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工原理II》填空试题

《化工原理II》填空试题

《化工原理II》填空试题
《化工原理II》填空试题

石油大学(北京)化工学院

化工原理(下册)题库

一、填空题:

1、在描述传质的费克定律中,扩散通量J与浓度梯度或压力梯度成正

比,其比例系数称为扩散系数,表示传质阻力的倒数。分子扩

散是凭借流体分子热运动来传递物质的,而涡流扩散是凭借流体质点的

湍动和漩涡来传递物质的。

2、单向扩散速率与等分子反向扩散速率相比多了一个漂流因子,在低浓度气体中该

因数 B ,在高浓度气体中该因数A(A:大于1.0 B:约等于1.0 C:小于1.0 D:约等于0.0),说明总体流动对传质速率的影响较大。

3、当流体呈湍流流动时,物质的传递是分子扩散和涡流扩散共同作用的结果,这

时的物质传递过程称为对流传质过程。

4、分子扩散中主体流动产生的原因是组分A可以通过相界面,组分B为停滞组分,

组分A单向扩散通过相界面后,在界面附近出现空位,使得界面压力低于主体压

力,其他分子前来补充,造成主体向界面的流动,在主体流动的存在下,扩散

速率会发生什么变化增大(增大、减小、不变),在什么情况下可不考虑主体流

动的影响溶质A浓度较低。

5、某逆流吸收塔,用纯溶剂吸收混合气中的易溶组分,入塔混合气浓度为0.04,

出塔混合气浓度为0.02,操作液气比L/V=2(L/V)min,气液相平衡关系为y

e=2x,该吸收塔完成分离任务所需的理论板数N为1。

解:L/V=2(L/V)min,

(L/V)min=(yb-ya)/(xbe-xa)= (yb-ya)/(yb/m)=(0.04-0.02)/(0.04/0.02)=

1,L/V=2=m?操作线与相平衡线平行,S=1,xa=0,Δym=ya=0.02,N=NOG=(yb

-ya)/ Δym=(0.04-0.02)/0.02=1

6、某逆流解吸塔,若气液入口组成及温度、压力均不变,而气量与液量同比例减少,

对液膜控制系统,气体出口组成Ya将增大,液体出口组成xb将减小,溶质解吸率将增大。?解:已知yb、xa、L/V、h不变,HOG减小,NOG上升,故

ya上升,xb下降,η=(xa-xb)/xa增大。也可图解,V减小,传质推动力减小,操作

线上移。

7、气相中物质的扩散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压力的升高而减小;

液相中物质的扩散系数随粘度的增加而减小。(增大、减小、不变)8. 常压

25℃下,气相溶质A的分压为0.054 atm的混合汽体与溶质A浓度为0.0

018mol/l的水溶液接触,如果在该工作条件下,体系符合亨利定律,亨利系数E=0.15×104atm,ρH2O≈1000kg/m3,问溶质A的传质方向是(16)。?A:吸收B:平衡C:解吸D:无法判断

8、某气体吸收过程,符合亨利定律,相平衡常数m=1,气膜吸收系数k Y=1×10-

4kmol/(m2s),液膜吸收系数k X的值为k

值的100倍,试判断这一吸收过程为

(16)(气膜、液膜、双膜)控制过程,该气体为(17)(易溶气体、难溶气体),气相总传质系数为(18)。

9、双组分混合物中,组分A的扩散系数除了与系统的物质属性有关外,还随温

度、压力及混合物中组分A的浓度的不同而变化,对于气体中的扩散,浓度的影响可以忽略。当系统总浓度增加时,扩散系数将减少,?当系统中组分B的分子量增加时,扩散系数将减少(增加、减少、不变、不定)。

10、双组分理想气体进行单向扩散,如维持气相各部分P A不变,则在下述情况下,

将如何变化,

气相中的传质通量N

A:总压增加,NA减少(增加、减少、不变),

B:温度增加,NA增加(增加、减少、不变),

C:气相中惰性组分的摩尔分率减少,则NA增加(增加、减少、不变)。

11、扩散通量式JA=-D(dC A/dz) = - J B A F (A:可以用

于多组分系统、B:只能用于双组分系统、C:只能用于稀溶液、D:只能用于理想气体、E:只能用于液相、F:可以同时用于液相或气相系统)(多选)

12、所示为同一温度下A、B、C三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由图

可知,它们的溶解度次序为C> B >A(由大到小),在吸收

过程中,温度及汽液流量不变,压力增大,可使相平衡常数减

小,传质推动力增大(增大、减小、不变)。

13、三传类比是指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

之间的类比。

14、吸收操作中对吸收剂主要要求包括:选择性好、溶解度高、可

循环使用、挥发性小。(至少写出四种)

15、在一个逆流操作的吸收塔中,某截面上的气相浓度为y(摩尔分率,下同),液相

浓度为x,在一定温度下,气液相平衡关系为ye=mx,气相传质系数为ky,液相传质系数为kx,则该截面上的气相传质总推动力可表示为y-mx ,气相传质总阻力可表示为1/Ky=1/ky+m/kx ;如果降低吸收剂的温度,使相平衡关系变为ye=m’x,假设该截面上的两相浓度及单相传质系数保持不变,则传质总

推动力增大,传质总阻力中气相传质阻力不变,液相传质阻力减小,传质速率增大。

16、某二元精馏塔,在塔顶第一块板上的液体中装有温度计,假设板上的液体与上

方气体处于平衡状态,如果保持操作压力不变,塔内混入一定量的惰性气体,那么温度计读数降低,物系的相对挥发度增大。?如果现有的精馏塔塔顶产品不合格,如何调节精馏塔操作,使产品合格,请列出三种方案:增大回流比,降低回流液温度,降低操作压力。

17、对流传质是分子扩散和涡流扩散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流传质与对流传

热有相似之处, 增强流体的湍动程度和增大相接触面积有利于强化对流传质。

18、吸收过程为气膜控制(气相阻力控制)时,C i与C L接近, 还是P G与Pi接近?( C i

与C L接近)。

19、对接近常压的低浓度溶质的汽液平衡系统,当总压增加时,亨利系数E不变,相

平衡常数m变小,溶解度系数H不变。

20、在传质理论中有代表性的三个模型分别为膜、溶质渗透和表面

更新,对吸收的理论分析,当前仍采用膜模型作为基础。

21、双膜理论的主要内容是:(1)气液相间存在稳定的相界面,界面两侧各有一层

有效层流膜,溶质以分子扩散方式通过双膜;(2)界面上气液两相呈平衡;

(3)传质阻力集中在层流膜内,界面上无阻力。

22、总传质系数与分传质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1/KL=1/k L+H/kG,其中1/k L

项可忽略时,表示该吸收过程表示液膜阻力,当气膜阻力H/k

为液膜控制。

23、对于低浓度溶质A的气体的物理吸收达到平衡时,其自由度可视为 3 。即

在温度、压力、气相溶质浓度、液相溶质浓度四个变量中,有3个自变量。

24、一般而言,两组分A、B的等摩尔相互扩散体现在二元蒸馏单元操作中,而

A在B中单向扩散体现在吸收单元操作中。

25、亨利定律的表达式之一为P = Ex,若某气体在水中的E值很大,说明该气体为

难溶气体,该气体的解吸过程是受液膜控制的传质过程;气体吸收过程的逆过程是解吸过程,前者的操作温度一般较后者低,而压力较后者高(高、低、相等)。

26、通常所讨论的吸收操作中,当吸收剂用量趋于最小用量时,D。

(A)回收率最高;(B)吸收推动力最大;(C)操作最为经济;(D)填料层高度趋向无穷大。

增加吸收剂用量,操作线的斜率增大(增大、减小、不变),则操作线向远离平衡线的方向偏移,吸收过程推动力(y-ye) 增大(增大、减小、不变)。

27、低浓气体吸收中,已知平衡关系y=2x,k xa=0.2kmol/m3.s,kya=2×10-4

kmol/m3.s,A(A气膜;B液膜;C气、液双膜)控制的总传质系数近似为K ya= 2×104kmol/m3.s。

28、某逆流操作的吸收塔底排出液中溶质的摩尔分率x=2×10-4,进塔气体中溶质

=50x,的摩尔分率为y=0.025,操作压力为101.3kPa,汽液平衡关系为y

e现将操作压力由101.3kPa增至202.6kPa,求塔底推动力(y-ye)增至原来的-x) 增至原来的8/3倍。

4/3倍,(x

P=101.3kPa:ye=50x=50*2*10-4=0.01 y-ye=0.025-

0.01=0.015?xe=y/50=0.025/50=0.0005

xe-x=0.0005-2*10-4=3*10-4

P=202.6kPa:ye=25x=25*2*10-4= 0.005y-ye=0.025-0.005=0.02

xe=y/25=0.025/25=0.001xe-x=0.001-2*10-4=8*10-4

(y-ye’)/(y-ye)=0.02/0.015=4/3=1.33(xe’-x)/(xe-x)=8/3=2.67

29、将含CO220%、惰性气体80%(体积分率)的混合气,在体积为2m3的密闭容器

中,与1m3的清水在25℃下长期充分接触。若刚开始接触时混合气的压力P为101.3kPa,亨利系数E=1.66×105kPa,ρH

=997kg/m3,问刚开始接触时的总

2O

传质推动力为20.26 (以分压差表示,kPa),CO2在水中的最终浓度为

3.7(mol/m3)。

(1) P G-Pe=101.3*0.2-0=20.26kPa

(2)Pe=Ex(Py-nRT/V G)=En/(n+ρH2OV/MS)?(101.3*0.2-n*8.314*298/1)=1.66*105*n/(997*1/18)

3

n=0.0037molC CO

2=n/VL=3.7/1=3.7mol/m

30、吸收因子A表征相平衡线和操作线斜率的比值,而解吸因

子与A呈倒数关系。

31、氧气解吸是一个液膜控制的传质过程,该过程的传质速率主要受液

膜控制。

32、对一定操作条件下的填料吸收塔,如将填料层增高一些,则塔的H OG将不

变,N OG将增大(增大、减小、不变)。

33、气膜控制的系统,气体流量越大,则气相总传质系数Ky增大,气相总传质单元高

略微增大(增大、减小、不变)。

度H

OG

34、逆流操作的填料吸收塔,当吸收因数A<1且填料为无穷高时,汽液两相将在:

