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星站差分GPS定位技术介绍

星站差分GPS定位技术介绍

星站差分GPS定位技术介绍
星站差分GPS定位技术介绍

星站差分GPS定位技术介绍

星站差分GPS定位技术介绍

杨怀春

随着对GPS定位精度要求的提高,一些地区特别是远离基站的海上、沙漠、大山等地区,一般的DGPS仪器差分信号已不能覆盖,定位精度也不能满足要求。而星站差分GPS定位新技术(RTG) ,采用Inmarsat卫星数字通讯网传输广域差分改正信号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文中阐述了星站差分GPS定位的工作原理与差分技术,介绍了仪器的部分性能指标【作者单位】:胜利石油管理局地球物理勘探开发公司

引言

随着GPS的发展,伪距差分RTD(Real Time Dynamic)和载波相位差分RTK(Re al Time kinematic)技术的出现,测量已由原来用经纬仪测角、测距放样物理点转向用RTK 或RTD方法直接放样物理点。

RTK和RTD技术采用无线电发射和接收,.建立数据链,将基站的GPS差分改正信号传给移动的GPS接收机。桂平市GPS RTK因设备体积和耗电大、抗干扰性差以及受无线电频率的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只能进行平面定位。定位精度为米级。GPS RIK用甚高频无线电接收和发射,虽然定位精度有所提高,但同样由于抗干扰性差,特别是作业距离有限,不能满足作业区域离基站越来越远的要求,这些不足.在海上石油物探或海上工程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StarFirc jt星站差分GPS既解决了定位精度问题,又解决了移动台与基站站之间的距离问题。

StarFirc jt星站差分网络在全球范围内提供GPS差分信号发布服务,它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可靠性和空前的精度,优于10cm (min),StarFirc jt DGPS改正信号通过Inmarsat

静止卫星进行传播,无须建立当地的基准站或后处理,.该系统覆盖全世界,在北纬76°到南纬76°的任何地球表面,都能提供同样的精度,该项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功单机作业,设备安装简便

(2)定位精度高,作业成果误差均匀:

(3)集成度高;一台主机和一个集成天线就组成一套系统:

(4)摆脱了传统GPS RTK对离岸作业距离的限制

StarFirc jt星站站差分GPS主要特点

下面以SDS-2050G/SDS-2050M型号的接收机为例对StarFircjt星站差分GPS特点进行具体介绍。

1性能

SDS-2050G系列采用强大的NCT-2000D高缓GPS模块,这种摸块所包含的专利技术正在把现有的GPS技术迅速推向下一代,与同类技术相比,它具有超过50﹪的信嗓比优势,并结含了干涉抑制、多路径效应缓解和高测量精度等技术。这种GPS模块块正在为GPS接收机建立新的标准。

2 应用

耐用可靠的SDS—2050G系列为GIS数据采集、数据维护、野外勘测、.地形测量、机器控侧.土地房产管理,电离层研究等提供了易于集成、快速可靠的定位技术,SDS—2050G 既可以放在背包里,用于GIS测图领域,也可以固定在车辆上,广泛用于机器引导、控制领城。

为了优化性能SDS提拱特殊设计的三模式天线.,同时SDS—2005也可以和各种不同的天线以及其他特殊的仪器连接。如用户提供的测图仪器可以简便地连接到串口上,接收NM EA格式或SDS专用格式的定位数据。

SDS—2050通过不同的操作模式,提供最大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基本的工作模式使用S tarFircjt差分服务,可以在野外实时获得定位结果,适用引于导航、资产调查等领域的应用,:如果不使用StarFircjt网络,在有WAAS 或EGNOS差分信号的地方SDS—2050接收机可以自动切换到这些信号上,获得亚米级得精度,另外,用户可以记录双频GPS原始数据,用于后处理。

3 灵活的接口

SDS—2050接收机可以随机提拱Windows界面软件方便地进行设置。为了给系统集成

商提拱最大的灵活性,SDS—2050提供了二进制接口,可以完全控制GPS和L波段卫星接收机,从而定制用户界面和接收机的操作,SDS—2050可以接收不同的DGPS差分信号,RTCM、CMR、或SDS专用格式。它能选择最适合的数据源.提供无缝的位置输出。

