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缺陷与青少年犯罪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6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根源辩论辩题正方辩手观点: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根源在于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问题。
首先,社会环境的恶
劣影响了青少年的成长,比如贫困地区的青少年犯罪率较高,这说明经济条件对青少年犯罪有着重要影响。
其次,家庭教育的不足也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一些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导致孩子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因此,应该加强社会环境的改善和家庭教育的加强,才能有效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
名人名句,孟子说过,“教养者,父母也;无始者,乡也。
”这句话说明了家
庭和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
经典案例,美国芝加哥曾经实施了一个叫做“芝加哥青少年就业计划”的项目,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和培训,成功降低了青少年犯罪率,证明了改善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反方辩手观点: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根源在于个体的道德品质和自我管理能力的不足。
首先,即
使在恶劣的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中,仍然有很多青少年能够健康成长,这说明个体的品质和能力对青少年犯罪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其次,一些青少年犯罪者并非来自贫困家庭,他们的家庭条件并不差,这也说明了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并非青少年犯罪的唯一原因。
因此,应该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才能有效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
名人名句,英国哲学家罗素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们能够自律、有
道德和有品格。
”这句话说明了个体品质和能力对教育的重要性。
经典案例,瑞士的青少年犯罪率较低,这与瑞士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和自我管
理能力培养有关,证明了个体品质和能力对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性。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辩论辩题正方观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根源在于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缺失青少年犯罪问题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然而,我们应该意识到,青少年犯罪并不是单纯由青少年个体的问题所引起的,而是与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应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而不仅仅是对青少年个体进行惩罚。
首先,社会环境是青少年犯罪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往往会导致青少年产生犯罪倾向。
例如,社会上的道德沦丧、价值观扭曲、暴力文化的传播等,都会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使他们误入歧途。
如马丁·路德·金曾说过:“犯罪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
”这句话正说明了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其次,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是青少年犯罪问题的重要原因。
家庭是孩子们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行为和价值观。
然而,现代社会中,许多家庭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和关爱,导致了青少年的道德观念淡薄、责任心缺失等问题。
如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个有道德、有责任心的人。
”这句话表明了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重要性。
因此,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需要从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社会应该加强道德教育,推动社会价值观的正向发展。
政府可以加强对媒体的监管,减少暴力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提供更多的正能量给青少年。
其次,家庭应该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和关爱,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机制,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总之,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根源在于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缺失。
只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才能有效地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正如尼尔斯·博尔曼所说:“我们不能指望把孩子们放入一个有问题的社会,然后指望他们不受影响。
”这句话呼吁我们应该从社会和家庭两个层面共同努力,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反方观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根源在于个体的自身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试述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给社会带来了危害,也给家庭带来了无尽的痛苦。
在探寻青少年犯罪的根源时,家庭教育无疑是一个关键因素。
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而不良的家庭教育则可能成为青少年犯罪的诱因。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家庭就对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通过观察父母的言行举止、与家人的互动交流,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和行为模式。
一个温馨、和谐、充满爱的家庭环境,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安全和温暖,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良好的品德。
相反,如果家庭环境充满矛盾、冷漠甚至暴力,孩子很可能会产生心理问题,影响其人格的健全发展。
那么,不良的家庭教育是如何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呢?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当。
有些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无条件满足,导致孩子养成自私、任性、骄纵的性格,缺乏对规则和他人的尊重。
这样的孩子在面对外界的约束和挫折时,往往无法适应,容易采取极端行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而有些家长则过于严厉,对孩子非打即骂,缺乏关爱和理解。
在这种高压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可能会产生自卑、恐惧、逆反等心理,甚至会通过犯罪来寻求解脱和反抗。
家庭结构的不完整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
比如,父母离异、丧偶或者长期分居,会使孩子缺乏完整的家庭关爱和教育。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容易感到孤独、失落和无助,心理上的创伤可能会使他们寻求外界的不良刺激,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此外,一些家庭中的父母自身存在不良行为,如赌博、酗酒、违法犯罪等,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很容易模仿这些不良行为,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另外,家庭教育中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当今社会,一些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物质享受,而忽视了对孩子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的关系辩论辩题正方,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减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性格、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如果家庭教育不到位,孩子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此外,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行为习惯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能够让孩子健康成长,而一个矛盾、冷漠的家庭环境则容易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问题,从而诱发犯罪行为。