B (A:塔顶、B:塔底、C:塔中部)达到平衡。

35、在吸收塔某处,气相主体浓度y=0.025,液相主体浓度x=0.01,气相传质分

系数ky=2kmol/m2.h,气相总传质系数Ky=1.5kmol/m2.h,则该处汽液界面上气相浓度yi应为0.01。?平衡关系y=0.5xya=0.5*0.01=0.005N A=Ky(y-ye)=Ky(y-yi) 1.5(0.025-0.005)=2(0.025-yi)yi=0.01

36、在一吸收填料塔中,用清水吸收某气体混合物中的溶质组分A,入塔气相含A

0.06(摩尔分率,下同),操作条件下的平衡关系为y*=1.2x,操作液气比为1.2,

出塔气相含A为0.01。若气、液初始组成、流量及操作条件不变,当另一个完全相同的塔,两塔按串连逆流操作组合时,气体最终出塔组成为多少0.00545。

(1)单塔操作时?x b = (yb-y a)/ (L/V)= (0.06-0.01)/1.2 =0.0417

NOG = (yb-ya)/Δym=y a= (0.06-0.01)/0.01=5?(2)两塔串连逆流操作时?∵流量不变、塔径相同、填料一样

∴H O

G不变

N OG’ =h’/H OG’=2h/HOG =2N OG=2*5=10

S=1 Δy m’=Δya’ = y a’-mx a = ya’?N OG’=10=(yb-y a’)/Δy m=(yb-y a’)/y a’?∴y2’=0.00545

37、在一吸收塔中,用清水逆流吸收某气体混合物,入塔气相组成为0.04(摩尔分

率,下同),操作条件下物系的平衡关系为y*=1.2x,操作液气比为1.2,出塔气相组成为0.01,吸收过程为气膜控制,Kya∝V0.7(V为气相摩尔流率)。若汽液初始组成、流量及操作条件不变,当另加一个完全相同的塔,两塔按并联逆流操作组合,汽液两相流量分配相等,此时气体出口组成为0.00853 。?(1)一个塔单独操作时:

m=1.2,L/V=1.2,S = mV/L = 1?L/V =(y b-y

)/(x b-x a) x a = 0?x b = (yb-y a) / (L/V) = (0.04-0.01) / 1.2 =0.025 a

∵S=1

∴Δy m = Δya=Δyb=0.01?NOG=(yb-ya)/ Δym= (0.

04-0.01)/ 0.01=3?(2)两个完全相同的塔并联逆流操作时,每个塔的

入塔汽、液组成相同。

∵V’=(1/2)VL’ = (1/2)L

∴L/V= L’/V’ = 1.2 S=1?∵H OG×NOG= H OG’×NOG’= h?∵气膜控制,∴kya≈Kya?Kya∝V0.7

H OG/H OG’ =V0.3/V’0.3=(V/V’)0.3=20.3 =1.23?Δy m‘=Δ

y a’ =y a’-mxa=ya’

∴(y b-y a’)/Δym’ =(yb-y a’)/y a’ =N OG’=3*1.23= 3.69

y a’ = 0.00853

38、某吸收过程,用纯水吸收气体中的A组成,要求A组分由yA=0.1下降到0.02;已

知吸收因子A=1,若该吸收过程需要理论塔板NT=4块,则需传质单元数为4。

如果溶解度系数m=2,则吸收过程中最小液气比(L/V)min =1.6 。?解:=y b=0.1Ya=yA=0.02

∵Xa=0 Y

∵A=1时ΔYm= Δym= Δya=ya-mxa= ya =0.02

∴N T=N OG=(Yb-Y a)/Δy m=(0.1-0.02)/0.02=4

∵m=2

∴(L/V)m

in= (Yb-Y a)/(Y b/m-Xa)=(0.1-0.02)/(0.1/2-0) = 1.6 39、要设计一个用清水作吸收剂的吸收塔,因算出的填料层过高,拟改用两个低塔代

替,提出如下图所示的流程。试在Y-X图上定性画出与各个流程相对应的操作线与平衡线位置,注明流程中相应的组成。

40、对气膜控制的系统,气体流量越大,则气相总传质系数K y增大,气相总

略微增大。(增大、减小、不变)

传质单元高度H

OG

41、某低浓度气体吸收过程,已知:相平衡常数m=2,气膜和液膜体积传质系数分

别为k y a=2*10-4kmol/(m3s),k x a=0.4kmol/(m3s)。则该吸收过程为气膜阻力控制。气膜阻力占总阻力的百分数为99.95%;该气体为易溶溶气体。

Kx和kx分别是以P G-Pe 和P G-Pi 为推动力的传质系数。

(1/kya) /(1/K y a)=(1/kya)/(1/kya+m/kxa) = [1/(2*10-4)] /[1/(2*10-4)+1/0.4] = 99.95%

42、在逆流解吸塔操作时,若气液入口组成及温度、压力均不变,假定K Y a是个恒定

值,而气量与液量同比例减少,对液膜控制系统,气体出口组成Ya将增大,液体出口组成Xb将降低,溶质解吸率将增大(增大、降低、不变)。

解吸操作的目的是使吸收液中的气体溶质释放出来,回收溶剂。?答:因为h=HOG N OGHOG=V/KYaΩV降低,H OG减小,NOG增大,平衡线和操作线的斜

率不变,所以ya增大,xb减小,解吸率=(ya-yb)/yb将增加。

43、将溶质浓度为x A=0.2 (摩尔分率)的溶液与压力为2atm,yA=0.15的气体

*=1.2x A),则此时将发生吸收过程。

等温接触(此条件下的平衡关系为:P

用气相组成和液相组成表示的总传质推动力分别为Δy= 0.03,Δx=

0.05(摩尔分率)。如系统温度略有升高,则Δy将降低。如系统总压

略有升高,则Δx将升高(升高、降低、不变)。说明解吸过程适合在高温、低压下操作(低、高)。

答:因为P=2atm y A=0.15 PA=0.3xA*=P A/1.2=0.25>x A=0.2 所以进行吸收过程?Δy=y-ye=y A-mxA=0.15-(1.2/2)*0.2=0.03 Δx=xe-x=yA/m-xA=0.15/(1.2/2)-0.2=0.05?因为T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m增大,ye=mx,ye增大,Δy=y-ye,所以传质推动力Δy减小;P升高,m=E/P减小,y=mxe,xe增大,Δx=xe-x,所以传质推动力Δx增大。

44、在一填料层高度为h的塔内进行低浓度气体吸收,N G和N OG分别为气相传质单

元数和气相总传质单元数,在稳定操作下,N G>NOG(>,<, =, 不确定),

用N表示所需理论板数,则N=N O

G。

45、某填料吸收塔,用溶剂对某低浓度难溶气体进行逆流吸收,如果填料层高度、溶剂

用量和其他操作条件不变,入口气体量增加,则:气相总传质单元数N OG将:减少,出口气体的组成y a将增大,出口液相组成x b将增大。(减少,=h/H OG, H OG=V/(kY aΩ), kYa∝V0.7,HOG∝V0.3, V↑, H OG

增加,增加)?N

OG

↑,N OG↓;N OG↓,(Y b-mX a)/(Y a-mX a)↓,Ya↑;NOL=SNOG, S=mV/L, N OL∝V/V0.3= V0.7↑,xb增加。

46、某并流填料吸收塔,液体比一定,如果气液接触充分,填料床层为无穷高,则填料

层高相当于 1 块理论板。

47、等板高度(HETP)的含义是: 与一块理论板传质作用相当的填料层高

度。

某填料精馏塔的填料层高度为8 米,完成分离任务需要16块理论板(包括塔釜),则等板高度(HETP)=8/(16-1)=0.533 。

48、某连续操作精馏塔,进料量为F,进料组成为xF,进料状态为q,塔顶产品量

为D,组成为xD,塔釜组成为xW。

和x W不变,xF变小,则塔顶产品量减小,塔釜产品量

①如果F、q、x

增大,回流比增大;?②如果F、xF、R、x D和xW不变,q变小,则塔顶产品量增大,塔釜产品量减小。?解:x F减小,F、q、xD、x W不变,如果R不变,需要的N增大,所以保持N不变,R应增大;D/F=(x F-xW)/(x D-x W)减小,F=D+W,W增大。

49、在精馏计算过程中,通过恒摩尔流假定关系或假定进行简化计算,籍此省

略了热量衡算关系,操作线方程是根据物料衡算推导出来的。

50、精馏过程设计时,增大操作压力,则相对挥发度降低,塔顶温度升高,塔底温

度升高。(升高、降低、不变)

51、某二元精馏过程设计时,若增大操作压力,其他条件不变,则组分的相对挥发度

减小,塔顶温度增大,塔釜温度降低。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只增大回流比,则塔顶产品的轻组分含量增大(增大、减小、不变、不确定) 52、试述五种不同进料状态下的q值:(1) 过冷进料q>1;(2) 泡点进料q=

1 ;(3)汽液相混合进料0

汽进料q<0 。

53、某二元物系的相对挥发度α=3,假设精馏塔内为理论板,在全回流条件下操作,

=0.4,则yn+1= 0.182(由塔顶往下数)。全回流操作应用的场合通常是精已知y

馏开工阶段或试验研究。

xn =yn/(α-(α-1)yn)= 0.4/(3-2*0.4)=0.182全回流yn+1=xn=0.182

54、某二元物系的相对挥发度α=3,假设精馏塔内为理论板,在全回流条件下作精

馏操作,已知x n=0.3,则y n+1= (由塔顶往下数)。(xn=(α-(α-1)yn))

