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论文之调查报告范文
- 格式:doc
- 大小:461.00 KB
- 文档页数:10
心理调研报告总结
《心理调研报告总结》
本次心理调研报告总结了对于青少年压力和心理健康的调查结果。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1000名中学生进行了调研,其中包括学习压力、家庭关系、社交压力等多个方面。
调研结果显示,80%的中学生认为学习压力是他们最大的压力
来源,而家庭关系和社交压力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这些压力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表现为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
此外,调研还发现,中学生在应对压力时,更倾向于内化问题,少与他人沟通。
这使得他们的情绪得不到及时的释放和排解,进一步加剧了心理问题的严重性。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建议学校和家长应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学校可以通过心理辅导和压力管理课程来帮助学生有效应对压力,而家长也应提供更多的陪伴和倾听,给予孩子更多的情感支持。
总的来看,这次心理调研报告为我们揭示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希望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够更加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课题的提出 紧张、繁忙、竞争的⽓氛也同样笼罩中⼩学校园。
家长的“望⼦成龙”、“望⼥成凤”;教师不科学的教育教学⽅法,⽚⾯追求分数;学⽣⾃⾝能⼒、⽔平的限制……致使那些脸上写满稚⽓和青春的孩⼦们,背负着成年⼈的沉重期望,在本该悠闲的双休⽇,奔波于各种为他们特设的学习场所。
经过了⼀天的学校⽣活,疲惫不堪地回到家中,⼤⼈们都在悠闲⾃在地欣赏电视节⽬,⽽⼩⼩的孩⼦还要伏案对付那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习题,电视中精彩的节⽬对他们来说只是周末晚上的奢侈享受孩⼦们的负担实在太重了。
于是,有些孩⼦开始厌学,有些孩⼦因为不堪忍受⽽逃学拒学,有些孩⼦甚⾄以⾃杀的⽅式来逃避烦恼。
我们是⼆⼗⼀世纪的起跑线上的教师,摆在我们⾯前的问题急需解决,我们肩负的任务重如泰⼭。
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就是对学⽣中出现的厌学情绪要及时的分析与研究,找出问题的根源,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在学⽣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给他们⼀⽚蔚蓝的天空。
⼆、研究的⽬的和意义 ⽬的:厌学是⽬前中⼩学⽣诸多学习障碍中最普遍、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理疾病之⼀,是导致辍学的最主要的因素。
如果不加以有效引导和控制,就会发展为厌学症。
患有厌学症的学⽣往往学习⽬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
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甚⾄恨书、恨⽼师、恨学校,旷课逃学。
严重者⼀提到学习就恶⼼、头昏、脾⽓暴躁甚⾄歇斯底⾥。
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理、⼼理健康具有极⼤的危害性。
本课题研究的⽬的是通过各种渠道对⼩学⽣厌学现象进⾏分析与研究,探寻其厌学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作出不同的决策,以限度地提⾼学⽣的学习兴趣,促进学⽣健康发展,全⾯提⾼教育质量。
希望通过实践和研究,取得如下效果: 1、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学习效率有所提⾼。
2、班主任⼯作更加细致、合理、有效,师⽣之间、⽣⽣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3、家长的教育⽅法更得当,与⼦⼥之间的交流更密切。
4、教师的课堂教学能⼒有所提⾼。
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论文范文2篇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论文范文一: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与拓展论文摘要:提出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各个原因进行分析与深层次的论述,并就如何提升与拓展大学生心理素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证,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与途径。
在当今社会,无论是电视新闻,网络新闻以及报纸和广播中,我们都可以了解到关于大学生存在心里素质问题的报道。
而据北京高校的调查报告显示,因精神病而休学、退学的人数占休学、退学总人数。
这些数字表明,我国大学生中确实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已经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学习、生活及学业的顺利完成。
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有社会环境影响、家庭环境影响、学习压力影响、就业压力影响和人际关系影响几大主要原因。
首先,社会环境影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等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社会竞争机制对人们的影响更大。
社会竞争的压力侵扰着每一个人,从而引发了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表现在人在各种活动中要显示自身价值的存在,有强烈的表现欲和参与意识。
这对于意志薄弱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当遇到考试失败、评奖落选等情况,容易产生消极的心理状态。
与此同时,学校环境的变迁,学习、生活条件的变化,对刚入大学的新生来说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但有的学生往往不能及时适应变化了的环境,从而产生心理压力。
其次,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一个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往往是从家庭环境,家长的言行举止开始的,不同的家庭教育与影响产生的结果,也是截然不同的。
