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史学月刊》中文文献注释规则说明

《史学月刊》中文文献注释规则说明

《史学月刊》中文文献注释规则说明
《史学月刊》中文文献注释规则说明

《史学月刊》中文文献注释规则说明

《史学月刊》现行注释,除“读史札记”栏目为“文中夹注”外,其他均采用页下注格式。现分图书、期刊、报纸、未刊文献、网络资料分别加以说明。凡作者投稿时,请按此规范之各项要求注释。

同一篇文章内,征引同一文献的注释重复出现时,从第二次出现开始,省略版本信息,仅注作者、书名、卷页。表示页码范围的连接号,用“~”号。

1

征引图书的基本项目及顺序:①责任者姓名与责任性质;②书名;③卷册数;④出版者及出版时间;⑤页码。第二次后征引同一著作时,省去出版者及出版时间,翻译图书同时省去作者国别和译

(1)责任者及责任性质。如果是撰著,在姓名后直接加冒号,如果是编、校注等其他形式,需在姓名后加编、校注等字样;责任性质不同的责任者,中间用逗号隔开;责任性质相同的两个或三个责任者,中间用顿号隔开;有三个以上责任者时,只取第一责任者名字,其后加一“等”字。责任者为机构、团体等时,表示方法与个人责任者同。外文著作的中译本须标明原著者的国别,用小括号表示,

例1: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5

例2:朱维铮主编,李天纲、陆永玲、廖梅编校:《马相伯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3页。

例3:丁名楠等:《帝国主义侵华史》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原版权页题作者名为:

例4:国家档案局明清档案馆编:《戊戌变法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5

例5.1:〔法〕A.施阿兰著,袁传璋、郑永慧译:《使华记(1893—1897)》,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3

例5.2:A.施阿兰:《使华记(1893—1897)》,第5

(2)书名。书名内又含有书名,用单书名号标识;书名中有补充说明时间范围的文字,应放在书

例1:戴裔煊:《〈明史?佛郎机传〉笺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0

例2: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5

例3:徐鼎新、钱小明:《上海总商会史(1902—1929)》,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第135

例4:桑兵:《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6页。

(3

例:曹树基:《中国人口史》第4卷(明时期),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9

(4)出版者和出版时间。港澳台地区及国外出版的图书应标明出版地点。影印版的图书要标明是

例1:刘寿林编:《辛亥以后十七年职官年表》,台北,文海出版社1974年影印本,第3页。

例2:冯玉祥:《我的读书生活》,三户图书刊行社,出版地点与时间不详,第12

(5)编辑作品(如论文集、作品集、书信集、文件汇编、档案资料选集等)。编辑作品要标注析出文献(文章)的作者名和析出文献的名称等,其格式为:①作者姓名;②篇名;③编辑者姓名;④书名;⑤卷册数;⑥出版者及出版时间;⑦页码。文章作者与书作者一致,后者可省去。征引文件、档案、书信,要在所引篇名后用小括号标注成文时间。日记集要在书名后标出所引内容的成文时间,

例1:《中共中央最近政治状况报告》(1927年10月),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政治报告选

辑(1927─1933)》,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版,第20

例2:《复孙毓修函》(1911年6月3日),高平叔、王世儒编注:《蔡元培书信集》上,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99

例3: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编》第3册,1922年5月14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666~667

例4:王照:《小航文存》,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265),台北,文海出版社1969年版,第141

(6)图书中序跋、前言、后记、按语、编辑说明等。如果其为作者自己所写,可直接标注于书引号内;如果由别人所写,或虽由作者自己所写,但有单独标题,应作为析出文献标注。

例1:李鹏程:《当代文化哲学沉思?序言》,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

例2:李文海:《〈晚清政治革命新论〉序》,郭世佑:《晚清政治革命新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6

例3:黄仁宇:《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文版自序》,《中国大历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3

(7)古籍及方志。古籍的标注与普通图书基本相同,但成书过程比较复杂的先秦典籍,如《论语》;常用的基本典籍,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书名中含有作者姓名的文集,如《陶渊明集》;官修的大型典籍,如《明实录》、《大清会典》等可不标注作者。有些书籍作者失传,用“佚名”标注。地方志一般不标注作者、版本,只注书名,前面冠以修纂成书时的年号(年代)。古籍及方志的卷次、页

例1:杨伯峻:《论语注译》,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32

例2:王利器:《盐铁论校注(定本)》下册,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595

例3:《史通?志》,赵吕甫:《史通新校注》,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第175

例4:《清高宗实录》卷六五○,乾隆二十六年十二月庚午,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82页。

例5

例6

例7:刘宝楠:《论语正义》,诸子集成本,上海书店1986年版,第352

例8: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九,乾兴元年八月壬寅,中华书局1992

二十四史,除研究版本之作品外,一般请采用中华书局点校本。注释格式为:书名、传/纪/志、版本、页码。

例9:《汉书?张释之传》,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307

例10:《金史?世宗纪》,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30页。

方志类,民国前与民国后形成之方志,注释方式有所不同。

例11:康熙《平和县志》卷一二《杂览》,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影印版,第258页。