4 配套软件

为满足用户不同的应用需求,SDS为SDS—2050 提供以下配套软件:

(1) FDC3.5野外放样、测量手簿

(2) EzGIS2.数据采集、维护手簿

(3)EzHydro 3.0水上测深、导航、放样软件,

(4) EzOffice3.0:静态后处理软件。

工作原理

1.定位原理

StarFie是一个全球性的网络,为用户提供DGPS差分改正值。由于差分改正值是通过Inmarsat同步卫早传播,所以用户不需要建立本地基准站,即叮在全球南纬?6°至北纬76°的范围内获得优与15cm的高精度的定位精度。

StarFire系统利用GPS卫星,L波段通讯卫星和一个全球范围的参考站网络来实现高精度定位。

地面参考网络由高性能的双频GPS接收机构成,不断地接收GPS卫星信号,并将数据传送到美国加利福尼亚的Redondo Bcach和伊利诺斯的Moline两个数据处理中心,演算出唯一一组GPS差分改正值,网络内的双频接收机用这一组改正数据在网络

内部进行折射改正计算。这种差分改正值利用冗余、独立的通讯链系统分别传送到加拿大的Laurenades、英格兰的Goonhilly和新西兰的Auckland三个卫星注入站,再由注入站上传到三个地球同步卫星。

StarFire系统之所以方便和精度高.其关键因索在于DGPS改正数据的来源。构成地面参考站网络的双频接收机对GPS卫星信号进行解码,并将高质量的双频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发送至两个处理中心。在处理中心,利用NASA Jet Pnopolsion Loboratory (JPL—喷气动力实验室)基于Real Time GYPSY(RTG)软件的处理技术,演算出实时的高精度的卫星轨道和时钟改止数据,这种专门的广域差分GPS算法对于类似Starfire这种系统是最优秀的,:生成差分改止数据是第一步,这些数据由数据处理中心已发送到地面注入站(LES Land Eartb Station ),再由地面注入站发送三颗海事卫星,由这些卫星将差分改正信号发送给全球的用户。

装备了能够同时兼容GPS卫星和L波段的Lnmarsat:卫星信号的双预接收机的用户,可在全球范围内获得高精度实时定位精度。

StarFircjt网络从1999年4月开始运行以来,具有99.99﹪的联机可靠性。它真正覆盖了全世界。每天全面的检测数据证明,系统具备提供空前的定位精度的能力。

2 广城差分技术

广域差分系统如图1所示,主要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图 1 广域差分系统示意图

(1)主站。主站根据监侧站的GPI观测量,各监侧站的已知坐标,计算G PS卫星的星历修正量、时钟的修正量和电离层的延时参数.,

(2)数据链,数据链指的是传输系统,如通讯卫星、无线电台等;

(3)用户设务。用户设备既GPS卫星信号接收机,它在接收GPS卫星信号得同时还接收数据链发送来的卫星星历和时钟的修正量以及电离层的时延参数信息,并据此来修正其所观测的GPS卫星相应参数和电离层的时间延迟。

(4)监测站。监测站安装有双频接收机,实时接受GPS卫星信号。在星站差分R TG(Real—Time GIPSY)的算法中加进了卫星软道误差和卫星钟差的改正.所以,可以得到高于其他广域差分的定位精度。由星站差分组成的测量导肮数据采集系统如图2所示。

图2 星站差分GPS组成的测量导航数据采集系统图

图2的系统是一个集导航、测量、数据采集处理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水上测量集成系统。它采用星站差分系统,所以不受基站覆盖范围的限制,可满足内河河道勘测及海上物探等多种水上测量的需求。

星站差分系统主耍技术指标

特性指标

(l)“ALL—in—view”跟踪;

(2)使用StarFireTM,可获得全球分米级精度;

(3)全自动获取卫星传播改正信号;

(4)耐用轻巧.便于移动作业;

(5)2个独立的WAAS/EGNOS通道;

(6)超级的干涉抑制;

