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行业细分子行业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02.15 KB
- 文档页数:9
玻璃行业细分子行业分析
本报告所定义的玻璃行业由玻璃制造(304)、玻璃制品制造(305)、玻璃
纤维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制造(
306)三大部分构成。
在本章的子行业分析
中,为使分析目标更加具体、更贴近现实情况,我们选取其中四个最具代表性的子行业:平板玻璃制造(3041);技术玻璃制品制造(3051);日用玻璃制品制造(3054);玻璃纤维及制品制造(3061)。
第一节平板玻璃制造行业
我国玻璃行业受下游房地产、汽车等行业的运行影响较大,2017在产能结
构优化及下游需求回暖影响下,我国平板玻璃产量有所回升,销售价格总体呈上
升的态势。
一、行业发展现状(一)供需分析
供给方面,近年来我国平板玻璃产能处于扩张态势。
2017年,全国平板玻
璃产量累计为79023.53万重量箱,累计同比增速
3.5%。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00
-2.00-1.000.001.002.003.004.005.006.007.000.00
10,000.00
20,000.0030,000.0040,000.0050,000.0060,000.0070,000.0080,000.0090,000.00平板玻璃产量累计值(万重量箱)月
平板玻璃产量累计同比增速(
%)月
图12016-2017年平板玻璃累计产量与增长率(亿重量箱,%)
需求方面,自2016年以来,国家对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控,房屋新开工面积
同比增速下滑趋势明显。
且随着北方进入冬季,气温降低,房屋新开工或基本以维稳为主。
玻璃需求较房屋新开工面积一般滞后约8-10个月,近年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速趋稳,未来玻璃需求量或继续持平。
(二)行业效益情况
受益于下游需求回暖及去产能调结构供给侧改革的影响,2017年,玻璃行业效益有所好转。
2017年,平板玻璃行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759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利润93亿元,同比增长81%,经济效益明显好转。
二、区域分布
我国平板玻璃产能主要分布在河北、湖北、山东、广东、四川、福建、江苏、浙江、天津、安徽等区域。
2017年,河北、广东、湖北三地平板玻璃产量占全
国的比重均超过30%。
表12017年全国各省市平板玻璃产量
地区
平板玻璃单月产量(万
重量箱)同比增速
(%)
平板玻璃累计产量(万
重量箱)
同比增速
(%)
占全国的比重
(%)
北京市 5.14 10.06 52.72 -5.18 0.07 天津市260.77 -14.85 3166.86 2.35 4.01 河北省599.45 4.95 10648.03 2.55 13.47 山西省156.98 25.40 1702.6 3.31 2.15 内蒙古自治区79.26 2.22 988.37 -1.28 1.25 辽宁省229.99 85.67 2900.47 110.72 3.67 吉林省99.02 6.47 858.02 -0.58 1.09 黑龙江省33.72 0.18 402.94 0.57 0.51
江苏省191.25 -20.29 2745.33 -8.41 3.47
浙江省307.64 -28.86 4480.29 -11.00 5.67 安徽省243.86 -16.38 3769.49 15.48 4.77 福建省361.79 -21.39 4739.27 -12.29 6.00 山东省641.19 -3.55 7232.19 6.45 9.15 河南省172.13 31.83 2050.47 83.00 2.59 湖北省719.32 -3.95 8764.88 0.78 11.09 湖南省194.98 -21.73 2560.75 -6.51 3.24 广东省688.03 -9.34 9147.58 -1.07 11.58 广西壮族自治区8.66 -71.11 280.87 -45.99 0.36 重庆市125.04 12.58 1448.48 0.02 1.83 四川省462.41 19.58 5568.5 3.83 7.05 贵州省128.76 -6.63 1503.95 9.17 1.90 云南省35.46 120.25 293.85 -19.44 0.37 陕西省195.03 9.37 2157.3 5.05 2.73 甘肃省45.21 -18.26 515.9 -14.77 0.65 青海省30.14 -10.35 304.41 -26.09 0.39
新疆维吾尔自治
46.93 -19.85 740 6.94 0.94
区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数据网
三、平板玻璃行业发展趋势
2017年,平板玻璃的表现超预期,价格持续冲高创下近五年峰值,价差虽
受到成本端纯碱价格跳涨影响在下半年有一定回落,但全年看依然保持在了较好水平。
我们认为一方面是需求超预期,但更需关注到供给面愈发理性化的趋势。
需求超预期。
在去年高基数基础上,今年平板玻璃依然维持了较为稳定的产
量增速(5%左右),主要的支撑源于前期地产去库存的效果较好,上半年三四线
城市房地产销售和竣工面积均超预期。
供给理性化。
高盈利下复产产能有限。
