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2
诗歌鉴赏之情感看法第一、二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检测,查找学生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
教学方法:检测法教学内容:测试仿真模拟题(四)(除作文外全部试题)总结:参与考试人数: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存在问题:第三、四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套题的训练,能够提升答题速度,熟识高考题型,学习应用答题技巧答题,进而提高成果。
2、与时发觉学生不足,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
教学重难点:1、在讲解过程中,留意答题技巧的灌输,教会学生审题答题。
2、关注高考学问点的链接,让学生积累应试学问。
教学方法:讲解法、归纳总结法教学过程:一、成果总结,试题分析。
师生活动:老师分析成果与试题难易度。
(2分钟)二、讲解第一题《艺术与仿照自然》。
(10分钟)1、主客体颠倒2、逻辑不当、强加因果。
师生活动: 1、老师公布答案。
2、学生找到答案选项在原文中对应的句子,并找出错误所在。
3、师生共同总结本题考察点。
三、讲解古诗鉴赏题《柳梢青》、1、回顾古诗鉴赏题的解题步骤。
题目作者注释正文意象意境情感手法师生活动: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2、老师补充:问题:1、依据注释,我们可以看到那些信息?2、疏通整首诗的诗意。
师生活动:1、学生小组探讨完成以上问题。
(6分钟)3、老师提问,板书重点。
(4分钟)3、解决8题。
此次在写法上采纳了那些手法?请至少答出两种,请简要赏析。
师生活动:1、师生共同疏通诗意(2分钟)2、老师和学生共同回忆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手法。
(4分钟)3、老师指定学生答题,与时订正问题。
(4分钟)4、老师归纳答题步骤。
(2分钟)4、解决9题。
请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6分)师生活动:老师指定学生分析回答。
(4分钟)三、好用类文本阅读。
1、旧知回顾:好用类文本要读懂什么?(1分钟)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影响?什么贡献?2、解题《侯伯宇:一个高级学问分子的风骨》(2分钟)师生活动:指定学生回答从题目可以知道哪些信息?你在读文章时要关注那些信息?3、解决试题。
高考诗歌鉴赏题思想情感的解读技巧(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高考诗歌鉴赏题思想情感的解读技巧(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首优秀的古典诗歌,它的形象塑造、语言特色,亦或它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应当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但一部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表达出的观点态度,才是它的最大艺术价值之所在。
所以,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进展文学鉴赏活动,当然也是设计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的主要出发点。
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
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
下面,试以xx年全国及分省命题的多份高考试卷为例,就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思想情感的解读技巧作些初步探讨。
一、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
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
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
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古典诗歌中,有不少意象的符号意义是固定的。
这些意象,有着丰富特殊的文化内涵。
它们已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而是一种思想情感的象征。
所以,对这些惯用意象的符号意义,我们必须了解。
如抒愁写恨时,常用“水”、“雨”等意象来表达,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柳”、“柳枝”等意象,那么常用来表惜别怀远,如: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李白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还有,松、竹、梅、菊象征人的高洁品格,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等。
如xx年全国Ⅰ卷,鉴赏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春未老,风细柳斜针。
《古代诗歌阅读——情感比较题型赏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会总结答题语言,提升答题技能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会从多方面、细处分析诗歌情感,寻找切入点教学重点、难点:学会寻找答题切入点,并举一反三总结答题规律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考情分析与总结1.平均分2.答题存在的问题①异同不分。
答“异”时,两首写的都是“愁”,其实是两首的“同”。
②诗歌情感赏析错误,对课文不熟悉。
③答案不够具体。
3.方法总结:①要细心捕捉诗词字里行间的情感信息古诗最难把握的是诗中表达的情感,也就是诗歌的主旨。
