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祖本纪(导学案学生版)含答案

高祖本纪(导学案学生版)含答案

高祖本纪(导学案学生版)含答案
高祖本纪(导学案学生版)含答案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整理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大泽之陂()繇()乃以秦王属()吏章邯()

徇()献飨()军士轵()道垓()下玉卮()媪()狎侮()酤()箕帚()踞()床长揖()荥()阳轘辕()黥()布跂()崤()山

郦食其()贳()酒雠()绐()张()饮二、通假字

(1)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

“卤”通“”“憙”通“”“解”通“”

(2)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

(3)遂坐上坐,无所诎

“坐”通“”“诎”通“”

(4)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无”通“”“内”通“”“距”通“”

(6)乃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

(7)不如决策东乡“乡”通“”

(8)高祖常繇咸阳

“常”通“”,曾经。“繇”通“”,服役。

(9)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案堵”通“”,不迁动,不变更。

(10)非有所侵暴,无恐“无”通“”

(11)兵罢戏下“戏下”通“”

三、特殊句式

1. 句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此三者,皆人杰也

2. 句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3. 句

遇彭越(于)昌邑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系颈以组

4. 句

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诸将过此者多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5. 固定格式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是以兵大败

四、古今异义

(1)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家人:“”今义:“家庭成员”

作业:“”今义:“学习完成的功课”

(2)诽谤者族

诽谤:今义: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

(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约束: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

(4)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无赖: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5)稍征关中兵以自益

稍:今义:稍微

(6)吾视沛公大人长者

大人:今义:成人;敬辞,称长辈

(7)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

山东:今义:山东省

五、词类活用

1. 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降.章邯()会项伯欲活.张良()沛公从.百余骑()

2. 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沛公然.其计()3.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欲约分王.关中()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

....()都.彭城()

诽谤者族.()

4.

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夜.往见良()

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

5.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高祖竟酒,后.()吕媪怒.吕公曰()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6.

及见怪.()大王起微细

..()

诛暴逆

..()

六、一词多义

(1)相

吕公者,好相人(动词,)无如季相(名词,)

相与共尊汉王为皇帝( ) 苟富贵,无相忘()

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

(2)固

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吕公因目固留高祖()(3)引

因重敬之,引入坐()沛公引兵西()

(4)辄

去辄烧绝栈道()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5)解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项羽解而东归()⑹因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 高祖因狎侮诸客()

因张良遂略韩地轩辕()蒙故业,因遗策()七、虚词积累

(1)则

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2)因

高祖因狎侮诸客()因与俱攻秦军()

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

(3)以

乃以秦王属吏()二世使使者斩以徇(,表关系)

八、其他重点词语

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高祖为亭长,素易

..诸吏()

昌邑未拔.()

摄.衣谢.之,延.上坐()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乃以秦王属.吏()

非有功伐.()

还军.霸上()

去辄烧绝.栈道()

汉王复入壁.()

与齐王等期.会而击楚军()

诸侯及将相相与

..共请尊汉王为皇帝()

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

起为太上皇寿.()

父兄不能给.()

可.四千余人()

意豁如.也()

九、在括号内给加点的字词注音,在横线上解释课文中加点的字词。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

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

..(),

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

..有身,遂产高祖。

高祖为人,隆准

..,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而龙颜

爱人,喜施,意豁如也

..生....。常有大度

..,不事家人

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

..,好

...无所不狎侮

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

..曰:

..,观秦皇帝,喟.()然太息

“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桀吏闻

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

..,令诸大夫曰:

..,主进

“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

..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

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

..

固留

..高祖。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

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

...。”

..,愿为季箕帚妾

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

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儿女子

...所知也。”

卒与刘季

....。吕公女乃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沛公引兵西,遇彭越昌邑,因与俱攻秦军,战不利。还至栗,遇刚武侯,夺其军,可.四千余人,并之。与魏将皇欣、魏申徒武蒲之军并攻昌邑,昌邑

未拔.。西过高阳。郦食其

...()为监门,曰:“诸将过此者多,吾

视沛公大人长者

..,....。”乃求见说.沛公。沛公方踞床

使两女子洗足。郦生不拜,长揖.(),曰:“足下

..必欲诛无道秦,

不宜.踞见长者。”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

....,延.上坐。食

其说沛公袭陈留,得秦积粟。乃以郦食其为广野君,郦商为将,将.陈留兵,与偕攻开封,开封未拔。西与秦将杨熊战白马,又战曲遇东,大破之。杨熊走之荥阳,二世使使者斩以徇.。南攻颍阳,屠之。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

初,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破秦

将王离军,降章邯,诸侯皆附。及赵高已杀二世,使人来,欲约分

..王关中。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因袭攻

武关,破之。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

..,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又战其北,大破之。乘胜,遂破之。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

....,系.

颈以组

...,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

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

..

