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届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1)

2015届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1)

2015届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1)
2015届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1)

2015届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1)

钠及其化合物复习总提纲

一、钠单质的性质

(1)钠的物理性质:钠是银白色金属,密度小(0.97g/cm3),熔点低(97℃),硬度小,质软,可用刀切割。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2)钠的化学性质:从原子结构可知钠是活泼的金属单质。

①钠与非金属单质反应:常温:4Na + O2 == 2Na2O,加热:2Na + O2 Na2O2;

2Na + Cl2 2NaCl; 2Na + S Na2S等。

钠和氧气的反应

A、实验过程:①②③④⑤⑥⑦

钠与氧气的反应

B、反应原理:2Na+O

2

?

=====Na2

O

2

,2Na

2

O

2

+2H

2

O

=4NaOH+O

2

C、注意事项

①玻璃管中装的钠不能太大,太大反应太剧烈,会将玻璃管炸裂.

②反应开始时,即钠熔成小球后要稍稍倾斜玻璃管,但是角度不能太大,以防止钠从玻璃管中脱出.并能保证空气疏通从而观察到明显现象.

③在取钠时要将其表面的氧化物用小刀除去,用纯钠进行实验.因为表面被氧化的钠在受热熔化后,钠表面会有一层黑色而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

④加热时间不能太长,否则钠与O

2

迅速反应、燃烧起来,现象就不是很明显了.

⑤盛Na

2O

2

的小试管要干燥.

D、实验现象

钠熔成小球,先变成白色后变成淡黄色固体,淡黄色固体遇水放出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E、实验结论

钠熔点低,与O

2加热反应生成Na

2

O

2

,Na

2

O

2

遇水生成O

2

②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实验现象:①钠与水剧烈反应、②钠熔化成小球、

③钠球在水面上不停地滚动、④有气体生成,并

发出嘶嘶声.

注意:钠在空气中的变化:银白色的钠变暗(生

成了氧化钠)变白(生成氢氧化钠)潮解变

成白色固体(生成碳酸钠)。

③钠与酸反应:如2Na + 2HCl == 2NaCl + H2↑,Na

放入稀盐酸中,是先与酸反应,酸不足再与水反应。因此Na放入到酸溶液中Na是不可能过量的。同时Na与H2的物质的量比始终是2:1。当然反

应要比钠与水的反应剧烈多。

④钠与盐的溶液反应:钠不能置换出溶液中的金属,钠是直接与水反应。反应后的碱再与溶液中

的其他物质反应。如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式:2Na + CuSO4 + 2H2O == Cu(OH)2 ↓+ Na2SO4 + H2 ↑。

⑤钠与氢气的反应:2Na + H2 == 2NaH。NaH + H2O == NaOH + H2 ↑;NaH是强的还原剂。

(3)工业制钠:电解熔融的NaCl,2NaCl(熔融) 2Na + Cl2↑。

(4)钠的用途:①在熔融的条件下钠可以制取

一些金属,如钛、锆、铌、钽等;

②钠钾合金是快中子反应堆的热交换剂;

③钠蒸气可作高压钠灯,发出黄光,射程远,透

雾能力强。

二、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1)Na2O:白色固体,是碱性氧化物,具有碱

性氧化物的通性:Na2O + H2O == 2NaOH,

Na2O + CO2 == Na2CO3,Na2O + 2HCl == 2NaCl +

H2O .另外:加热时,2Na2O + O2 == 2Na2O2.

(2)Na2O2:淡黄色固体是复杂氧化物,易与水、

二氧化碳反应放出氧气。

2Na2O2 + 2H2O == 4NaOH + O2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作供氧剂)。

因此Na2O2常做生氧剂,同时,Na2O2还具有强

氧化性,有漂白作用。如实验:Na2O2和水反应

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变红后又褪色,实验研究

表明是有:Na2O2 + H2O == 2NaOH + H2O2,2H2O2

== 2H2O + O2 反应发生。因为H2O2也具有漂白

作用。当然过氧化钠也可以直接漂白的。

三、氢氧化钠(NaOH)

1、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

2、主要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

水而潮解,易溶解于水,并且放出大量的热,水

溶液有涩味,有强腐蚀性。

3、主要化学性质:为一元强碱,具有碱的通行。

(1)NaOH溶于水后完全电离,能与酸碱指示剂

或试纸作用。

(2)与酸酐发生反应:如CO2、SO2、SiO2等。

反应方程式分别为:

2NaOH+ CO2 === Na2CO3 + H2O;2NaOH+ SO2 ===

Na2SO3 + H2O;

2NaOH+ SiO2 === Na2SiO3 + H2O

(3)与两性物质反应:如Al2O3、Al(OH)3等。

反应方程式分别为:

Al2O3 + 2NaOH===2NaAlO2 + H2O Al(OH)3 + NaOH===NaAlO2 + 2H2O

(4)与单质反应放出氢气:如铝、硅。反应方

程式为:

2Al + 2NaOH +2H2O===2NaAlO2 + 3H2↑

Si+ 2NaOH +H2O===Na2SiO3 + 2H2↑

(5)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如NH4Cl、CuSO4、

NaHCO3、Ca(HCO3)2等。

例如:NH4Cl与NaOH溶液共热:

NH4Cl+NaOH==NaCl+H2O +NH3↑;

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

NaHCO3+NaOH==Na2CO3 + H2O

应注意:①盛NaOH的试剂瓶需用橡胶塞,不能用玻璃塞。

②NaOH碱性很强,贮存时若未密闭,表层易变质生成碳酸钠。

③称量NaOH要放在小烧杯或表面皿里,动作要迅速。不能放在量筒、量杯、纸上称量。

④不慎将浓NaOH溶液沾在皮肤上,应先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再涂上硼酸稀溶液。

⑤在实验室里常用NaOH溶液吸收氯气,在工业上常用NaOH溶液吸收含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尾气,以消除污染。

⑥实验室制取少量的NaOH溶液可在饱和的Na2CO3溶液中撒入石灰粉,加热、过滤。

四、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的分解

(1)、NaHCO

3

(1)实验过程

粉末.(大约占①用一干燥大试管,装入NaHCO

3

试管容积1/6)

②将大试管用带导气管的单孔塞塞紧.并将大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且试管口稍向下倾斜.

