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热点时事评论

  • 格式:docx
  • 大小:19.61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热点时事评论:扶老人,也要扶人心

扶老人,更要扶的是我们这个民族千百年来尊老敬老、孝顺长辈的道德传承,最终扶的是每一个总有一天要老去的我们自己没有监控视频的地方绝不能扶老人?不事先请好几个路人作证就不敢帮老人呼叫120?这些看似荒唐的举动,却在近几年的社会上频频出现。“老人倒地该不该扶”这个话题自南京彭宇案首次闯进舆论场以来,每一次媒体对类似事件的报道,都会挑动公众敏感的道德神经。

就扶不扶老人而言,每次公共政策的选择,其背后都有肇始于一个社会人心变化的影子。

打捞“失落”的民间故事

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喜欢的20个经典动漫形象中只有1个来自中国。孩子们对白雪公主、丑小鸭等西方童话角色往往耳熟能详,对孟姜女、田螺姑娘等中国民间故事人物却知之甚少。可以说,中华民间故事在当代生活中已严重失落。

是因为中华民间故事不够精彩吗?显然不是。中华民间故事数量众多,既有神话、传说,又有童话、生活故事,这些故事既承载着长期积淀下来的文化传统,又包含丰富的历史信息、生产和生活知识,也蕴涵着中华民族的道德情操、人生信念和价值观念。很少有人知道,中国早就诞生了西方经典童话的原型故事。比如,早在一千多年前,唐人段成式记载的《叶限》中,就包括后母虐待、神力帮助、集会出彩、以鞋验身、嫁与王公等情节,与《灰姑娘》的故事如出一辙。而清人黄之隽记载的《虎媪传》,则是典型的“狼外婆”类型故事,它比《小红帽》的情节更复杂,传

递的文化信息更丰富,却鲜为人知。大量散见于古人笔记、野史中的民间故事,运用活泼形象的语言,展开丰富的想象,演绎着感人的故事,讴歌善良、诚信、智慧和勤劳,鞭挞凶残、自私、虚伪和懒惰,不仅会是童年最难忘的回忆,更能滋养心灵、陶冶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奠定最初的是非善恶观。

故事精彩却难逃失落,与今人的挖掘功夫欠缺有关。鲁迅的《故事新编》是一部“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在“博考文献”的基础上,“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意大利著名作家卡尔维诺则对意大利民间故事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出版了《意大利童话》。所以,挖掘民间故事绝不是“小儿科”!当前许多民间文学专家,往往重研究而轻实践,不愿意在搜集、编纂故事这样不算科研成绩的事情上花费精力。缺少了学者提供的“原材料”,出版商又多以利润为终极诉求,于是五花八门、各种版本的《伊索寓言》《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霸占了童书的柜台,我们自己的民间故事却愈加罕见。此外,西方童话之所以在我国大行其道,很大程度上在于综合运用了多种媒体,顺应了从口耳相传到听觉、视觉、触觉、生活日用相互影响的时代变化。美国迪士尼公司在这方面用力颇多,他们对民间故事进行的创新性开发,不仅有效输出了自己的价值观,也赢得了口碑,赚得了巨额的利润。相比之下,我国在综合运用多媒体传播、开发民间故事方面还缺乏好的做法。

为此,中华民间故事的发扬光大还需要社会各方面勠力同心、有所作为。比如,政府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全社会对民间故事的关注,加大对民间故事传承、传播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教育部门需在学科目录和专业设置上提高民间文学的地位,并适当增加民间文学作品在中小学教学中的比重。民间文学专家应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在数量庞大的中华民间文学作品中筛选出一些优秀作品,并进行符合时

代精神的改编,形成一些作品集。文化企业则可以此为基础进行再加工,出版图书,绘成图像,录制音频,或改编成影视剧、动画片、舞台剧等形式,形成综合优势。

同时,还可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作用,组织民间故事讲述、表演大赛等,广为宣传。至于家长,在为孩子挑选故事的时候,也要对“我们自己的”有更加明确的倾向性。

民间故事的“失落”,是中华文化的重大损失,不仅会使我们坐失这一领域的话语权,也浪费了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宝贵资源。我们应该面向世界,协同努力,讲好自己的故事。打捞“失落”的民间故事,已经刻不容缓,否则将会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

2018拯救抑郁症患者,正视比“递水”更重要

近日,贵州一患有抑郁症的初中女孩站在楼顶数小时欲跳楼自杀,救援人员赶到后女孩情绪更加激动,校长在和其谈话过程中,以递水为名,顺势将其一把拉住成功救回女孩。根据现场视频,网友纷纷为校长的举措点赞,民众也相对放松了紧绷的神经,庆幸女孩终于保回一命,希望这次在生死边缘的惊险一幕,能成为女孩生命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从此以更加积极热情地态度拥抱人生。贵州的这位女孩有幸被拉了回来,但透过此次事件,我们却更应该拉“抑郁症”一把,从摆正对病理源头的认知来防微杜渐,让这一心灵风寒更加客观、科学地出现在公众的认知视野。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抑郁症患者已达3.5亿人,每年因抑郁症轻生的死亡人数高达百万。我国每年约有28万人自杀,诊断的的大部分诱因便是抑郁症,

而抑郁症在我国的就医率却不足10%。很多人对抑郁症的认知存在误区,误区一:认为只是近期遇到难题而闷闷不乐、自怨自艾,只要自己想通,转移注意力,用更勤奋忙碌的工作填满生活,或用借助助眠药物以使精神充沛,时间自会冲淡心头困扰;误区二:“我没有抑郁症,我只是最近没休息好且烦心事恰巧接二连三,我现在的失眠、性情暴躁、易怒爱哭只是暂时现象,不用过多在意”。误区三:抑郁症是有潜在致病因子在体内的人会得的一种病,该得的人总会得,离大部分群体很远且无法根治.......

相反,抑郁症其实就潜伏在你我身边,它可能就隐藏在你最亲密的爱人身上,与你擦肩而过的路人或许也正因为抑郁症而失眠了好几个夜晚;而抑郁倾向与抑郁症的临界点也是如此微妙的存在,战胜它与被它降服往往就在一念之间。如果你也正因为压力或负面诱因而心情低落、情绪易怒,产生无助、无用、无依、无望感,或长期被失眠所困扰且对生活很多方面失去兴趣,不妨早些进行系统地心理疏导,防患于未然总比因无知而眼睁睁熄灭了幸福的火苗再亡羊补牢好。而如果是我们身边的人不幸染此心灵风寒,也请大家给予他们更具人文关怀的正视,不要认为是患者“庸人自扰”或有性格缺陷,更不应该远离或回避,让我们感同身受,用最温暖厚实的手掌牵他们渡过这一暂时性的难关。抑郁症不是像染了毒后一辈子都洗不掉的心理恶疾,而是一种谁都可能会患的心灵感冒,经过医生专业的物理治疗、心理疏导、家人朋友的安慰陪伴以及当事人的努力配合,同时辅以好的生活习惯、适当的社交活动及运动,是能够战胜阴霾去再次拥抱这世界的绚丽多姿的。

而对于那些正在抑郁泥淖里痛苦挣扎的人们来说,整个社会都在努力为你正名,所以也请你别轻易放弃。生而为人如此宝贵难得,怎能轻易被抑郁打败?佛教里曾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