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取原理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7
萃取过程原理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一、萃取过程原理原理:萃取是利用不同的物质在选定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以分离混合物中的组分的方法。
注意:分离过程纯属物理过程。
一、萃取过程原理(一)液—液萃取过程原理及应用(二)双水相萃取过程原理及应用(三)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原理及应用1、单级萃取原理:料液与萃取剂在混合过程中密切接触,让被萃取的组分通过相际界面进入萃取剂,直到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基本达到平衡。
然后静置沉降,分离成为两层液体。
单级萃取萃取率较低。
2.多级错流萃取原理:原料液F从第一级进入,依次通过各级与加入各级的溶剂Si进行萃取,获得萃余相R1,R2……。
末级引出的萃余相RN进入脱溶剂塔I脱除溶剂SR,获得萃余液RN′。
加入各级的溶剂S1,S2……分别与来自前一级的萃余相进行萃取,获得的萃取相E1,E2……分别从各级排出,通常汇集一起后进入脱溶剂塔II脱除溶剂SE,获得萃取液RE′。
回收的溶剂SR和SE一起返回系统循环使用。
系统还应适量加入新溶剂以补充系统溶剂的损失。
3.多级逆流萃取原理:原料液F从第一级进入,依次经过各级萃取,成为各级的萃余相,其溶质组成逐级降低,溶剂S从末级第N级进入系统,依次通过各级与萃余相逆相接触,进行萃取,使得萃取相中的溶质组成逐级提高,最终获得的萃取相E1和萃余相RN通过脱溶剂塔I、II脱除溶剂,并返回系统循环使用。
液液萃取在工业中的应用1、液液萃取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分离轻油裂解和铂重整产生的芳烃和非芳烃混合物用酯类溶剂萃取乙酸,用丙烷萃取润滑油中的石蜡以HF-BF3作萃取剂,从C8馏分中分离二甲苯及其同分异构体2、在生物化工和精细化工中的应用以醋酸丁酯为溶剂萃取含青霉素的发酵液香料工业中用正丙醇从亚硫酸纸浆废水中提取香兰素食品工业中TBP从发酵液中萃取柠檬酸3、湿法冶金中的应用用溶剂LIX63-65等螯合萃取剂从铜的浸取液中提取铜原理:当两种高聚物的水溶液相互混合时,两种被混合分子间存在空间排斥作用,使它们之间无法相互渗透,则在达到平衡时就有可能分成两相,形成双水相。
萃取的原理
1、萃取的原理: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
2、萃取剂选取原则:与原溶剂互不相容,更不能与溶质和原溶液反应,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3、常见萃取剂:苯、汽油(或煤油)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CCl4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大。
4、萃取的步骤:加萃取剂、震荡萃取、静置分层、分液。
5、注意事项:使用分液漏斗之前要检验是否漏液。
6、检验方法:关闭分液漏斗下部的活塞,加入适量蒸馏水,静置,没有水流下,说明活塞处不漏水,塞上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倒置,观察是否漏水,若不漏水,把玻璃塞旋转180°,再倒置观察,若仍不漏水,则玻璃塞处不漏水。
生物萃取法原理及流程生物萃取法呀,这可是个很有趣的东西呢。
一、生物萃取法的原理。
生物萃取法的原理其实就像是一场神奇的“搬运”游戏。
你知道吗,在生物体系里,有各种各样的成分,就像一个大杂烩一样。
生物萃取法呢,就是利用一些溶剂,这个溶剂就像是一个超级搬运工。
比如说,有些成分在生物材料里是和其他东西混在一起的,不好分开。
但是这个溶剂它对我们想要的成分特别有“亲和力”,就会跑过去拉住这个成分,然后把它从原来的地方拽出来。
这其中还有分子间作用力的魔法哦。
溶剂分子和目标成分的分子之间就像是有小磁铁一样,相互吸引。
而且不同的溶剂对不同的成分吸引力不一样,就像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东西有偏爱一样。
有的溶剂可能就喜欢那些脂溶性的成分,一下子就能把它们从生物材料里拽到自己身边。