2017年,平板玻璃新点火产线5条,冷修复产产线12条,共增加产能5820万重量箱;而进入冷修的产线有17条,产能总计6168万重量箱,因此在产产能小幅缩减348万重量箱。
在2017年行情高位下,企业综合考虑政策的控制和行业未来长期的发展方向,对于产能的扩张仍保持谨慎的态度,且部分产线近期强制性放水,因此并未出现以往快速扩产的现象。
在供需双边修正下,2017年平板玻璃的景气周期被显著拉长。
即使纯碱价
格高涨,原片企业也得以通过涨价转移大部分压力,甚至在纯碱低价区间玻璃价格也未见回调,企业全年利润保持在较高水平。
上市玻璃企业前三季度营收同比
增长56.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0.0%,其中原片企业贡献了绝大多数的利润;同时上市玻璃企业有息债务负担明显消减,偿债能力继续增强。
整体而言,平板玻璃虽短期面临较大的需求压力,但环保治理下供给面缓冲作用明显,未来还将进一步提升成为市场修复的主要动力。
2018年全年看,原片价格在成本端支撑下可继续维持高位,但行业整体利润难以复制2017年行情。
第二节技术玻璃制品制造
一、行业发展现状
(一)工程玻璃
2015-2017年,我国建筑工程玻璃(外装+内装+家装)市场规模容量近三年来年均产值约为5500亿元,目前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华东、华南、华北、华中
四大区域,而华东市场却占到了整个建筑工程玻璃市场规模的40-45%,其主要得益于华东地区原有的大型基础设施规划、政府工程建设、三四线城市的快速崛起、全球外贸市场的拓展,良好的市场氛围,及“大沿海、大沿江”通道的便捷,依旧独占鳌头。
(二)电子玻璃
盖板玻璃是5G时代来临前,消费电子行业最大的投资机会:首先,消费电
子微创新时代下,“颜值”需求将成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因素,玻璃关注度不断
提升。
其次,无线充电+5G时代,非金属机壳中玻璃是目前成本最低,功能契
合最好的材质。
最后,玻璃盖板工艺难度高,玻璃盖板从 2.5D到3D,从前盖到后盖,应用量稳健增长,手机玻璃全面屏的时代即将来临。
伴随3D玻璃良品率的提升以及产业渗透率的提高,3D玻璃外壳已具备商业化大规模应用条件。
我国已成为ITO导电膜玻璃、TP触摸屏玻璃、盖板玻璃及视窗保护屏等的最大
生产国和出口国。
国内及国际市场稳中向好,相关消费市场扩大、升级和增长驱动,总体市场格局趋好。
1、高性能铝硅酸盐超薄电子玻璃被南玻研发成功
2017年10月,经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广东省建筑材料行业协会鉴定,
清远南玻节能新材料有限公司(简称清远南玻)“高性能铝硅酸盐超薄电子玻璃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成功通过科技成果和新产品鉴定,并获得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广东省建筑材料行业协会颁发的鉴定证书。
清远南玻“高性能铝硅酸盐超薄电子玻璃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开发了多种新型高性能铝硅酸盐玻璃配方,成功打造出超白/超薄电子玻璃系列新产品。
另外,此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大规格超薄成型、超白色度控制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率先在国内外量产了0.2~0.3mm厚度的浮法高性能铝硅酸盐超薄电子玻璃产品,为OLED屏、3D手机盖板玻璃、5G通讯技术所需
的双玻璃等高端市场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目前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车载导航等显示终端中,逐步替代进口产品。
高性能铝硅酸超薄电子玻璃产品的推广应用,提升了我国触摸屏盖板玻璃的
技术水平,打破了国外的市场和价格垄断,对推动我国触摸屏行业发展与玻璃行
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2、蓝思2017年盈利预计超20亿元,2.5D、3D曲面玻璃成大功臣
蓝思科技公布2017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17年净利预增70%-95%,预计盈利20.46亿元—23.47亿元。
根据2017年年初设定目标,蓝思科技预计2017年营业收入较上年增长40%,净利润较上年增长50%。
随着年度业绩预
告披露,可见2017年蓝思科技净利润远超预计。
2017年以来,2.5D、3D玻璃和陶瓷后盖成为多数手机厂商中高端机型所追求的设计方向,一线手机品牌厂
商新旗舰机开始采用OLED显示屏、全面屏、无线充电功能等新功能,带动了
智能手机行业的新一波创新潮。
目前三星、华为、小米、VIVO等安卓阵营的品
牌厂商在使用3D玻璃,3D玻璃+AMOLED搭配使用提升了产品的新颖性和外
观差异性,备受市场欢迎,蓝思科技也随之受益。
蓝思科技认为,2017年市场对3D玻璃前后盖的需求热情比较高,根据市场需求适当增加3D玻璃的产能,预计公司2017年的3D玻璃出货量会达到4000万片以上,并规划的3D玻璃产能也已经近5000万片/年,可以确保客户的需求得到满足。
蓝思科技目前是国产品牌中高端机种3D玻璃的核心供应商。
三星、华为、
小米、VIVO等安卓阵营品牌已推出了使用3D玻璃的手机,例如华为荣耀Magic、VIVO Xplay6等等。
并首创四面弯曲3D玻璃的加工方法,实现了对VIVO、华为新机型四面弯曲3D玻璃面板及后盖的供货商。