者族

..,偶语者弃市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

秦法。诸吏人皆案堵

..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

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

...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

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

...,从之。十一月中,

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

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

....。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

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

..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

耳。项羽使人还报怀王。怀王曰:“如约

..。”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后天下约。乃曰:“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

伐.,何以

..得主约!本定天下,诸将及籍也。”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

不用.其命。正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负.约,

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

四月,兵罢戏下

..。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诸侯各就国

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

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

..归,士卒皆歌思东归。韩信说汉王曰:“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军吏士卒皆山东

..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

......,

可以有大功。天下已定,人皆自宁,不可复用。不如决策东乡

....,争权天下。”

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

南止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

..而击楚军。至固陵,不会。楚击汉

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用张良计,于是韩信、彭越皆往。及刘贾入楚地,围寿春,汉王败固陵,乃使使者召大司马周殷举九江兵而迎(之)武王,行屠城父,随刘贾、齐梁诸侯皆大会垓下。立武王布为淮南王。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

...,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

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

..,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

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

...,大败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

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

遂略定

..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谷城。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

..共请尊汉王为皇帝。汉王曰:“吾闻帝贤者有

也,空言虚语,非所守

..,..也,吾不敢当帝位。”群臣皆曰:“大王起微细

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

臣等以死守之。”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

...,便国家。”甲午,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

..,皆言其情。吾

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

侮人,项羽仁而爱人

....,..。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

与天下同利

..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

.......,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

百姓,给馈饷

...,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高祖欲长都

..洛阳,齐人刘敬说,乃留侯劝上入都关中,高祖是日驾,入都关中。六月,大赦天下。

未央宫成。高祖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

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不如仲力.。

..,不能治产业

今某之业所就孰与

..仲多?”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

...。高

..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

祖乃起舞,慷慨

..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

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道旧

..

故.为笑乐。十余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高祖曰:“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乃去。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高祖复留止,张.

饮三日

..曰:“沛幸得复,丰未复,唯....。沛父兄皆顿首

陛下哀怜之。”高祖曰:“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为

..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于是拜沛侯刘濞为吴王。

四月甲辰,高祖崩长乐宫。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整理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大泽之陂(bēi)繇(yáo)乃以秦王属吏(zhǔ)章邯(hán)徇(xùn)献飨(xǐang)军士轵(zhǐ)道垓(Gāi)下玉卮(zhī)媪(ǎo)狎侮(xiáw ǔ)酤(gū)箕帚(jīzhǒu)踞床(jù)长揖(yī)荥(Xíng)阳轘辕(Hu ányuán)黥(qíng)布炘(xīn)跂(qì)崤(Xíao)山郦食其(Lìyìjī)贳(shì)酒雠(choú)单父(Shànfǔ)绐(daì)张(zhàng)饮

二、通假字

(1)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

“卤”通“掳”“憙”通“喜”

“解”通“懈”

(2)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债”

(3)遂坐上坐,无所诎

“坐”通“座”“诎”通“屈”

(4)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无”通“毋”“内”通“纳”

“距”通“拒”

(6)乃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佯”

(7)不如决策东乡“乡”通“向”

(8)高祖常繇咸阳

“常”通“尝”,曾经。

“繇”通“徭”,服役。

(9)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案堵”通“安堵”,不迁动,不变更。

(10)非有所侵暴,无恐“无”通“毋”

(11)兵罢戏下“戏下”通“麾下”

三、特殊句式

1. 判断句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

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

此三者,皆人杰也

2. 被动句

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3. 状语后置句

遇彭越(于)昌邑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

系颈以组

4. 定语后置句

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

诸将过此者多

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5. 固定格式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

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是以兵大败

四、古今异义

(1)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家人:“平民百姓”今义:“家庭成员”

作业:“劳苦的工作”今义:“学习完成的功课”

(2)诽谤者族诽谤:公开批评、议论今义: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约束:规约,规章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

(4)始大人常以臣无赖无赖:没有出息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5)稍征关中兵以自益稍:渐渐今义:稍微

(6)吾视沛公大人长者大人:德行高尚的人今义:成人;敬辞,称长辈(7)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

山东: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域今义:山东省

五、词类活用

1. 使动用法

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使……与众不同)

降章邯(降:使……投降)

会项伯欲活张良(活:使……活命)

沛公从百余骑(从:使……跟从)

2. 意动用法

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怪:认为……奇怪)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苦:以……为苦)沛公然其计(然:认为……正确)

3. 名词活用为动词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家:安家)欲约分王关中(王:称王)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驾着白马白车)都彭城(都:定都)

诽谤者族(族:灭族)

4. 名词作状语

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向北)夜往见良(在夜间)

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在途中)

5.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善:与……交好)高祖竟酒,后(后:留到最后)

吕媪怒吕公曰(怒:对……发火)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先:赶在诸侯之前)6.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及见怪(怪:怪现象)大王起微细(微细:平民,卑微的身份)

诛暴逆(暴逆:暴逆的秦朝)

六、一词多义

(1)相

吕公者,好相人(动词,给人看相)

无如季相(名词,面相)

相与共尊汉王为皇帝(共同、一起)

苟富贵,无相忘(互相)

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辅助、帮助)(2)固

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本来)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坚持)

(3)引

因重敬之,引入坐(引领)

沛公引兵西(率领)

(4)辙

去辄烧绝栈道(就)

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总是)

(5)解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逃脱)项羽解而东归(解散诸侯军队)

⑹因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于是、就)

高祖因狎侮诸客(趁机)

因张良遂略韩地轩辕(经由、通过)

蒙故业,因遗策(因袭、沿袭)

七、虚词积累

(1)则

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就)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如果)

(2)因

高祖因狎侮诸客(趁机)

因与俱攻秦军(于是)

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凭借)

(3)以

乃以秦王属吏(把)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而,表承接)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因为)