有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要求过分严格,缺乏沟通,经常用高压加棍棒方式强迫孩子做事情,孩子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或者失去了个性和棱角,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有的父母对子女百依百顺,过分溺爱,子女独立性差,遇到困难就逃避,缺乏自制能力和自信心;有的父母对子女行为放任自流,缺乏适当的教育,子女常以自我为中心,比较任性,自以为是,缺少教养,很难适应集体生活;不少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常为生活而发愁,学费欠着,生活与心理负担过重,非常容易产生自卑情绪。
心理学实验报告范文心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情绪对记忆的影响。
实验目的,探究情绪对人们记忆的影响,了解情绪对记忆的调节作用。
实验对象,50名大学生。
实验时间,2021年9月1日。
实验地点,实验室。
实验器材,计算机、实验问卷。
实验方法,实验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给实验对象播放不同情绪的视频片段,然后让他们填写相关的记忆测试问卷,以了解不同情绪对记忆的影响。
实验步骤:1. 招募实验对象,并告知实验目的和步骤。
2. 给实验对象播放一段悲伤情绪的视频片段,让他们观看5分钟。
3. 让实验对象填写与视频内容相关的记忆测试问卷,包括视频中出现的物品、人物、情节等。
4. 给实验对象播放一段愉快情绪的视频片段,让他们观看5分钟。
5. 让实验对象填写与视频内容相关的记忆测试问卷。
6. 收集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悲伤情绪对记忆有显著的影响,实验对象在观看悲伤视频后的记忆测试问卷得分较低,记忆能力减弱;而观看愉快视频后的记忆测试问卷得分较高,记忆能力增强。
实验结论:情绪对记忆有着显著的影响,悲伤情绪会削弱记忆能力,而愉快情绪会增强记忆能力。
这表明情绪在记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对于情绪的调节可以有效地提高记忆能力。
实验局限性:本实验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
另外,实验对象的情绪状态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验结果的偏差。
实验建议:未来可以结合脑电图等生理学指标进行实验,以更准确地探究情绪对记忆的影响。
同时,可以拓展实验对象的范围,以获得更加全面的实验结果。
实验意义:本实验结果对于了解情绪对记忆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指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调节情绪以提高记忆能力,对心理健康和学习教育等方面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结语: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情绪对记忆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情绪对记忆确实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希望本实验结果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大学生心理调研报告
《大学生心理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我们进行了一次大学生心理调研。
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心理压力大的问题。
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是导致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
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大学生还面临着学习方式改变、社交减少等问题,使得心理压力更加凸显。
同时,调研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不足。
很多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缺乏认识,不知道如何缓解心理压力,缺乏应对心理问题的技巧。
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显得十分重要。
此外,调研结果还显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
大学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心理健康服务和支持,包括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服务。
他们希望学校能够建立更加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支持。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调研报告显示了大学生心理压力大、心理健康意识不足以及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并且建立更加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心
理健康支持。
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成人高等教育心理学毕业论文研究背景成人高等教育是指在年龄、文化、经济等方面已进入成年人范畴的人接受的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各类教育形式。
在成人高等教育中,心理健康是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本研究拟探究成人高等教育中心理健康问题,为促进成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和分析,结合实地调查和统计数据分析,探究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并制定改进措施,提出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议。
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总结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类型、表现形式和成因,并分析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和制度因素。
