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医毒理学复习题

法医毒理学复习题

法医毒理学复习题
法医毒理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

2.毒物独立作用:

3. 死后毒物再分布:

4. 毒品:

5.最小致死量:

6.吸毒:

7. 药物依赖性:

8. 胎儿酒精综合征:

9. 急性胆碱能危象:

二、选择题

1、法医毒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那些。()

A、中毒现场勘查

B、法医病理学检查

C、法医毒物分析化学检查

D、中毒案情调查

2、在许多智能化投毒犯罪中,哪些是常用的手段。()

A、一次大量投毒

B、小剂量多次投毒

C、肌肉或胸、腹腔注射投毒

D、阴道填塞投毒

3、以下哪些是常见的呼吸功能障碍性毒物。()

A、氰化物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亚硝酸盐

4、河豚的那些组织成分是有毒的。()

A、卵巢

B、血液

C、眼球

D、肝脏

5、下列哪些毒物属于终毒物。()

A、氰化物

B、盐酸

C、蛇毒

D、三氧化二砷

6、下列哪些人群常常在低于一般中毒致死量的情况下发生中毒死亡。()

A、老人

B、儿童

C、女性

D、营养状况差

7、下列哪些人群常常在低于一般中毒致死量的情况下发生中毒死亡。()

A、老人

B、体重较小者

C、有潜在性疾病者

D、长期使用同一种毒物者

8、在法医学中毒案件中,以下哪些绝大多数为急性中毒。()

A、自杀

B、他杀

C、意外灾害

D、职业中毒

9、职业性中毒主要通过下列哪些方式接触毒物。()

A、消化道

B、皮肤

C、呼吸道

D、粘膜

10、毒物通过何种途径进入机体引起的毒性反应最快,影响程度最严重。

()

A、吸入

B、腹腔内注射

C、静脉注射

D、口服

11、铅、钡、砷等毒物在体内的蓄积器官有哪些。()

A、肝脏

B、肺

C、毛发

D、骨骼

12、下列哪些检材是毒物分析过程中常用的重要检材。()

A、肝脏

B、肾脏

C、尿液

D、胆汁

13、自杀中毒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A、口服方式为主

B、毒物用量大

C、同时使用几种毒物

D、为易获得、众所周知的毒物

14、他杀中毒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A、多选择无色、无臭、无味的毒物

B、多选择毒性高的毒物

C、胃肠道途径投毒为主

D、一次给以大剂量毒物

15、下列哪些情况应考虑急性中毒的可能。()

A、平常健康者突然出现消化道症状

B、平常健康者突然出现神经系统的症状

C、平常貌似健康的老人突然死亡

D、在一个单位同时或先后出现群体性类似病人

16、对疑为有毒气体中毒时,应立即采取下列哪些措施。()

A、系统的尸体解剖

B、检查有毒气体的来源

C、检查现场的通风情况

D、采集现场气体进行毒物分析

17、下列哪些毒物中毒后呕吐物或呼气中有特殊的气味。()

A、三氧化二砷

B、有机磷

C、苯酚

D、氰化物

18、下列哪些材料可以用来盛装毒物化学检验的检材。()

A、无毒新广口塑料瓶

B、无毒结实的塑料食品袋

C、无毒塑料小瓶

D、玻璃制品

19、毒物中毒最常见的受到损害的器官有哪些。()

A、肺脏

B、肝脏

C、肾脏

D、中枢神经系统

20、下列哪些毒物中毒可以引起肾小管上皮明显脂肪变性,并发生坏死。

()

A、乙二醇

B、磺胺类药物

C、铅

D、四氯化碳

21、急性死亡的尸体,因故不能进行解剖时,需保留那些检材备用。()

A、毛发

B、皮肤

C、血液

D、尿液

22、当尸体腐败,内脏已液化消溶时,最常取哪些组织作为检材。()

A、消溶的内脏组织

B、脑脊液

C、眼球玻璃体液

D、肌肉

23、为了满足三级送检的要求,一般要求取血样多少毫升。()

A、100ml

B、200ml

C、200~300ml

D、400ml

24、对于怀疑通过注射途径投毒的案件,应取哪些检材。()

A、胃及胃内容物

B、血液

C、注射部位的肌肉

D、注射部位对侧的肌肉

25、对于不能及时送检的检材,应该如何处理。()

A、4℃低温保存

B、—10℃低温保存

C、加入防腐剂

D、不加防腐剂

26、开棺验尸时,需取下列哪些物质作为毒化分析的检材。()

A、死者的胃、肝、肾或相当部位的腐泥

B、毛发和骨骼

C、棺木旁的泥土

D、棺内的衣物、液体等

27、硫酸对皮肤和粘膜有很强的()

A、腐蚀性

B、氧化性

C、吸水性

D、皂化作用

28、下列哪些选项符合口服腐蚀性酸性物质形成的征象。()

A、口周有流注状腐蚀痕

B、口腔、咽、喉及食管粘膜呈凝固性坏死

C、未穿孔者,胃内可见深棕色液体

D、腐蚀处胃粘膜呈棕黑色,质地较硬

29、蛋白黄色反应是下列哪种物质中毒的特征性变化。()

A、盐酸

B、硫酸

C、硝酸

D、草酸

30、酚尿用三氯化铁试剂法进行检测时,可以使酚尿呈()

A、红色

B、紫色

C、绿色

D、黑色

31、腐蚀性碱性物质中毒可以出现下列哪些特征性征象。()

A、接触部位的组织呈淡灰色

B、肿胀、质地柔软

C、肿胀、质硬

D、触之有油腻感

32、下列哪些金属毒物引起的中毒最常见。()

A、铅

B、铬

C、砷

D、汞

33、砷中毒最常见类型为()

A、急性麻痹型

B、急性胃肠型

C、亚急性型

D、慢性型

34、砷中毒的典型临床表现有()

A、呕吐、腹痛、腹泻

B、米汤样大便

C、皮肤角质增生、色素沉着

D、周围神经炎

35、汞在下列哪种组织或器官内的蓄积量最大。()

A、肝脏

B、肾脏

C、皮肤

D、骨骼

36、患者出现胃肠道症状后,很快发展为肾损害征象,应考虑何种毒物中毒的可能性。()

A、汞化合物

B、砒霜

C、铅

D、铬

37、下列哪种吸毒方式最常见。()

A、口服

B、烫吸

C、咀嚼

D、皮下或肌肉注射

38、阿片类药物中毒,以下列哪些较常见。()

A、吗啡

B、可待因

C、海洛因

D、罂粟碱

39、慢性阿片类药物中毒死者,常有哪些特征。()

