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医 病原生物学 试题 2

重医 病原生物学 试题 2

重医 病原生物学 试题 2
重医 病原生物学 试题 2

重庆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

试卷二

考试方式(开卷、闭卷):闭卷考试时间:120 分钟

注意事项:

(1)主观题目和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

(2)客观题(单项选择题、判断对错)的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答案写在试卷或主观题答卷上将作为无效答案。

(3)机读卡填写必须准确、清楚,学号应右对齐,学号位数不足的在左边空格以0 代替。试卷类型不选。

(4)考试结束前半小时收机读卡答卷和本试卷,请合理安排答题时间。

一. 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2分)

1.质粒

2.无菌操作

3.脓毒血症

4.包涵体

5.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6.转续宿主

二.问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1.简述HBV血清学主要抗原抗体标志物,并列表说明其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2.狂犬病是由什么病原引起?人被狂犬咬伤应采取的措施有那些?

3.什么叫病媒昆虫?列举四种媒介昆虫以及引起的疾病。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选择其中一个最佳答案将其填写在答题卡上,每小题1分,共60分)

1. HIV能感染的细胞是

A、CD

4+ T细胞 B、CD

8

+ T细胞 C、肝细胞

D、B细胞

E、表面有CD

4

+ 的各种免疫细胞2. 下列核酸为DNA的病毒是

A、HAV

B、HBV

C、HIV

D、HCV

E、HDV

3.乙肝病毒可辅导下列哪个病毒感染人体

A、甲肝病毒

B、丙肝病毒

C、丁肝病毒

D、戊肝病毒

E、庚肝病毒

4.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 )

A.螺旋体

B.放线菌

C.病毒

D.细菌

E.立克次体5.属于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 )

A.螺旋体

B.放线菌

C.真菌

D.细菌

E.立克次体

6. 无细胞壁结构的微生物是( )

A.革兰氏阴性菌

B.真菌

C.支原体

D.衣原体

E.螺旋体

7.与细菌的运动有关的结构是( )

A.鞭毛

B.菌毛

C.纤毛 D荚膜 E轴丝

8.与内毒素有关的细菌结构是( )

A.外膜

B.核膜

C.线粒体膜

D.荚膜

E.细胞膜

9.细菌的“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是指( )

A.mRNA

B.核蛋白体

C.质粒

D.异染颗粒

E.性菌毛

10.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可致的疾病是

A.头面部疱疹 B.生殖器疱疹 C.尖锐湿疣 D.带状疱疹 E.胎儿畸形

11. 与肝癌发生有关的主要真菌是

A. 皮肤癣菌

B. 曲霉菌

C. 申克氏孢子丝菌

D. 白色念珠菌

E. 新型隐球菌

12.下列细菌中,产生毒素与噬菌体有关的是( )

A.破伤风杆菌

B.白喉杆菌

C.霍乱弧菌

D.产气荚膜杆菌

E.大肠杆菌

13. G-菌细胞壁内不具有的成分是( )

A.粘肽

B.磷壁酸

C.脂蛋白

D.脂多糖

E.外膜

14.下列哪项不是噬菌体的特性( )

A.个体微小

B.具备细胞结构

C.由衣壳和核酸组成

D.专性细胞内寄生

E.以复制方式增殖;

15.前噬菌体是指( )

A.以整合到宿主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组

B.进入宿主菌体内的噬菌体

C.尚未感染细菌的游离噬菌体

D.尚未完成装配的噬菌体

E.成熟的子代噬菌体。

16. 引起鹅口疮的真菌是

A.絮状表皮癣菌

B.石膏样小孢子菌

C.许兰氏毛菌

D.白色念珠菌

E.新型隐球菌

17. 病毒的持续性感染包括有

A.隐性感染 B.慢性感染 C.潜伏感染 D.慢病毒感染 E.B+C+D

18. 判断消毒灭菌是否彻底的主要依据是( )

A.繁殖体被完全消灭

B.芽胞被完全消灭

C.鞭毛蛋白变性

D.菌体D.NA.变性

E.以上都不是

19. 引起菌群失调症的原因是()

A.态制剂的大量使用

B.正常菌群的遗传特性明显改变

C.正常菌群的耐药性明显改变

D.正常菌群的增殖方式明显改变

E.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明显改变

20. 杀灭物体表面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A.灭菌

B.防腐

C.无菌操作

D.消毒

E.无菌

21.关于紫外线杀菌不正确的是( )

A.紫外线杀菌与波长有关

B.紫外线损伤细菌DNA.构型

C.紫外线的穿透力弱,故对人体无害

D.紫外线适用于空气或物体表面的消毒

E.一般用紫外线灯做紫外线的杀菌处理

22.关于高压蒸汽灭菌法不正确的是( )

A.灭菌效果最可靠,应用最广

B.适用于耐高温和潮湿的物品

C.可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D.通常压力为2.05kg/cm2

E.通常温度为121.3℃

23. 引起小儿“秋季腹泻”最常见的病毒是( )

A.腺病毒 B.轮状病毒 C.ECHO病毒 D.肠道病毒71型E.肠道病毒70型

24.杀灭细菌芽胞最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是( )

A.紫外线照射

B.干烤灭菌法

C.间歇灭菌法

D.流通蒸汽灭菌法

E.高压蒸汽灭菌法

25. 一位18岁女学生就诊时主诉:近一个月来咳嗽 ,痰中时有血丝 .消瘦并感疲乏无

力、午后低热、心悸、盗汗、食欲不振 .医生高度怀疑为肺结核并对其进行临床检查 ,其中痰标本微生物检查:痰标本集菌涂片后 ,应选用的方法是( )

A.革兰染色法;

B.墨汁染色法;

C.特殊染色法;

D.抗酸染色法;

E.镀银染色法

26.细菌代谢产物中,与致病性无关的是

A.毒素

B.血浆凝固酶

C.热原质

D.细菌素

E.透明质酸酶

27.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物质是

A.荚膜

B.菌毛

C.血浆凝固酶

D.芽胞

E.透明质酸酶

28.革兰阳性菌类似菌毛作用的成分是

A.肽聚糖

B.M蛋白

C.膜磷壁酸

D.壁磷壁酸

E.SPA

29.有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的物质是

A.菌毛

B.荚膜

C.M蛋白

D.血浆凝固酶

E.透明质酸酶

30.细菌内毒素的成分是

A.H抗原

B.肽聚糖

C.O抗原

D.荚膜多糖

E.脂多糖

31潜伏感染的特点是

A.潜伏期长达数月至数十年

B.症状多为亚急性

C.潜伏状态检测不到任何病毒指标

D.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E.病毒很快被清除;