二、技术玻璃行业发展趋势
工程玻璃:由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主办的“工程玻璃在建筑中的节
能与安全”新闻发布会于2017年8月31日在北京举行。
本次发布会的召开,
不仅进一步规范了生产和市场秩序,使重点工程使用更好的安全节能玻璃,也向社会昭示了中国建筑与工业玻璃协会履行行业责任的坚定决心,展现了企业为重点、大型建筑工程提供舒适、节能、安全玻璃产品的能力和承诺。
2018年新建筑量必然会有所下降,但是与此同时,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要求必然会大大提升,由此将加大节能玻璃、隔声玻璃的需求。
电子玻璃:近两年统计数据显示,包括联创电子、蓝思科技、东旭光电、凯
盛科技等在内的22家A股上市公司,在3D玻璃产业方面已公告的投资金额合计超过300亿元。
盖板玻璃是5G时代来临前,消费电子行业很大的投资机会。
伴随3D玻璃良品率的提升以及产业渗透率的提高,3D玻璃外壳已具备商业化大规模应用条件。
在三星、苹果等大厂新发机型的指引和带动下,智能手机将提前进入玻璃外壳时代,3D玻璃产业进入高速成长期,相关绩优龙头标的迎来配置时点,值得关注。
未来10年,智能手机行业或将进入由全面屏引领的崭新时代。
全面屏生产需要全新的工艺,3D玻璃、OLED、异形切割是三大难点,热弯机、精雕机、显示检测等新型制造设备需求凸显。
预计随着国内技术的发展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国内电子玻璃产品在高端市场上的份额将不断增大。
第三节玻璃纤维及制品制造
一、行业发展现状
从全球来看,玻璃纤维及制品制造产能600多万吨,前六大供应商产能占比约为75%,分别为OCV,PPG,Johns Manivel,中国巨石,重庆国际和泰山玻纤。
从国内来看,中国巨石、泰山玻纤和重庆国际是国内玻纤行业的三大巨头,共占全国玻纤产能的64%左右,加上山东玻纤、四川威玻和长海股份,国
内前六大供应商产能占比约为80%。
无论是全球市场还是国内市场,都存在产
能集中的特点,前六大供应商基本能够控制该行业的产品供给。
在此格局下,大型玻纤企业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新兴企业进出该市场非常困难。
由于玻璃纤维制造业的特点,行业集中度高,呈现寡头竞争的格局。
玻璃纤维行业进入壁垒高,新进入企业很难通过技术转让获取玻纤生产的核心技术,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寡头竞争的行业格局将保持稳定。
二、玻璃纤维行业发展趋势
(一)下游领域多处于上行周期
建筑业是玻纤应用最传统也是需求最高的领域,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基建和房地产。
此外,截至2017年10月末,财政部PPP入库项目为14,220个,共计17.8万亿元,落地率提升至36%。
认为基建领域对玻纤的需求不会出现大幅下滑。
玻纤在房地产领域的应用与平板玻璃类似,主要作为建筑后端材料,用于卫浴门窗、保温防水材料等。
因此比对平板玻璃投资逻辑,房屋新开工面积的高位运行使房地产对玻纤需求的拉动在2018年有望延续。
交通领域对玻纤的需求主要表现在轨道交通和汽车轻量化方面。
2018年,铁路方面重点投资项目数量为23个,投资额高达6994亿元。
在环保趋严的大环境下,汽车尾气排放要求也
逐渐严格,轻量化将成为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玻纤复合材料在同等条件下,其重量仅为钢体材料的1/3左右,且性能上更占优势,是汽车轻量化的优质替代材料。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新能源汽车迎来快速发展时期,这将进一步推动汽车轻量化进程。
(二)行业下游需求拓展
我国玻纤行业正处于成长期,下游需求不断拓展,其中风力发电是其中一大新兴领域。
玻纤材料凭借其较高的性价比和耐腐蚀的特点,成为风机叶片制造的
优质原料。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风力发电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2016 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23.37GW,累计装机容量高达168.73GW。
公告显示,2017 年国内风电设备全年在30GW 左右,以招标到建成的周期为一年来推测,2018 年装机规模依旧可观。
同时随着风机叶片大型化趋势以及海上风
电的快速发展,风电领域对玻纤材料需求有望持续提升。
(三)产能冷修高峰期供给仍将趋紧
国内玻纤行业集中度较高,业内三大巨头—中国巨石、泰山玻纤和重庆国际产能占到全国总产能的64%左右,寡头垄断格局初步形成。
而玻纤行业因其技
术专业化和规模生产的特点,导致进入门槛较高,再加上国家政策对进入条件的限制以及下游复合材料行业对玻纤品牌的重视,使大型玻纤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愈发明显。
较高的行业壁垒使新兴企业进入市场困难重重,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我国玻纤行业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产能规模不
断扩大。
进入21世纪后产量更是飞速增长,已成为世界玻纤第一大国,国际影
响力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