化难为易的方法有三:一是将古诗补足翻译成白话文;二是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初步达到知人论世;三是抓住诗歌内容,寻找诗中直白的“情语”(诗眼);如果没有“情语”,全是“景语”等,要把握景语的倾向,即是哀景还是乐景,如果全是哀景,那必然抒发哀情,反之,亦然(有时用乐景衬哀情)。
解答情感比较赏析题,要细心捕捉诗词字里行间的情感信息,找出能传达作者情感的物象加以揣摩,感受作者的情感基调,从而达到与作者的情感共振。
分别把握不同诗歌所表达的不同情感,这是比较鉴赏情感的前提。
②从细处寻找异同的切入点情感的类型:可以结合题材类型来判断情感的程度、广度:包括轻与重、低落与昂扬、个人与国家等情感的缘由:是什么缘由或者事件引起的情感使用的手法:各种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手法有什么异同选取的事件、意象、景物、事物:诗人选取的事件、看待事件的角度,还有意象、景物、事物都有什么异同二、课堂活动活动一:“日臻完善”时间:5分钟各同学根据以上总结的知识点,重新修改、完善练习一的答案。
抽点同学展示答案。
活动二:“集思广益”时间: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集合小组智慧,合作总结练习二的答案,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
三、课堂小结学会从细微处着手学会从具体内容着手学会举一反三,自己寻找答题切入点在不断地总结规律中更上一层楼附课前练习:诗歌情感异同练习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诗歌鉴赏分析思想感情教案高三语文组 013.3.25这类题目一般设置为“简析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简析××句的意境特点”“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等,是让我们通过对诗歌的整体感知,把握作者在诗歌中透露出的思想、心情、志向等等。
回答这样的问题,我们首先应看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都有什么特点。
那么,什么是意象呢?意象物象,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物象就是自然界中的所有事物,而意象就是这些物象里面的一个。
为什么又叫它意象呢?那是因为物象一经作者选取,它的身上就附着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物”。
因而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事物。
我们在把握诗歌中的意象的同时还应该掌握一些它们经常包含的感情,或者说是它们的特点。
如杨柳――惜别、月亮――思念、落叶――失意、大海――开阔、春风――得意、秋风――肃杀、流水――叹息、古迹――怀旧、梅花――节操??答题时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然后思考由这样的意象构成的意境会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什么是意境呢?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与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物、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如果把意境比作一片云,那么意象就是这片云中的一个小水滴。
意境的特点取决于作者所选意象的特点,答题时用两个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的双音节词即可,常见的有雄浑阔大、清丽淡远、凄凉萧瑟、肃杀悲凉、秾丽美艳、孤寂冷清等等。
最后我们可以根据意境的特点揣摩出诗人此时的心情。
古人云:诗言志。
作者写诗的目的在于映射出作者当时的思想、心情。
另外,要准确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就必须做到知人论世,了解写作背景,其中考题中诗歌的写作背景常常出在诗歌的序文或诗歌后面的注释中,因而,我们在解答思想感情题时,除把握意象和意境特点外,还必须高度重视序言或注释中所说明的内容。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之情与景的关系教学设计(公开课)重点:情与景在古诗词中的关系,高考中情与景的设题方式和作答技巧。
难点:学生对于古诗词晦涩含蓄、复杂多变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提升。
教学方法:讲授、分组讨论、课堂演练、课外阅读、高考真题分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古代诗歌中的画面,引导学生思考情与景在诗歌中的关系,并激发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兴趣。
二、讲解情与景在古代诗歌中的关系(15分钟)从情景交融、反衬等方面,讲解情与景在古代诗歌中的关系,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解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三、分组讨论高考情与景题目(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结合历年高考情与景题目进行讨论,探究高考中情与景的设题方式和作答技巧,同时让学生自主思考和交流。
四、课堂演练(20分钟)选取几道高考情与景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演练,同时进行点评和解析,帮助学生加深对于情与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五、课外阅读(10分钟)布置课外阅读任务,让学生选择一篇古代诗歌进行阅读,并结合情与景进行分析和鉴赏,提高学生的诗词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六、高考真题分析(10分钟)通过分析历年高考情与景题目,总结情与景的设题方式和作答技巧,让学生更好地应对高考中的诗歌鉴赏题目。