因此,可以说家庭教育是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根源所在。
名人名句,孟子曰,“父母在,不远游。
”这句话告诫我们父母应该多陪伴孩子,给予他们良好的家庭教育,以防止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
另外,毛泽东也曾说过,“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这句话表明了家庭对于社会的重要性,一个和睦的家庭能够培养出健康的社会成员,而一个问题家庭则容易造成社会问题。
反方,家庭教育固然重要,但青少年犯罪并不完全取决于家庭教育。
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同龄人交往等因素同样对青少年犯罪起着重要作用。
有些青少年即使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也可能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此外,一些犯罪行为并非由家庭教育导致,可能是受到心理问题、社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不能简单地将青少年犯罪问题归咎于家庭教育。
经典案例,有些犯罪分子来自良好的家庭,他们的父母给予了他们良好的家庭教育,但是他们仍然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反之,也有一些犯罪分子来自问题家庭,但他们并没有走上犯罪的道路,而是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了命运。
这些案例表明,青少年犯罪并非完全取决于家庭教育。
结论,综上所述,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
青少年犯罪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来解决。
希望社会各界能够重视青少年犯罪问题,共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努力。
青少年犯罪原因辩论辩题正方,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主要是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问题。
社会环境的恶化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了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
首先,社会环境的恶化使得青少年接触到更多的不良信息和不良行为,例如网络暴力、校园欺凌等,这些负面影响会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其次,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
一些家庭缺乏有效的教育方式,父母忙于工作无法关注孩子的成长,或者家庭关系紧张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这些都会使得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和不良行为。
因此,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问题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
反方,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不仅仅是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个体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青少年犯罪的行为往往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行为问题有关。
一些青少年可能存在心理问题,例如自闭、抑郁等,这些问题会导致他们产生不良行为。
此外,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和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从而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因此,个体因素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
正方,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问题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这一观点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的支持。
比如,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经说过,“一个孩子的命运,不应该取决于他出生的家庭。
”这句话表明了家庭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此外,美国社会学家杜尔凯姆也指出,“社会环境对于个体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些名人名句都表明了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的重要性。
反方,个体因素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的支持。
比如,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儿童的认知和行为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个体因素对于行为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这句话表明了个体因素对于行为的重要性。
此外,美国心理学家阿德勒也指出,“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会对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这些名人名句都表明了个体因素对于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既包括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也包括个体因素。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治理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原因分析青少年犯罪是社会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其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需要分析引发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原因。
本文将从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社会因素1. 社会经济压力:当前社会经济压力不断加剧,许多家庭生活负担沉重。
一些青少年受到贫困、失业或家庭经济负担过重的影响,缺乏物质享受和尊严感,通过犯罪活动来获取物质需求。
2. 教育水平不平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使一部分青少年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缺乏个人发展的机会。
这些青少年可能会感到自卑,面临就业竞争压力,导致选择犯罪活动。
3. 社会价值观扭曲:社会价值观的扭曲也是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原因之一。
一些不良价值观如物质主义、暴力倾向等在社会中泛滥,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使他们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诱导,从而犯罪。
二、家庭因素1.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许多家庭在教育子女过程中存在问题。
一些家长忙于工作,缺乏与子女的沟通和关心,使得青少年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在这种环境下,青少年追求刺激和快乐的冲动推动他们参与犯罪活动。
2. 家庭暴力和亲子关系紧张:虐待和暴力在家庭中的存在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消极影响。
在这种不稳定和暴力的环境中,青少年可能学习到暴力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对他人的不尊重,从而导致犯罪行为的增加。
3. 家庭经济条件差:家庭经济条件差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家庭可能会驱使青少年选择违法犯罪手段来改善生活状况。