而对于水溶性的成分呢,就需要那种对水和目标成分都能友好相处的溶剂啦。
二、生物萃取法的流程。
1. 准备阶段。
这个就像是做菜前先把食材准备好一样。
我们要先把生物材料准备好,比如说植物的话,可能是它的叶子、果实或者根茎。
这个生物材料得是新鲜的或者经过适当处理的哦。
然后呢,还要选好溶剂。
这可不能乱选,要根据我们想要萃取的东西来选。
就像要从一堆东西里挑出宝贝,得拿对工具才行。
如果选错了溶剂,就可能什么都萃取不出来,或者萃取出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
2. 萃取过程。
这可是生物萃取法的核心环节呢。
把生物材料和溶剂放到一起,就像把小朋友们放到游乐园里一样,然后让它们自己去“玩耍”。
这个时候,溶剂就开始发挥它的搬运作用啦。
它会在生物材料里到处游动,去寻找那些它喜欢的成分。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些时间,就像钓鱼一样,不能太着急。
有时候还需要给它们一些“外力”,比如说搅拌一下,让溶剂和生物材料能更好地接触。
这样溶剂就能更快更有效地把目标成分拉到自己身边啦。
3. 分离阶段。
当溶剂已经把目标成分都“拉”过来之后,我们就要把它们分开了。
这就像是把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分开一样。
有好几种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哦。
萃取原理是什么
萃取原理是一种通过分离物质混合物中的组分的方法。
它基于不同成分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或者挥发性的差异,利用这些差异将待提取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在萃取过程中,通常会使用两种或多种不溶于彼此的溶剂,其中一个称为萃取剂。
待提取物质首先会在其中一种溶剂中溶解,然后被抽提到另一种溶剂中。
这个过程可以重复多次,以增加萃取效果。
最终,待提取物质会被尽可能多地转移到最终的溶剂中,达到分离的目的。
常见的萃取原理包括液液萃取、固相微萃取、气相微萃取等。
其中,液液萃取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基于待提取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
例如,通过将混合物与水或有机溶剂相接触,待提取物质可以选择在水相或有机相中溶解。
利用这种差异,可以通过重复抽提和分离步骤来逐渐将待提取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总的来说,萃取原理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亲疏性差异,通过将其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达到提取纯净物质的目的。
萃取操作原理
嘿,今天咱们来聊聊萃取操作的原理。
啥是萃取呢?简单来说,就是把一种东西从一堆东西里挑出来。
就好比你在一堆糖果里挑出你最喜欢的口味。
萃取操作是怎么实现的呢?这主要是利用了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一样。
比如说,盐在水里很容易溶解,但在油里就很难溶解。
如果我们有一杯盐水,想把盐从水里弄出来,就可以加入一种和水不互溶但能溶解盐的溶剂,比如四氯化碳。
这样盐就会从水里跑到四氯化碳里去。
举个例子吧,咖啡里有咖啡因,我们想把咖啡因提取出来。
就可以用一种特殊的溶剂,这种溶剂能溶解咖啡因但不溶解其他大部分物质。
把咖啡和这种溶剂放在一起,咖啡因就会跑到溶剂里去,然后我们再把溶剂和咖啡分开,就得到了含有咖啡因的溶剂。
在实际生活中,萃取也有很多应用。
比如从植物中提取香料、从矿石中提取有用的金属等等。
总之啊,萃取操作的原理就是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差异,把我们想要的东西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记住哦,萃取,让
分离变得更简单。
古代萃取技术古代萃取技术,也称为古代提取技术,是指在古代人类历史上使用的一种化学技术。
这种技术通常用来提取植物中的有效成分,制作药物和香料或进行染色。
1. 萃取原理萃取的原理是利用化学物质在不同溶液中分别溶解的特性,将需要提取的成分分离出来。
