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某县生态文明建设专题调研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34.41 KB
- 文档页数:18
某县生态文明建设专题调研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品质生活的多赢之路——XX生态文明建设专题调研报告
按照中央的部署,省委十二届七次会议围绕“两创”战略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作出了建设浙江省生态文明的重大决策,我省的生态文明建设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省委党校女干部培训班第三小组深入XX,通过听取介绍、走访市民、实地考察等形式,对XX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以XX为例探寻浙江省县域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一、XX印象
XX年9月下旬,调研小组专程赴XX,观看了XX电视专题片,听取了关于生态市建设、林权制度改革的介绍,赴天目山考察了旅游综合体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情况,去XX源镇白沙村考察了生态、生活、生产“三生共赢”的农村发展模式。
XX地处长三角南翼、XX西郊,市域面积3126.8平方公里,辖4个街道22个乡镇298个行政村,人口52万;杭徽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与XX形成了“半小时交通圈”。调研组人员每到一处,心灵都为之感到震撼。这里天蓝水清,花树相映,青山湖碧波荡漾,天目山大树华盖,自然风光处处清丽迷人;杭徽高速公路两边青山绵延,竹林苍翠,不愧为一条如诗如画的“生态大道,绿色长廊”。深入XX农村,“绿色家园,富丽山村”的魅力扑面而来,流水映小桥,亭台衬楼阁,既
有农村的清幽,又有游客云集的热闹;既有农家的风味,又有城市园林的气度;村民的脸上流露着自然的、真实的幸福感。
XX虽然是典型的山区县市,山地多,耕地少,环境容量小,矿产资源不足,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然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多次跻身全国综合发展百强县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行列,而且位置不断向前推进,XX年排名81位;XX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36.5亿元,人均GDP达6580美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2011元和10735元,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05:1,小于全省0.41个百分点。这样的条件下所取得如此的巨大成果,让我们既感到惊讶,又感到兴奋。我们一致认为,XX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经济发达,生态文化繁荣,生态社会和谐,是典型的生态型宜居宜业城市,是居民幸福指数很高的“品质XX”,是全国县域发展中环境与经济共赢的样本,对浙江省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的启示。
二、XX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致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XX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XX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建设之路,全市上下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化。概括起来,大到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农业环境生态化阶段。大致从XX年代末到XX年,XX 禁止砍伐,封山育林,实施“上促青山、下稳良田、主攻中间”和“前促生产、后促流通、主攻加工”的“老三线”、“新三线”战略,森林覆盖率从64.1%上升到70%左右;生态旅游业蓬勃兴起,以白沙村为代表的部分农村开始了“卖生态”的生动实践;XX年成功创建全
国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2、第二阶段:“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阶段。大致为XX年到XX年,本着“把重污染变轻污染,再从轻污染变无污染”的指导思想关闭了129家重点污染企业,确保“一江清水送出境外”;XX年提出了创建国家生态市目标,确立了“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发展理念,一手抓环境保护,一手抓经济发展,初步形成了环境与经济共赢的发展模式。
3、第三阶段:全面建设现代化生态市阶段。XX年12月召开的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文化繁荣、生态社会和谐为主要特征的XX西郊现代化生态市战略目标,于XX年、XX年、XX年相继完成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等各项创建大任,XX年被列为浙江省首个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而且XX是全国首个过关国家环模新指标的城市,也是全国县级市中第一个、长三角地区唯一的一个国家森林城市;确立了生态与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大旗地位,构建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浙江省科研创新基地落户XX,启动青山湖科创新城,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科技基础。
三、XX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做法、经验和成效
XX已在生态文明的道路上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市上下的共同参与,不仅有特色、有亮点、有成果,而且拥有了独特的经验。
1.理念与文化先行。一个地区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文化的支撑,XX采取了理念与文化先行的策略,使生态价值观成为广大市民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1)如何使生态意识成为市民共识?XX构建了覆盖全市、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体系。定期举办“森林生态资源博览会”,既是招商引资平台、节庆活动品牌,也是在开放融合中宣传生态理念、弘扬生态文化的重要载体,7届“森博会”中举办了“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等40余个生态项目。在电视、广播、新闻网、《今日XX》同步开设“打造清洁XX,建设生态家园”、“办好森博盛会,建设生态文明”等专题专栏,定期举办“环保歌曲大家唱”、“中小学生环保书画比赛”、“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等大型宣传活动,使生态理念、生态知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举办“中国山地休闲旅游国际论坛”、“中国山区生态经济与新农村建设高峰论坛”、“中国山区综合开发国际研讨会”等高规格研讨活动,面向领导干部、机关、市民、企业家等不同群体分别举办“天目大讲坛”、“机关讲坛”、“市民大讲坛”、“绿色讲坛”,辅之以农民培训班、“干部学习新干线”等载体,形成了学习、研讨保护环境、建设生态、发展低碳经济的浓厚氛围。在浙江农林大学建立植物园,清凉峰管理局建立植物标本基地,在XX源镇建立竹种园,形成了听、看、研结合的生态科普体系。在“千名干部进村入企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主题教育活动中,以“种好三棵树,山绿民又富”为主题的心里话宣讲活动引起《人民日报》
的关注。
(2)如何使生态理念转化为文化力量?XX全面开展以科学发展观为内核、以吴越文化为基因的生态文化建设。XX入城口高高矗立着的城标,是吴越钱王和他的历史,这说明XX致力于弘扬极具影响力和地方特色的吴越文化。出生在XX也归息在XX的钱镠,立国时就保护西湖,采取了“善事中国”、“保境息民”的基本国策,重点整治了钱塘江流域和XX流域,为“XX天堂”的形成乃至长三角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境内“桑麻蔽野”,出现“青巷摘桑喧姹女”景象,吴越文化中包含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生态文化。XX在老祖宗身上注入现代文化内涵,多措并举建设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吴越文化为基因的生态文化。注重吴越国史、钱王功绩的研究,探寻保护—利用—再保护的文物保护机制,大力建设“一馆二园三区块”(博物馆;钱王陵园、吴越文化公园;洞霄遗址区块,河桥古镇区块、天目文化区块),丰富了饱含生态内涵的物态文化。挖掘、开发、培育了水龙、根雕、鸡血石雕等20多个民间艺术精品,形成了锦城、玲珑片为中心的文学、音乐、书画板块,於潜片为中心的戏剧、民间灯艺板块,昌化、昌北片为主的根雕、根书、石雕艺术板块,形成了“一乡一品”或“数乡一品”的特色文化发展格局,同时建立了100多支民间艺术表演队伍,XX年来有12支跨出国门,成为全省民间艺术队伍出国表演最多的县市,象征风调雨顺的“XX水龙”舞到了法国尼斯狂欢节,崇尚生态生活的“XX响竹”等节目代表国家文化部到捷克表演。文艺队伍紧紧围绕生态市建设要求,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