32.白百破三联疫苗的组成是

A.百日咳类毒素,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

B.百日咳死疫苗,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

C.百日咳死疫苗,白喉死疫苗,破伤风类毒素

D.百日咳活疫苗,白喉活疫苗,破伤风死疫苗

E.百日咳活疫苗,白喉死疫苗,破伤风死疫苗

33.给人使用时要注意防止Ⅰ型超敏反应的免疫制剂是

A.丙种球蛋白

B.胎盘球蛋白

C.抗毒素

D.白细胞介素

E.干扰素

34.伤寒病人发病第一周内,分离病原菌应采取的标本是

A.血液

B.尿液

C.粪便

D.呕吐物

E.脑脊液

35.咽喉假膜标本涂片染色后,镜检出有异染颗粒的棒状杆菌,其临床意义在于诊断

A.结核病

B.军团病

C.白喉

D.脑脊髓膜炎

E.百日咳

36.关于金黄色葡萄球菌 ,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耐盐性强

B.在血平板上形成完全透明的溶血环

C.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时病变比较局限

D.不易产生耐药性 ,抵抗力强

E.革兰阳性菌

37. 内基小体是

A.衣原体包涵体

B.麻疹病毒包涵体

C.腺病毒包涵体

D.狂犬病毒包涵体

E.疱疹病毒包涵体

38. 有关衣原体发育周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原体具有感染性

B.始体在发育周期中无感染性

C.始体较原体大,有致密的核质

D.始体在空泡内以二分裂形式繁殖形成子代原体

E.衣原体每个发育周期需要20~40小时;

39.SPA在致病中的作用是

A.抑制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B.因其有抗原性

C.是一种毒素

D.能破坏吞噬细胞

E.在菌体表面形成保护层

40.葡萄球菌的培养特性是

A.营养要求高 ,必须在血平板上才能生长

B.均能产生金黄色色素

C.分解菊糖产酸

D.耐盐性强, 可在含10%~15%NaCL的培养基中生长

E.专性需氧

41.关于乙型溶血型链球菌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是链球菌属中致病力最强的

B.感染容易扩散

C.可引起超敏反应性疾病

D.产生多种外毒素 ,故可用类毒素预防

E.对青霉素敏感

42.用于辅助诊断风湿热的抗"O"试验原理是( )

A.溶血反应

B.凝集反应

C.凝集溶解反应

D.血凝抑制反应

E.毒素与抗毒素中和反应

43.肺炎链球菌的致病因素主要是

A.内毒素

B.外毒素

C.荚膜

D.菌毛

E.侵袭性酶

44.关于淋球菌 ,下列错误的是

A.Gˉ肾性双球菌 B人是本菌唯一宿主 C.通过性接触传播

D.新生儿可经产道传播

E.女性感染者比男性严重

45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

A.产褥热

B.风湿热

C.猩红热

D.波状热

E.以上都不是46.下列细菌中繁殖最慢的是( )

A.大肠埃希菌

B.丙型链球菌

C.脑膜炎奈瑟菌

D.结核分枝杆菌

E.肺炎链球菌

47.关于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错误的概念是( )

A.疫苗株不耐热,储存和运输中必须冷藏,口服接种应以凉开水送服

B.脊髓灰质炎病毒分3个血清型,接种1型疫苗可预防所有3个血清型脊髓灰质炎

C.冬季肠道疾病较少,对疫苗的干扰作用小, 故适于冬季接种

D.接种疫苗后通过自然途径感染机体,因此可产生局部分泌型IgA和血清IgG抗体

E.疫苗株有回复突变为野毒株的可能

48.对HBcAg叙述错误的是( )

A.存在于Dane颗粒的内部

B.具有较强抗原性

C.不易在血循环中检出

D.相应抗体具有保护作用

E.可在感染肝细胞膜上表达

49.被狂犬咬伤后,最正确的处理措施是( )

A.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抗病毒药物

B.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抗病毒药物

C.清创+抗生素

D.清创+接种疫苗+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

E.清创+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

50. HIV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

A.同性或异性间性行为

B.药瘾者共同污染HIV的注射器

C.输血和器官移植

D.母婴垂直传播和围产期传播

E.日常生活的一般接触

51.病毒的最基本结构为( )

A.核心

B.衣壳

C.包膜

D.核衣壳

E.刺突

52. 可高度传染乙型肝炎的血液中含有( )

A.HBsAg、HBcAg、HBeAg

B.HBsAg、抗HBe、抗HBc

C.HBsAg、抗HBs、HBeAg

D.抗HBe、抗HBs、抗HBc

E.HBsAg、抗HBc、HBeAg

53.下列描述病毒的基本性状中 ,错误的是( )

A.专性细胞内寄生

B.只含有一种核酸

C.形态微小 ,可通过滤菌器

D.结构简单,非细胞型结构

E.可在宿主细胞外复制病毒组装成分

54. 可致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病毒为( )

A.HAV、HBV和HCV B.HBV,HCV和HDV C.HCV、HDV和HEV

D. HDV、HEV和HAV E.HEV、HAV和HBV

55.朊病毒(或称朊毒体)的化学本质是( )

A.核酸和蛋白质

B.核酸、蛋白质和多糖

C.核酸

D.蛋白质

E.糖蛋白

56.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是( )

A.流行性感冒杆菌

B.流感病毒

C.副流感病毒

D.呼吸道合胞病毒

E.鼻病毒

57.以下对抗生素不敏感微生物是( )

A.支原体 B.衣原体 C.病毒 D.立克次体 E.螺旋体

58. 血液中不易查到的HBV抗原是( )

E.pre-S2

A.HBsAg

B.HBcAg

C.HBeAg

D.pre-S

1

59.麻疹疫苗的接种对象为

A.新生儿

B.二月龄婴儿

C.四月龄婴儿

D.六月龄婴儿

E.八月龄婴儿60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是一种由( )

A.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亚急性感染

B.麻疹病毒引起的持续感染

C.疱疹病毒引起的隐伏感染

D.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

E.狂犬病毒引起的慢性感染

四.判断对错(正确者选A,错误者选B,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每题1分共10分)

61.以神经毒素致病的细菌是霍乱弧菌( )

A.正确

B.错误

62.能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是破伤风杆菌( )

A.正确

B.错误

63.产气荚膜梭菌是引起烫伤样皮肤综合症的微生物( )

A.正确

B.错误

64.乙性溶血型链球菌是能产生SPA的细菌( )

A.正确

B.错误

65.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常由细菌引起 ( )

A.正确

B.错误

66.F质粒可编码细菌的耐药性。( )

A.正确

B.错误

67.与细菌致病作用有关的代谢产物不包括细菌素( )

A.正确

B.错误

68.分离肠道杆菌一般选用基础培养基( )

A.正确

B.错误

69.单细胞真菌的结构由菌丝和孢子两部分组成。( )

A.正确

B.错误

70.破伤风杆菌的芽胞位于菌体的中间部位( )

A.正确

B.错误

2020年自考《病原生物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一)

2020年自考《病原生物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一) 一、A型题 1. 肾单位不包括 A. 肾小球 B. 髓袢升支 C. 髓袢降支 D. 集合管 E.近曲小管 2. 正常情况下,能被肾小管完全重吸收的物质是 A. 尿素 B. 尿酸 C. 肌酐 D. 葡萄糖 E.K+ 3. 肾小管的重吸收最重要的部位是 A. 近曲小管 B. 远曲小管 C. 髓袢细段 D. 髓袢粗段 E.集合管 4. 正常代谢中肾小管对[HCO3ˉ]重吸收的主要部份是在: A.远曲小管 B.近曲小管 C.集合管- D.肾盂 E.髓袢 5. 正常代谢中肾小管对糖的重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近曲小管 B.髓袢 C.远曲小管 D.集合管 E.肾盂