(7)多路径消除专利技术;

2.性能指标

(1)实时StarFire DGPS精度;

水平位置<15cm

垂直位置<30cm

速度0.01m/s

〔2)伪距测量精度(RMS):

原始C/A 码,20cm @42dB—Hz;

原始载波相位噪音:L1:0.95mm@42 dB—Hz

L2:0.85mm@42 dB—Hz

(3)用户可编程输出频率;

PVT:25/10/5/2/1HZ 或更慢

(4)数据延迟:

PVT: 任何领率均<20ms

原始数据:任何领率均<20ms

(5)初次锁定时间:

冷启动,捕捉卫星一般<60s

卫星重摘捉<1s

(6)动态::

加速度°高达6g

速度°<300m/s

高度°,60000ft

(7)1PPS分辨率12.5nx (只对SF—2050M)

注:指个别指标受美国出口法律限制。

结束语

1.纵观理论与实际应用,与传统GTK GPS、RTD GPS相比,该系统具响精度高、速度快,无须逐级控制的特点,为工作区域提供了可靠的定位保证。目前该系统完全能够满足探区物探测量要求。

2.该技术目前在我国还处于推广阶段,其系统所具有的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希望通过交流,不断地完善。

3 与传统RTK GPS相比.该技术还存在收取海事卫星信号服务的问题,希望早日能用上我们国家自己的卫星信号。

4 如果在海洋石油物探以及难以设立基站点的沙漠、山地等地区使用.将会使定位精度得到新的提高。

总而言之,星站差分CFS定位系统是一项基于现场数据、现代化卫星通讯、计算机信息化处理和电子海图等多项高新技术的综合运用。

参考文献

王广运,郭秉义,李洪涛.差分GPS定位技术与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杜。1996.3 王惠南,GPS导航原理与应用北京测绘版社。1999

收稿日期.2004—04—06

北斗卫星系统(BDS)差分定位性能研究

北斗卫星系统(BDS)差分定位性能研究近几年随着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美国)、GLONASS(俄罗斯)、Galileo(欧洲)、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中国)及区域增强系统,例如QZSS(日本)及IRNSS(印度))的不断更新,播发信号质量提高以及全球卫星星座的改善,其定位技术也不断革新,我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领域,极其重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全力研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系统。同别的卫星星座相比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目前正逐步的走向成熟,并计划于2020年实现从亚太地区区域性覆盖到全球覆盖,实现从第二代到第三代北斗系统的过渡。 北斗卫星系统是由同步地球高轨道卫星(GEO)、中圆地球轨道卫星(MEO)和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IGSO)组成的混合星座,并且每颗卫星可播发三个频段的信号。北斗卫星系统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与独特优势,这使其拥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近几年随着国内外对北斗卫星系统研究的加深,其对定位精度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已经由传统的定位精度较低的单点定位方式逐渐发展到高精度差分定位方式,频段也从仅使用单频定位发展到多频组合定位,定位精度大幅提升,并且在民用化建设层面也在稳步推进中,国产北斗终端产品例如廉价导航定位芯片的市场份额日益增加。 目前国内的研究者对北斗多频差分定位解算中窄巷模糊度与卡尔曼滤波新息向量相结合的相关研究较少,并且在北斗廉价单频导航定位芯片的研究中,对基于网络基站的动态RTK定位性能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在北斗中长基线的差分定位中给出一种将窄巷模糊度和卡尔曼滤波结合的历元挑选策略,并且基于网络基站对北斗廉价单频导航定位模块特别是对其动态RTK定位性能进行评估分析,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基于北斗三频的独特优势并使用实测数据,研究其中长基