三、个人因素1. 自我控制能力不足:一些青少年缺乏自律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难以抵御错误的诱惑。
他们往往冲动、好胜,容易受到同伴压力的影响,从而选择犯罪行为。
2. 心理问题:一些青少年存在心理问题,如情绪不稳定、攻击性、过度自信等。
这些个人因素增加了他们参与犯罪的可能性。
3. 良好社交能力缺失:缺乏良好的社交能力使一些青少年难以适应社会,无法建立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
青少年犯罪所引发的家庭教育思考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凸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探寻青少年犯罪的根源时,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当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对青少年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模式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深入思考青少年犯罪背后的家庭教育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青少年犯罪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从盗窃、抢劫到故意伤害、甚至杀人等严重罪行,无不令人痛心疾首。
这些犯罪行为不仅给受害者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也让犯罪的青少年自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比如,有些青少年因为一时的贪念盗窃他人财物,从此走上犯罪道路,给自己的人生蒙上了阴影;还有些青少年在冲动之下与人发生冲突,造成严重后果,最终身陷囹圄。
那么,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犯罪中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首先,一些家庭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在部分家庭中,父母过分追求物质利益,忽视了道德和精神层面的培养。
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容易形成错误的价值观,认为金钱和物质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从而为了获取利益不择手段。
其次,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纵容他们的不良行为,使孩子养成了自私、任性、骄横的性格;而有的家长则过于严厉,采用打骂等粗暴的教育方式,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与家庭关系紧张,更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
再者,家庭关系不和谐也会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父母经常争吵、冷战,甚至离异,会让孩子感到缺乏关爱和安全感,内心变得敏感脆弱,容易走上极端。
要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加强家庭教育是关键。
家长应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做出榜样,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值得追求的,什么是应该摒弃的。
同时,家长要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
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尊重他们的意见,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当孩子遇到问题或困惑时,能够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家庭教育缺失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对策分析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随着社会变迁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教育缺失日益突出,对青少年犯罪产生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家庭教育缺失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并提出对策以应对这一问题。
家庭是一个孩子成长的最初环境,也是塑造孩子性格和价值观的重要场所。
然而,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和父母双职工现象的普遍存在,许多家庭无法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教育。
这样的缺失在青少年心理和行为上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首先,家庭教育缺失容易导致青少年自我认同缺失。
在家庭不够关注的情况下,青少年往往会感到无所依靠和无法获得认可。
缺乏家庭的温暖和支持,他们可能被引导至寻求快感和刺激的道路,进而开始追求非法行为。
其次,家庭教育缺失也容易引发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充分的关怀,以发展健康的心理状态。
如果家庭关爱不足,青少年可能会感到孤独、失落和无助,进而陷入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是他们走向犯罪的重要因素。
此外,家庭教育缺失还可能导致青少年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意识。
家庭是学习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的主要场所,父母起着榜样的作用。
然而,如果家庭无法为孩子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青少年可能会迷失自我,轻视法律和道德底线,从而更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针对家庭教育缺失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应对这一问题。
首先,建立健全的家庭教育机制。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父母尽可能为孩子提供更多的陪伴和关注。
此外,学校、社区和家庭可以形成合力,共同关注青少年的成长,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培训。
其次,促进家庭教育知识的普及。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应该具备相应的教育知识和技能。
政府可以通过开展家庭教育培训班、组织家长学校等形式,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履行教育责任。
此外,加强学校教育的力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对策。
学校是青少年的重要成长环境,应该通过课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措施,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
家庭教育缺陷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家庭教育缺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而家庭教育缺陷往往会导致青少年产生问题行为,包括犯罪行为。
本文将探讨家庭教育缺陷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法。
首先,家庭教育缺陷可能会导致青少年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家庭是孩子初期的主要社会环境,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教育者。
如果父母在教育过程中忽视了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培养,教育重点只是注重孩子的成绩和知识,那么孩子很可能在道德和价值观方面缺乏正确的引导。
这样的家庭教育缺陷容易造成孩子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从而更容易产生犯罪行为。
其次,家庭教育缺陷还可能导致青少年缺乏正确的行为规范和约束。
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应该能够给孩子建立起合理的行为规范和约束,使其明白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以接受的。
然而,如果家庭教育缺乏规范和约束,孩子就容易失去行为的准则,产生任意妄为的行为倾向。
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可能会越过法律的底线,从而陷入犯罪的泥淖中。
再次,家庭教育缺陷还可能导致青少年缺乏良好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支持。
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仅是给孩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应该是给予孩子情感上的关怀和支持。
如果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缺乏对孩子的情感关怀和支持,孩子就容易感到孤独、无助和失落。
这种情绪上的缺失可能使他们寻找一种出口来宣泄自己的情绪,其中犯罪行为就成为了一种可能的选择。
