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安全工程师-核安全综合知识-辐射防护基础-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核安全工程师-核安全综合知识-辐射防护基础-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核安全工程师-核安全综合知识-辐射防护基础-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的基本

方法和技术

[单选题]1.外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尽量减少或避免射线从外部对人体的照射,使所受照射不超过O所规定的剂量(江南博哥)约束值。

A.国家法规

B.国家标准

C.核安全监管部门

D.核设施主管部门

正确答案:B

[单选题]2.外照射防护可以归纳为O个基本手段(基本方法)。

A. 2

B.3

C.4

D.5

正确答案:B

[单选题]3.外照射防护三要素指的是Oo

A.包容、隔离、净化

B.包容、隔离、屏蔽

C.时间、距离、包容

D.时间、距离、屏蔽

正确答案:D

[单选题]4.对发射x、Y射线的点源来说,当空气和周围物质对于射线的吸收、散射可以忽略时,某一点上的剂量与该点到辐射源之间的距离Oo

Λ.成反比

B.平方成反比

C.三次方成反比

D.四次方成反比

正确答案:B

[单选题]5.在O的应用中,单靠缩短操作时间和增大距离远远达不到安全防护的要求,此时,必须采用适当的屏蔽措施。

A.反应堆

B.加速器

C.高活度辐射源

D.以上三者均包含

正确答案:D

[单选题]6.在辐射源外面加上足够厚的屏蔽体,使之在O由辐射源产生的剂量降低到有关标准所规定的限值以下,在辐射防护中把这种方法称为屏蔽防护。

A.所有方向上

B.某一指定方向上

C.某些指定位置上

D.某一指定点上

正确答案:D

[单选题]7.B辐射选择屏蔽材料时,必须先用O原子序数材料置于近B辐射源的一侧,然后视情况,在其后附加O原子序数材料。

A.低中

B.中低

C.低高

D.高低

正确答案:C

[单选题]8.B辐射选择屏蔽材料时,如果先用高原子序数材料置于近B辐射源的一侧,会形成一个相当强的新()源。

A.X射线

B.γ射线

C.中子

D.α射线

正确答案:A

[单选题]9.信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建成一个强X射线装置源,那就要选用O原子序数材料作靶子,既可屏蔽电子束,又能形成一个较强的X射线源。

A.低

B.中

C.高

D.中、高

正确答案:C

[单选题]10.在应用外照射的辐射源时,除外照射防护外,还需注意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O对人体的危害。

A.臭氧、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

B.感生放射性引起的内照射

C.放射性核素的生物毒性

D.A和B

正确答案:D

[单选题H1内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各种规章制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阻断()进入人体的各种途径,在O原则的范围内,使摄入量减少到尽可能低的水平。

A.电离辐射最优化

B.电离辐射安全第一

C.放射性物质最优化

D.放射性物质安全第一

正确答案:C

[单选题]12.完好的皮肤提供了一个有效防止大部分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的天然屏障。但是()能通过完好的皮肤而被吸收。

A.氧化晁蒸汽

B.碘

C.碘化合物溶液

D.以上三者均包含

正确答案:D

[单选题]13∙()的放射性物质,称为开放型或非密封放射性物质。

A.没有包壳

B.非固态形式

C.有可能向周围环境扩散

D.A和C

正确答案:D

[单选题]14.内照射防护的包容方法是指密闭Oo

A.放射性物质

B.操作平台

C.操作人员

D.工作场所

正确答案:A

[单选题]15]下列属于内照射防护包容方法的是Oo

Λ.通风橱

B.手套箱

C.密闭热室

D.以上三者都是

正确答案:D

[单选题]16.在操作高活度放射性物质时,应在密闭的热室内用机械手操作,这样使之与工作场所的空气隔绝,属于内照射防护方法中的()o

A.包容

B.隔离

C.净化

D.稀释

正确答案:A

[单选题]17.根据放射性核素的毒性大小,操作量多少和操作方式等,将工作场所进行分级、分区管理是内照射防护方法中的OO

A.包容

B.隔离

C.净化

D.稀释

正确答案:B

[单选题]18:内照射防护的隔离方法就是根据放射性核素的O,将工作场所进行分级、分区管理。

A.毒性大小

B.操作量多少

C.操作方式

D.以上三者均包含

正确答案:D

[单选题]19:开放型放射工作场所O是造成工作人员内照射的主要途径。

A.空气污染

B.表面污染

C.活化污染

D.A和B

正确答案:A

[单选题]20.开放型放射工作场所空气净化是根据空气被污染性质的不同,分别可以选用O方法降低空气中放射性气体、气溶胶和放射性粉尘的浓度。

A.吸附

B.过滤

C.除尘

D.以上三者均包含

正确答案:D

[单选题]2J开放型放射工作场所放射性废水在排放前应根据污水性质和被污染的放射性核素特点,可选用()方法进行净化处理,以降低水中放射性物质的浓度。

A.凝聚沉淀

B.离子交换

C.贮存衰变

D.以上三者均包含

正确答案:D

[单选题12.开放型放射工作场所放射性废水经净化处理后,将放射性物质充分浓集,然后将剩余水平较低的含放射性物质的空气或水进行稀释,O后才可排放。

A.经监测符合国家标准

B.经审管部门批准

C.经监测符合国家标准或经审管部门批准

D.经监测符合国家标准并经审管部门批准

正确答案:D

[单选题《3.在开放型放射操作中,“包容、隔离”和“净化、稀释”往往是联合使用。如在O放射操作中,要在密闭手套箱中进行,把放射性物质包容在一定范围内,以限制可能被污染的体积和表面。同时要在操作的场所进行通风,把工作场所中可能被污染的空气通过过滤净化经烟囱排放到大气中得到稀释,从而使工作场所空气中放射性浓度控制在一定水平以下。

A.高活度

B.高毒性

C.气态或液态

D.以上三者均包含

正确答案:B

[单选题]24.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措施包括在操作放射性物质之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在采用新的操作步骤前需OO

A.经过训练和考核

B.做空白(冷)试验

C.做模拟试验

D.A和C

正确答案:B

[单选题]25;放射工作人员必须O,这是使防护工作做到预防为主,减少事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

A.在操作放射性物质之前做好安全防护准备工作

B.正确使用外防护用品,佩戴个人剂量计

C.遵守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

D.参加就业前和就业期间的安全文化和安全技术教育、训练和考核

正确答案:D

[单选题]26;对点状源(可把放射源看作一个点)来说,距离增加1倍,照射量率可降到原来的OO

A.1/2

B.1/4

C.1/8

D.1/16

正确答案:B

[单选题]27.对点状源(可把放射源看作一个点)来说,照射量率与距离OoA.成反比

B.平方成反比

C.三次方成反比

D.四次方成反比

正确答案:B

[单选题]28.对于O级的放射源,根据点状源的原理,可采取远距离操作放射达到防护目的。

A.微居里

B.毫居里

C.居里

D.10居里

正确答案:B

[单选题]29.根据点状源的原理,可采取远距离操作放射源达到防护目的。在进行工作时,要先按O,算出安全距离,然后运用长柄工具或远距离操作机械加大人与放射源的距离。

A.放射源的活度

B.需要接触时间

C.剂量限值

D.以上三者均包含

正确答案:D

[单选题]30.照射量率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关系仅适用于点状源,这个关系与()有关系。

