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的父亲角色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5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和影响现在的社会环境,以及一直以来的刻板印象导致,父亲一直都是家庭生活当中的顶梁柱,父亲的力量是用来支撑家庭的,但培养一个成功的孩子,父亲的作用可以说得上是不可或缺。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和影响1、父亲影响孩子个性品质的形成,父亲与孩子交往的主要形式是游戏。
父亲在孩子的游戏过程中与孩子进行亲密接触,让孩子以一种活跃和令人激动的行为方式来进行,孩子们喜欢这样的方式,喜欢这样的交往,他会慢慢的表现出游戏带给他们的自信与快乐。
当然,如果孩子在双亲的家庭中进行游戏,可以在与母亲进行的游戏中学会关心别人、温和、善良,在与父亲的游戏中学会坚强、勇于冒险、热情、乐观。
这样两方面结合就初步形成了孩子较完善的人格基础。
2、父亲更能让孩子敢于冒险,适应外部社会从父母的养育特点来看,一般是母亲负责内,父亲负责外;母亲向内拉,父亲向外推;母亲柔,父亲刚;母亲静,父亲动;母亲守,父亲攻。
所以,父亲和母亲都有各自的分工,两个人的个性特点都会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收获。
父亲更容易带动孩子运动和玩耍,给孩子健康的体魄,还可以让孩子更加勇敢、坚毅,不言放弃。
还可以给孩子带来独特的力量感,教会孩子规矩规则,特别是当孩子在进入青春期后,爸爸给孩子道德的约束力,可以让孩子少走弯路。
3、对孩子的智力发展产生影响,研究发现:那些爸爸亲力亲为带得较多的孩子,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和同龄人相比不仅在学业和职业上的发展更好,而且对他人也更富有同理心,与父母关系也更亲密。
在家庭教育中妈妈更注重教育中细节的方面,爸爸更注重孩子教育的整体和方向。
增加爸爸与孩子的相处时间,有利于提高孩子的逻辑性和计划性。
父亲应该如何和孩子相处1、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孩子模仿能力是惊人的。
父亲是力量的象征,承担了更多的社会性工作,是一个行为的榜样,所以父亲的性格很容易潜移默化给孩子。
当孩子把爸爸惹生气了,他会看爸爸是怎么处理生气的,以及也会观察爸爸面对压力时又是如何解决的。
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和母亲的角色和功能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和母亲的角色真是各有千秋。
说到父亲,大家常常想到的是那种稳重和威严,像个大山一样屹立在那儿,给人一种安全感。
每当遇到问题,孩子们总会想起爸爸的那句话:“没事,有我在。
”这份可靠,真是让人倍感温暖。
可是,老爸也有他搞笑的一面。
想想看,谁家的爸爸不爱讲笑话,哪怕那些笑话有点冷得像冬天的冰棍,孩子们还是会乐在其中,毕竟,这是父亲给的快乐和陪伴。
再说说妈妈。
妈妈就是那种无时无刻不在关心你的人。
她们的爱就像阳光一样温暖,照亮你生活的每个角落。
想吃什么,妈妈总是第一个知道,没错,她的“超能力”就是了解你的心思。
她们不仅是家庭的调味剂,还是情感的引导者。
你有烦恼,妈妈总会像个心理医生一样耐心倾听,给你最温暖的建议。
虽然有时候会觉得她们唠叨,但是想想,唠叨背后藏着的都是深深的关心。
说到教育,父亲和母亲的风格简直天差地别。
爸爸大多数时候是“直来直去”,总是教导孩子要有毅力、要勇敢面对挑战。
他们喜欢用一些经典的道理,比如“失败是成功之母”,一听就觉得特别有道理。
可有时孩子们可能更需要的是柔软的鼓励,而不是这严肃的教诲。
毕竟,谁不想在遇到困难时得到一个大大的拥抱呢?反观妈妈的方式,简直是个“暖心制造机”。
她们总能用温柔的言语和鼓励的话语,让孩子们重拾信心。
比如在学习上,妈妈会说:“没关系,慢慢来,重要的是你努力了。
”这话听着就让人觉得心里暖乎乎的。
她们知道,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心灵的成长。
这样的方式,无疑更能拉近和孩子的距离。
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父亲的幽默和母亲的温暖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教育氛围。
想想那种场景,周末的午后,爸爸在一旁搞笑,妈妈则忙着做美味的午餐,整个家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这种温馨的画面,不就是家庭教育的最好体现吗?父亲和母亲的不同角色,恰好让孩子在成长中学会多样的应对方式。
父亲也有自己的“软肋”。
在面对孩子的情感问题时,爸爸们常常会显得无能为力。
简析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导言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父母的作用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性格,品行和智力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父亲在其中的角色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父亲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方面,更包括精神和心理方面。