A、营养不良

B、静脉炎,皮肤脱屑、化脓

C、纹身

D、自杀或自伤切割留下的疤痕

40、阿片类毒物中毒的检测中,最好的检材是()

A、血液

B、尿液

C、胆汁

D、粪便

41、乙醇中毒死亡者,取下列哪种内脏组织最佳。()

A、肺脏

B、肝脏

C、脑

D、肾脏

42、口服氰化物中毒死亡者,可以出现下列哪些尸体征象。()

A、尸斑呈鲜红色

B、肌肉、粘膜及肺呈樱桃红色

C、胃内容物有苦杏仁味

D、胃粘膜显著碱性腐蚀现象

43、凡突然急性死亡的案例而有中毒可疑时,应首先考虑何种毒物中毒的可能。()

A、砒霜

B、一氧化碳

C、氰化物

D、有机磷农药

44、一氧化碳中毒死亡者,可以出现下列哪些尸体征象。()

A、尸斑呈樱桃红色

B、内脏及肌肉呈樱桃红色

C、心血呈紫红色、不凝

D、组织、器官实质细胞变性、坏死

45、在我国,有机磷农药中毒,常见的有哪些。()

A、乐果

B、甲胺磷

C、对硫磷

D、敌敌畏

46、多数有机磷农药的特征为()

A、多为淡黄色或棕色油状液体

B、多数为白色固体

C、多有大蒜样特殊臭味

D、一般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

47、口服敌敌畏中毒死亡者,尸体解剖时可能发现下列哪些征象。()

A、胃内容物有蒜臭味

B、胃内可见黄色油状农药原液

C、胃粘膜呈大片灰白色或灰褐色坏死

D、胃内未见明显农药原液

三.问答题

1、有机磷农药中毒死亡的法医学鉴定要点。

2、某男,30岁,无业人员,长期中-重度营养不良,贫血、精神萎靡、便秘。下午2;25时,自己注射药物后,突然意识朦胧、头晕、沉重,然后昏睡,呼吸浅慢,紫绀,体温降低,血压下降而死亡。尸体解剖所见:瞳孔缩小呈针尖状,皮肤有多处注射针孔,肺淤血水肿并有支气管肺炎。

(1)、你考虑什么毒物中毒?

(2)、其法医学鉴定要点。

(3)、你作为法医,解剖取材做毒物化验时应注意什么?

3、某男,26岁,工人,在下水道污水里工作2小时后,出现头痛、头昏、乏力、恶心、胸闷、心悸等症状,而后神志昏迷而发生呼吸、心跳停止。尸体解剖所见:尸斑呈暗绿色,肺淤血水肿伴灶性出血,脑水肿。

(1)、你考虑什么毒物中毒?

(2)、其法医学鉴定要点。

(3)、你作为法医,解剖取材做毒物化验时应注意什么?

4、简述乙醇中毒的尸体解剖所见及法医学鉴定要点。

5、简述汞中毒的中毒症状及法医学鉴定要点。

6、简述氰化物中毒尸体的法医学鉴定要点及检材采取注意事项。

7.2003年12月,某大学的学生发生集体中毒事件,共30人,抢救后其中5人死亡。中毒者及死亡者均出现强直性、阵发性抽搐,每次抽搐发作的同时有昏迷、瞳孔散大、口吐白沫等临床症状。

(1).根据案情经过,你认为死者死于哪类、哪种毒物中毒?

(2).其中毒性质是什么?

(3).尸体解剖检查时,应取什么脏器组织做毒物分析及尸体解剖所见特点?

环境毒理学课后习题讲课稿

环境毒理学基础课后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环境毒理学?它是怎样产生的? 环境毒理学(environmental toxicology)是利用毒理学方法研究环境,特别是空气、水和土壤中已存在或即将进入的有毒化学物质及其在环境中的转化产物,对人体健康的有害影响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2、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任务和内容是什么?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对各种生物特别是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各种环境污染物。环境污染物主要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化学性污染物。 环境毒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环境污染物对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探索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损害的早期检测指标和生物标志物,从而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和有效防治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此外,根据环境污染物对其他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个体、种群及生态系统的危害,甚至在特定环境中对整个生物社会的危害,研究其损害作用及其机理、早期损害指标及防治理论和措施。环境毒理学的最终任务是保护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的生存和持续健康的发展。 环境毒理学的主要内容是研究环境污染物及其在环境中降解和转化产物对机体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包括毒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等生物转运过程和代谢转化等生物转化过程,剂量与作用的关系,毒物化学结构和毒性以及影响毒作用的各种有关因素。 3、阐述环境毒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体外试验(in vitro test): 器官水平(包括器官灌流和组织培养,基本保持器官完整性,常用于毒物代谢的研究); 细胞水平(应用的细胞包括已建株的细胞系(株)和原代细胞(可用不同的器官进行制备),可用于外来化合物的毒性和致癌性的各种过筛试验,也可用来研究化合物的代谢和中毒机理的探讨); 亚细胞水平(研究中毒机理、毒物引起损伤的亚细胞定位以及化合物代谢); 分子水平(如研究毒物对生物体内酶的影响)。 体外试验的优点:简单、快速、经济、条件易于控制。缺点:缺乏神经—体液调节因素等的控制,不能全面反映整体状况下的生物学效应。 整体内实验(in vivo test): 急性毒性实验(acute toxicity test 指一次染毒或24h 内重复染毒的毒性实验研究); 亚急性毒性实验(subacute toxicity test 或称为亚慢性毒性实验subchronic toxicity test 一般认为1~3 个月为宜,但具体实验期限随实验要求而异); 慢性毒性实验(chronic toxicity test 一般指6 个月以上到终生染毒的毒性实验)。 流行病学调查

毒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1毒理学主要分为(D)三个研究领域。 A 描述毒理学、管理毒理学、生态毒理学 B 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生态毒理学 C 生态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 D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 2、用实验动物进行适当的毒性试验,以获得用于评价人群和环境特定化学物暴露的危险度 信息是(A的工作范畴。 A描述毒理学B机制毒理学C管理毒理学D生态毒理学 3、被誉为弗洛伊德学说的先驱、化学揭破学家、药物化学创始人和现代化学疗法的教父的 是(C)。 A Grevin B Ramazzini C Paracelsus D Font ana 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A危险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危险度管理。B替代法又称“ 3R”法,即优化、评价和取代。 C 通过整体动物实验,可以获得准确的阈剂量。 D只进行啮齿类动物的终生致癌试验不能初步预测出某些化学物的潜在危害性或致癌性。 5、危险度评价的四个步骤是(A) A 危害性认证、剂量- 反应关系评价、接触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 B观察损害作用阈剂量(LOAEL、剂量-反应关系评价、接触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

