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

?第四章教学目标设计

一、教学目标概述

二、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三、教学目标的设计与编写

第一节教学目标概述

(一)教学目标(学习目标、行为目标):对学习者预期所要达到的学习结果的描述。

对此定义做如下说明:

?教学目标描述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例如:“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会学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寓意……”。

?教学目标描述的是学习者的行为变化,对这种行为变化的描述必须具体、明确、可测。

?教学目标有层次性。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设计与编写的是具体的课时目标。

(二)功能

1、导教:决定教学策略,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

2、导学:引起注意,激发兴趣,调动积极主动性,使学有方向。

3、导测、导评: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

4、调节控制:所有具体的教学环节都围绕教学目标而确定,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

5、激励:对教学双方都起到目标定向的激励作用。

?

第二节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一、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P117)

?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是教育发展史上第一个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他把教学活动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每个领域的目标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划分。见下图:

布鲁姆理论的意义:

?使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能全面、更快而准确地确定各目标水平与相应的行为;

?为科学测量和评价教学结果提供了依据。

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系统

(一)言语信息:指可用言语表达的信息,是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陈述性知识。(二)智力技能:是学习者运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是回答“怎么办”的问题。

有四种类别:辨别、概念、规则与原理、问题解决(高级规则)。

辨别:是将刺激物的一个特征和另一个特征、或者将一个符号与另一个符号加以区别的一种习得能力。

概念:是对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的反映。

规则:是提示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关系的一种言语表述。它可以是一个定律、一条原理或一套已确定的程序。如“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

高级规则:学习者在试图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时,可能把属于不同的内容范围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规则结合在一起,组成一条能解决该问题的高级规则。(三)认知策略:是学习者调节自己的感知、注意、记忆和思维等内部心理过程的技能。是回答“怎么学”的知识。

在信息加工心理学中,也高尔夫球认知策略称作执行控制过程。

智力技能是运用符号处理问题的能力,即处理外部世界的能力,而认知策略是自我控制与调节的能力,即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

在感知觉基础上通过记忆,学生获得大量的言语信息,是较简单的认知学

习;

在感知基础上,通过思维,获得有关外部事物的概念、规则乃至高级规则,并将其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比较复杂的认知学习;

在上述学习的同时,学生还要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认知过程,即学会如何

学习、如何思维,这是更高级的认知学习。

(四)动作技能:学习者有意识地利用动作去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是回答“怎么操作”的知识。

(五)态度:是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相对稳定的内部准备状态。是回答“怎样对待”的问题。

加涅观点的意义:

a.为教师全面考虑教学目标内容提供参考;

b.为教学目标设计中目标层次、顺序划分和安排提供了依据;

c.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

第三节教学目标的设计与编写

一、应注意的问题:

(一)整体性:教学目标是一个系统,它由教学目的决定,包括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三个层次。通过逐层具体化,这个教学目标系统构成一个上下贯通、有机联第的整体。如图:

(二)灵活性

?符合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最低限度要求,达到合格水平的目标----学业不良者;

?符合各种基本要求,达到中等以上水平的目标----学业中等者,鼓励不良者;

?符合或超出标准的最高要求,达到优秀水平----学业优良者,鼓励中等者。(三)层次性(例:化学认知类学习目标双向细目表)

(四)可操作性(可观察、可测量)

二、教学(学习)目标的编写方法

(一)编写教学目标的四个基本要素

A、对象(audience):阐明教学对象;

B、行为(behaviour):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能做什么(行为的变化);

C、条件(condition):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发生;

D、标准(degree):规定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即达到所要求行为的程度)。

?上述四个基本要素简称为ABCD模式

例:提供10个反应学习和非学习的例子,在校大学生能够识别学习的正反例,在10个实例

C A B

中至少有8个识别正确。

D

?尝试练习(说明ABCD):

①提供10道除法短除法的算式,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能算出正确答案,准确率达

90%。

②历史系二年级学生阅读所布置的七篇材料后,能撰文对两种古代文化的差异进行比较,至少列举每种古代文化的五种特征。

②新兵战士通过一个月的集训,应能在距离标准圆靶50米处,使用标准步枪在20秒内射击5次,至少有4次击中靶心。

④初中二年级学生在观看各种云的图片时,应能将卷云、层云、积云和积雨云分

别标记出来,准确率达90%。

说明:ABCD四要素中,B的表述是基本部分,不能省略。C、D是可选择的部分,有时可据情况予以省略。例:

