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第三单元18登临词二首

语文·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第三单元18登临词二首

18登临词二首

我国悠久的历史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辉煌,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伤痛。而我们的前辈先哲们面对这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时,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了思索和咏叹。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咏怀古迹的不朽篇章。如左思的《咏史》、李白的《越中览古》、杜甫的《咏怀古迹》、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等。

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美

赏美文

宋词的忧伤

宋词如烟,如雾,如雨,湿漉漉地挂满了宋朝的天空。宋词网住了整整一个王朝。

【课内挖掘】

1.三不足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话并不是王安石所说,却符合他的思想,因此,一般都将它归到王安石名下。“天变不足畏”指的是对自然界的灾异不必畏惧;“祖宗不足法”是指对前人制定的法规制度不应盲目效法,“人言不足恤”指的是对流言蜚语无须顾虑。后世对这三句话多加褒奖,认为它表达了一位改革家无所畏惧的精神态度。王安石正是以这种精神毅力来顶住一切压力、排除一切阻力,坚定不移推行新法的。

2.囚首丧面

王安石不注意自己的饮食和仪表,衣裳肮脏,须发纷乱,仪表邋遢,王安石的这些恶习众所周知。苏洵曾经描述王安石说:“衣臣虏之衣,食犬惫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

庆历五年(1045年)三月,韩琦任扬州知府,王安石为签判,成了韩琦的幕僚。王安石经常通宵达旦地读书,因此当差的时候大多来不及洗漱装扮。韩琦以为王安石夜夜寻欢作乐,就劝他不可荒废读书。王安石也不辩解,只是说韩公不能知我,后来韩琦才发现王安石非常

有才华。

【课外运用】

与王安石一起爬山(节选)

初始,几位老人游兴很浓。他们从溪畔一块大石边的蝴蝶兰是否紫得纯粹开始聊起,自然而然地就说到了朝廷中的事情。政治对于

男人来说,永远是最佳话题。而王安石的改革创新,一直被几个老友津津乐道,既是发自内心的称赞,也是朋友之间的惺惺惜慰。王安石默默地踯躅在最前面,他身上似乎有用不完的力气,专门挑最难插足的野道瑟瑟而上,终于,他像那场改革一样,疲倦了。倚在一棵嶙峋的松树下,短促地喘着气。几个老友急急跟上,或盘青岩,或窝蓬蒿,或掬一捧甘泉,空旷的山间响起了人与鸟儿的对话。等到起身向山顶进发的时候,几人全然没有了声息,静静地踩着午后散落在树荫中的白色阳光,一步一步,走得很慢。只有不懂事的春虫,嗡嗡地映在斑驳的树影里。

临到山顶的时候,有老人像孩子一样踮着脚尖颤颤地加快了步伐,他们甚至可以看到青草一样的城市,泼墨一般雾茫茫的一片,与春天恰好地接了壤。终究,他们只是亲近了一下山巅,而没有踏入半步。

他们只是需要这样的一种感觉一个过程,他们在享受着登山的乐趣,或者是,他们害怕在四百多米的高空,去遥望那片已经疲惫的山河。

王安石依旧默然地跟着几位老友,穿过寂静的山林,走下山去。钟山那么幽寂,那竹,那花,无声无息地点落这儿一丛,那儿一簇,自生自长,随心所欲。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错误的一项是()

A.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肃:凉爽

B.至今商女

..,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商女:歌女

C.危楼还望,叹此意

..、今古几人曾会此意:指此时的想法,即收复中原的愿望

D.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强对:强大的对手,即强敌解析:A项,肃:萧瑟。

★答案★:A

2.下列各项中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B.六朝旧事/随/流水

C.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

D.但/寒烟衰草/凝绿

解析:A项,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答案★:A

二、迁移发散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渔家傲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午枕觉来闻语鸟,敧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1)这首山水词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两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王安石这首山水词写出了景物恬静的美,从中反映出他在退出政治舞台后的生活情趣和心情,对仕途感到厌倦,而对大自然则无限向往,借自然景物以抒发自己的幽怀。

(2)“柔”用得轻盈贴切,形象生动,写出了水色的清碧,使词的画面呈现出一种美丽、清新、宁静的色彩美。(答“抱”,言之成理亦可)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减字木兰花

向子湮①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释】①向子湮(1085-1152年):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写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2)既有对自然“风与日”摧残百花的伤感,又有对社会“风与日”摧残香花所喻之君子的伤感。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西江月①·倾在黄州

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②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释】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尘土。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比作皎洁的水上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D.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词人形象。

(2)请简要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的精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析:C项,“喧闹和生机”不对,应为“表现了空山春晨的万籁俱寂”。

★答案★:C

(2)★答案★:①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②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词人愉悦之情。③叠词,“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朗朗上口,声声悦耳。(任选两条作答)

三、创新语用

6.作家刘诚龙曾经做过一个很有趣的调查,他把两份名单给10个人看,问他们对这些人是否熟悉,结果出人意料。请概括调查结果给人带来的启示。要求:①必须写两点启示;②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那些追名逐利、显赫一时的人总会被历史忘却;而真正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人,尽管当时默默无闻,并不得意,但终究会被历史记住,让后人敬仰。②赢在起点并不能保证赢到终点,一时的显赫并不能保证终生的辉煌。起点低的人,同样有机会赢到最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