C危害性认证、剂量-反应关系评价、获得阈剂量、危险度特征分析。 D 危害性认证、结构- 活性关系研究、接触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 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毒理学研究方法(C) A 体内、体外实验 B 流行病学研究 C 临床试验 D 人体观察 7、体内试验的基本目的(A) A检测外源化合物一般毒性B检测外源化合物阈剂量C探讨剂量-反应关系D为其它实验计量设计提供数据 8、体外试验是外源化学物对机体(B)的初步筛检、作用机制和代谢转化过程的深入观察研究。A 慢性毒作用 B 急性毒作用C 易感性研究 D 不易感性研究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 1、毒物是指(D)。 A对大鼠经口LD50>500mg/kg体重的物质 B凡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物质 C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 D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引起机体发生损害作用的物质 2、关于毒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毒性的大小是相对的,取决于此种物质与机体接触的量。 B 毒性较高的物质,只要相对较小的剂量,即可对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 C毒性是物质一种内在的不变的性质,取决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D我们不能改变毒性,但能改变物质的毒效应

--法医毒理学绪论

一、选择题 1、以下不属于腐蚀性毒物的是(B) A HCl B BaCl2 C 苯酚 D AgNO3 2、下列不属于脑脊髓功能障碍性药物的是(C) A 酒精 B 催眠镇静安定药 C 有机磷D致幻剂 3、以下是酸性毒物的是(A) A 斑蝥素 B 吩噻嗪类镇静药 C 苛性钠 D 乌头的主要成分 4、我国北方冬季最常见的中毒方式是(D) A 有机磷中毒 B 杀鼠剂中毒 C 氰化物中毒 D CO中毒 5、铅、DDT的主要蓄积部位分别是(A) A 骨、脂肪 B 脑、脑 C 脑、脂肪 D 肝脏、脾脏 6、以下不属于毒物的拮抗作用的是(C) A 阿托品与吗啡 B 酸与碱 C 乙醇与安眠药 D 阿托品与有机磷 7、被称为近代毒理学创始人是谁?(A) A Orfila B Paracelsaus C Curry D Devergie 8、毒品进入机体途径的吸收速率由快到慢依次为:(A) a)静脉、吸入、皮下、肌肉、口服 b)吸入、皮下、静脉、肌肉、口服 c)静脉、肌肉、皮下、吸入、口服 d)皮下、吸入、静脉、口服、肌肉 9、毒物生物转化最重要的场所是(A) A.肝 B. 肾 C. 肺 D. 脾 10、以下哪个不是毒物死后再分布的机制及影响因素(D) A. 死后血液的流动 B. 毒物的降解和破坏 C. 微生物作用 D. 毒物的毒性 11、以下正确的是(A) A. 凡是使机体发生中毒症状的毒物的最小剂量称半数中毒量 B. 凡是使机体发生中毒症状的毒物的剂量称毒物的中毒量 C. 凡能致机体中毒死亡的毒物的最小剂量称为该毒物的致死量 D. 能引起一组实验动物中毒死亡的剂量称该毒物的最小致死量 12、一氧化碳中毒死者的尸斑呈(A) A.樱红色 B.鲜红色 C.暗褐色 D.棕红色 13、1997年美国毒理病理学家学会细胞死亡命名委员会建议,将坏死前细胞如表现细胞肿胀为特征,则称为(A) A.胀亡 B.凋亡 C.死亡 D.消亡 14、低剂量的砷化物、四氯化碳、氯仿等多引起(A) A.肝小叶中央区肝细胞变性坏死 B.肝小叶外围带出血坏死 C.肝小叶广泛性坏死 D.深度黄疸 15、可选择性地引起近端肾小管直部的损害的是(A) A.升汞 B.乙二醇 C.磺胺类药物 D.四氯化碳 16、毒鼠强中毒后的症状不包括:(A) A.昏迷 B.抽搐 C.头痛 D.视力模糊

考研《环境毒理学》简答题知识点总结手写版-环境工程考研适用

第一章 1简述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以及方法p241-08j1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环境污染物,环境污染物主要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化学性污染物以及一些环境物理因素如噪声、射频电磁辐射、电离辐射等。 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三点:1、研究环境污染物及其在环境中的降解和转化产物对集体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包括吸收、分布、排泄等生物转运过程和代谢转化等生物转化过程2、环境污染物的毒性评定方法,即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一般毒性试验(急性、亚急性、慢性实验)、繁殖实验、代谢实验、蓄积实验等3、各种重要的环境污染物和有害物理因素对机体的危害及其作用机理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动物实验为主,包括体外实验和整体实验俩种基本类型。但动物学实验须与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有机结合起来加以考虑。 2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哪些?p270-10j2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动物实验为主,包括体外实验和整体实验俩种基本类型。但动物学实验须与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有机结合起来加以考虑 体外实验包括器官水平、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实验,整体实验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毒性实验。但动物学实验研究和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往往不尽一致,假阳性、假阴性、过低或者过高估计毒物潜在危害程度等情况常存在。因此单纯依靠动物实验或者流行病学调查都是不可靠的,完整的方法是将实验室研究与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有机结合起来,用微观研究进行毒性筛选、机理探讨,并为宏观研究提供所学的观察指标,而宏观则为微观提供选题方向,并进行验证对一项具体的研究来讲,如果某种毒性已经被广泛生产或应用,应首先分析对人群的影响,发现对健康损害的迹象,然后用微观实验手段进行深入研究。最后,将这些实验研究结过进一步在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中加以验证,再确定病损的因果关系。3什么叫环境毒理学?它是怎样产生的?p259-09w1 环境毒理学是利用毒理学的方法研究环境,特别是空气、水和土壤中已存在或即将进入的有毒化学物质及其在环境中的转化产物,对人体健康的有害影响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类生活居住环境日益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特别是环境污染引起的公害事件的教训,促使人们进行深入的毒理学研究,以阐明环境中某种污染物或几种污染物对生物体得作用及其机理,以致环境毒理学迅速发展为一门毒理的分支学科,成为环境科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4环境毒理学的产生对环境科学研究有什么作用?p271-10w1 环境科学的最终目的是保护和改善环境,使之有利于人类现在和未来的正常生存,环境毒理学是环境科学的前沿领域,同时也是环境医学评价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危害的基础。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类生活居住环境日益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特别是环境污染引起的公害事件的教训,促使人们进行深入的毒理学研究,以阐明环境中某种污染物或几种污染物对生物体得作用及其机理,以致环境毒理学迅速发展为一门毒理的分支学科,成为环境科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5环境毒理学主要任务是什么?p284-11w3 环境毒理学的主要任务有三点:1、判明环境污染物和其他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作用及其作用机理。不断不要对现有物质进行研究,而且还必须对所有新的化学物质,在普遍应用之前,予以检测。2、探索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损害的早期检测指标,即用最灵敏的探测手段,找出环境污染物与机体作用后最初出现的生物学变化3、定量评定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影响,确定其剂量—反应关系,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6环境毒理学有哪些研究方法?p298-12.1 第二章 1简述环境中污染物的转化规律p241-08j2 污染物在环境中可通过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学的作用改变形态或者转变成另一物质的过程叫污染物的转化。根据其转化形式可以分为:物理转化、化学转化和生物转化三种类型,物理转化是指污染物通过蒸发、凝聚、吸附以及放射性元素蜕变等一种或几种物理过程实现的转化;化学转化是指污染物通过化学反应过程发生的转化,如: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络合反应、光化学反应等;生物转化是指污染物通过生物相应酶系统的催化作用所发生的变化过程 2什么是生物性迁移?如何定量研究生物性迁移?p271-10w2

