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房设计四大要点
- 格式:docx
- 大小:2.60 MB
- 文档页数:4
儿童房设计四大要点
现如今,年轻夫妇在装修新居的过程中,无论房子大小,一般都会为孩子准备设计一个独立的儿童房。为了让孩子将来能够在一个好的环境中成长,父母对儿童房的装修都会非常上心。然而,现实中由于经验上的不足,大部分家长难以针对孩子的特点全面地考虑房间的设计,把握不好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有不利因素。常见的误区比如有些会过于卡通化,繁琐而不实用;有些又太成人化,呆板而缺乏创造力。今天我们家具迷的小编就来介绍下在儿童房设计中最为关键的四个要点,希望能够作为大家都参考,让房间能够在伴随孩子成长的同时,起到健康积极的作用。
1. 安全环保放首位
儿童生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同时也缺乏自我防范意识和保护能力,所以安全性是儿童房装修的关键。在设计时要注意窗户护栏,家具尽量避免出现棱角,采用圆弧收边等。在装饰材料方面,宜以柔软、自然素材为佳,如地毯、原木、壁布或塑料等。这些耐用、容易修复、非高价的材料,可营造舒适的睡卧环境。玻璃、陶瓷等易碎饰品不要放儿童房里,其他房间的也应该放在儿童够不到的地方。插座一定要安装防电罩,以免孩子触电。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儿童房的电路也可以单独设计回路,有时幼小的孩子独自在房间中玩耍,家长就可以将这个房间中的电源全部关闭,保证安全。书柜、衣柜、书桌等家具尽量设计成圆角,并在一些坚硬或尖锐的地方包上软包。这样才能营造出安全且温暖舒适的生活环境。
材料的环保也是重中之重,无论是墙面、顶棚还是地板,应选用无毒无味的天然材料,以减少装饰所产生的居室污染。墙纸可以选用纯纸材料不含胶的,或者选用不含甲醛的,油漆选用水性漆,板材选择E0级的。这样可以从源头控制,给孩子营造一个环保的居住空间以保障长期的健康。
2. 采光和通风是健康的基础
对于儿童房来说,采光好要优先于照明。儿童时期是成长的决定性时期,充足的自然光不但能有助于健康,更重要的是有利于阳光开朗的心理健康形成。房间方位设置在住宅的东方和东南方最佳。这样每当早晨来临,阳光洒照入室,孩子可以自然起床上学,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果只能是背阴的房间,房间的照明度一定要高于成年人卧室。光线以暖色调为主,尽量柔和,不能闪眼,尽量少用射灯。书桌的灯具光线要柔和、均匀,充足的照明能使房间更温暖,也能让孩子有安全感。
通风则是房间卫生的基本,设计时要注重房间整体清洁性和打扫的简洁程度,使房间尽量通风、干燥,这对孩子的健康非常重要。在这基础上再经常打扫、除尘、通风、除湿,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干爽。这样才能有效抑制细菌滋生,防止或减少生病的几率。
3. 灵活性保证成长空间
孩子的成长需要发挥想象力的空间,设计巧妙的儿童房,应该考虑到孩子们可随时重新调整摆设,空间属性应是多功能且具多变性的。家具不妨选择易移动性、组合性高的,方便重新调整空间。孩子在不断成才,而普通家庭的装修周期一般却要8-10年,如果风格定死,变化余地就会很小。因此,儿童房装修应该留出一定的成长空间,在施工工艺方面比较方便去更改。也可以更换室内的一些装饰元素,比如更换墙纸、灯具,装修时安装可以拆除的活动榻榻米,结合孩子的成长而变化。设计师建议,家长给过小的孩子装修儿童房时,应尽量避免选择固定的色彩,最好选择留白的墙面。这样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可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随着孩子对于颜色的喜好越来越明确,到时只要对留白的墙面进行局部装饰就可以了。
此外,由于目前普通住宅儿童房的面积普遍偏小,这就需要在装修设计时充分利用空间,将活动区域最大化。为此,设计师多会在儿童房设计多功能榻榻米、把书柜做在墙上,衣柜跟书桌连接在一起等。举个例子,如榻榻米的多功能设计,白天给孩子提供玩耍、嬉戏的场所,晚上翻下另外一面可以给孩子当床垫。而且榻榻米下方还可以设计一排抽屉,留出充足的储物空间。
4. 色调风格不能将就
小孩子对颜色很敏感,所以在布置儿童房上要注意颜色的搭配选择,对他们未来性格的成长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至于选什么样的色彩,最好根据孩子的性格来决定,最好以明亮、愉快、轻松的色调为主,来培养孩子们健康向上的心态。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来说,宜采取色彩对比强烈的设计风格,鲜艳的颜色,使用棱角分明、造型独特的家具,以引导他勇于表达的习惯;而对性格急躁的孩子来说,可以偏向淡雅的色调,用线条柔和的家具,来平静他的内心。墙壁的风格最好与家具风格统一和谐,单一的色调会使房间显得沉闷,但颜色也不宜太繁乱,会容易使孩子精神疲惫。
当然,彩色墙漆、图案壁纸,仅用这些就想让孩子满意未免太过敷衍了,它们只能作为辅助手法存在。个性化与创意性是儿童房装饰的关键,时刻要以孩子的使用感为第一要素。可以在房间的重要位置预留出一个墙面作为挂画使用,在初期可以选择一些动植物或人物等清新
意象的艺术品作为装饰画,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审美。随着孩子的成长,除了更换不同题材的艺术画或海报,还可以悬挂孩子自己的画作或是照片,记录孩子成长的点滴。
文章来源:http://www.yiju.tm/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