例12:民国《大名县志》卷8,“田赋”,民国23年铅印本,第180页。

2

征引期刊文章,标注的项目和顺序为:①作者姓名;②文章名称;③期刊名称;④出版时间、卷册号或期号。与其他刊物同名、流行范围较小、较少见的期刊以及港澳台地区的期刊应在刊名前注

例1:彭卫:《汉代饮食杂考》,《史学月刊》2008年第1

例2:费成康:《葡萄牙人如何进入澳门问题辨证》,上海《社会科学》1999年第9

例3:蒋永敬:《孙中山先生晚年北上与废约运动》,台北《近代中国》第152期,2002年12月。

例4: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调查部:《十年来上海现金流动之观察》(二),《银行周报》第16卷第41号,1932年10月25

例5:叔仁:《金融绝交后之观察》,《钱业月报》第7卷第4号,1927年5月,“述评”。

3.报纸

征引报纸文章,标注的基本项目和顺序是:①作者姓名;②文章名称;③报纸名称;④出版年、月、日;⑤版次;有同名的报纸应在报纸名称前标明出版地点。栏目名如需标示,放在报名后,用引

例1:语罕:《少见多怪的武汉商人》,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4月24日,“新闻”,第1页。

例2:适宜:《河北党务面面观》,北平《民国日报》,1929年4月16日,第5

例3:《江苏省党务报告》,上海《民国日报》,1929年3月21日,第6

4.未刊文献

(1)学位论文。征引未出版的学位论文中的内容,要标明作者、文题、括注论文性质、所属学术

例:方明东:《罗隆基政治思想研究(1913—1949)》(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2000年,第67

(2)会议论文。征引未出版的会议论文中的内容,要标明作者,文题,会议名称、地点及时间。例:〔日〕中岛乐章:《明前期徽州的民事诉讼个案研究》,“国际徽学研讨会”论文,安徽绩溪,1998年。

(3

例1:陈序经:《文化论丛》(手稿),南开大学图书馆藏,第1

例2:《蒋介石日记》(毛思诚分类摘抄本),1931年9月28

(4)未刊函电等。征

例1:《陈云致王明信》(1937年5月16日),莫斯科,俄罗斯当代文献保管与研究中心藏,495/74/290。

例2:《傅良佐致国务院电》(1917年9月15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北洋档案,1011—5961。

5.

限以数据库公布的档案文献和官方网站原始性资料为主;若网上公布的资料有纸质出版物,则

中文网络文献资料著录格式,除按照相关中文文献著录格式进行著录外,亦唯须在后面著录文献所在网页网址,文献发布日期/文献下载日期。

如何标注学术论文文后参考文献

如何标注学术论文文后参考文献 根据我国《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为为我国著录文后参考文献的国家标准。按规定,在学术论文中,凡是引用前人(包括作者自己过去)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对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地方予以标明,并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表。 一、在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 一项科学研究取得的新成果通常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的新进展,它体现着科学科技的继承和发展。如,基于已有的理论、方法、思想、实验手段等,使本研究获得了新进展,有了新发现;或是将一个学科中的方法移植到另一学科中并取得成功;或是对已有方法做了改进。当在论文中叙述研究目的、设计思想、建立的模型、与已有结果进行比较的时候,就要涉及到已有的成果。如果在涉及到前人成果的地方再把已有成果的具体内容抄到论文当中,不但占去论文的篇幅,冲淡论文的主题,而且抄写这些已发表过的、读者可以查找到的内容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在论文涉及到已有成果的地方,不去重抄已有的成果,而是指出登载这个成果文献(出处),这种做法叫做引用参考文献。引用了参考文献,就要在涉及前人成果的地方做一个标记,见到这个标记,读者就知道在这里引用了参考文献;按照这个标记在参考文献表中就能找到刊登这个成果的详细内容的文章。在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加一个标记,称为参考文献的标注。标注的方法称为标注法。 二、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和作用 对于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是不可缺少的。归纳起来,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科学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有继承性,现时的研究都是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今人的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一般都是前人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的继续和发展;因此,在论文中涉及研究的背景、理由、目的等的阐述,必然要对过去的工作进行评价,著录参考文献即能表明言之有据,并明白交待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论文审阅者、编者和读者评估论文的价值和水平提供了客观依据。 2、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论文报道的研究成果虽然是论文作者自己的,但在阐述和论证过程中免不了要引用前人的成果,包括观点、方法、数据和其他资料,若对引用部分加以标注,则他人的成果将表示得十分清楚。这不仅表明了论文作者对他人劳动的尊重,而且也免除了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嫌疑。 3、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读者通过著录的参考文献,可方便地检索和查找有关图书资料,以对该论文中的引文有更详尽的了解。 4、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论文中需要表述的某些内容,凡已有文献所载者不必详述,只在相应之处注明见何文献即可。这不仅精练了语言,节省了篇幅,而且避免了一般性表述和资料堆积,使论文容易达到篇幅短、内容精的要求。