本文通过具体案例展开探讨,简析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一、父亲的陪伴作为一个家庭中的一份子,父亲的陪伴对于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
父亲的陪伴可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呵护,让他们感到被重视和尊重。
在孩子的成熟过程中,父亲的关爱是更加注重实质性和严谨性的,父亲更能够通过效率、执行力和严格性去引导孩子,在未来社会环境的逐渐变得仪式化和职业化的情况下铸造出孩子积极向上的人生质量。
李爸爸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他每天忙碌于公司,很少能够与孩子共同度过时间。
但在家中,他总是跟孩子亲近,即使时间有限,也总是抽出时间陪伴他们,与他们谈论课堂上的知识、学习成果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点滴。
李爸爸总是鼓励他们尝试新鲜事物,重视讲究卫生、健康饮食和身体锻炼。
这样的陪伴和榜样使得他的孩子们学会了关注体检和健康饮食的重要性,这样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依然得以显现。
二、父亲的督促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全面的过程,包括性格、智力和品德等各方面的培养。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也包括督促孩子进行规范的行为和学习。
父亲们的督促可以起到鞭策效果,帮助孩子们打破懒散情绪,培养良好的习惯,使深刻品味到自我实现的内在意义。
张爸爸是个严格的父亲,他会对孩子进行严格的督促。
每天早晨,他会让孩子们保持严谨的学术态度,有一个专门的学习计划,并且每天有睡前读书的时间。
张爸爸的这种督促让孩子们变得自律,并且更容易保持自己的做事规律。
孩子们学会了延长自己的时间观念,以及保持良好的态度,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三、父亲的引导家庭教育也是一个引导过程,父母的直接参与,更容易引导孩子们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同样重要。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及亲职教育研究近年来,亲职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尤其是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分析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并介绍亲职教育研究的相关内容。
一、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1.榜样作用父亲作为家庭的重要成员之一,为孩子树立了榜样。
通常情况下,孩子最初的学习方式即来自于家长的示范。
父亲作为孩子的一面镜子,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教导孩子。
例如,父亲可以展现自己的道德品质,鼓励孩子追求正义和公正,从而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
2.教育者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责任角色。
父亲不仅需要给孩子答疑解惑,帮助孩子提升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引导孩子学习道德和礼仪。
除此之外,父亲还应该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情绪和心态,激发孩子的成长动力。
3.情感支持者父亲在家庭教育中也是孩子的情感支持者。
正如那句话所说:“父爱如山”。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亲的关爱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父亲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稳定的成长环境,让孩子感到安心和舒适。
此外,父亲还可以在家庭中和孩子建立密切的情感联系,让孩子感受到父亲的关心和照顾。
二、亲职教育研究的相关内容1.亲职教育的主要目的亲职教育是指广泛涉及父母母亲或其他子女主要照顾人以及专业教育者的教育服务,以提高父母或主要照顾人与子女互动的技能,增强早期儿童生活和学习技能。
亲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父母的育儿技能,促进早期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2.亲职教育的内容亲职教育的内容都是围绕着育儿技能和早期儿童发展而展开的。
例如,在育儿技能方面,亲职教育主要包括了怎样有效地与孩子沟通、怎样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发展特点制定行为计划、怎样与孩子建立密切的情感关系等等。
在早期儿童发展方面,亲职教育主要包括了如何教育孩子,如何鼓励孩子自己探究和发现,如何培养孩子的各项技能等等。