毒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1、毒理学主要分为(D)三个研究领域。 A描述毒理学、管理毒理学、生态毒理学 B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生态毒理学 C生态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 D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 2、用实验动物进行适当的毒性试验,以获得用于评价人群和环境特定化学物暴露的危险度信息是(A)的工作范畴。 A描述毒理学 B机制毒理学 C管理毒理学 D生态毒理学 3、被誉为弗洛伊德学说的先驱、化学揭破学家、药物化学创始人和现代化学疗法的教父的是(C)。 A Grevin B Ramazzini C Paracelsus D Fontana 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A 危险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危险度管理。 B替代法又称“3R”法,即优化、评价和取代。 C通过整体动物实验,可以获得准确的阈剂量。 D只进行啮齿类动物的终生致癌试验不能初步预测出某些化学物的潜在危害性或致癌性。 5、危险度评价的四个步骤是(A) A危害性认证、剂量-反应关系评价、接触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 B观察损害作用阈剂量(LOAEL)、剂量-反应关系评价、接触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 反应关系评价、获得阈剂量、危险度特征分析。-危害性认证、剂量C D危害性认证、结构-活性关系研究、接触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 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毒理学研究方法(C) A体内、体外实验 B流行病学研究 C临床试验 D人体观察 7、体内试验的基本目的(A) A检测外源化合物一般毒性 B检测外源化合物阈剂量 C探讨剂量-反应关系 D为其它实验计量设计提供数据 8、体外试验是外源化学物对机体(B)的初步筛检、作用机制和代谢转化过程的深入观察研究。A慢性毒作用 B急性毒作用 C易感性研究 D不易感性研究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 1、毒物是指(D)。 A对大鼠经口LD50>500mg/kg体重的物质 B凡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物质

法医毒理学考试

名词解释 1. 毒化或活化:有的毒物经生物转化后产生比原形毒物毒性更强的中间代谢产物,称为活化或毒化。 2. 中毒量(toxic dose):凡能使机体发生中毒症状的毒物的最小剂量或浓度,称为该毒物的中毒量。 致死量(lethal dose):凡能致机体中毒死亡的毒物的最小剂量或最低浓度,则称为该毒物的致死量。 3. 中毒(poisoning,intoxication):机体由于毒物的作用,器官、组织、细胞代谢、功能和(或)形态结构遭受损害而出现的疾病状态称为中毒。 4. 死后毒物再分布(postmortem redistribution):是指毒物在尸体,内浓度的改变过程,特别是指心血中毒物浓度的变化。 5. 蛋白黄色反应(Xanthoprotien reaction):在硝酸中毒时,因硝酸能与环状氨基酸(苯丙氨酸、洛氨酸、色氨酸等)化合形成硝基化合物,使接触部位的组织变成黄色,称为蛋白黄色反应。 6. 雨点样色素沉着(rain drop pigmentation):慢性砷化合物中毒时有的手掌、足趾皮肤角质增生或色素沉着,后者常见于颞部、眼睑、颈部或胸部等处皮肤,与色素脱失相间存在,称雨点样色素沉着。 7. 海洛因性肺水肿:海洛因或吗啡过量急性中毒死亡者常见肺显著淤血、水肿。其重量从600g~2500g不等,重而实,被称为“海洛因性肺水肿”。 8. 急性CO中毒迟发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是指部分急性CO中毒者意识障碍恢复后,经2~3周的假愈期后,又出现一系列精神症状,也称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神经系统后发症。

9. 毒品(drugs,illict drugs):是指国际禁毒公约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品和精神药物的总称。 10. 药物身体依赖性(phychic dependence):又称生理依赖性,是指反复连续用药使机体处于一种适应状态,这种状态使一旦中断用药即可产生一系列强烈的躯体方面的损害,出现由于生理功能改变而产生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11. 药物精神依赖性(psychic dependence):又称心理依赖性,指由于用药使人产生一种特殊的欣快感和欢愉舒适的内心体验,在精神上驱使用药者表现为一种周期性连续用药的渴求和强迫用药行为,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避免精神上的不适。 12. 吸毒(addiction):指某些人为了变换情绪或诱导欣快感,非法使用明令禁止的药品(即***)的违法行为。 选择题 1、毒理学研究范围不包括哪些方面:包括自杀,他杀,意外或自然灾害引起中毒 2、答案:没有无毒的物质,只有无毒的使用方法 3、急性中毒是多少小时内:24小时内 4、常见毒物中毒:我国“有机磷农药中毒,其次为一氧化碳中毒,安定药,杀鼠剂,氰化物,有毒动植物,金属毒物“ 国外,止痛药,抗抑郁药”

