人民健康、国防与公共安全、生态环境等重大瓶颈问题。这样的科技成果就应该从社会价值角度进行积极评价。该类科技成果应

GJB及武器承制技术状态管理

按照GJB3206的定义,技术状态管理是指在产品寿命周期内,为确立和维持产品的功能特性、物理特性与产品需求、技术状态文件规定保持一致的管理活动,主要内容包括技术状态标识、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记实和技术状态审核。本文先从几个概念的理解入手,再从技术状态管理的四个方面说明对技术状态管理的理解与感悟。 一、几个概念的理解 1.1 技术状态项 技术状态项是指能满足最终使用功能,并被指定作为单个实体进行技术状态管理的硬件、软件或其集合体。 1)确定时机:较高层次的技术状态项可在方案阶段初期或之前选择,较低层次的技术状态项可在工程研制阶段初期或之前选择。 2)确定顺序:先进行产品工作结构分解,确定产品分解结构后再确定技术状态项,技术状态项应与工作分解结构单元对应。 3)确定原则:并非所有的工作分解结构单元都要作为技术状态项,被选择作为技术状态项的产品一般是: a)武器装备、分系统级产品或跨单位、跨部门研制的产品; b)在风险、安全、完成作战任务等方面具有关键特性和重要特性的产品; c)新研制的产品; d)接口复杂且重要的产品; e)单独采购的重要产品; f)使用和保障方面需要着重考虑的产品。 1.2 技术文件、技术状态文件和技术状态基线 技术状态文件是规定技术状态项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或从这些内容发展而来的关于技术状态项验证、使用、保障和报废要求的技术文件。通常是直接作为产品研制、生产或使用保障依据的技术文件,主要包括规范、图样及其他需要的技术文件。计算报告、试验报告等技术文件虽是产品定型所需技术文件,但一般不作为技术状态文件。并非所有的技术文件都是技术状态文件,这句话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 1)对于规定其他非技术状态项特性的文件非技术状态文件。

核电厂开展技术状态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核电厂开展技术状态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领域内开始应用技术状态管理,核电厂也不例外。核电厂有着比较长的运行周期,因此就需要更高质量的技术状态管理,但是在目前的核电厂中,在应用技术状态管理的时候还没有形成规范化和科学化。文章简要分析了核电厂开展技术状态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标签:核电厂;技术状态管理;原则方法 1 前言 技术状态管理是美国首先提出来的,美国军方在研制复杂武器的过程中逐渐将这种管理方法发展了起来,并且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和接受,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的国防工业中首次引入技术状态管理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依据相关的要求制定了一些标准和制度,并且有效的实施落实下去。但是,经过了这些年的发展,依然没有在核电厂应用技术状态管理认识方面达成一致。本文只是简单介绍了核电厂应用技术状态管理一部分方面的内容,提出了技术状态管理在核电厂应用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2 核电厂技术状态管理 技术状态管理指的是在运行寿命周期之内,采用一些技术或者行政的手段来有效的管理技术状态项目以及有关的技术状态信息。在通常情况下,可以将技术状态管理过程中的活动分为几个部分,分别是技术状态管理策划、技术状态标识、更改控制、技术状态纪实以及技术状态审核等等。 技术状态管理策划:技术状态管理过程的基础就是技术状态管理策划,技术状态管理计划就是策划的输出。技术状态管理计划应该充分的发挥受控文件的作用,对寿命周期内执行技术状态管理的职责和相关的权限进行仔细的描述,并且对相关程序的引用详细的说明;要知道,所有人员要想进行交流或者进一步的策划,都需要依据这份计划来进行,此外还需要定期进行评审,然后科学的进行调整。 技术状态标识:技术状态标识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对产品结构的确定、技术状态项目的选择以及一些更改形成文件、技术状态基线的建立和分配编码给相应的文件或者技术状态项目等等。 实施技术状态管理的范围:在对实施技术状态管理范围进行确定的时候应该严格依据应当识别设施中需要进行技术状态管理的系统、部件或者构筑物等等在设施中发挥的作用来进行。在通常情况下,可以将构筑物、系统和部件进行分类,分类的方式有这些,支持设计基准安全功能;支持环境保护功能;支持设置完成