③大试管上的导气管另一端插入到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

④用酒精灯加热,先均匀受热,然后固定在药品多的部位加热.

⑤当试管中产生气体减少时,先把导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拿出来,再熄灭酒精灯

(2)反应原理

2NaHCO

3

?

=====Na2

CO

3

+H

2

O↑+CO

2

(3)注意事项

①装药品时,应将药品倾斜地铺在试管底部,以便于受热.

②固定大试管时,应夹在其中上部(离管口1/3处)且要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反应生成的水冷却回流而将试管炸裂.

③当试管中产生气体减少时,若停止实验,应先将导气管从石灰水中取出来,再撤去酒精灯停止加热,否则,会使石灰水倒吸而引起试管炸裂.

(4)实验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大试管内壁有水生成.

(5)实验结论

NaHCO

3

受热易发生分解反应.

(2)、Na

2CO

3

和NaHCO

3

与酸的反应

(1)实验步骤

(2)反应原理

Na

2CO

3

+2HCl=2NaCl+H

2

O+CO

2

↑或CO-2

3

2H+=H

2O+CO

2

NaHCO

3+HCl=NaCl+H

2

O+CO

2

↑或HCO-

3

+H

+H

2O+CO

2

(3)注意事项:使用的盐酸浓度不能太大,

否则生成的气泡太多太迅速而溢出试管.

(4)实验现象和结论

两者都与盐酸反应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但NaHCO

3

与盐酸反应更剧烈.(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比较

俗名纯碱(苏

打)

块碱小苏打

化学式Na

2CO

3

Na

2

CO

3

·

10H

2

O

NaHCO

3

颜色、状

态白色粉

无色晶

细小白色晶体

溶解性易溶于水,溶液呈较易溶于水(<碳酸

2NaHCO

3==

(4) 两者的鉴别: ① Na 2

CO 3 Ca(OH)2 无现象 NaHCO 3 石灰水变浑浊 ② Na 2CO

3 慢 NaHCO 3 快 ③ Na 2CO 3 后出气体

NaHCO 3

④ 可溶性Ca 盐或Ba 盐:

Na 2CO 3 盐溶液 ↓

NaHCO 3 无现象 (5)食盐(NaCl )

1、食盐不仅是常用的调味品,而且是人体

必需的物质,它对人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都

有着重要作用。人体缺盐会使人感到头晕、倦怠、

全身无力,学习和工作效率降低,长期缺盐甚至

会导致心脏病。虽食盐对人体有重要作用,但也

不能过多摄入,过多摄入食盐可能引发肾脏疾病

和高血压病等。健康成年人摄入食盐量以每天

2~6g 为宜。

2、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来制取

通电

NaOH、Cl2和H2,并以它们为原料生产一系列化

工产品,称为氯碱工业。原理:2NaCl+ 2H2O 2NaOH+Cl2↑+H2↑

焰色反应

1. 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火

焰呈现特殊的颜色叫做焰色反应。

2. 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与价态无关,

是物理变化。

3. 焰色反应的操作步骤:①洗②烧③蘸④

烧⑤洗⑥烧

洗烧蘸烧

金属丝金属丝至无色

待测液金属丝,看颜色

注:观察钾的焰色时,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

片。因为钾中常混有钠的化合物杂质,蓝色钴玻

璃可以滤去黄色火焰,以看清钾的紫色火焰。

4. 钠、钾等金属的焰色

K(K+)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Na(Na+)

黄色,Cu(Cu2+)绿色,Ca(Ca2+)砖红色。(6)注意几个实验的问题:

1、向饱和的Na2CO3溶液中通足量的CO2有晶体NaHCO3析出。

2、Na2CO3溶液与稀HCl的反应①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稀HCl,先无气体,后有气体,如果n(HCl)小于n(Na2CO3)时反应无气体放出。发生的反应:先①Na2CO3 + HCl == NaCl + NaHCO3,后②NaHCO3 + HCl == NaCl + H2O +CO2 .

②向稀HCl中滴加Na2CO3溶液,先有气体,反应是: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如果用2mol的Na2CO3和2.4mol的稀HCl反应,采用①方法放出CO2是0.4mol;采用②方法放出CO2为1.2mol。希望同学们在解题时要留意。

3、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鉴别:取两种试液少量,分别滴加CaCl2或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的原取溶液为Na2CO3,另一无明显现象的原取溶液为NaHCO3。

4、侯氏制碱法

反应式:NaCl + NH3 + CO2 + H2O == NaHCO3 ↓+ NH4Cl.

注意:在生产中应先在饱和的NaCl溶液中先通

入NH3,后通入CO2,NaHCO3晶体析出过滤,在滤

液中加入NaCl细末和通NH3析出NH4Cl晶体为副产品。NH4Cl晶体析出后的母液进行循环试用,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5、若钠、钾等碱金属在空气中失火,可否用水或CO

2

灭火,为什么?用什么灭火效果好?

答案:钠、钾等碱金属失火不能用水灭火,

因为它们与水反应剧烈,且产生易燃气体H

2

,易

导致爆炸发生;也不能用CO

2

灭火,因为Na、K

有还原性,能夺去CO

2

中的氧继续燃烧.

钠、钾失火可用沙土、抹布扑灭或盖灭.6、万一被钠灼伤了皮肤,应该怎么办?

答案:万一被钠灼伤了皮肤,应先用稀醋酸洗涤,然后再涂上3%~5%的硼酸溶液.情况严重者速到医院烧伤科救治.

7、用稀盐酸与Na

2CO

3

还是NaHCO

3

制作的灭火器

灭火效果好,有哪些优点?