参考文献着录规则及格式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及示例 非综述类文章参考文献的数目一般不少于10个,综述类文章参考文献的数目一般不少于30篇,且最好多引用近两年来在国内外连续出版物(如期刊J类)上刊登的论文文献,尽量少引用图书类(M 类)文献。若参考本刊论文的请务必标注在参考文献中。参考文献著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7714——2015《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执行,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引用,著录格式采用自然数顺序编码制。 1.说明 1)文后以“参考文献:”(左顶格)作为标识,参考文献表按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编码依次排列,顶格编排,编码用阿拉伯数字著录,加方括号、不用标点,后空一字,按著录要求规定依次著录,回行时与首行著录项齐平。每条文献单独排,最后均以“.”结束。 2)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必须在正文中有标注,如[2],[3-5]不宜写成[3][4][5]等。 3)题名、标题、图名、表名上不得标注参考文献编码;摘要、结论(结语)中也不得标注参考文献编码。文末“参考文献”处按引用顺序著录。作者一律采用姓前名后的方式著录(外文作者名应缩写),作者间用“,”间隔,作者少于3人应全部写出,3人以上只列出前3人,后加“等”或“et al”。 4)文献的作者,期刊名的缩写一律不加缩写点,缩写的单词要国际通用的缩写方法,不可随意缩写。 5)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时,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 6)凡是从期刊中析出的文献,应在刊名之后注明其年份、卷、期、部分号、起止页码。如2006,27(8):25-28.如查不到卷数仅有期数,则写成2006(8):25-26。 7)凡是从报纸中析出的文献,应在报纸名后著录其出版日期与版次。如2000-03-14(1)。 8)题名之后如有其他题名信息,包括副题名、多卷书的分卷书名、卷次、册次等,则之间用“:”隔开。如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世界出版业:美国卷等。 2.著录格式及示例 1)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等)中的析出文献 格式:[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 期刊或报纸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年,卷(期):起止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示例: [1] 胡雪玉,李龙,郑秋生,等.轻薄型毛织物生产[J].毛纺科技,2010,38(1):53-57 [2] 丁文祥.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N].中国青年报,2000-11-20(15). [3] Liu Zhehui,Zhu Xiaoguang,Wu Lixin,et al. Effects of interfacial adhesion on the rubber toughening of poly (vinyl chloride) I: Impact tests[J].Polymer,2000,42(3):737-746. 2)专著(普通图书、学位论文,技术报告,多卷书等) 格式:[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电子文献必备,其他文献任选)].其他责任者(任选). 版本项. 出版城市: 出版者, 出版年:引文页码[引用日期](联机文献必备,其他电子文献任选).获取和访问路径.(联机文献必备).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及注意事项.doc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及注意事项 2019年3月23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标准化管委会发布了GB" data-scaytid="21">2019年3月23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标准化管委会发布了GB/T 7714 —2019《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代替GB/T 7714—1987。该标准非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 690 和ISO 690-2,规定了各个学科、各种类型出版物的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著录顺序、著录用的符号、各个著录项目的著录方法以及参考文献在正文中的标注法。它是专供著者和编辑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 1、著录参考文献的意义 文后参考文献是论著的必要组成部分。关于著录参考文献的意义和作用,已有众多文献做了论述[1-6],本文简要归纳如下: 1) 体现科学的继承性,尊重知识产权; 2) 精练文字, 缩短篇幅; 3) 便于编辑和审稿人评价论著水平; 4) 与读者达到信息资源共享; 5) 利于通过引文分析对期刊水平做出客观评价; 6) 促进科学情报和文献计量学研究,推动学科发展。 2、顺序编码制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方法 国标给出了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2种著录体系,

文献[7]对此做过较详细的介绍。鉴于我国的出版物绝大多数采用顺序编码制,本文主要对其进行介绍。 2.1 参考文献在正文中的标注法 1) 按正文中引用的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字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 2) 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中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 3) 如遇连续序号,可标注起讫号"-" 。 示例:张三[1]指出......李四[2-3] 认为......形成了多种数学模型[7,9,11-13]...... 4) 同一文献在论著中被引用多次,只编1个号,引文页码放在"[ ]"外, 文献表中不再重复著录页码。 示例:张××[4]15-17......;张××[4]55......;张 ××[4]101-105....... 采用著者-出版年制时,引文页码则放在""外的上角标处。 示例: ......(张××, 2019)15-17;张××(2019) 55......;......(张××,2019)101-105 . 2.2 文献表著录使用的符号 国标规定著录用符号为前置符(( )、[ ]、/、- 除外),各篇文献序号可用方括号(采用著者-出版年制的每条文献的第 一个著录项目(如主要责任者等)前不用任何标志符号)。 规定的标志符号如下:

中文图书著录规则

中文文献CN-MARC著录规则 中文图书依据国家标准《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中国机读目录格式》进行著录。 一、题名项: 1.题名项包括书名,副题名及说明名文字。 2.交替题名依次著录两个,其余著录于附注项内,中间用":2"连接。 3.合订题名的著录:属于同一类责任的合订题名,有两个题名则依次著录;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取第一个题名,其余在附注项里注明。不属于同一类责任者的合订题名,分别著录,合订中的其他题名则在附注项里加以说明。 4.题名有标点符号或空格,一般按书名页的题名著录,如标点符号和标识符 号相同,应改换其他符号著录。 5.题名中汉语拼音文字、外文字、阿拉伯数字,按原书著录。 6.题名为中外文对照,按中文题名著录。 7.说明题名文字的著录与副题名的著录相同。 8.被著录的新版本图书,其题名经过更改时,需将原书著录于附注项内。 9.题名在封面、书背、题名页、版权页有差异或另有别名,依题名著录,其 他题名在附注项注明。 10.教学参考书、教学大纲,复习指导,不论题名与解释题名如何排列均为全 题名著录。 二、责任者项: 1.责任项包括责任者,责任者的国别,时代及著者方式。 2.三个或三个以上责任者,只著录第一责任者,后面加"等"。 3.经过注释、改编的著作,先著录原著者,再著录注释者,改编者。 4.一般翻译著作,先著录原著,后著录译者。无从查考原著者,以译者为第 一责任者。

5.凡外国个人责任者,依原题如实著录。若载明国别,可著录于汉译名前, 并用圆括号括起来,若译名不同,则在附注项加以说明。 6.外国人姓名表达方式为名在前、姓在后(匈牙利除外),若书名页载有另 一种姓名,可著录于汉译姓名后,其前用等号标识;非题名页所载姓名,可著录于汉译姓名后圆括号内。 7.丛书或多卷书有整套主编,又有名分卷(册)的责任者,如按丛书(或多 卷书)分,则先著录丛书(或多卷)主编,在附注项中再著录该卷(册)的责任者,如不按丛书(或多卷书)分,则只著录该卷(册)的责任者。 8.责任者姓名前后记载有出身、籍贯、单位、职位、学位、头衔等,均不著 录。 9.有集体创作者,又有主编,则以主编为责任者著录。 10.凡著作集、专题汇编,应先著录原责任者名称,再著录编者。 三、版本项: 1.除初版(第一版)外的各个版次照录,可有略"第"字,简称"x"。若新一 版、修订版等,则按原题著录。 2.凡说明著作内容特点的文字,如"通俗本"、"节本"“改写本”、“普及本”、“全 本”、“缩写本等,一律著录于版本项。 四、出版发行项: 1.出版发行项包括出版社、出版地、出版时间。 2.不论有几个出版社,只著录前二个出版社,中间用"·"连接。 3.出版发行年月均按文献原题纪年如实著录,"年"、"月"可省略。 4.如果是重印本,应在出版年后著录重印时间,并用"()"括起来;如果 是影印本,也应著录上影印时间,并用"()"括起来。 五、载体形态项: 1.载体形态项包括页数(或卷、册),图、开本(尺寸)、附件。 2.页数一般包括正文页数与正文前后其他页数,著录时,除著录正文页数外, 把正文前后的页数(连同插图、照片的页数)相加后著录,若录在正文页数之后,中间用"+"与正文页数相连。 3.若图书页数不连贯或为全订本的,应实际数后再相加,进行著录;如果为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_7714-2005)-国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 顺序编码制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示例 参考文献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在本规范中采用GB 7714推荐的顺序编码制格式著录。 参考文献著录项目: ①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英文作者请将作者名写全)。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 ②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 ③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④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⑤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 ⑥文献起止页码。 ⑦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 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根据GB 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参考文献类型 专著M 论文集 C 报纸文章N 期刊文章J 学位论文 D 报告R 标准S 专利P 文献类型标识 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 电子参考文献类型 数据库DB 计算机程序CP 电子公告EB 电子文献类型标识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 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排写格式

文后参考文献着录格式(电子版) A.连续出版物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1]袁庆龙,候文义.Ni-P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53. B.专着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3]刘国钧,郑如斯.中国书的故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115. C.会议论文集 [序号]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A].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C].(供选择项:会议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6]孙品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A].见: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2)[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22. D.专着中析出的文献