2. 通过实地调查和统计数据分析,调查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需求,探究不同性别、年龄、学历等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3. 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促进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议和具体实施方案。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实地调查和统计数据分析等方法,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面深入的探究。
预期成果本研究将通过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究,形成一份较为系统和实用的调查报告和建议书,为相关政策、制度、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促进成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意义1. 本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本质和成因,为心理健康保护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2. 本研究有助于发现成人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制度漏洞和管理不足,为制度和管理改革提供参考。
3. 本研究有助于提高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
参考文献1. 杨一帆. 社会心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2. 张云雷. 教育管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3. Davis, J. E., & Humphrey, N. (2012). The impact of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experienced events on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Emotional reactions and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 well-being.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8(7), 1056-1065.。
心理学调研报告
《心理学实验调研报告》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们进行了一项心理学调研实验,旨在探索人们对于压力和焦虑的反应,以及他们应对这些负面情绪的方法。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问卷调查,我们收集了大量数据,以了解个体在面临各种压力情境时的心理反应。
在实验中,我们给参与者制造了一系列的压力情境,包括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任务,面对挑战和不确定性以及承受痛苦和痛苦。
我们通过监测他们的生理指标,比如心率和皮肤电反应,来了解他们在这些情境下的身体反应。
我们还通过观察他们的行为和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他们的主观体验。
除了在实验室中制造压力情境,我们还对参与者进行了长期的追踪调查,了解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压力时的应对方式。
我们发现,一些人倾向于使用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比如寻求社会支持和积极思考,来应对压力。
而另一些人则更倾向于使用消极的情绪调节策略,比如逃避和沉溺于不健康的行为。
通过这项调研,我们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
首先,不同人在面对压力时的反应是多样的,没有一种万能的应对方法。
其次,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对于缓解压力和焦虑是非常有效的。
最后,心理干预和训练可以帮助人们培养健康的情绪调节策略,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在未来,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压力和情绪调节的机制,以及开发
更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帮助人们改善应对压力和焦虑的能力。
这项调研为我们深入了解心理学领域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见解,也为心理健康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启示。
心理实验报告的开头实验开头1. 引言心理实验是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被试者的行为和心理过程进行观察和测量,揭示人类心理活动的规律和原理。
心理实验旨在通过科学的手段来探索人类心理现象,从而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和对心理疾病的认知与治疗。
本实验旨在探究XXX(实验主题),通过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数据,进一步加深我们对心理现象的认知,并为心理学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
2. 研究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1. 确定XXX(实验主题)对人类心理活动的影响;2. 探究XXX(实验主题)的相关因素和机制;3. 提供实证数据,验证或修正相关理论;4. 为心理学研究和实践提供实证依据。
通过实验的设计与实施,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XXX(实验主题)对人类心理的影响,并为心理学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借鉴和指导。
3. 研究假设本实验基于以下假设:1. XXX(实验主题)会对被试者的心理活动产生影响;2. 不同条件下,XXX(实验主题)的影响程度会存在差异;3. XXX(实验主题)的影响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调节。
我们将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验证或修正以上假设,从而对心理现象进行更全面和准确的描述。