答案:用稀盐酸与NaHCO

3

制作的灭火器灭火效果好.优点有二:①产生气体速度快,②产生

气体CO

2

多.

8、实验室中做固体受热生成气体反应的实验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案:实验室固体受热生成气体的装置都可用制O

装置.注意事项:①试管应夹持在其中上

2

部(或离管口1/3处);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因为实验室中的药品不是很干燥,加热时有水生成,或固体反应时生成水,若不略向下倾斜会使水倒流把试管炸裂;③受热时先均匀加热试管底部,然后固定在药品集中的部位加热.

9、焰色反应操作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案:(1)所用火焰本身的颜色要浅,以免干扰观察.

(2)蘸取待测物的金属丝本身在火焰上灼烧时应无颜色,同时熔点要高,不易被氧化.用铂丝效果最好,也可用铁丝、镍丝、钨丝等来代替铂丝.但不能用铜丝,因为它在灼烧时有绿色火焰产生.

(3)金属丝在使用前要用稀盐酸将其表面的氧化物洗净,然后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以除去能起焰色反应的少量杂质.

(4)观察钾的焰色时,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片,因为钾中常混有钠的化合物杂质,蓝色钴玻璃可以滤去黄色火焰,以看清钾的紫色火焰.

五、综合网络图 Na

Na 2S Na 2O

Na 2O 2NaOH

NaCl Na 2CO 3NaHCO 3①②③④

⑤⑥⑦⑧

⑨⑩⑾⑿⒀⒁⒂

六、拓展:碱金属元素

1.难点聚焦

(1)碱金属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1)相似性:碱金属元素在结构上的相似性,

决定了锂、钠、钾、铷、铯在性质上的相似性,碱金属都是强还原剂,性质活泼。具体表现在都能与2O 、2

Cl 、水、稀酸溶液反应,生成含R

(R 为碱金属)的离子化合物;他们的氧化物对应水化

物均是强碱;

2)递变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递增,原子半径渐大,失电子渐易,还原性渐强,又决定了他们在性质上的递变性。具体表现为:①与

O反应越来越剧烈,产物越来越复杂,2

②与

H O反应越来越剧烈,③随着核电荷数的增

2

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增强:>>>>;

CsOH RbOH KOH NaOH LiOH

(2)实验是如何保存锂、钠、钾:均是活泼的金属,极易氧化变质甚至引起燃烧,它们又都能与水、水溶液、醇溶液等发生反应产生氢气,是易燃易爆物质,存放它们要保证不与空气、水分接触;又因为它们的密度小,所以锂只能保存在液体石蜡或封存在固体石蜡中,而将钠、钾保存在煤油中;

(3)碱金属的制取:金属Li和Na主要是用电解熔融氯化物的方法制取;金属K因为易溶于盐不易分离,且电解时有副反应发生,故一般采用热还原法用Na从熔融KCl中把K置换出来(不是普通的置换,而是采用置换加抽取的方法,属于反应平衡);铷和铯一般也采用活泼金属还原法制取。

(4).焰色反应操作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所用火焰本身的颜色要浅,以免干扰观察.

(2)蘸取待测物的金属丝本身在火焰上灼烧时应无颜色,同时熔点要高,不易被氧化.用铂丝效果最好,也可用铁丝、镍丝、钨丝等来代替铂丝.但不能用铜丝,因为它在灼烧时有绿色火焰产生.

(3)金属丝在使用前要用稀盐酸将其表面的氧化物洗净,然后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以除去能起焰色反应的少量杂质.

(4)观察钾的焰色时,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片,因为钾中常混有钠的化合物杂质,蓝色钴玻璃可以滤去黄色火焰,以看清钾的紫色火焰.七、例题精讲

例2 将少量金属钠分别投入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有气体放出,且溶液质量减轻的是[ ]

A、HCl

B、NaOH

C、24

K SO D、4

CuSO

解析少量钠投入上述四种物质的水溶液中,均有2H产生,故都满足题目的第一个条件“有

气体放出”,而反应后“溶液质量减轻”是指投入的金属钠的质量小于脱离溶液的物质的质量。在A 、B 、C 三个选项中一只有2

H 放出,故溶液质量是增加的。D 选项中由于Na 与2

H O 反应生成的NaOH 还能继续与4CuSO 反应析出2

()Cu OH 沉淀:42224222()Na CuSO H O Cu OH Na SO H ++=↓++↑,反应后溶液质量减轻。

例4 将4.6 g 钠与1.6g 硫粉迅速混合起

来,并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反应后生成的固体是

[ ]

A

、黄色固体混合物 B 、硫与硫化钠

C 、过氧化钠与硫化钠

D 、氧化钠与硫化钠

解析 在加热条件下,钠既能与硫化合生成

2Na S ,也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22

Na O ,而钠又是过量的,所以除生成2Na S 外还有22Na O 生成。

答案 A 、C

例 6 2.1g CO 和2

H 组成混合气体与足量的2O 充分反应后,立即通入足量的22

Na O 固体中,固体质量增加[ ]

A 、2.1g

B 、3.6 g

C 、7.2 g

D 、不可确定

解析 CO 和2H 与2

O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222CO O CO +=点燃,22222H O H O

+=点燃;2CO 、2H 跟22Na O 的反应分别为:222232222CO

Na O Na CO O +=+,2222224H O Na O NaOH O +=+↑。 从4个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增加的质量恰好为CO 和2H 混合气体的质量,即

2222322,2H CO Na O Na CO Na O NaOH ??→??→。

例9 某干燥粉末可能由2Na O 、22Na O 、23

Na CO 、3NaHCO 、NaCl 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该粉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有气体X 逸出,X 通过足量的NaOH 溶液后体积缩小(同温、同压下测定)。若将原来混合粉末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也有气体放出,且剩余固体的质量大于原混合粉末的质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粉末中一定有2Na O ,22Na O ,3