学完本单元后,学生能够:

?给“教学设计”下定义

?描述教学设计学科发展的历史

?说明学习教学设计的意义

独立练习:

①在指认和书写中,学生能迅速无误地读出和写出10个生字。

②复述课文内容,学生的口述要具体涉及事情的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③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学生能复述他人的主要观点。

④给出一系列句子,学生能找出每个句子中的介词。

⑤给出直尺和圆规,学生能画出一个角的等分角,误差在1度之内。

⑥提供报上的一篇文章,学生能将文章中陈述事实的句子与发表议论的句子进行

分类,至少85%的句子分得正确。

⑦中等生至少能举出3个具体事例,说明分数的3个基本性质。

⑧在热胀冷缩实验中,每个实验小组要通过正确的实验操作,填写出实验报告。

⑨高中二年级学生,在45分钟内将所给英文短文译成中文,可查字典。

(二)教学目标的具体编写方法

1、行为目标陈述法——主要方法

含义:指用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含义一致)包含如下四种要素:

①对象的表述:

陈述教学目标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应陈述通过教学后学生会什么、能做什么。如:“能画出……”、“会举例说明……”、“能说出……”等;而“向学生演示……”、“讲述……”、“培养……”、“帮助学生养成(树立)……”、“使生……”、“提高学生……”等等,不合规范。

②行为的表述

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其中行为动词说明学习的类型,宾语则说明学习的内容。如: ? 操作照相机

? 说出中国省会城市的名称 ? 列举二战时著名的战役

? 比较平行四边形、正文形、菱形、长方形的异同 应注意的问题

? 陈述的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经过教学后学生的行为变化,能做什么,会做什么。不能用教学活动的过程或手段来描述。例如:“学生应受到观察的训练”、“学习欣赏名篇”……都是不合格的表述。

? 要用可测可察的外显行为界定,行为动词必须具体、明确、可测。 关键是选准动词。避免使用“知道……理解……体会……掌握……了解……”等词描述 。 ?

编写认知学习目标可供选用的动词表:

? ? ? ? ? ? ? ?

学习目 标层次 特征 可参考选用的动词

知道 对信息的回忆 为…下定义、列出、说出(写出)…的名称、复述、排列、背诵、辨认、回忆、选择、描述、标明、

指明

领会 用自己的语言解

释信息 分类、叙述、解释、鉴别、选择、转换、区别、估计、引申、归纳、举例说明、猜测、摘要、改写、

预测

应用 将知识运用到 新的情境中 运用、计算、示范、改变、阐述、解释、说明、

修改、打出…计划、制定…方案、解答 分析 将知识分解,找出各部分之间的

联系

分析、分类、比较、对照、图示、区别、检查、

指出、评价 综合 将知识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整体 编写、写作、创造、设计、提出、组织、计划、

综合、归纳、总结

评价 根据一定标准做出价值判断

鉴别、比较、评定、判断、总结、证明、

说出…价值

? 编写情感学习目标可供选用的动词表

③条件的表述(条件包括下列因素):

? 环境因素(空间、光线、气温、噪音等)

? 人的因素(个人单独完成、小组集体进行、个人在集体的环境中完成、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等)

? 设备因素(工具、设备、图纸、说明书、计算器等) ? 信息因素(资料、教科书上、笔记、图表、词典等) ? 时间因素(速度、时间限制等)

? 问题明确性因素(为引起行为的产生,提供什么刺激和刺激的数量) ④标准的表述

标准一般从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方面来确定: ? 在1分钟内打80个汉字(速度)

学习目

标层次 特征 可参考选用的动词

感知 能力 根据环境刺激 做出调节 旋转、屈身、保持平衡、接住 (某物体)、踢、移动

体力 基本素质的提高 提高耐力、迅速反应、举重 技能

动作 进行复杂的动作 演奏、使用、装配、操作、调节

有意 交流 传递情感动作

用动作、手势、眼神或脸色表达…感

情、用一段舞蹈表达…思想感情

学习目 标层次 特征 可参考选用的动词

接受或注意

愿意注意某事件或活动 听讲、知道、注意、选择、接受、赞同、容忍

反应 乐意以某种方式加入某事。以

示做出反应

陈述、回答、完成、选择、列举、遵

守、记录、听从、称赞、欢呼、表现、

帮助

评价 对现象或行为做价值判断,表示接受、追求某事,并表现出一定的坚定性 接受、承认、参加、完成、决定、影响、支持、辩论、论证、判别、区别、解释、评价 组织 把许多不同的价值标准组成一