4. 实验设计与方法本实验采用XXX(实验设计),以XXX(实验任务)为刺激材料,通过XXX(实验操作),观察被试者的XXX(反应指标),从而获取实验数据。
实验中的自变量包括:XXX(自变量1)、XXX(自变量2)等,因变量为:XXX (因变量)。
在控制其他干扰因素的同时,我们将分别操作自变量,并观察被试者的因变量表现,以便确定XXX(实验主题)对被试者心理的影响。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被试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接受XXX(实验条件),对照组接受XXX(对照条件)。
通过对比两组的实验结果,可以更准确地评估XXX(实验主题)的影响效果。
5. 预期结果基于对相关理论和前期研究的分析,我们预期本实验的结果有可能是:1. XXX(实验主题)会显著影响被试者的XXX(心理表现指标);2. 不同条件下,XXX(实验主题)的影响效果会存在差异;3. XXX(实验主题)的影响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调节。
关于心理学论文范文2500字心理学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哲学思想,哲学和宗教很早就讨论了身和心的关系以及人的认识是怎样产生的问题。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关于心理学论文范文2500字,希望大家喜欢!关于心理学论文范文2500字篇一《犯罪心理学学科发展》摘要:犯罪心理学(Criminal Psychology)是一门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图及反应的学科,和犯罪人类学相关连。
这一门学科主要深入研究的部分在于有关“是什么导致人犯罪”的问题,但也包含人犯罪后的反应,在逃跑中或在法庭上的。
犯罪心理学家也可以做为证人,以帮助法庭了解犯人的心理。
精神病学亦有处理到一部分的犯罪行为。
关键词:法律犯罪心理学学科中图分类号:B025 文献标识码:A犯罪心理学有狭义和广义之说,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犯罪人即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就是说犯罪心理和犯罪是其研究对象。
犯罪主体的心理包括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犯罪心理结构形成的原因和过程、犯罪心理外化为犯罪行为的机理、犯罪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犯罪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怎样对犯罪心理结构施加影响和加以教育改造等。
简单地说,它只研究犯罪人的个性缺陷及有关的心理学问题。
广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除包括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之外,还包括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如预防犯罪、惩治犯罪以及教育改造罪犯的心理学问题;还包括有犯罪倾向(即尚未实施犯罪行为)的人的心理和刑满释放人员的心理;还包括被害者心理、证人心理、侦查心理、审讯心理、审判心理以及犯罪的心理预测等等。
简单地说,广义的犯罪心理学既研究犯罪人的心理和行为,又研究与犯罪作斗争的对策心理学部分,即被认为是司法心理学的有关内容。
一、学科历史犯罪心理学一词最早出现于1790年德国人明希编写的《犯罪心理学在刑法制度中的影响》;而最早以犯罪心理学为书名的著作是1792年德国人绍曼编写的《犯罪心理学论》。
外语教育心理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1利用心理学艺术来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动机从心理学角度讲,人们总是对自己能胜任的事情感兴趣。
调查很多学生对外语为什么感兴趣,回答多是“因为我学得好”。
学生在潜意识中认为自己取得的良好成绩为自己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树立了威信,在班集体中表现了“自我价值”,学习将更努力。
根据这种心理特点,我采纳“积分考试制度”,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考试,成绩计入期末总分,以督促学生平时不松懈。
考试内容由易到难,给他们打分却由低渐高。
使他们每隔一段时间便感到“学有所获”,看到自己经过努力取得进步,尝到了“甜头”,下一次便会更加努力,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逐渐培养出他们积极主动的良好学习动机。
2运用心理学艺术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的巨大作用,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早就有论述。
爱因斯坦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
学习的兴趣与学习成绩紧密相关。
我曾私下做过一次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外语成绩好的学生约90%以上对外语很感兴趣,而成绩差的多数对外语不感兴趣,存有厌烦畏难情绪。
既然学习兴趣在学习中有如此大的调节作用,那么在外语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运用心理学艺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
这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同时考虑。
2.1教师方面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来自于情感,所以,在我们学生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当他们喜欢哪位老师时,也往往喜欢该老师所任课的学科。
根据他们这种心理特点,我们教师必须在多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使学生喜爱和爱戴的好老师。
首先,教师要和学生关系融洽,热爱学生,关怀学生,有良好高尚的师德。
只有“师爱生”,才会“生爱师”,才会迸发学习热情。
其次,教师必须加强业务修养。
外语教师如能具备纯正的语音语调,一口流利地道的口语,交际化的教学手段,广博的知识面,无疑会赢得学生的信赖和敬佩,从而产生对外语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实验报告范文实验名称,情绪对记忆的影响。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讨情绪对记忆的影响,了解情绪对记忆的作用机制。
实验对象,20名大学生。
实验材料,实验室、电脑、视频剪辑软件、问卷调查表。
实验方法:1. 实验前,向实验对象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实验对象的情绪状态。
