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的意见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的意见

近年来,我市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的关注点从热热闹闹的形式回归到实实在在的本质时,更多的一线教师也以一种冷静理智的眼光来审视课改:改革之初我们关注新名词新理念,改革之后我们关注文化土壤与现实条件;改革之初我们关注行动与操作,改革之后我们关注思想与理念;改革之初我们跟着专家走,改革之后我们跟着自己走;改革之初我们关注丰富多彩的教学环节,改革之后我们关注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在广大教师的热情参与下,我市课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深化新课程改革、促使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目前,我市的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表现在对教师角色和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有了新的思考与实践探索,表现在教师对学生个性与潜能的承认和关注上,表现在教师更多地去创设生生互动的情境和契机,灵活地使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教师变化的同时,学生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开放、自信、主动、积极,在课堂上勇于说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能与老师平等交流,课堂是讨论的课堂、交流的课堂、互动的课堂,课程改革整体推进情况良好。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课程改革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困惑:突出表现在课改理念的提升上,课堂模式的生成上,课改环境的营造上,方法路径的选择上,学校文化的建设上,课堂教学的效率上。一是教学目标从“一维”向“三维”转变不够明显;二是师生关系从“权威服从”向“民主、平等、和谐”转变不够深入;三是教学方法从“重教

法”向“重学法”转变不够彻底;四是教学过程从“关注学科知识”向“关注学生发展”转变不够充分;五是教学资源从“教教材”向“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转变不够突出;六是教学规范意识差:导学案、课程纲要、作业建设有虚化脱节现象;七是课堂教学还存在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巩义教育品位,特提出以下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支撑,以班班通为载体,以高效课堂达标课为平台,优化学习过程,减少无效或低效学习活动,确保课程目标的落实,提高课堂效益。强化课堂教学中师生地位的双主体意识,加强我市学科课程建设,提高教师对学科教学的整体规划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构建高效课堂,在三至五年内使我市的教学改革工作进入河南省先进行列,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二.行动策略

1.加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转变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学习落实践行八项专业素养和十大行动策略:一是回答好三个问题: (1)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 (2)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 (3)你如何确信你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 二是具备三种基本能力:即设计教学的能力、实施教学的能力、评价教学的能力。三是把握三个前提:即把握学科思想、掌握学科知识体系、明确学科课程目标。四是做到三个读懂:即读懂课标和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五是完成

六个转变。即教师变学长、讲堂变学堂、教室变学室、教材变学材、教案变学案、教学目标变学习目标。六是明确课堂方向。七是解读课程标准。八是构建道德课堂生态。积极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的十大行动策略:

一是“唯学”,即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二是编制导学案。三是实施分组合作学习。四是实施“独学、对学、群学”三种基本学习方式。五是抓好“课前、课中、课后”课堂三段,即构建“大课堂”概念。六是建构具体的课堂流程:“先学、展示、反馈”。七是重视“先学”。八是突出“展示”。九是强调“反馈”。十是制定评课标准。

要求学校坚守一个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轴,思维为主攻,体验为主线。落实一项要求:即“精讲、善诱、激趣、拓思”。推行一种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坚持以启发探究式教学为主,追求教学方法多样化。把“尊重、微笑、趣味、激情、才智”带入课堂,允许学生出错,鼓励学生质疑,杜绝心灵施暴,激发探究精神,把课堂变成探究知识、张扬个性、完善人格的乐园,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幸福,在平等对话、沟通、交流与和谐分享中完成学习任务,确保学生有尊严地学习。

2.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全力打造高效课堂

针对个别教师对课程标准内涵吃不透、拿不准、目标不明、定位不准这一问题,要求学校重点研读,细化课标。依据《课程标准》中“单册总体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三个层面进行细化,细化时采

取“教师个人解读-学科组集中发言-学科组讨论斟酌-学科组长最终定稿”的教研模式。能将课程目标分解到本课时,能落实学习目标中的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表现水准并能及时检测。使每位教师能够提高设计教学的能力、实施教学的能力和评价教学的能力。使每位教师具备学科思想,学科课程目标,学科知识体系,实现“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的理想境界。

3.精心编制《课程纲要》《导学案》,落实学习目标

《课程纲要》:就是指学科教师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科学材(教材)编制的某学期、某门课程、体现课程元素、指导学生“学”与教师“教”的计划纲要。课程纲要完整地体现了课程元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实际上就是对本学期学科教学进行的整体规划设计。学科教师通过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和学材(教材),一定要生成一个《学科课程纲要》和一个《作业建设规划设计》,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编制每一节课的“导学案”。这是任何一位学科教师必须认真修好的“功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志。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和学材(教材)以及学生的认识水平、知识能力,为学生设计编写的指导学生“先学”和课堂自主学习的方案,是课堂学习的抓手。编制导学案的实质,就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生本化实施;核心是“教材”变“学材”,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先学”,要确保导学案管用实用,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创新性学习的能力。(不提倡小学低年级使用导学案)

4.聚焦课堂教学兑现三维目标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体现出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高效课堂的核心是学习能力,高效即效率效益效能,看投入,看产出,看能力增长。教师必须确保课堂教学有效对路,克服重教学投入(时间、精力、认知活动、情感活动),轻教育产出(获得知识技能、综合素质);克服不摸底不落实;克服学生高期盼低自信;克服“呆板、单调、低效”,实现教育资源的零浪费。教师要走进文本,走出文本,设计文本;以生为主,以问题为主,以达标为主。实现教学目标化,过程学生化,风格个性化。实现课堂教学教之有理(理念),教之有据(课标),教之有方(策略),教之有效(达标)。

5.规范作业建设规划,促进课程标准的达成度

学生作业几乎占了每周一半的时间,千篇一律,量大泛滥,针对性差。教师认识的误区:多做总比少做强,多付出些学习时间就能多收获一些考试分数,这种思想本身就不专业。按照《郑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作业建设的指导意见》(郑教基2011第99号)要求,本学年要求学校切实提高认识,把作业建设、规范作业设计与实践作为教学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建议学校构建作业体系、创新作业形式、改革作业评价、设计作业规划表,常规教学中建立作业日志,在此基础上,实行作业日上报、审批制度,探索建立《作业日志》,完善建设作业库,有效改变作业形式单一,作业目的与效果不相匹配的现象,从而减轻不合理的学业负担,有效促进课程标准的落实和课程评价的实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