古代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并不复杂,但对当时的人类技术水平来说却非常具有挑战性。
2. 萃取方法(1)水蒸馏法水蒸馏法是指利用水蒸汽来将需要提取的成分从植物中蒸发出来。
这种方法通常是将植物材料放入水中,然后在高温下使用蒸馏装置进行提取。
这种方法在实践中非常成功,被广泛地用于制作草药和香料。
(2)浸泡法浸泡法是指将植物材料置于合适的溶剂中浸泡,使得有用成分可以溶解到溶液中。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制作浸泡酒、花草茶和液体香料等。
(3)萃取法萃取法是指使用化学药品对材料进行提取,从而使得有用成分可以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分离出来。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提取金属和矿物质,但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制作草药,如中药膏剂、药酒以及膏药等。
3. 应用领域古代萃取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从医学上讲,它被用于制作药物、香料和液体香料以及用于染色。
在古代整个亚洲地区,草药疗法非常流行,而且治疗效果也非常好。
古代医生经常使用古代萃取技术来制作草药膏剂,以治疗很多疾病。
4. 结论总的来说,古代萃取技术的出现对人类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为人类提供了制作药物、香料、液体香料和染料等方面的重要手段。
现在,虽然现代科技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但是古代萃取技术仍然有它独特的应用和价值。
萃取的物理原理有哪些
萃取是一种物理分离技术,其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分配平衡:萃取是基于溶剂对不同物质的选择性溶解能力而进行的。
不同物质在两个不同的相(如溶液和溶剂)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平衡分配行为。
通过调节平衡系数,可以实现对物质的分离。
2. 溶解度差异:萃取的原理之一是利用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
通过选择合适的溶剂,可以使目标物质在溶剂中溶解度较高,而其他杂质物质溶解度较低,从而实现物质的分离。
3. 极性差异:物质之间存在不同的极性,而溶剂也有不同的溶剂极性。
根据物质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可以实现物质的选择性分离。
4. 挥发性差异: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挥发性,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其从液态向气态的转变程度不同。
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可以使挥发性较高的物质蒸发并与气相分离,实现物质的分离。
5. 分子大小和分子量差异:物质的分子大小和分子量差异也是萃取的原理之一。
通过选择合适的溶剂和适当的过滤技术,可以实现分子大小和分子量差异较大的物质的分离。
以上是常见的萃取物理原理,不同情况下可以采用不同的原理组合进行物质的分离。
关于萃取的知识点总结一、萃取的原理1.1 分配定律分配定律是萃取原理的基础,它描述了在两种不相溶的溶液之间,溶质在两相之间的分配比例是恒定的。
具体表达式如下:\[K = \frac {C_{2}}{C_{1}}\]其中,K为分配系数,\(C_{1}\)为溶质在溶剂1中的浓度,\(C_{2}\)为溶质在溶剂2中的浓度。
1.2 萃取的原理在进行萃取时,通过控制溶剂和混合物的接触时间、温度、pH值等条件,使得目标物质按照其在两种相中的亲和性进行转移,达到目标成分的分离和富集。
1.3 萃取的类型萃取可以分为固相萃取、液液萃取、液固萃取等不同类型。
其中,液液萃取是最常见的一种,通过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来实现萃取分离。
1.4 萃取的影响因素萃取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溶剂的选择、pH值、温度、混合物中其他成分的影响等。