环境毒理学题库

一、填空题 1.接触频率与期限:分为三种,即。 2.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处置包括_____、_ ___、 _和_____四个过程。 3.毒物排出体外的主要途径有___、__、_____和__ _。 4.机体最重要是排泄器官是: 5.外来化合物经消化道吸收的主要方式是()。 6.有机酸主要在内被吸收,有机碱主要在被吸收。 34.凡是分子量小的()水溶性化合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滤过 35.凡是逆浓度梯度而转运需要载体能量,脂溶性大分子量的化合物通过生物膜的 方式 36.凡是脂/水分配系数大,非离子性化合物通过生物膜方式 37.凡是水溶性的化合物,分子量大的利用载体,由高浓度向低浓度移动的通过 生物膜方式 38.凡是液滴或大颗粒的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 39.葡萄糖由胃肠道进入血液,由血浆进入红细胞再进入神经组织,一系列通过 生物膜的方式 40.铅、锰、镉、砷、铊通过生物膜的方式 主要的体内屏障有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 营养物质通过的方式透过胎盘进入胎儿,而大部分环境化学物透过胎盘的方式是。 9.化学物危险度评价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四个部分组成。 外来化合物联合作用的类型有 5.化学致癌的三阶段论中的三阶段是指: 3.根据致癌物在体内发挥作用的方式可分为 与细胞恶性转化有关的基因主要有___和____。 大气污染物可分为两类:土壤污染的特点是隐蔽性、蓄积性、恢复难。 血液是金属元素在体内转运的主要介质。 体内的铅90%以上存在于骨骼内。 二、选择题 1吸收速度最快的是: A:皮下注射B皮肤涂布C:经口摄入D:腹腔注射 2.一下那些物质不容易在骨骼中沉积:() A:氟B:铅C:锶D:Hg 3.生物转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器官是:() A.心脏 B.肾脏 C.肝脏 D.肠胃 4.以下可通过钙转运系统吸收的是() A.铅 B.铬 C.锰 D.铁 5.急性毒性实验的观察时间是:( ) A:7天B:14天C:30天 6.外来化合物的概念是()。 A.存在于人类生活和外界环境中 B.与人类接触并进入机体 C.具有生物活性,并有损害作用 D.并非人体成分和营养物质 E.以上都是

湖大环境工程环境毒理学考研真题简答题整理(2002-2014)

1、简述环境毒理学的基础。 环境毒理学的基础包括医学,药理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等。 2、简述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各种生物特别是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各种环境污染物 (environmental pollutant)。环境污染物主要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化 学性污染物。 环境毒理学的主要任务:研究环境污染物对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探索环境 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损害的早期检测指标和生物标志物,从而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和有效防治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此外,根据环境污染物对其他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个体、种群及生态系统的危害,甚至在特定环境中对整个生物社会的危害,研究其损害作用及其机理、早期损害指标及防治理论和措施。环境毒理学的最终任务是保护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的生存和持续健康的发展。环境毒理学的主要内容:研究环境污染物及其在环境中降解和转化产物对机体相 互作用的一般规律,包括毒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等生物转运过程和代谢转化等生物转化过程,剂量与作用的关系,毒物化学结构和毒性以及影响毒作用的各种有关因素。 3、简述污染物的迁移规律和研究意义。 答:污染物的迁移(transport of pollution)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 位置的相对移动过程。 污染物的迁移规律: Ⅰ机械性迁移,包括气的机械性迁移、水的机械性迁移和重力机械性迁移。 Ⅱ物理-化学性迁移:①风化淋溶作用:是指环境中的水在重力作用下运动时通过水解作用使岩石、矿物中化学元素溶入水中的过程,其作用的结果是产生游离态的元素离子。②溶解挥发作用;③酸碱作用;④络合作用;⑤吸附作用;⑥氧化-还原作用。 Ⅲ生物性迁移①生物浓缩:指从环境中蓄积某种污染物,出现生物体中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又叫生物富集。②生物积累:生物个体随其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从环境中蓄积某种污染物,而使浓度系数不断增

毒理学试题及答案

食品毒理学试题第一、二章 第一章: A型题(1×30) 1.关于半数致死剂量叙述正确的是( C ) A.半数致死剂量是一个统计学数值,能够全面反映外源化学物的毒性特征 B.半数致死剂量只与毒物本身和实验动物有关 C.半数致死剂量越大,表示毒物毒性越弱 D.表示半数致死剂量时,必须注明染毒时间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慢性毒性试验一般连续染毒为3个月 B.亚慢性毒性试验应连续染毒3周 C.急性毒性试验一般观察时间是2周 D.急性毒性试验应选用初断乳的动物 3、发生慢性中毒的基本条件是毒物的( D ) A.剂量 B.作用时间 C.毒性 D.蓄积作用 4、下列哪一项效应属于量效应(B ) A. 尿中δ-ALA的含量 B. 中度铅中毒 C. 动物死亡 D. 持续性肌肉松弛 E. 正常细胞发生恶变 6、.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__B____。 A.LD100 B.LD50 C.LD01 D.LD0 7、急性毒作用带为___D____。 A.半数致死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 B.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 C.最小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D.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8、化学毒物与机体毒作用的剂量-反应(效应)关系最常见的曲线形式是__D____。 A.直线型曲线 B.抛物线型曲线 C.对称S状曲线 D.非对称S状曲线

9、__A____是食品毒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A.动物试验 B.化学分析 C.流行病学调查 D.微生物试验系统 10、.MLD指的是___C____。 A.慢性阈剂量 B.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C.最小致死剂量 D.最大无作用剂量 11、.LOAEL指的是__B_____。也称最低毒作用量(LTD)、最小作用剂量(MED)、阈剂量(TD) A.慢性阈剂量 B.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C.最大耐受量 D.最大无作用剂量 12、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一半死亡所需的最低剂量 B.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大部分死亡所需的最低剂量 C.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全部死亡所需的最低剂量 D.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一半死亡所需的最高剂量 13、( D )是检查受试外源化学物能否通过妊娠母体引起胚胎毒性或后代畸形的动物试验。A、雌性生殖毒性试验B、急性毒性试验C、致突变试验D、致畸试验 14、毒理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研究( B )对人体的损害作用(毒作用)及其机制。 A、内源化学物 B、外源化学物 C、内分泌物质 D、体内代谢物 15、( C )表示外源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质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A、剂量-反应关系 B、剂量-量反应关系 C、剂量-质反应关系 D、剂量-效应关系 16、理论上,毒性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终毒物在其作用部位的( C )和持续时间。 A、溶解度 B、存在方式 C、浓度 D、作用方式 17、一般毒性作用根据接触毒物的时间的长短又可分为急性毒性、( D )和慢性毒性。A、致突变毒性B、生殖毒性C、免疫毒性D、亚慢性毒性 18、3.外源化学物的概念 D A.存在于人类生活和外界环境中 B.与人类接触并进入机体 C.具有生物活性,并有损害作用 D.以上都是 19、.毒物是 D A.对大鼠经口LD50>500mg/kg体重的物质 B.凡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物质 C.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 D.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对机体发生损害作用的物质 20、毒物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 C A.绝对致死剂量(LD100) B.最小致死剂量(LD01) C.最大耐受剂量(LD0) D.半数致死剂量(LD50) 21、对毒作用带描述错误的是 C A.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为急性毒作用带 B.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为慢性毒作用带 C. 急性毒作用带值大,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 D 慢性毒作用带值大,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大 22、对阈剂量描述错误的是 D A.指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少数个体出现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 B.与毒物一次接触所得的阈剂量为急性阈剂量 C.长期反复多次接触毒物所得的阈剂量为慢性阈剂量