55、某精馏塔内装的填料具有8块理论板的分离能力,若塔顶采用部分冷凝器,则全

塔的总理论板数为10块;若塔顶采用全凝器,则全塔的总理论板数为9 块。

56、在固体流态化的操作过程中,增大流体的流速,则流化床的压降?P 基本不变

(略微增大),单位床层高度的压降?Pt 变小,床层高度Lf增大。

57、正常操作的气固流化床,其气速应大于起始流化速度(临界流化速度),

小于固体颗粒的自由沉降速度(带出速度)。进行气力输送时,稀相垂直输送的最小气速是噎塞速度,稀相水平输送的最小气速是沉积速度。58、精馏设计时,F、x f、q、x D、x w、R均已确定,若将原塔釜间接蒸汽加热改为

直接蒸汽加热,则所需理论板数增加(增加、减少、不变),塔顶易挥发组分回收率不变(增加、减少、不变)。

59、则设计连续操作的精馏塔时,如保持xF、D/F、x D、R一定,进料热状态一定,

则增大进料量将使塔径增大,所需理论板数不变。

60、精馏塔设计时,其他条件不变,如增大回流比,那么所需理论板数减少,同时

塔釜中所需要的加热蒸汽消耗量增大,塔顶冷凝器中冷却剂消耗量增大,所需塔径增大。(增大、减小、不变)在回流比不变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塔顶产品浓度,可以降低回流液体的温度。(升高、降低)

61、某连续操作精馏塔,进料量为F,进料组成为xF,进料状态为q,塔顶产品量为D,

组成为xD,塔釜组成为xW。如果F、q、xD和xW不变,xF变小,则塔顶产品量减小,塔釜产品量增大,回流比增大。

解:xF减小,F、q、xD、xW不变,如果R不变,需要的N增大,所以保持N 不变,R应增大;D/F=(xF-xW)/(xD-xW)减小,F=D+W,W增大。

62、间歇蒸馏操作中,若保持馏出液组成不变,必须不断增大回流比,若保持回

流比不变,则馏出液组成降低,间歇蒸馏与简单蒸馏的区别是间歇蒸馏相当于简单蒸馏加上一个精馏段。

63、对一定组成的二元体系,精馏压力越大,则相对挥发度越小,塔操作温度越高,

对分离不利。

64、某真空操作精馏塔,因故真空度减小,而F、D、xf、q、进料位置、回流比R都

不变,则塔底残液xw增加(增加、减少、不变)。

65、某连续精馏塔中,若精馏段操作线方程的截距等于零,则:

(1)回流比等于∞;(2)馏出液量等于0;?(3)操作线斜率等于1。(4)理论塔板数最低。

66、精馏塔的塔顶温度总低于塔釜温度(高于、低于、等于),其原因之一

是塔顶的轻组分含量远远高于塔釜,轻组分沸点高,原因之二是塔内有压降,塔底压力比塔顶压力高,压力升高沸点升高。

67、直接水蒸气加热的精馏塔适用于难挥发组分是水,塔底易挥发组分浓度很

低的情况。

68、水蒸气蒸馏的先决条件是料液与水不互溶,这样可以降低体

系的沸点。

69、恒沸精馏与萃取精馏主要针对恒沸物系和相对挥发度很小的物系,采

取加入第三组分的办法以改变物系的α。

70、精馏设计时,F、x f、q、x D、x w、R均已确定,若将原塔滏间接蒸汽加热改为直

接蒸汽加热,则所需理论板数增加(增加、减少、不变),塔顶易挥发组分回

收率不变(增加、减少、不变)。

71、在连续精馏操作中,若F、x F、q均不变时,仅加大回流比可以使塔顶产品x D

浓度升高。此时若加热蒸汽量V不变,产品量D将减少。若在加大R的同时保持D不变,蒸汽用量增加,则冷却水量将增加。(增加、减少、不变、不确定)

72、在连续精馏塔中,精馏段操作线方程y=0.75x+0.2075,q线方程为y=-0.

5x+1.5xF,则回流比R= 3,馏出液组成xD= 0.83 ,进料液的q=

0.333,并判断进料热状态汽液两相。

∵y=R/(R+1)x+x D/(1+R)y=0.75x+0.2075?∴R/(R+1)=0.75R=3?∵y=q/(q-1)x-xF/(q-1) y=-0.5+1.5xF?∴q/(q-1)=-0.5 q=0.333 (为汽液两相进料)

73、HETP是指等板高度,即相当于一块理论板的填料层高度。,而H OG称为

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H G称为气相传质单元高度,当S=1 时,HETP=H O

G。N称为理论板数,NOG为气相总传质单元数,当S >1时,N>NOG,N OL/NOG= S 。

74、精馏操作的依据是利用均相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饱和蒸汽压(或挥发度)的差

异使其分离。实现精馏操作的必要条件包括塔顶液相回流和塔底上升汽体。

75、二元溶液连续精馏计算中,进料热状态的变化将引起B线的变化,

A:相平衡线,B:操作线与q线,C:相平衡线与操作线,D:相平衡线与q线

76、在常压下,苯的沸点为80.1℃,环己烷的沸点为80.73℃,为使这两组分的混合

液能得到分离,采用C方法最有效。A:恒沸精馏,B:普通精馏,C:萃取精馏,D:水蒸汽直接加热精馏

77、确定下述物理量沿着连续精馏塔自上而下的变化趋势,塔内压力增大,温度增

大(增大、减少、不变、不确定)。

78、精馏操作时,若F、D、xf、q、进料位置、回流比R都不变,而将塔顶泡点回

流改为冷回流,则塔顶产品组成x D将增大(增大、减小、不变)。

79、当原料组成、料液量、压力和最终温度都相同时,用简单蒸馏和平衡蒸馏(闪蒸)

的方法对二元理想溶液进行分离,其结果是:得到的馏出物浓度x

简单> x

平衡

得到的残液浓度x

简单= x

平衡

,得到的馏出物总量D

简单

< D

平衡

(>、<、=)。

80、连续精馏过程的进料热状态有5种,

已知q=1.1,则加料中液体量与总加料量之比是1:1 。?用图解法求理论板时,其结果与F、x F、xD、xW、q、R、操作压力P等参数中的P 无关。

81、恒沸精馏与萃取精馏的共同点是: 都需加入某种添加

剂;

主要区别是:(1) 恒沸精馏添加剂必须与被分离组份形成新的恒沸物,萃取精馏中要求萃取剂较原料中组份的沸点高得多。(2)恒沸精馏添加剂被汽化由塔顶蒸出,经济性不及萃取精馏。

82、某精馏塔在操作时,加热状态由饱和液体进料改为过冷进料,且保持F、x F、R、

D不变,则此时x D增大;xW减小;L/V不变。(增大、减小或不变)

83、精馏塔塔顶某理论板上气相露点温度为t1,液相泡点温度为t2,塔底某理论板

上气相露点温度为t3,液相泡点温度为t4,试按温度高低用〉、〈、=符号排列如下: t4 = t3> t2= t1。

84、精馏塔中第n-1,n,n+1块实际板(由上至下)的板效率小于1。与y n相平衡的液

相浓度为xn*,则xn* < x n;与xn+1相平衡的气相浓度为y n+1*,则y n+1* >yn+1,yn> xn-1。

85、分离要求一定,当回流比一定时,在五种进料状况中, 过冷液进料的q值最

大,其温度低于泡点温度,此时,提馏段操作线与平衡线之间的距离最远,分离所需的总理论板数最少。

86、与全回流相对应的理论板数最少。

87、某连续精馏塔,塔顶采用全凝器,塔底采用再沸器,完成一定分离任务需要N快

理论板,如果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塔顶改用分凝器,塔底采用直接蒸汽加热,则完成同样的分离任务需要N-1 块理论板。

88、某二元理想溶液精馏塔,进料为两相,若保持F、x F、xD、xW不变,则随着进

料中液相分率的增加,最小回流比减小,如果保持回流比不变,则完成同样的分离任务所需理论板数减小,塔顶冷凝器热负荷不变,塔釜热负荷增加。

89、萃取过程是分离液相混合物的常见单元操作,因为萃取相和萃余相都是均相混

合物,所以要想得到最终产品,还需要用蒸馏等方法对萃取相和萃余相进一步分离,因此完整的萃取过程比蒸馏过程更为复杂。那么,请简述一下在什么情况下采用萃取操作比直接蒸馏更适合: (1)液体混合物中需要分离的各组分的沸点很接近,即相对挥发度趋近于1或形成恒沸物,如果采用一般的蒸馏过程分离,需要的理论板数很多,设备费用很高,或必须采用大回流比,或不能达到分离目的,此时可采用萃取蒸馏。(2)对沸点很高的有机物水溶液,特别是当溶

质的浓度很稀时,若直接蒸馏,要汽化大量的水,能耗过高。(3)液体混合物中含有热敏性物质(如药物等),采用萃取方法可在低温下操作。

90、萃取蒸馏是在体系中加入萃取剂来改善体系的相对挥发度。一般萃取剂

的加入浓度越大,相对挥发度变化越大。

91、在多级逆流萃取中,欲达到同样的分离程度,溶剂比越大则所需理论级数越

少,操作点?越靠近S点。当溶剂比为最小值时,理论级数为∞,此时必有一条连结线与操作线重合。

92、在B-S部分互溶物系中加入溶质A组份,将使B-S互溶度增大;恰当降低

操作温度,B-S的互溶度减少。(增大、减少、不变、不确定)

93、分配系数KA<1表示: 萃取相中A组份的浓度yA<萃余相中A组份的浓度

x A;选择性系数β与精馏操作中相对挥发度相当;在B-S部分互溶系统中,若萃取相中含溶质A=85kg,稀释剂B=15kg,萃取剂S=100kg,则萃取相y A/y B= 5.67(y A、yB均表示质量分率)。