A.放射源的大小

B.放射源的几何形状

C.离放射源的相对距离

D.以上三者均包含

正确答案:D

[单选题]31.为了使工作人员减少所受辐射剂量,在放射源和操作人员之间放置防护屏蔽。屏蔽的材料和厚度要根据所需屏蔽的辐射的()来决定。

A性质

B.强度

C.毒性

D.A和B

正确答案:D

[单选题]32;为了使工作人员减少所受辐射剂量,在放射源和操作人员之间放置防护屏蔽,对B射线最好用两种材料,靠近源的部分用O以减少物致辐射,外面用()材料。

A.铅、铁有机玻璃、铝

B.有机玻璃、铝铅、铁

C.水和石蜡铅、铁

D.铅、铁水和石蜡

正确答案:B

[单选题]33.5MeV的α粒子在空气中的射程是()。

A.3.5mm

B.3.5cm

C.7.2mm

D.7.2cm

正确答案:B

[单选题]34.5MeV的α粒子在身体组织内的射程只有()o

A.45nm

B.45um

C.4.5mm

D.4.5cm

正确答案:B

[单选题]35]。放射性核素都是极毒类,体内最大容许积存量只有OBq左右。

A.15

B.50

C.100

D.150

正确答案:D

[单选题]36.B粒子的穿透能力与其能量有关,B粒子能量小于IOOkeV,其在空气中的射程不到OO

A.IOmm

B.IOcm

C.Im

D.IOm

正确答案:B

[单选题]37.B粒子的穿透能力与其能量有关,B粒子能量小于IOokeV,在水中或组织中不到OO

Λ.0.15mm

B.1.5mm

C.1.5cm

D.15cm

正确答案:A

[单选题]38.根据经验,当用玻璃、铝、有机玻璃及其他轻质材料来防护B粒子时,若这些材料的厚度(以n≡为单位)等于()EB。安全即可保证,EB是B

粒子的最大能量,以MeV为单位。

A.1

B.2

C.3

D.4

正确答案:B

[单选题为了阻挡某种能量的β粒子所需要的屏蔽体的厚度随其O的增加而减少,物致辐射随着屏蔽材料的O的升高而增加。

A.密度密度

B.密度原子序数

C.原子序数原子序数

D.原子序数密度

正确答案:B

[单选题"0.对一个最大能量为IMeV的B源,用铅(原子序数Z=82)作屏蔽材料时,B粒子由物致辐射损失的能量约为()%,而用铝(Z=13)时,下降到约为O%。

A.304

B.30.4

C.100.2

D.100.02

正确答案:B

[单选题]41.B粒子可能伤害眼睛的玻璃体,因此在操作B放射源时,用()板防护。

A.普通玻璃

B.钢化玻璃

C.含镀玻璃

D.有机玻璃

正确答案:D

[单选题]42.丫射线在介质中的吸收是一个O减弱过程。

A.正比

B.反比

C.指数

D.对数

正确答案:c

[单选题]43;中子比Y射线对生物体具有更大的危害,中子防护屏蔽主要是对OO

A.热中子

B.慢中子

C.中速中子

D.快中子

正确答案:D

[单选题]44.从同位素中子源放射出的中子几乎都是Oo

A.热中子

B.慢中子

C.中速中子

D.快中子

正确答案:D

[单选题]45.中子防护的原则是对O减速。

A.热中子

B.中速中子

C.快中子_

D.超快中子

正确答案:C

[单选题]46:中子防护的原则是对减速了的()吸收。

A慢中子

B.中速中子

C.快中子

D.热中子

正确答案:A

[单选题17.在室内常用O来屏蔽中子,但不宜在室外使用。

A.水

B.塑料

C.石蜡

D.石墨

正确答案:A

[单选题]48.对伴有丫射线很强的中子源,如镭-被中子源,既需要防护中子照射,又必须同时防护丫射线的照射,选用的屏蔽材料是OO

A.被

B.石蜡

C.石墨

D.混凝土

正确答案:D

[单选题]49.屏蔽如镭-被中子源时,O是较好的材料,而且价格便宜,可做成固定性的屏蔽物。

A.铅

B.塑料

C.铸铁

D.混凝土

正确答案:D

[单选题]50.屏蔽中子对吸收剂的要求是在捕获吸收中子时,放射出来的粒子能量小,而且容易被阻挡、被吸收,但是多数情况下,当捕获中子时,所放出来的辐射能量均在OMeV左右,需另加Y防护。

A.4

B.6

C.8

D.10

正确答案:B

[单选题]51()浮获中子时释放的Y射线很少,可以忽略。

A氢

B.锂

C.钺

D.硼

正确答案:B

[单选题]52.硼俘获中子后释放OMeV的丫射线,易被吸收。

A.0.25

B.0.5

C.1.5

D.2.5

正确答案:B

[单选题]53.单用一种材料屏蔽中子不能提供满意的防护效果,通常是把减速剂和吸收剂组合在一起做成防护屏,如用含O%硼酸的水溶液或含O%硼砂的石蜡。

A.11

B.12

C.21

D.22

正确答案:D

[多选题]1.下列关于内照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Oc

A.辐射源类型多见开放源

B.危害方式为电离、化学毒性

C.常见致电离粒子是a、β

D.照射特点为持续照射

E.同一数基的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后引起的危害,大于其在体外作为外照射源时所造成的危害

正确答案:ABCDE

[多选题]2.内照射的常见致电离粒子是OO

A.a

B.β

C.γ

D.x

E.n

正确答案:AB

[多选题]3.下列关于外照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Oe

A.辐射源类型多见封闭源

B.危害方式是电离

C.常见致电离粒子有高能B、电子、丫、x、n

D.照射特点为间断照射

E.同一数量的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后引起的危害,大于其在体外作为外照射源时所造成的危害

正确答案:ABCDE

[多选题]4.外照射的常见致电离粒子是OO

A.高能β

B.电子

C.γ

D.X

E.n

正确答案:ABCDE

[多选题]5.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是OO

A.包容、隔离放射性物质

B.净化、稀释放射性物质浓度

C.尽量缩短受照射的时间

D.尽量增大与放射源的距离

E.在人和辐射源之间设置屏蔽物

正确答案:CDE

[多选题]6.在进行辐射屏蔽防护时,应考虑O问题。

A.辐射类型

B.辐射能量

C.屏蔽设计

D.屏蔽方式

E.屏蔽材料

正确答案:CDE

[多选题]7.根据防护要求和操作要求的不同,屏蔽体可以是固定式的,也可以是动式的,属于移动式屏蔽体的有OO

A.防护门

B.观察窗

C.防护屏

D.铅砖、铁砖

E.手套箱;包装、运输容器

正确答案:CDE

[多选题]8.辐射防护在选择屏蔽材料时,要考虑Oo

A.防护要求

B.工艺要求

C.材料获取的难易程度

D.价格的高低

E.材料稳定性

正确答案:ABCDE

[多选题]9.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后,O辐射的所有能量均将在组织或器官内耗尽。

A.α射线

B.低能β射线

C.高能β射线

D.中子射线

E.γ射线

正确答案:AB

[多选题]10.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内的途径有Oo

A.吸入

B.食入

C.皮肤(完好或伤口)

D.照射

E.活化

正确答案:ABC

[多选题H1从事开放型放射性物质的操作,称为开放型放射工作。进行开放型放射工作时应考虑()。

A.减少操作活度

B.缩短操作时间

C.增大与辐射源距离

D.设置防护屏障

E.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所造成的内照射危害

正确答案:BCDE

[多选题]12.内照射防护的一般方法是O o

A.包容、隔离

B.净化、稀释

C.减少操作时间

D.设置屏障

E.遵守规章制度、做好个人防护

正确答案:ABE

[多选题.开放型放射工作场所在污染控制中,O是主要的,特别是放射性毒性高、操作量大的情况下更为重要。

A.包容

B.隔离

C.净化

D.稀释

E.遵守规章制度

正确答案:AB

[多选题]14.开放型放射工作场所内照射防护的净化方法就是采用O等方法,尽量降低空气、水中放射性物质浓度、降低物体表面放射性污染水平。

A.吸附、过滤、除尘

B.凝聚沉淀

C.离子交换

D.蒸发

E.贮存衰变

F.去污

正确答案:ABCDEF

[多选题]15.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措施主要有Oo

A.在操作放射性物质之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在采用新的操作步骤前需做空白(或称冷)实验