那么,如何解决家庭教育缺陷带来的问题呢?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支持。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父母履行教育责任,鼓励并提供适宜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
同时,政府可以在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课程,使父母获得更多的教育知识和技巧,以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
其次,学校也应该发挥积极作用,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支持。
学校可以在课程中加入与家庭教育相关的内容,例如道德教育课程、情感教育课程等。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家庭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定期与家长交流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青少年违法犯罪与家庭教育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到违法犯罪中去,引起了广泛关注。
青少年犯罪的根源很多,其中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探讨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和解决之道。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现代社会中,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忽略了对孩子的情感关注和教育。
另外,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亲密关系。
这样的家庭氛围难免会导致青少年产生孤独感和不安全感,可能会尝试通过寻找刺激和违法行为来获得快乐。
此外,一些家长对孩子的管教过于严厉,喜欢采用惩罚、训斥等方式教育孩子,导致孩子产生反感和叛逆情绪,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同时,也有一些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教育,这样的家庭会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容易迁就自己的情绪和欲望。
二、家庭教育应如何进行家庭教育是防止青少年犯罪的关键,为了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我们应该重视家庭教育,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 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应该尽可能地与孩子多沟通,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
同时,家长也要为孩子树立榜样,积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人生价值观,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提升自身教育能力家长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育儿能力,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心理变化,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家长要记住:爱是育儿的核心,只有充满爱的教育才能促使孩子健康成长。
3. 安排适当的家庭教育时间家长应该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尽量让自己有时间陪伴孩子,陪伴孩子成长。
平时的家庭活动,如一起做饭、出行、游戏等,都是家庭教育的好时机,可以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增强家庭亲密关系。
4. 激发孩子自我觉悟和自我管理能力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责任心,并且教育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和管理,尽可能让孩子理解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自觉抵制那些不良的诱惑和行为。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因素的关系青少年犯罪问题在当今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涉足犯罪活动,给社会治安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然而,我们不能只看到问题的一面,更应该深入分析犯罪背后的原因和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本文将就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首先,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犯罪起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家庭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社会环境。
破裂的家庭关系、父母的离异、家庭暴力等不良家庭因素会极大地影响青少年的行为发展。
许多犯罪青少年背后都存在着家庭不和谐的问题,他们缺乏稳定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成员间的沟通。
父母冷漠、对孩子的忽视、溺爱等家庭教育方式也会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从而可能在某些情况下转化为犯罪行为。
其次,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犯罪有着直接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教育孩子遵守社会规范,提高他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然而,一些家长在教育方式上存在问题,比如过于严厉、对孩子的要求过高、丧失了耐心和理解。
这样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得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缺乏自尊和自信,进而走上不良的犯罪道路。
此外,缺乏有效的家庭沟通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不畅,孩子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需求和情感,容易造成心理压力和情绪不稳定,最终产生冲动行为。
再次,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也与青少年犯罪密切相关。
低收入家庭、贫困家庭由于物质条件的限制,往往无法给予孩子良好的教育和生活保障。
他们可能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导致他们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进而参与犯罪活动以获取物质上的满足。
与此同时,一些富有的家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物质过度的呵护,各种草率地满足子女的一切需求,从而导致他们缺乏自立能力和责任感。
这种过度的依赖感与自私的价值观相互作用,使得青少年易于走上违法犯罪的路径。
最后,家庭的参与和支持对于预防青少年犯罪至关重要。
家庭成员的关爱、支持和陪伴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社交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父母的理解和鼓励可以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及预防对策在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家庭作为青少年成长的首要环境,对其行为和价值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深入探究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对于减少青少年犯罪、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一)家庭结构不完整家庭结构的完整性对于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
父母离异、丧偶或一方长期外出等情况导致的单亲家庭、隔代家庭或寄养家庭,容易使青少年缺乏稳定的情感支持和有效的监管。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青少年可能会感到孤独、自卑和无助,从而产生心理问题,增加犯罪的风险。
(二)家庭教育方式不当1、溺爱型教育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对其要求无条件满足,导致孩子养成任性、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当他们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可能会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2、专制型教育部分家长过于严厉和专制,对孩子要求过高,动辄打骂体罚。
这种教育方式会使孩子产生恐惧、压抑的心理,容易产生逆反情绪,与家长对抗,甚至逃离家庭,在外寻求不良群体的支持,从而陷入犯罪的泥潭。
3、放任型教育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漠不关心,缺乏必要的教育和引导。