3.亲职教育的途径亲职教育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在家庭中进行。
父母可以借助互联网、书籍等可以快速获取的信息,进行自主的学习。
幼儿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研究幼儿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研究引言:随着社会变革和家庭结构改变,幼儿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受到关注。
传统上,母亲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父亲则往往被忽视。
然而,一些研究表明,父亲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参与程度和方式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性格发展和学习成就等方面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父亲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以及如何有效发挥这种角色。
一、父亲的参与与影响1.1 父亲参与幼儿教育的理论依据父亲的参与不仅仅是一种负担,而是对孩子成长有益的行为。
家庭系统理论认为,家庭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在父母参与教育中的分工合作对幼儿成长至关重要。
以往的研究表明,父亲的参与比率与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学术成就等有正相关关系。
1.2 父亲的影响因素父亲的教养方式、父子相处方式以及家庭氛围都是影响父亲角色发挥的重要因素。
父亲的情感交流、陪伴和指导方式对幼儿的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
而家庭的和谐、父母间的合作和支持也对父亲能否有效地参与幼儿教育发挥着关键作用。
二、父亲的角色与功能2.1 父亲的情感角色父爱对幼儿的情感和心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父亲的陪伴和鼓励能够给予幼儿安全感和信任感,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父爱能够对幼儿的情绪稳定和人际关系建立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2 父亲的教育角色父亲在幼儿教育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能够给予孩子积极的引导和培养正确价值观,促进幼儿的道德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父亲的教育方式通常更注重实践性、探索性和自主性,这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非常有益。
2.3 父亲的社会角色父亲的社会角色涉及到对幼儿社会化的引导和培养。
父亲能够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促进他们参与社会活动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父亲的工作经历和社交圈子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广阔的社会视野和经验。
三、发挥父亲角色的策略3.1 提供情感支持父亲应该提供充分的情感支持,陪伴幼儿成长。
通过与幼儿的交流沟通,建立亲密关系,让幼儿感受到父爱的温暖和关怀。
父亲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及策略研究示例文章篇一:《我的超级老爸》在我的家里,妈妈总是那个照顾我生活起居,陪我写作业,给我讲故事的人。
可爸爸呢?他好像总是在忙工作,忙应酬。
但随着我慢慢长大,我发现,爸爸在我的成长中,有着超级重要的角色呢!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亲子运动会。
别的小朋友都是爸爸妈妈一起陪着,我心里特别期待爸爸能来。
我小心翼翼地跟爸爸说:“爸爸,学校有运动会,你能来陪我吗?”爸爸当时犹豫了一下,我心里“咯噔”一下,心想:完了,爸爸肯定又没时间。
没想到,爸爸居然说:“宝贝,爸爸一定去!”那天,爸爸真的来了!他穿着运动服,看起来特别精神。
我们一起参加了好多项目,像两人三足,爸爸紧紧地搂着我,喊着口号:“一二一,一二一。
”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只小鸟,被爸爸有力的翅膀保护着。
还有接力赛,爸爸跑得可快了,就像一阵风!同学们都在喊:“哇,你爸爸好厉害!”我心里别提多自豪了,难道这就是爸爸的力量?平时,爸爸也会跟我一起玩游戏。
有一次,我们一起搭积木,我总是搭不好,急得都快哭了。
爸爸笑着说:“宝贝,别着急,咱们慢慢来。
”他耐心地教我怎么搭得更稳,怎么能搭出漂亮的城堡。
我就想啊,爸爸怎么这么聪明呢?可是,爸爸也有让我生气的时候。
比如他答应带我去游乐园,结果因为工作忙又没去成,我那个气呀,冲着他大喊:“爸爸说话不算数!”爸爸赶忙跟我道歉,说下次一定补上。
我觉得呀,爸爸在家庭教育中,就像一个超级英雄。
他有时候很强大,能给我解决好多难题;有时候又有点“不靠谱”,让我又爱又恨。