二、萃取的方法2.1 溶剂萃取溶剂萃取是常见的一种萃取方法,通过选择具有亲和性的溶剂来使目标成分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溶剂萃取分为分离漏斗法、蒸馏法等不同方法。
2.2 固相萃取固相萃取是一种利用固相吸附剂来进行萃取分离的方法,包括固相萃取柱、固相微萃取等不同形式。
固相萃取具有分离效率高、操作简便的优点。
2.3 超临界流体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是一种基于超临界流体的化学分离技术,具有温和条件、高效率、环保等优点。
2.4 萃取的自动化技术随着化学分析技术的进步,萃取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自动化萃取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高通量的样品处理,提高了分析效率。
三、萃取的应用3.1 化学工业中的应用在化工生产中,萃取是一种重要的分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原料提纯、产品分离、废水处理等方面。
3.2 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在药物制备和生物样品分析中,萃取是一种关键的预处理步骤,可以实现对目标分子的富集和净化。
3.3 环境分析中的应用在环境监测和分析中,萃取技术可以实现对环境样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和定量分析。
3.4 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在食品安全监测中,萃取技术可以实现对食品中有害残留物质的检测,保障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萃取的主要原理及应用对象1. 前言萃取是一种常用的分离纯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工、生物工程和环境工程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萃取的主要原理以及应用对象,并提供相关的实例说明。
2. 萃取的主要原理萃取是通过溶剂或溶液中的相互作用力差异,实现不同物质的分离和纯化的过程。
其基本原理可以概括如下: - 传质过程:根据物质的分配规律,通过两个或多个不同相之间的传质来实现分离。
- 相互作用力:不同物质在不同相中的相互作用力不同,如极性与非极性物质的分配系数不同。
- 驱动力:通常通过温度、压力和浓度梯度等来实现物质传质的驱动力。
3. 应用对象3.1 化工领域萃取在化工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常见的应用对象包括:- 可溶性物质的分离:通过选择合适的溶剂,可以将可溶性物质从溶液中提取出来,如工业废水中的有机物的去除。
- 有害物质的去除:通过合适的萃取剂,可以将有害物质从混合物中提取出来,如有毒气体处理中的氯气的回收。
- 质量分析:某些物质可以通过萃取来提高其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如环境监测中的有机物质分析。
3.2 生物工程领域在生物工程领域,萃取的应用对象主要包括: - 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通过适当的溶剂和条件,可以提取出生物活性物质,如植物中的药用成分的分离纯化。
-蛋白质纯化:通过萃取技术,可以从复杂的混合物中提取出目标蛋白质,如生物制药中的重组蛋白质纯化。
3.3 环境工程领域在环境工程领域,萃取的应用对象主要包括: - 水处理:通过萃取技术可以去除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如废水处理中的油水分离。
- 大气污染治理:通过合适的萃取剂,可以将大气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有毒气体进行捕集和处理,如挥发性有机物的捕获。
4. 实例说明为了更好地理解萃取的原理和应用对象,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实例说明。
4.1 有机物的提取某化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含有有机物的废水,需要将有机物去除。