6. 正常人每日通过肾小球滤过的原尿达 A. 50L B. 80L C. 100L D. 180L E.300L 7. 肾小管髓袢升支的功能主要是 A. 重吸收水 B. 重吸收溶质 C. 重吸收水而不重吸收溶质 D. 水与溶质均重吸收 E.水与溶质均不重吸收 8. 几乎不被肾小管重吸收的物质是 A. 尿素 B. 氨基酸 C. 肌酐 D. 谷胱甘肽 E. 肌酸 9. 理想的清除试验是: A.葡萄糖清除试验 B.Na+清除试验 C.BUN清除试验 D.内生肌酐清除试验 E.菊粉清除试验 10. 选择性指数反映了肾小球选择性的状态,当选择参数>0.2时: A.表示高选择性

B.表示低选择或非选择性 C.表示选择性不敏感 D.表示选择性非常敏感 E. 表示中度选择性 二、X型题 1.关于肾脏的基本结构,下列哪些正确: A.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C.肾小体由中央部的肾小球和包绕其外的肾小囊组成 D.肾小管分近端小管、髓袢细段和远端小管三段 E.肾血管有二级毛细血管网 2.滤过膜通透性大小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不受肾小球系膜的调节 B.滤过膜面积 C.孔径屏障和电荷屏障 D.有效滤过压 E.肾血流量 3.下列哪些是肾小球滤过功能评价指标 A.肾小球滤过率 B.滤过分数 C.尿酶 D.尿蛋白选择指数 E.HCO3-排泄分数 4.利用不同物质的清除率可测定肾脏的哪些功能: A.肾小球滤过率 B.肾小管重吸收 C.排泌作用 D.肾血流量

细胞生物学试卷及答案套

细胞生物学模拟试题(一)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一)A型题 1.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表达最重要的调节方式A.RNA编辑 B.转录水平的调节 C.转录后的修饰 D.翻译水平的调节 E.翻译后的修饰 2.溶酶体的水解酶与其它糖蛋白的主要区别是 A、溶酶体的水解酶是酸性水解酶 B、溶酶体的水解酶的糖链上含有6-磷酸甘露糖 C、糖类部分是通过多萜醇加到蛋白上的 D、溶酶体的水解酶是由粗面质网合成的 E、溶酶体的水解酶没有活性 3.构成缝隙连接的连接小体的连接蛋白分子每个分子跨膜A.1次 B.2次 C.4次 D.6次 E.7次 4.能防止细胞膜流动性突然降低的脂类是 A.磷脂肌醇 B.磷脂酰胆碱 C.胆固醇 D.磷脂酰丝氨酸 E.鞘磷脂

5.目前所知的最小细胞是 A.球菌 B.杆菌 C.衣原体 D.支原体 E.立克次体 6.电子传递链位于 A、细胞膜 B、线粒体外膜 C、膜间腔 D、线粒体膜 E、线粒体基质 7.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 A、不涉及基因的激活和表达 B、没有蛋白质合成 C、涉及一系列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D、没有RNA参与 E、DNA的分子量不变 8.胶原在形成胶合板样结构 A.皮肤中 B.肌腱 C.腺泡 D.平滑肌 E.角膜 9.细胞学说的创始人是 A.Watson &Crick B.Schleiden &Schwann C.R. Hook&A. Leeuwenhook

D.Purkinje&VonMohl E.Boveri&Suntton 10.质网与下列那种功能无关 A、蛋白质合成 B、蛋白质运输 C、O-连接的蛋白糖基化 D、N-连接的蛋白糖基化 E、脂分子合成 11.激素在分化中的主要作用 A.远距离细胞分化的调节 B.细胞识别 C.细胞诱导 D.细胞粘附 E.以上都不是 12.已知一种DNA分子中T的含量为10%,依次可知该DNA分子所含腺嘧啶的量为 A.80% B.40% C.30% D.20% E.10% 13.下列有关溶酶体产生过程说确的是 A、溶酶体的酶是在粗面质网上合成并经O-连接的糖基化修饰,然后转移至高尔基体的 B、溶酶体的酶在高尔基的顺面膜囊中寡糖链上的甘露糖残基发生磷酸化形成M6P C、在高尔基体的反面膜囊和TGN膜上存在M6P的受体,这样溶酶体的酶与其它蛋白区别开来

(完整版)分子生物学试题及答案(整理版)

分子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cDNA与cccDNA:cDNA是由mRNA通过反转录酶合成的双链DNA;cccDNA是游离于染色体之外的质粒双链闭合环形DNA。 2.标准折叠单位:蛋白质二级结构单元α-螺旋与β-折叠通过各种连接多肽可以组成特殊几何排列的结构块,此种确定的折叠类型通常称为超二级结构。几乎所有的三级结构都可以用这些折叠类型,乃至他们的组合型来予以描述,因此又将其称为标准折叠单位。 3.CAP:环腺苷酸(cAMP)受体蛋白CRP(cAMP receptor protein ),cAMP与CRP结合后所形成的复合物称激活蛋白CAP(cAMP activated protein ) 4.回文序列:DNA片段上的一段所具有的反向互补序列,常是限制性酶切位点。 5.micRNA:互补干扰RNA或称反义RNA,与mRNA序列互补,可抑制mRNA的翻译。 6.核酶: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在RNA的剪接加工过程中起到自我催化的作用。 7.模体: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中存在着某些立体形状和拓扑结构颇为类似的局部区域 8.信号肽: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N端有15~36个氨基酸残基的肽段,引导蛋白质的跨膜。 9.弱化子:在操纵区与结构基因之间的一段可以终止转录作用的核苷酸序列。 10.魔斑:当细菌生长过程中,遇到氨基酸全面缺乏时,细菌将会产生一个应急反应,停止全部基因的表达。产生这一应急反应的信号是鸟苷四磷酸(ppGpp)和鸟苷五磷酸(pppGpp)。PpGpp与pppGpp的作用不只是一个或几个操纵子,而是影响一大批,所以称他们是超级调控子或称为魔斑。 11.上游启动子元件:是指对启动子的活性起到一种调节作用的DNA序列,-10区的TATA、-35区的TGACA 及增强子,弱化子等。 12.DNA探针:是带有标记的一段已知序列DNA,用以检测未知序列、筛选目的基因等方面广泛应用。13.SD序列:是核糖体与mRNA结合序列,对翻译起到调控作用。 14.单克隆抗体:只针对单一抗原决定簇起作用的抗体。 15.考斯质粒:是经过人工构建的一种外源DNA载体,保留噬菌体两端的COS区,与质粒连接构成。16.蓝-白斑筛选:含LacZ基因(编码β半乳糖苷酶)该酶能分解生色底物X-gal(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苷)产生蓝色,从而使菌株变蓝。当外源DNA插入后,LacZ基因不能表达,菌株呈白色,以此来筛选重组细菌。称之为蓝-白斑筛选。 17.顺式作用元件:在DNA中一段特殊的碱基序列,对基因的表达起到调控作用的基因元件。18.Klenow酶:DNA聚合酶I大片段,只是从DNA聚合酶I全酶中去除了5’→3’外切酶活性 19.锚定PCR:用于扩增已知一端序列的目的DNA。在未知序列一端加上一段多聚dG的尾巴,然后分别用多聚dC和已知的序列作为引物进行PCR扩增。 20.融合蛋白:真核蛋白的基因与外源基因连接,同时表达翻译出的原基因蛋白与外源蛋白结合在一起所组成的蛋白质。 二、填空 1. DNA的物理图谱是DNA分子的(限制性内切酶酶解)片段的排列顺序。 2. RNA酶的剪切分为(自体催化)、(异体催化)两种类型。 3.原核生物中有三种起始因子分别是(IF-1)、(IF-2)和(IF-3)。 4.蛋白质的跨膜需要(信号肽)的引导,蛋白伴侣的作用是(辅助肽链折叠成天然构象的蛋白质)。5.启动子中的元件通常可以分为两种:(核心启动子元件)和(上游启动子元件)。 6.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结构分子生物学)、(基因表达与调控)、(DNA重组技术)三部分。7.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关键性实验是(肺炎球菌感染小鼠)、( 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这两个实验中主要的论点证据是:(生物体吸收的外源DNA改变了其遗传潜能)。 8.hnRNA与mRNA之间的差别主要有两点:(hnRNA在转变为mRNA的过程中经过剪接,)、 (mRNA的5′末端被加上一个m7pGppp帽子,在mRNA3′末端多了一个多聚腺苷酸(polyA)尾巴)。 9.蛋白质多亚基形式的优点是(亚基对DNA的利用来说是一种经济的方法)、(可以减少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随机的错误对蛋白质活性的影响)、(活性能够非常有效和迅速地被打开和被关闭)。 10.蛋白质折叠机制首先成核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成核)、(结构充实)、(最后重排)。 11.半乳糖对细菌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可以作为碳源供细胞生长);另一方面(它又是细胞壁的成分)。所以需要一个不依赖于cAMP—CRP的启动子S2进行本底水平的永久型合成;同时需要一个依赖于cAMP—CRP的启动子S1对高水平合成进行调节。有G时转录从( S2)开始,无G时转录从( S1)开