妈妈就像温暖的阳光,时刻照耀着我;那爸爸呢,就像一把大伞,在风雨来临时,为我遮风挡雨。
他们俩的角色不一样,但都是我成长路上最重要的人。
难道不是吗?一个完整的家庭教育,怎么能少了爸爸的陪伴和教导呢?爸爸不应该只是赚钱养家的那个人,更应该是陪我长大,教我勇敢,给我力量的那个人!所以呀,爸爸们,多陪陪我们这些小朋友吧,我们可需要你们啦!示例文章篇二:《我的超级老爸》我的老爸,那可是我成长道路上超级重要的人物!好多人都觉得在家庭教育里,妈妈管得多,爸爸好像总是在忙工作。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在教育中,父亲和母亲表演的角色是不一样的,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希望大家喜欢。
现在社会中父母都为了生活而奔波,关心孩子的时间减少,自然在父母的教育地位的方面有些模糊,这样其实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在两个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是智慧的启迪,二是为人的引导。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现在大量的研究告诉我们,父亲与孩子相处时间越长,父亲的后劲越足。
而母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也应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今天的女性和过去不一样,传统女性更多为家庭主妇,而今,除了要相夫教子外,女性还要到社会上工作,更沉重的负担也被加在了她们身上。
母亲在孩子的成长当中也有两个很重要的任务,一个是培养孩子习惯的养成——家庭生活的习惯一定会向孩子的学习习惯迁移;母亲对孩子的另外一个影响则在于“情”的培养。
做家长关注孩子的第三方面就是关注孩子的安全。
因为孩子的身心发育还不完备,心智发育还不健全,他们的社会认知还不充分,情感和意志还不成熟,孩子的行为习惯尚在养成当中,道德观念还没有完全明确。
家长应该时刻记得,孩子在18岁之前,自己是他的监护人,监护人就必须履行监护人的职责。
专家表示,当今的家庭教育呈现出了一些误区,需要提醒家长注意。
1.舍本求末2.夫妻角色颠倒3.亲子辈分的误区4.家教奖惩不利5.不同身份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应该口径一致,否则容易让孩子钻空子。
6.家长认为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就是态度不认真的表现,那就错了。
其实,10%到30%的孩子存在着学习能力障碍,家长应该更加仔细地分析其原因。
不管工作多忙,家长也都应该给孩子的教育留出足够的时间。
学龄前正是养成宝宝良好习惯和学习规矩的时期,家庭角色一旦形成就不要轻易改变,会给孩子造成混乱,不利于以后教育的展开。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
⽗母在家庭教育中扮演什么⾓⾊?原⽣家庭,尤其是⽗母,对孩⼦的影响是⾮常⼤的。
因为孩⼦在成长过程中接触最多的就是⽗母,成长学习的最近的榜样也是⽗母。
所以,孩⼦的兴趣特长、为⼈处事、性格⼈格、价值观等等在很⼤程度上都与⽗母的家庭教育有关。
⽽由于⽗母本⾝⽣理特征、⼼理特征的不同,其⾓⾊、作⽤和价值也不同,所以⽗母之间也要相互配合,扬长避短,培养出⾊的宝宝,营造幸福的家。
1⾝为妈妈作为⼥性,妈妈天⽣的使命就是孕育宝宝,所以⾃然与孩⼦有更多的肌肤接触,有更多的相处时间。
妈妈往往更注重细节,显得更精细,更能处理⽇常⽣活中琐碎的事情。
加上⼩肌⾁群发展得⽐男性好,⼥性做起精细动作,⽐如照料宝宝的⽣活起居等,相对更得⼼应⼿。
在⼼理⾓度,母亲更敏感、更细腻、更警觉,更保护、更担⼼、更焦虑,更像孩⼦的守护者,时刻准备着随时根据孩⼦的状况迅速作出反应。
2⾝为爸爸作为男性,爸爸往往更有⼤局观,⽽不⼗分关注细节。
男性的运动能⼒通常⽐⼥性强,所以就让爸爸负责孩⼦的体育锻炼和外出探险吧。
从⼼理⾓度,⽗亲更粗放、更随和、更开朗、更民主、更具创造性,更像孩⼦的玩伴、教练和朋友。
因此,⽗亲在孩⼦个性形成、智⼒开发、情感特征⽅⾯起着母亲难以起到的作⽤。
⼀个好⽗亲要将⾃⼰的⾓⾊定位为⼀个主动的、重要的、参与性的主⾓。
所以随着孩⼦渐渐长⼤,⽗亲更多地可以从后台⾛向前台,与母亲⼀起承担起养育的责任。
3⽗母还须相互配合母亲更偏喂养与保育,⽗亲更偏游戏与运动;母亲更偏陪伴,⽗亲更偏参与;母亲更偏具体的知识学习,⽗亲更偏智⼒培养;母亲更偏带孩⼦去⼥性的场所如商场,⽽⽗亲则更偏带孩⼦去各种野外,和男性去的地⽅;母亲更偏⾔语,⽽⽗亲更偏动作,更容易激活孩⼦的情绪,和孩⼦玩到⼀起、疯到⼀起。
所以在家庭教育中,⽗母双⽅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和作⽤,相互配合才能让家庭教育的作⽤发挥得更好。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性别角色认同:父亲是孩子性别角色认同的重要引导者。
通过与孩子的互动,父亲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并接受自己的性别角色,从而培养孩子的性别认同感和自尊心。
2.促进情感交流:父亲通常更倾向于开放和直接地表达情感,这有助于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建立健康的情感交流方式。