B.进入放射性实验室必须正确使用外防护用品,佩戴个人剂量计。禁止在放射性工作场所内吸烟、饮水和进食

C.保持室内清洁,经常用吸尘器吸去地面上的灰尘,用湿拖布进行拖擦

D.尽量减少,以致杜绝因放射性物质弥散造成的污染。固体放射性废物应存放在专用的污物桶内,并定期处理

E.防止玻璃仪器划破皮肤而造成伤口污染。万一有伤口时,必须妥善包扎后戴上手套再工作,若伤口较大时则需停止放射工作

F.离开工作场所前应检查手及其他可能被污染的部位,若有污染则应清洗到表

面污染的控制水平以下

G

对放射工作人员必须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发现有不适应者,应作妥善安排

H

放射工作人员必须参加就业前和就业期间的安全文化和安全技术教育、训练和考核

正确答案:A BCDEFGH

[多选题]16.外照射的防护,可从()方面着手。

A.控制时间

B.控制距离

C.增加屏蔽

D.个人剂量限值

E.防护最优化

正确答案:ABC

[多选题]17.外照射防护控制受照时间的方法Oo

A.提高操作源的熟练程度,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减少在辐射场的工作时间

B.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减少在辐射场不必要的停留时间

C.当遇到意外事故时,要及时离开辐射场,不了解现场的辐射水平,不要盲目进入

D.若拣拾到放射性物质,要尽快让其与人分离

E.如果源的强度大,又没有其他防护办法,可采用几个人轮流操作的办法,缩短照射时间

正确答案:ABCDE

[多选题]18.为了使工作人员减少所受辐射剂量,在放射源和操作人员之间放置防护屏蔽,若屏蔽Y和X射线,用()。

A.铝

B.铸铁

C.铅

D.有机玻璃

E.混凝土

正确答案:BCE

[多选题]19.对B放射源的防护要Oo

A.防止最大能量的B粒子

B.减少韧致辐射的产生

C.采取措施屏蔽韧致辐射和伴随B衰变的可能的Y辐射

D,可以采用复合屏蔽的办法

E.先用低原子序数的吸收体阻止β粒子,然后用高原子序数的吸收体减弱韧致

辐射

正确答案:ABCDE

[多选题]20.Y射线屏蔽,利用O可以简便地估算屏蔽材料的厚度。

A.屏蔽材料密度

B.屏蔽材料原子序数

C.屏蔽材料的宏观分析截面

D.减弱倍数

E.半厚度值

正确答案:DE

[多选题]21()是通用的中子屏蔽材料。

A.水

B.塑料

C.石蜡

D.被

E.石墨

正确答案:ABCDE

[多选题]22.用石蜡作为中子屏蔽材料的特点是OO

A.含氢原子的比例大,对中子有较好的慢化吸收效果

B.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

C.能按防护的需要加工成多种形状的屏蔽物

D.运输方便

E.价格便宜

正确答案:ABCDE

[多选题]23.用聚乙烯或聚氯乙烯作为中子屏蔽材料的特点是Oo

A.单位体积中氢原子数比水、石蜡高

B.慢化中子更有效

C.便于加工和运输

D.化学性能较稳定

E.价格高

正确答案:ABCDE

[多选题]24.屏蔽中子对吸收剂的要求是在捕获吸收中子时,放射出来的粒子能量小,而且容易被阻挡、被吸收。O是符合吸收剂要求的材料。

A氢

B.锂

C.被

D.硼

E碳

正确答案:ABD

辐射防护导论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电离辐射:就是由能通过初级过程或次级过程引起电离的带电粒子或不带电粒子组成的,或者由它们两者混合组成的辐射。 粒子注量:就是根据入射粒子数的多少描述辐射场特性的一个量;可以理解为进入单位截面积小球的粒子数;单位:m -2;粒子注量率:m -2.s -1 谱分布:微分分布(m -2.J -1),积分分布。 能量注量:J.m -2;能量注量率:J.m -2.s -1;E ψ=Φ∙。 相互作用系数:(21 m kg -∙)**针对的是:不带电粒子(x,r 和中子)** 质量减弱系数:/μρ,度量平均有多少粒子减少。 质量能量转移系数:/tr μρ,度量平均有多少能量转移为常带点粒子的动能——比释动能。 质量能量吸收系数: /en μρ,度量平均有多少能量被物质所吸收——吸收剂量。 (1)en tr g μμ=-——(1)D K g =-,g 表示能量转变为轫致辐射的份额。 轫致辐射:带电粒子通过原子核附近时,受到原子核或核外电子库仑电场的作用而急剧减速, 一部分能量以电磁波形式辐射出来,这种辐射称为韧致辐射。 总质量组织本领:**针对带点粒子** 通常用物质对带点粒子的阻止本领来描述带点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程度。 碰撞阻止本领: 带电粒子在电离、激发过程中损失的能量称为带点粒子能量的碰撞损失。 线碰撞阻止本领:是指一定能量的带电粒子在制定物质中穿过单位长度路程时,由于电离、激发过程所损失的能量: (/)col col S dE dl =,单位1J m -∙,质量碰撞阻止本领:21J m kg -∙∙。 辐射阻止本领:带电粒子在轫致辐射过程中损失的能量称为带电粒子的辐射损失。 总质量阻止本领:包括三部分:弹性碰撞--热能;电离和激发;轫致辐射。 计量学中使用的量: 吸收剂量D :单位质量受照物质中所吸收的平均辐射能量,1J kg -∙=Gy ;11J kg s --∙∙=1 Gy s -∙ 比释动能K :不带电粒子转移给次级带电粒子的能量;1J kg -∙=Gy ;11J kg s --∙∙=1Gy s -∙ (/)tr K μρ=ψ,/tr μρ是物质对入射带电粒子的质量能量转移系数。 1212/(/)/(/)tr tr K K μρμρ=

核与辐射安全

第一章 1.核与辐射安全定义 在核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各个阶段,在核设施设计、建造、运行和退役的各个阶段,为使核技术应用过程中或核设施运行和退役过程中产生的辐射对从业人员、公众和环境的不利影响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从而取得公众的信赖,所采取的全部理论、原则和全部技术措施及管理措施的总称。 2.核安全与辐射安全着重点及其关系 核安全的着重点在于维持核设施的正常运行,预防事故发生和在事故下减轻其后果,从而保护从业人员、公众和环境不至于受到辐射带来的伤害 辐射安全的着重点在于通过辐射水平的监测、辐射效应的评价、辐射防护措施和事故应急与干预,实现辐射防护最优化并使辐射剂量不超过规定限值。 3.广义核安全:放射性废物安全、核安全、放射性物质运输安全、辐射安全 第二章 1.放射性衰变规律 tλ - N =N0 放射源中的原子核数目巨大,放射性原子核是全同的。放射性衰变是一个统计过程。 2.放射性活度 某种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活度为A,是单位时间内该放射性核素发生自发核衰变的次数。也遵循上面的衰变规律 3.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①电离与激发作用②散射作用③吸收④轫致辐射 4.光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特点和主要过程) 特点:①X(γ)光子不能直接引起物质原子电离或激发,而是首先把能量传递给电子粒子; ②X(γ) 光子与物质的一次相互作用可能损失其能量的全部或很大部分,而带电粒子则时通过许多次相互作用逐渐损失其能量;③X(γ)光子入射到物体上时,其强度随穿透的物质厚度近似呈指数衰减,而带电粒子有其确定的射程,在射程之外观察不到带电粒子。 过程:①光电效应②康普顿效应③电子对效应 5.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①弹性碰撞②非弹性碰撞③吸收 6.根据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选择屏蔽材料 7.辐射量及单位 吸收剂量:受照物质发生的辐射效应,与它们吸收的辐射能量有关。可以用授予某一体积内物质的辐射能量除以该体积内物质的质量,得到一个量用于衡量,这就是吸收剂量。吸收剂量适用于任何类型的辐射和受照物质。单位:焦耳/千克(J/kg),专名:戈瑞(Gy) 当量剂量:生物效应会受辐射类型与能量、剂量与剂量率大小、照射条件及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相同的吸收剂量未必产生同等程度的生物效应。为了用同一尺度表示不同类型和能量的辐射对人体造成的生物效应的严重程度或发生几率的大小,辐射防护上采用了当量剂量这一辐射量。当量剂量与吸收剂量的单位都是J/kg,量剂量单位有一个专门名称叫希沃特(Sievert),简称“希”,符号是“Sv”。 有效剂量:为了表达不同组织或器官受不同剂量照射时所产生的综合危害,需要在当量剂量的基础上再定义一个新的量, 于是在辐射防护中引进了有效剂量这一概念用于随机性效应。,它反映了不同器官或组织对发生辐射随机性效应的不同敏感性。 8.剂量限额

