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学案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63.00 KB
- 文档页数:5
《雷雨》学案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学会揣摩戏剧语言,初步了解人物复杂个性。
2、指导学生从文本语言情境进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周朴园形象。
3、引导学生构建对戏剧语言的个性化解读。
教学方法:朗读、设问、点拨、讨论。
一、知人论世
1、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中国现当代剧作家。生于天津一个官僚家庭,祖籍湖北省潜江市。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学习。1933年大学行将毕业时,写出震惊文坛的处女作《雷雨》。1935年夏,又创作出以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悲剧《日出》。两部作品的相继问世,奠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以后,他又陆续创作了《原野》《蜕变》《北京人》《明朗的天》《胆剑篇》(与人合写)《王昭君》等有名的剧本,并改编了巴金的小说《家》。
2.背景资料
曹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
二、基础积累
1、戏剧常识
★戏剧的定义及特征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它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反映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矛盾冲突是戏剧的基本要素,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斗争生活,能激起观众热烈的情感反映,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
戏剧是需要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因而它要受舞台的制约。这就决定了它的一些特征:
①更典型、更集中的表现社会生活的冲突和斗争。②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往往很集中,登场人物也有一定数量的限制。③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主要是通过登场人物的语言来表现。④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分幕分场。
★戏剧分类:
(1)安表现形式分:话剧、歌剧、舞剧、哑剧。(2)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独幕剧、多幕剧。
(3)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历史剧、现代剧。(4)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悲剧、
喜剧、正剧。
(5)按演出场合分: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
★戏剧冲突
是戏剧艺术中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构成戏剧的根本因素。主要通过人与
人之间的冲突表现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等的矛盾冲突,推动戏剧情节的发展,表现
人物的性格,进而体现剧本的主题。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
更富于戏剧性。
★幕和场
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场,即拉开舞台二
道幕一次。它是戏剧中较小的段落。
★三一律
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亦称“三整一律”。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先
由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戏剧理论家提出,后由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确定和推行。要求戏
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
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家
布瓦洛把它解释为“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代表人物有法国的莫里哀。
2、字音
汗涔涔
..(céncén) 谛.听(dì) 雪茄.(jiā) 缜.密(zhěn) 亲戚.(qì)
惊愕.(è) 沉吟.(yín) 规矩
..(guīju) 勾当
..(gòudàng) 伺候
..(cìhòu)
咀嚼
..(jǔjué) 繁漪
..(fányī)
三、自主探究
1、关于《雷雨》的情节
二十年代初,某个雷雨前后的日夜间。在买办资本家周朴园的公馆里。发生了这
场催心裂肺的悲剧。妻子蘩漪不堪忍受丈夫的专横冷酷,更不甘在窒息中抑郁终身,
大胆冲破一切枳梏,追寻着新的生活,她将全部的希望寄于年岁相差无几的周的长子周
萍。岂料周萍已厌恶与后母的暧昧关系,正热恋着年当青春的女佣鲁四凤。这使蘩漪陷
入爱与恨,渴望和失望交织着痛苦之中。此刻,四凤的母亲外出谋生归来,与周朴
园不期而遇,原来她就是三十年前被抛弃了的周萍的生母侍萍,而四凤的兄长——带头
罢工的鲁大海,正是周朴园的亲骨肉。侍萍不愿女儿重蹈被侮辱被损害的命运,决计带
她离开周家远去他乡。雷雨之夜,周萍偷偷来会四凤,由于蘩漪的跟踪,使事态益
发不可收拾。侍萍忍痛成全一双儿女远走高飞,断了最后一线希望的蘩漪唤出亲生子
——爱着四凤的周冲以及周朴园,加以阻拦,遂使新旧纠葛展露无遗。雷雨倾盆,对生活怀着憧憬的三个年轻人,瞬间死于非命;存者仍在毁灭的痛苦中挣扎……
2、本剧的人物关系。
3、主题探讨
《雷雨》以1923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社会背景,描写了一个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生活悲剧。通过周鲁两家人之间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尖锐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勾勒出现实的社会的阶级关系,反映了当时历史真实的某些方面。作者怀着被压抑的忿懑和对受侮辱受迫害的善良的人民的深切同情,揭露了旧中国旧家庭的种种黑暗罪恶的现象,和地主资产阶级专横、冷酷与伪善,预示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命运。
【文本探究】
一、课题导言:
1、上世纪三十年代,年仅 23 岁的曹禺先生在清华读书时创作的四幕剧《雷雨》,为我们留下了这么一个悲剧结局:一个雷雨之夜,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美好未来的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这出悲剧是和一个人分不开的,它就是剧中的主角——周朴园。
人性与旧时代的悲剧典型:周朴园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二、教学过程
1 、“ 在戏剧中,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语言,戏剧人物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
————黑格尔《美学》
黑格尔显然要告诉我们:对一个剧本而言,语言是剧本的第一要素。抓住了人物的语言,等于抓住了人物的灵魂。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课文节选的第一场戏——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中的语言入手,来把握周朴园的复杂个性。
2 、进入具体语言情境
情境一
周:(沉思)无锡?嗯,无锡(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
鲁: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
周: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鲁: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周:(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在无锡呢。
鲁: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
周: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鲁:哦,好地方。
解读步骤:
1 、让学生体验“ 我们”在表意上的作用(暗示两人有过不寻常的关系)
2 、通过贯穿全戏的时间概念“ 三十年前”(让学生找出第一场戏中“ 三十年前” 共出现 12 次)来深入了解周、鲁两人特殊的关系。教师提供材料(投影)周朴园--某煤矿公司董事长,五十五岁。
周繁漪--其妻,三十五岁。
周萍--其前妻鲁侍萍生子,年二十八。
周冲--繁漪生子,年十七。
鲁贵--周宅仆人,年四十八。
鲁侍萍--其前妻,某校女佣,年四十七。
鲁大海--侍萍与前夫周朴园之子,煤矿工人,年二十七。
鲁四凤--鲁贵与侍萍之女,年十八,周家使女。
这是曹禺在序幕中明确写出的人物关系表,教师问:从这表中你能看出什么奥妙吗?
明确:鲁侍萍被周家赶走是发生在 27 年前。
师问:那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 30 年前,难道是作者记错了吗?周朴园为什么说“无锡是个好地方”?
教师再提供解读视角:
凡是你不想记忆的东西,你总是会忘记的。——(奥地利)弗洛伊德(投影)(提示学生可用心理学分析法来说明周、鲁确实存在过真实的爱情。因为对他们而言, 27 年前是一个悲惨的时刻,根据弗洛伊德的推论,他俩潜意识里都记住的是30——27 之间的三年幸福生活,所以他们对话中反复出现的是“ 三十年前” 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