细胞生物学题库(含答案)

1、胡克所发现的细胞是植物的活细胞。X 2、细胞质是细胞内除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 3、细胞核及线粒体被双层膜包围着。√ 一、选择题 1、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集中在细胞的一个或几个区域中,密度低,与周围的细胞质无明确的界限,称作(B) A、核质 B拟核 C核液 D核孔 2、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最主要的差别是(A) A、原核生物无定形的细胞核,真核生物则有 B、原核生物的DNA是环状,真核生物的DNA是线状 C、原核生物的基因转录和翻译是耦联的,真核生物则是分开的 D、原核生物没有细胞骨架,真核生物则有 3、最小的原核细胞是(C) A、细菌 B、类病毒 C、支原体 D、病毒 4、哪一项不属于细胞学说的内容(B) A、所有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构成 B、细胞是生命的最简单的形式 C、细胞是生命的结构单元 D、细胞从初始细胞分裂而来 5、下列哪一项不是原核生物所具有的特征(C) A、固氮作用 B、光合作用 C、有性繁殖 D、运动 6、下列关于病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A、病毒可完全在体外培养生长 B、所有病毒必须在细胞内寄生 C、所有病毒具有DNA或RNA作为遗传物质 D、病毒可能来源于细胞染色体的一段 7、关于核酸,下列哪项叙述有误(B) A、是DNA和RNA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 B、DNA和RNA分子中所含核苷酸种类相同 C、由碱基、戊糖和磷酸等三种分子构成 D、核苷酸分子中的碱基为含氮的杂环化合物 E、核苷酸之间可以磷酸二酯键相连 8、维持核酸的多核苷酸链的化学键主要是(C) A、酯键 B、糖苷键 C、磷酸二酯键 D、肽键 E、离子键 9、下列哪些酸碱对在生命体系中作为天然缓冲液?D A、H2CO3/HCO3- B、H2PO4-/HPO42- C、His+/His D、所有上述各项 10、下列哪些结构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均有存在?BCE A、细胞核 B、质膜 C、核糖体 D、线粒体 E、细胞壁 11、细胞的度量单位是根据观察工具和被观察物体的不同而不同,如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病毒,计量单位是(C) A、毫米 B、微米 C、纳米 D、埃 四、简答题 1、简述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细胞生物学题库 含答案

《细胞生物学》习题及解答 第一章绪论 本章要点:本章重点阐述细胞生物学的形成、发展及目前的现状和前景展望。要求重点掌握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当前的研究热点或重点研究领域,重点掌握细胞生物学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重大事件及代表人物,了解细胞生物学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及其特点。 二、填空题 1、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规律的科学,是在、和三个不同层次上,以研究细胞的、、、和等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科学。1、生命活动,显微水平,亚显微水平,分子水平,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 2、年英国学者第一次观察到细胞并命名为cell;后来第一次真正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的科学家是。2、1665,Robert Hooke,Leeuwen Hoek。 3、1838—1839年,和共同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3、Schleiden、Schwann,基本单位。 4、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和。4、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 5、1858年德国病理学家魏尔肖提出的观点,通常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一个重要补充。5、细胞来自细胞。 6、人们通常将1838—1839年和确立的;1859年确立的;1866年确立的,称为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

6、Schleiden、Schwann,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孟德尔,遗传学。 7、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和分子细胞生物学几个时期。7、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细胞学经典时期,实验细胞学时期。 三、选择题 1、第一个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的是()。 a、Robert Hooke b、Leeuwen Hoek c、Grew d、Virchow 2、细胞学说是由()提出来的。 a、Robert Hooke和Leeuwen Hoek b、Crick和Watson c、Schleiden和Schwann d、Sichold和Virchow 3、细胞学的经典时期是指()。 a、1665年以后的25年 b、1838—1858细胞学说的建立 c、19世纪的最后25年 d、20世纪50年代电子显微镜的发明 4、()技术为细胞生物学学科早期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a、组织培养 b、高速离心 c、光学显微镜 d、电子显微镜 四、判断题 1、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结构的科学。( x) 2、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是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 x) 3、细胞是生命体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y) 4、英国学者Robert Hooke第一次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 x)

细胞生物学复习题 (含答案)

1.简述细胞生物学得基本概念,以及细胞生物学发展得主要阶段。 以细胞为研究对象,经历了从显微水平到亚显微与分子水平得发展过程,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从而探索细胞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变异代谢衰老及进化等各种生命现象得规律得科学;主要阶段:①细胞得发现与细胞学说得创立②光学显微镜下得细胞学研究③实验细胞学研究④亚显微结构与分子水平得细胞生物学。 2.简述细胞学说得主要内容。 施莱登与施旺提出一切生物,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动物与植物均有细胞组成,细胞就是生物形态结构与功能活动得基本单位。魏尔肖后来对细胞学说作了补充,强调细胞只能来自原来得细胞。 3.简述原核细胞得结构特点。 1)、结构简单 DNA为裸露得环状分子,无膜包裹,形成拟核。 细胞质中无膜性细胞器,含有核糖体。 2)、体积小直径约为1到数个微米。 4.简述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得区别。 5.简述DNA得双螺旋结构模型。 ① DNA分子由两条相互平行而方向相反得多核苷酸链组成。②两条链围绕着同一个中心轴 以右手方向盘绕成双螺旋结构。③螺旋得主链由位于外侧得间隔相连得脱氧核糖与磷酸组成,