七、总结(5分钟)对于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与景在古代诗歌中的重要性,以及学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高考中,诗歌鉴赏中情与景的关系是一个重要考点,也是难点。
在古代诗歌中,情与景常常相互作用,通过写景来表达情感。
因此,学生需要掌握情与景的概念和作用。
在导入部分,我们先介绍了中国诗歌的特点,强调了中国人情感表达的含蓄性和复杂性,以及诗歌表达情感的方式。
接着,我们系统地讲解了“诗歌鉴赏中情与景”的相关知识。
情与景是诗歌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景是为了表达情感而写的,情是诗歌中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写景是为了抒情。
我们引用了胡应麟的话:“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和范希文的话:“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化景物为情思。
祁阳四中语文二轮复习专题5: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教案主备人:桂华锋上课时间:学情分析:学生不能系统掌握古诗表达的情感类型,希望通过对类型的掌握及答题技巧的掌握能够解决高考出现的体味古代诗词的思想情感的问题。
复习目标:掌握古诗中的表达情感的类型;探寻把握诗词情感的方法;体味古代诗词的思想情感。
复习重点:掌握并利用所学方法准确把握诗词情感。
复习难点:准确并全面把握诗歌的复杂情感、情感变化、情感思路。
复习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课前检测阅读张籍的《节妇吟》分析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情绪?节妇吟唐·张籍——寄东平李司空师道①君知妾有夫, 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 系在红罗襦②。
妾家高楼连苑起, 良人③执戟明光④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 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 恨不相逢未嫁时。
注:①李师道是当时藩镇割据中的平卢淄青节度使,曾邀张籍以扩充自己的势力。
②红罗襦[rú]:红罗短袄。
③良人: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④明光:本是汉代宫殿名,这里泛指宫殿。
二、教学过程(问题聚集):(一)导入:古诗歌是我国文学殿堂中的一枝奇葩,凝聚着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积淀,她总在字里行间召唤人性的真善美。
古诗歌渗透到了我们成长的每一阶段,从呀呀学语时跟母亲背诵“床前明月光”“离离原上草”到求学阶段接触的《诗经》以及唐诗宋词元曲,可以说是包罗万象。
所以很多同学也会活学活用,“考试——问君能有几多愁”、“下课零声——忽如一夜春风来”、“作业——千朵万朵压枝低”、“批评——风刀霜剑严相逼”可是谈到考试中的诗歌鉴赏,大家的感受是“爱她不容易”呀,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一节课和大家共同探讨诗歌鉴赏中的如何把握诗歌的情感。
(二)作业问题诊断。
生:这首诗歌描写了一位已婚女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
教师提示:1.作者——唐·张籍(唐代著名诗人,韩愈门生,历任国子监助教、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等职)2.副标题《寄东平李司空师道》3.李师道:是当时藩镇割据中的平卢淄青节度使,且有一大堆高官头衔,其势炙手可热。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寻微访幽探诗情》教学设计一、导入揭标。
(一)《2021年盐城中考说明》诗词鉴赏要求:1.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积累并能理解运用。
2.阅读古诗词,能有自己的感悟和情感体验。
3.领悟并感受古诗词中的意境和形象。
4.了解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5.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6.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二)近五年盐城市中考古诗词考点分析:结论:体悟情感类的题目较多,比分较大。
考查频率较高。
二、温故探新:1.背诵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思考: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017年盐城中考】送日本国僧敬龙①归韦庄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注释】①敬龙:日本来唐朝学佛求经的和尚。
②扶桑:传说中的日出之处。
③与师谁:指敬龙法师,“与师谁”即“谁与师”。
2.诗歌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分)3.方法指导:(1)情见乎“首”——观标题。
(2)知人论“诗”——识作者。
(3)“意象”万千——抓意象。
(4)引人关“注”——看注释。
(5)“语”短情长——觅情语。
三、合作探究:(一)“意象”万千——抓意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4.请结合首句中的“杨花”“子规”说说诗歌表达了什么情感?5.讨论归纳:古代诗歌中的典型意象月——杨柳——松竹梅菊柏——鸦、猿、杜鹃——鸿雁——流水、落花——夕阳、落日——(二)引人关“注”——看注释。
长寿山居元夕① 元好问微茫灯火共荒村,黄叶漫山雪拥门。
三十九年何限事②,只留孤影伴黄昏。
【注】①写此诗时,诗人任河南内乡令,因母亲去世,居丧于长寿山,②当时金统治者日趋腐败,蒙古军入侵,人民死伤无数。
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三)“语”短情长——觅情语。
夜泊旅望白居易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
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