孩子在缺乏约束和规范的情况下,容易受到不良诱惑,形成不良行为习惯,最终走向犯罪。
(三)家庭氛围不和谐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经常争吵、互相指责,会使青少年长期处于焦虑、恐惧和不安的情绪中。
这种不良的家庭氛围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使其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容易产生行为偏差。
(四)父母自身的不良行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
如果父母有赌博、酗酒、吸毒、违法犯罪等不良行为,孩子很可能会模仿,认为这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从而降低对犯罪的警惕性。
(五)家庭经济状况贫困的家庭经济状况可能会给青少年带来心理压力,使其渴望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财富。
同时,经济困难也可能导致家庭教育资源的匮乏,无法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
试谈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在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峻,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众多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影响着青少年的行为和价值观,其中家庭教育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正确的教育方式,能够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相反,不良的家庭教育则可能成为青少年犯罪的诱因。
首先,家庭关系的和谐与否对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充满争吵、冷漠甚至暴力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独、无助,进而产生心理问题。
比如,长期目睹父母争吵打架,孩子可能会形成暴躁、易怒的性格,在处理问题时也倾向于使用暴力手段。
而在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中,父母之间相互尊重、关爱,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孩子便能感受到爱与支持,培养出积极乐观的心态,具备更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父母的言传身教对青少年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他们的行为举止、价值观念都会被孩子模仿和学习。
如果父母自身存在不良行为,如赌博、酗酒、违法乱纪等,孩子很可能会受到影响,认为这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
而如果父母诚实守信、尊老爱幼、遵纪守法,孩子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再者,家庭教育方式的得当与否也至关重要。
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可能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过度压抑自己的情感和需求,一旦遇到外界的诱惑或压力,就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而过于溺爱和放纵的教育方式,则会让孩子变得任性、自私、缺乏自律能力,难以适应社会的规则和约束。
正确的教育方式应该是既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又要设定明确的界限和规则,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此外,家庭教育中的价值观教育也不容忽视。
有些家庭过于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品德和价值观的培养。
这样的孩子可能会为了追求高分而不择手段,甚至作弊、抄袭。
而一个注重培养孩子正直、善良、有责任感等价值观的家庭,能够让孩子明白人生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不会轻易被金钱、权力等外在因素所迷惑,从而降低犯罪的风险。
青少年犯罪所引发的家庭教育思考在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每一起青少年犯罪事件的背后,都反映出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问题。
而在这其中,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当,往往是导致青少年走向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之一。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从而避免走上犯罪的道路。
然而,现实中,许多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无条件满足,使得孩子养成了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这样的孩子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往往缺乏应对的能力和勇气,容易采取极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比如,当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可能会通过盗窃、抢劫等犯罪手段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还有一些家长则采用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对孩子非打即骂。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还可能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与家长对抗,甚至离家出走。
在社会上流浪的过程中,这些孩子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另外,一些家庭缺乏温暖和关爱,父母关系不和、经常吵架或者离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创伤。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感到孤独、无助和失落,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他们可能会通过结交不良朋友、参与违法活动来寻求安慰和认同。
除了教育方式的问题,家长自身的行为也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
如果家长自身存在不良行为,如赌博、吸毒、违法犯罪等,孩子很容易模仿家长的行为,认为这些行为是正常的或者可以接受的。
那么,如何加强家庭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呢?首先,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要认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给予他们适当的自由和空间。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让他们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其次,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要建立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策略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个体和整个社会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策略。
一、原因分析1. 家庭因素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对其行为的塑造有重要影响。
缺乏家庭教育、父母长期缺席、不负责任的家庭环境,都可能导致青少年犯罪问题的产生。
2.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社会道德沦丧,社会秩序混乱,可能会导致青少年逐渐产生犯罪倾向。
3. 学校因素学校教育是塑造青少年行为的重要一环。
如果学校教育缺失,没有足够的关注和指导,青少年容易受到不良影响,产生犯罪行为。
二、解决策略1. 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最重要环境,加强家庭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关键。
父母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2. 增强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培养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政府、学校、社会团体等应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向他们传递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同时,加强社会治安管理,维护社会秩序,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3. 强化学校教育学校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场所。
加强学校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增强责任心和自律能力。