NaHCO B 、粉末中一定不含有23

Na CO 和NaCl C 、粉末中一定不含有2

Na O 和NaCl D 、无法肯定粉末里是否含有23

Na CO 和NaCl 解析: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可能有22Na O 、23Na CO 和3

NaHCO ,气体X 通过足量的NaOH 溶液后体积缩小(而不是气体全部消失),说明X 由2O 和2CO

组成,原粉末中22Na O 以及23Na CO 和3

NaHCO 至少有一种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配置资源 1、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2、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3、如何配置市场经济: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的变化由市场来调节的。 4、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1)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2)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源有效利用。 5、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6、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1)要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市场交易必须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 (2)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3)(国家)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4)(个人)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7、市场调节的弊端: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3)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2、为什么要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1)市场调节具有一定的缺陷. (2)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3、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科学宏观调控的三个手段: 经济手段: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国家还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收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等,对经济活动参与者进行引导。国家还可以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等法律手段,或通过采取具有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等行政手段,影响和调节宏观经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我国现在小康的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五位一体”新目标):

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一、钠及其化合物 1.已知甲、乙、丙为常见单质,A、B、C、D、E、F、G、X均为常见的化合物;B和X的摩尔质量相同,E的相对分子质量比D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在一定条件下,各物质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按要求填空: (1)丙的化学式是_______,G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2)写出有关变化的化学方程式:甲 + 乙:___________;D + 丙:_______。 (3)B与X的水溶液反应生成C和乙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O2 SO3 2Na + S Na2S 2Na2SO3+ O2= 2Na2SO4 Na2O2+S2-+2H2O=4OH- +S↓+2Na+ 【解析】 【分析】 单质甲、乙均能分别与单质丙连续两次反应,可能是单质甲、乙分别被O2连续两次氧化,生成不同的氧化物,则丙是O2;氧化物B与水反应能放出O2,则B是Na2O2,那么C是NaOH,A是Na2O,甲是Na;又因B和H的摩尔质量相同,则X是Na2S,那么乙是S,F 是SO2,G是SO3;由E的相对分子质量比D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可知D是Na2SO3,E是Na2SO4。 【详解】 (1)由以上分析可知丙是O2,G是SO3;故答案为:O2,SO3; (2)甲 + 乙的反应为钠与硫共热反应生成硫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 S Na 2S;D + 丙的反应为亚硫酸钠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 2SO3+ O2= 2Na2SO4,故答案为:2Na + S Na2S;2Na2SO3+ O2= 2Na2SO4; (3)过氧化钠与氯化钠的水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a2O2+S2-+2H2O=4OH-+S↓+2Na+,故答案为:Na2O2+S2-+2H2O=4OH-+S↓+2Na+。 2.A、B、C、D、E、X是中学常见的无机物,存在如下图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略去)。 (1)若A为常见的金属单质,且其焰色反应呈黄色,X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写出C和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高考一轮复习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化学高考一轮复习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钠元素以盐的形式广泛的分布于陆地和海洋中,钠也是人体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中的重要成分之一。以下是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请考生掌握。 (一)钠的反应 1.钠跟氧气常温下一般认为生成氧化钠,加热(或点燃)生成过氧化钠.(钠的保存) 2.钠跟硫研磨能剧烈反应,甚至爆炸 3.钠跟水反应(现象?) 4.钠跟硫酸铜溶液反应(现象?) 5.钠跟乙醇反应(与跟水的反应比较?) (有机物中的醇羟基、酚羟基、羧基都跟钠反应生成氢气,但剧烈程度不同。) (二)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1.都是固态物,颜色不同。氧化钠是白色,过氧化钠是淡黄色; 2.氧化钠是典型的碱性氧化物,跟酸、酸性氧化物、水反应都符合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3.过氧化钠不属于碱性氧化物。(电子式?阴阳离子个数比?)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用作供氧剂):※作呼吸面具上述两个反应均存 在过氧化钠有漂白作用(强氧化性)

(三)氢氧化钠的性质 1.白色固体,易潮解,溶解放热,强腐蚀性(使用中注意安全、称量时应注意?) 2.强碱,具有碱的通性:跟酸中和;跟酸性氧化物反应;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沉淀;跟铵盐反应生成氨气 (实验中制取氨气用消石灰) 3.氢氧化钠跟两性氧化物(Al2O3)反应;跟两性氢氧化物[Al(OH)3]反应 4.氢氧化钠与金属铝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 5.腐蚀玻璃、陶瓷等硅酸盐制品,特别是熔融态的氢氧化钠强腐蚀性。(保存中注意避免在有玻璃 塞、玻璃活塞的容器中时间过长;熔化氢氧化钠的容器选择等) 7.氢氧化钠跟氯气等非金属单质反应(用NaOH溶液吸收残余氯气);实验室制得的溴苯有红褐 色(溶有溴单质),可用氢氧化钠除去。 8.氢氧化钠跟苯酚(酚羟基)反应(用于苯酚与苯等有机物的分离)(醇羟基没有酸性,不与氢氧 化钠反应) 9.酯的碱性水解;油脂的皂化反应(制肥皂) 根据生成沉淀的现象作判断几例: ①、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氢氧化钠沉淀不消失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知识点总结

必修1《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 (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1)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本质:一般等价物 (3)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4)其它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3、货币流通规律公式? 商品价格总额= 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 / 货币流通次数 4、纸币含义? (1)纸币是由国家(或者某些地区)发行的并强制使用的 (2)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可能发生通货膨胀,小于这个限度可能引发通货紧缩 6、汇率的含义?外汇的含义? (1)汇率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2)外汇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含义和意义? (1)含义: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2)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 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 2、商品的价值量、价值总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2)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价值总量=价值量×数量。 10、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 11、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是居民的收入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1)当前可支配收入(2)未来收入预期(3)收入差距 2、恩格尔系数的含义? (1)含义: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3、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消费心理主要有哪些?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4、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生产、动与经营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 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1)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2 (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经典题附答案