辐射防护知识

辐射防护知识、四种常见的射线:1太阳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宇宙 射线,一在我们的周围到处存在着射线这些射线都是电磁波。 由于光子的能量较 低,强度较小,它们大多是没有危害 核射线就和它们有很大的不同。的。 YB 和中子组成同射线一样具有很短的波长。 1)它们由a 、)它们的能量 高到足以使分子离子化导致生物组织遭到破坏。2。受到射线照射的生物体可能 使机体遭到不同程度“离子射线”核射线有时也叫做的破坏。这取决于射线源的 强度和广度以及采取的防护措施。通常情况下穿透力射线穿、B 射线和中子射线, 它们破坏性较小,但是防护困难。较强的射线是Ya 透力较弱,破坏性较大,但 是防护比较简单。所有这些放射源都是向四周空间时 刻放射射线。X 射线2丫 射线和射线是属于原子核发射射线都是电磁波(光子)。唯一的区别是来源:丫 X 和丫出来的辐射;X 射线指的是在原子核外部产生的辐射。它们和光速一样 快,能穿透大多数物体,在介质中穿过波长不会发生变化但强度射线在空气中传 播几乎不受影响,它可以被几英尺的水,数Gamma 会逐渐减弱。英尺的混凝土, 几英寸的钢或铅完全阻挡。由于它不容易被减弱,所以能轻易的射线 Gamma 检 测到它的存在,同时人体也容易被它照射到。多数放射源在释放 射线能量比丫 射线能量稍低。射线或中子射线。时都伴随着释放出a 、B X 3、辐射危害 4、 潜在照射、职业照射2、公众照射3、医疗照射1 •吸收剂量4戈瑞以下时,人 体一般不会有明显效应;但丫射线,吸收剂量在 0.25对X 射线、是,剂量再增 加,就可能出现损伤。当达到几个戈瑞时,就可能使部分人死亡。 ,受照射时间 越短,损伤越大;反之,则轻。吸收同” “接受同样数量的吸收剂量 样数量剂量, 分几次照射,比一次照射损伤要轻。 1、常用放射线单位及换算关系表 Si 井帘单也 春用準It I 換算矣議 n 枚附1■洁度 s'1 Wit Ci Bq 1 克 J ICi=3, 7X10*- Bq CAa 1 t/kfi (阳仑克】 R=Z 58X itT C/ks j J 伽j l r Cy=100rad 1期氏,_歐”. J 血 7IT4M r«B (Sv 述駆樹 | 1 Sv =IQQ rem 卩冷儿种舸枚槪讪 會■和材懦窿瑕痢麻坏・卽那电榔□鋼虐竄喘 轄櫃的前哄ilL 裁妳.咽吐・Ar 武减迥;裁时河淹发・tr 期 涯帝疾斛密堂.囱亀拝中打缁■栽舉在减少n 对人体没哲怪何危肖 自然界中到处都存在射线,但它的量十分的低下且不会对人造成伤害 (小于射丫 20卩R/h )。这些微量的射线有来自宇宙的少量射线, 来自自然界各类物质的线辐 射,还有当地层环境中本身含有的放射性物质辐射出的各种射线, 同时也包括建 筑物中所用的材料,及其材料的来源,不同原料的来源有不同的射线含量。 室内 特200-100 L 0 10两 ■0, 1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

辐射防护 7.1 辐射量的定义、单位和标准 描述X 和γ射线的辐射量分为电离辐射常用辐射量和辐射防护常用辐射量两类。前者包括照射量、比释动能、吸收剂量等。后者包括当量剂量、有效剂量等。 所谓 “剂量”是指某一对象接收或“吸收”的辐射的一种度量。 7.1.1 描述电离辐射的常用辐射量和单位 1、照射量 (1)照射量的定义和单位 照射量是用来表征χ射线或γ射线对空气电离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定义:所谓照射量是指χ射线或γ射线的光子在单位质量的空气中释放出来的所有电次级电子(负电子或正电子),当它们被空气完全阻止时,在空气中形成的任何一种符号的(带正电或负电的)离子的总电荷的绝对值。其定义为dQ 除以dm 的所得 的商,即: dm dQ P = 式中dQ ——当光子产生的全部电子被阻止于空气中时,在空气中所形成的任何一种符号的离子总电荷量的绝对值。 ——体积球的空气质量 用图表示1立方厘米的干燥空气,其质量为0.001293克,这些次级电子是光子从0.001293克空气中打出来的,它们在0.001293克空气中的里面和外面都形成离子,所有这些离子都计算在内,而在0.001293克外产生的次级电子发射形成的离子则不计算在内。 照射量(Ρ)的SI 单位为库仑/千克,用称号1 -CKg 表示,沿用的专用单位为伦 琴,用字母R 表示。1伦的照射量相当于在标准的状况下(即0℃,1大气压)1立方厘米的干燥空气产生1静电位(或2.083×109对离子)的照射量叫1伦琴。 1静电单位=3.33×10-10库伦 13 cm 干燥空气质量为0.001293克=1.293×10-6千克 1伦=6 1010 293.11033.3--⨯⨯=2.58×10-4 库伦/千克 一个正(负)离子所带的电量为4.8×10-10静电单位,1伦是在干燥空气中产生1静电单位的电量,所以产生的电子对数为1/4.8×10-10=2.083×109对离子。照射量只适用于χ、γ射线对空气的效应,而只适用于能量大约在几千伏到3MV 之间。 (2)照射量率的定义和单位 照射量率的定义是单位时间的照射量也就是dp 除以dt 所得的商即:dt dp P = 照射量率(P )的SI 单位为库伦/千克时,用符号11--h CKg 或伦/时(1-Rh )、 伦/秒(1 -RS )

核安全工程师-核安全综合知识-辐射防护基础-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核安全工程师-核安全综合知识-辐射防护基础-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的基本 方法和技术 [单选题]1.外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尽量减少或避免射线从外部对人体的照射,使所受照射不超过O所规定的剂量(江南博哥)约束值。 A.国家法规 B.国家标准 C.核安全监管部门 D.核设施主管部门 正确答案:B [单选题]2.外照射防护可以归纳为O个基本手段(基本方法)。 A. 2 B.3 C.4 D.5 正确答案:B [单选题]3.外照射防护三要素指的是Oo A.包容、隔离、净化 B.包容、隔离、屏蔽 C.时间、距离、包容 D.时间、距离、屏蔽 正确答案:D [单选题]4.对发射x、Y射线的点源来说,当空气和周围物质对于射线的吸收、散射可以忽略时,某一点上的剂量与该点到辐射源之间的距离Oo Λ.成反比 B.平方成反比 C.三次方成反比 D.四次方成反比 正确答案:B [单选题]5.在O的应用中,单靠缩短操作时间和增大距离远远达不到安全防护的要求,此时,必须采用适当的屏蔽措施。 A.反应堆 B.加速器 C.高活度辐射源 D.以上三者均包含 正确答案:D [单选题]6.在辐射源外面加上足够厚的屏蔽体,使之在O由辐射源产生的剂量降低到有关标准所规定的限值以下,在辐射防护中把这种方法称为屏蔽防护。

A.所有方向上 B.某一指定方向上 C.某些指定位置上 D.某一指定点上 正确答案:D [单选题]7.B辐射选择屏蔽材料时,必须先用O原子序数材料置于近B辐射源的一侧,然后视情况,在其后附加O原子序数材料。 A.低中 B.中低 C.低高 D.高低 正确答案:C [单选题]8.B辐射选择屏蔽材料时,如果先用高原子序数材料置于近B辐射源的一侧,会形成一个相当强的新()源。 A.X射线 B.γ射线 C.中子 D.α射线 正确答案:A [单选题]9.信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建成一个强X射线装置源,那就要选用O原子序数材料作靶子,既可屏蔽电子束,又能形成一个较强的X射线源。 A.低 B.中 C.高 D.中、高 正确答案:C [单选题]10.在应用外照射的辐射源时,除外照射防护外,还需注意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O对人体的危害。 A.臭氧、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 B.感生放射性引起的内照射 C.放射性核素的生物毒性 D.A和B 正确答案:D [单选题H1内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各种规章制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阻断()进入人体的各种途径,在O原则的范围内,使摄入量减少到尽可能低的水平。 A.电离辐射最优化 B.电离辐射安全第一

