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概论教材
- 格式:ppt
- 大小:4.39 MB
- 文档页数:58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材)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试一试】单项选择题(P2)1.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货物额是指()。
A.世界出口货物总额 B. 世界进口货物总额C.世界进出口货物总额 D. 世界贸易量2.一般情况下,随着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加深,其对外贸易依存度将会()。
A.提高 B. 下降C.不变 D. 变化方向不确定3.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收支状况用()来反映。
A.对外贸易额 B. 贸易差额C.对外贸易量 D. 国际贸易量4.转口贸易又称()A.直接贸易 B. 间接贸易C.过境贸易 D. 中转贸易5.能指明一国出口货物和服务的去向与进口货物和服务的来源,并能反映出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程度的指标是()。
A.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B.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C.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D.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参考答案:1. A、2. A、3. B、4. D、5. A课堂讨论1-1;1994-2002年我国贸易条件系数为何持续下降?(P5)参考答案:(1)国内市场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增长;(2)外商投资企业的“转移价格”效应;(3)出口企业恶性价格竞争。
课堂讨论1-2:结合以上表格数据,分析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是什么?(P6)参考答案:(1)从外贸依存度所反映的贸易规模来看,我国已经是贸易大国,但从商品结构看,尚属贸易弱国;(2)重要资源性商品、关键设备和零部件的外贸依存度过高,存在贸易安全隐患;(3)服装、纺织及家电等产业出口依存度过高;(4)对发达国家市场依赖性过高;(5)贸易条件恶化,我国对国外的供给依赖远远大于国外对我国产品的需求依赖,容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阱;(6)外贸规模增大,但对国内经济的贡献在相对下降。
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试一试】单项选择题(P12)1.绝对成本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亚当.斯密 B. 大卫.李嘉图C.赫克歇尔 D. 俄林2.在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中,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两国的()。
上篇国际贸易理论第一章导论国际分工的含义: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既是国内分工的延伸和继续,又是高于国内分工的一种国际化社会分工国际分工就是国际经济整个发展过程的基础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㈠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从15世纪末地理大发现开始18世界产业革命之前,是社会分工有国内像国外扩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是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
这一时期形成的国际分工主要是宗主国与殖民地国家之间的分工㈡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第一次产业革命起到19世纪后半期第二次产业革命之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产业革命,实现从工厂手工业向大机器工业的过渡。
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原子能、空间技术等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一起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出现,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高速增长,是国际分工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影响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因素:㈠自然因素㈡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社会分工的历史表明,社会分工以生产力发展为前提的,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是促使分工发展的内在动因㈢国际生产关系㈣经济改革和上层建筑国际贸易的定义:是指国家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通过世界市场实现商品、资本、劳动、科技和服务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达到国际收支均衡的行为和方式。
国际贸易按照货物移动的方向分类: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复出口、净进口、净出口、复进口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㈠商品的特点1工业制成品的比重超过初次产品的比重2高科技产品贸易增长速度较高3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超过商品贸易4技术贸易突飞猛进㈡结构变动的原因1技术进步影响了商品结构2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动3贸易条件的变动对初级产品不理4跨国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得到迅速发展、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特征:㈠国际贸易静茹一个新的快速增长期㈡国际贸易发展的格局发生重大变化1区域性贸易集团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2国际贸易重心发生重大转移㈢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建立㈣国际贸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㈤无纸化贸易逐步盛行㈥跨国公司的作用进一步增强㈦管理贸易发展迅速㈧电子商务异军突起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重商主义1约翰海尔斯和威廉斯坦福德为主要代表的早期重商主义要求在每一宗贸易中都要严格地实现出超,以赚取金银,他们的主张称之为货币差额论 2主张寻找机会把国家剩余的货物以制成品形式推销给外国人,以换取黄金与白银。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材)习题答案第一章 绪论【试一试】单项选择题(P2)1.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货物额是指(.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货物额是指()。
A .世界出口货物总额.世界出口货物总额 B. 世界进口货物总额世界进口货物总额C .世界进出口货物总额.世界进出口货物总额 D. 世界贸易量世界贸易量2.一般情况下,随着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加深,其对外贸易依存度将会( )。
A .提高.提高 B. 下降下降C .不变.不变 D. 变化方向不确定变化方向不确定3.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收支状况用(.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收支状况用( )来反映。
)来反映。
A .对外贸易额.对外贸易额 B. 贸易差额贸易差额C .对外贸易量.对外贸易量 D. 国际贸易量国际贸易量4.转口贸易又称(.转口贸易又称() A .直接贸易.直接贸易 B. 间接贸易间接贸易C .过境贸易.过境贸易 D. 中转贸易中转贸易5.能指明一国出口货物和服务的去向与进口货物和服务的来源,并能反映出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程度的指标是(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程度的指标是()。
A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B.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C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D.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参考答案:1. A 、2. A 、3. B 、4. D 、5. A第七章 国际贸易术语【试一试】单项选择题(P96)1、下列术语中卖方不负责办理出口手续及支付相关相关费用的是(、下列术语中卖方不负责办理出口手续及支付相关相关费用的是()。