94、液液萃取中三元物系,按其组分之间互溶性可区分为几种情况

B :?(A)两种(B)三种(C)四种(D)四种以上

95、若B-S部分互溶物系中,临界互溶点P不在平衡曲线(溶解度曲线)的最高点,

且分配系数,则A组分的分配曲线图形应为C,

96、用纯溶剂S对A、B混合液进行单级(理论)萃取,当萃取剂用量增加时(进料

量和组成均保持不变)所获得的萃取液相组成是不定(增加、减少、不变、不定)。

97、单级(理论)萃取中,中维持进料组成和萃取相浓度不变的条件下,若用含有少量

溶质的萃取剂代替纯溶剂所得的萃余相浓度将不变(增加、减少、不变、不定)。

98、单级萃取操作中,在维持相同萃余相浓度下,用含有少量溶质的萃取剂S’代替溶

剂S,则萃取相量与萃余相量之比将增加,萃取液的浓度将减小(增加、减少、不变、不定)。

99、在一实验室装置中,将含A10%的AB混合液50kg和含A80%的AB混合液

20kg混合后,用溶剂S进行单级萃取,所得萃取相和萃余相脱溶剂后又能得到原来的10%A和80%A的溶液。则该工作状态下的选择性系数β= 1/36 。?β=(y A/xA)/(y B/xB)=(y A’/xA’)/(yB’/x B’)=(0.1/0.8)/(0.9/

0.2)=1/36

100、在萃取操作中,分配系数k A表示溶质在部分互溶的萃取剂和稀释剂液相

中的摩尔分率的比值k

=y A/xA,萃取剂对A的选择性系数β表示(y A/

y B)/(x A/x B),优良的萃取剂量应该满足 A 。?A:kA>1, β>1 B: k A>1, β<1C:k A<1,β<1D:kA<1,β>1 101、萃取蒸馏是在体系中加入萃取剂来改善体系的相对挥发度。一般萃取剂的加入浓度越大, α变化越越大。

102、进行萃取操作时,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C;

A:分配系数大于1;B:分配系数小于1; C:选择性系数大于1;D选择性系数小于1

103、采用多级逆流萃取与单级逆流萃取相比较,如果溶剂比、萃取相浓度一样,则多级逆流萃取可使萃取分率 A 。?A:增大;B:减少;C:基本不变;

D:增大、减少都有可能

104、原料液量为100kg,纯萃取剂用量为200kg,在操作范围内萃取剂与稀释剂完全不互溶,萃取物系在操作条件下的平衡关系为Y=1.2X(Y、X为比质量分率,即A/S和A/B),那么:单级萃取时,萃余相与原料液中溶质的组成之比为;如将萃取剂分成二等分进行两级错流萃取时,最终萃余相与原料液中溶质的组成比我为。

105、某二元液体混合物AB的量为100kg,含溶质A40%(质量分率,下同),物系的溶解度曲线及平衡连接线的内插辅助线如附图所示,用纯溶剂S对其进行多级逆流萃取,溶剂量为100kg,萃余相RN中A的组成xAN为0.1,求完成分离任务所需的理论级数 2 。

106、塔板中溢流堰的主要作用是为了保证塔板上有一定高度的液层。当喷淋量一定时,填料塔单位高度填料层的压力降与空塔气速关系线上存在两个转折点,其中下转折点称为载点,上转折点称为泛点。

107、筛板塔、泡罩塔、浮阀塔相比较,一般来说,操作弹性最大的是浮阀塔,

单板压降最低的是筛板塔,造价最低的是筛板塔。

108、某溢流板式塔设备,在操作中,降液管内液层过高,容易发生降液管液泛,如果希望在不改变降液管面积的前提下,对塔内件进行改造,可采取改用低压降塔板;或者增大降液管底隙,塔板加入口堰措施。

109、在同样塔径、物系和开孔率等条件下,其中操作弹性最大的是浮阀塔板,单板压力降最小的是筛孔塔板,造价最低的是筛孔塔板,无泄漏型塔板是泡罩塔板。

110、当填料塔操作气速达到泛点气速时,液体充满全塔空隙并在塔顶形成液层,因而压降急剧升高。

111、在浮阀塔板设计中,哪些因素考虑不周时,则塔易发生降液管液泛,请举出其中三种情况:(1)开孔率过小或气速过大;(2)板间距小; (3)降液管截面积过小。

112、在塔板的负荷性能图中,气相负荷的上限用雾沫夹带线和降液管液泛线表示,气相负荷下限用泄漏线表示。?某一操作中的F-1型浮阀塔板精馏塔,在操作条件下,气体密度为10.4kg/m3,该层塔板的阀孔气速为1.0m/s,塔中该层塔板的操作状态为B。?A:正常B:严重泄漏C:淹塔D:过量雾沫夹带

113、塔设备一般包括板式塔和填料塔两类。

114、板式塔的类型有:筛板塔、浮阀塔和泡罩塔等(按鼓泡元件划分,至少列举三种)。

115、填料塔是连续接触式汽液传质设备,塔内液相为分散相,汽相为连续相,为保证操作过程中两相的良好接触,故填料吸收塔顶部要有良好的液相分布装置。

116、从塔板水力学性能的角度来看,引起塔板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可以是雾沫夹带过量、降液管液泛、塔板上液体分布不均。

117、板式塔负荷性能图中有5条线,其中代表液相处理量上限的是降液管液体停留时间线、代表液相处理量下限的是保证液体在塔板上均匀流动的液体负荷下限线、代表气相处理量上限的是雾沫夹带过量线和降液管液泛线,代表气相处理量下限的是泄漏线。

118、评价塔板性能的标准是处理能力、塔板效率、操作弹性、塔板压力降、加工和检修的难易程度及制造费用。

119、图2是某塔板的负荷性能图,请说明该塔板的结构

存在什么缺点, 降液管面积过小。可以采取增大降液管面积、降低塔板压降、增大降液管底隙高度、板上设入口堰等措施,改善该塔板的水力学性能。

南京邮电大学期末试题《通信原理》试卷18

XXX 级本科班《通信原理》试题(卷) 说明:答案要求简明扼要,全部做在考试题(卷)上。 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某四电平传输系统,信号的马元宽度为5ms ,那么传码率为 ;若各电平的出现是等概率且独立,其传信率为 。 2.写出下列通信系统中常用英语缩写词的汉语全称FDM ; PCM ; DSB ; MSK . 3.设消息信号Ft A Ft A t m ππ6cos 2cos )(21+=,对此信号采用滤波法进行单边带调制,设载波t f A c c π2cos 20其中 c f F <<3,则上边带信号为 。若对 m(t) 进行调幅,调幅信号可能有的频率有 。 4.双变功率普密度为2 n 的高斯白噪声,通过中心频率为 c f 带宽为 B 的理想带通滤波器,c f B <<,则带通滤波 器的输出包络是 分布,相位是 分布 5.若消息代码序列为10000000000110,则HDB 3码 为 。 6.矩形包络2FSK 信号,1f 、2f 分别为800Hz 和1800Hz , 若传码率为400波特,则信号带宽为 ,频带利用 率为 ,若保持传码率不变,同时主瓣不重叠,则最小信号带宽为 。 7.简单增量调制输入信号为m(t),量比间隔为σ,抽样间隔为S T ,那么不发生斜率过载的条件是 。 8.若二院数字信号分别用S 1(t)和S 2(t)表示,持续时间均为T B 则匹配滤波器形式最佳接受机中与S 1(t)和S 2(t)匹配的滤波器分别为 和 ,最大信噪比时刻应选在 9.同步可分为 、 、 和 正确解调的基础是 同步,正确判决的基础 是 同步。 10.(7,1)重复码,用于检错最多 位错码;用于就错最多可纠 位错码,若用于纠、检错可 或 二、 应用题(共60分) 1. (10分)两基带系统,传输特性分别为矩形和升余

最新通信原理试卷一及答案

通信原理试卷一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 分) 1、随机过程X (t )的自相关函数,则其均值为 ,方差 为 ,平均功率为 。 2、多径传播对传输信号的影响有:(1)使载波信号变成了包络和相位受到调制的窄带信号(即衰落信号);(2) ; (3) 。 3、调制信号是幅度为的单音信号,,则已调波DSB 发送信号功率为 。 4、对于正在运行的FM 系统,若调制信号幅度增大,则频偏 、 所需传输的带宽 。 5、若将f (t )先 而后使它对载波进行FM 即得PM 。 6、在模拟调制系统AM 、DSB 、SSB 、VSB 和FM 中,调制效率最低的是 。抗干扰能力最强的是 。 7、数字信号的码元时间长度为1ms ,如果采用八电平传输,信息速率是 。 8、16ASK 信号的带宽是2ASK 信号带宽的 倍。 9、在模数转换中,实际的抽样有两种基本形式,即 和 。 10、在能够消除码间干扰的二元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中,若传输带宽为3KHz ,滚 降残留谱宽度为1KHz ,则对应的奈氏带宽为 KHz ,传输速率= bit/s. 11、一码长n=7的汉明码,监督位r= ,编码效率= 。 12、对输入信号S(t)采用匹配滤波器进行最佳接收,该匹配滤波器的单位冲击响应h(t) 为 。 二、名词解释(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GMSK 2、误码率 3、门限效应 4、数字基带信号 5、匹配滤波器 τ τ-+=e R X 1)()(t m m A m A f ?b R