卫生毒理学试题及答案

卫生毒理学试题及答案https://www.doczj.com/doc/9b18839480.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卫生毒理学试题一及答案(单选题) 第1题: 亚慢性毒性试验中一般化验指标有()。 A.血象、肝肾功能 B.病理学检查 C.灵敏指标的检查 D.特异指标的检查 E.特异基因的测试 【答案】A 第2题: 接触化合物的途径不同,其毒性大小的顺序是()。 A.静脉注射>经呼吸道 B.静脉注射>腹腔注射 C.腹腔注射>经口 D.经口>经皮 E.以上都是 【答案】E 第3题: 目前常用的化学物质有()。 A.500万种 B.300万种 C.100万种 D.10万种 E.6~7万种 【答案】E 第4题: 急性,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分别选择动物年龄为()。 A.初成年,性刚成熟,初断乳 B.初断乳,性刚成熟,初成年 C.初断乳,初成年,性刚成熟 D.初成年,初断乳,性刚成熟 E.性刚成熟,初断乳,初成年 【答案】A 第5题: 急性经口染毒,为了准确地将受试物染入消化道中,多采用()。A.灌胃 B.喂饲 C.吞咽胶囊 D.鼻饲 E.饮水 【答案】A 第6题: 最小有作用剂量是()。 A.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出现了亚临床症状的最小剂量

B.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造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的损伤的最小剂量 C.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引起免疫功能减低的最小剂量 D.DNA大段损伤的最小剂量 E.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使某项指标开始出现异常变化的最低剂量 【答案】E 第7题: 亚慢性毒性试验对动物的要求是()。 A.成年动物 B.大鼠100g左右,小鼠15g左右 C.大、小鼠,狗,家兔均可用 D.必须为啮齿类或非啮齿类动物 E.仅使用单一性别 【答案】B 第8题: 碱基转换的后果是出现()。 A.同义密码 B.错义密码 C.终止密码 D.氨基酸改变 E.以上都对 【答案】E 第9题: 苯环上的一个氢被烷基取代,其毒性发生改变()。 A.苯对造血功能主要是抑制作用,而甲苯为麻醉作用 B.苯主要从呼吸道排泄,对呼吸系统有毒性作用,而甲苯没有 C.苯中毒产生过量的儿茶酚胺刺激心肌细胞发生心室颤动,而甲苯没有 D.甲苯的肝脏中氧化,对肝有损害作用,而甲苯没有 E.苯为致癌物,甲苯为工业毒物 【答案】A 第10题: 化学结构与毒效应()。 A.化合物的化学活性决定理化决定 B.理化性质决定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C.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决定该化合物的化学活性 D.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决定其化学活性及理化性质 E.化学活性和理化性质影响化学结构 【答案】D 第11题: 危险度评定的核心内容是()。 A.定性评定 B.定量评定 C.剂量反应关系确定 D.毒性评定

法医毒理学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毒物 2、中毒 3、速发毒性效应 4、迟发毒性效应 5、死后毒物再分布 6、蛋白黄色反应 7、酚尿 8、雨点样色素沉着 9、毒品 10、药物依赖性 11、毒蕈碱样症状 12、烟碱样症状 二、选择题 1、法医毒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那些。() A、中毒现场勘查 B、法医病理学检查 C、法医毒物分析化学检查 D、中毒案情调查 2、在许多智能化投毒犯罪中,哪些是常用的手段。()

A、一次大量投毒 B、小剂量多次投毒 C、肌肉或胸、腹腔注射投毒 D、阴道填塞投毒 3、以下哪些是常见的呼吸功能障碍性毒物。() A、氰化物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亚硝酸盐 4、河豚的那些组织成分是有毒的。() A、卵巢 B、血液 C、眼球 D、肝脏 5、下列哪些毒物属于终毒物。() A、氰化物 B、盐酸 C、蛇毒 D、三氧化二砷 6、下列哪些人群常常在低于一般中毒致死量的情况下发生中毒死亡。() A、老人 B、儿童 C、女性 D、营养状况差 7、下列哪些人群常常在低于一般中毒致死量的情况下发生中毒死亡。() A、老人 B、体重较小者 C、有潜在性疾病者 D、长期使用同一种毒物者 8、在法医学中毒案件中,以下哪些绝大多数为急性中毒。() A、自杀 B、他杀 C、意外灾害 D、职业中毒

9、职业性中毒主要通过下列哪些方式接触毒物。() A、消化道 B、皮肤 C、呼吸道 D、粘膜 10、毒物通过何种途径进入机体引起的毒性反应最快,影响程度最严重。 () A、吸入 B、腹腔内注射 C、静脉注射 D、口服 11、铅、钡、砷等毒物在体内的蓄积器官有哪些。() A、肝脏 B、肺 C、毛发 D、骨骼 12、下列哪些检材是毒物分析过程中常用的重要检材。() A、肝脏 B、肾脏 C、尿液 D、胆汁 13、自杀中毒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A、口服方式为主 B、毒物用量大 C、同时使用几种毒物 D、为易获得、众所周知的毒物 14、他杀中毒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A、多选择无色、无臭、无味的毒物 B、多选择毒性高的毒物 C、胃肠道途径投毒为主 D、一次给以大剂量毒物 15、下列哪些情况应考虑急性中毒的可能。() A、平常健康者突然出现消化道症状 B、平常健康者突然出现神经系统的症状