核辐射防护期末复习

●什么是电离辐射剂量? 电离辐射剂量实质是电离辐射对受照物质造成的 真实效应或潜在影响的一种物理度量。 ●为什么对电离辐射要进行防护? 核技术的的广泛应用导致可能对人体造成损伤: 1. 核能应用(包括核武器的制造) 2. 核技术在工农医等各部门的应用 ●按射线本质分类 1.粒子辐射:是指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或由这些粒子组成的原子核。既有能量又有静止质量。粒子辐射是一些高速运动的粒子,消耗自己的动能把能量传给被穿透的物质。粒子辐射包括电子、质子、中子、α粒子、β粒子和带电重离子等。 2.电磁辐射:实质是电磁波,仅有能量,没有静止质量。包括无线电波、微波、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按与物质的作用能力分类 1.电离辐射:通过初级和次级过程引起物质电离,如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X射线和γ射线等,对于X、γ射线,一般当E > 10ev时可以引起电离辐射,或当波长λ< 100nm时可以引起电离辐射。 2.非电离辐射:与物质作用不产生电离的辐射,如微波、无线电波、红外线等,但现在也不能忽视对人体的长期危害作用。 ●按与物质的作用过程分类 1.直接电离辐射:一般指由带电粒子与物质通过初级作用过程引起电离的辐射,包括电子、质子、α粒子、β粒子和带电重离子等; 2.间接电离辐射:一般指通过次级过程引起电离的不带电粒子形成的辐射,包括X、γ射线、中子等; 解释:不带电的光子、中子也能直接产生电离,但这类粒子与核外电子的作用发生几率要远远小于带电粒子,因此主要是靠它们与物质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次级带电粒子间接来完成的。 ●粒子数(N):发射、转移或接受的粒子数目,单位是1。 ●粒子数密度(n):表征辐射场疏密程度,是单位体积内自由粒子的个数;单位是m-3。 ●辐射能(R):发射、转移或接受的辐射粒子的能量(不包括静止能),单位是J。 ●粒子和辐射能随时间的变化率称为粒子通量和能量通量,表征粒子和辐射能在时间上的频繁程度。 ●粒子和辐射能随空间的变化率称为粒子注量和能量注量,表征粒子和辐射能在空间上的疏密程度。 ●按照放射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将放射源分为5类: Ⅰ类放射源为极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 Ⅱ类放射源为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致人死亡; Ⅲ类放射源为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 Ⅳ类放射源为低危险源: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 Ⅴ类放射源为极低危险源。不大可能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 ●根据射线装置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射线装置分为Ⅰ类、Ⅱ类、Ⅲ类。 Ⅰ类为高危险射线装置,事故时可以使短时间受照射人员产生严重放射损伤,甚至死亡,或对环境可能造成严重影响; Ⅱ类为中危险射线装置,事故时可以使受照人员产生较严重放射损伤,大剂量照射甚至导致死亡; Ⅲ类为低危险射线装置,事故时一般不会造成受照人员的放射损伤。 ●辐射作用后产生的生物效应的特点

辐射防护知识培训

精品word完整版-行业资料分享 辐射防护知识讲座 ⏹第一部分辐射防护的目的原则与方法 一、放射防护目的 防止发生确定性效应,把随机性效应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并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保障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和公众以及他们的后代的健康与安全,保护环境,促进放射性同位素和核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实现辐射防护目的的办法: 1、为了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把剂量当量限值定在足够低的水平上,以保证工作者在终生全部时间内受到的照射也不会达到产生有害效应的阈值。 2、使一切具有正当理由的照射保持在合理的可以达到的尽量低的水平。 二、放射防护基本原则 1、实践的正当化 ⏹是指从事任何与放射性有关的活动,都要有正当理由。采取任何可能接受辐射剂量的行动,都要经过事先论证,进行正当化分析。 2、辐射防护最优化 ⏹在考虑辐射防护时,并不是要求受照剂量越低越好,而是通过利益/代价分析,在考虑了社会和经济的因素之后使照射保持在合理可行尽量低的水平。 ⏹3. 个人剂量限制 个人剂量限制是指在具备实践正当化和防护最优化的条件下,人员接受的剂量不能超过一定量值。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 GBZ128-2002 ⏹监测目的:对明显受到照射的器官或组织所接受的平均当量剂量或有效剂量作出估算,进而限制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剂量,并且证明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剂量是否符合有关标准。 ⏹监测原则:所有从事或涉及放射工作的个人,都应接受职业外照射个人监测。 ⏹a) 对于任何在控制区工作,或有时进入控制区工作且可能受到显著职业外照射的工作人员,或其职业外照射年有效剂量可能超过5mSv/a的工作人员,均应进行外照射个人监测。 ⏹b) 对于在监督区工作或偶尔进入控制区工作、预计其职业外照射年有效剂量在1mSv/a─ 5mSv/a范围内的工作人员,应尽可能进行外照射个人监测。 ⏹c) 对于职业外照射年剂量水平可能始终低于法规或标准相应规定值的

核安全工程师-核安全综合知识-辐射防护基础-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

核安全工程师-核安全综合知识-辐射防护基础-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单选题]1.人类应该在最大限度利用电离辐射源和核能的同时加强(),尽量避免和减少电离辐射可能引起的对人的健康危害。 A.安全(江南博哥)管理 B.辐射防护 C.实践控制 D.干预水平 正确答案:B [单选题]2.辐射与人体相互作用会导致某些特有生物效应。效应的性质和程度主要决定于人体组织吸收的()。 A.辐射剂量 B.辐射类型 C.辐射能量 D.以上三者均包含 正确答案:C [单选题]5.()的电离和激发是辐射生物效应的基础。 A.原子 B.分子 C.DNA D.生物基质 正确答案:D [单选题]6.影响辐射生物学作用的因素基本上可归纳为()个方面。 A.2 B.3 C.4 D.5 正确答案:A [单选题]7.()的电离密度大,但穿透能力很弱,因此在外照射时,对机体的损伤作用很小,然而在内照射情况下,它对机体的损伤作用则很大。 A.α射线 B.β射线 C.γ射线 D.中子 正确答案:A [单选题]8.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就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引起的辐射危害程度来说,外照射时(),内照射时()。 A.γ>β>αα>β>γ B.α>β>γγ>β>α

C.β>γ>αγ>β>α D.β>γ>αγ>α>β 正确答案:A [单选题]9.影响辐射效应严重程度的因素,来自机体方面的也很多,最核心的问题是不同的种属、细胞、组织和器官对辐射有着不同的()。 A.辐射反应 B.辐射吸收能力 C.辐射敏感性 D.自我修复能力 正确答案:C [单选题]10.在辐射生物学的研究中,辐射敏感性的判断指标多用研究对象的()来表示。 A.形态改变程度 B.功能改变程度 C.遗传学方面改变程度 D.死亡率 正确答案:D [单选题]11.一般地,人体内繁殖能力越(),代谢越(),分化程度越()的细胞对辐射越敏感。 A.弱缓慢低 B.强活跃低 C.弱活跃高 D.强缓慢高 正确答案:B [单选题]12.根据辐射效应的发生与剂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把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分为随机性和确定性效应两类,随机性效应的特点是()。 A.发生概率与剂量无关,严重程度与剂量有关,线性,无阈值 B.发生概率与剂量有关,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线性,无阈值 C.发生概率与剂量无关,严重程度与剂量有关,非线性,有阈值 D.发生概率与剂量有关,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非线性,有阈值 正确答案:B [单选题]13.由辐射引起的显现在受照者本人身上的有害效应叫躯体效应。急性的躯体效应发生在短时间内受到大剂量照射事故情况下,属于()效应。 A.遗传 B.远期 C.随机性 D.确定性 正确答案:D

