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案例(新)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教学案例(朱丽提供)

案例1.广告“傍上”快递包裹属于侵权行为

11月25日,住在赣州市八一四大道的市民刘先生表示,下午2时许,小区门卫告知他有一个包裹放在小区门卫值班室内。刘先生发现,这个包裹和以往不同,上面贴有一张某家电商城以旧换新的广告单。

记者在现场发现,值班室其他的快递包裹,只要是当天下午1时30分派送的韵达快递包裹,包裹上都贴有和刘先生所收包裹一样的广告单,而其他快递公司的包裹则没有。26日、27日记者发现,韵达快递送来的包裹仍贴有类似广告单。

采访中,刘先生表示,虽然在包裹上贴广告单对他购买的商品没有影响,但是快递公司擅自在消费者的包裹上添加广告信息,他觉得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希望相关快递公司能够规范管理。

11月25日下午3时许,韵达快递赣州公司贸易广场分部快递员表示,他承认在派送的包裹上帖有广告单。“这不是我们贴的,”该快递员称。当记者追问是不是广告单上的电器公司派人过来贴的时,该快递员则表示不清楚情况。随后,记者拨打了韵达快递赣州公司投诉热线,对方也表示,不清楚该包裹为何有广告单,并声称广告单不可能是快递员贴的。

按照广告单上的号码,记者电话联系了该电器商城,该商城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包裹上贴广告属于该公司广告部和韵达快递的宣传合作方式,对于市民的相关侵权质疑,该工作人员表示:“如果还有较多的市民反映侵权,我们将同广告部商量停止这种宣传方式。”

工商部门: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

包裹上擅自贴广告单是否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近日,赣州市工商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消费者购买商品,用于快递商品的包裹所有权属消费者,如果他人未经消费者同意擅自添加广告信息,以获取经济效益,该做法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该工作人员表示,消费者如果遇到类似情况,可要求快递公司或者派送广告单的单位或者公司给予说法,如造成经济损失,可要求赔偿。

教学目的:法律的作用是对人法人行为和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和实效,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规范的作用。大学生要具备法律基础知识,懂得哪些行为合法,哪些行为违法,在做个合法公民的同时,也要学会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适用章节:第五章第二节

案例来源:

/a/20141201/006610.htm(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

案例2.消除艾滋病歧视需塑造良好法律环境

法制网江苏频道发布时间:2014-12-02 10:15:33 2014年12月1日是第27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活动主题仍为“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副标题是“共抗艾滋,共担责任,共享未来”。

近日,经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人民法院宣判,春秋航空公司方赔偿两名患有艾滋病的河南籍原告各3.6万元。这一事件发生两起诉讼,共3名原告,3人曾同行乘坐春秋航空航班遭到拒绝,其中有两人为艾滋病患者。

今年7月26日,艾滋病公益人士程帅帅在购买机票时发现春秋航空公司当时的《特殊旅客运输说明》规定,患有艾滋病的患者,航空公司拒绝运输。几天后,因为已经购票,程帅帅和其他两名艾滋病患者赶到沈阳仙桃机场,准备搭乘春秋航空公司的航班飞往石家庄。当他们告诉春秋航空公司工作人员,3人中有艾滋病患者后,工作人员拒绝登记。交涉进行过程中,3人的机票信息也被系统删除。

事后,春秋航空曾向媒体表示,“按照民航局第49号令《中国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国内运输规则》第三十四条,传染病患者、精神病患者或健康情况可能危及自身或影响其他旅客安全的旅客,承运人不予承运。本公司保留拒绝运输或拒绝续程运输艾滋病患者和同行者的权利”。其他多家航空公司则表态,“不拒绝艾滋病患者登机”。

“歧视实际上在许多人内心都存在,不仅是对艾滋病人。过去我认为通过改变人们的观念就能消除歧视,于是选择了艾滋公寓这种方式。经过这次和春秋航空打官司之后,我深深感到,法律是消除歧视的很好途径,通过一些有影响力的法律行动能够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歧视。”程帅帅说。

教学目的:公民的基本权利是由宪法规定的,是任何人不能剥夺的。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受任何差别对待。

适用章节:第五章第三节

案例来源:

/content/2014-12/02/content_5869723.htm

案例3.通过案例盘点生活中的法治

2014-10-24 10:17 来源:东南早报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经过四天的会议议程,昨日在北京闭幕。因为是在中央全会上首次专题研究“依法治国”,此次会议备受各界关注。新华社在四中全会

开幕当天曾发表评论“法治中国与每个公民休戚相关”:法治建设,人人受益;法如空气,须臾不可离开。此次会议如何影响你我的生活,我们通过以下案例来感知生活中的“法治”。

■宪法保护受教育权

案例:小刚,1984年出生。1991年9月,小刚已经7岁,同龄的小伙伴早已上学,他也想上学,可父亲觉得上学无用,让他待在家里。后来,村小学的校长知道了此事,找到小刚的父亲将国家的法律规定讲清楚,孩子必须接受义务教育。小刚后来顺利地进入校园。

解读:1986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正式施行,该法于2006年进行修订。该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义务教育法还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必须要接受义务教育,因此,小刚父亲的做法是错误的,是违法的。实际上,公民有哪些权利,我国的宪法有明确规定,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劳动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等等。

■人格尊严受保护

案例:1992年10月,小刚已经上小学二年级。小刚的数学成绩不是很好,数学老师几次在课堂上骂小民“闷怂”、“不开窍”;有一次小刚的作业没做完,被数学老师用竹棍打屁股,臀部有多处淤青。后小刚的妈妈发现后,将此情况向当地教育部门反映,体罚小刚的数学老师被学校处理。

解读:中国有句古话:“严师出高徒”。旧的观念中,老师打学生是为了孩子好,让其能好好学习,提高成绩。但像上述案例当中的数学老师已经侵犯了小刚的人格尊严权。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学校、幼儿园、托儿所教职员工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行为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处分。

从9月份至今,全国已发生至少6起虐童、体罚学生案例。究其原因,一是涉事老师师德缺失,不尊重自己的学生;二是法治观念淡薄,没有认识到“体罚学生违法”这一法律红线。

■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

案例:2007年,小刚所在的村子被某房地产开发商看中,小刚家的房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