北斗三频差分定位关键算法研究与实现

北斗三频差分定位关键算法研究与实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不同于美国的GPS 系统和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北斗系统还是全球首个具备全星座播发三种频率卫星导航信号能力的卫星导航系统。多频观测值是未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发展的趋势,多频观测值的出现不仅极大地增加了多余观测值,提高了卫星定位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更意味着可以形成更多性质优良的组合观测值,这些组合观测值一般都具有较长的波长,同时其电离层延迟及组合噪声较小,利用这些组合观测值可以显著提高导航定位的精度。 鉴于多频观测值的诸多优势,开展对北斗三频组合定位算法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重点研究了北斗三频观测值组合理论、基于三频观测值的三频周跳探测算法和三频模糊度解算算法以及基于奇异谱分析法的北斗恒星日滤波算法,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从北斗系统观测方程出发,推导了三频组合观测值的观测方程及其各项误差的表达式,并分析了各项误差之间的关系,最后以波长、电离层延迟以及观测噪声为标准选取了最优整系数线性组合,结果表明:满足较长波长并且电离层延迟和观测噪声较小的组合观测值其系数之和等于零;(2)研究了两种基于三频观测值的周跳探测与修复方法:伪距相位组合法和无几何相位组合法。 介绍了两种方法的周跳探测原理,然后分析了两种周跳探测方法各自存在的局限性,并针对伪距相位组合法探测周跳时容易受到电离层延迟影响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顾及伪距组合系数的弱电离层周跳探测方法。首先在构造周跳检测量时通过设定伪距相位组合的电离层延迟系数阈值并以周跳估值的标准差最小为原则搜索得到具有最小电离层延迟系数的伪距相位组合系数,筛选出的伪距相

卫星导航课程整理

第一章 1.GPS的系统组成(包括一些关键参数)及各个部分的作用。(p3) 空间部分:GPS卫星作用: ①接收、存储导航电文②生成用于导航定位的信号(测距码、载波) ③发送用于导航定位的信号(采用双相调制法调制在载波上的测距码和导航电文) ④接受地面指令,进行相应操作⑤其他特殊用途,如通讯、监测核暴等。 地面控制部分:①监视卫星运行②确定GPS时间系统③跟踪并预报卫星星历和卫星钟状态④向每颗卫星数据存储器注入卫星导航数据 用户设备部分:接收机的主要功能: ①迅速捕获按一定卫星截止高度角所选择的待测卫星信号,并跟踪这些卫星; ②对所接收到的卫星信号进行变换、放大和处理,以便测定出GPS信号从卫星到接收天线的传播时间;③解译出GPS卫星所发送的导航电文; 2.GPS现代化计划包括哪些内容。(p10) ①在GPS现代化第一阶段,发射12颗改进的GPS BLOCKⅡR型卫星,它们具有一些新的功能②在GPS现代化第二阶段,发射6颗GPS BLOCKⅡF型卫星③在GPS现代化计划的第三阶段,发射12颗改进的GPS BLOCKⅢ型卫星,在2003年完成代号为GPSⅢ的GPS完全现代化计划设计工作。 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原理。(p15) BD系统是主动式双向测距二维导航。地面中心控制系统解算,供用户三维定位数据。 第二章 1.春分点的定义及其作用。(p19) 定义:太阳的视位置由南向北通过赤道的交点。作用:春分点和天球赤道面是建立坐标系的重要基准点和基准面。 2.岁差、章动和极移的区别。(p20、24) 岁差和章动指的是地球连同它的自转轴一起在空间转动,但地球和自转轴之间并未发生相对运动,只会影响恒星的赤经赤纬,不会影响地面测站的坐标。 极移是地球相对于自转轴的转动,但它并不影响地球自转轴在空间的指向,因而极移会使地面测站的坐标发生变化,不会影响恒星的天球坐标。 3.天球坐标系如何转换到地球坐标系。 4.时间测量的类型。 (1)相对时间测量(2)绝对时间测量 5.时间系统的类型及对应的空间参考点。 ①世界时系统1>恒星时:由春分点的周日视运动确定的时间2>平太阳时:以平太阳连续两次经过本地子午圈的时间间隔3>世界时:以子夜零时起算的格林尼治平太阳时 ②原子时:以原子能级间的跃迁特征为基础 ③协调世界时:以原子时秒长为尺度,时刻上接近于世界时的一种折衷时间系统 ④GPS时间系统(GPST):由GPS主控站的原子钟控制 第三章