核安全工程师-核安全综合知识-辐射防护基础-实践与干预

核安全工程师-核安全综合知识-辐射防护基础-实践与干预 [单选题]1.放射防护领域专业术语干预是指任何旨在()不属于受控实践的或因事故而失控的照射源所致的照射或照射可能性的行动。 A.预防和(江南博哥)避免 B.预防和排除 C.减少或预防 D.减少或避免 正确答案:D [单选题]4.对实践的主要要求包括凡没有被()的实践全部受审管部门管理,按有关管理要求接受管理。 A.排除 B.免除 C.豁免 D.A和C 正确答案:D [单选题]5.()中首次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即干预的辐射防护体系。 A.《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B.《国际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C.ICRP第60号出版物 D.ICRP第103号出版物 正确答案:C [单选题]6.建立和充实“干预的辐射防护体系”,仍要充分贯彻在实践中建立的辐射防护基本原则;同时,对()情况采用干预行动与补救行动,加强应急的准备与响应。 A.计划照射 B.应急照射 C.持续照射 D.B和C 正确答案:C [单选题]7.需要实施干预行动一般有()种情况。 A.2 B.3 C.4 D.5 正确答案:A [单选题]8.持续照射是指没有任何不间断人类活动予以维持而长期持续存在的非正常(),这种照射的剂量率基本上是恒定的或者下降缓慢的照射。 A.职业照射

B.公众照射 C.计划照射 D.现存照射 正确答案:B [单选题]9.防护行动是指为避免或减少()在持续照射或应急照射情况下的受照剂量而进行的一种()。 A.工作人员行动 B.工作人员干预 C.公众成员行动 D.公众成员干预 正确答案:D [单选题]10.补救行动是指在涉及()的干预情况下,当超过规定的()时所采取的行动,以减少可能受到的照射剂量。 A.应急照射行动水平 B.应急照射防护水平 C.持续照射行动水平 D.持续照射防护水平 正确答案:C [单选题]11.在放射性污染和剂量水平很低,不值得花费代价去采取补救行动,或是放射性污染非常严重和广泛,采取补救行动花费的代价太大的情况下,()。 A.应采取补救行动 B.应采取适当的补救行动 C.采取补救行动不具有正当性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C [单选题]12.为减少或避免照射而要采取防护行动或补救行动的形式、规模和持续时间均应是()的,即在通常的社会和经济情况下,从总体上考虑,能获得最大的净利益。 A.最合理 B.最优化 C.最可靠 D.最有效 正确答案:B [单选题]13.为实现干预的最优化,作出在应急情况下的干预()应作为正常运行手续中的不可少的一部分。 A.计划 B.方案

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模版

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模版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是在辐射环境中采取的两种基本防护措施。外照射防护主要是通过限制辐射源的照射范围和减少辐射剂量来减轻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内照射防护则是通过阻断辐射源进入人体内部来防止内部器官和组织受到辐射的影响。下面将详细介绍外照射防护和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1. 增加距离:与辐射源保持一定距离可以显著减少照射到人体的辐射剂量。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远离辐射源,减少辐射接触。 2. 减少时间:减少暴露在辐射源附近的时间可以减少辐射剂量。在进行辐射作业时,应尽量缩短作业时间,并合理安排工作休息时间,以减少辐射对工作人员的暴露。 3. 屏蔽物料:使用合适的屏蔽物料可以有效防止辐射传递和照射到人体。常用的屏蔽物料包括混凝土、铅板、密封罩等。在设计辐射设备和辐射设施时,应考虑合适的屏蔽措施,减少辐射对周围环境和工作人员的影响。 4. 佩戴防护装备:在与辐射源接触的环境中,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铅制服、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以减少辐射剂量。同时,还要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换防护装备,确保其防护效果。 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1. 避免内照射:首先,要避免辐射源进入人体内部,这是最有效的内照射防护方法。在进行辐射作业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

辐射源的密封性和安全性。同时,要加强辐射源的管理和监控,确保辐射源不会被误用或丢失。 2. 强化个人卫生:个人卫生是内照射防护的重要环节。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饭前便后及时清洗,避免将辐射源残留物带入口腔、呼吸道或消化道中。此外,还要定期接受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辐射源摄入风险。 3. 配置防护装置:在有必要使用辐射源的工作场所,应配置适当的防护装置,如防护屏蔽、防护罩、通风设备等。这些装置可以防止辐射源散发的辐射进入工作空间和人体内部,从而减少内照射的风险。 4. 迅速处理意外事故:当发生辐射事故或辐射源泄漏时,要及时采取紧急措施,如封锁事故现场、清理污染区域、隔离事故人员等,以防止人员进一步暴露和内照射。 综上所述,外照射防护和内照射防护是在辐射环境中保护人体安全的两种基本方法。外照射防护主要通过控制距离、减少时间、使用屏蔽物料和佩戴防护装备来减轻照射对人体的影响。内照射防护则强调避免辐射源进入人体内部、强化个人卫生、配置防护装置和迅速处理意外事故,以减少内照射的风险。人们应遵守相应的防护规程和标准,切实加强辐射防护工作,保护自身免受辐射伤害。

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是辐射防护的两种基本方法。外照射防护主要是通过遮挡和屏蔽来防止外部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内照射防护则是通过控制和减少内部放射源的接触和摄取,减少内部辐射对人体的伤害。以下按照不同的方法进行阐述。 一、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1.使用屏蔽材料:将辐射源或辐射区域用具有辐射吸收和散射作用的材料进行屏蔽,如铅、钨等金属材料。这些材料能够吸收或反射掉大部分的辐射能量,有效减少辐射对人体的照射。 2.增加距离:增加距离是减少辐射照射的有效方法。辐射的强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弱,因此将人离辐射源尽可能远的位置工作或居住,能够大大降低辐射对人体的照射。 3.使用屏蔽装置:在辐射源附近设置屏蔽装置,如屏蔽墙、屏蔽门等。这些装置能够有效地分隔辐射源和人体,阻挡和减少辐射对人体的照射。 4.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对于高剂量辐射环境下的工作人员,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是必要的。例如铅背心、护目镜、防尘面罩等,这些装备能够有效减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5.控制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对于长时间接触辐射环境的工作人员,应尽量控制工作时间,并将工作地点设在辐射源附近的较远位置,以减少辐射对人体的累积照射。 二、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1.避免接触放射性物质:尽量避免与放射性物质直接接触,减少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的可能性。这可通过佩戴符合相关标准的防护服、手套、鞋套等来实现。 2.保持卫生清洁:放射性物质往往会通过食物、水和空气进入人体,因此保持卫生清洁,避免摄入含有放射性物质的食物和水,能够有效减少内部照射的风险。 3.控制工作环境:对于接触放射性物质的工作人员,应在控制好工作环境的前提下进行作业。采取防护措施,降低放射性物质的扬尘、飞溅和波动,减少内部照射的风险。 4.定期体检:接触放射性物质的从业人员应定期进行身体体检,以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可能由内部照射引起的健康问题。 5.合理饮食和生活习惯:补充富含钙、碘、锌等元素的食物可以减少放射性物质在人体内的富集。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吸烟、不饮酒、不暴露于其他环境污染物等,也能够减少内部照射的风险。 综上所述,外照射防护和内照射防护是两种基本的辐射防护方法。外照射防护主要通过遮挡、屏蔽和保持距离来防止外部辐射对人体的伤害;而内照射防护则通过避免接触放射性物质、保持卫生清洁、控制工作环境、定期体检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方式来减少内部照射的风险。只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免受辐射伤害。

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范文

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范文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是核辐射防护的两种基本方法。外照射防护主要是通过屏蔽和远离辐射源来减少人员暴露于辐射场中的剂量;而内照射防护则是通过控制人员接触放射性物质来降低内部辐射剂量。本文将详细介绍外照射防护和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一、外照射防护 1.屏蔽防护 屏蔽防护是外照射防护中最常用的方法,它通过使用透射较小的物质来减少或阻挡辐射的穿透。常见的屏蔽物有混凝土、铅、钢、水等。屏蔽物的选择应根据辐射的种类、能量和强度来确定。较高能量的辐射通常需要较厚的屏蔽物,例如对于γ射线防护,通常使用厚重的混凝土结构。 2.距离防护 距离防护是指通过远离辐射源来减少辐射剂量。辐射的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所以增加与辐射源的距离可以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在外照射防护中,通常建议尽量保持远离辐射源,并确保在辐射源附近的人员都戴上辐射防护器具,如铅背心、铅手套等。 3.时间防护 时间防护是指减少人员暴露于辐射场的时间。辐射剂量与暴露时间成正比,所以减少暴露时间可以降低辐射剂量。在外照射