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经典题附答案 一、钠及其化合物 1.常见无机物A 、B 、C 、D 存在如图转化关系: (1)若A 是一种碱性气体,常用作制冷剂,B 是汽车尾气之一.遇空气会变色,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 为常见挥发性强酸,D 是生产生活中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金属单质,则B 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 、C 、D 都是常见气体,C 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则A 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 (4)若A 、B 、C 的水溶液均显碱性,焰色反应均为黄色,D 为2CO ,举出C 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22Δ4NH 5O 4NO 6H O +=+催化剂 33Fe(NO ) 治疗胃酸过多、发酵 粉、泡沫灭火器等 【解析】 【详解】 (1)若A 是一种碱性气体,常用作制冷剂,为氨气,B 是汽车尾气之一,遇空气会变色,则B 是NO ,D 是氧气,C 是二氧化氮,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322Δ4NH 5O 4NO 6H O +=+催化剂 , 故答案为:322Δ4NH 5O 4NO 6H O +=+催化剂 ; (2)若A 为常见挥发性强酸,D 是生产生活中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金属单质,则D 是Fe ,B 能和D 反应生成C ,则A 是硝酸、B 是硝酸铁、C 是硝酸亚铁,则B 的化学式为33Fe(NO ), 故答案为:33Fe(NO ); (3)若A 、C 、D 都是常见气体,C 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则C 是二氧化硫,A 是硫化氢、D 是氧气、B 是S ,A 的电子式是 , 故答案为:; (4)若A 、B 、C 的水溶液均显碱性,焰色反应均为黄色,说明都含有Na 元素,D 为2CO ,A 为NaOH 、B 是碳酸钠、C 为碳酸氢钠,B 为强碱弱酸盐,碳酸根离子水解导致溶液呈碱性,碳酸氢钠溶液呈弱碱性,碳酸氢钠能水解,所以其用途有治疗胃酸过多、发酵粉、泡沫灭火器等,

高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钠及其化合物

钠及其化合物 一、选择题 1.(2016·9月台州市选考教学质量评估,4)在反应2Na+2H2O===2NaOH+H2↑中,还原剂是( ) A.Na B.H2O C.NaOH D.H2 解析反应中Na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电子是还原剂,故选A。 答案 A 2.(2016·浙江余姚中学高一期中)下列关于Na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钠投入FeSO4溶液中,可以得到单质铁 B.足量Cl2、S分别和二份等质量的Na反应,前者得到电子多 C.Na2O与Na2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均为1∶2 D.在2Na2O2+2H2O===4NaOH+O2↑反应中,每生成1 mol O2,消耗2 mol氧化剂 解析A.该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2Na+2H2O===2NaOH+H2↑、2NaOH+FeSO4===Fe(OH)2↓+Na2SO4,所以得不到铁,故A错误;B.Na的质量相等,反应中只有钠失电子,所以转移电子相等,故B错误;C.Na2O与Na2O2中阴、阳离子分别是氧离子和钠离子、过氧根离子和钠离子,所以其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故C正确;D.该反应中O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和-2价,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每生成1 mol O2,消耗1 mol氧化剂,故D错误。 答案 C 3.(2015·浙江余杭联考,15)将一小块钠投入下列溶液时,既能产生气体又会出现白色沉淀的是( ) A.稀H2SO4B.氢氧化钠饱和溶液 C.硫酸铜溶液 D.氯化铁溶液 解析因钠能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物为氢氧化钠和氢气,有气体产生,饱和溶液中水的减少会导致晶体的析出,所以变浑浊,故B正确。 答案 B 4.(2016·台州市高一上期末)已知钡的活性处于钾和钠之间,下列反应可以实现的是( )

高中政治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汇总

高中政治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汇总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 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本质:一般等价物 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3、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①含义:指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价格: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决 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 ③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 ①含义: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②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W-G-W

③需要现实中的货币。 (3)货币的其他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 ①其内容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 ②公式: 5、纸币 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 ③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 7、货币的发展: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 1、结算方式 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 ①信用卡(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优点:功能多、方便、节省、安全等) ②支票(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种类: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钠及其化合物综合练习题

高三化学钠及其化合物练习 2017-12-27组题人:张若莹审题人:盛洪涛 1、下列有关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钠的还原性很强,可以用来冶炼金属钛、锆、铌等 B、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钠元素只能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 C、钠是一种灰黑色的固体 D、钠的质地软,可用小刀切割 2、将少量金属钠分别投入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有气体放出,且溶液质量减轻的是A.HCl B.NaOH C.K2SO4 D.CuSO4 3、下列关于Na和Na+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它们相差一个电子层 B.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C.钠原子,钠离子均为同一元素 D. 灼烧时,它们的焰色反应都呈黄色 4、少量的金属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它的最终产物是 A.NaOH B. Na2CO3?10H2O C.Na2CO3 D.NaHCO3 5、在一定条件下,将钠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1.5g溶于水,所得溶液恰好能被80mL浓度为 0.50mol/L的HCl溶液中和,则该生成物的成分是 A、Na2O B、Na2O2 C、Na2O和Na2O2 D、Na2O2和NaO2 6、某溶液含有NH4+、HCO3—、SO32—、Na+、HS—、NO3—六种离子。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2O2粉末后,溶液中浓度变化最小的离子是 A.HCO3— B.SO3—2 C.Na+ D.NO3— 7、等物质的量的N2、O2、CO2混合气体通过Na2O2后,体积变为原体积的8/9(同温同压),这时混合气体中N2、O2、CO2物质的量之比为 A、3︰4︰1 B、3︰3︰2 C、6︰7︰3 D、6︰9︰0 8、下列钠的化合物与其性质或用途不相符的是 A、Na2O2—淡黄色固体,可用作漂白剂 B、Na2O—白色固体,可溶于水生成NaO C、Na2CO3—热稳定性好,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Na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发酵粉 9、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也不用焰色反应就能将它们区别开来的是A.AgNO3 NaCl BaCl2 NaOH B.K2CO3 KHCO3 HCl H2SO4 C.Na2CO3 NaHSO4Ba(NO3)2 KCl D.KNO3 NaCl BaCl2 (NH4)2SO4 10、下列有关NaHCO3与Na2CO3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同温度下,在水中溶解度:Na2CO3< NaHCO3 B、与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反应,产生CO2的速率:Na2CO3< NaHCO3 C、热稳定性:Na2CO3< NaHCO3 D、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不能相互转化 11.某课外小组为了验证Na 2CO3和NaHCO3的稳定性,设计了如 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你认为在试管B中应放的物质是, C、D两个烧杯中的溶液分别是、, 实验时,C、D中的现象分别是:、 。 12.下图中A至F是化合物,G是单质