图纸、技术文件更改规定

技术文件图纸更改规定 1、目的: 为确保技术文件、工艺文件(工艺流转卡)更改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档案图纸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必要的修改,图纸的修改必须由生产或技术部门提出修改建议,由技术或有关专人签发图纸修改通知单,并经会签后由总经理室批准方可生效,因此特制定本规定加以规范。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型号的滑动轴承套技术文件、工艺文件(工艺流转卡)的更改控制。 3、职责: 3.1、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文件、工艺文件(工艺流转卡)的更改。 3.2、技术负责人负责技术文件、工艺文件(工艺流转卡)更改的审核。 3.3、技术工艺人员负责技术文件更改及相关工艺的审核。 3.4、标准化人员负责技术文件、工艺文件(工艺流转卡)更改的标准化审核。 4、工作程序: 4.1、技术文件更改的原则: 4.1.1、为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改进产品生产工艺、做到图物一致,技术人员根据产品试制、生产取得的经验和用户使用产品提出的意见;档案室的图纸因设备改进或其它原因而必须要进行修改的图纸,对技术文件进行更改是必要的。 4.1.2、更改技术文件应慎重考虑对当前生产、试制有无影响,更改后对其它产品能否继续使用,在制品和库存制品如何处理,更改内容从何批体

现等问题应全面予以考虑,除一般笔误和明显错误外,更改的内容应经过认真研究和必要的试验后方可更改,可改可不改或更改效果不大的,一般不要更改。 4.1.3、技术文件的更改应反映出技术文件的变动过程和更改后的状况。 4.1.4、为使试制投产和生产准备工作能正常进行,更改技术文件应尽量在一批试制或生产结束后一次进行。 4.1.5、在生产、试制过程中,因货源短缺,临时使用不符合技术文件规定的外购件且不影响产品质量时,技术文件可不做更改,而由技术人员办理临时更改手续即可。这种临时更改仅一次有效,不允许第二次使用。 4.1.6、在生产、试制过程中发生问题若不立即更改,将造成返工或报废时,可采用特急更改手续,即技术人员于现场用红笔在设计文件蓝图上进行更改并填写好更改表,同时签署姓名和日期,然后技术人员必须在产品运出生产、试制车间前,补拟好技术文件更改通知单,并负责协调好会签及更改通知单的传递。 4.1.7、如果被更改的技术文件同时用于其它产品时,则应考虑更改后继续适用于其它产品的可能性。如果其它产品不能继续适用或不宜作相应更改,则应编制新的技术文件,原有技术文件予以保留。 4.1.8、如果更改将引起有联系的其它技术文件更改时,则应同时进行相应的更改。 4.2、工艺文件(工艺流转卡)更改的原则 4.2.1、工艺文件(工艺流转卡)实施更改必须是完成了研制过程阶段工作内容,办理了归档手续的产品工艺文件(工艺流转卡)。

质量管理过程中的技术状态控制

质量管理过程中的技术状态控制 摘要]航空型号项目研制过程复杂,任何环节的疏漏都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为保证型号研制工作按预定的目标顺利进行,严格执行技术状态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据统计,在新研型号中因设计更改带来的质量问题约占40%,这充分说明严 格控制技术状态更改对于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关键词] 技术状态管理技术状态更改质量控制 1.绪论 航空型号研制更新换代快,多种型号并举,技术状态各异,任务密集,面对 航空型号这样的大型复杂项目,任何环节的疏漏都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为保 证型号研制工作按预定的目标顺利进行,严格执行技术状态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据统计,在新研型号中因设计更改带来的质量问题约占40%,这充分说明在质量 管理过程中严格进行技术状态控制的重要性。本文从技术状态控制方面着手,说 明技术状态管理对于质量控制的意义。 2.技术状态控制 技术状态控制是技术状态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指技术状态基线建立后, 对提出的技术状态更改申请、偏离许可申请和让步申请所进行的论证、评定、协调、审批和实施活动。技术状态更改应遵循“论证充分、试验验证、各方认可、审批完备、落实到位”的原则。 2.1论证充分 技术状态更改是为了改进设计,满足任务书规定的要求。更改方案的选择决 定了这一目标的实现程度,为了保证更改是必要的,方案是正确、可靠和可行的。决策方案的制定和选择应建立在系统研究和论证的基础上。 目前我厂在新研机型中施行ECR、ECP审批制度,此项制度要求在进行每一 项工程更改前,需由更改提出人办理工程更改请求(ECR),设计员在确认问题后办 理工程更改建议(ECP),通过ECP对更改的必要性、正确性和可行性及更改带 来的影响进行的全面系统的论证。 2.2各方认可 “各方认可”是“更改所涉及的各相关部门和(或)相关技术系统应对更改的必 要性及更改方案的可行性有清楚的认识并形成共识”。各方认可是集体智慧的综合和提炼,是对更改机理的进一步认识并形成共识的过程。 目前我所对于文件会签有下列规定: a)在设计部门内部,涉及强度、重量、气动或其它专业的产品图样和设计文件, 应经有关专业室会签。此类会签应在“审核”后进行。 b)新产品设计的作为生产依据的每张图样,均需经“工艺审核”会签,为避免返工,应在图纸签发前先请“工艺部门”进行审查,在产品图样的“工艺审查”栏中填上所 需审查的单位。(如:装配、机加、冲压、冶金等) c)涉及零件增减、返修等影响生产的更改单,应经工厂生产部门会签。会签应在“总师”后进行。 d)涉及成品代换或更改和超出材料选用清册的选材更改,应经工厂供应部门会签。会签应在“总师”后进行。 上述规定充分体现了“各方认可”的原则。