防护中,人员应尽量缩短在辐射场中工作的时间,并且根据工作需要合理安排工作顺序,减少辐射暴露时间。 4.射线监测与控制 射线监测与控制是外照射防护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不断监测辐射场的强度和辐射源的位置,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比如调整屏蔽物的位置和厚度,确保人员在辐射场中的剂量不超过安全限值。同时,也需要定期检查辐射防护设备的运行状况,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二、内照射防护 1.工作场所控制 工作场所的控制是内照射防护的关键步骤。通过严格管理放射性物质的进出和使用,可以有效减少人员接触放射性物质的机会。工作场所应具备良好的通风系统和洁净度控制,以防止放射性物质的扩散和沉积。工作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培训,掌握正确使用和处理放射性物质的方法。 2.个人防护装备 个人防护装备是内照射防护的重要手段。在接触放射性物质的过程中,人员应佩戴合适的防护器具,如防护服、手套、口罩等,以避免直接接触和摄入放射性物质。同时,防护装备应定期检查和更换,确保其达到防护要求。 3.放射性物质的储存和处理

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范本

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范本外照射防护和内照射防护是在不同的辐射环境下采取的防护措施。外照射防护主要针对来自外部辐射源的辐射,主要有以下基本方法: 1. 距离保护:增加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可以有效减少辐射剂量。利用放射源强度和辐射剂量的反比关系,增加距离可以显著减小接受的辐射剂量。 2. 屏蔽防护:使用合适的材料,如铅、混凝土、钢等进行屏蔽,以减少辐射的透射和散射。屏蔽物的厚度应根据辐射类型和能量来确定。 3. 时间限制:尽量减少暴露在辐射源附近的时间,从而减少接受辐射的时间。特别是对于高剂量率的辐射源,应尽量缩短接触时间。 4. 使用辐射防护设备:如辐射防护服、手套、眼镜等。这些设备可以以不同方式减少辐射的接触面积或减少辐射透射。 内照射防护主要针对吸入或摄入放射性物质后引起的体内辐射。以下是基本的内照射防护措施: 1. 避免吸入和摄入辐射性物质:建立辐射源和工作场所的严格管理规定,限制放射性物质的使用和储存,以避免人员吸入或摄入辐射性物质。 2. 使用个人防护设备:比如呼吸防护装置、防护手套等,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辐射性物质的吸入和摄入。

3. 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工作场所进行定期清洁,尽量避免放射性物质的残留。 4. 定期体检:建立个人辐射监测和定期体检制度,定期检查员工的辐射暴露情况,及早发现和处理任何辐射暴露问题。 5. 进行适当的监测和评估:建立辐射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监测和评估工作场所的辐射源,以确保辐射水平符合安全标准。 6. 遵循正确的操作规程:培训工作人员并确保他们遵循正确的操作规程,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内照射的风险。 总之,外照射防护和内照射防护是保护人员免受辐射伤害的重要措施。通过合理使用距离保护、屏蔽防护、时间限制和防护设备等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外部辐射的暴露。同时,通过避免吸入和摄入辐射性物质、使用个人防护设备、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定期体检、监测和评估以及正确操作规程等方法,可以减少内照射的风险。这些基本方法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以确保辐射防护的效果。

注册核安全工程师考试大纲

注册核安全工程师考试大纲 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是从事核安全相关专业技术工作的注册核安全工程师的执业资格考试,共有《核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核安全综合知识》、《核安全专业实务》、《核安全案例分析》四门考试组成,具体考试大纲如下。 一、《核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一)我国核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1.了解我国核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2.熟悉我国核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各个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 3.掌握我国核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各个层次的制定、发布部门和法律地位。 (二)核安全的重要法律和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了解总则、放射性污染防治的法律责任; 熟悉核设施的放射性污染防治、核技术利用的放射性污染防治、铀(钍)矿和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的放射性污染防治; 掌握放射性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放射性废物管理及附则中给出的用语含义。 2.《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 了解法律责任; 熟悉总则; 掌握监督检查以及附则中给出的用语含义; 掌握核设施安全、核材料和放射性废物安全、核事故应急、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的有关内容。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了解总则和处罚基本原则; 熟悉核安全监督任务; 掌握监督管理职责、安全许可证制度及附则中给出的用语含义。 4.《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材料管制条例》 了解许可证持有单位及其上级领导部门的责任; 熟悉总则中的核材料管制范围、监督管理职责;

掌握核材料管制办法及附则中给出的用语含义。 5.《核电厂事故应急管理条例》 了解总则和处罚的基本原则; 熟悉应急准备、应急对策和应急防护措施、应急状态的终止和恢复措施; 掌握应急机构及其职责、附则中给出的用语含义。 6.《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了解总则和法律责任; 掌握许可和备案、安全和防护、辐射事故应急处理、监督检查及附则中给出的用语含义。 7.《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条例》 了解总则、标准和法律责任; 熟悉许可、民用核设备进出口及监督检查的规定及要求; 掌握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及附则中给出的用语含义。 8.《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 了解总则和法律责任; 熟悉对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的设计、制造、使用的要求;掌握放射性物品运输的具体规定及检查要求。 9.《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 了解总则、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 熟悉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宗旨; 掌握对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和贮存、放射性废物的处置的主要规定。 二、《核安全综合知识》 (一)原子核物理基础 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的基本性质、原子核的放射性、射线及其与物质相互作用、原子核反应。 熟悉放射性活度的含义及三大天然放射性系列中的主要核素、常用的核辐射类型及其特征、核裂变及核能的利用。 掌握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规律及放射性核素的衰变常数、半衰期及寿命的概念,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介质对γ、X 射线的衰减规律;中子诱发裂变与裂

核安全工程师-核安全综合知识-辐射防护基础-辐射源种类、来源与水平

核安全工程师-核安全综合知识-辐射防护基础-辐射源种类、来源与水平[单选题]1.人体受到照射的辐射源有()类。 A.1 B.2 C.3 D.4 正确答案:B [单选题]2.人体受到照(江南博哥)射的辐射源有两类,即()和人工辐射源。 A.宇宙辐射源 B.宇生核素辐射源 C.原生核素辐射源 D.天然辐射源 正确答案:D [单选题]3.()是迄今人类受到电离辐射照射的最主要来源。 A.天然本地照射 B.宇宙射线照射 C.核试验引起的照射 D.核动力生产引起的照射 正确答案:A [单选题]4.人体受到照射的辐射源有两类,即天然辐射源和人工辐射源。天然辐射源按其起因分为()类。 A.2 B.3 C.4 D.5 正确答案:B [单选题]5.宇生核素,主要是由宇宙射线与大气中的原子核相互作用产生的,下列不属于宇生核素的是()。 A.3H B.14C C.7Be D.133I 正确答案:D [单选题]6.原生核素是存在于()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 A.大气 B.地表 C.地壳

D.以上三者均包含 正确答案:C [单选题]7.天然辐射照射(天然本底照射)世界范围平均年有效剂量约为()。 A.0.3-1.0msv B.1.8msv C.2.4msv D.1-10msv 正确答案:C [单选题]8.世界范围平均年有效剂量约为2.4mSv,在引起内照射的各种辐射源中,()最为重要。 A.222Rn B.222Rn短寿命子体 C.222Rn长寿命子体 D.以上三者均包含 正确答案:B [单选题]9.世界范围平均年有效剂量约为2.4mSv,在引起内照射的各种辐射源中,222Rn的短寿命子体最为重要,由它们造成的有效剂量约为所有内照射辐射源贡献的()%。 A.50 B.60 C.70 D.80 正确答案:C [单选题]10.天然辐射源的外照射中宇宙射线的贡献()原生核素。 A.略低于 B.略高于 C.远低于 D.远高于 正确答案:A [单选题]11.天然辐射源引起的外照射中宇宙射线的贡献略低于原生核素。在年有效剂量中,()系起着重要作用。 A.235U B.238U C.232Tu D.237Np 正确答案:B [单选题]12.天然辐射源引起的外照射中宇宙射线的贡献略低于原生核素。在年