4. 提供帮助和机会对于已经涉嫌犯罪的青少年,应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机会。
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对于犯罪行为给予相应的惩罚,并通过各种社会资源,如心理咨询、职业培训等,帮助他们重新回到正轨。
5. 加强社会监管和参与社会各界应加强对青少年的监管和关心,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同时,加强社会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关注,提高社会参与度,形成社会共治的局面。
三、结论青少年犯罪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提供帮助和机会,加强社会监管和参与,我们有望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为青少年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青少年犯罪所引发的家庭教育思考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每一起青少年犯罪案件的背后,都隐藏着复杂的社会、家庭和个人因素。
而在这些因素中,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当,往往被认为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让我们不得不深刻反思,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到底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给予怎样的引导和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不良的家庭教育则可能成为孩子走向犯罪道路的导火索。
那么,哪些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可能导致青少年犯罪呢?首先,过度溺爱或过度严厉的教育方式都可能产生不良后果。
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甚至在孩子犯错时也不加以纠正,导致孩子养成了自私、任性、骄横的性格,缺乏对规则和他人的尊重。
当他们在社会中遇到挫折或无法满足自己的欲望时,就容易采取极端手段来达到目的。
而另一些家长则对孩子过于严厉,动辄打骂,缺乏关爱和沟通,使孩子在压抑的环境中成长,内心充满恐惧和怨恨,一旦有机会,就可能通过叛逆行为来发泄情绪。
其次,家庭关系不和谐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父母之间经常争吵、打架,或者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情感交流,都会让孩子感到孤独、无助和缺乏安全感。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孩子可能会寻求外界的不良群体来获得认同和归属感,从而容易受到不良影响,走上犯罪的道路。
再者,父母自身的不良行为也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果父母有赌博、酗酒、盗窃等不良嗜好,或者不遵守法律法规,孩子很可能会模仿父母的行为,认为这些行为是正常的或者可以被接受的。
此外,忽视孩子的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有些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
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也不了解违法犯罪的后果,一旦遇到诱惑,就容易迷失方向。
那么,为了预防青少年犯罪,我们的家庭教育应该做出哪些改变和努力呢?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摒弃溺爱和严厉过度的教育方式,采取民主、平等、尊重的教育方法。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环境的关联在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问题愈发引起各界的关注。
犯罪行为不仅给受害者带来伤害,也严重影响到犯罪者本人的未来。
众所周知,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深远,那么青少年犯罪与家庭环境是否存在关联呢?本文将探讨青少年犯罪与家庭环境之间的联系。
首先,犯罪行为常常与家庭教养的缺失有关。
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塑造孩子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进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然而,如果家庭环境缺乏温暖和稳定,父母缺乏对子女的监管和教育,孩子们就容易迷失方向,从而陷入犯罪的泥淖中。
其次,不良家庭环境也容易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增加。
比如家庭暴力、父母离异等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因素,往往会给孩子心理造成创伤,使其情绪不稳定,进而发展出攻击性或其他不良行为。
家庭环境不良还可能导致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等虚拟世界,从而远离现实社会的道德规范,产生不良的行为倾向。
第三,家庭对青少年犯罪的防范与干预起着关键作用。
家庭是孩子们最早接触社会的场所,父母通过积极的参与和充分的关爱,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同时,父母要提供适当的监护和引导,制定合理的家规,约束孩子们的行为,以防止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
此外,积极的家庭教育还可以为青少年提供必要的道德规范和社交技巧。
通过家庭教育,青少年可以学会合理处理冲突,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减少犯罪的可能性。
同时,家庭教育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升他们对法律和社会规范的尊重,从而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然而,需要明确的是,家庭环境固然对青少年犯罪有一定的影响,但并非唯一决定因素。
社会环境、同伴关系、心理健康等方面也都会对青少年的行为产生影响。
因此,预防和应对青少年犯罪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协同发力。
综上所述,青少年犯罪与家庭环境的关联是不可忽视的。
良好的家庭教养、稳定温暖的家庭环境可以为青少年塑造正确的行为观念和价值观,预防犯罪的发生。
同时,家庭也是青少年犯罪预防和干预的重要场所,父母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监护,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关系青少年犯罪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公众普遍认为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犯罪预防和管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从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方式和家庭关系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青少年的行为是在特定的家庭环境中塑造和发展的。
家庭环境的稳定与和谐对于青少年犯罪的预防至关重要。
在一个充满亲情、温暖和安全感的家庭中,青少年更容易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相反,如果家庭环境紧张、冲突频发,青少年易受到消极影响,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此外,家庭经济状况也会对青少年的行为产生影响。
贫困家庭中的青少年面临更多的压力和挑战,逃避现实、以及沉溺于犯罪活动的可能性增加。
因此,改善家庭经济条件,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
二、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犯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温馨的家庭氛围、健康的家庭教育方式,可以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首先,父母的示范行为对青少年的教育起着重要作用。
父母作为孩子最直接的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方式。
如果父母自身不守法、不道德,那么孩子也很可能学会这种行为模式。
因此,父母应该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积极向孩子传授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其次,教育方式应该注重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感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同时也要给予必要的监督和引导。
平衡的教育方式可以使孩子从小就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远离犯罪行为。
三、家庭关系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家庭关系的稳定和融洽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犯罪预防起着重要作用。
家庭的支持和关爱可以增强青少年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更加有抵御犯罪的能力。