三、简答题(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简述线性调制和非线性调制的概念。 2、简述消除码间干扰的方法。 3、简单比较ASK 、FSK 、PSK (DPSK )系统相干解调时的性能。 四、均值为0,自相关函数为 的高斯噪声 ,通过传输特性为 (A 、B 为常数)的线性网络,试求: (1)输入噪声的一维概率密度函数;(4分) (2)输出噪声的一维概率密度函数;(4分) (3)输出噪声功率;(2分) 五、某调制方框图如图1(b )所示。已知的频谱如图1(a ),载频,,且理想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为,试求输出信号的时域表达式,并说明为何种已调制信号。(共12分) 图1 六、若采用2ASK 方式传送二进制数字信息。已知发送端发出的信号振幅为5V , 输入接收端解调器的高斯噪声功率,今要求误码率。 试求:非相干接收时,由发送端到解调器输入端的衰减应为多少?(6分) (注:非相干接收时) 七、设二进制基带系统的分析模型如图2所示,现已知 试求:(1)画出传输特性的波形;(4分) (2)求该系统最高码元传输速率及相应码元间隔 。(4分) ()m t 21ωω<<1H ωω>1ω()s t ()s t 212 310n W σ-=?410e p -=/4 1 2r e p e -=00 0(1cos ),||()0,H else πτωτωτω? +≤?=? ??()H ωB R s T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总分24,共12小题,每空1分) 1、数字通信系统的有效性用 传输频带利用率 衡量,可靠性用 差错率 衡量。 2、模拟信号是指信号的参量可 连续 取值的信号,数字信号是指信号的参量可 离散 取值的信号。 3、广义平均随机过程的数学期望、方差与 时间 无关,自相关函数只与时间间隔有关。 4、一个均值为零方差为2n σ的窄带平稳高斯过程,其包络的一维分布服从瑞利分布, 相位的一维分布服从均匀分布。 5、当无信号时,加性噪声是否存在? 是 乘性噪声是否存在? 否 。 6、信道容量是指: 信道传输信息的速率的最大值 ,香农公式可表示为:)1(log 2N S B C +=。 7、设调制信号为f (t )载波为t c ωcos ,则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 t t f c ωcos )(,频域表达式为)]()([2 1c c F F ωωωω-++。 8、对最高频率为f H 的调制信号m (t )分别进行AM 、DSB 、SSB 调制,相应已调信号的带宽分别为 2f H 、 2f H 、 f H 。 9、设系统带宽为W ,则该系统无码间干扰时最高传码率为 2W 波特。 10、PSK 是用码元载波的相位来传输信息,DSP 是用前后码元载波的 相位差 来传输信息,它可克服PSK 的相位模糊缺点。 11、在数字通信中,产生误码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由传输特性不良引起的 码间串扰,二是传输中叠加的 加性噪声 。 12、非均匀量化的对数压缩特性采用折线近似时,A 律对数压缩特性采用 13 折线近似,μ律对数压缩特性采用15 折线近似。

二、简答题(总分18,共4小题) 1、随参信道传输媒质的特点?(3分) 答:对信号的衰耗随时间变化、 传输的时延随时间变化、 多径传播 2、简述脉冲编码调制的主要过程。(6分) 抽样是把时间连续、幅值连续的信号变换为时间离散,幅值连续的脉冲信号;量化是把时间离散、幅值连续的脉冲信号变换为幅值离散、时间离散的多电平脉冲信号;编码是把幅值、时间均离散的多电平脉冲信号用一组数字序列表示。 3、简单叙述眼图和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6分) 最佳抽样时刻对应眼睛开最大时刻;对定时误差的灵敏度有眼图斜边的斜率决定;图的阴影区的垂直高度,表示信号幅度畸变围;图中央横轴位置对应判决门限电平;抽样时刻上,上下阴影区的间隔距离之半为噪声容限。 4、简述低通抽样定理。(3分) 一个频带限制在(0,f H )的时间连续信号m(t),如果以H 21f T 的时间间 隔对它进行等间隔抽样,则m(t)将被所得到的抽样值完全确定 2、设信息序列为1,试编为AMI 码和HDB3码(第一个非零码编为+1),并画出相应波形。(6分) 1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1 AMI HDB3AMI HDB3 +1 0 0 0+V-B 0 0-V 0 0+1-1+B 0 0+V-1 +1 0 0 0 0 0 0 0 0 0 0-1+1 0 0 0 0-1 +1 0 0 0+1-1 0 0-1 0 0+1-1+1 0 0+1-1

通信原理试题库填空题

通信原理试题库填空题 1、 通信是消息传递的全过程,即 信息 的传输与交换。 2、 完成信息传递所需全部设备和传输媒的总和称为 通信系统 。 3、 信道指信号传输的通道,按传输媒介可以分为 有线 和 无线 两类。 4、 数字调制的目的是 把各种数字基带信号转换成适应于数字传输的数字频带信号。 5、 按通信方式不同,通信可以分为单工、半双工 和 双工 通信。 6、 信息是对消息的 不确定性的 定理描述。 7、 频带利用率的单位有 Baud/Hz 和 Bit/s/Hz 。 8、 信息量的单位当对数底为2时为比特,当对数底为10时为 哈特 ,当对数底为e 时 为 奈特 。 9、 通信系统最主要的性能指标为 有效性 和 可靠性 。 10、 设英文字母E 出现的概率为0.105,X 出现的概率为0.002。则E 的信息量为 3.25bit ,而X 的信息量为 8.97bit 。 11、 某信息源的符号集由A 、B 、C 、D 和E 组成,设每一符号独立出现,其出现概率 分别为1/4,1/8,1/8,3/16和5/16。则该信息源符号的平均信息量为 2.23bit/符号。 12、 所谓误码率,是指 错误接收的码元数在传送总码元数中所占的比例。 13、 只有 平稳随机过程 才可能具有各态历经性。 14、 在狭义的平稳随机过程中,其n 维的概率分布或n 维的概率密度函数与 时间的起点 无关。 15、高斯过程经过线性系统后的过程为 高斯过程 。 16、高斯过程的随机变量是高斯随机变量,其概率密度函数可表示为 22 2)(21 )(σπσa x e x f --=。 17、凡是功率谱密度在整个频域内都是均匀分布的噪声,称为 白噪声 。 18、要衡量随机过程任意两个时刻上获得的随机变量的统计相关特性,常用 协相关函数 和相关函数 来表示。 19、随机相位正弦波)sin()(0θξ+=t w t ,其中 0w 为常数,θ是在区间(0,2π)上均匀分布的随机变量。则其自相关函数为:τ0cos 2 1w 20、随机相位正弦波)sin()(0θξ+=t w t ,其中 0w 为常数,θ是在区间(0,2π)上均匀 分布的随机变量。则其平均功率为 1/2 。 21、为了提高数字信号的有效性而采取的编码称为__________,为了提高数字通信的可靠性 而采取的编码称为__________。 22、已知二进制数字信号每个码元占有的时间为1ms ,0、1码等概率出现,则码元速率为 __________,信息速率为__________。 23、设基带信号是最高频率为3.4kHz 的语音信号,则AM 信号带宽为 ,SSB 信号带宽 为 ,DSB 信号带宽为 。

通信原理试题集及答案

通信原理第六版(樊昌信) 期末习题解析题参考试题 一、是非题 3、不管m(t)是什么信号,在m(t)cosωct的频谱中都没有离散谱fc.(错) 4、在数字通信中,若无码间串扰,则误码率为0。(错) 6、单极性数字信号的连0码时间越长,要求位同步器的同步保持时间也越长。(对) 7、只要无误码,则PCM接收机输出模拟信号中就无噪声(错)‘ 8、数字基带系统的频带利用率不可能大于2bit/(s.Hz)(错) 9、在频带利用率方面QPSK通信系统优于2PSK通信系统(错) 二、填空题 4、在2ASK、2FSK、2PSK、2DPSK通信系统中,可靠性最好的是(2PSK),有效性最好的是(2ASK、2PSK,2DPSK) 5、均匀量化器的量化信噪比与编码位数的关系是(编码位数增加1位,量化信噪比增大6dB),非均匀量化器可以提高(小)信号的量化信噪比。 (式9.4.10) 信号量噪比:(S/N)dB=20lg M=20lg2N (N为编码位数) 编码位数增加一位,(S/N)dB=20lg M=20lg2(N+1)-20lg2N=20lg2=6dB 7、若信息速率为Wbit/s,则2PSK、4PSK信号的谱零点带宽分别为()和()Hz PSK信号为双极性不归零码,对基带信号R B=1/Ts=fs=R b/log2M, B=fs= R b/log2M =2B=2 R b/log2M=2W/ log2M 对调制信号:带宽为B 调 对2PSK:M=2,带宽为:2W 对4PSK,M=4,:带宽为:2W/ log2M =2W/2=W 8、设基带系统使用了五抽头的预置式自动均衡器,则此系统冲激响应的抽样值等于0的个数最少为(4),不等于0的个数最少为(1) 8、通过眼图,可以观察到(码间串扰)和(噪声)的大小 10、当无信号时,加性噪声是否存在?(存在),乘性噪声是否还存在?(不存在) 12、设信息速率为1.2kbit/s,则2ASK信号和4DPSK信号的频谱过零点带宽分别为()和()。 PSK信号为双极性不归零码,对基带信号R B=1/Ts=fs=R b/log2M, B=fs= R b/log2M =2B=2 R b/log2M=2W/ log2M 对调制信号:带宽为B 调 对2PSK:带宽为:2W 对4PSK:带宽为:2W/ log2M =2W/2=W 13、广义平稳随机过程的两个特点分别是(数学期望、方差与时间无关)和(自相关函数只与时间间隔有关)。 14、线性PCM编码器的抽样信号频率为8kHz,当信息速率由80kbit/s下降到56kbit/s时,量化信噪比增大(-18)dB. 参考题5 16、对于2DPK、2ASK、2FSK通信系统,按可靠性好坏,排列次序为(2DPSK、2ASK、2FSK),按有效性好坏,排列次序为(2DPSK(2ASK)、2FSK)。 17、均匀量化器的量化噪声功率与信号大小(无)关,适用于动态范围(小)的信号,非均匀量化器可以改善(小)信号的量化信噪比,适用于动态范围(大)的信号。 21、对某模拟信号进行线性PCM编码,设抽样频率为8kHz,编码位数为7,则此PCM信号