[序号]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A].见(英文用In):专着责任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12]罗云.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及趋势探讨[A].见:白春华,何学秋,吴宗之.21世纪安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5. E.学位论文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7]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 F.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9]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G.专利文献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11]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1983-08-12:H.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参考文献撰写规范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我国发布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两种为我国著录文后参考文献的国家标准。按规定,在科技论文中,凡是引用前人(包括作者自己过去)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对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地方予以标明,并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表。 1 在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 一项科学研究取得的新成果通常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的新进展,它体现着科学科技的继承和发展。如,基于已有的理论、方法、思想、实验手段等,使本研究获得了新进展,有了新发现;或是将一个学科中的方法移植到另一学科中并取得成功;或是对已有方法做了改进。当在论文中叙述研究目的、设计思想、建立的模型、与已有结果进行比较的时候,就要涉及到已有的成果。如果在涉及到前人成果的地方再把已有成果的具体内容抄到论文当中,不但占去论文的篇幅,冲淡论文的主题,而且抄写这些已发表过的、读者可以查找到的内容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在论文涉及到已有成果的地方,不去重抄已有的成果,而是指出登载这个成果文献(出处),这种做法叫做引用参考文献。 引用了参考文献,就要在涉及前人成果的地方做一个标记,见到这个标记,读者就知道在这里引用了参考文献;按照这个标记在参考文献表中就能找到刊登这个成果的详细内容的文章。在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加一个标记,称为参考文献的标注。标注的方法称为标注法。 2 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和作用 对于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是不可缺少的。归纳起来,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 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科学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有继承性,现时的研究都是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今人的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一般都是前人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的继续和发展;因此,在论文中涉及研究的背景、理由、目的等的阐述,必然要对过去的工作进行评价,著录参考文献即能表明言之有据,并明白交待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论文审阅者、编者和读者评估论文的价值和水平提供了客观依据。 2) 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论文报道的研究成果虽然是论文作者自己的,但在阐述和论证过程中免不了要引用前人的成果,包括观点、方法、数据和其他资料,若对引用部分加以标注,则他人的成果将表示得十分清楚。这不仅表明了论文作者对他人劳动的尊重,而且也免除了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嫌疑。 3) 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读者通过著录的参考文献,可方便地检索和查找有关图书资料,以对该论文中的引文有更详尽的了解。 4) 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论文中需要表述的某些内容,凡已有文献所载者不必详述,只在相应之处注明见何文献即可。这不仅精练了语言,节省了篇幅,而且避免了一般性表述和资料堆积,使论文容易达到篇幅短、内容精的要求。 5) 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摘计量学研究。 3 参考文献的著录原则

2017参考文献著录规则.doc

2017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要放在正文之后,不得放在各章之后。只列出作者直接阅读过、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文献资料。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更多毕业范文欢迎访问()。 一、参考文献的著录原则 ⑴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著录的文献要精选,仅限于著录作者亲自阅读过并在中直接引用的文献,而且,无特殊需要不必罗列众所周知的教科书或某些陈旧史料。 ⑵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公开发表是指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报刊或正式出版的图书上发表。在供内部交流的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和内部使用的资料,尤其是不宜公开的资料,均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⑶引用论点必须准确无误,不能断章取义。 ⑷采用规范化的著录格式。关于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已有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作者和期刊编者都应熟练掌握,严格执行。

⑸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根据GB 7714 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二、顺序编码制参考文献著录项目 ⑴主要责任者。是指对文献的知识内容负主要责任的个人或团体,包括专著作者、集主编,学位申请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等。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责任者超过3人时,只著录前3个责任者,其后加等字(英文用et al )。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 。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合编等责任说明文字。外文主要责任者用原著,姓名前后应遵重各国的习惯。作者不明时,此顶可省略。 ⑵文献名及版本(初版省略)。文献名包括书名、题名、专利题名、析出题名等。文献名不加书名号《》。 ⑶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根据GB 3469 83规定,以英文大写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排写格式

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排写格式 无论是阅读期刊,还是写文章,我们经常需要查找参考文献,那么参考文献的排写格式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排写格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A.连续出版物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1]袁庆龙,候文义.Ni-P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53. B.专著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3]刘国钧,郑如斯.中国书的故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115.C.会议论文集 [序号]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A].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C].(供选择项:会议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6]孙品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A].见: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2)[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22. D.专著中析出的文献 [序号]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A].见(英文用In):专著责任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12]罗云.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及趋势探讨[A].见:白春华,何学秋,吴宗之.21世纪安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5. E.学位论文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7]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 F.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9]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G.专利文献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11]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8,1983-08-12:H.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1]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I.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年,月(日):版次. [13]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J.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电子文献地址用文字表述),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 [21]姚伯元.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管理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EB/OL].:中国高等教育网教学研究,2005-2-2: 附:参考文献著录中的文献类别代码

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二版)