通过将废水与适当的有机溶剂进行接触,可以将有机物从废水中提取出来,达到废水的处理要求。
萃取的原理与应用范围原理萃取,又称萃收、萃取化学、批萃等,是一种通过分配作用在两个不同相互贯穿的物质之间,使物质从一个相中转移到另一个相中的化学分离方法。
在萃取过程中,通常使用一种称为萃取剂的具有选择性溶解性质的有机溶剂,通过物质在不同相中的溶解度差异来分离目标物质。
萃取的原理基于以下几个重要概念:1.分配系数:物质在两相中的溶解度差异可以通过分配系数来描述。
分配系数(K)是一个物质在两个相中的浓度比值,即物质在萃取剂相中的浓度与物质在被萃取物中的浓度之比。
2.萃取剂选择性:萃取剂具有选择性溶解性质,即能够选择性地溶解目标物质,从而实现目标物质的从一个相到另一个相的分离。
3.萃取过程:萃取过程包括溶剂选择、相接触、混合搅拌、相分离等步骤。
在这些过程中,通过调节萃取剂的种类、浓度、溶剂相对比等条件,可以实现对目标物质的高效分离。
应用范围萃取在各个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应用范围:1. 化工工业在化工工业中,萃取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分离纯化、废水处理等方面。
通过合理选择萃取剂和优化萃取条件,可以实现对有机物的高效合成和分离纯化。
同时,萃取还可以应用于废水处理,通过有机溶剂对有机物的萃取去除,达到废水处理的目的。
2. 食品工业在食品工业中,萃取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提取、香料制备等领域。
例如,通过水蒸气萃取的方式可以从植物中提取出植物精油,用于制备食品香料和食品添加剂。
植物中的活性成分可以通过适当的溶剂体系进行萃取,从而得到纯化的产品。
3. 制药工业在制药工业中,萃取被广泛应用于天然药物提取、中间体分离等过程中。
天然药物往往由复杂的混合物组成,通过合适的有机溶剂选择和优化的萃取条件,可以有效地从中提取出目标物质,用于制备药物。
萃取还可以用于制药中间体的分离和纯化,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率。
4. 环境监测在环境监测中,萃取可以用于水样、土壤样品中有机污染物的分析。
通过选择合适的萃取剂和优化的萃取条件,可以有效地提取出样品中的有机污染物,为后续的分析测试提供准确可靠的样品。
液液萃取原理液液萃取是指两个完全不互溶或部分互溶的液相接触后,一个液相中的溶质经过物理或化学作用另一个液相,或在两相中重新分配的过程。
如图所示。
萃取操作示意图几个概念:1 原溶液:欲分离的原料溶液,原溶液中欲萃取组份称为溶质A ,其余称稀释剂B2 溶剂S :为萃取A 而加入的溶剂,也称萃取剂3 萃取相:原溶剂和稀释剂混合萃取后,分成两相,含溶剂S 较多的一相;4 萃余相:主含稀释剂的一相5 萃取液:萃取相脱溶剂后的溶液6 萃余液:萃余相脱溶剂后的溶液萃取过程的条件:1. 两个接触的液相完全不互溶或部分互溶;2. 溶质组分和稀释剂在两相中分配比不同;3. 两相接触混合和分相;4. 溶剂S 对A 和B 的溶解能力不一样,溶剂具有选择性,即B A B Ax x y y其中:y 表示萃取相内组分浓度;x 表示萃余相内组分浓度。
上式表明:萃取相中A/B的浓度比值应大于萃余相中A/B的浓度比值。
典型工业萃取过程1以醋酸乙酯为溶剂萃取稀醋酸水溶液中的醋酸,制取无水醋酸。
由于萃取相中含有水,萃余相中含有醋酸乙酯,所以萃取后产品和溶剂均须通过精馏分离实现。
2.以醋酸丁酯为溶剂萃取青霉素产品。
3.以环砜为溶剂从石油轻馏分中提取环烃;4.以轻油为溶剂从废水中脱酚;5.以丙烷为溶剂从植物油中提取维生素。
萃取过程的经济性1 混合物的相对挥发度下或形成恒沸物,用一般精馏方法不能分离或很不经济;2.混合物浓度很稀,采用精馏方法必须将大量稀释剂B气化,能耗国道;3 混合液含热敏性物质(如药物等),采用萃取方法精制可避免物料受热破坏。
萃取过程对萃取剂要求:①选择性好;②萃取容量大;③化学稳定性好;④分相好;⑤易于反萃取或精馏分离;⑥操作安全、经济、毒性小常用的工业萃取剂醇类:异戊醇;仲辛醇;取代伯醇醚类:二异丙醚;乙基己基醚酮类: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酯类:乙酸乙酯、乙酸戊酯、乙酸丁酯磷酸酯类:己基磷酸二(2-乙基己基)酯、二辛基磷酸辛指、磷酸三丁酯亚砜类:二辛基亚砜、二苯基亚砜、烃基亚砜羧酸类:肉桂酸、脂肪酸、月桂酸、环烷酸磺酸类:十二烷基苯磺酸、三壬基萘磺酸有机胺类:三烷基甲胺、二癸胺、三辛胺、三壬胺等等典型的萃取过程及设备1.单级萃取:混合沉清槽如图2.多级混合—澄清槽多级错流萃取多级逆流萃取3塔式接触设备:喷淋塔;板式塔;填料塔;脉动塔;转盘塔萃取原理萃取是利用系统中组分在溶剂中有不同的溶解度来分离混合物的单元操作,利用相似相溶原理,萃取有两种方式:液-液萃取,用选定的溶剂分离液体混合物中某种组分,溶剂必须和被萃取的混合物液体不相溶,具有选择性的溶解能力,而且必须有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并有小的毒性和腐蚀性。