个体系并确定它们之间的相互

关系,建立重要的和一般的价

值观念

讨论、组织、判断、使联系、确定、

建立、选择、比较、定义、系统阐述、

权衡、选择、制定计划、决定

价值或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能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并逐渐

发展为性格化的价值体系

修正、改变、接受、判断、拒绝、相

信、继续、解决、贯彻、要求、抵制、

认为…、以致、正视

?测量血压,误差在±5mm/Hg以内(准确性)

?加工件质量要达到国家Ⅱ级标准(质量)

?

注:教学目标中,有些条件和标准较难区别,如“能在1分钟内准备好必需的手术器械(速度)”既可理解为时间的条件,也可看做是行为速度的标准,可不必区别,只要能说明编写者的意图即可。

简评:

?优点:克服了以往目标表述的含糊性,具体明确,操作性强,是基本方法。

?局限性:只强调行为结果,但忽视心理过程;许多心理过程无法行为化。

2、内外结合的表述:格朗伦(Gronlund)提出

Ⅰ、含义:先用描述内部心理过程的术语来表述教学目标(总体目标),以反映理解、应用、分析、创造、欣赏、尊重等内在的心理变化,然后列举反映这些变化的例子(具体行为),从而使这些内在的心理变化可以观察和测量。

Ⅱ、结构:两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描述内隐的心理变化——反映教师总的教学意图

第二部分:描述外显的行为变化——总体目标的具体化例1:

1.能理解心理学中的“学习”概念

提供有关学习的正反例,学生能正确加以区别。

2.领会本单元专门术语的含义

将专门术语与它们所代表的概念联系起来;

在造句中使用某些术语;

指出术语间的异同。

?例2:1. 领会“余弦定理”

会画图说明这一定理的条件和应用背景

会借助平面直角坐标系推出这个定理

能叙述“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的区别

例3: A.认识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和养料

列举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四项要素

说明花瓶中的花草不能成活的原因

解释植物为什么会具有向光生长的性质

用自己的话解释栽培植物必须施肥的原因

3、表现性目标:艾斯纳提出,更适合情感领域的目标表述。

?明确规定学习者应参加的活动及情境,但不提出可测量的学习结果。

?如爱国主义教学方面的一个表现性目标可以这样陈述:“学生能认真观看学校组织的反映爱国主义的影片,并在小组会上谈自己的观后感:。

第四节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一、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一)知识与技能(结果性目标、一维)

1、是各学科课程都要设定的预期教学指标,是通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学生学习行为变化要达成、要实现的结果。

2、学科基础知识指各个学科所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该学科所特有的基本事

实、概念、规律、规则、原理、定理等。

3、学科基本技能指各学科所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该学科所特有的操作技能。

4、“双基”包括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辩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行为动词有:

?说出、背诵、辩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别、估计、推断、检索、收集、整理。完成、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安装、测量、尝试、试验、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尝试、寻找、讨论、交流、合作、分享、参观、访问、考察、接触、体验等。

?

?(二)过程与方法(程序性目标、二维)

1、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基本程序和具体做法。

2、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3、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

4、行为动词有: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尝试、寻找、讨论、交流、合作、分享、参观、访问、考察、接触、体验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性目标、三维)

1、是对人亲身经历过的事实的体验性认识及其由此产生的态度行为习惯。

2、所谓情感,是指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

3、所谓态度,这里不仅指学习态度和对学习的责任,它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

4、所谓价值观。本指对问题的价值取向的认识,这里也可指学生对教学中问题的价值取向或看法。

5、行为动词有遵守、拒绝、认可、认同、承认、接受、同意、反对、愿意、欣赏、称赞、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关注、重视、采用、采纳、支持、尊重、爱护、珍惜、蔑视、怀疑、摒弃、抵制克服、拥护、帮助等。