《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二版)》与CALIS细则之比较 -- 中文图书著录与个人名称标目部分 CALIS联合目录项目组喻爽爽 0 说明 由国家图书馆《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修订组组织编写、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二版)》(以下简称《规则》)已于2005年4月正式面世,这是我国编目研究和实践一个重要的阶段性成果。《规则》修订组顺应当前国际编目实践与理论变革新形势的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编目原则,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作了大量认真细致的工作。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规则》精神,促进CALIS联合目录数据库中文图书书目数据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现特结合《专著出版物国际标准书目著录》(ISBD (M) 2000年修订版)和《国际编目原则声明(草案)》的最新精神,分别就《规则》普通图书著录部分以及个人名称标目部分与CALIS联合目录项目组的有关规则(以下简称CALIS)所存在的差异进行比较。借此次宁波集训的机会,提交专家组/质控组讨论。 1 中文普通图书著录规则 1.1 规定信息源 规定信息源对照表 规 定 信 息 源 著 录 项 目 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二版)CALIS ISBD(M)题名与责任说明项 题名页或代题名页1同ISBD(M)题名页2 版本项 版权页、题名页 同ISBD(M)题名页、其他序页3 和书末出版说明 出版、发行项 版权页、题名页 同ISBD(M)题名页、其他序页和 书末出版说明 载体形态项 整部图书及附件 同ISBD(M)出版物本身 丛编项 题名页、版权页、封面、书 脊、封底 同ISBD(M)题名页、其他序页、 封面、书脊和书末出 版说明 附注项 任何信息源 同ISBD(M)任何来源 标准编号与获得方式项 版权页、图书其余部分 同ISBD(M)任何来源 纵观上表可以发现,在著录项目的规定信息源方面,《规则》与《ISBD (M)》以及CALIS 存在着一些差异,比较显著的差异体现在版本项和出版发行项,规定信息源选取顺序的不同,势必导致书目记录的不一致。我们的观点是,在全球范围内书目资源共享的趋势下,实现标准化的文献编目,应尽可能遵循国际著录原则。 1.2 题名与责任说明项 1代题名页:当出版物没有题名页时,包含有题名页通常所含信息的页、页的一部分或其他组成部分作为替代的题名页,如封面、卷端、版权页。(见《规则》p.422-423) 2 ISBD (M) 0.5.1来源的优先选择顺序:出版物没有题名页时,即选择代用信息源作为代题名页 3其他序页:包括题名页对面或反面、题名页前的页码和封面/封底/封里/里封底

参考文献著录规范化应注意几个问题

摘要: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科技论文中参考文献着录的不规范现象, 提出了参考文 献着录规范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参考文献;着录;规范化 参考文献系作者撰写论着而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包括着作、期刊、专利、论文、报告等,它在科技论文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科学继承性的体现;可避免重复劳动;能提供科学依据,为读者研究相关问题提供方便;节省篇幅等。 [1]随着近年来中国科技期刊编排质量的不断提高,学术论文的参考文献日渐规范。编辑部和作者越来越重视参考文献的着录。近年来,我国科技期刊论文篇均参考文献数量呈上升趋势,但仍低于国外科技期刊的篇均参考文献数。 一、参考文献的重要性 1、参考文献是学术内涵的扩展与延伸 学术文献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 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有于实际中取得进展的科学总结。从此可以看出,学术论文主要记录了某一特定学术课题的某些新进展。对作者而言,这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但是,对于不同的读者,侧重点就各有不同了,有时文中一笔带过之处读者却很感兴趣,此时参考文献就显得很重要。读者便可据此进一步检索、查找所需的相关资料,使学术内容得以延伸与扩展。 2、参考文献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科学研究的社会协同性和继承性,科技工作者在进行研究工作时不可能事事从头 开始,必然借鉴、依赖于别人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或实验手段。但学术论文作为科研成果的产出形式之一,其论文中凡是涉及他人的劳动成果,即使是一个观点或结论,或者是一张插图、一个表格,都应标注参考文献(当然,常识性的内容除外)。恰当标引参考文献不仅仅是作者严谨的学术精神的体现,而且会极大地丰富学术论文的内容,避免使文章显得冗长、烦琐,自然科学研究更是依赖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因此,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着录不仅是论文格式的要求,参考文献本身对科技论文而言具有极重要学术价值,也是评价科技论文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 3、引用参考文献的意义 参考文献实际上是正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正文一起构成一个真正严谨的科学研 究过程的完整表达形态,对于被引用的某一篇参考文献来说,它获得了一种社会的、学术的评价,而作者着录参考文献,在表明自已论着学术水平的同时,也是在对别人(被引用者)某一论着学术水平的最为重要的评价之一。 论文被引用主要说明了两个问题:(1)被引论文在选题上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正是这种实际意义使论文作者在阅读时产生了共鸣或想法,由此愿意把被引论文列入引文或参考文