啖以利(用)

可以有大功(凭借)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动词,认为)

(4)然

然恐,不敢不服耳(表转折,“但是”)

不然,籍何以生此(这样)

喟然太息曰(……的样子)

八、其他重点词语

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大腿)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轻视)

昌邑未拔(攻下)

摄衣谢之,延上坐(提,道歉,请)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

乃以秦王属吏(交付、委托)非有功伐(功劳)

还军霸上(驻扎)

去辄烧绝栈道(断)

汉王复入壁(营垒)

与齐王等期会而击楚军(约定日期)

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共同)

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水的北面)

起为太上皇寿(献酒献物,祝人长寿)父兄不能给(供给,使足)

可四千余人(大约)

意豁如也(……的样子)

《留侯论》学案附答案

《留侯论》学案(附答案)(4) 《留侯论》学案(附答案)(4) 文章来自: 《留侯论》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立意的创造性和新颖性,学习苏轼的治学精神。 2、学习本文正反对比、主次分明的写作特色。 课前预习案 【基础知识整理】 (一)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又字,号,谥号,眉州眉山人,是北宋著名、、和。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弟弟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等。在政治上属旧党。 苏轼遇到的生平第一祸事就是乌台诗案。当时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 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仕大臣的国策,

苏轼才算躲过一劫。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故称苏门四学士。苏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苏轼的词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文史知识 张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汉

高祖本纪学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有一首诗叫《大风歌》,同学们会背吗?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刘邦)他又叫汉高祖。汉高祖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写诗的皇帝,其诗作——《大风歌》被誉为“千古人主第一词”。刘邦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平民登上帝位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御驾亲征而统一天下的皇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司马迁为他写的传记《高祖本纪》。 二、展示教学目标,并板书 1、研读1—4段,积累文言语基。 2、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三、检查预习情况 指明生朗读课文(1-4节),注意读准字音。 刘媪大泽之陂美须髯狎侮贳酒酒雠折券弃责繇咸阳喟然太息单父人吕公乃绐为谒曰四、自主学习一划出难理解的字词句。 一、二段字词积累: 1)其先刘媪常息于大泽之陂 2)是时雷电晦冥 3)已而有身 4)喜施,意豁如也 5)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6)廷中吏无所不狎侮 7)常从王媪、武负贳酒 8)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9)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 10)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三、四段字词积累: 11)高祖常繇咸阳,纵观 12)单父人吕公善沛公 13)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14)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 15)因重敬之,引入坐 16)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 17)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18)高祖竟酒,后 19)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 20)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 21)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 22)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23)卒与刘季 自主学习二 ?纪传体是以写人物为中心的,这四段主要记叙了刘邦哪些主要事件?(自己概括) ?刘媪尝息大泽之陂生下高祖 ?刘邦好酒及色 ?纵观秦始皇而叹 ?徒手赴宴大言“贺钱万” 五、小组合作学习(赏析课文,迅速捕捉信息、认真思考、探究、归纳加深对刘邦人物的理解)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一、知人论世 1.了解诗人 陶渊明(365—427),一名,字,世号。东晋。浔阳柴桑人。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故后世称“”;因曾任彭泽县令,后人又称为“陶彭泽”。 陶渊明是这一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出现不仅成为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个象征,而且在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他所开创的以及“”的诗风,把诗歌艺术提高到一种美的至境,标志着汉魏以来古典诗歌所能达到的高度。 2.了解“田园诗” 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百姓、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他开创的诗歌传统,被后代许多诗人继承和发扬。如唐代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韦应物、柳宗元等人,都是他的这一传统的继承者。而李白、白居易、辛弃疾、苏轼等大诗人,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陶渊明的影响。 3.了解时代背景 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一)预习检查: 1.给加点字注音: 羁.()鸟守拙.() 荫.()暧.暧()樊.() 2.解释词语: ①适俗: ②韵: ③尘网: ④三十年: ⑤羁鸟: ⑥池鱼: ⑦野:⑧守拙: ⑨方宅: ⑩暧暧: ?依依: ?户庭: ?虚室: ?樊笼: (二)诵读感悟 1.边诵边读,用“/”划分朗读节奏;用“”标出这首诗的韵脚,并说明这首诗押韵的特点。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自由朗读,感悟情感 三、探究活动 活动1:畅谈感受 任务:读了这些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你有什么感受? 活动2:研读内容 (一)本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 (二)从何而归? 1.诗人把“尘网”、“樊笼”指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羁鸟”、“池鱼”指的是什么?

包身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报告文学的特点,懂得区别新闻和报告文学。 2、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了解旧社会包身工的悲惨生活,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互相勾结,残酷压榨我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3、学习本文“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体会文中内涵丰富、情感充实的句子。 4、在学完本文后,能由此深入思考现实问题,关注弱势群体。【作者简介】 夏衍(1900~1995年)作家、剧作家。原名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1915年入浙江甲种工业学校。1919年,参与创办并编辑《浙江新潮》,开始走上文学道路。1920年毕业后赴日本留学,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日本左翼运动。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及翻译工作,译有高尔基的《母亲》等名着。1929年,与郑伯奇等组织上海艺术社,首先提出“普罗列塔利亚戏剧”的口号,开展无产阶级戏剧活动。1930年加入“左联”,当选为“左联”执委。1933年后,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员。电影组组长,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开拓者、领导者。 创作有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对30年代进步文艺产生巨大影响。1