技术状态变更的资料

技术状态变更的资料 1、技术状态控制相关程序描述要求 一般承制单位均有《设计开发控制程序》或《设计更改控制程序》、《生产过程控制程序》或《偏离许可控制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对产品和服务的技术状态进行控制的路径、方法、程序、使用表单的描述,根据产品的配套级别识别了较为适宜的控制内容,职责分工也比较明确。 当产品合同规定的技术状态文件控制要求在现有程序中未覆盖或不适用时,承制单位根据订购方的要求编制技术状态控制程序和方法。 技术状态文件工程更改、偏离和让步应满足法律法规要求和行业标准要求。 2、技术状态控制的对象 控制更改、偏离和让步。 更改的类别 技术状态更改一般分为I类、II类和III类,承制单位可以根据管理要求细分更改类别,但是必须遵守军标的更改原则。按照产品定型(或状态鉴定)前、后分别描述。 I类更改。 更改功能基线、分配基线,致使下列任意要求超出规定的限值或容差值,下列更改均属I类技术状态更改。

a。性能功能。 b。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生存性、环境适应性和电磁兼容性等特性。 c。外形尺寸、质量、质心、转动惯量。 d。接口特性。 e。规范中的其他重要要求(如研制规范或系统规范特别描述的需要更改审批的类别,如某个功能模块的算法调整)。 上述更改的内容不管定型前还是定型后,或者状态鉴定前还是状态鉴定后,只要涉及功能基线、分配基线(技术状态项的实现输入的技术状态信息)上述内容的技术状态更改,均属于I类更改。如果属于未选择作为技术状态项的产品组成部分之间协调性更改,如内部部件的可靠性指标调整,总体指标满足合同标的物的技术状态信息,这一类更改不属于I类更改。 设计定型后,更改产品技术状态文件,对产品质量有影响,达到GJB3206第6.2.2.2a)所规定的程度,或者对下列一个或多个方面产生重大影响,也均属于I类更改: --技术状态项及其零、部、组件的互换性。 --已交付的使用手册、微信手册。 --与保障设备、保障软件、零备件、训练器材(装置、设备和软件)等的兼容性。 --技能、人员配备、训练、生物医学因素或人机工程设计。

飞机产品技术状态管理研究

飞机产品技术状态管理研究 作者:杨亮陈金平彭艳敏武杰 来源:《E动时尚·科学工程技术》2019年第05期 摘要:飞机技术状态管理是指从飞机的需求、设计、制造,到最后投入实际运营的全寿命周期内开展的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活动,其目的是控制每个零件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以及所依据的技术文件的状态相一致,是确保型号研制过程受控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技术状态管理;产品数据管理 1 概述 技术状态管理起源于美国50年代,其后被西方发达国家引入航空航天领域。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修订《军工产品质量管理条例》过程中,引进了“技术状态管理”的概念,要求军工产品承制单位健全技术状态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技术状态的更改。技术状态管理是系统工程管理的重要工具,是项目管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标准GJB 3206A-2010《技术状态管理》。 2 技术状态管理 2.1 技术状态定义 技术状态管理指在产品寿命周期内,为确立和维持产品的功能特性、物理特性与产品需求、技术状态文件规定保持一致的管理活动。应用技术和行政管理手段,对在研型号的系统和技术状态项实施技术状态标识、控制、审核及记实,保证图文一致,文实相符。飞机产品在全寿命周期中通常会发生一系列的更改,所以每个飞机产品都可能会有很多种技术状态。为保证飞机产品质量,需要对大量的技术状态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依靠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即PDM系统)可以完成技术状态管理的任务。 2.2 技术状态主要内容 技术状态管理内容包括:技术状态标识、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记实、技术状态审核。这四个功能模块互相作用,提供完整的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其结构如图1所示: 2.2.1 技术状态标识 包括确定产品结构,选择技术状态项目,将技术状态项目的物理和功能特性以及接口和随后的更改形成文件,为技术状态项目及相应文件分配标识特征或编码等所有的活动。 2.2.2 技术状态控制