论文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我国发布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两种为我国著录文后参考文献的国家标准。我刊采用“顺序编码制”。在科技论文中,凡是引用前人(包括作者自己过去)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对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地方予以标明,并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表。 1 著录原则 1) 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著录的文献要精选,仅限于著录作者亲自阅读过并在论文中直接引用的文献,而且,无特殊需要不必罗列众所周知的教科书或某些陈旧史料。 2) 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公开发表是指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报刊或正式出版的图书上发表。在供内部交流的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和内部使用的资料,尤其是不宜公开的资料,均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3) 引用论点必须准确无误,不能断章取义。 4) 采用规范化的著录格式。关于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已有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论文作者和期刊编者都应熟练掌握,严格执行。 2 顺序编码制 顺序编码制是指作者在论文中所引用的文献按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连续编码,视具体情况把序号作为上角或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进行标注,并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各条文献按在论文中出现的文献序号顺序依次排列。 2.1 顺序编码制参考文献著录项目 1) 主要责任者。是指对文献的知识内容负主要责任的个人或团体,包括专著作者、论 文集主编,学位申请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等。 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责任者超过3人时,只著录前3个责任者,其后加“等” 字(英文用et al )。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合编”等责任说明文字。外文主要责任者用原著,姓名前后应遵重各国的习惯。作者不明时,此顶可省略。 2) 文献名及版本(初版省略)。文献名包括书名、论文题名、专利题名、析出题名等。文 献名不加书名号“《》”。 3) 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根据GB 3469—83规定,以英文大写字母方式标识以下 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建议采用以下标识:磁带(magnetic)[MT], 磁盘(disk)[DK], 光盘[CD], 联机网络(online)[OL]。 电子文献类型与载体类型标识基本格式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例如: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 GB/T 7714-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两种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为我国文后参考文献著录的国家标准。凡是引用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在文中予以标注,并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表。 按照新的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参考文献标注法中的顺序编码制的主要要求如下: 1.参考文献与注释应分别标注 (1)参考文献是为撰写论文而引用的有关文献的信息资源。参考文献采用实引方式,即在文中用上角标(序号[1]、[2]…)标注,并与文末参考文献表列示的参考文献的序号及出处等信息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同一文献被多次引用的,全文中始终标注第一次引用的序号。 文中同一处引用多个文献时,将各个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隔开;如为连续序号,可用“-”标注起讫序号。 示例:张三[1]指出……李四[2,3]认为……形成了多种数学模型[11-13]…… 一篇文献如只被引用一次,页码在文末的参考文献表中著录:一篇文献如被多次引用,页码标注在文中上角标“[]”之外(如:[1]32、[15]256…)。 (2)注释是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释、说明或补充,使用上角标(序号①、②…)标注,并采用脚注方式。 2.参考文献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 (1)专著 专著的基本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为: [序号]主要责任者. 题名[文献类型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 如有其他题名信息、其他责任者等需著录的信息,其一般著录格式为: [序号]主要责任者. 题名: 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 其他责任者. 版本项.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 示例: [1]江平.民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179-193. [2]金子宏.日本税法原理[M].刘多田,等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 [3]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4]孙章法.理性经济人的制度规制[D].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连续出版物 期刊、报纸等连续出版物的基本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为: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连续出版物题名,年,(期):页码. 如有其他题名信息、出版物卷次等需著录的信息,其一般著录格式为: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 连续出版物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年,卷(期):页码. 示例: [1]李柄穆.理想的图书馆员和信息专家的素质与形象[J].图书情报工作,2000,(2):58. [2]李晓东,张庆红,叶瑾琳.气候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35 (1):101-106. [3]丁文祥.数字革命与国际竞争[N].中国青年报,2000-11-20(15).

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 著录规则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GB7714-87)、《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GB/T3179-92)以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并采用顺序编码标注制。 1.引用的文献在文内标注格式 对论文所引用的文献,要按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先后,在文献的着者或成果叙述文字的右上角用方括号标注序号,或者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例如:·1981年日本仅给出了扁平车轮冲击钢轨的垂直冲击速度公式[1],…… ·薛杜普等[2]指出棉酚从体内排泄缓慢。 ·文献[2]指出,棉酚从体内排泄缓慢。 ·定理的证明见文献[3]。 引用多篇文献或同一着者多篇文献时,只需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分开;如遇连续序号,可用“~”连接,略去中间序号。例如: ·早期的研究结果[2,4,6-9]表明,…… 2.文后参考文献着录格式及示例 (1)书或专着

[序号]着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所在的起始或起止页码. [1]翟婉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7.74—80. [2]纳霍德金M Д牵引电机设计[M]李忠武,樊俊杰,李铁元译.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3.21-25. [3]Eisson H N.Immunology:an introduction to molecular and cellular principles of the immune respones[M].5th ed. New York:Harper and Row,1974.3-6. (2)期刊(连续出版物) [序号]着者.题(篇)名[J].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引文所在的起始或起止页码. [1]史峰,李致中.铁路车流路径的优选算法[J].铁道学报,1993,15(3):70. [2]You C H, Lee K Y,Chey R F, et al. Electrogastrographic study of patients with unexplained nausea, bloating and vomiting[J]. Gastroenterology,1980,79:311-314. (3)会议录、论文集、论文汇编中的析出文献