2. 实验对象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观看悲伤情绪的视频,另一组观看愉快情绪的视频。
3. 视频结束后,实验对象进行记忆测试,记忆视频中出现的物品。
4. 记忆测试结束后,再次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实验对象的情绪状态。
5. 收集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实验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观看悲伤情绪视频的实验对象,在记忆测试中的表现明显优于观看愉快情绪视频的实验对象。
而且,在记忆测试后再次填写问卷调查表时,观看悲伤情绪视频的实验对象情绪得分也较高。
实验结论:情绪对记忆有着显著的影响。
悲伤情绪能够提高记忆的表现,而愉快情绪则可能会对记忆产生负面影响。
这一结果与实验假设相符,说明情绪对记忆确实有着重要的作用。
实验分析:情绪对记忆的影响可能是因为情绪能够激活大脑中的杏仁核和下丘脑,进而影响海马体的活动,从而影响记忆的形成和存储。
悲伤情绪能够增强大脑的注意力和认知功能,有利于信息的加工和存储,而愉快情绪可能会降低大脑的注意力和认知功能,导致记忆的减弱。
实验局限性:本实验只是针对大学生进行的小规模实验,实验结果可能受到实验对象个体差异的影响。
未来可以扩大实验规模,拓展实验对象的范围,以获得更加全面和准确的实验结果。
结论:情绪对记忆有着显著的影响,悲伤情绪能够提高记忆的表现,而愉快情绪可能会对记忆产生负面影响。
这一结果对于我们了解情绪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进一步研究情绪与记忆之间的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大学生心理调查报告1. 背景介绍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需求,本调查旨在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
我们在多个大学校园内发放了调查问卷,对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压力源、心理健康需求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3. 调查结果与分析3.1 受访者的个人信息我们共有500名大学生参与了本次调查,其中男性占40%,女性占60%。
参与调查的大学生分布在不同年级和专业,年级分布相对平均,各专业均有涉及。
3.2 心理健康状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为良好。
7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心理状况良好,只有10%的受访者表示心理状态较差。
这可能与现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有关。
3.3 心理压力源在探究大学生心理压力源方面,调查显示,大学生的主要心理压力源来自学业压力(40%),社交压力(30%),经济压力(20%)和家庭压力(10%)。
这一结果与大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相符。
3.4 心理健康需求根据调查结果,大学生们对于心理健康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心理咨询服务:60%的受访者表示希望学校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提供给他们一个可以倾诉和解决问题的空间。
•心理健康教育:70%的受访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中很有必要,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心理疏导活动:有一定比例的受访者希望学校组织心理疏导活动,以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和困扰。
4. 结论与建议根据本调查的结果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良好,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心理问题。
2.学业压力、社交压力、经济压力和家庭压力是大学生主要的心理压力源。
3.大学生在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活动等方面有明确的需求。
针对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应对能力。
座位排列对小学生自我意识影响的探究[摘要]:学龄期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学龄期儿童认知能力的提高和社会互动经验的增加,其自我意识的内容得到极大地丰富,水平也迅速提高。
之前很多研究发现学龄期儿童自我意识诸影响因素有性别、学校类别、家庭教养方式等,但针对座位排列对儿童自我意识影响的研究较少,故本研究从座位排列对小学生自我意识影响方面进行调查,以便为旌阳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正确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学生、自我意识、座位排列Seating arrangement for students to explore effects of self-awareness ——Taking Jingyang elementary School For Example 【Abstract】School-age children's self-awareness of an important period of development, with the school-age children to improve cognitive ability and social interaction experience, increase self-awareness of its contents have been greatly enriched, levels rapidly. Many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before the self-awareness of school-age children of various factors of sex, school type, family rearing, etc.but the seating arrangement for the impact on children of less self-consciousness,this study from the seating arrangement on the impact of aspects of pupils self-awareness Investig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correct reference for training.【Key Words】Pupils self-awareness Seat arrangement一、前言(一)相关概念的界定1、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主体对其身的认识,在本文中,持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意识就是认识”论的观点。
