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企业与中国就业【外文翻译】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毕业论文外文翻译

外文题目:Foreign Firms and Chinese Employment

出处:The World Economy (2009)

作者:Sune Karlsson,Nannan Lundin ,Fredrik Sjholm and Ping He 译文:

外资企业与中国就业

一、引言

建立离岸价可以说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挑战之一。现代部门的就业实现不了大幅增加,人们福利就很难改善。没有这种就业增长,人们只能继续勉强维持贫困的农业生活或在非正规经济部门工作。

例如,亚洲开发银行(2005)认为在未来十年,若想继续保持较高经济增长和降低贫困率,有必要在亚洲创造至少7.5亿个新的就业机会。就目前亚洲的1.7亿劳动力而言,这种大规模的新的就业机会的创造,显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并需要一套广泛的政策。在现代就业的背景下,费利佩和哈桑(2006年,第7页)认为,工业政策需要促进新领域的生产活动的多样化,促进现有企业的结构调整,加强公共和私人实体之间的合作。外国直接投资(FDI)和跨国公司在工业变革中利用自己的市场、技术和分销渠道发挥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联合国贸易及发展会议,2007)。外国直接投资对东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工业发展贡献也是巨大的(Dobson and Chia,1997年)。尽管它的经验和政策相关性高,外国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就业的贡献至今很少探讨。

本文以1998-2004年期间中国制造业信息为基础,探讨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就业的影响。我们既研究直接就业效应,例如MNEs公司创造的工作岗位,也研究间接效应,如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企业岗位创造。通过以上讨论,我坚定地相信外商投资企业(MNS)可以创造更多的岗位。然而,外商投资企业(MNS)创造的就业机会的积极效果并不必然发生在国内企业。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企业有两种相反的效果,一种是对供应商的积极作用及各种类型的溢出效应,另一种是竞争的加剧产生负面影响。

预览我们的研究结果,我们发现,外资企业和国内民营公司有一个相对较高

的就业增长。外企就业的高增长,主要是公司的特定优势特征,如高强度的资本,生产率,以及外商独资企业相对较高的成活率。至于间接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外国直接投资对国内私有公司的积极影响,大概是因为溢出效应和学习或示范效应大于竞争力。

本文的文章结构如下:在第二节中,我们描写外国直接投资影响就业的理论概述,并在第3节,描述目前我们的中国背景和讨论一些以往的研究,第4节主要是数据集和统计数据,第5节则是进行实证分析,然后,在第6节进行总结。

二、外商直接投资和就业

从农业和非正式的服务业转移,制造业的劳动力吸收能力成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一个关键因素(Lewis,1954)。人们在非农业和非正式经济部门总就业量大概会受到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影响。外国直接投资结合公司和国家的特定资产可能增加国家的竞争力(Blonigen,1997),这通常涉及进入外国市场和现代技术与大量供应的廉价劳动力相结合。这样的公司和国家的具体资产组合频频改善和扩大现有东道国产业,引进新的工业生产,改变了东道国相对优势(利普西,2004年,2006年)。

除了在东道国推出新的产业和建立新公司,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通过购买当地生产的货物和与国内企业之间建立联系,增加就业。此外,企业特有的知识可能通过所谓的溢出效应从外资企业扩散到当地公司。

外溢的一个渠道是通过员工营业额(Fosfuri等,2001;Glass and Saggi,2002;Görg and Strobl,2005)和经理(Gershenberg,1987;Pack,2001)。此通道特别重要,因为外国公司往往提供比国内企业更多的培训(国际劳工组织,1981;Lindsey,1986;Djankov and Hoekman,1999)。它也有可能是外国直接投资引入了的新的和更优质的投入在上游国内企业生产使用,从而使他们更具

竞争力,使他们能够扩大生产和就业。

然而,有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存在挤出效应,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可能降低内资企业就业量。如果外国公司增加了对国内企业的竞争,迫使他们退出市场或精简人手。下岗工人可能最终被其他企业和行业吸收,但调整成本巨(Davidson and Matusz,2001)。外国跨国公司不仅注重出口市场,而且也关注国内市场。至少有两个不同的渠道显现挤出效应。首先,跨国公司有坚定的特有优势,即使对当地情况缺乏了解,他们比国内竞争对手更具竞争优势。其次,跨

国公司也可能提高工资使国内企业的工资水平提升(Lipsey and Sjöholm,2004a)。就业成本优势逐渐减少将阻止国内企业发展。最后,如果外国公司是资本密集型,国内企业与外国公司的置换将有负面影响,这通常是发展中国家的情况。

三、中国的现实情况

创造就业机会成为中国主要经济挑战之一。就业压力背后的一重要原因是国有企业大拆解。中国有779万人劳动力(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年,表5-1),经预测,在未来几十年,会以百分之1.3年增长率增长,政府能力建设的重点应是为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Chow et al,1999年,第483页)。华工在非正规部门人数进一步扩大化了,据估计,至少有8500万中国人在非正规部门谋(Cai et al,2005)。使这些人进入现代部门就业将提高中国整体福利。

制造业在现代部门中就业扩张的可能性最大。中国的制造业广泛,但确切的规模未知,高于官方统计数字。巴尼斯特(2005)声称,官方数字低估了乡镇企业和未登记的工人数量,而被估计的制造业的就业人数为约100万名,约占七国集团制造业就业人数的两倍。不幸的是,中国制造业的就业机会停滞不前,甚至下降的迹象。据官方的劳工统计在1996年约9800万个人在制造业就业而在2002年约8300万(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年)。班尼斯特的研究显示了类似的下降趋势。鉴于劳动人口的增长和巨大的非正规部门,制造业的就业不足,其中一个后果是,中国贫富差距增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造成了非正式收入停滞,正规部门和现代部门(林德贝克,2008年)收入增加。

五、实证分析

(一)外商直接投资的直接效应

很明显,在不同类型的企业,创造就业机会的能力相当差。上述数字显示,外商独资企业就业增长较高,甚至高于国内私人公司而非私营公司就业增长率有所下降。对于企业来说,这种模式是相对稳定的,当细分到行业层面,由于性能差异,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在各经济部门的贡献就不能简单地解释。

为了解决就业增长的根本原因,我们建立模型分析公司特征,行业特点,地区特点和条件在宏观层面对就业的影响。这组变量包括了中国各个行业和地

区的经济数据。通过各公司所面临的环境差异,我们得出对企业的特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