《卫星导航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卫星导航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4020130 学时:32 学分:2 开课学期:6 英文名称: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s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 开课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探测制导与控制、自动化 一、课程目的和任务 现代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全天时、全天候和全球性地为陆地、海洋和空间运动载体提供高精度、连续、实时的位置、速度、时间、姿态等导航状态参数,是二十世纪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是继惯性导航系统成功应用于导航领域后的又一次重大技术突破,被誉为二十世纪导航技术史上的一次革命。 本课程以培养船舶工业和国防工业专业人才为目标,通过富有启发性的讲解,结合基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有关卫星导航的最新进展,培养卫星导航研究领域理论联系实际的高层次人才,向学生介绍系统全面的卫星导航原理、技术、系统应用和发展趋势。 本课程叙述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历史、现状及现代化历程,阐述卫星导航、定位、授时的基本原理及其相关基础知识,包括导航坐标系、时间系统、卫星通讯技术和伪随机编码技术,介绍GPS、GLONASS、GALILEO以及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系统组成和信号体制,阐述卫星导航接收机技术、导航定位算法、误差分析、差分增强系统技术以及在船舶导航领域中的应用。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卫星导航的基本原理、导航算法、误差分析和在船舶导航领域的应用,掌握与卫星导航有关的英文资料的阅读理解,熟悉接收机工作原理及卫星导航数据处理方法。 二、教学基本要求 1、让学生全面了解卫星导航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2、让学生熟悉卫星导航接收机工作原理及其发展应用情况; 3、熟悉各种卫星导航定位算法,重点掌握单点、实时、伪距定位算法; 4、掌握卫星定位有关的专业英语词汇,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5、采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从多个层面了解卫星导航的基本知识; 6、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独立完成原始数据的理解、分析和导航解算。

北斗导航定位系统中的差分技术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84421946.html, 北斗导航定位系统中的差分技术应用 作者:李俊炜 来源:《无线互联科技》2017年第03期 摘要:文章利用差分GPS相关原理,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建立了适用于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差分定位技术,解决了定位不准确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 关键词: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差分技术;定位精度 1.北斗导航系统研究背景 2000年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初步建成,经过十几年 的发展我国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卫星数量逐渐增多,系统逐渐完善,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事业和国防建设事业的发展需求,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拥有了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也打破了美国、俄国在卫星导航领域中的垄断局面。 2.导航定位差分技术 当前GPS差分定位技术的应用已经较为成熟,其对应的原理:在固定的(站台)地点,通过测地获得其“精确位置数据”,再将该站台的“所测位置数据”进行传输,利用一个c/A码用户接收器来接收该数据信息,通过“所测位置数据”和“精确位置数据”的差异分析,就能得知“GPS定位误差修正量”。其次通过无线电发射机传播这些“定位误差修正量”,而区域内的其他c/A码用户的接收器正好接受,并将接收器的定位数据进行修正。“差分式GPs系统”的应用,使得c,A码用户接收器有了更精确的定位,是之前定位精度的10倍多。 GPS定位时有3部分误差,分别是:第一是用户接收机都存在的如卫星钟、星历、电离层、对流层等方面的误差;第二是传播延迟误差,这类误差是用户测量不成或者是校正模型计算不出的;第三是用户接收机自身存在的固有误差,表现在内部噪音、通道延迟、多径效应方面。差分技术的应用,完全消除了第一种误差,并将第二种误差消除掉大多数,这要由基准接收机与用户接收机之间的距离来决定,而对于第三种误差,差分技术则不起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差分技术的应用,能够很大的改善GPS中的定位功能。通过各用一台GPS基准接收机和用户接收机,以实时处理技术或者是事后处理技术,就能消除用户测量中的误差源,即电离层效应与对流层效应。 事实上,差分技术就是对1个测站进行2个目标的观测量和2个测站进行1个目标的观测量的差的求值,或者说是和1个测站进行一个目标的2次观测量的差的求值。最终的目的是将