环境毒理学选择题

1. 环境毒理学研究对象是 A A.有机污染物B.细菌 C.病毒 D.各种化学物质 2. 外源化学物的概念 D A.存在于人类生活和外界环境中 B.与人类接触并进入机体 C.具有生物活性,并有损害作用 D.以上都是 1.外源化学物经消化道吸收的主要方式是 C A.通过营养物质作载体 B.滤过 C.简单扩散 D.载体扩散 2.影响化学物质经呼吸道吸收的因素是 D A.肺泡的通气量与血流量之比 B.溶解度 C.气血分配系数 D.以上都是 3.pKa为 4.2的有机酸(苯甲酸)在消化道中吸收最好的部位是 A A.胃 B.十二指肠 C.小肠 D.结肠 4.血脑及胎盘屏障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D A.动物种属 B.年龄 C.生理状态 D.以上都是 5.毒物排泄的主要途径是 D A.肠道 B.唾液 C.汗液 D.肾脏 6.肾脏排泄主要的机理是 D A.肾小球简单扩散 B.肾小球主动转运 C.肾小球滤过 D.肾小管主动转运7.外源化学物生物转化的两重性表现在 D A.N一氧化.苯胺 N羟基苯胺(毒性增强) B.脱硫反应,对硫磷对氧磷(水溶性增加,毒性增强) C.环氧化,苯并(α)芘 7,8-二醇-9,10环氧化物(致癌) D.以上都是生物转化两重性的典型例子 8.外来化合物代谢酶的诱导是指 D A.某些化合物可使某些代谢酶活力增强 B.酶的含量增加 C.生物转化速度增高 D.以上都是 9.对于呈气体状态或易挥发的化学毒物的排泄,下列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 D A.通过主动转运的方式经肺泡壁排出气体 B.排出的速度与吸收的速度成正比C.血液中溶解度低可减缓其排除速度 D.肺通气量加大可加速其排除速度10.能沿浓度梯度扩散,需要载体参加但不消耗能量的转运方式称为 C A.简单扩散 B.主动转运C.易化扩散 D.滤过 11.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生物转化的最主要器官是 A A.肝 B.肾 C.肺 D.小肠 12.外源化学物生物转化的I相反应,不包括下列哪一种反应 A A.甲基化 B.羟化 C.共氧化 D.环氧化 13.外源化学物在器官和组织中的分布最主要受哪项因素影响 A A.化学毒物与器官的亲和力 B.血流量 C.特定部位的屏障作用 D.器官和组织所在部位 14.外源化学物在胃肠道吸收的主要方式为 A

环境毒理学环境毒理学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环境毒理学》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一下那些物质不容易在骨骼中沉积:()( ) A.氟 B.铅 C.锶 D.Hg 2、生物转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器官是:()( ) A.心脏 B.肾脏 C.肝脏 D.肠胃 3、以下可通过钙转运系统吸收的是()( ) A.铅 B.铬 C.锰 D.铁 4、最小有作用剂量是()。( ) A.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出现了亚临床症状的最小剂量 B.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造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的损伤的最小剂量 C.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引起免疫功能减低的最小剂量 D.DNA 大段损伤的最小剂量 E.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使某项指标开始出现异常变化的最低剂量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

5、危险度评定的核心内容是()。() A.定性评定 B.定量评定 C.剂量反应关系确定 D.毒性评定 E.危害性评定 6、危险度是()。() A.外来化合物损害机体的能力 B.外来化合物损害机体的可能性 C.外来化合物损害机体的可能性的定性估计 D.外来化合物损害机体的可能性的定量估计 E.外来化合物损害机体的可能性 7、染色体断裂后不重接则不能形成下列哪种形态学改变()。() A.无着丝粒断片 B.染色体缺失 C.环状染色体 D.微核 E.微小体 8、动式染毒主要优点是()。() A.装置备有新鲜空气补充 B.受试化合物保持浓度不变 C.保证染毒柜内和二氧化碳分压恒定 D.温湿度恒定 E.以上都是 9、急性毒性试验选择动物的原则()。() A.对化合物毒性反应与人接近的动物 B.易于饲养管理 C.操作方便 D.易于获得,品系纯化,价格低廉 E.以上都是 10、最大无作用剂量是()。()

毒理学(第一章)

第一章绪论 毒理学(toxicology)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的损害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一毒理学发展简史: 毒理学的前身是毒物学,中国古代有关毒物学知识的最早记载可见于《周礼》、《山海经》、《尔雅》及《诗经》等古籍中。在西方,瑞士药理学和毒理学家Paracelusus(1493—1541)对早期毒理学学科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明确提出剂量概念,提出所有物质都是有毒的,只是依剂量不同来区别是药物还是毒物。同时,他还陈述了一些诸如法医、职业中毒和环境毒理学等的毒理学概念。西班牙学者Orfila(1787—1853)为近代毒理学的创始人,他通过实验系统观察了化学物与生物体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化学分析在鉴定中毒事件中的重要性,为近代法医毒理学奠定了基础。到20世纪,萌发出现了军事毒理学。 由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以及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化学分析技术等的飞速发展,大大推进了外源化学物遗传毒性、致畸毒性研究方法的发展,丰富了毒理学的内涵,其研究对象则以机体微观世界和生物圈的宏观世界两方面齐头并进。在宏观方面,开展了环境污染物对人和动物危害的流行病学和生态学调查,阐明了不少病因;在微观方面,在化学毒物损害生物体的机理上揭示了许多本质现象。到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一支毒理学专业队伍,它以研究剂量—反应关系为中心,为制定合理的卫生标准提供了依据。20世纪70年代以来,毒理学的研究主要以化学物的安全评价为重点,从整体的毒理学逐步发展为对各器官系统的研究;从对母代健康影响的观察进展到对子代危害的研究,建立以保障人类安全为目的的新概念,相继出现了遗传毒理学、行为毒理学等边缘分支学科。外源化学物对人类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现代生物技术已渗透到环境毒理学的各个领域,这促进了环境毒理学的发展。 近20年来,我国动物毒理学的研究主要涉及兽药、药物添加剂及饲料中有毒有害化学物的检测及其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和动物性食品中药物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为制定我国兽药及饲料药物添加剂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动物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饲料卫生标准及动物组织中兽药残留检测方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毒理学的任务: 1 化学结构与毒性作用关系毒物的种类和数量很多,研究毒物的毒性首先要弄清毒物的来源、化学结构及理化性质。就毒物本身而言,各种毒物之间毒性的差异主要是由毒物

题目版环境毒理学复习资料1

第一章绪论 【选择题】 1. 环境毒理学研究对象是D A.有机污染物 B.细菌 C.病毒 D.各种化学物质 2. 外源化学物的概念D A.存在于人类生活和外界环境中 B.与人类接触并进入机体 C.具有生物活性,并有损害作用 D.以上都是 【名词解释】 1.环境毒理学是研究环境污染物,特别是化学污染物对人体和人群,以及相关生物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 2.生态毒理学是研究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特别是环境污染物对非人类生物个体和群体以及生态系统的损害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 【问答题】 1.环境毒理学的任务和目的P2 2.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几种?P3-5 3.环境毒理学的研究趋势是什么?P5 第二章环境化学物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 【选择题】 1.外源化学物经消化道吸收的主要方式是 A.通过营养物质作载体 B.滤过 C.简单扩散 D.载体扩散 2.影响化学物质经呼吸道吸收的因素是 A.肺泡的通气量与血流量之比 B.溶解度 C.气血分配系数 D.以上都是 3.pKa为 4.2的有机酸(苯甲酸)在消化道中吸收最好的部位是 A.胃 B.十二指肠 C.小肠 D.结肠 4.血脑及胎盘屏障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A.动物种属 B.年龄 C.生理状态