如用苯分离煤焦油中的酚;用有机溶剂分离石油馏分中的烯烃;用CCl4萃取水中的Br2.固-液萃取,也叫浸取,用溶剂分离固体混合物中的组分,如用水浸取甜菜中的糖类;用酒精浸取黄豆中的豆油以提高油产量;用水从中药中浸取有效成分以制取流浸膏叫“渗沥”或“浸沥”。
虽然萃取经常被用在化学试验中,但它的操作过程并不造成被萃取物质化学成分的改变(或说化学反应),所以萃取操作是一个物理过程。
萃取是有机化学实验室中用来提纯和纯化化合物的手段之一。
通过萃取,能从固体或液体混合物中提取出所需要的化合物。
这里介绍常用的液-液萃取。
基本原理利用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化合物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
经过反复多次萃取,将绝大部分的化合物提取出来。
分配定律是萃取方法理论的主要依据,物质对不同的溶剂有着不同的溶解度。
同时,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加入某种可溶性的物质时,它能分别溶解于两种溶剂中,实验证明,在一定温度下,该化合物和此两种溶剂不发生分解、电解、缔合和溶剂化等作用时,此化合物在两液层中之比是一个定值。
不论所加物质的量是多少,都是如此。
属于物理变化。
用公式表示。
CA/CB=KCA.CB分别表示一种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地溶剂中的量浓度。
K是一个常数,称为“分配系数”。
有机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一般比在水中溶解度大。
用有机溶剂提取溶解于水的化合物是萃取的典型实例。
在萃取时,若在水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电解质(如氯化钠),利用“盐析效应”以降低有机物和萃取溶剂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常可提高萃取效果。
要把所需要的化合物从溶液中完全萃取出来,通常萃取一次是不够的,必须重复萃取数次。
利用分配定律的关系,可以算出经过萃取后化合物的剩余量。
设:V为原溶液的体积w0为萃取前化合物的总量w1为萃取一次后化合物的剩余量w2为萃取二次后化合物的剩余量w3为萃取n次后化合物的剩余量S为萃取溶液的体积经一次萃取,原溶液中该化合物的浓度为w1/V;而萃取溶剂中该化合物的浓度为(w0-w1)/S;两者之比等于K,即:w1/V =K w1=w0 KV(w0-w1)/S KV+S同理,经二次萃取后,则有w2/V =K 即(w1-w2)/Sw2=w1 KV =w0 KVKV+S KV+S因此,经n次提取后:wn=w0 ( KV )KV+S当用一定量溶剂时,希望在水中的剩余量越少越好。
而上式KV/(KV+S)总是小于1,所以n越大,wn就越小。
也就是说把溶剂分成数次作多次萃取比用全部量的溶剂作一次萃取为好。
但应该注意,上面的公式适用于几乎和水不相溶地溶剂,例如苯,四氯化碳等。
而和水有少量互溶地溶剂乙醚等,上面公式只是近似的。
但还是可以定性地指出预期的结果。
萃取可分为以下几种:一、双水相萃取双水相萃取技术((Two-aqueous phase extraction,简称A TPS)是指亲水性聚合物水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双水相,由于被分离物在两相中分配不同,便可实现分离"被广泛用于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工等领域的产品分离和提取"双水相萃取技术设备投资少,操作简单"该类双水相体系多为聚乙二醇-葡萄糖和聚乙二醇-无机盐两种"由于水溶性高聚物难以挥发,使反萃取必不可少,且盐进入反萃取剂中,对随后的分析测定带来很大的影响"另外水溶性高聚物大多黏度较大,不易定量操作,也给后续研究带来麻烦"事实上,普通的能和水互溶的有机溶剂在无机盐的存在下也可生成双水相体系,并已用于血清铜和血浆铬的形态分析"基于和水互溶的有机溶剂和盐水相的双水相萃取体系具有价廉!低毒!较易挥发而无需反萃取和避免使用黏稠水溶性高聚物等特点。