3.培养独立性和自信心:父亲通常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他们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面对挑战,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塑造价值观: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价值观塑造的重要角色。
他们通过自身的行为和言语,向孩子传递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如诚实、尊重、责任等。
5.增强家庭凝聚力:父亲在家庭中通常扮演着桥梁和纽带的角色,他们能够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和凝聚力,从而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
总之,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通过与孩子的互动,帮助孩子建立性别角色认同,促进情感交流,培养独立性和自信心,塑造价值观,以及增强家庭凝聚力。
因此,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父亲应该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浅谈父亲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角色扮演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父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父亲在幼儿家庭教育中扮演的角
色是多方面的,如陪伴、引导、激励和支持等,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和行为举止,进而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首先,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扮演之一就是陪伴。
父亲给予孩子的陪伴不仅仅是时
间上的陪伴,而是情感上的陪伴。
爸爸的陪伴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温暖和关爱。
孩子
在遇到困难时,有了父亲的陪伴和鼓励,会更加自信和坚强。
而父亲的陪伴也可以让孩子
更好地理解父亲本人的特点,从而建立一个亲密的亲子关系。
其次,父亲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角色扮演还包括引导。
父亲是家庭的领导者,对于孩
子来说,父亲的言行就是一种榜样。
因此,父亲必须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孩子面前树
立良好的形象,并引导孩子做正确的事情。
通过引导,父亲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
观和人生观,引导孩子认知和处理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再次,父亲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角色扮演还包括激励。
父亲应该鼓励孩子勇敢尝试并
接受新挑战,同时要在孩子有所成长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在父亲的鼓励下,孩子会感到自
己的能力和价值被认可,从而更有自信心和动力去追求更高的目标。
最后,父亲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角色扮演还包括支持。
父亲应该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
并尊重孩子的想法。
在孩子面前,父亲应该表现得开放和包容,不应该限制孩子的发展空间。
在孩子需要帮助时,父亲要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帮助,帮助孩子克服困难。
家庭教育中的父亲角色分析【摘要】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母亲一贯被认为是教育的主体角色,而父亲只是协助者,但父亲以其不同的性别特征和教养方式,应该在家庭教育中占据着与母亲同等重要的角色。
本文主要是分析家庭教育中父亲扮演的角色,让父亲更好地认识自己,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式。
【关键词】家庭教育;父亲;角色长期以来,父亲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与母亲不一样的角色,是儿童一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支持者和影响者,逐年递增的离婚数量使得单亲家庭越来越普遍,这也导致了众多儿童在成长中缺少了父亲的角色。
然而健全家庭中的很多家长也陷入家庭教育的误区:把母爱当成全部,好像只要有母亲的陪伴孩子就会健康地成长。
有研究表明,我国大部分家庭中主要由母亲扮演着家庭教育的主角,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尤其是婴幼儿的家庭教育与养育中,演变为辅助者角色,甚至出现缺失的现象。