994年10月,国务院授予“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 【社会背景】 作品反映了1932年“一·二八”事变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国民党统治区的社会黑暗情况。这时期的社会背景有几个特点: 1、帝国主义入侵加剧:1929年末,在世界范围内爆发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为了转嫁损失和度过难关,资本主义各国纷纷加强对外掠夺。日本政府迅速法西斯化,加紧了侵占我国的步伐。1931年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东北后,又于1932年在上海发动“一·二八”战争。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经济的掠夺。 2、农村经济破产: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促使我国农村更加破败,又加连年水旱灾荒,东部沿海地区大批破产农民涌向城市谋生,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提供了廉价劳动力。在这种情况下,每年有大批饥饿的农村少女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3、工人运动高涨:随着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反抗情绪也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日本资本家大量雇用没有任何人身自由的“包身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 【结构图解】 【预习思考】

高祖本纪课前学案

《高祖本纪》学案 课前预习案 学习目标:对照注释,自主学习,利用工具书,着重解决以下练习,积累文言知识。 一、加点词语解释: 1、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2、单父人吕公善沛令 3、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4、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 5、吕公者,好相人 6、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7、公始常欲奇此女 8、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9、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 10、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头 11、吾虽都关中 12、及见怪,岁竟 13、吕媪怒吕公曰 14、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 15、项羽与宋义北救赵 16、还军霸上 17、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18、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 19、不欲费人 20、沛公然其计 21、及其锋而用之 22、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 23、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24、游子悲故乡 25、给馈饷,不绝粮道 26、汉王复入璧,深堑而守之 27、吾特为雍齿故反我为魏 28、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 29、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 30、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二、重点语句翻译: 1、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謁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2、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 3、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4、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 5、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 6、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 7、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8、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 9、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10、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 11、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 12、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 13、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14、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三、重点实词积累: 1、如 ①意豁如也() ②怀王曰:“如约。”() ③公将如齐,与夫人皆行() ④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 ⑤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第12课 留侯论 学案 Word版含答案

第12课留侯论 目标定位 1.掌握本文的重点实词和词类活用情况。2.了解本文的论题及艺术手法。3.正确辩证地看待“忍”。 1.背景探寻 苏轼在嘉祐二年(1057)应举,主考官欧阳修见其文,“惊喜以为异人”,疑是自己学生曾巩所作,为避嫌抑置第二。拆封看名,当时就说此人“当是文章必独步天下”。苏轼进士及第后因母丧回蜀。服孝三年,又赴京应制举。此《留侯论》是嘉祐六年(1061)正月作者应制科时所上“进论”之一。是苏轼的早期作品。 本文根据《史记·留侯世家》所记载张良圯上受书以及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事例,论证了“忍小忿而就大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的策略的重要性。文笔纵横捭阖,极尽曲折变化。留侯一生事迹很多,可论者不少,作为一篇史论,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有重点、有所侧重地选择材料,苏轼则是紧紧围绕题旨——“忍”。作者在留侯一生丰富的材料中,只选取了两件最能体现留侯能“忍”的典型材料,一是圯上受书老人教“忍”,二是辅佐刘邦定天下并教之以“忍”。前者是留侯之“忍”的来源,即“得忍”;后者是留侯之“忍”的历史作用,即“用忍”。 2.文学常识 史论: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记叙和评价的一类文体。可以全面评述,也可以抓住一方面联系现实,体现现实价值进行评说。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挟.持()②圯.上受书() ③刀锯鼎镬.() ④虽有贲.、育() ⑤孺.子() ⑥称.其志气()

⑦鲜腆.. 而深折之( ) 答案 ①xié ②yí ③huò ④bēn ⑤rú ⑥chèn ⑦xiǎntiǎn 2.通假字 ①卒. 然临之而不惊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观其所以微见. 其意者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猝” 突然 ②“现” 显现 3.一词多义 ①过??? 必有过.人之节 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 矣 ②怪??? 其事甚怪. 油然而不怪.者 ③其??? 非子房其.谁全之 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④所以??? 所以..微见其意者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 ⑤而??? 拔剑而起,挺身而.斗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 卒然临之而. 不惊 ⑥之??? 必有过人之 .节 子房之.不死者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 答案 ①超过,超越/错 ②奇怪/“以……为怪” ③难道/大概 ④“用……的方式”/“……的原因” ⑤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连词,表转折 ⑥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词类活用 ①其君能下. 人:

高祖本纪(导学案学生版)含答案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整理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大泽之陂()繇()乃以王属()吏章邯() 徇()献飨()军士轵()道垓()下玉卮()媪()狎侮()酤()箕帚()踞()床长揖()荥()阳轘辕()黥()布跂()崤()山 郦食其()贳()酒雠()绐()()饮 二、通假字 (1)诸所过毋得掠卤,人憙,军解 “卤”通“”“憙”通“”“解”通“” (2)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 (3)遂坐上坐,无所诎 “坐”通“”“诎”通“” (4)无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无”通“”“”通“”“距”通“” (6)乃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 (7)不如决策东乡“乡”通“” (8)高祖常繇 “常”通“”,曾经。“繇”通“”,服役。 (9)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案堵”通“”,不迁动,不变更。 (10)非有所侵暴,无恐“无”通“”