2020-2021北京备战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综合

2020-2021北京备战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综合 一、钠及其化合物 1.A、B、C、X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A、B、C含有相同元素甲,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如下转化(水参与的反应,水未标出)。 (1)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A、X、B、C为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NaOH CO2 Na2CO3 NaHCO3 b.Na O2 Na2O Na2O2 c.NH3 O2 NO NO2 d.Fe Cl2 FeCl2 FeCl3 (2)X为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C为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若B中混有少量C杂质,除杂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C为红棕色气体,则A是_______或________(填化学式),若A的水溶液显碱性,写出A→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和C可相互转化,写出 C→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C为淡黄色固体,则B为___________,写出C在潜水艇中作为供氧剂牵涉的两个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5)除(1)涉及的转化外,再写出一组符合转换关系的A、X、B、C ____ (填化学式)。 【答案】abc NaHCO3 2NaHCO3ΔNa2CO3+H2O+CO2↑ NH3 N2 4NH3+O24NO+4H2O 3NO2+H2O=2HNO3+NO Na2O 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 S(H2S)、O2、SO2、SO3 【解析】 【分析】 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符合上述转化关系; 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加热条件下,氧化钠与氧气反应能生成过氧化钠,符合上述转化关系; 氨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氧气加热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或氮气在放电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符合上述转化关系; 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或硫化氢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二氧化硫在催化剂作用下,二氧化硫与氧气共热反应生成三氧化硫。 【详解】 (1)a.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符合上述转化关系,故正确; b.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加热条件下,氧化钠与氧气反应能生成过氧化钠,符合上述转化关系,故正确; c.氨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氧气加热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③货币的职能: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3)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 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 综合题及答案

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题及答案 一、钠及其化合物 1.下列各物质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甲为常见金属单质,乙、丙、丁是非金属单质,其它为化合物,B、D分别为黑色粉末和黑色晶体,G为淡黄色固体,J为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品,I为红褐色固体,①是实验室制取丁的反应之一,F为棕黄色溶液。各物质间的转化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各问题(部分生成物未列出): (1)A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甲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F和E的混合溶液中用___________试剂(填化学式)检验E中阳离子; (4)整个转换过程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___________个; (5)写出反应③E与G按物质的量之比2:1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3Fe + 4H2O(g) Fe3O4 + 4H2KMnO46个6Fe2+ + 3Na2O2 + 6H2O = 4Fe(OH)3↓ + 2Fe3+ + 6Na+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G为淡黄色固体化合物,J为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品,则G是Na2O2, J为NaCl;I为红褐色固体,则I是氢氧化铁,甲是Fe单质;B、D分别为黑色粉末和黑色晶体,Fe与物质C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另一种非金属单质,根据Fe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可知C是水,乙是氢气,D是Fe3O4;A与B反应生成水和一种非金属单质,且①是实验室制取丁的反应之一,判断A是过氧化氢,B是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所以丁是氧气;四氧化三铁与K反应生成两种物质E、F,可以相互转化,则K是盐酸,盐酸与四氧化三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铁,F与Fe反应生成E,则F是氯化铁,E是氯化亚铁,氯化铁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氯化钠、氧气,氯化亚铁与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铁、氢氧化铁、氯化钠。 【详解】 (1)A是过氧化氢,过氧化氢是共价化合物,A的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全国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及答案解析

全国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及答案解析 一、钠及其化合物 1.A、B、C、X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A、B、C含有相同元素甲,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如下转化(水参与的反应,水未标出)。 (1)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A、X、B、C为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NaOH CO2 Na2CO3 NaHCO3 b.Na O2 Na2O Na2O2 c.NH3 O2 NO NO2 d.Fe Cl2 FeCl2 FeCl3 (2)X为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C为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若B中混有少量C杂质,除杂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C为红棕色气体,则A是_______或________(填化学式),若A的水溶液显碱性,写出A→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和C可相互转化,写出 C→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C为淡黄色固体,则B为___________,写出C在潜水艇中作为供氧剂牵涉的两个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5)除(1)涉及的转化外,再写出一组符合转换关系的A、X、B、C ____ (填化学式)。 【答案】abc NaHCO3 2NaHCO3ΔNa2CO3+H2O+CO2↑ NH3 N2 4NH3+O24NO+4H2O 3NO2+H2O=2HNO3+NO Na2O 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 S(H2S)、O2、SO2、SO3 【解析】 【分析】 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符合上述转化关系; 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加热条件下,氧化钠与氧气反应能生成过氧化钠,符合上述转化关系; 氨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氧气加热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或氮气在放电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符合上述转化关系; 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或硫化氢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二氧化硫在催化剂作用下,二氧化硫与氧气共热反应生成三氧化硫。 【详解】 (1)a.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符合上述转化关系,故正确; b.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加热条件下,氧化钠与氧气反应能生成过氧化钠,符合上述转化关系,故正确; c.氨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氧气加热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钠是一种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3周期、第IA 族,是碱金属元素的代表,下面是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知识点 1. 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x09钠是一种银白色、质软、可用小刀切割的金属,比水轻,熔点97.81℃,沸点882.9℃ 钠的化 学性质x09①与氧气反应:4Na+O2=2Na2O(常温下缓慢氧化) 2Na+O2 Na2O2 ②与其他非金属反应:2Na+S=Na2S(发生爆炸) 2Na+Cl2 2NaCl(产生大量白烟) ③与水反应:2Na+H2O=2NaOH+H2↑(浮于水面上,迅速熔化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并在水面上不停地游动) ④与盐反应:2Na+CuSO4+2H2O=Cu(OH)2+Na2SO4+H2↑ (钠不能从溶液中置换出其他金属) 2.钠的保存 由于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易与空气中的O2和H2O等反应,所以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之中.金属钠在空气中变质的过程可以表示为:银白色的金属钠表面变暗(生成Na2O) 出现白色固体(NaOH) 表面变成粘稠状(NaOH潮解) 白色块