(完整版)通信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通信原理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数字通信相对于模拟通信具有( B )。 A.占用频带小B.抗干扰能力强C.传输容量大D.易于频分复用 2.以下属于模拟信号是( A )。 A.PAM信号B.PCM信号C.⊿M信号D.DPCM信号 3.以下信号属于模拟信号的是( B )。 A.PCM信号B.PAM信号C.⊿M信号D.DPCM信号 4.以下属于数字信号是( D )。 A.PAM信号B.PDM信号C.PPM信号D.PCM信号 5.对于M进制的离散消息源消息源,其平均信息量最大时的概率分布为( A )。 A.均匀分布B.正态分布C.瑞利分布D.指数分布 6.通信系统可分为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以下属于频带传输方式的是(C )。 A.PAM传输方式B.PCM传输方式C.PSK传输方式D.⊿M传输方式 7.通信系统可分为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以下属于基带传输方式的是( B )。 A.PSK传输方式B.PCM传输方式 C.QAM传输方式 D.SSB传输方式 8.按信号特征通信系统可分为模拟和数字通信系统,以下为数字通信系统的是( D )。 A.采用PAM方式的通信系统B.采用SSB方式的通信系统 C.采用VSB方式的通信系统D.采用PCM方式的通信系统 9.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传输速率属于通信系统性能指标中的( A )。 A.有效性B.可靠性C.适应性D.标准性 10.以下属于码元速率单位的是( A )。 A.波特B.比特C.波特/s D.比特/s 11.在模拟通信系统中,传输带宽属于通信系统性能指标中的( B )。 A.可靠性B.有效性 C.适应性 D.标准性 12.产生频率选择性衰落的原因是( C )。 A.幅频畸变B.相频畸变C.多径传播D.瑞利衰落 13.若采用空间分集技术,抗选择性衰落较差合并方式为(A )。 A.最佳选择方式B.最大功率合并方式C.最小色散合并方式D.最大信噪比合并方式14.以下属于恒参信道的是( D )。 A.微波对流层散射信道B.超短波电离层散射信道 C.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D.微波中继信道 15.改善恒参信道对信号传输影响的措施是(C )。 A.采用分集技术B.提高信噪比C.采用均衡技术D.降低信息速率 16.随参信道所具有的特点是( D )。 A.多经传播、传输延时随时间变化、衰落 B.传输损耗随时间变化、多经传播、衰落 C.传输损耗随时间变化、传输延时随时间变化、衰落 D.传输损耗随时间变化、传输延时不随时间变化、多经传播 17.根据信道的传输参数的特性可分为恒参信道和随参信道,恒参信道的正确定义是(B )。A.信道的参数不随时间变化B.信道的参数不随时间变化或随时间缓慢变化 C.信道的参数随时间变化D.信道的参数随时间快速变化 18.以下信道属于随参信道的是( B )。 A.电缆信道B.短波信道C.光纤信道D.微波中继信道 19.调制信道的传输特性不好将对编码信道产生影响,其结果是对数字信号带来(B )。 A.噪声干扰B.码间干扰C.突发干扰D.噪声干扰和突发干扰

通信原理填空题及答案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通信原理》 二、填空题 1.由通信系统模型可知信号传输需经过两个变换,分别是非电/电变换和调制/解调变换。 3.“在码元速率相等的情况下,四进制的信息速率是二进制的2倍。”此话成立的条件是独立等概。 4.通常将信道中传输模拟信号的通信系统称为模拟通信系统;将信道中传输数字信号的通信系统称为数字通信系统。 5.主要用来度量通信系统性能的参量为有效性和可靠性。 6.有效性和可靠性是用来度量通信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对应于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具体指标分别是传输速率和差错率。 7.当原始信号是数字信号时,必须经过调制后才能通过模拟通信系统进行传输,并经过解调后还原成原始信号。 8.通常广义信道可以分为调制信道和编码信道,调制信道一般可以看成是一种模拟信道,而编码信道则可以看成是一种数字信道。 9.通常将调制前和解调后的信号称为基带信号;将调制后和解调前的信号称为已调信号。 10.热噪声的频域特性表现为均匀无限宽、时域特性表现为杂乱无章、统计特性表现为正态分布。 11.起伏噪声是加性噪声的典型代表,起伏噪声包括:热噪声、散弹噪声和宇宙噪声。 12.当无信号时,则传输信道中将有加性干扰,无乘性干扰。13.信道对信号的影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加性干扰、另一类为乘性干扰。 14. 将乘性干扰k(t)不随或基本不随时间变化的信道称为恒参信道。15.恒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的不理想,其影响可以采用均衡措施来加以改善。 20.在模拟通信系统中注重强调变换的线性调制。 21.根据对控制载波的参数不同,调制可以分为调幅、调频、调相三种基本方式。

通信原理试卷A-B答案..

通信原理试卷A-B答案..

浙江工商大学2009 / 2010 学年第 一 学期答案A 课程名称:_通信原理_考试方式: 闭卷 完成时限:12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D A B C D B C 1. 以下方法中,( D )不能作为增大视距传播的距离的方法。 A. 中继通信 B. 卫星通信 C.平流层通信 D.地波通信 2. 在光纤中,( A )。 A. 纤芯的折射率大于包层的折射率 B. 纤芯的折射率小于包层的折射率 C .纤芯的折射率等于包层的折射率 D . 不能确定纤芯和包层的折射率哪个大 3. 提出部分响应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频带利用率,并( B )。 A. 消除码间干扰 B. 加速传输波形的尾巴衰减 C .降低噪声的影响 D. 使得传输波形的频谱变成理想低通特性 4. 高斯白噪声通过窄带理想带通滤波器后为窄带高斯噪声,后者包络的一维分布为(C )。 A. 高斯分布 B. 莱斯分布 C. 瑞利分布 D. 均匀分布。 5. 在AM 、DSB 、SSB 、VSB 等4个通信系统中,有效性最好的通信系统是( D )。 A. AM B. VSB C. DSB D. SSB 6. 设基带信号为()f t ,载波角频率为c ω,?()f t 为()f t 的希尔伯特变换,则DSB 信号的一般表示式为( B )。 A. 0()[()]cos c s t A f t t ω=+ B. ()()cos c s t f t t ω= C. 12?()[()cos ()sin ] c c s t f t t f t t ωω=- D.1 2 ?()[()cos ()sin ]c c s t f t t f t t ωω= +。 7.2DPSK 中,若采用差分编码加2PSK 绝对相移键控的方法进行调制,a n 为绝对码,b n 为相对码,则解调端码型反变换应该是( C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对于AM 系统,无门限效应的解调方法是___相干解调_________。 2.已知FM 波的表达式63()10cos(21010sin(10))s t t t ππ=?+(V),可求出载波频率为__106 Hz___ ,已调波的卡森带宽为_11_kHz ,单位电阻上已调波的功率为_50_W 。 3. 在传输数字信号时,如果时域上波形畸变可引起相邻码元波形之间发生部分重叠,造成 码间干扰 。 4. 多径传播会引起 频率选择性 衰落 n n n b a b ⊕=-11 -⊕=n n n b a b 1 -⊕=n n n b b a 1 1--⊕=n n n b b a

2015通信原理期中考题及答案

电子科技大学2015-2016学年第 1 学期期 中 考试 A 卷 课程名称: 通信原理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 考试日期: 2015年10月 29 日 考试时长:90分钟 本试卷试题由 六 部分构成,共 5 页。 一、选择与填空(共20分,共 10题,每题 2分) 1、 频带利用率是数字通信系统的( A )指标。 (A )有效性 (B )可靠性 (C )适用性 (D )可实现性 2、某AWGN 信道带宽为50 MHz ,信号噪声功率比为30 dB 。则根据香农公式,该信道容量约为( D )。 (A )40 Mbit/s (B )130 Mbit/s (C )150 Mbit/s (D )500 Mbit/s 3、要无失真传输某信号,信道传递函数需满足的条件是( D )。 (A )幅频响应和相频响应均为常数 (B )幅频响应和相频响应的乘积为常数 (C )幅频响应或相频响应的导数为常数 (D )幅频响应和相频响应的导数都为常数 4、在已调信号带宽相同的情况下,基带信号带宽最宽的是( B )信号。 (A )AM (B )SSB (C )DSB (D ) FM 5、在模拟信号传输中,调制效率是指( C )。 (A )传输信号中直流信号功率与交流信号功率之比 (B )传输信号中载波信号功率与边带信号功率之比 (C )传输信号中信息携带信号的功率与传输信号总功率之比 (D )传输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之比 6、设信号功率为 1 mW ,噪声功率为100 nW ,则信噪比(S /N )的dB 值是 40 dB 。 7、基带信号()cos m m m t A t ω=对载波作100%的幅度调制,则常规AM 系统、DSB-SC 系统与SSB 系 统的解调增益分别为 0.67 、 2 和 1 。 8、对于4PAM 信号和16PAM 信号, 4PAM 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能, 16PAM 具有较好的频谱效率。 9、某十六进制数字基带系统符号速率为2400 Baud ,则该系统的比特速率为 9600 bit/s 。 10、当“0”、“1”码等概率出现时,在单极性NRZ 信号、双极性NRZ 信号、单极性RZ 信号和双极性 RZ 信号中,具有多条离散谱线的信号是 单极性RZ 。 二、(共15分)已知某AM 模拟调制系统中,信号表达式()[]106cos4000cos2AM c s t t f t ππ=+。