亲子沟通是维持家庭关系的重要环节。
通过与孩子的交流,父母可以了解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及时解决问题,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浅谈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作者:詹晓霞【内容提要】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一个民族什么都可以没有,但是不能没有希望。
当前青少年犯罪的比率逐年上升,案件性质的严重程度不断加大。
特别是违法犯罪低龄化趋势已越来越重。
青少年犯罪的根源通向哪里?青少年犯罪已被列为继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成为全球严重的社会问题。
本文认为,青少年犯罪的根源是由家庭因素的各种原因导致的。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犯罪根源家庭因素教育缺陷家庭是青少年生活的第一个群体,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
其行为举止对子女的修身养性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对青少年的人格、品行、理想、情操起着最早、最持久的熏陶作用。
如果父母品行不端,行为不轨则为子女提供了不良的榜样。
据广东省少管所反映,在该所服刑的少年犯80%和家庭教育不当有关。
广州市某中学心理咨询室的老师说,到该室咨询“心事”的学生,反映的问题90%和家庭不和有关,据广东、山东、河北、四川、重庆五省市对400多名女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对女中学生成长影响最大的是父母。
由此可见,家庭,尤其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是很深、很大的。
家庭的人际关系气氛、父母的言谈举止、教养方式等都会对子女的人格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负面影响则是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通过对一些典型案件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家庭因素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影响有以下几个原因:一、家庭教育缺陷是影响青少年犯罪的首要因素青少年犯罪究其原因,许多学者从家庭、学校、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作了许多颇有深度的探讨,并提出许多有效的对策,这对预防青少年犯罪无疑是非常有益的,读者无不受到很大的启发。
但与此同时有这样的思考:同样的学校,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为什么大多数孩子能够健康成长些,而有孩子却走上了邪路?学校“对双差生缺乏耐心教育,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或开除或退学,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得这些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感和抵触情绪,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出现逃学现象,很容易走向犯罪道路。
论家庭教育缺陷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在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众多因素可能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而家庭教育的缺陷被认为是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
一个健康、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
然而,当家庭教育存在缺陷时,往往会对青少年的心理、行为和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增加他们犯罪的风险。
首先,缺乏关爱和陪伴是家庭教育中的一个常见缺陷。
在一些家庭中,父母为了工作或其他原因,长期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很少与孩子交流和互动。
这样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感到孤独、无助和失落,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他们可能会寻求外界的关注和认可,而如果这种需求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满足,就容易受到不良群体的影响,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例如,_____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他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他在学校里经常表现出孤僻、叛逆的行为,与一些不良少年混在一起,最终因为参与盗窃而被判刑。
其次,过度溺爱也是一种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
有些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过分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却忽视了对他们品德和行为的培养。
这样的孩子往往自我中心,缺乏责任感和自律能力,一旦遇到挫折或不能满足自己的欲望时,就容易采取极端的行为。
比如,_____从小就被父母宠着,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在学校里,他经常欺负同学,因为他觉得自己可以为所欲为。
后来,他因为与人打架致人重伤而被追究法律责任。
再者,家庭暴力是家庭教育中的一个严重问题。
父母之间的争吵、打架,或者父母对孩子的打骂,都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创伤。
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可能会产生恐惧、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并且容易模仿暴力行为,将其作为解决问题的方式。
_____的家庭就是充满暴力的。
他的父亲经常酗酒,酒后就对母亲和他打骂。
在这样的环境下,他的性格变得暴躁易怒,在学校里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最终因故意伤害他人而被判刑。
此外,家庭教育中的价值观扭曲也会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家庭教育缺陷与青少年犯罪王元英赵晓林内容提要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一个社会问题,有学者将青少年犯罪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引发青少年犯罪的成因有很多,其中因家庭教育缺陷,使家庭教育功能不健全或丧失,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是其中重要的原因。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除了引言与结语外,主体内容有三个部分,从家庭教育缺陷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即承担青少年初次社会化责任为出发点,到导致家庭教育缺陷的因素进行分析,过渡到增强家庭教育功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三项建议。
一、引言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一个社会问题,有学者将青少年犯罪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
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内,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
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由单一性、松散性、突发性、偶然性向纠合性、紧密性、智力性、反复交叉感染等新的特征转化,已严重地影响着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的安定,牵动着千家万户,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性、人生理想的启蒙教育所,是未成年人生活时间最重要的环境,家长与子女关系密、接触多对子女的影响也最大。
因此,家庭是教育青少年心理和行为的健康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上,家庭是一条必不可少的防线。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和经济急剧转变家庭也面对相应的压力和考验,家庭教育缺陷也日益增加,极易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诱因。
本文就家庭教育缺陷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作些探讨。
二、家庭教育缺陷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青少年犯罪已经突破了严格的刑事法学的犯罪概念,形成了一个从内涵到外延都扩大了的非刑事法学“青少年犯罪”的概念。
这个扩大了的“青少年犯罪”,在行为上不仅包括法定犯罪,还包括青少年的违法行为、不良行为等等,在年龄界限上也不限于现行刑法关于限制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