二、有机溶剂萃取水洗分液法是用水将有机相中溶于水的杂质分离出来,达到纯化有机相的目的。
有机溶剂萃取法就是常说的萃取,即用有机溶剂把水相、固相(或其它不溶于该溶剂的相)中溶于该溶剂的组分分离出来的方法。
理论部分见Afeastforeye的内容。
一般萃取实验中,萃取后的有机相(含所需化合物)还要用水或饱和食盐水洗,进一步纯化有机相。
这两种方法都需要分液漏斗,操作过程基本相同,只需确定哪一层(相)需要保留。
三、超临界萃取超临界萃取所用的萃取剂为超临界流体,超临界流体是介于气液之间的一种既非气态又非液态的物态,这种物质只能在其温度和压力超过临界点时才能存在。
超临界流体的密度较大,和液体相仿,而它的粘度又较接近于气体。
因此超临界流体是一种十分理想的萃取剂。
超临界流体的溶剂强度取决于萃取的温度和压力。
利用这种特性,只需改变萃取剂流体的压力和温度,就可以把样品中的不同组分按在流体中溶解度的大小,先后萃取出来,在低压下弱极性的物质先萃取,随着压力的增加,极性较大和大分子量的物质和基本性质,所以在程序升压下进行超临界萃取不同萃取组分,同时还可以起到分离的作用。
温度的变化体现在影响萃取剂的密度和溶质的蒸汽压两个因素,在低温区(仍在临界温度以上),温度升高降低流体密度,而溶质蒸汽压增加不多,因此,萃取剂的溶解能力时的升温可以使溶质从流体萃取剂中析出,温度进一步升高到高温区时,虽然萃取剂的密度进一步降低,但溶质蒸汽压增加,挥发度提高,萃取率不但不会减少反而有增大的趋势。
除压力和温度外,在超临界流体中加入少量其他溶剂也可改变它对溶质的溶解能力。
其作用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清楚。
通常加入量不超过10%,且以极性溶剂甲醇、异丙醇等居多。
加入少量的极性溶剂,可以使超临界萃取技术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极性较大化合物。
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简介将萃取原料装入萃取釜。
采用二氧化碳为超临界溶剂。
二氧化碳气体经热交换器冷凝成液体,用加压泵把压力提升到工艺过程所需的压力(应高于二氧化碳的临界压力),同时调节温度,使其成为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
二氧化碳流体作为溶剂从萃取釜底部进入,和被萃取物料充分接触,选择性溶解出所需的化学成分。
含溶解萃取物的高压二氧化碳流体经节流阀降压到低于二氧化碳临界压力以下进入分离釜(又称分析釜),由于二氧化碳溶解度急剧下降而析出溶质,自动分离成溶质和二氧化碳气体二部分,前者为过程产品,定期从分离釜底部放出,后者为循环二氧化碳气体,经过热交换器冷凝成二氧化碳液体再循环使用。
整个分离过程是利用二氧化碳流体在超临界状态下对有机物有特异增加的溶解度,而低于临界状态下对有机物基本不溶解的特性,将二氧化碳流体不断在萃取釜和分离釜间循环,从而有效地将需要分离提取的组分从原料中分离出来。
四、液膜萃取是一项新的萃取技术。
以水为连续相,分散以表面活性剂和有机相包覆有水相内核的液滴,形成一乳状液。
在外水相中某些组分被液滴外的有机相萃取后进入液滴内的水相,实现萃取分离。
由于液滴的直径只几微米,液膜的比表面大,加以被萃取组分很快从有机相转入内水相,传质推动力大、传质不受外水相和表机相平衡浓度的限制,故萃取效率很高。
技术的难点是破乳。
目前在高压静电场下破乳是最有效的。
可用在金属离子分离、生物产品分离以及污水处理等方面。
五、固相萃取固相萃取法是色谱法的一个重要的使用。
在此方法中,使一定体积的样品溶液通过装有固体吸附剂的小柱,样品中和吸附剂有强作用的组分被完全吸附;然后,用强洗脱溶剂将被吸附的组分洗脱出来,定容成小体积被测样品溶液。
使用固相萃取法,可以使样品中的组分得到浓缩,同时可初步除去对感兴趣组分有干扰的成分,从而提高了分析的灵敏度。
固相萃取不仅可用于色谱分析中的样品预处理,而且可用于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紫外和原子吸收等各种分析方法的样品预处理。
C18固相萃取小柱具有疏水作用,对非极性的组分有吸附作用,因此可以从水中将多核芳烃萃取出来,完成浓缩样品的作用。
固相萃取小柱还有其他类型,如极性、离子交换等。
六、液固萃取利用填充了细颗粒吸附剂的小柱作液-固萃取(1iquid~solid extraction,LSE)的方法很快就把液一液萃取方法比了下去,在样品基质的简化和痕量样品的富集等方面建立起自己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