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外照射防护和内照射防护是人们在接触辐射源时所需采取的防护措施。外照射防护是指防止辐射源的外部辐射对人体造成危害,而内照射防护是指防止辐射源摄入体内后产生的内部辐射对人体造成危害。 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距离防护:保持与辐射源的距离可以有效地减少辐射剂量。根据辐射的衰减规律,距离增加会导致辐射强度减小。因此,在接近辐射源时应尽量增加距离,缩短接触时间,从而降低辐射剂量。 2. 屏蔽防护:采用适当的屏蔽材料来阻挡辐射源的辐射,减少辐射剂量。常用的屏蔽材料有铅、混凝土和水等。铅的屏蔽效果最好,因为它具有高密度和吸收率的特点。在选择屏蔽材料时应根据辐射源的类型和能量进行合理选择。 3. 时间防护:尽量减少与辐射源的接触时间,从而降低辐射剂量的累积效应。寻找合适的工作时间,采取轮班制度或控制工作时间的频率,尽量减少辐射接触时间。 4. 防护装备:戴上合适的防护设备,如防护服、手套、帽子、面具等,可以减少辐射接触。这些防护装备通常由具有辐射吸收能力的材料制成,可以阻挡辐射源的辐射。 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避免辐射源的摄入:内照射防护的首要目标是避免辐射源进入人体内部。这可以通过加强辐射源的安全控制、个人卫生习惯和工作场所的卫生管理来实现。 2. 控制食物和水源的辐射污染:内照射主要通过进食和饮水摄入。因此,必须加强对食物和水源的辐射检测和监测,确保其辐射水平符合安全标准。如果发现食物和水源受到辐射污染,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寻找替代品。 3. 合理饮食和营养补充:一些特定的饮食和营养物质可以帮助减轻内照射的影响。例如,食用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维生素C和维生素E,可以减轻辐射对细胞的损害。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检测身体内部是否有辐射源的存在。通过体检可以及早发现和处理内照射的问题,以减少健康风险。 总之,外照射防护和内照射防护都是保护人体免受辐射损伤的重要手段。通过增加距离、屏蔽辐射、控制工作时间和佩戴防护装备,可以减少外照射的辐射剂量。通过避免辐射源进入人体、控制食物和水源的辐射污染、合理饮食和营养补充以及定期体检,可以减少内照射的危害。辐射防护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以保护人类健康。

核安全工程师-核安全综合知识-辐射防护基础-辐射防护剂量限值

核安全工程师-核安全综合知识-辐射防护基础-辐射防护剂量限值 [单选题]1.我国目前执行的《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是()。 A.GB18871-2002 B.GB6249-201(江南博哥)1 C.GB11806-2004 D.GB13695-1992 正确答案:A [单选题]4.对于公众照射,平均年有效剂量限值为()mSv。 A.0.25 B.0.5 C.1 D.1.5 正确答案:C [单选题]5.对于职业照射,眼晶体平均年当量剂量限值为()mSv。 A.100 B.150 C.300 D.500 正确答案:B [单选题]6.对于职业照射,皮肤平均年当量剂量限值为()mSv。 A.50 B.150 C.300 D.500 正确答案:D [单选题]7.对于职业照射,手和足平均年当量剂量限值为()mSv。 A.50 B.150 C.300 D.500 正确答案:D [单选题]8.对于公众照射,眼晶体平均年当量剂量限值为()mSv。 A.1 B.15 C.30 D.50 正确答案:B [单选题]9.对于公众照射,皮肤平均年当量剂量限值为()mSv。

A.1 B.15 C.30 D.50 正确答案:D [单选题]10.年龄小于()周岁的人员不得接受职业照射。 A.12 B.14 C.16 D.18 正确答案:C [单选题]11.对于年龄为16-18岁接受涉及辐射照射就业培训的徒工或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使用辐射源的学生,应控制其职业照射使之不超过年有效剂量()mSv。 A.4 B.6 C.8 D.10 正确答案:B [单选题]12.对于年龄为16-18岁接受涉及辐射照射就业培训的徒工或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使用辐射源的学生,应控制其职业照射使之不超过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mSv。 A.15 B.30 C.50 D.100 正确答案:C [单选题]13.对于年龄为16-18岁接受涉及辐射照射就业培训的徒工或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使用辐射源的学生,应控制其职业照射使之不超过四肢(手和足)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mSv。 A.50 B.100 C.150 D.200 正确答案:C [单选题]14.孕妇和喂乳妇女应避免受到()。 A.内照射 B.外照射

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知识点

基础知识部分 1X射线是伦琴发现的 2,贝克勒尔发现了放射性现象 3,居里夫人提出了放射性术语 4,居里夫妇发现了钋镭两种放射性元素 5,分离出了纯的金属镭 6,辐射:是以波和粒子的形式向周围空间传播能量的统称,也就是携带能量的波或者粒子 7,电离辐射:指其携带的能量足够使物质原子或分子中的电子成为自由态,从而使这些原子或分子发生电离现象的辐射。能量大于10个电子伏特、波长小于100nm。8,电离辐射有:直接电离辐射和间接电离辐射 9,不带电的电离辐射:以及、 10,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区别在于:射线(粒子或波)携带能量和电离能力的大小不同。 11,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 12,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13,电子质量:相当于1/1873个氢原子质量。质子质量=中子质量:1amu(C质量的1/12) 14,原子因为中子不带电,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核外电子带一单位负点才显电中性15,原子核的质量总要小于核内质子与中子质量和是因为结合能造成质量亏损 16,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 17,铀235符号,U左下角的92指原子序数(质子数),左上角235核子数(核内粒子总数)右下角143表示中子数 18,衰变:不稳定的原子核放出α粒子(氦核)或β粒子(电子)后,变成新的原子核 19,活度单位:一个放射源,在单位时间内自发地发生放射性衰变的原子数,或者由于自发发射性衰变而减少的原子数,是放射性核素多少的量度。单位贝克Bq,1Bq表示每一秒发生一次衰变。

20,电离辐射类型有:α射线(带正电向N极偏转),β射线(带负电向S极偏转),γ射线,、X射线和中子(在磁场中不偏转) 21,电离辐射应用于如下领域:农业辐照育种,工业探伤,医学诊断,考古 22,ICRP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为IAEA为国际原子能机构 23,辐射损伤的主要危害变现为组织损害甚至死亡和产生原因主要是认识不到位,导致的防护不到位。 24,辐射防护概念和辐射防护体系是一步步建立起来的 •早期认为产生危害主要是临床各种疾病。 •中期缺乏对辐射远期效应的认识,主要认为病人是高级脸受累患者,1934年外照射剂量为0.2伦琴/天。1950年ICRP改为最大容许剂量0.05伦琴/天。1956 年将全身最大容许剂量设定为5雷姆/天。 •近期只能用大群体的或高本地区的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才能发现电离辐射损伤或危害增加。这一时期重点调查对象包括职业性受照射群体的流行病学 调查、放射事故受害者调查;高辐射本地地区居住的流行病学调查;出生前 受X射线诊断照射的流行病学调查;原子弹、氢弹、切尔诺贝利事故受害者 跟踪调查。全身职业照射年限值降至20mSv/年 25,吸收剂量(D):电离辐射滞留在单位质量物质平均能量,用D表示Gy=J/kg 单位Gy 当量剂量(H):为了统一表示各射线对机体的危害效应,比较不同类型的辐射引起的不同生物学效应所引入的物理量。单位Sv 有效剂量(E):人体不同部位,受到不同当量剂量照射时,所产生的风险因组织、器官不同。单位Sv 26,辐射权重因子作用:各类电离辐射有关的系数,与吸收剂量的乘积等于当量剂量27,组织权重因子作用:描述了不同组织或器官对全身总危害的贡献 28,有效剂量:各个器官受到当量剂量之和×组织权重因子 当量剂量:受到不同类型的辐射照射,特定组织或特定器官受到损伤的可能性指标。等于吸收剂量×辐射权重因子 吸收剂量:平均能量 29,吸收剂量相同时,不同类型的辐射进入人体后损伤结果可由上述各单位计算而结果不同 30,影响辐射生物学效应的物理因素有哪些 剂量和剂量率,辐射品质,照射方式 31影响辐射生物学效应的生物因素有哪些 不同品系,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细胞、组织或器官 32人体哪些组织、器官对辐照高敏 性腺;胃肠上皮;胚胎组织;淋巴组织;胸腺;骨髓 33人体哪些器官或组织对辐照中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