(11)兵罢戏下“戏下”通“” 三、特殊句式 1. 句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此三者,皆人杰也 2. 句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3. 句 遇越(于)昌邑又与军战于蓝田南系颈以组 4. 句 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诸将过此者多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5. 固定格式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是以兵大败 四、古今异义 (1)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家人:“”今义:“家庭成员” 作业:“”今义:“学习完成的功课” (2)诽谤者族 诽谤:今义: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 (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约束:今义:限制使不出围 (4)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无赖: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5)稍征关中兵以自益

稍:今义:稍微 (6)吾视沛公大人长者 大人:今义:成人;敬辞,称长辈 (7)军吏士卒皆之人也 :今义:省 五、词类活用 1. 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降.章邯()会项伯欲活.良() 沛公从.百余骑() 2. 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父老苦.苛法久矣()沛公然.其计()3.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欲约分王.关中() 王子婴素车白马 ....()都.城() 诽谤者族.() 4. 项羽与宋义北.救()夜.往见良() 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 5.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高祖竟酒,后.()吕媪怒.吕公曰()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6.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教师版)doc资料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教师版)

归园田居(其一)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 2、训练学生欣赏诗歌意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3、拓展探究,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又自称作“五柳先生”。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2、背景链接: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3、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源于东晋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学习过程】 一、朗读诗文(注意节奏)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入情入境。学生推荐代表朗读诗歌,要求读出感情,并说出依据。分小组研究,推荐代表发言评论,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1、借助工具书,识记字音。 羁.鸟()守拙()暧暧()樊笼() 2、根据下列注音,在句子的空缺处填写正确的汉字。 ⑴守zhuō( )归园田⑵鸡鸣桑树d iān() 3、解释重点词语。 韵:本性、气质;守拙: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暧暧:昏暗、模糊;依依:轻柔而缓慢地飘升;尘杂:尘俗杂事。 二、赏析诗文(合作探究) 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讨论、明确:(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1、(1 明确 (2)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明确:官场生活(“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 (3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①释义:“误”有失误、错误之意,②描述:“误落尘网中”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我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

《包身工》导学案(教师版)

《包身工》导学案(教师版) 教学参考 0119 1104 《包身工》导学案 (教师版) 【学习目标】 1、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培养阅读报告文学作品的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培养学生对于人的尊严和生存权利以及劳动权利的尊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学习重点】 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了解旧社会包身工的悲惨生活,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互相勾结,残酷压榨我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预习指导】 1、结合学案内容,阅读相关资料,对的相关文学常识及报告文学有所了解。 2、阅读《包身工》,疏通文字,梳理文章结构。 【知识链接】 文体速览 报告文学,文学体裁的一种,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散文体裁,也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 报告文学简单地说就是运用文学艺术形式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动的一种文学体裁,具有“文学轻骑兵”的作用。报告文学兼有文学性、新闻性和政论性三大特征。 了解 夏衍(1900-1995)文学家、文艺评论家。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余杭人。早年参加五四运动,编辑进步刊物《新浙江潮》。从浙江省立甲种工业

学校毕业后公费留学日本,入明治专门学校学电工技术。留学期间接触日本共产党,参加日本工人运动和左翼文化运动。1927年被日本驱逐回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同鲁迅等人筹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成立后任执行委员,后发起组织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建国后担任上海市委常委、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1994年10月,被国务院授予“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 他的代表作品有话剧剧本《赛金花》《秋瑾传》《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改编鲁迅的小说《祝福》和茅盾的小说《林家铺子》为电影剧本。著作甚丰。 【教学过程】 一、基础落实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D ) A.nòng弄璋弄堂里弄弄潮儿 B.shuō说服说教游说说客 C.qì契据带挈默契锲而不舍 D.pì开辟譬如睥睨僻壤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B ) A.迟钝谄媚咳漱做噩梦 B.褴褛惺松荤腥轧票处 C.蠕动曹杂执拗揩地板 D.骷髅嗑睡难堪木栅子 3.下面是3月12日北京某报刊发的一则消息,请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信息。(不超过16个字) 本次大会报告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昨天,朱委员在政协会议讨论时指出:全世界平均每人每年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人,每人年均读书64本;全世界平均每人每年读书最多的国家是前苏联,每人年均读书55本;我国平均每人每年读书不足5本。上海市规定,在9年义务教育期间学生读书的文字总量应达到4 000万字,也就是要求每人每年读近50本书。因此,我国应该设立国家读书节,来营造全国读书学习的大环境。

高祖本纪教学案

高祖本纪 学习目的: 1、了解司马迁笔下刘邦这一人物形象。 2、认识体会《史记》中“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 3、感悟文本,领略《史记》文史结合的特点。 4、了解司马迁首创的互见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司马迁作为一个伟大史学家的卓越品质和无私精神。 学习重点 1、学习课文中重要文言词语及句式。 2、揣摩文本中体现的文学艺术特色。 3、全面了解刘邦这一人物形象。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及步骤: 第一步: 自读1-4段,疏通字词句: 第1段: 字义:大泽之陂.(水边、堤岸) 已而 ..有身(不久) 特殊句式: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判断句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省略句省略“于” 第2段: 字义:高祖每酤.留饮(买酒) 怪.之(以……为怪,意动用法) 及见怪.(奇怪的现象,形作动) 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同“债”债务) 不事家人 ..生产作业(平民百姓,古今异义) 第3段: 字义:高祖常繇.咸阳(同“徭”,服役) 大丈夫当如.此也(像这样,古今异义) 特殊句式:高祖常繇咸阳省略句省略“于” 第4段: 字义:因家.沛焉(安家,名作动) 坐.之堂下(使……坐。使动用法) 无所诎.(同“屈”,理亏)