内侧为碱基构成。④两条多核苷酸链之间依据碱基互补原则相连螺旋内每一对碱基均位于同一平面上并且垂直于螺旋纵轴,相邻碱基对之间距离为0、34nm,双螺旋螺距为3、4nm。6.蛋白质得结构特点。 以独特得三维构象形式存在,蛋白质三维构象得形成主要由其氨基酸得顺序决定,就是氨基酸组分间相互作用得结果。一级结构就是指蛋白质分子氨基酸得排列顺序,氨基酸排列顺序得差异使蛋白质折叠成不同得高级结构。二级结构就是由主链内氨基酸残基之间氢键形成,有两种主要得折叠方式a-螺旋与β-片层。在二级结构得基础上进一步折叠形成三级结构,不同侧键间互相作用方式有氢键,离子键与疏水键,具有三级结构既表现出了生物活性。三级结构得多肽链亚单位通过氢键等非共价键可形成更复杂得四级结构。 7.生物膜得主要化学组成成分就是什么? 膜脂(磷脂,胆固醇,糖脂),膜蛋白,膜糖 8.什么就是双亲性分子(兼性分子)?举例说明。 既含有亲水头部又含有疏水得尾部得分子,如磷脂一端为亲水得磷酸基团,另一端为疏水得脂肪链尾。 9.膜蛋白得三种类型。 膜内在蛋白(整合蛋白),膜外在蛋白,脂锚定蛋白 10.细胞膜得主要特性就是什么?膜脂与膜蛋白得运动方式分别有哪些? 细胞膜得主要特性:膜得不对称性与流动性; 膜脂翻转运动,旋转运动,侧向扩散,弯曲运动,伸缩与振荡运动。膜蛋白旋转运动与侧向扩散。 11.影响膜脂流动得主要因素有哪些? ①脂肪酸链得饱与程度,不饱与脂肪酸越多,相变温度越低其流动性也越大。 ②脂肪酸链得长短,脂肪酸链短得相变温度低,流动性大。 ③胆固醇得双重调节,当温度在相变温度以上时限制膜得流动性起稳定质膜得作用,在相变 温度以下时防止脂肪酸链相互凝聚,干扰晶态形成。 ④卵磷脂与鞘磷脂得比例,比值越大流动性越大。 ⑤膜蛋白得影响,嵌入膜蛋白越多,膜脂流动性越小 ⑥膜脂得极性基团、环境温度、pH值、离子强度及金属离子等均可对膜脂得流动性产生一 定得影响。 12.简述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得主要内容及其优缺点。 膜中脂双层构成膜得连贯主体,她们具有晶体分子排列得有序性,又有液体得流动性,膜中蛋白质以不同得方式与脂双层结合。优点,强调了膜得流动性与不对称性。缺点,但不能说明具有流动性性得质膜在变化过程中怎样保持完整性与稳定性,忽视了膜得各部分流动性得不均匀性。 13.小分子物质得跨膜运输方式有哪几种? 被动运输:简单扩散,易化扩散,离子通道扩散。主动运输:ATP直接供能,ATP间接供能。 14.简述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得区别。 被动运输不消耗细胞能量,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主动运输逆电化学梯度运输,需要消耗能量,都有载体蛋白介导。 15.大分子与颗粒物质得跨膜运输方式有哪几种? 胞吞作用(吞噬作用,胞饮作用,受体介导得胞吞作用)。胞吐作用(连续性分泌作用,受调性分泌作用) 16.简述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得过程。 小肠上皮细胞顶端质膜中得Na+/葡萄糖协同运输蛋白,运输2个Na+得同时转运1个葡萄糖分子,使胞质内产生高葡萄糖浓度;质膜基底面与侧面得葡萄糖易化扩散运输蛋白,转运葡萄糖离开细胞,形成葡萄糖得定向转运。Na+-K+泵将回流到细胞质中得Na+转运出细胞,维持Na+穿膜浓度梯度。

细胞生物学试题附答案精选范文

细胞生物学试题 一、填空题(20分) 1 、细胞是___的基本单位,是____的基本单位,是____的基本单位,是____的基本单 位。 2、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是____。 3、分辨率是指显微镜能够分辩____。 4、生物膜的基本特征是____。 5、膜蛋白可以分为____和____ 6、物质跨膜运输的主要途径是____。 7、按照所含的核酸类型,病毒可以分为____。 8、信号假说中,要完成含信号肽的蛋白质从细胞质中向内质网的转移需要细胞质中的____和内质网膜上的____的参与协助。 9、被称为细胞内的消化器官的细胞器是。 10、在内质网上继续合成的蛋白中如果存在____序列,则该蛋白将被定位到细胞膜上。 11、细胞内膜上的呼吸链主要可以分为两类,既____和____。 12、体外实验表明,MF正极与负极都能生长,生长快的一端为____,慢的一端为。 13、微丝在体内的排列方式主要有____、____和____。 14、真核细胞中,大分子的跨膜运输是通过____和____来完成的。 15、蛋白质的糖基化修饰主要分为____,和____。 16、具有将蛋白进行修饰、分选并分泌到细胞外的细胞器是____。 17、蛋白质的糖基化修饰主要分为____,指的是蛋白质上的____与____直接连接,和____,指的是蛋白质上的____与____直接连接。 18、真核细胞中,_____是合成脂类分子的细胞器。 19、内质网的标志酶是____。 20、70S核糖体可以分为____,80S核糖体可以分为____。 二、名词解释(20分) 1、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 2、分子细胞生物学molecular cell biology 3、质粒 4、类病毒 5、糙面内质网 6、半自主性细胞器 7、核小体 8、端粒 9、细胞骨架 10、踏车现象 三、选择题(20分) 1、对细胞的概念,近年来比较普遍的提法是:有机体的()

关于分子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分子生物学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一.填空题(每题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共20分) 1. DNA的物理图谱是DNA分子的()片段的排列顺序。 2. 核酶按底物可划分为()、()两种类型。 3.原核生物中有三种起始因子分别是()、()和()。 4.蛋白质的跨膜需要()的引导,蛋白伴侣的作用是()。5.真核生物启动子中的元件通常可以分为两种:()和()。6.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三部分。 7.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关键性实验是()、()。 8.hnRNA与mRNA之间的差别主要有两点:()、()。 9.蛋白质多亚基形式的优点是()、()、()。 10.蛋白质折叠机制首先成核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成核)、(结构充实)、(最后重排)。 11.半乳糖对细菌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可以作为碳源供细胞生长);另一方面(它又是细胞壁的成分)。所以需要一个不依赖于cAMP-CRP的启动子S2进行本底水平的永久型合成;同时需要一个依赖于cAMP-CRP的启动子S1对高水平合成进行调节。有G时转录从(S2 )开始,无G时转录从(S1 )开始。 12.DNA重组技术也称为(基因克隆)或(分子克隆)。最终目的是(把一个生物体中的遗传信息DNA转入另一个生物体)。典型的DNA重组实验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①提取供体生物的目的基因(或称外源基因),酶接连接到另一DNA分子上(克隆载体),形一个新的重组DNA分子。 ②将这个重组DNA分子转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中复制保存,这个过程称为转化。 ③对那些吸收了重组DNA的受体细胞进行筛选和鉴定。 ④对含有重组DNA的细胞进行大量培养,检测外援基因是否表达。 13、质粒的复制类型有两种:受到宿主细胞蛋白质合成的严格控制的称为(严紧型质粒),不受宿主细胞蛋白质合成的严格控制称为(松弛型质粒)。 14.PCR的反应体系要具有以下条件: a、被分离的目的基因两条链各一端序列相互补的 DNA引物(约20个碱基左右)。 b、具有热稳定性的酶如:TagDNA聚合酶。 c、dNTP d、作为模板的目的DNA序列 15.PCR的基本反应过程包括:(变性)、(退火)、(延伸)三个阶段。 16、转基因动物的基本过程通常包括: ①将克隆的外源基因导入到一个受精卵或胚胎干细胞的细胞核中; ②接种后的受精卵或胚胎干细胞移植到雌性的子宫;