6、编写情感领域学习目标就把握的问题:

?一种方法是把学习者的具体言行看成是思想意识的外在表现,然后通过学习者的言行表现(可观察)来间接判断学习目标是否达到。

?另一种方法是采用内外结合的表述方法。

如: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态度”

积极参加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

主动参加打扫教室的卫生工作

准时参加有关会议

积极承担班委会布置的任务

支持有利于集体利益的建议

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四)三维目标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重在经验的获取,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在人格的塑造,是学生发展的动力;过程与方法:重在把握上述两个维度目标达成的途径与策略,这是提升经验和塑造人格的必由之路。

?三个维度各有侧重,互相贯通,构成一个相互融合,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

?总之,在落实三维目标的过程中,要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中。

新课程三维目标示例:

例1:《长方形周长》

A.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通过量一量、算一算、议一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归纳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B.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探索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经历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在活动中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

例2:《分香蕉》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三册数学第38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

2.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名称。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算式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小组同学团结协作,积极参加学习活动。

例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面积的意义

2、能记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这两者是知识)

3、能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这两种不同的单位(这是技能)

?过程与方法:

愿意按教师示范和要求,口述面积计算的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面积计算中养成认真负责,仔细运算的态度。

例4:《李清照词而首》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掌握诗词诵读技巧。

2、品味情意深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受作者寂寞心境。

过程与方法:合作学习,把握词的内容和写作思路,揣摩词中的意象,体会词的意境。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女词人哀婉悲戚的精神世界,懂得珍爱生活,感恩生命。

例五:《京剧大舞台》(七年级)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我国的国粹——京剧的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为学生提供开放式、自主式、探究式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欣赏、模仿和富有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中体验到京剧这一古老剧种的艺术魅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这节课成为学生热爱京剧的良好开端,引导学生关注京剧艺术。

例六《我们的牧场》

?知识与技能:通过听唱、舞蹈表演等形式,学会唱歌曲《我们的牧场》。

?过程与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探索和体验草原民族所特有的音乐风格和特点,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实践活

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我们的牧场》音调进行创编,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喜欢新疆柯尔克孜族音乐。激发学生了解新疆、热爱新疆的热情。

例七:《拓展体育》

?知识与技能:了解每项拓展训练的基本方法和安全要求,通过训练初步形成野外拓展的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主动尝试、积极参与、团结合作、相互信任来体验体育拓展训练对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建立高度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增强不怕挫折、战胜困难的勇气,形成相互信任和团结合作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目标设计常见问题

1、主体错位:如使学生……让学生……提高学生……

2、以课程的具体内容标准代替教学目标如:

?如何安装和设置输入法

?设置鼠标和显示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外貌特征描写内心的写作方法

3、目标盲目空泛如:

?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整体感知课文

?理清文章思路,归纳中心思想

?品位含义深刻的语句

?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贴标签现象

例如:

?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教育学生自觉地抓紧时间学好功课。

?学生能认真观看学校组织的反映爱国主义的影片,并在小组会上谈自己的观后感。

本章复习题:

一、填空:

1、加涅把学习结果分为五类: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2、教学目标的陈述方法有行为目标法、内外结合的方法、表现性目标

3、行为目标编写的ABCD模式中,ABCD分别是指对象、行为、条件、标准。

4、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解释:教学目标

三、简答:

简述布鲁(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四、分析以下教学目标分别使用了哪一种陈述方法:

1、给学生10个句子,其中包含有20个拼写错误的单词,学习者要划出至少16个拼写错误的单词。()

2、理解议论文写作中的“类比法”。

⑴用自己的话解释运用类比法的条件。

⑵在课文中找出运用类比法阐明论点的句子。

⑶对提供了含有类比法和喻证法的课文,能指出包含了类比法的句子。

3、学生能够认真观看学校组织的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影片,并在小组会上谈自己的观后感。()

()

五、评价下列教学目标的陈述是否适当、规范,并尝试修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唤醒并坚定学生学会关心、帮助弱者的信念,在学习中体验合作的快乐。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学生能在5分钟内朗读完课文,并且做到正确、流利。

4、探究不同大小的磁铁强弱问题

5、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6、通过对问题情景的创设,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计算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