公始常欲奇. 此女(使与一般人不同) 特殊句式:迎之门省略句省略“于” 引入坐省略句省略“之” 吕公女乃吕后也判断句 第二步: 小结: 1、这四段主要记述了哪些情节? 明确:刘媪尝息大泽之陂生下高祖,刘邦好酒及色,纵观秦始皇而叹,徒手赴宴大言“贺钱万”等 2、纵观秦始皇而叹一节中,流露出刘邦的什么心理? 明确:流露对自己境况的不满,对秦始皇仰慕,对权利渴求的复杂心理。 3、以上情节可看出刘邦哪些特点? 明确:出生不凡,仁而爱人,性情豁达,但又有无赖举动。 第三步: 疏通5—7字词句: 第5段 字义:沛公引兵西. (向西进发名作动) 西. 过高阳(向西名作状) 可. 四千余人(大约) 昌邑未拔. (被攻占) 特殊句式:遇彭越昌邑省略句省略“于” 昌邑未拔被动句 与偕攻开封省略句省略“之” 第6段: 字义:降. 章邯(使……投降,使动用法) 诸所过毋得掠卤.. (同“掠掳”) 秦人憙. (同“喜”) 秦军解. (同懈) 特殊句式:代为上将军省略句省略“之” 啖以利状语后置句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省略句省略主语“沛公” 第7段: 字义:系颈以组. (丝带) 还军. 霸上(驻军,名作动) 先入关者王. 之(使……为王) 且吾所以.. 还军霸上(……的原因) 特殊句式:系颈以组状语后置句 降轵道旁省略句省略“于” 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所以”固定句式

归园田居导学案练习及答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 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的基本特征。 2、合作探究,初步形成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3、背诵诗歌并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二、学习重、难点】 1、有情感地诵读诗歌,品味诗歌的语言,并熟读成诵。 2、领悟诗人憎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自由的思想倾向。 三、【知识补充】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学习过程】 一、【自主检测】 1、常识填空①陶渊明:(365 —427 ),又名―一字—亮___自号_五柳先生_,谥号__靖节先生___ _。___晋宋__ (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情感真实,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开创_田园_ 诗派,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2、给加横线的字注音:略 ( 1 )羁.鸟()(2)守拙.()(3)荫.()(4)暧暧..()(5) 墟.里()(6)樊.笼()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少无适.俗韵.迎合 误落尘网..中此处指仕途 羁鸟..恋旧林笼中鸟 守拙.归园田守拙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榆柳荫.后檐遮挡 暧暧..远人村昏暗、模糊 依依..墟里烟轻柔而缓慢的飘升 虚室..有余闲空室久在樊笼..里比喻官场生活 复得返自然..指田园生活 二、【引导鉴赏】 (一)、诵读诗歌,把握题眼。 1、“归园田居”的意思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 ,那么它的题眼是什么? 归 (二)、品读诗歌,体会感情。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1、诗人从何而归?官场生活(尘网、樊笼。) 2、为何而归? (1)性本爱丘山(本性)(2)守拙归园田 3、归向何处? 归向田园4、归去如何? “无尘杂”/有余闲/久/复(注意炼字)——自由、安逸、喜悦。 5、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抒发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与憎恨之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包身工》学案

《包身工》学案 教学园地 10-08 2236 【学习目标】 1、掌握报告文学的特点,懂得区别新闻和报告文学。 2、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了解旧社会包身工的悲惨生活,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互相勾结,残酷压榨我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3、学习本文“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体会文中内涵丰富、情感充实的句子。 4、在学完本文后,能由此深入思考现实问题,关注弱势群体。 【简介】 夏衍(1900~1995年)作家、剧作家。原名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1915年入浙江甲种工业学校。1919年,参与创办并编辑《浙江新潮》,开始走上文学道路。1920年毕业后赴日本留学,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日本左翼运动。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及翻译工作,译有高尔基的《母亲》等名著。1929年,与郑伯奇等组织上海艺术社,首先提出“普罗列塔利亚戏剧”的口号,开展无产阶级戏剧活动。1930年加入“左联”,当选为“左联”执委。1933年后,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员。电影组组长,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开拓者、领导者。 创作有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对30年代进步文艺产生巨大影响。1994年10月,国务院授予“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 【社会背景】 作品反映了1932年“一·二八”事变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国民党统治区的社会黑暗情况。这时期的社会背景有几个特点: 1、帝国主义入侵加剧:1929年末,在世界范围内爆发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为了嫁损失和度过难关,资本主义各国纷纷加强对外掠夺。日本政府迅速法西斯化,加紧了侵占我国的步伐。1931年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东北后,又于1932年在上海发动“一·二八”战争。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经济的掠夺。