2018年自学考试《病原生物学及检验》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学考试《病原生物学及检验》试题及答案 1、有关结核菌素试验,下述错误的是? A、属于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 B、可检测机体对结核杆菌的免疫状况 C、皮肤反应程度以局部红肿,硬结的直径为标准 D、可检测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E、12—18小时观察结果 正确答案:,,E 2、关于结核分枝杆菌抵抗力,错误的是? A、尘埃中保持传染性8~10天 B、干燥痰中可活2~8个月 C、直射日光下数小时死亡 D、耐热,63℃15分钟不死亡 E、对4%NaOH和6%H2S04有一定抵抗力 正确答案:,,D 3、结核杆菌侵入机体的途径,不可能的是? A、呼吸道 B、消化道 C、破损的皮肤 D、泌尿道 E、节肢动物的叮咬 正确答案:,,E

4、下列细菌中繁殖最慢的是? A、大肠埃希菌 B、丙型链球菌 C、脑膜炎奈瑟菌 D、结核分枝杆菌 E、肺炎链球菌 正确答案:,,D 5、与结核杆菌抗酸性有关的成分是? A、索状因子 B、磷脂 C、分枝菌酸 D、蜡脂D E、硫酸脑苷脂 正确答案:,,C 6、结核菌素试验为阳性反应,下述情况可能错误的是? A、表明机体已感染过结核杆菌 B、表明机体接种卡介苗成功 C、表明机体对结核杆菌有一定的特异性免疫 D、表明机体对结核杆菌有迟发型超敏反应 E、表明机体对结核杆菌无免疫力 正确答案:,,E 7、卡介苗是?

A、经甲醛处理后的人型结核杆菌 B、加热处理后的人型结核杆菌 C、发生了抗原变异的牛型结核杆菌 D、保持免疫原性,减毒的活的牛型结核杆菌 E、保持免疫原性,减毒的活的人型结核杆菌正确答案:,,D 8、细胞壁含脂类最多的细菌是? A、结核杆菌 B、白喉棒状杆菌 C、衣氏放线菌 D、霍乱弧菌 E、幽门螺杆菌 正确答案:,,A 9、百日咳杆菌的分离培养应采用? A、鲍金(B-G)培养基 B、巧克力培养基 C、伊红-美蓝培养基 D、罗氏培养基 E、亚碲酸钾培养基 正确答案:,,A 10、目前预防百日咳主要采用注射? A、类毒素

细胞生物学试题整理(含答案)

细胞生物学与细胞工程试题 一:填空题(共40小题,每小题0.5分,共20分) 1:现在生物学“三大基石”是:_,__。 2:细胞的物质组成中,_,_,_,_四种。 3:膜脂主要包括:_,_,_三种类型。 4:膜蛋白的分子流动主要有_扩散和_扩散两种运动方式。 5:细菌视紫红质蛋白结构的中部有几个能够吸光的_基因,又称发色基因。6:受体是位于膜上的能够石碑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的_。 7:信号肽一般位于新合成肽链的_端,有的可位于中部。 8:次级溶酶体是正在进行或完成消化作用的溶酶体,可分为_,_,及_。 9狭义的细胞骨架(指细胞质骨架)包括_,_,_,_及_。 10:高等动物中,根据等电点分为3类:α肌动蛋白分布于_;β和γ肌动蛋白分布于所有的_和_。 11:染色质的化学组成_,_,_,少量_。 12:随体是指位于染色体末端的球形染色体节段,通过_与_相连。 13:弹性蛋白的结构肽链可分为两个区域:富含_,_,_区段。 14:细胞周期可分为G1期,S期,G2期,G2期主要合成_,_,_等。 二:名词解释(每个1分,共20小题) 1:支原体 2:组成型胞吐作用 3:多肽核糖体 4:信号斑 5:溶酶体 6:微管 7:染色单体 8:细胞表面 9:锚定连接 10:信号分子 11:荧光漂白技术

12:离子载体 13:受体 14:细胞凋亡 15:全能性 16:常染色质 17:联会复合体 18组织干细胞 19:分子伴侣 20:E位点 三:选择题(每题一分,共20小题) 1:细胞中含有DNA的细胞器有() A:线粒体B叶绿体C细胞核D质粒 2:细细胞核主要由()组成 A:核纤层与核骨架B:核小体C:染色质和核仁 3:在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质主要有() A:需要与其他细胞组分严格分开的蛋白B:膜蛋白C:分泌性蛋白 D:需要进行修饰的pro 4:细胞内进行蛋白修饰和分选的细胞器有() A:线粒体 B:叶绿体 C:内质网 D:高尔基体5微体中含有() A:氧化酶 B:酸性磷酸酶 C:琥珀酸脱氢酶 D:过氧化氢酶6:各种水解酶之所以能够选择性的进入溶酶体是因为它们具有()A:M6P标志 B:导肽 C:信号肽 D:特殊氨基序列7:溶酶体的功能有() A:细胞内消化 B:细胞自溶 C:细胞防御 D:自体吞噬8:线粒体内膜的标志酶是() A:苹果酸脱氢酶 B:细胞色素 C:氧化酶 D:单胺氧化酶9:染色质由以下成分构成() A:组蛋白 B:非组蛋白 C:DNA D:少量RNA

分子生物学复习题(有详细答案)

绪论 思考题:(P9) 1.从广义和狭义上写出分子生物学的定义? 广义上讲的分子生物学包括对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以及从分子水平上阐明生命的现象和生物学规律。 狭义的概念,即将分子生物学的范畴偏重于核酸(基因)的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基因或DNA结构与功能、复制、转录、表达和调节控制等过程。其中也涉及与这些过程相关的蛋白质和酶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2、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几个方面?什么是反向生物学?什么是 后基因组时代? 研究内容: 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DNA重组技术和结构分子生物学。 反向生物学:是指利用重组DNA技术和离体定向诱变的方法研究已知结构的基因相应的功能,在体外使基因突变,再导入体内,检测突变的遗传效应,即以表型来探索基因结构。 后基因组时代:研究细胞全部基因的表达图式和全部蛋白质图式,人类基因组研究由结构向功能转移。 3、写出三个分子生物写学展的主要大事件(年代、发明者、简要内容) 1953年Watson和Click发表了?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结构?的著名论文,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1972~1973年,重组DNA时代的到来。H.Boyer和P.Berg等发展了重组DNA 技术,并完成了第一个细菌基因的克隆,开创了基因工程新纪元。 1990~2003年美、日、英、法、俄、中六国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解读人类遗传密码。 4、21世纪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随着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人类已经掌握了模式生物的所有遗传密码。又迎来了后基因组时代,人类基因组的研究重点由结构向功能转移。相关学说理论相应诞生,如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生命科学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第四章 思考题:(P130) 1、基因的概念如何?基因的研究分为几个发展阶段? 概念:基因是原核、真核生物以及病毒的DNA和RNA分子中具有遗传效应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和突变单位以及控制形状的功能单位。 发展阶段:○120世纪50年代以前,主要从细胞的染色体水平上进行研究,属于基因的染色体遗传学阶段。 ○220世纪50年代以后,主要从DNA大分子水平上进行研究,属于分