通信原理试题集及答案全

一、是非题 1、在单边带信号中插入强载波,可用包络检波法解调出基带信号。(对) 2、对于调频信号,也可以用其上边带或下边带传输信息。(错) 3、不管m(t)是什么信号,在m(t)cosωct的频谱中都没有离散谱fc.(错) 4、在数字通信中,若无码间串扰,则误码率为0。(错) 5、若宽带调频信号的基带信号最高频率增大一倍,则调频信号带宽也增大一倍。(错) 6、单极性数字信号的连0码时间越长,要求位同步器的同步保持时间也越长。(对) 7、只要无误码,则PCM接收机输出模拟信号中就无噪声(错)‘ 8、数字基带系统的频带利用率不可能大于2bit/(s.Hz)(错) 9、在频带利用率方面QPSK通信系统优于2PSK通信系统(对) 二、填空题 1、模拟通信系统中,可靠性最好的是(FM),有效性最好的是(SSB)。 2、在FM通信系统中,采用预加重和去加重技术的目的是(提高解调器输出信噪比)。 3、时分复用的话路数越多,信息速率(越大)。 4、在2ASK、2FSK、2PSK、2DPSK通信系统中,可靠性最好的是(2PSK),有效性最好的是(2ASK、2PSK) 5、均匀量化器的量化信噪比与编码位数的关系是(编码位数增加1位,量化信噪比增大6dB),非均匀量化器可以提高(小)信号的量化信噪比。 (式9.4.10) 信号量噪比:(S/N)dB=20lg M=20lg2N (N为编码位数) 编码位数增加一位,(S/N)dB=20lg M=20lg2(N+1)-20lg2N=20lg2=6dB 6、改善FM系统抗噪声性能的有效措施是(采用预加重技术和去加重技术) 7、若信息速率为Wbit/s,则2PSK、4PSK信号的谱零点带宽分别为()和()Hz PSK信号为双极性不归零码,对基带信号R B=1/Ts=fs=R b/log2M, B=fs= R b/log2M 对调制信号:带宽为B调=2B=2 R b/log2M=2W/ log2M 对2PSK:带宽为:2W 对4PSK:带宽为:2W/ log2M =2W/2=W 8、设基带系统使用了五抽头的预置式自动均衡器,则此系统冲激响应的抽样值等于0的个数最少为(4),不等于0的个数最少为(1) 8、通过眼图,可以观察到(码间串扰)和(噪声)的大小 9、调频信号20cos(2*108π+8cos400πt)的最大频偏为(1600)Hz,带宽为(3600)Hz P1 05:m f为最大相位偏移,由调频信号可知其最大相位偏移为8,m f=8, 调制信号的频率:f m=400π/2π=200 所以最在频偏Δf=m f×f m=8200=1600. B=2(m f+1)f m=3600Hz 10、当无信号时,加性噪声是否存在?(存在),乘性噪声是否还存在?(不存在) 11、设基带信号的最高频率为3.4kHz的语音信号,则AM信号带宽为(6.8kHz),SSB信号带宽为(3.4kHz),DSB信号带宽为(6.8kHz)。 12、设信息速率为1.2kbit/s,则2ASK信号和4DPSK信号的频谱过零点带宽分别为()和()。 PSK信号为双极性不归零码,对基带信号R B=1/Ts=fs=R b/log2M, B=fs= R b/log2M 对调制信号:带宽为B调=2B=2 R b/log2M=2W/ log2M 对2PSK:带宽为:2W 对4PSK:带宽为:2W/ log2M =2W/2=W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数字通信系统的有效性用 衡量,可靠性用 衡量。 2. 模拟信号是指信号的参量可 取值的信号,数字信号是指信号的参量可 取值的 信号。 3. 广义平均随机过程的数学期望、方差与 无关,自相关函数只与 有关。 4. 一个均值为零方差为2n σ的窄带平稳高斯过程,其包络的一维分布服从 分布,相 位的一维分布服从 分布。 5. 当无信号时,加性噪声是否存在? 乘性噪声是否存在? 。 6. 信道容量是指: ,香农公式可表示为:)1(log 2N S B C +=。 7. 设调制信号为f (t )载波为t c ωcos ,则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 t t f c ωcos )(,频域表达式为)]()([2 1c c F F ωωωω-++。 8. 对最高频率为f H 的调制信号m (t )分别进行AM 、DSB 、SSB 调制,相应已调信号的带宽分别为 2f H 、 2f H 、 f H 。 9. 设系统带宽为W ,则该系统无码间干扰时最高传码率为 波特。 10. PSK 是用码元载波的 来传输信息,DSP 是用前后码元载波的 来传输信息,它可克服PSK 的相位模糊缺点。 11. 在数字通信中,产生误码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由传输特性不良引起的 , 二是传输中叠加的 。 12. 非均匀量化的对数压缩特性采用折线近似时,A 律对数压缩特性采用 折线 近似,μ律对数压缩特性采用 折线近似。 13. 通信系统的两个主要性能指标是 和 。 14. 时分复用中,将低次群合并成高次群的过程称为 ;反之,将高次群分解为低 次群的过程称为 。

通信原理(第六版)试题(精选)

通信原理试卷 一 填空题 1. 接收设备的功能是将 和 。信号放大,反变换 2. 受信者是传送信息的 ,其功能与 相反。目的地, 信源 3. 基带的含义是指信号的频谱从 附近开始,如话音信号的频率范围为 。零频,300Hz-3400Hz 4. 经过调制以后的信号称为已调信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 ;二是 。携带有信息, 适应在信道中传输 5. 同步是使 两端的信号在 上保持步调一致。收发, 时间 6. 在数据通信中,按数据代码排列的方式不同,可分为 和 。并行传输, 串行传输 7. 通信中的 和 都可看作随时间变化的随机过程。信号,噪声 8. 随机过程具有 和 的特点。随机变量,时间函数 9. 一个随机过程的 与 无关,则称其为严平稳过程。统计特性, 时间起点 10. 若一个过程是严平稳的,则它 广义平稳的,反之 。必是,不一定成立 11. 若一个过程的 等于对应的 ,则该过程是各态历经的。时间平均,统计平均 12. 若一个过程是各态历经的,则它 平稳的,反之 。也是,不一定成立 13. 无线信道按传输方式区分基本上有 、 和视线传播三种。地波, 天波 14. 有线信道分为 和 两大类。有线电信道, 有线光信道 15. 信道的数学模型分为 模型和 模型。调制信道,编码信道 16. 由连续信道容量的公式得知: 、 是容量的决定因素。带宽, 信噪比 17. 调制信道模型用 和 表示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加性干扰,乘性干扰 18. 模拟调制分为: 和 。幅度调制, 角度调制 19. SSB 信号只传输DSB 信号中的一个边带,所以频谱 ,效率 。最窄, 最高 20. VSB 是 与 之间的一种折中方式。DSB, SSB 21. 调制方法分为: 和 。相干解调, 非相干解调 22. FDM 是一种按 来划分 的复用方式。频率, 信道 23. 的非相干解调和 的非相干解调一样,都存在“门限效应”。FM 信号, AM 信号 24. 多路复用是指在 信道中同时传输 信号。一条, 多路 25. 基带信号的特征是将其频谱从 开始,占据 的频带。零频或很低频率, 较宽 26. 对基带信号传输前的处理或变换的目的是使 与 相匹配。信号的特性,信道的传输特性 27.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中,造成误码的两个主要因素是 和 。码间串扰,信道噪声 28. 等概条件下,单极性基带系统的最佳判决门限电平是 ,双极性基带系统的最佳判决门限电平是 。A/2,0 29. 部分响应技术是 的引入 的一种技术。有控制, 码间串扰 30. 等概双极性码无 ,有利于 。直流分量,在信道中传输 31. 2ASK 和2PSK 所需带宽是 ,2FSK 所需带宽是 。 B R 2,B R f f 212+- 32.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中在抗加性白噪声方面, 性能最好, 最差。相干2PSK,2ASK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填空题

填空题 1、模拟通信系统中,可靠性最好的是( FM ),有效性最好的是( SSB )。 2、在FM通信系统中,采用预加重和去加重技术的目的是(提高解调器输出信噪比)。 3、时分复用的话路数越多,信息速率(越大)。 4、在2ASK、2FSK、2PSK、2DPSK通信系统中,可靠性最好的是(2PSK),有效性最好的是(2ASK,2PSK)。 6、改善FM系统抗噪声性能的有效措施是(采用预加重技术和去加重技术)。 7、若信息速率为Wbit/s,则2PSK信号的谱零点带宽为(2W )。 8、通过眼图,可以观察到(码间串扰)和(噪声)的大小 9、调频信号20cos(2*108π+8cos400πt)的最大频偏为(1600)Hz,带宽为(3600)Hz。 10、当无信号时,加性噪声是否存在?(存在),乘性噪声是否还存在?(不存在) 11、设基带信号的最高频率为3.4kHz的语音信号,则AM信号带宽为(6.8KHZ),SSB信号带宽为(3.4KHZ),DSB信号带宽为(6.8KHZ)。 12、对FM、AM、DSB、SSB通信系统,按可靠性好坏,排列次序为(FM,DSB,SSB,AM),按有效性好坏,排列次序为(SSB,AM,DSB,FM)。 13、对于2DSK、2ASK、2FSK通信系统,按可靠性好坏,排列次序为( 2DPSB,2ASK,2FSK),按有效性好坏,排列次序为(2DPSK,2ASK)。 15、模拟通信系统中,已调信号带宽与有效性之间关系是(已调信号带快越小,有效性越好)。接收输出信噪比与可靠性之间的关系是(信噪比越高,可靠性越好)。 16、某调频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10cos(2*106πt+5sin2*103πt),此信号的带宽为( 12khz ),当调频灵敏度为5KHz/V时,基带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 cos(2*10^5pit))。 17、在AM、SSB和FM系统中,有效性最好的是(SSB),可靠性最好的是(FM)。 19、设信息速率为2.048Mbit/s,则2DPSK信号带宽为(4.096Mbit/s)。 24、单边带信号相干解调器中,若本地载波与发送端载波同频但不同相,对解调

清华大学《通信原理》试题(卷)完美版 (9)

1.2.3.4. 5.式和 ,最大信噪比时刻应选在 同步可分为 、 、 和 正确解调的基础是 同步,正确判决的基础 是 同步。 重复码,用于检错最多 位错码;用于就错最多可纠 位错码,若用于纠、检错可 或 应用题(共60分) 1. (10分)两基带系统,传输特性分别为矩形和升余弦,如图,当采用如表所示传输速率,那些无码间串扰?那些有串扰能清除?那些串扰无法清除?并将结果填如表中。 当输入信噪比为20Db 时, 试计算解调的输出信噪比 (3) 以单边带调制的方式将12路话音信号频分复用为一个基群,如 采用FM 调制方式将基群调制到微波频段,调制指数为3=f m ,计算FM 带宽 。 分)数字基带信号s(t)如图所示,对载波实施调制,设载频与码元速 2PSK 、2DPSK 及4PSK 波形

4. (12分)设信号频率范围0~4KHz ,幅值在-4.096~+4.096伏间均匀分布。 (1) 若采用均匀量化编码,以PCM 方式传送,量化间隔为2mv ,用最 小抽样速率,求传送该PCM 信号实际需要最小带宽和量化信噪比。 (2) 若采用13折线A 率对该信号非均匀量化编码,这时最小量化 级等于多少?设抽样值为0.6v ,写出编码器输出码组和量化误差。 5. (12分)某循环码的生成矩阵为?? ?? ? ?????=100111001110101010011A (1) 求码长n 和信息源k (2) 写出典型监督矩阵,并确定生成多次式g(x) (3) 当输入信号位100时,求相应的循环码组 (4) 若收到码为1100100,判断是否有错,并改进之 (5) 该码的抗干扰能力如何? 6. (6分)写出伪随机序列的3种应用,并指出它用了伪码的什么性质?