其实,父教与母教同样重要,在孩子的成长中,只有父教与母教的相对平衡才能让孩子的心身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一、父亲角色的定位“家庭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的观念逐渐被认同。
父母双方在家庭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绝非单一线性的。
相比较“经济支柱”的角色,父亲在婴幼儿成长过程中还应该扮演好“保护者”“规则约束者”“情感表达对象”“玩伴”等角色。
因为,不同的角色定位,会对婴幼儿产生不同的影响[1]。
从早期严格的“一家之主”,代表着家族的权威,掌握着家庭的“生杀大权”,到冷漠的“经济提供者,负责养家糊口,更重视为子女创造物质条件,却成为教养子女的局外人,教养子女的责任几乎由母亲来承担; 再到典型的“男性”形象,为子女树立典型的男子形象,影响儿童的性别认同; 最后才到“父亲”,照料和关心子女的生活和教育,真正融入到家庭中,与母亲共同承担教养子女的责任[2]。
父亲要做好一个“父亲”角色应该做的事,父亲是孩子教育的支持者和引导者,不是“呵斥者”、“赚钱的机器”、“社会参与者”,父亲的陪伴对婴幼儿而言十分重要,与父亲同住的婴幼儿社会适应性更好,出现的问题更少。
洲洲是个男生,今年高三了,面临毕业的他总是需要一个独立的空间,一回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并落了锁,只有吃饭上厕所的时候才会出来,他的父母对此感到特别焦虑,因为洲洲的成绩很差,而且从不跟父母有更多情感上的沟通交流。
一切都是事出有因的,在他小学的时候,父亲就外出打工,一年到头很少回来,他的父亲不善于表达感情,父子间交流很少,回来也说不了几句话,因此变得越来越疏远。
初中阶段是男生的叛逆期,妈妈很宠自己的宝贝儿子,孩子野起来就管不了了,经常逃课、打架、去网吧玩游戏……更严重的就是由跟妈妈在家吵架变成了离家出走,母亲管不了了,只有让在外地的父亲回家。
父亲终于参与到家庭教育中,但他并不明晰自己的角色定位,他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严父”,这个“严”不仅是严厉,更是严肃,父亲回家后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忙于奔波,忽视了最重要的父子间的沟通,除了教训洲洲,对他的生活一点都不了解,父子俩变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在最近的高考模拟考试中,洲洲不出意料地考得很差,父亲很生气,认为他在高考冲刺阶段不知道努力,对自己的人生没有规划,就大声呵斥他,在洲洲看来,自己成绩本来就差,父亲不知道自己的实际情况就对他破口大骂,他也很生气,于是父子俩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父子之间的问题在家庭内部已经解决不了,双方都不愿意沟通,于是母亲便拜托其他亲戚来跟洲洲沟通,父子之间便一直有隔阂。
二、父亲角色的影响力对于婴幼儿的发展,早有研究表明,“父亲角色的成功与否对孩子的社会化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3]。
与父亲相处时间多的婴幼儿更乐于探索,与同伴的交往中更加受欢迎和喜爱,更容易融入陌生环境中。
经常与父亲在一起的幼儿创造力相对而言要高些[4]。
经常与父亲玩耍的幼儿更多地表现出勇敢、自信、意志坚强等良好的人格品质[5]。
父亲较多地参与和幼儿的交往,能日益提高幼儿的认知技能、成就动机和对自己能力的自信[6]。
(一)父亲的形象父亲自我的形象对幼儿发展有重要影响。
父亲的形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社交能力和适应性和性别角色和健康性[7]。
首先,父亲这一角色能培养幼儿独立能力和自信心。
父亲不像母亲那样,给予孩子无尽的的慈爱与呵护,他们会自由地跟孩子嬉笑打闹,在解决问题时,可学会冒险和体能问题,并能强化对外界的控制感觉,增强自信心。
其次,父亲能增加幼儿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对幼儿父亲社交范围广,丰富的社会阅历可以成为幼儿获取社会规则与社交技能的来源;父亲兴趣爱好广泛,与幼儿交谈时涉猎知识范围更宽泛;父亲长期陪伴在身边,孩子在人际关系中有安全感和自尊心。
最后,父亲角色进入家庭教育,还能对孩子的性别角色和健康性有所影响。
对于男孩子来说,父亲是其模范和榜样,父亲树立的男子汉形象,能让孩子独立性强,处事果敢;若家庭中缺失父亲的角色,男孩就会对家人和同伴产生很强的依赖性,变得懦弱。
对于女孩子来说,父亲这一角色能让她们认识男女间的性别特征和差异,让她们更加理性地解决问题。
(二)父亲的人格在父亲、母亲与孩子的对话中,父亲总是缺席的。
教育学家认为,这是父亲和母亲性格构成不同造成的。
母亲一般情感丰富,在与儿女沟通方面有优势,而父亲的性格一般比较理性,不卑不亢,不善于与子女沟通感情,正如洲洲的父亲,他知道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却找不到问题的根源,一味的责骂并不能改变孩子,只会让孩子与自己更加疏远。
父亲在家庭中的人格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建立良好的家风。
父亲较母亲而言更加理智,他们没有母亲那样丰富的情感,心胸更加开阔。
因此,一个合格的父亲能做到在大事上理智做决定,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活节奏和模式,并能与孩子进行平等的对话,增进对孩子的了解。