细胞生物学试题库及答案

细胞生物学 试、习题库(附解答)苏大《细胞生物学》课程组编 第一批

细胞生物学试题题库第一部分 填空题 1 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长与发育的基本单位,是遗传的基本单位。 2 实验生物学时期,细胞学与其它生物科学结合形成的细胞分支学科主要有细胞遗传学、细胞生理学和细胞 化学。 3 组成细胞的最基础的生物小分子是核苷酸、氨基酸、脂肪酸核、单糖,它们构成了核酸、蛋白质、脂类和 多糖等重要的生物大分子。 4 按照所含的核酸类型,病毒可以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1. 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是支原体,它所具有的细胞膜、遗传物质(D.NA.与RNA.)、核糖体、酶是 一个细胞生存与增殖所必备的结构装置。 2. 病毒侵入细胞后,在病毒D.NA.的指导下,利用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首先译制出早期蛋白以关闭宿主细胞 的基因装置。 3. 与真核细胞相比,原核细胞在D.NA.复制、转录与翻译上具有时空连续性的特点。 4. 真核细胞的表达与原核细胞相比复杂得多,能在转录前水平、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翻译水平、和翻译 后水平等多种层次上进行调控。 5. 植物细胞的圆球体、糊粉粒、与中央液泡有类似溶酶体的功能。 6. 分辨率是指显微镜能够分辩两个质点之间的最小距离。 7. 电镜主要分为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两类。 8. 生物学上常用的电镜技术包括超薄切片技术、负染技术、冰冻蚀刻技术等。 9. 生物膜上的磷脂主要包括磷脂酰胆碱(卵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肌醇、磷脂酰乙醇胺和鞘磷脂。 10. 膜蛋白可以分为膜内在蛋白(整合膜蛋白)和膜周边蛋白(膜外在蛋白)。 11. 生物膜的基本特征是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12. 内在蛋白与膜结合的主要方式有疏水作用、离子键作用和共价键结合。 13. 真核细胞的鞭毛由微管蛋白组成,而细菌鞭毛主要由细菌鞭毛蛋白组成。 14. 细胞连接可分为封闭连接、锚定连接和通讯连接。 15. 锚定连接的主要方式有桥粒与半桥粒和粘着带和粘着斑。 16. 锚定连接中桥粒连接的是骨架系统中的中间纤维,而粘着带连接的是微丝(肌动蛋白纤维)。 17. 组成氨基聚糖的重复二糖单位是氨基己糖和糖醛酸。 18. 细胞外基质的基本成分主要有胶原蛋白、弹性蛋白、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层粘连蛋白和纤粘连蛋白等。 19.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伸展蛋白和蛋白聚糖等。 20. 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完成细胞间的通讯联络。 21. 通讯连接的主要方式有间隙连接、胞间连丝和化学突触。 22. 细胞表面形成的特化结构有膜骨架、微绒毛、鞭毛、纤毛、变形足等。 23. 物质跨膜运输的主要途径是被动运输、主动运输和胞吞与胞吐作用。 24. 被动运输可以分为简单扩散和协助扩散两种方式。 25. 协助扩散中需要特异的膜转运蛋白完成物质的跨膜转运,根据其转运特性,该蛋白又可以分为载体蛋白 和通道蛋白两类。 26. 主动运输按照能量来源可以分为A.TP直接供能运输、A.TP间接供能运输和光驱动的主动运输。 27. 协同运输在物质跨膜运输中属于主动运输类型。 28. 协同运输根据物质运输方向于离子顺电化学梯度的转移方向的关系,可以分为共运输(同向运输)和反 向运输。

细胞生物学题库完整版.

1.细胞内膜系统(Endomembrane System):指在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相互关联、由单层膜包被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 主要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胞内体和分泌泡等。 2、细胞质基质(Cytoplasmic Matrix):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除去可分辨的细胞器以外的胶状物质 3、线粒体(mitochondrion):真核细胞内一种高效地将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转换为细胞生命活动直接能源ATP的细胞 器,普遍存在于各类真核细胞中,主要是封闭的双层单位膜结构,且内膜经过折叠演化为表面极大扩增的内膜特化系统。 4、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 ER):是真核细胞中内膜系统的组成之一,由封闭的管状或扁平囊状膜系统及其包 被的腔形成的互相沟通的三维网状结构。有糙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两种基本类型。合成细胞内除核酸以外一系列重要的生物大分子 5、高尔基体(Golgi Body):亦称高尔基复合体、高尔基器。是真核细胞中内膜系统的组成之一。是由光面膜组成的 囊泡系统,它由扁平膜囊(saccules)、大囊泡(vacuoles)、小囊泡(vesicles)三个基本成分组成 6、溶酶体(Lysosome):真核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为单层膜包被的囊状结构;内含多种水解酶,专为分解各种外源 和内源的大分子物质 7、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是一种具有异质性的细胞器,在不同生物及不同发育阶段有所不同。特点是内含一至多 种依赖黄素(flavin)的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标志酶) 8、蛋白质分选(Protein sorting):由于蛋白质发挥结构与功能的部位几乎遍布细胞的各种膜区与组分,因此,必然存 在不同的机制确保蛋白质分选,转运在细胞的特定部位,组装成结构域功能复合体,参与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这一过程称为蛋白质的定向转运或蛋白质分选 9、信号肽(signal sequence或signal peptide):引导蛋白质定向转移的线性序列,通常15-60个氨基酸残基,对所引导 的蛋白质没有特异性要求 10、导肽(Leader Peptide):前体蛋白N端的一段信号序列称为导肽或引肽,完成转运后被酶切除,成为成熟蛋白,这 种现象称后转译 11、脂筏:脂筏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分子排列有序的、较为紧密的、流动性较低的质膜微区结构,富含鞘脂和胆固醇, 在细胞的信息传递和物质运输等很多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12、红细胞血影:红细胞经低渗处理破裂释放出内容物,留下一个保持原形的空壳 13、流动镶嵌模型:是1972年提出的一种生物膜的结构模型,主要强调以下两点:1)膜的流动性,膜蛋白和膜脂均可以 侧向运动2)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有的镶在膜表面,有的嵌入或者横跨脂双分子层。 14、MTOC(课件,细胞外基质细胞骨架的运动,72页):即微管组织中心,在体内,微管的成核和组织过程与一些 特异结构相关,这些结构被称为微管组织中心 15、核孔复合体:由内、外核膜在一定距离处融合而成的环状孔,主要由胞质环、核质环、辐、栓构成。是一种特殊的 跨膜运输蛋白复合体,并且是双功能双向性的亲水性核质交换通道。(书p230) 16、核定位信号:亲核蛋白含有特殊的具有定位作用的氨基酸序列,这些特殊的短肽保证了整个蛋白质通过核孔复合体 被转运到细胞核内。 17、成体干细胞:指存在于一种已经分化组织中的未分化细胞,这种细胞能够自我更新并且能够特化形成组成该类型组 织的细胞。 18:细胞周期检查点:是细胞周期(cell cycle)中的一套保证DNA复制和染色体(chromosome)分配质量的检查机制。 是一类负反馈调节机制。当细胞周期进程中出现异常事件,如DNA损伤或DNA复制受阻时,这类调节机制就被激活,及时地中断细胞周期的运行。待细胞修复或排除故障后,细胞周期才能恢复运转 19细胞同步化(细胞增殖课件24页):在自然过程中发生或经人工处理造成的细胞周期呈现同步化生长的情况,包括自然同步化和人为同步化 20、CDK激酶:是与周期蛋白结合并活化,使靶蛋白磷酸化、调控细胞周期进程的激酶。与cdc2一样,含有一端类似的 氨基酸序列,可以与周期蛋白结合,并将周期蛋白作为其调节亚单位,进而表现出蛋白激酶活性。CDK激酶是细胞周期调控中的重要因素,是细胞周期运行的引擎分子。目前发现,哺乳动物细胞内至少存在12种CDK激酶,即CDK1至DK12。一般情况下,CDK激酶至少含有2个亚基,即周期蛋白和CDK蛋白。细胞内部的CDK激酶并不是一旦结合到周期蛋白上就具有激酶的活性,还需要一系列的酶促反应才能具有激酶的活性,使得细胞由分裂间期向分裂期转化,或者分裂间期内部转化。 21、成熟促进因子:即MPF,是一种使多种底物蛋白磷酸化的一种蛋白激酶,在细胞从G2期进入到M期时起着重要作用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习题及答案