状固体(Na2CO3?10H2O) 风化为白色粉未状物质(Na2CO3) 3.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x09氧化钠x09过氧化钠 颜色状态x09白色固体x09淡黄色固体 化学式x09Na2Ox09Na2O2 氧化合价x09-2x09-1 稳定性x09不稳定,在空气中可以继续氧化: 2Na2O+O2=2Na2O2x09稳定,加热不分解 与H2O反应x09Na2O+H2O=2NaOHx092Na2O2+2H2O=4NaOH+O2↑与CO2反应 x09Na2O+CO2=Na2CO3x092Na2O2+2CO2=2Na2CO3+O2 氧化性、漂白性x09一般不表现出氧化性,也不表现还原性,无漂白性x09有强氧化性和一定的还原性,有漂白性,可以杀菌消毒 4.碳酸钠的碳酸氢钠 x09碳酸钠x09碳酸氢钠 俗名x09苏打、纯碱x09小苏打 色、态x09通常以Na2CO3?10H2O存在,为无色晶体,易风化失水为白色粉未Na2CO3x09白色粉未 水溶性x09易溶于水x09溶解度较碳酸钠小 热稳定性x09稳定,受热为分解x092NaHCO3 Na2CO3+CO2↑+H2O

专题一 钠及其化合物

专题一钠及其化合物 【考纲要求】 1.知道Na及其氧化物的性质。 2.能利用Na及其氧化物分别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 3.能规范解答以Na及其氧化物为载体的实验探究。 4.了解Na2CO3和NaHCO3的性质。 5.能正确鉴别Na2CO3和NaHCO3,并能用实验的方法实现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6.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ⅠA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7.了解碱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8.记住Na、K等重要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教学重难点】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及综合应用 【教学内容】 【重点知识部分】 一.物理性质 2.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物理性质(主要是从颜色与状态方面掌握) 3.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 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为一种具有强腐蚀性 ....的强碱,一般为片状或颗粒形态,易溶于水(溶于水 时放热)并形成碱性溶液,另有潮解性 ...,易吸取空气中的水蒸气(潮解)和二氧化碳(变质)。 4.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主要从色态和水溶性方面掌握) 二.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问题讨论部分】 1.从上面重要物质的化学性质与制备掌握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2.将金属钠放入盛有下列溶液的小烧杯中,既有气体,又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____________。 ①MgSO4溶液②NaCl溶液③Na2SO4溶液④饱和澄清石灰水 ⑤Ca(HCO3)2溶液⑥CuSO4溶液⑦饱和NaCl溶液 3.硼氢化钠(NaBH4)在化工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某研究小组采用偏硼酸钠(NaBO2)为主要原料制备NaBH4,其流程如下: 已知:NaBH4常温下能与水反应,可溶于异丙胺(沸点33 ℃)。 (1)在第①步反应加料之前,需要将反应器加热至100℃以上并通入氩气,该操作的目的是 , 原料中的金属钠通常保存在中,实验室取用少量金属钠需要用到的实验用品有、、玻璃片和小刀等。 (2)写出第①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4.写出下列物质间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1)NaOH溶液与NaHCO3溶液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2)NaOH溶液与NH4HCO3溶液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3)NaOH溶液与Ca(HCO3)2溶液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4) Ca(OH)2溶液与NaHCO3溶液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习题部分】 【题型一】过氧化钠的性质与应用 1.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在潜水艇中用作制氧剂,供人类呼吸之用.某学生为了验证这一实验,以足量的大理石、足量的盐酸和1.95g过氧化钠样品为原料,制取O2,设计出如下实验装置: (1)A中制取CO2的装置,应从下列图①②③中选哪个图; (2)B装置的作用是除CO2中的; (3)为了检验E中收集到的气体,在取出集气瓶后,用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会出现; (4)若E中石灰水出现轻微白色浑浊,请说明原因; (5)当D中的1.95g过氧化钠样品接近反应完毕时,你预测E装置内有何现象?。(6)反应完毕时,若测得E中的集气瓶收集到的气体为250mL,又知氧气的密度为1.43g/L,当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的情况下,实际收集到的氧气体积比理论计算值(大或小),相差约 mL(取整数值,所用数据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这是由于。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一、货币的产生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①使用价值概念: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注意: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②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注意: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换,是因为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③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任何人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销售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 二、货币的本质 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货币的含义和本质:①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②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 3、货币的职能①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a、价值尺度职能(1)含义: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能。(原因: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

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所谓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b、流通手段:(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2)要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3)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②货币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这表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5、纸币的产生和发展:①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产生的。②纸币的含义:它必须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注意: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这里需要强调两点:一是由国家或特定地区发行的。 二是国家强制使用的。纸币没有价值,之所以能代替货币行使流通手段,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国家的强制力。)