社会学认为,教育功能又称社会化功能,它包括传授生活知识和灌输道德观念,指导个人行为及社会责任等。
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不论在哪一阶段,家庭的作用都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儿童期的社会化是人一生中社会化的关键时期,而这一时期的社会化责任是由家庭完成的。
在家庭中,儿童与亲人之间建立亲密的感情联系,学语言,学社会规范,学社会文化与自己的行为准则。
同时赋予个人一连串的先赋社会地位:年龄、性别、价值观念、阶层、宗教信仰等,甚至于个人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生活习惯、个人的各种心理态度及行为养成、人性人格的发展、情感发泄、爱情的培植与表现、精神的安慰等。
社会学关于家庭教育功能的论述,说明了家庭的教育作用对个人发展的重要影响作用,是人一生中社会化的关键时期。
家庭教育缺陷在于其教育功能的不健全或丧失,难于担负起对青少年的初次社会化责任。
家庭对每个人来说,是人生起点,生活和休息的港湾。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养育、教导和关爱,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父母与孩子时常交流沟通有感情,孩子就有爱心、同情心和责任感,孩子健全的人格确立须臾离不开父母的呵护和关爱。
给孩子一个亲密的拥抱,一个幸福的微笑,一个关注的眼神,一次倾心的交谈,甚至是一次适时的批评,都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在关注他、爱他。
父母为家庭安宁幸福所付出的努力,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感都会在孩子的心目中形成无形的力量,助使其健康幸福成长。
家庭安宁则社会安宁,家庭和谐则社会和谐。
因此,家庭是青少年性格、人格教育发展的场所。
但如果家庭结构失调、破裂,家长不良言行的污染、教育不当等都可导致家庭教育缺陷。
家庭教育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潜伏着使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危机。
犯罪生物学派认为犯罪父母可能有犯罪子女.在剑桥的研究中,一项研究结论是有犯罪父亲的少年犯罪人的数量是没有犯罪父亲的少年的两倍。
三、导致家庭教育缺陷的因素(一)残缺家庭残缺家庭是指家庭出现夫妻双亡或一方亡故、分居、离婚、再婚、在押等情况,家庭结构破裂趋于小型化,传统家庭的帮助、保护和监督功能正在弱化。
残缺家庭对青少年造成重大的不良影响,他们无法享受正常家庭的温暖和关心,过早的失去了父母的关爱,有的甚至失去了经济上的依靠,这一切严重的阻碍了健康成长,诱发了青少年的违法犯罪。
青少年缺少了父辈的关爱与教育,不能形成健康的人格。
残缺家庭对青少年犯罪的诱发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1.家庭关爱的缺失造成青少年心灵扭曲。
在青少年教育中,父母是第一位老师, 一个和谐、良好的家庭能够让青少年体会到亲情可贵,增强他们对社会的信任。
如果家庭结构破裂,父母感情破裂、婚姻失败、家庭失和,以致放弃对子女的抚养义务,使子女得不到正常的父爱和母爱,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青少年的心灵将遭到致命的摧残。
他们目睹了父母是如何从和睦恩爱走向誓不两立,从而会使青少年怀疑人间的真情,觉得世界是如此的不可靠,人与人之间如此的不值得信任,很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长期的内心痛苦,心理的失衡,渐渐地的使他们产生心理偏差,形成变态人格,很难融合到正常的社会中去。
他们的心理状态是孤避、冷漠和封闭,不愿和人交往,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愿和人交流,而是闭门苦思,在心理无法得到平衡的时候,很可能采取极端的手段去处理问题。
对该种心理状态,《人民日报》一篇对200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地利女作家埃尔费里德.耶利内克的评论很能说明问题,文章说:“ 耶利内克很敏感、不善交际,同时常有不安全感和恐慌感。
这可能与她的青春期没有父爱有关,无法同患有精神病疾病的父亲打交道,使他失去学习同男人相处的惟一机会。
她的书与此相反却具有挑衅性的,好战的,直言不讳、锋芒毕露,常常令人震惊。
她的作品几乎没有不是以暴力结束的,不是破裂就是凶杀,或者是一场灾难。
人们普遍认为耶利内克书里写得丑陋,评论界常谈论耶利内克“恶恨恨的目光”。
援引这段话并不是说耶利内克具有犯罪意识,但可以说明, 残缺家庭的孩子由于缺少关爱与社会化的教育,很容易在内心世界形成一种暴力倾向,也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2.容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
不良环境污染影响主要是来自文化市场的黄色污染,以暴力团伙犯罪为主的“黑色”污染和以毒品犯罪为主的“白色”污染。
残缺家庭中的青少年,由于缺少家庭的温暖和应有的关心,他们的很可能在社会上去寻找朋友的慰藉,于是他们容易成为违法犯罪团伙猎取的对象,受到诱惑与利用,心情忧郁、精神空虚,很可能沉溺于黄色书刊、淫秽录像以及网络中,甚至吸毒、酗酒、性放纵等。
如刚满14周岁的钟某,父母离异,父亲外出打工,2004年6月17日14时,钟某在自家门边的竹棚下看黄色书籍,见被害人黄某上学路过,便问其是男还是女,黄某告诉钟某性别后,钟某强行对黄某实施了强奸。
(二)家庭暴力家庭暴力是指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家庭及其成员之间的暴力。
作为青少年的榜样,如果家庭成员整天争斗不休,习惯用暴力来解决问题,那么无异会使青少年形成一种用暴力来处理问题的思维定势,使他们习惯于暴力攻击行为,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很多父母习惯采用粗暴野蛮的教育方式,会形成孩子与父母的尖锐对立。
生活在习惯于通过暴力解决问题家庭中的青少年,形成了其固有的性格特征,在心理上鲁莽凶暴、易于冲动、控制力差、胆大妄为与不计后果,一旦这些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了,遇上了犯罪动机,就会发生暴力型犯罪,且多属于攻击性行为。
如,2000年8月7日已经失学在家一段时间的北京昌平区的小唐找来几个往日的同学到家里来玩牌,玩的过程中因谁先出牌与秦某发生争执,于是二人对骂起来,秦某打了小唐一拳,又用两手掐小唐的脸,小唐并未还手,之后秦某走出屋子边走边骂,小唐一怒之下从案板上操起菜刀,追了出去,挥刀向秦某砍去,第一刀秦某用胳膊挡了一下,第二刀砍在了秦某的右脖根处,秦某捂着脖子,向小唐求救,小唐愣在那二、三分钟后才想起找人,秦某被送往医院后不久,因失血过多死亡。
对此,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谨教授解释说:“小唐的激情犯罪虽然不能说是他遭遇到的家庭暴力直接导致的,但在他潜意识里的采用暴力解决问题的方式却和家人的打骂有直接的关系的。
而对于现在很多青少年漠视生命,不尊重生命的问题也提出要有针对性的教育。
”(三)不正当的家庭教育方式1.过分溺爱子女。
这种家庭的家长对子女娇生惯养、百依百赖,甚至袒护包庇。
这种教育方式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也显得越来越普遍。
在这种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或者性格脆弱,无法接受任何挫折;或者任性、自私、以自我为中心;或者好逸恶劳、贪图享受。
他们无法形成社会所希望的性格取向,因此,他们无法适应竞争化的社会,反而在欲望无法满足的情况下,实施违法犯罪。
如包头市某中学一位班主任老师曾在全班40多名同学中调查了一个问题:“如果有同学欺负你,你将怎么办?”半数以上的学生回答说:“打他!”或“跟他拼了!”老师问为什么,学生们回答是父母教的,并且振振有辞地转述父母的意思:人在社会上要厉害些,绝不能受一点窝囊气。
这种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的家庭教育,大概就是时下不少中小学生在被同学“欺负”以后以牙还牙,结果双方打得不可开交,甚至酿出恶性事件的一个注脚吧。
2.对子女放任不管。
这主要表现为父母忙于自身的工作、应酬等,无暇顾及子女,放任自流。
这种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任性与孤避冷漠,他们在父母身上感受不到亲情的温暖,造成子女和父母缺少情感沟通,子女心理上的迷惘和疑惑得不到父母的及时指点,内心的欲望和需求得不到满足,心理上得不到慰藉,久而久之,心理问题积重难返,进而形成抑郁、敏感多疑、易怒、冷漠、孤僻、缺乏责任感和同情心等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由于他们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在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下,很容易实施暴力犯罪。
3.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
这是指用武力高压的手段制胜不听话的子女,动辄拳脚相加。
这种教育方式会产生很多恶劣后果,首先,它会使青少年学会用暴力解决问题,还会产生与父母的尖锐对立,甚至会有极端之举。
其次,在这种家庭成长的青少年,常常会感到家庭冷酷无情,于是选择离家出走,流落到社会去找小兄弟取得“同情”、“温暖”,有的在别有用心的教唆犯的引诱、威胁下,堕落成罪犯。
4.互相矛盾的教育。
这是指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上出现矛盾,或者是父母之间,父辈与祖辈之间,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产生分歧,有的纵容,有的批评,对其行为,有的肯定,有的否定,这种教育会使青少年无所适从。
5.期望过高。
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倾注了全部的爱,同时也对子女的学习成绩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子女尽最大的努力也难以达到家长的要求,这时孩子就易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产生了逃避和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