心理实验报告范文1.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情绪对个体的注意力分配的影响。
具体而言,研究人员希望了解不同情绪状态下个体的注意力是否会发生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是否与情绪处理方式有关。
2.实验设计与方法2.1实验参与者本实验共邀请了50名年龄在18至25岁之间的大学生参与,其中男女比例均衡。
2.2实验材料2.2.1情绪画面研究人员从AviaStock 图像库中选取了包含积极、中立和消极情绪的画面。
2.2.2情绪评估问卷研究人员根据标准情绪评估问卷编制了包含积极、中立和消极情绪评估项目的问卷。
2.3实验过程2.3.1情绪评估实验开始前,参与者需填写情绪评估问卷,以了解其当前情绪状态,并记录其情绪得分。
2.3.2情绪呈现参与者将被要求观看一系列特定情绪的图片,依次包括积极、中立和消极情绪画面。
每个情绪类型下将呈现5张图片,每张图片呈现2秒,图片之间间隔1秒。
2.3.3注意力分配测量参与者被要求用电脑键盘上的左右箭头键在每张图片出现时判断图片中心是否有一个目标物品。
目标物品的出现与否是随机设计的。
2.3.4情绪处理方式测量在观看完所有图片后,参与者将填写情绪处理方式测量问卷,以了解其个体习惯的情绪处理方式。
3.实验结果与分析3.1情绪评估根据情绪评估问卷的结果,参与者的情绪得分在积极情绪下的均值为4.5,标准差为1.2;在中立情绪下的均值为3.2,标准差为0.9;在消极情绪下的均值为2.8,标准差为1.0。
分析结果显示,参与者在积极情绪下的情绪得分显著高于中立情绪和消极情绪,而在中立情绪下的情绪得分显著高于消极情绪。
3.2注意力分配参与者在观看积极情绪画面时,准确检测目标物品的平均百分比为75%,而观看中立和消极情绪画面时分别为68%和60%。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情绪类型下的注意力分配存在显著差异(F(2,147)=15.52,p<0.001)。
事后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积极情绪和中立情绪之间的注意力分配差异显著(p<0.05),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之间的注意力分配差异也显著(p<0.01),而中立情绪和消极情绪之间的注意力分配差异不显著。
心理学调查心得体会
首先,我发现人的心理状态受到环境的影响很大。
在不同的环境中,人们的情绪和行为会有所不同。
比如,在一个充满压力和竞争的环境下,人们往往会感到焦虑和紧张;而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人们会更加放松和快乐。
其次,个体的性格特点也会影响其心理状态。
有些人天生乐观开朗,很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有些人则比较敏感容易受到外界负面情绪的影响。
个体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需要深入研究和理解。
最后,社会因素也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人们在家庭、学校、工作和社交等不同的社会情境中,会受到各种人际关系、社会期望和文化价值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同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
通过这次心理学调查,我对人的心理状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重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我们需要关注每个人的心理状态,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差异,促进社会环境的健康和和谐。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体和社会的发展。
抱歉,我不能满足你的要求。
个人分析报告心理论文个人分析报告心理学论文是对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性格特点、行为习惯、生活态度、社会交往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一篇论文。
本文旨在探讨个人分析报告心理学论文的作用、编写步骤和重要性。
一、作用个人分析报告心理学论文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包括自我认知、人际关系、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
同时也可以让人们通过自我分析和思考寻找改进和提高的空间,因此,个人分析报告心理学论文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我,还可以为个人在工作、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
二、编写步骤1.设计调查问卷:为了确保研究者对被研究对象进行客观和全面的分析,调查问卷的设计非常重要。
一份调查问卷应包括全面、精确的问题,以涵盖研究能力、性格特点、情感状态、职业和教育背景等方面。
2.大量收集材料:研究者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如面谈、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等,采集足够的材料以支持对受试者的个性特点、行为方式以及观点的深入探讨。
3.数据归纳分析:在获得了全部的数据后,研究者需要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阐释并评估,然后撰写论文的草稿。
4.论文的化整为零:研究者需要安排论文章节的具体内容,确保每个章节都有自己的主题,并且每个主题都能完美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统一且完整的框架。
三、重要性个人分析报告心理学论文是探讨人类心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重要性在所有领域体现。
1.促进个人成长:通过全面精准的分析,人们可以进一步认识自我,发现个人方面的问题并积极改进,以实现自我成长和个性提高。
2.帮助职业规划:个人分析报告心理学论文可以为职业规划提供指导。
它可以帮助职业人士识别自己的职业目标,展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3.改善人际交往:研究者可以通过对他人人格的分析和理解增进人际关系。
他们可以理解他人的情感和行动背后的原因,并更好地与他们相处。