免疫学部分 一、概述 【A型题】 1.免疫的概念是: A.机体的抗微生物感染功能 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 C.机体排除非自身物质的功能 D.机体识别、杀灭与清除外来微生物的功能 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物质的功能 2.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后果是 A.易发生肿瘤 B.易发生超敏反应 C.易发生感染 D.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E.易发生免耐受 3.免疫应答对机体是: A.有利的反应 B.不利的反应 C.有时有利,有时不利 D.适当时有利,不适当时不利 E.以上都不是 【X型题】 1.免疫功能在正常情况下可表现为 A.阻止病原微生物入侵 B.对自身组织成分的耐受 C.清除体内损伤、衰老细胞 D.诱导组织细胞突变 E.防止肿瘤发生 二、抗原 【A型题】 1.一般而言,抗原的分子量为多少才具有免疫原性? A.<10kD B.< 9kD C.=10kD D.>10kD E.>100kD 2.引起同胞兄弟之间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属于 A.异种抗原 B.同种异型抗原 C.自身抗原 D.异嗜性抗原 E.感染的微生物抗原 3.TD-Ag得名,是因为它 A.在胸腺中产生 B.相应抗体在胸腺中产生 C.对此抗原不产生体液免疫 D.只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 E.相应的抗体产生需T细胞辅助 4.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 A.抗原决定基 B.抗原的大小 C.抗原的电荷性质 D.载体的性质 E.抗原的物理性状 5.下列哪种物质没有免疫原性? A.异嗜性抗原 B.抗体 C.补体 D.半抗原 E.细菌多糖 6.异嗜性抗原广泛存在于: A.人与人之间 B.动物与动物之间 C.植物与植物之间 D.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 E.不同种属之间 7.自身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提示: A.自身耐受的终止 B.机体易受微生物感染 C.免疫监视功能被抑制 D.免疫应答被抑制 E.抗原的免疫原性增强 8.接种牛痘疫苗后机体产生了对天花病毒的免疫力,反映了这两种抗原分子的 A.特异性 B.交叉反应性 C.分子量大 D.异种性 E.化学结构复杂

细胞生物学题库第9章(含答案)

《细胞生物学》题库 第九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一、名词解释 1、核定位信号 2、染色质和染色体 3、二级结构 4、非组蛋白 5、核型 6、核基质 7、genome 8、euchromatin 9、heteromatin 10、constitutive heterochromatin 11、facultative heterochromatin 12、telomerase 13、giant chromosome 14、lampbrush chromosome 15、ploytene chromosome 16、DNase I hypersensitive 17、LCR 18、insulator 19、NBs 二、填空题 1、核孔复合体主要有、、和4种结构成分。 2、生物基因组中的遗传信息大体可以分为和两类。 3、DNA二级结构构型分为、和3种,其中是左手螺旋。 4、是构成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基本结构蛋白,属于性蛋白质,含有、、、和5种组分。 5、染色质包装结构模型有和。 6、间期染色质按照其形态特征和染色质性能可以分为和。 7、是着丝粒区的主体,由组成。 8、端粒的生物学作用在于,与染色体在核内的以及减数分裂时有关。 9、多线染色体来源于。 10、广义的概念,核骨架应该包括、和。 11、是核仁超微结构中的密度最高的部分。 12、在代谢活跃的细胞核中,是核仁的主要结构,由组成。 13、每一个DNA分子被包装成一条_____,每个有机体的全套染色体中所贮存的全部遗传信息称为_____。 14、一个功能性的染色体必须具备三种DNA序列,即染色体复制需要的一个以

上的_____;分裂时使已完成复制的染色体能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去的_____ 和维持染色体独立性和稳定性的_____。 15、产生一个功能性RNA分子的DNA螺旋区称为_____。 16、某些DNA结合蛋白具有一个或多个类似的结构域,此结构域由30个氨基酸围绕锌原子折叠形成一个结构单元,锌原子通常与2个半胱氨酸和2个组氨酸残基结合,这种结构域称为_____ 。 17、真核细胞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是_____,它在DNA组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8、细胞核由两层膜包围,_____具有特殊的蛋白质为核纤层提供附着的位点,_____与ER膜相连续的。 19、_____是核质交流的通道,每个类似于篮子状的结构又称为_____。 20、在有丝分裂中期,两条姐妹DNA分子被折叠形成两条姐妹_____,在_____ 部位紧密连接起来。 21、高等真核细胞中呈高度凝集状态的一小段DNA片段是_____,它在间期总是保持凝集状态,而且没有转录活性。 22、NLS是存在于亲核蛋白内的一些短的氨基酸序列片段,富含_____氨基酸残基。 23、中度重复DNA是关于_____的信息,基因的差别表达可以导致_____。高度重复序列DNA包括_____,_____, _____共三种形式。 24、通过核孔复合物的物质运输特点为既_____又有_____。 25、核孔复合体中有两类重要的蛋白质,gp120代表_____,p62 代表_____。 26、核仁有三种基本的核仁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27、中央结构域是着丝粒的主体,由_____组成。这些序列大部分是物种专一的。 28、根据着丝粒在染色体上所处的位置,可将中期染色体分为4中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 29、着丝粒是一种高度有序的整合结构,至少包括三种不同的结构域_____,_____,_____。 30、染色质包装的两种结构模型是:_____,_____。 三、选择题 1、可以作为重要的遗传标志,用于构建遗传图谱的是。 A 中度重复序列DNA B 卫星DNA C 小卫星DNA D 微卫星DNA 2、三种构型DNA中,在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A 大沟 B 小沟 C 螺旋方向 D 螺旋值 3、赋予染色质以极性的组蛋白组分是。 A H1 B H2A C H2B D H3 4、起细胞分裂计时器的是。 A 着丝粒 B 端粒 C 次缢痕 D 核仁组织区 5、灯刷染色体形成于。 A 精母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B次级精母细胞第二次减数分裂 C 卵母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D次级卵母细胞第二次减数分裂 6、关于核被膜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有两层单位膜组成B有核孔 C.有核孔复合体 D.是封闭的膜结构 E.核膜外层有核糖体附着 7、常染色质是。 A.经常存在的染色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