二是做好家庭关系的导演,父亲不必像母亲那样事事都关心到,但是关键时候必须能够缓解家庭矛盾,减少冲突,使家庭关系更加和睦幸福,是家庭关系的引路人。
儿童是通过对父亲形象的认同和模仿而认识周围世界的,此时,父亲对子女的热爱、责任心和适度的严格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案例中,洲洲的父亲一直在外工作,在洲洲由“恋母”向“亲父”转变的阶段没有能够陪伴其左右,好似一个离异家庭,父爱的缺失对孩子性格形成和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虽然后来回到孩子身边,但是已经错过了孩子的成长,他“父亲”形象对于洲洲来说已经不再重要,而且他一直用着错误的教养方式:不与孩子沟通、不了解孩子、孩子一惹祸就吵架,一吵架就离家出走……这些都是因为他不会正确教育孩子,不能把自己的爱传达给孩子。
三、找到正确的教养方式(一)树立科学的教养观念知识改变观念,观念决定行动。
父亲应该克服“尴尬心理”,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学习育儿知识和教育方法,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才能使用更加合理、科学的教育方法。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亲对于自己在家庭中的义务认识不全面,有一些父亲认为,父亲的职责就是为孩子提供经济支持,所以努力赚钱,保证家里的经济运转,然而却因为太过忙于工作,减少了对孩子的陪伴,导致这些父亲不了解孩子;有一些父亲则是在家里扮演着白脸,对孩子的要求过于严苛,以至于和孩子产生距离感,难以和孩子交流、触及孩子的内心世界,因此很容易因为意见不合导致矛盾。
案例中,洲洲的父亲一是忙于工作,二是着力于扮演“严父”角色,对洲洲的关爱不够,所以两人容易产生矛盾,发生争吵。
父亲应该广泛阅读教育书籍,培养科学的教养观念。
(二)保持父亲独特的教养方式在大多数家庭里,父亲和母亲对孩子来说是截然不同的,母亲一般来说比较温柔、慈爱,父亲一般比较严格、强势,正是因为这样,父亲和母亲有不同的角色定位,但是作用却是一样重要不可或缺的。
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应该明白怎样去爱孩子,“孩子需要的是一位父亲,而不是第二位母亲”,父亲不应该同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一样,当孩子犯错时,母亲的方式一般是原谅加上叮嘱,父亲则不能继续放纵,而是应该严肃认真地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应该怎么改正,同时,父亲应该在适当的时候“放手”,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坚强性格,并且应该保持自己这种独特的方式和独特的魅力。
(三)尊重孩子,把爱传到孩子心里很多父亲受传统思想影响,父爱如山的观念深入人心,在孩子面前,始终摆着一副架子,觉得自己是长辈,在各个方面孩子都应该顺从自己的意愿,由此导致了父子之间的很多问题。
父亲应该明白,家里每个成员都是平等的,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所以,当孩子有些事情没有做到满意,父亲不应该第一时间去责备,而是应该好好思考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分析孩子这样做的原因,再去寻找解决办法。
尊重孩子的同时,父亲还应该多与孩子交流,放下自己的架子,案例中,洲洲的父亲与他交流很少,不清楚孩子学习实际情况,看到孩子考差了,没有注意到孩子本身的基础问题,而是直接斥责,最后的结果就是两人发生严重争执。
(四)同心齐力,做一位躬行实践的父亲要让父亲在孩子教育中起到有效的作用,光凭自己是不够的,其他家庭成员也要给予支持,首先要承认父亲在孩子教育上的重大作用,不要觉得对孩子的抚养,只是母亲的责任,父亲只要负责赚钱就对了。
其次,家庭成员要身体力行,与孩子多交流的同时,创造父亲与孩子交流的机会。
再次,父亲要言行一致,努力践行科学的育儿知识与观念。
父亲对于孩子的关爱不能仅仅停留于思想上,最重要的是要表现在行动上。
在生活中要认真了解孩子的特点,努力关注他的生活、理解他的生活,真正了解孩子的需求,运用自身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科学地引导孩子的成长。
参考文献:[1]侯静,陈会昌,王争艳,李苗. 亲子互动研究及其进展[J]. 心理科学进展,2002,02:185-191.[2]许颖. 父亲参与早期教养:父亲角色态度的影响[J]. 儿童发展研究,2015,02:54-57.[3]金春寒. 父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J]. 基础教育研究,2005(10).[4]蒋微,谯秀娟,卢清. 父亲缺位对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影响[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4).[5]邢双喜,王翠玲,婴幼儿家庭教育中父亲参与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2016(4).[6]钟立新.父亲独有的作用[J]. 宁夏教育,2003(10).[7]沈农夫. 父亲的影响力[J]. 少年儿童研究,2015,01: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