技术状态更改制度

技术状态更改制度 一、引言 航天产品精密复杂、协作配套多,而且由于其政治、社会影响大.有的还涉及人身安全,这些特点决定了必须严格控制设计更改.以及尽可能减少更改带来的危害和不利影响。 航天企业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地控制设计更改的方法。即”技术状态更改控制要求”。本制度侧重于技术状态更改控制在企业是如何实施的。 二、技术状态更改定义与原则 为了更易于理解和更具有普适性。在制度中将“技术状态更改”等同于”设计更改”。设计更改是指在产品寿命周期内。对已确认的现行图纸、设计文件所做的更改,对象可以是设计方案以及各种技术参数。 技术状态更改控制按照分类原则管理。 根据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不同一般分为”1类更改”、“2类更改”和”3类更改”,顺序是1类最轻微(勘误、标注等不影响最终产品质量的更改和补充);3类最重大(涉及产品功能、性能、接口尺寸、重要物理特性等的更改)。航天技术状态更改控制实施必须遵循五条原则.即“论证充分、各方认可、试验验证、审批完备、落实到位”。 一般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

为了达到严格控制技术状态更改的目的,在企业内部成立技术状态控制小组,它由不同系统部门领导和负责技术决策的领导组成,用来审核技术状态更改的正确性、可行性。同时,用户代表作为相关方也全程参与技术状态更改实施,并在相关手续上签署意见。另外,从上面的流程图中,企业对于处于研发阶段和批产阶段的产品技术状态更改控制宽严程度是不同的,这样控制的出发点是从可能对用户造成的影响程度来考虑。批产阶段、研发阶段技术状态更改控制实施如下。 1.批产阶段技术状态更改 1)建议更改

由技术部根据各方面反馈、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更改的建议。在提出更改建议前,技术部应对更改的必要性、正确性、可行性及更改带来的影响进行论证,论证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下六个方面。 (1)是否只能进行设计更改才能满足预期的性能指标、使用要求: (2)提出的更改,技术上是否合理.工程上是否可行: (3)更改对产品可靠性、安全性、接口协调性等的影响; (4)更改对合同、进度、经费等的影响: (5)更改对与其相关的其他项目及文件的影响; (6)更改对生产、工艺、检验、试验工作的影响等。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对确需更改的内容由技术部按分类原则提出更改的类别。属于2类、3类的更改还应填写“更改申请”。 2)评审更改 判别为1类更改的.可由技术部直接填写”更改单”对图纸、文件实施更改,更改单的签署一般应与被更改的技术文件的签署保持一致,并经过军代表会签,报军代表室备案。批产阶段2、3类更改申请须经技术状态控制小组逐级评审通过。评审组成员一般由技术状态控制小组中相关人员、上一级系统及相关系统技术主管。评审主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1)更改理由是否充分; (2)更改方法是否可行或者是否有更佳方案; (3)更改是否符合实际需求; (4)更改对质量、成本和进度等因素的影响。

技术状态管理程序

技术状态管理程序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目的:规定、实施技术状态管理要求,以确保公司军贸产品研制、生产的技术状态,满足“文实一致,图物相符”的产品需求和顾客要求。 范围:适用于武器装备及其配套产品(以下统称产品)在寿命周期内的技术状态管理。 2. 引用文件 GJB 3206A-2010 技术状态管理 GJB 2116 武器装备研制项目工作分解结构 GJB2737 武器装备系统接口控制要求 GJB3273 研制阶段技术审查 GJB5235 军用软件配置管理 GJB6387 武器装备研制项目专用规范编写规定 GJB9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军贸新产品定型工作管理办法 3. 术语和定义 3.1 功能特性 产品的性能指标和设计约束条件,如战术技术指标、使用保障特性等。 3.2 物理特性 产品的形体特征,如组成、尺寸、表面状态、形状、配合、公差、质量等,又称实体特性。 3.3 技术状态 在技术文件中规定的并且在产品中达到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 3.4 技术状态管理 在产品寿命周期内,为确立和维持产品的功能特性、物理特性与产品需求,技术

状态文件规定保持一致的管理活动。其主要内容包括技术状态标识、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记实和技术状态审核。 3.5 技术状态项 能满足最终使用功能,并被指定作为单个实体进行技术状态管理的硬件、软件或其集合体。 3.6技术状态文件 规定技术状态项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或从这些内容发展而来的关于技术状态项验证、使用、保障和报废要求的技术文件。 (三种技术状态文件在产品寿命周期不同阶段进行编制、批准和保持。 ) 3.7功能技术状态文件 规定产品的功能特性、接口特性和验证要求的技术状态文件。 3.8分配技术状态文件 规定技术状态项的接口特性,从高一层技术状态项分配下来的功能特性和接口特性,附加的设计约束条件,以及上述特性的验证要求的技术状态文件。 3.9产品技术状态文件 规定技术状态项所有必需的功能特性、物理特性,以及检验验收、使用、保障和报废要求的技术状态文件。 3.10 技术状态基线 在产品寿命周期内的某一特定时刻,被正式确认并作为今后研制生产、使用保障活动基准,以及技术状态改变判定基准的技术状态文件。 (一般包括功能基线、分配基线、产品基线三种) 3.11 功能基线 经正式确认的功能技术状态文件。 3.12 分配基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