4.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通过个人分析报告心理学论文,人们可以了解自己克服挑战的能力、缺点和成功案例。
求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此次活动以社会学院历史学生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以问卷调查为形式,以安徽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为调查目的,共发放问卷96份,回收90份,回收率为93.75%,其中有效问卷81份,有效率为90%.。
报告从有效问卷采取抽样的方法,选取20份作为样本进行分析,现将结果公布如下:一,学习问题在此次调查中,学习问题是同学最为关心、也是反应最为突出的问题。
例如,第33题“将下列几项所带来的心理压力由大到小排序”,其中有44%的同学认为,学业所造成的心理压力最大。
这说明刚刚进入大学生活,有近一半的同学对大学生活不适应,尤其对大学学习方式不适应,感到心理压力很大。
从紧张的高考中走过,许多同学不能适应大学开放宽松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或过于精神紧张死扣书本,不能从高中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或感觉生活空虚,整日无所事事,荒废了学习,虚度了年华。
再如第29题“上大学后,你觉得你最大的挫折是什么?”其中33%的同学选择“学习成绩不理想”,由此可见,大一学生在学习上急需得到指导并寻求得到心理上的成就感。
二,业余生活在所调查的学生中,有45%的同学感觉大学生活自由开放,同学也比较重视学习,学习自觉性较高,其中56%的同学在第3题“你业余时间主要做什么?”中选择在业余时间上自习或听课,与此相反,只有10%的同学选择上网玩游戏或谈恋爱。
但这也从侧面反应了同学心理上的学习压力依然很大。
三,经济生活如今大学生在经济生活方面基本没有太大困难,在第6题“你每个月的生活费用够用吗?”中,有67%的同学基本够用,更有11%的同学有剩余,与此同时,在第7题中“你认为每个月生活费对自己是否是一种负担,造成心理压力?”有60%的同学认为没有压力。
以上都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生活水平也在提高,由于经济生活造成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情况明显下降。
四,人际交往人际交往问题是在本次调查中反应较为突出的问题。
科大学生挫折现状、归因及应对的调查分析与思考[摘要] 中国科大是一所特别的学校,科大学生是一个有特色的群体,这主要是由科大的理工占优、所系结合的特点以及科大生源优秀的特点决定的。
大学生的挫折主要表现在学业、人际关系、身体健康等方面,科大学生在这些方面有其特点,他们在应对挫折方面也与其它院校的学生有不同。
本文对科大学生的挫折现状、归因与应对进行调查,作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科大学生挫折归因现状应对建议从高中和高考中走来,科大学生有的在高考失利的阴影中很久不能自拔,有的对合肥相对平常的城市发展耿耿于怀,有的对离家求学的生活不能适当安排,有的不能从应试教育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中较快调整过来,不能忘记自己在高中的绝对优势,找不到可以交心的朋友,看不见自己想过很久的象牙塔的风景……他们享有着同龄人少有的资源,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压力,遭遇到不少挫折。
挫折是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和干扰,以致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被满足。
挫折归因是指对挫折产生的原因的分析。
科大学生是一个优秀的群体,调查他们在挫折现状、归因及应对方面的情况,可以给他们提出合理的意见,帮助他们成长,也可以给其它学生群体以启示。
1、调查方法与对象1.1、问卷调查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根据科大学生特点设计,内容涵盖学习,人际交往,身体健康等方面,从挫折现状,挫折归因,应对策略三个角度展开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37份,回收有效问卷23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5% 。
11.2、调查对象2共231人,包括男生167人,女生64人。
其中大一男生132人,大二男生26人,大三大四男生9人;大一女生32人,大二女生29人,大三大四女生3人。
2、调查结果2.1、挫折现状科大学生挫折的主要来源及遭遇到的最大挫折的统计见数据表1。
挫折的主要来源与最大挫折的对应项所占百分比非常接近,学业方面的挫折是科大学生感受最深切的。
科大学生在学习、人际交往、身心健康等方面的情况调查结果见数据表2。
男女生在大部分项目上的情况区别不显著,但在少数几个问题上的回答有较大差别,如个人情感方面,对自己学习状态的评价方面,作业和实验方面的表现等。
1这里的科大学生界定为科大本科生,科大本科在读学生7000多人,样本占学生总数约3.3%.科大男女生比例约为8:1 至7:1,调查对象中大三大四的同学少,分析时也因此没考虑各年级的差异。
2指填写有效问卷的调查对象。
数据表1 科大学生挫折的主要来源及遭遇到的最大挫折3数据表2 科大学生在学习、人际交往、身心健康等方面的情况3问卷答题中有多选,也有少数未选,所以每列之和可能不等于100%,后面数据亦如此。
2.2 归因情况在学习方面的挫折归因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习动力的自我分析,调查得到各种学习动机的比例如图表14。
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会成为学生努力学习的一个主要原因,对于科大学生这一因素也起到了一定作用,科大学生心中父母对他们的要求情况见数据表3。
数据表3还列出了关于人际关系方面的归因情况。
在分析学业方面遭遇挫折的主要原因时(题8),有15位同学(占样本的比例为6.5%)有选择“老师、助教对自己的评价不公”。
4据原始数据,男女生在这一问题上没有显著差异,故不单独作出各自的图,后面的图或数表中只写出总统计时原因亦如此。
图表1 学习动力源(题6)数据表32.3 应对方面表现调查了科大学生不开心时的调节方式及倾诉对象如图表3和4,应对挫折的其它表现列于数据表4。
图表253图表数据表45图表2和3为根据百分比例作图,纵轴坐标的单位为0.01。
3、讨论分析调查发现(见数据表2),超过半数的科大学生经常处于无聊、郁闷、烦躁等负面情绪中。
约占两成的同学遭遇挫折后挫折感会持续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挫折会使约14.7%的同学不知所措,茶饭不思。
如何调节情绪,怎样应对挫折,是一个相当紧要的问题。
在回答经常处于何种情绪状态时,女生有21.9%选择了快乐,比例约为男生的两倍,而选择处于平静情绪的女生的比例比男生少约10%,负面情绪的女生的比例和男生差不多。
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科大的女生生活态度比男生更乐观。