近海江弥阔,迎秋夜更长。
诗歌鉴赏: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考点解读★★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分析诗歌的意境等。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主要包括:1.理解诗歌语句的意思,根据诗歌的主要内容,分析其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总结诗歌的主旨;2.分析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3.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积极意义或局限性。
★★技巧点拨★★答题思路一、抓住情感语言,掌握情感基调1.抓住两种“情语”:(1)直接找出显性“情语”;(2)细心寻找隐性“情语”2.知道“情语”出现的位置:像直接“情语”,多出现在标题、开头、结尾处,在特殊情况下中间及小序中也会出现。
像隐性“情语”一般藏在写景叙事绘人的文字中和诗的中间位置,有时也会出现在注释中。
必须盯紧这些关键“部位”。
3.关注“情语”表达的特殊性:正常情况下,诗人用什么情语,就表达出什么情感,但有时会用隐晦、曲折、反语的方式表达,如用了“喜”字,就不一定真的表达“喜悦”之情,可能是反语。
因此,不必将“情语”直接拿来就用,还要结合原文语境作准确的理解。
当然,这种“口是心非”的表达方式较为少见。
二、抓住具体抒情方式,领悟含蓄、隐晦的情感古诗抒情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对于考试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间接抒情,因为它表达的情感含蓄、隐晦,给情感的把握带来不小的难度。
在解题过程中须区分具体的间接方式,对症下药。
1.借景抒情:抓景语悟情语借景抒情是古诗最常用的抒情方式,从景物描写中挖掘出思想情感是每一个考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主要途径是通过细读,看看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特征是什么,色调是什么(指冷色调与暖色调),它们又与情感有着怎样的正关联或负关联。
2.托物言志:抓物语悟情志借物抒情也是古诗常见的抒情方式。
应抓住描写物象的语言,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彩、味道)和内在品性以及环境特点,并能深入其里,联系诗人自身的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找准物与志的契合点。
高考诗词鉴赏复习--------情感主旨类教学设计
张家窝中学李丽
一、教学目标:
1.探寻把握诗词情感的方法
2.准确判断古代诗词的思想情感
3. 掌握情感主旨类题的答题模式
二、教学重点:
掌握并利用所学方法准确把握诗词情感,掌握情感主旨类题的答题模式
三、教学难点:
准确并全面把握诗歌的复杂情感、情感变化
四、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言志,诗歌创作的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感情,所以,读诗就要以把握诗歌情感为目标,前面讲的种种手法、内容都是为了把握作者情感服务的,因而高考诗歌鉴赏题一般都涉及到对作者感情的分析评价,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一节课和大家共同探讨诗歌鉴赏中的如何把握诗歌的情感。
(二)【考纲解读】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主要是指:①理解全诗的主旨。
看全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阐述了什么哲理,或诗人对社会、历史、人生有什么总结性的句子。
②评价诗歌的意义。
可评价该诗的积极意义,或指出该诗的时代局限,或就前人对该诗的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高考预测】
综观2013年各地古诗鉴赏题目,对“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这一考点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绝大多数是考查对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
这些题目有的是考查对整篇作品的理解,有的则是考查对某一句或某一部分思想感情的理解。
2.极少数的题目是考查对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的。
3.对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多数题目要求结合有关内容进行分析。
4.对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常常与对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考查结合起来。
(四)【知识、能力储备】
1、分析这首诗中作者流露的情感。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天宝三载(744)岑参举进士,授官右内率府兵曹参军,此诗即为辞别终南山隐居地高冠谷而作。
“一命”最低的官职。
2、总结把握诗歌情感的方法。
①读题目②知作者,注意年代和写作背景。
③悟景语:意象④觅情语:直抒胸臆的句子
⑤品典故⑥观注释⑦重末句
(五)【高考真题回放】
1、(2013四川卷)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4分)
2、(2011全国新课标卷)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色?反映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 (6分)
3、(2013辽宁卷)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6分)
(六)【巩固训练】
(七)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