留侯论导学案

《留侯论》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进一步提高文言阅读的水平。 2.了解文章以“忍”字贯穿全篇,层层议论,逐步深化的论说思路。 3.阅读苏轼笔下张良的心灵成长的历程,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以忍易怒”“以静易躁”的人格力量,关照自己的人生之路。 一、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号,眉州眉山人,北宋时著名文学家。他才气横溢,文学成就很大,是历史上著名的散文家、诗人、词人、书法家,继欧阳修为北宋文坛领袖。散文为之一,并称;诗并称;词并称;书法、、、苏并称,北宋则是苏、、、并称。绘画音乐也擅长。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多才多艺人物。一生仕途坎坷。、、学说兼具,入世出世思想随其遭际不同,运用和发挥得相当和谐。 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欧苏并称;诗苏黄(庭坚)并称;词苏辛(弃疾)并称;书法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苏并称,北宋则是苏、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绘画音乐也擅长。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多才多艺人物。一生仕途坎坷。儒、释、道学说兼具,入世出世思想随其遭际不同,运用和发挥得相当和谐。 2、背景链接 北宋嘉佑六年(1061年),苏轼26岁,在京城经欧阳修推荐参加制科考试,最后仁宗在崇政殿御试,试前,苏轼献进策、进论各25篇,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本文是进论的第19篇。 留侯,指,字。五世相韩,韩为秦灭,寻秦复仇,破家散金,求得力士沧海,椎击始皇于博浪沙中,误中副车,大索天下十日,弗获,匿迹下邳。后佐高祖定天下,辞官归隐,从赤松子游。史有《留侯世家》。良为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高祖平定天下,大封功臣,而良无战功。刘邦说:“,,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良辞不受,后封为“留侯”。留,城名,在今徐州市,有一种说法,具体在今睢宁境内。

高祖本纪教学案

高祖本纪教学案 YUKI was compil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高祖本纪 学习目的: 1、了解司马迁笔下刘邦这一人物形象。 2、认识体会《史记》中“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 3、感悟文本,领略《史记》文史结合的特点。 4、了解司马迁首创的互见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司马迁作为一个伟大史学家的卓越品质和无私精神。 学习重点 1、学习课文中重要文言词语及句式。 2、揣摩文本中体现的文学艺术特色。 3、全面了解刘邦这一人物形象。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及步骤: 第一步: 自读1-4段,疏通字词句: 第1段: 字义: 大泽之陂. (水边、堤岸) 已而.. 有身(不久) 特殊句式: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 判断句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 省略句 省略“于”

第2段: 字义: 高祖每酤. 留饮(买酒) 怪. 之(以……为怪,意动用法) 及见怪. (奇怪的现象,形作动) 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同“债”债务) 不事家人.. 生产作业(平民百姓,古今异义) 第3段: 字义: 高祖常繇. 咸阳(同“徭”,服役) 大丈夫当如. 此也(像这样,古今异义) 特殊句式:高祖常繇咸阳 省略句 省略“于” 第4段: 字义: 因家. 沛焉(安家,名作动) 坐. 之堂下(使……坐。使动用法) 无所诎. (同“屈”,理亏) 公始常欲奇. 此女(使与一般人不同) 特殊句式:迎之门 省略句 省略“于” 引入坐 省略句 省略“之” 吕公女乃吕后也 判断句 第二步: 小结: 1、这四段主要记述了哪些情节

明确:刘媪尝息大泽之陂生下高祖,刘邦好酒及色,纵观秦始皇而叹,徒手赴宴大言“贺钱万”等 2、纵观秦始皇而叹一节中,流露出刘邦的什么心理 明确:流露对自己境况的不满,对秦始皇仰慕,对权利渴求的复杂心理。 3、以上情节可看出刘邦哪些特点 明确:出生不凡,仁而爱人,性情豁达,但又有无赖举动。 第三步: 疏通5—7字词句: 第5段 字义:沛公引兵西. (向西进发 名作动) 西. 过高阳(向西 名作状) 可. 四千余人(大约) 昌邑未拔. (被攻占) 特殊句式:遇彭越昌邑 省略句 省略“于” 昌邑未拔 被动句 与偕攻开封 省略句 省略“之” 第6段: 字义:降. 章邯 (使……投降,使动用法) 诸所过毋得掠卤.. (同“掠掳”) 秦人憙. (同“喜”) 秦军解. (同懈)

导学案《归园田居其一》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简单了解陶诗的艺术风格。 2、解读诗人归田园前的心境,解读诗人的形象。 【温故知新】 关于作者: 据《晋书陶潜传》记载,陶渊明曾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歹就凭他那张嘴。 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 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 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 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从此陶渊明再也没有做过官。从官场退隐后的陶渊明,在自己的家乡开荒种田,过起了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在田园生活中,他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歌。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

描绘了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三首。 【预习案】 1?我所了解的陶渊明: 陶渊明又名_______ 字________ ,_________ 著名诗人。 “田园诗人”(开创田园诗) “隐逸诗人” (41岁辞官归田) “靖节先生”(谥号) “五柳先生”(自号) 早年:“大济苍生” 中年:“误入歧途” 晚年:“归隐田园” 2?写出你之前了解或背诵的陶渊明的诗(一两句、整首诗均可):3?背诵全诗,并写下你最欣赏和最难理解的诗句 【学习案】 (一)初读感知 1?标题的题眼是什么?由此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包身工》导学案+课后作业