调查显示(见数据表1),科大学生在学业方面的挫折表现得最为显著,其次是情感和人际方面,再次是身体健康以及其它方面。
下面的分析就这几个方面分别展开。
3.1 学业方面在大学,学习仍是学生生活的中心,关于中国科大,曾流传过一句话:“不要命的上科大”。
科大学生在学习上大都对自己要求严格,很努力。
调查中66.2%的同学选择了学习成绩不理想作为遭遇到的最大挫折,反映的是他们对自己的要求较高,对学业很看重。
科大学生对自己目前学习状况(见表2)的评价基本符合正态分布,但在被调查的女生中,选择学习状态很好和很差的都没有。
科大女生极少有因玩网络游戏或其它原因而荒废学业的,出现学习状态很差的可能性小。
而自认为学习状态很好的女生比男生少很多,与科大的男女生比例有较大关系(反映在本次调查中就是被调查的女生数只有男生的约三分之一),也反映出女生比男生要谦虚,另一种可能是她们不如男生那么自信。
另外,53%的女生感觉作业和实验总不顺利,这个比例远大于男生的29.3%,分析其原因,一方面女生对作业和实验的态度比男生要认真,另一方面,在动手能力上,总体来看,男生略占优势。
由数据表2,有10.8%的被调查者总是能够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反映出科大学生在能力上有一定优势,能正确给自己定位。
而也有10.8%的被调查经常不能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是科大学生在学习上的挫折的一个主要表现方面。
有39%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总也考不过别的同学”作为学习上的挫折来源,因为中小学的时候他们一直遥遥领先,现在依然不切实际地以一个班级前几名的心理要求自己,大部分人达不到这一目标,而引起挫折感。
在学业方面表现的归因中,由对于学习的动力来源统计(见图表1)可以看出,有些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过强,给予了学习过多的意义,学习动机越强,学习压力会越大,这样当遭遇到学习方面的挫折时的感受就会越深。
有约50%的被试者选择了追寻自己的理想作为学习动机,理想作为源动力在科大学生身上得到较大的体现。
由数据表3,被调查者中有81.4%认为父母的期望合理,努力就能实现,这反映的是绝大多数父母对子女的能力有一个客观的了解,也反映出科大学生对自己的要求较高。
但也有5.6%的被调查者认为父母期望太高,父母的期望成为造成这一部分人挫折的一个重要因素。
总的来说,对于学习方面,科大学生更注重自己的作为,这样在遭遇挫折的时候他们也更容易从自身寻找原因。
同时,有6.5%的被试者在分析学业方面的挫折时认为“老师、助教对自己的评价不公”,这种情况的出现表现出他们在归因方面的一些偏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有学业评价方法的缺陷,这一部分被试者认为他们的能力没能得到正确评价。
3.2 人际交往方面调查显示(数据表2),绝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自己与周围的人相处良好,有8.7%的被调查者仅与少数几个人交往,交往范围的局限,可能使这部分同学在与人相处方面出现挫折的几率比其它人多很多。
由于男女比例的失衡,作者认为科大学生在与异性交往方面会出现一些与大多数院校不同的特点。
调查发现,有25.1%的男生几乎没有与女生的交往,9.4%的女生几乎没有与男生的交往,有8%的男生选择了“排斥异性”。
印证了作者的观点。
男女生之间的交流缺少引起了科大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
排除有同学不认真对待问卷的可能,8%的被调查者排斥异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性教育的缺失,而这种缺失在中国科大并没有得到改观。
在对自己出现人际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进行选择时(数据表3),内因(性格不合;不信任他人,知音难遇)被51.1%的调查对象选为主要原因,13%的调查对象选择了环境因素(外因),而39%的同学选择了“缺少交流”。
交流在现代社会被广泛强调,虽然也被老师们强调,引起学生的重识,但由于在中国科大,学生学的大都是理科方面的知识,需要多独立做题和实践等,学生关于交流的实践确实还有待加强。
将人际关系紧张归因为环境因素时,在应对方面的就会忽视自己的不足,在人际关系上的挫折可能越来越大;而内因中有些方面,如性格不合,有时会是借口,成为发展人际关系的阻碍,51.1%的调查对象中这种情况应占了一定比例。
在与异性交往缺少的原因方面(数据表3),有31.6%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归因于环境,认为缺少机会是他们与异性交往少的主要原因。
如果长时间持有这样的观点,那么与异性交往的积极性就成越来越低,科大学生这样的归因确实与事实在较大程度上符合,但它的不良影响要引起充分注意。
4.3%的调查对象选择的是“异性放不开,自己不想被人误会”,这样的归因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异性对方确实放不开,二是“自己”缺少经验,不能处理好与异性关系,两种理解反映的都是部分科大学生在与异性交往能力方面的缺陷。
由数据表4,在人际关系出现问题时,有50.2%的被调查者会积极地去应对,解决问题,而有17.7%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被动的解决方案“希望别人会与自己多交流”,28.6%的同学选择了消极应对“无所谓,不在乎”。
之所以出现消极应对的情况,很多情况下是由于被调查者对人际关系的重视不够,在大学以前的教育中缺少交往能力方面的指导,这方面能力不强也是一个原因。
而选择被动应对的同学,交往能力缺少是主要的一个原因。
由数据表可以看出被调查的科大女生比男生更积极地应对人际关系问题,这是科大男女生性格差异的一个表现。
由数据表4“怎样与异性交往”的统计,可看出,由于女生少,所以男生不主动就会很少有机会与女生交往,因此男生更加主动。
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科大学生将学习放在第一位,对于与异性的交往还是抱有平常心好一点,所以大部分的被调查者都选择了“平常心”,这样的应对方式更容易获得心理的平衡,应属于较积极的应对方式。
至于在与异性交往时等待异性靠近,则在异性不主动的情况下就会极少与异性交往,是消极的应对方式。
3.3身体健康及其它由数据表2,有3.9%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很差,对于这一部分同学,身体方面的原因会带来相当多的困扰。
6关于外貌,有5.2%的同学选择了“常常自惭形秽”,外貌成为他们不自信的一个原因。
这说明部分科大学生在正确认识自己,对待自己的外貌这件事上需要引导。
科大学生对自己的着装打扮持怎样的态度呢?由数据表4,大部分的男女生都衣装整齐但不刻意打扮,32.3%的男生,14.1%的女生着装不拘小节。
在校园里男生踏着拖鞋到处走动是一道风景,女生也大都着装不花哨,着装打扮成为困扰在科大不大可能。
在情绪不好时,调节的方式多种多样,科大学生调节方式的统计见图表2,吃东西、与朋友聊天、听音乐、写日记是女生的主要选择,而听音乐是男生的首选,男生选吃东西和写日记的比例为女生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