钠及其化合物检测题及解析

钠及其化合物检测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本草纲目》中“石碱”条目下写道:“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原水淋汁,……久则凝淀如石,……浣衣发面,……亦去垢发面。”这里的“石碱”是指() A.KOH B.KAl(SO4)2 C.KHCO3D.K2CO3 解析:选D“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说明“石碱”为蒿蓼烧成的灰中的成分;“以原水淋汁”,说明“石碱”易溶于水;“浣衣发面,……亦去垢发面”,说明“石碱”能去油污、作发酵剂,排除KOH、KAl(SO4)2;且植物烧成的灰中的主要成分一般为碳酸盐,故“石碱”为K2CO3,D项符合题意。 2.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入下列溶液中,说法正确的是() A.放入饱和NaOH溶液中:有氢气放出,恢复至室温后溶液的pH增大 B.放入稀CuSO4溶液中:有氢气放出,有紫红色铜析出 C.放入MgCl2溶液中:有氢气放出,有白色沉淀生成 D.放入NH4NO3溶液中:有无色无味气体放出 解析:选C A项错误,饱和NaOH溶液中放入钠,钠与水反应消耗水且生成NaOH,恢复至室温会有部分NaOH晶体析出,同时生成氢气,由于溶液仍是饱和溶液,故溶液的pH不变;B项错误,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NaOH,NaOH与CuSO4反应会出现蓝色沉淀;C项正确,钠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与MgCl2反应生成Mg(OH)2白色沉淀;D项错误,钠与水反应放热,生成的NaOH与NH+4反应生成NH3·H2O,NH3·H2O部分分解产生的少量氨气会与氢气同时放出,故放出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3.下列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A.CO2气体使Na2O2固体变白,CO2气体被还原 B.除去NaHCO3固体中的Na2CO3,可以将固体加热至恒重 C.Na2O2吸收CO2产生O2,所以Na2O2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 D.钠与水反应:Na+2H2O===Na++2OH-+H2↑ 解析:选C CO2与Na2O2固体反应生成白色固体Na2CO3,反应中Na2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二氧化碳既没被氧化也没被还原,故A错误;Na2CO3的热稳定性强于NaHCO3,将NaHCO3和Na2CO3的混合固体加热至恒重,最终只剩Na2CO3固体,达不到实验目的,故B错误;Na2O2吸收CO2产生O2,所以Na2O2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故C正确;该离子方程式不满足电荷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 -+H2↑,故D错误。 4.下列事实及其解释不正确的是()

高中化学整理-钠及其化合物

目录 1目录------------------------------------------ 1 2钠(知识点)---------------------------------- 2 3钠(难点分析) -------------------------------- 6 5钠(练习题)---------------------------------- 8 6钠的化合物(知识点)-------------------------- 11 7钠的化合物(练习题)-------------------------- 16 8钠的化合物(拓展题)-------------------------- 20 9钠及其化合物(常用反应式整合)---------------- 23

钠(知识点) 知识网络图解 银白色、密度小 物理性质 硬度低、熔点低 钠 与氧气反应 与硫、卤素单质反应 钠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第IA 化学性质 与水反应 族,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易失去, 与酸反应 有强还原性,显+1价 与盐(溶液、熔融盐)反应 知识点精析与运用 知识点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及基本程序 1. 研究物质的性质,常常运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假说、模型等方法。 2.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知识点2:钠原子结构 从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看,其最外电子层上只有一个电子,因此,极易将这一电子失去,而达到稳定结构,形成+1价的钠阳离子(Na +)。即金属钠的原子结构决定了其性质的活泼。因其易失电子被氧化,故金属钠是还原剂。 知识点3:钠的物理性质 钠是银白色金属,质软(可用刀切割),密度小(0.97g/cm 3),熔点低,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知识点4:钠的化学性质 由于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变为钠离子:Na -e - →Na + 所以钠的化学性质极活泼,具有强还原性,是强还原剂,具有金属的典型性质。 1. 与非金属反应 (1)与氧气的反应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钠及其化合物专题训练(有答案和详细解析)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钠及其化合物专题训练(有答案和详细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金属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Mg 在CO 2中燃烧生成MgO 和C ,是放热反应 B .工业上通过电解MgCl 2溶液制取金属镁 C .Mg 和稀硫酸反应时,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能加快反应速率 D .镁可以用来制造信号弹和焰火,MgO 可以作耐高温材料 答案 B 解析 金属Mg 可以在CO 2中燃烧生成MgO 和C ,同时放出大量的热,A 项正确;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MgCl 2来制取金属镁,B 项错误;Mg 和稀硫酸反应时,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Mg 置换出Cu ,形成原电池,化学反应速率加快,C 项正确;Mg 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常用来制造信号弹和焰火,MgO 的熔点很高,常用作耐高温材料,D 项正确。 2. .(2019·金华高三模拟)向分别盛有100 mL 水、100 mL 0.1 mol·L -1盐酸、100 mL 0.01 mol·L -1NaOH 溶液的X 、Y 、Z 三个烧杯中各投入0.05 mol Na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个烧杯中均先发生的离子反应为2Na +2H 2O===2Na ++2OH -+H 2↑ B .三个烧杯中钠均在液面上剧烈反应,且X 烧杯中的反应最剧烈 C .三个烧杯反应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D .三个烧杯反应后,生成的气体的质量一定相同 答案 D 解析 钠与盐酸反应时钠先与H +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Na +2H +===2Na ++H 2↑,A 错误;三个烧杯中,Y 烧杯中的氢离子浓度最大,反应最剧烈,B 错误;X 烧杯中生成的溶质为NaOH ,Y 烧杯中生成的溶质为NaCl 、NaOH ,Z 烧杯中生成NaOH ,且Z 烧杯中原溶质为NaOH ,故三个烧杯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C 错误;因向三个烧杯中加入钠的物质的量相同且钠全部反应完,故生成H 2的量相同,D 正确。 3以下是在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生产流程的示意图: 气体A 的饱和溶液―――→Ⅰ加入食盐A 与食盐的饱和溶液―――――→Ⅱ通入足量气体B 悬浊液――→Ⅲ过滤 晶体――→Ⅳ 纯碱 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