通信原理试题A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20 分) 1:调制信道根据信道传输函数的时变特性不同,可分为()和()两类。 2:信道容量是指() 3: 扩频的主要方式有()和()。 4: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主要有:(),()和()。 5:稳随机过程的自相关函数与其功率谱密度是()变换关系。 6:平稳随机过程自相关函数与()有关。 7:随参信道的传输媒质的三个特点分别为()、()和()。8:消息中所含信息量I与出现该消息的概率P(X)的关系式为(),常用的单位为()。 9:卷积码的译码方法有两类:一类是(),另一类是()。 10:模拟信号是利用()、()和()来实现其数字传输的。 二简答题(每题5 分,共25 分) 1、抗衰落技术有哪些。 2、按传输信号的复用方式,通信系统如何分类? 3、随参信道对所传信号有何影响?如何改善? 4、什么是复用技术?主要类型有哪些?复用与多址技术二者有何异同? 5、在模拟信号数字传输中,为什么要对模拟信号进行抽样、量化和编码? 三画图题(每题5 分,共5 分) 已知信息代码为:1 0 0 0 0 0 0 0 0 1 1 1 0 0 1 0 0 0 0 1 0,请就AMI码、HDB3码、Manchester码三种情形, (1)给出编码结果; (2)画出编码后的波形; 四计算题(每题10 分,共50 分) 1、现有一振幅调制信号,其中调制信号的频率f m=5KHz,载频f c=100KHz,常数A=15。 (1)请问此已调信号能否用包络检波器解调,说明其理由; (2)请画出它的解调框图; (3)请画出从该接收信号提取载波分量的框图。 2、下图中示出了一些基带传输系统的总体传输特性,若要以2000波特的码元速率传输,请问哪个满足抽样点无码间干扰的条件?

通信原理填空题

通信原理填空题 信息+信道 (1)四元信源的四个符号出现的概率分别为1/2,1/4,1/8,1/8,信源熵为;理论上,四元信源的最大熵为。 (2)在四进制系统中每秒传输1000个四进制符号,则此系统的码元速率R B 为,信息速率R b为。 (3)出现概率越的消息,其所含信息量越大。 (4)已知八进制信号的传输速率为1600波特,若信息速率保持不变,变换成二进制数字信号的传输速率为波特。 (5)某离散信源输出二进制符号,在条件下,每个二进制符号携带1比特信息量;在条件下,每个二进制符号携带的平均信息量小于1比特。 (6)当无信号时,加性噪声是否还存在?。乘性噪声是否还存在?。(7)调制信道分为和,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属于 信道。 (8)广义信道按照它包含的功能,可以划分为和。(9)恒参信道的线性失真包括和。 (10)模拟信号是指信号的参量可取值的信号,数字信号是指信号的参量可 取值的信号。 (11)信源编码的目的是信息冗余度,提高传输的性;信道编码是目的是信息冗余度,提高传输。 (12)信号在随参信道中传输时,产生频率弥散的主要原因是。 (13)设某随参信道的最大多径时延差为4us,为了避免发生选择性衰落,在该信道上传输的数字信号的码元脉冲宽度为。 (14)在数字通信中,当信号带宽超过多径传播随参信道的相关带宽时,会产生 衰落。 (15)电离层反射通信1000km时,最大时延差为2ms,那么传输媒质的相关带宽为 Hz。 (16)随参信道传输媒质的特点是,,。 (17)连续信道香农公式可表示为,当信道带宽趋于无穷大时,信道容量趋于。 随机过程 (1)平稳随机过程的统计特性不随时间推移而不同,其一维分布与无关,二维分布只与有关。 (2)窄带信号通过随参信道多径传播后,其信号包络服从分布,相位服从 分布。 (3)广义平稳随机过程的数学期望与无关,自相关函数只与有关。(4)一个均值为零、方差为σ2的窄带平稳高斯过程,其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是过程,均值为,方差为,在同一时刻它们是相互。 (5)加性高斯白噪声的含义是,,。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山东大学通信原理试卷及答案

自测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计20分) 1、设某离散信源有三个消息符号,它们出现的概率分别为1/4、1/ 2、1/2,各符号出现是相对独立的。若信息源以1000B 的速率发送符号,信息传输速率为 。 2、已调波t 10sin t 5cos )t 2cos t (cos ) t (s ?+=传输带宽为 。 3、已知彩色电视图像由5 105?个像素组成。设每个像素有64种彩色度,每种彩色度有16个亮度等级。如果所有彩色度和亮度等级的组合机会均等,并统计独立,则每秒传送100个图画所需的信道容量 。 4、通信系统的误码率为6 102-?,群同步采用连贯式插入的方法,同步码组位数为5,错码数为2,则漏 同步概率大小为 。 5、设信号t cos A 9) t (m ω+=,其中V 10A ≤。若m(t)被均匀量化为60个电平,则所需的二进制码 组的位数N 为 。 6、衡量一个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模拟和数字通信系统采用不同的定量指标,模拟通信系统通通常采用 作为可靠性指标。 7、编码信道对信号影响是一种数字序列的变换,即把一种数字序列变成另一种,其模型可用 来描述,常用于数字通信中。 8、对于如下的码组:(000000)、(001110)、(010101)、(011011)、(100011)、(101101)、(110110)、(111000),若用于纠错,其纠错能力为 。 9、随参信道对传输信号的影响包括 。 10、设二进制码元速率为2B R ,N 进制码元速率为BN R ,且有k 2N =(k 为自然数),则2B R 和BN R 的 关系为 。 二、简答及简要分析题(每题6分,共计30分) 1、二进制数字代码为111000000000000101,写出对应的HDB 3码。 2、简要分析当传码率为B 10 43 ?时,图示a 和b 两系统能否实现无码间干扰传输。 3、什么是复用技术?主要类型有哪些?复用与多址技术二者有何异同? 4、在模拟信号数字传输中,为什么要对模拟信号进行抽样、量化和编码? 5、A 律30/32路PCM 基群系统基群速率为多少?为什么? 三、综合题(50分) 16、(15分)已调信号时域表示如下,其中t sin A m m ω是调制信号。 m 0c m m 0m A A ,t cos )t sin A A ()t (s ≥ωω+= (1)如果发送该信号,计算)t (s m 的发送功率、载波功率和边频(边带)功率;

通信原理练习题

通信原理练习题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是有效性和可靠性。码元速率R B 定义是每秒传送码元的数目,单位Baud。信息速率定义是每秒钟传送的信息量,单位bit/s。 2、数字通信系统的有效性用传输速率衡量,可靠性用差错率衡量。 3、模拟通信系统的有效性用传输带宽衡量,可靠性用信噪比衡量。 4、在等概条件下,八元离散信源能达到最大熵是3bit/符号,若该信源每秒钟发送2000个符号,则该系统的信息速率为6k bit/s。 5、通信系统的有效性衡量指标对于模拟通信系统为传输带宽,对于数字通信系统为传输速率。 6、通信系统的可靠性衡量指标对于模拟通信系统为信噪比对于数字通信系统为差错率。 7、一个M进制基带信号,码元周期为T S 秒,则传码率为1/T S 波特,若码元等概 出现,一个码元所含信息量为log 2 M (bit)。 8、通信系统模型中有两个变换,它们分别是非电量与电量之间的变换和基带信号与频带信号之间的变换。 9、模拟信号是指信号的参量可连续取值的信号,数字信号是指信号的参量可离散取值的信号。 10根据信道中所传输信号特征的不同,通信系统可分为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二、画图 1、 画出模 拟通信 系统的一般模型。 2、画出通信系统的简化模型。

三、计算题 1、对于二电平数字信号,每秒传输300个码元,问此传码率R B 等于多少?若该数字信号0和1出现是独立等概率的,那么传信率R b 等于多少? 2、、现有一个由8个等概符号组成的信源消息符号集,各符号间相互独立,每个符号的宽度为。计算: (1)平均信息量;(2)码元速率和平均信息速率;(3)该信源工作2小时后所获得的信息量;(4)若把各符号编成二进制比特后再进行传输,在工作2小时后发现了27个差错比特(若每符号至多出错1位),求传输的误比特率和误符号率。 解:(1)符号)/(38log log 22bit M H === (2)T s = ,所以B aud 10000R s T 1 B == (3)216Mbit/s 3600210303=???=?=t R I b (4)误比特率 56 1025.110 21627 -?=?= b P 2小时传送的码元数为7B 107.23600210000t R N ?=??== 误码率为:5 6 1075.310 7227-?=?= e P 3、(8分)某消息源的符号集由32个等概的符号组成,每符号宽度为2ms ,编为5位。设该消息源以编组方式发送消息,每组30个符号,再间歇15ms ,然后再发送下一组,试: (1)、求信息传输速率;(2)、若传输1小时后发现有72个符号出错。若每符号至多出错1位,且间歇期无差错,求误信率和误码率。 解:(1)由于32个符号等概,因而每一个符号的信息量bit I 532log 21== 每组信息量bit I I 150301==, 每组占用时间ms T T s 751530=+= s Kbit T I R b /210751503 =?== ∴- (2)1小时传送的信息量为bit t R I b 6'102.736002000?=?=?= 误信率 5 6 1010 2.772-=?= b P 码元速率为 Baud R R b B 4005/20005/=== 误码率为 51053600 40072 -?=?= e P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