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

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简介 一、美国的GPS系统: 美国的GPS系统,由24颗(3颗为备用卫星)在轨卫星组成。 GPS的信号有两种C/A码,P码。 民用:C/A码的误差是29.3m到2.93米。一般的接收机利用C/A码计算定位。美国在90代中期为了自身的安全考虑,在信号上加入了 SA(Selective Availability),令接收机的误差增大,到100米左右。在2000年5月2日,SA取消,所以,咱们现在的GPS精度应该能在20米以内。 军用:P码的误差为2.93米到0.293米是C/A码的十分之一。但是P码只能美国军方使用,AS(Anti-Spoofing),是在P码上加上的干扰信号。 二、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需要发射35颗卫星,足足要比GPS多出11颗。按照规划,“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将有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采用“东方红”-3号卫星平台。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又细分为27颗中轨道(MEO)卫星和3颗倾斜同步(IGSO)卫星组成,27颗MEO卫星平均分布在倾角55度的三个平面上,轨道高度21500公里。“北斗”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将提供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开放服务在服务区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为10米,授时精度为50纳秒,测速精度为0.2米/秒。授权服务则是军事用途的马甲,将向授权用户提供更安全与更高精度的定位,测速,授时服务,外加继承自北斗试验系统的通信服务功能,精度可以达到重点地区水平10米,高程10米,其他大部分地区水平20米,高程2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这和美国GPS的水平是差不多的。 另外,“北斗一号”还可以提供用户的双向通讯功能,用户与用户、用户与中心控制系统间均可实现双向简短数字报文通信。通过“北斗”系统,用户一次最多可以传输120个字符【汉字】。 在国产的GPS——“北斗二号”投入使用后,会不会取代GPS呢?曹冲研究员的答案是否定的。“北斗二号”和GPS以后将形成竞争,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另外,中国的“北斗二号”车载导航仪将兼容GPS,这样,使用者将非常方便。 三、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 俄罗斯从前苏联时期的1976年就开始推进和美国GPS相抗衡的“格洛纳斯”系统,但随着20世纪90年代初期陷入经济危机,计划被迫中断,只运营了一半,也就是16颗卫星。格洛纳斯系统系统单点定位精度水平方向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伪距差分定位技术的分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伪距差分定位技术的分析 文章介绍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的伪距差分定位模型。结合GPS的伪距差分定位模型对该模型进行了比较,并对北斗导航系统的整体情况进行了介绍和概述,对比计算基线结果的精度,结果表明北斗导航系统的伪距差分可以达到亚米级的精度,对BDS地基的加固施工提供了新方向;同时还讨论了BDS卫星可见数对伪距差分定位的影响,对以后的工作提供指导借鉴。 标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伪距差分定位;定位技术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seudo-range differential positioning model of BeiDou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 (BDS). Based on the pseudo-range differential positioning model of GPS,the model is compared,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BeiDou navigation system is introduced and summarized,and the accuracy of baseline results is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seudo-range difference of the BeiDou navigation system can reach the accuracy of sub-meter level,which provides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BDS foundation reinforcement,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visible number of BDS satellites on the pseudo-range differential positioning is also discussed. Keywords:BeiDou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 (BDS);pseudo range differential positioning;positioning technology 1 概述 BDS即指北斗衛星导航系统,该系统是世界四大导航定位系统之一,同时还有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和欧盟伽利略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非常迅速,到2012年完成了为亚太地区大部分地区提供定位、导航和短文通信服务功能服务,具有特色的短消息通信功能的特点。 现在,国内许多省市都积极推进北斗基础强化体系统的建设,以迎合相关行业和公众用户对亚米级和米级定位的增长需求。但目前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利用载波进行精确计算,这需要计算整周的未知数,并且观测值的周跳数的影响有很多因素。对于精度要求不高、需要实时定位或快速定位的要求,GPS伪距差分定位早已可以达到此要求。本文研究了BDS伪距差分定位,探讨了BDS和GPS 时间系统分析与坐标系统的区别,和其对伪距差分定位的影响,两基线分别使用BDS和GPS来分析计算伪距差分,以此对比BDS和GPS伪距差异结果的区别。 2 北斗导航系统的概述 2.1 北斗导航系统的特点 (1)定位精度:通过设计,北斗2号的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相近于GPS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