第11课包身工 20世纪初的中国,生活着这样的一个特殊的工人阶层,她们住的是十七八个人挤在一起的鸽笼,吃的是豆腐渣熬成的稀汤和烂菜叶,但她们干的却是每天十二三个小时繁重的纱厂劳动。没有阳光,没有欢笑,甚至也不能拥有自己——这就是包身工。从20世纪的30年代起,一个伟大的剧作家向人们含泪诉说着包身工的苦难生活。 夏衍(1900~1995),原名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县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文学艺术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主要成就: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法西斯细菌》《上海屋檐下》,报告文学《包身工》等。新中国成立后夏衍把茅盾的文学名著《林家铺子》和鲁迅的《祝福》改编为电影剧本。 本文写于1935年。它所反映的是“一·二八”战争以后到抗日战争以前的国统区的黑暗。那时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农民生活极为困苦。苏北地区每年都有大批无法度日的农家妇女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深入,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而资本家为了摆脱罢工的威胁,大量地雇用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文章是作者在纱厂工人的热心帮助下,深入工厂实地观察了三个月,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写成的,对于动员人民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起了积极的作用。

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等的总称,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能迅速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事件、问题及其发展趋势,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兼有文学性、新闻性和政论性的特点。因为它是“报告”,要求反映事实,所以具有真实性;因为它是“文学”,又要求所反映的真人真事要有典型性,并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具有文学性。《包身工》就是我国现代报告文学的代表作。 1.识记字音 2.近义词辨析 (1)抱怨·报怨

(完整版)高祖本纪经典练习(含答案),推荐文档

高祖本纪经典练习(含答案)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中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3分) ①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②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 ③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④因以文谕项羽 ⑤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⑥夫运筹策帷帐之中 A .①②③⑤ B .②④⑤⑥ C .①②④⑤ D .①③④⑥ 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 易:看不起 B 夺其军,可.四千余人 可:大约 C .欲止.宫休舍 止:居住 D .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 卒:同“猝”,突然 3.下面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 系颈以.组 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 B ?????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C ????? 诸将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 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 D ????? 高祖因.狎侮诸客 因.张良遂略韩地车睘辕 4.下面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诽谤..者族 B .鲁为楚坚守..不下 C .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 D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5.下列与例句中的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例句:会项伯欲活张良 A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B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C .沛公从百余骑 D .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 6.下列各项中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 B .此非儿女子所知也

C.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D.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 7.下列句子全都表现高祖与众不同的一组是()(3分) ①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②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③喟然太息曰: “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④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给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⑤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⑥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 A.①③④⑥B.②③④⑤ C.②③⑤⑥D.①③④⑤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谷城。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汉王曰:“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群臣皆曰:“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之。”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甲午,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 ..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 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 ..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高祖欲长都洛阳,齐人刘敬说,及留侯劝上入都关中,高祖是日驾,入都关中。六月,大赦天下。 未央宫成。高祖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 8.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孔将军、费将军纵.纵:出兵攻击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导学案格式 年级:高一课题《归园田居(其一)》课时 1 科目/教材人教版高中必修2 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并识记相关的文学常识;掌握重点字词,疏通文本。 2、能力目标:鉴赏诗歌语言,了解诗人的思想和诗歌的主旨,能背诵默写《归园田居(其一)》。 3、情感目标: 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重点: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体会诗人归隐田园的心境。 难点:用分析意象的方法鉴赏诗歌。 教学内容提要 (描述主要教学环节与教学要点)时 间 教学操作流程 所需资 源 听课 记录 与评 价学生学习事项 ——学生用什么教学组织形 式(个人、双人或小组、全 班)和方法去完成学习事项 (问题、任务、活动、作业), 用什么方式表达呈现。 教师教导、调控方式 —需要教师做什么以支持学 生学习(讲授、提问、举例、 演示、布置、板书……); —怎样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环节(任务)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环节(任务)二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环节(任务)三环节(任务)一 1、看多媒体投影,思考并 回问题。(看+想+说) 环节(任务)二 1、集体朗读。(读) 2、欣赏诗歌朗读,同时解 决难读的字词,注意朗读的 节奏和感情。(听+做)。 3、自由诵读,根据注释及 手头资料疏通课文。(读+想 +说) 4、集体朗读课文。(读) 环节(任务)三 多媒体投影,并提问:在你 面前有两条路,一是做公务 员,二是去乡下生活,你怎 么选? 提问:同学们自己觉得读的 怎么样? 教师点播重点字音以及朗 读的技巧 提问1:题眼是什么? 提问2:在自己读过几遍之 后,哪位同学可以来说一说 诗歌的大意?

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环节(任务)四 总结归纳 环节(任务)五 后续作业1、四人合作,就文章内容 进行探究。(想+做+说) 预设问题: 问题一:从何而归? 问题二:为何而归? 问题三:归向何处? 问题四:归去如何? 2、学生判断问题的深度和 价值并解答。 预设问题:文章主旨问题 (想+说) 环节(任务)四 《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 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 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 情。陶渊明舍弃了官场的荣 华富贵,得到了身心的自 由。 环节(任务)五 后续作业 1、背诵《归园田居》。 2、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 把它改写成散文的语句。 教师布置任务,巡视指导 教师鼓励、引导学生解决这 些问题。 提问:作者想表达什么? 教师引导提问:在生活中, 你会如何面对“舍”呢?你 想得到的又是什么呢? 注释:(对关键教学点,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的解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