A 、FCA B 、FAS C 、FOB D 、EXW2、象征性交货指卖方的交货义务是(、象征性交货指卖方的交货义务是()。
A 、不交货、不交货 B B 、即交单又实际性交货、即交单又实际性交货C 、凭单交货、凭单交货D D 、实际性交货、实际性交货3、CIF Ex Ship’s Hold 属于( )。
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一、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条件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
2.对外贸易依存度是反映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依赖程度的重要指标。
它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3.总贸易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和统计的进出口贸易。
4.转口贸易是指一国进口某种商品不是以消费为目的,而是将它作为商品再向别国出口的贸易活动。
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对生产国和消费国而言是间接贸易,对第三国而言,则是转口贸易。
5.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
所谓劳动分工,就是各种社会劳动的划分与独立化。
劳动分工是一切社会生产的一种基本形式,是不同形态的社会所共有的现象。
6.世界市场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商品和服务的交换场所或领域,是世界各国之间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7.转移价格是跨国公司内部购买商品和劳务时使用的价格。
这种价格不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为跨国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经营目标服务。
二、单项选择题1.A2.B3.A4.B5.A6.A7.D8.D9.D 10.B 11. 12.D 13.A 14.A 15.B 16.A 17.B 18.A 19.A 20.B 21.B三、多项选择题1.AC2.ABC3.BC4.BC5.ABCDE6.ABC7.ABCD8.ACD9.ABDE 10 .ABCD四、简答题1.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
对外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劳务交换活动。
这是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出发,是相对于国内贸易而言的。
一些海岛国家,如英国、日本等也常把对外贸易称为“海外贸易”。
2.国际贸易涉及的范围广泛,性质也很复杂,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类。
(1)按货物的移动方向划分,可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复出口贸易、复进口贸易。
(2)按交易对象的性质划分可分为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电子教案][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电子教案]教案二级学院:管理学院课程名称: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任课教师:授课班级:工企班授课时间:2012——2013 学年第一学期XX 职业学院教务处制教案授课时间2012年9月6、7 日星期四、五第1-2/1-2 节课章节名称第一章题目: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教学目的[教学目的与要求]介绍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概念,分析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历程。
教学重点1.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概念;2.国际贸易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1.几对常用的基本概念的区别教学方法讲授、案例讨论、实训练习课程资源准备板书、幻灯教学设计备注第一章第一节国际贸易中常用的基本概念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分类模块一教师准备上课安装投影仪、准备课件、检查视频资料、书、教案、教学日历模块二检查作业、点名一、班长点名二、检查作业模块三介绍本节课内容一、基本概念1.国际贸易2. 对外贸易二、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三、国际贸易中的常见统计指标四、国际贸易的分类五、国际贸易的主要特点模块四本节课讲解【思考】为什么要学习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的意义Ø 近代,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以来,以国家为主体单位的国际经济活动日益频繁,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各国经济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增强。
Ø 国家政要、经济学家、寻常百姓都知道用“全球经济一体化”来概括各国之间这种越来越密切的联系。
Ø 法国一个经济学家曾经幽默地讲:“如果货物再不跨越边境的话,那么士兵就会跨越边境了。
” Ø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持续发展,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日益加强。
Ø 可以说,在当今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能在经济上独立依存。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典范:雀巢公司• 雀巢是一家瑞士公司,但喜欢雀巢速溶咖啡的美国儿童却不知它是瑞士品牌。
• 早在1905年,雀巢就开始了全球化策略,• 如今全世界几乎每个角落都有雀巢产品,• 其成功的全球化战略使公司的发展日新月异。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章节笔记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一、国际贸易的概念与特征1. 国际贸易的概念国际贸易,也称为世界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居民和企业为了满足各自的需求,通过跨越国界的方式进行的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活动。
这种交换活动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通过第三方的间接交换。
2. 国际贸易的特征(1)跨国界性:国际贸易涉及到不同国家或地区,交易双方跨越国界进行经济活动。
(2)交换性:国际贸易是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过程,涉及到价值的转移。
(3)风险性:由于涉及不同国家,国际贸易面临更多的风险,如汇率风险、政治风险、信用风险等。
(4)规范性:国际贸易需要遵守国际法律法规和国际贸易惯例。
(5)复杂性:国际贸易涉及到不同的货币、文化和法律体系,交易过程较为复杂。
二、国际贸易的历史与发展1. 古代国际贸易(1)原始社会的物物交换:最早的贸易形式是直接的物物交换。
(2)奴隶社会的贸易: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出现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3)封建社会的贸易:封建社会时期,丝绸之路等贸易路线促进了东西方的商品交流。
2. 近代国际贸易(1)地理大发现:15世纪至17世纪,欧洲国家的探险活动开辟了新的贸易路线。
(2)工业革命:18世纪末至19世纪,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
(3)金本位制: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金本位制为国际贸易提供了稳定的货币体系。
3. 现代国际贸易(1)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国际贸易受到战争影响,出现萎缩。
(2)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3)关贸总协定(GATT):1947年,关贸总协定的成立推动了贸易自由化。
(4)WTO时代: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标志着国际贸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三、国际贸易的分类1. 按照商品流动方向分类(1)出口贸易:本国生产的产品销往国外市场。
(2)进口贸易:外国生产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