D.以上都是 5.毒物排泄的主要途径是 A.肠道 B.唾液 C.汗液 D.肾脏 6.肾脏排泄主要的机理是 A.肾小球简单扩散 B.肾小球主动转运 C.肾小球滤过 D.肾小管主动转运 7.外源化学物生物转化的两重性表现在 A.N一氧化.苯胺N羟基苯胺(毒性增强) B.脱硫反应,对硫磷对氧磷(水溶性增加,毒性增强) C.环氧化,苯并(α)芘7,8-二醇-9,10环氧化物(致癌) D.以上都是生物转化两重性的典型例子 8.外来化合物代谢酶的诱导是指 A.某些化合物可使某些代谢酶活力增强 B.酶的含量增加 C.生物转化速度增高 D.以上都是 9.对于呈气体状态或易挥发的化学毒物的排泄,下列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A.通过主动转运的方式经肺泡壁排出气体 B.排出的速度与吸收的速度成正比 C.血液中溶解度低可减缓其排除速度 D.肺通气量加大可加速其排除速度 10.能沿浓度梯度扩散,需要载体参加但不消耗能量的转运方式称为A.简单扩散 B.主动转运 C.易化扩散 D.滤过 11.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生物转化的最主要器官是 A.肝 B.肾 C.肺 D.小肠 12.外源化学物生物转化的I相反应,不包括下列哪一种反应 A.甲基化 B.羟化 C.共氧化 D.环氧化 13.外源化学物在器官和组织中的分布最主要受哪项因素影响 A.化学毒物与器官的亲和力 B.血流量

环境毒理学简答题

环境毒理学简答题 第一章 1、试述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内容。 (1)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对各种生物特别是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各种环境污染物。环境污染物主要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化学性污染物。(2)环境毒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环境污染物对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探索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损害的早期检测指标和生物标志物,从而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和有效防治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此外,根据环境污染物对其他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个体、种群及生态系统的危害,甚至在特定环境中对整个生物社会的危害,研究其损害作用和机理、早期损害指标及防治理论和措施。环境毒理学的最终任务是保护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的生存和持续健康的发展。 (3)环境毒理学的主要内容是研究环境污染物及其在环境中降解和转化产物对机体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包括毒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等生物转运过程和代谢转化等生物转化过程,剂量与作用的关系,毒物化学结构和毒性以及影响毒作用的各种有关因素。 2、简述环境毒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其发展进展。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体外试验和体内试验。 (1)体外试验: 器官水平(包括器官灌流和组织培养,基本保持器官完整性,常用于毒物代谢研究); 细胞水平(应用的细胞包括已建株的细胞系(株)和原代细胞(可用不同的器官进行制备),可用于外来化合物的毒性和致癌性的各种过筛试验,也可用来研究化合物的代谢和中毒机理的探讨); 亚细胞水平:(研究中毒机理、毒物引起损伤的亚细胞定位以及化合物代谢);分子水平(如研究毒物对生物体内酶的影响)。 体外试验的优点:简单、快速、经济、条件易于控制,缺点:缺乏神经—体液调节因素等的控制,不能全面反映整体状况下的生物学效应。 (2)体内试验: 急性毒性实验(指一次染毒或24h内重复染毒的毒性实验研究); 亚急性毒性实验(或称为亚慢性毒性实验一般认为1~3个月为宜,但具体实验期限随实验要求而异) 慢性毒性实验(一般指六个月以上到终身染毒的毒性实验)。 流行病学调查 第二章 3、简述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生物膜是将细胞、细胞器与周围环境分隔开的一层半渗透性薄膜 质膜是包围在细胞外的膜 生物膜主要由液晶态脂质双分子层和蛋白质构成,能保持细胞核细胞器内部理化性质的稳定,可选择性地允许某些物质透过以便吸收和排出一些物质,能传递信息,膜上的酶对化学物的生物转化过程起催化作用,生物膜在物质转运、能量转

食品毒理学试题答案

四、简答题 1、毒物是怎样被排泄出体外的? 答:毒物及其代谢产物从机体排出的主要途径是经肾脏随尿排出和经肝、胆通过肠道随粪排出。其次,可随各种分泌液如汗液、乳汁和唾液排出。 2、影响毒物毒性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答:(1)、气温、气湿和气压 (2)、季节和昼夜节律 (3)、生物节律即生物钟是生命进化过程中长期历史形成的基本特征,包括季节和昼夜节律。 (4)、动物笼的形式、每笼装的动物数、垫笼的草和其它因素也能影响某些化学物质的毒性。 (5)、毒物的联合作用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外来化合物对机体的交互作用。 3、急性毒性的实验目的是什么? 答:(1)、确定受试物使一种或几种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水平,即定出LD50,以初步估计该化学物对人类毒害的危险性。 (2)、阐明一种化学物的相对毒性、作用方式和特殊毒性表现,找出其剂量—效应和剂 量—反应关系。 (3)、确定机体在环境中接触的受试物侵入机体的途径,研究受试物在机体内的生物转 化过程及动力学变化。 (4)、研究受试物急性中毒的预防和急救治疗措施。

4、如何对慢性毒性实验的结果进行评价? 答:(1)、慢性毒性试验所得的最大无作用剂量(以mg/kg体重计)小于或等于人群的可能摄入量的50倍者,表示毒性较强,应予以放弃。 (2)、在50~100倍之间者,需相关专家共同评议。 (3)、大于或等于100倍者,则可考虑允许使用于食品,并制定卫生标准。 (4)、慢性阈剂量和最大无作用剂量越小,卫生标准要求越严格。 5、食品中的植物性毒素主要有哪些? 答:(1)致甲状腺肿物(2)生氰糖苷 (3)蚕豆病毒素和山黧豆(4)外源凝集素和过敏原 (5)消化酶抑制剂(6)生物碱糖苷 (7)血管活性胺(8)天然诱变剂 6、简述生物转化的毒理学意义。 答:化学物生物转化是一个连续的动态变化过程,同时具有两重性,既具有减毒灭活作用(2分)又具有增毒和代谢活化作用。一种化学物对机体损害作用可能是化学物本身,更主要的是其活性中间产物或其代谢产物(1分),由于代谢转化连续性、系统性、复杂性,因此评价其毒理作用时必须了解其代谢过程、代谢产物,才能全面评价化学物的毒作用,否则仅在某一时点、仅对化学物本身去研究和评价其毒作用,就可能得出错误或片面的结论(1分) 五、综合题 1、安全性评价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答:(1) 实验设计的科学性 化学物质安全性评价将毒理学知识应用于卫生科学,是科学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因此不能以模式化对待,必须根据受试化学物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国内外现有的相关资料,讲求实效地进行科学的实验设计。 (2) 试验方法的标准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