著录规则

中文普通图书编目细则 1.前言: 1.1规则主要根据国际标准书目著录ISBD-(M)和《文献著录总则》GB379 2.1-83、《普通图书著录规则》GB3792.2-85,并参照《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和《中文图书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华艺出版社2000年)制定。 1.2标准的著录对象是现代汉语图书及现代版古汉语图书。题名页与正文出现多语种时,属于下列情况之一,按汉语文图书著录: 1.2.1题名页与正文都用两种以上文字对照,其中之一为汉语文; 1.2.2题名页有几种文字对照,正文为汉语文; 1.2.3正文用汉语文解释其他文字(包括对其它文字的注释); 1.2.4学习语言使用的外语教材、语言读物等参考资料,题名页为汉语文。 2.著录信息源: 2.1著录信息源是文献本身。文献本身信息不足,可参考其它信息源。非文献本身的著录信息置于方括号“[ ]”内。各著录项目的主要来源如下: 2.1.1 题名与责任者项 题名页,无题名页为版权页、封面、序言、后记。 2.1.2版本项 版权页、题名页、封面、出版说明等处 2.1.3出版发行项 版权页、题名页、封面、出版说明等处 2.1.4载体形态项 整部图书及附件 2.1.5丛书项 整部图书 2.1.6附注项 任何信息源 2.1.7标准编号与获得方式项 任何信息源 2.2著作为多件或著录根据有两个以上,按如下办法处理: 2.2.1依第一卷(册)著录,如第一卷(册)未入藏,需查明其他各卷(册)情况,无法确定时,按根据最充分者著录。 2.2.2著录来源在著作各处出现差异,按主要来源顺序选定,并在附注项说明。 3著录详简级次:采用详细级次。 4著录用文字: a.著录用文字必须规范化。 b.题名与责任者、版本项、出版发行项、载体形态项、丛编项、附注项、提要项均用文献本 身的文字著录。 c.版次、出版日期或发行日期、卷(册)数、载体形态数量、尺寸或开本、丛书卷次号、价 格等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 d.著录项中出现的括号全部用半角状态录入,包括全套价格、页码、国别等。 e.各少数民族文字的文献采用本标准时,需按其文字的书写规则著录。 f.文献本身的文字出现错误,仍需照录,同时将考证所得的正确文字,在其后加“[ ]”校

著录文后参考文献的规则及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学术期刊格式: [序号]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第三作者等. 论文名称[J]. 学术期刊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 起页-止页. 1.高景德,王祥珩. 交流电机的多回路理论[J]. 清华大学学报,1987,27(1): 1-8(完整的) 2.高景德,王祥珩. 交流电机的多回路理论[J]. 清华大学学报,1987 (1): 1-8(缺卷的) 3.Chen S,Billing S A,Cowan C F,et al. Practical identification of MARMAX models.Int J Control,1990,52(6): 1327-1350(完整的) ◆学术著作格式 [序号]作者. 学术著作书名[M]: 版次(首版免注). 翻译者. 出版地: 出版社,出版年. 起页-止页 4.竺可桢. 物理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73. 1-3 5.霍夫斯基主编. 禽病学[M]: 下册. 第7版. 胡祥壁等译. 北京: 农业出版社,1981. 7-9 6.Aho A V,Sethi R,Ulhman J D. Compilers Principles.New York: Addisom Wedley,1986. 277-3083 ◆有KSBN号的论文集格式 [序号]作者. 论文名称[C]. 见(In:)主编. (,eds.)有KSBN号的论文集名. 出版地: 出版社,出版年. 起页-止页7.张全福,王里青. “百家争鸣”与理工科学报编辑工作[C]. 见: 郑福寿主编. 学报编论丛: 第二集. 南京: 河海大学出版社,1991. 1-4 8.Dupont B.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in 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C]. In:White H J,Smith R,eds. Proc. of the 3rd Annual Meeting of Im Soc for Experimental Hematology(ISEH). Houstom: ISEH,1974. 44-464 ◆学位论文格式 [序号]作者. 论文题目[D]: [硕士或博士学位论文]. 保存地点: 保存单位,年份. 9.张竹生. 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 [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 北京大学数学系,1983 10.余勇. 劲性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1998 ◆专利文献格式 [序号]专利申请者. 专利名称[P]. 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 出版日期 11.姜锡洲. 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法[P]. 中国专利,881056073. 1989-07-266 ◆技术标准格式 [序号]起草责任者. 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发布年. 标准名称[S]. 出版地: 出版社,出版年 12.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六分委员会. CB6447-S6文摘编写规则[S]. 北京: 标准出版社,1986 ◆报纸文献格式 [序号]作者. 文献题名[N].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面次序) 13.谢希德. 创新学习的交思路[N]. 人民日报,1998-12-25(10) ◆电子文献格式 [序号]作者. 文献题名. 电子文献类型标示[DB/CD]. 载体类型标示文献网址或出处,更新/引用日期 14.万锦坤. 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15.王明亮. 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新进展[EB/OL]. https://www.doczj.com/doc/9b16487362.html,/pub/980810- 2.html,1998-08-16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一、文献类型和标识代码 根据GB/T 7714-2015附录B《文献类型和文献载体标识代码》规定,以大写字母方式标识文献类型:M—普通图书,C—会议录,G—汇编,N—报纸,J—期刊,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DB—数据库,CP—计算机程序,EB—电子公告,A —档案,CM—舆图,DS—数据集,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采用单字母“Z”标识。 电子资源载体和标识代码:MT—磁带,DK—磁盘,CD—光盘,OL—联机网络。 二、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及示例 1.专著: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识/文献载体标识].其他责任者.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 示例: [1] 张伯伟.全唐五代诗格会考[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288. [2] 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4版[M].金吾伦,胡新和,译.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 牛志明,斯温兰德,雷光春.综合湿地管理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海洋出版社,2012. [4] PEEBLES P Z,Jr.Probability,random variable,and random signal principles[M].4th ed.New York:McGraw Hill,2001. 2.专著中的析出文献: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文献载体标识].析出文献其他责任者//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其他题名信息.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 示例: [1] 白书农.植物开花研究[M]//李承森.植物科学进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8:146-16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