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射线防护标准

X射线防护标准

X射线防护标准
X射线防护标准

前言

本标准第4—7章和附录A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原标准GB8279-2001

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本标准主要就医用诊断X射线机产品的防护性能、医用诊断X射线机机房的防护设施、医用X射线诊断的防护安全操作等规定技术要求;而有关检测方法和检测要求由另一项相互配套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138-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提出。

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辽宁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辽宁省医疗器械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钧正、张志兴、夏连季。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

Standards for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in medical X-ray diagnosis

GBZ130-200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用诊断X射线机(不包括C形臂X射线机)防护性能、X射线机机房防护设施和医用X射线诊断防护安全操作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医用诊断x射线机的生产和使用。本标准不适用于介入放射学、血管造影等特殊检查和X射线CT检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9706.12-1997医用电气设备第一部分:安全通用要求三、并列标准诊断X射线设备辐射防护通用要求(idt IEC 601-1-3:1994)

IAEA Safety Series No.115(1996)Intemational Basic Safety Standard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Ionizing Radiation and for the Safety of Radiation Sources,《国际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X射线管组件 X-ray tube assembly

X射线管套内装有X射线管的组件。X射线管套(X-ray tube housing)是能防X射线辐射和防电击,带有辐射窗口的承装X射线管的容器。

3.2 X射线源组件 X-ray source assembly

X射线管组件与限束系统构成的组件。

3.3 加载 loading

在X射线发生装置中,对X射线管阳极施加电能量的动作。

3.4 焦皮距 focal spot to skin distance

在放射诊断中,X射线管焦点至受检者皮肤得最近距离。

4 总则

4.1 在发展利用医用X射线诊断技术的同时,必须保众的放射安全与健康。

4.2 医用X射线诊断工作者所受的职业照射应遵从实下述剂量限值:

a)连续5年内平均年有效剂量20mSv;

b)任何一年中有效剂量50mSv;

c)眼晶体的当量剂量每年150mSv;

d)手、脚及皮肤的当量剂量每年500mSv。

4.3 受检者所受的医疗照射,应遵循放射实践的正当性和放射防护的最优化原则,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对确实具有正当理由需要进行的医用X射线诊断检查,必须在获取所需诊断信息的同时,把受检查剂量控制到可以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水平。

5 医用诊断X射线机防护性能的技术要求

5.1 医用诊断X射线机防护性能的通用要求

5.1.1 X射线管必须装在配有限束装置的X射线管套内,构成X射线源组件的一部分,方可使用。

5.1.2 X射线管组件辐射窗不应比其指定应用所需要的最大射线束所需要的大。必要时可借助尽可能接近焦点装配的光阑,将辐射窗限制到合适的尺寸上。

5.1.3 除了牙科X射线机外,当X射线源组件在相当于规定的1h最大输入能量加载条件下以标称X射线管电压运行时,其泄漏辐射距焦点1m处,在任一100cm2区域内的平均空气比释动能应不超过1.0mGy·h-1。

5.1.4 各种医用诊断X射线机,对于可在正常使用中采用的一切配置,投向患者体表的X射线束的第一半值层必须分别满足表1的要求。

表1 医用诊断X射线机的半值层

5.1.5 除了乳腺摄影X射线机外,X射线管组件中遮挡X射线束材料的质量等效过滤必须符合如下规定:

a)在正常使用中不可拆卸的材料,应不小于0.5mmAl

b)必须用工具才能拆卸的固定附加过滤片与不可拆卸材料总过滤,应不小于

1.5mmAl

5.1.6 除了牙科X射线机和乳腺摄影X射线机外,投向患者X射线柬中的材料所形成的质量等效总过滤,应不小于2.5mmAl

5.2 透视用X射线机防护性能的专用要求

5.2.1 在任何透视工作位置,X射线管焦点、限束装置中心和荧光屏中心均应在同一直线上。普通透视用X射线机,照射野中心与荧光屏中心的偏差不得大于焦点至荧光屏距离的2%。

5.2.2 透视用X射线机必须提供当焦皮距小于30cm时能阻止使用的装置。

5.2.3 普通透视用X射线荧光屏的灵敏度不应低于0.08(cd m-2)/(cGy min-1)。

5.2.4 X射线机诊断床床板的质量等效过滤不应超过1mmAl

5.2.5 透视曝光开关应为常断式开关,否则应有透视限时装置。

5.2.6 在相应测试条件下,有用线束进入受检者体表空气比释动能率不应超过表2控制值。

表2 有用结束入射受检者体表空气比释动能率控制值

5.2.7 在相应测试条件下,在立位和卧位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上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分别不应超过0.05mGy min-1和0.15 Gy min-1。

立位和卧位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示意图见附录A(规范性附录)。

有影像增强器并且是遥控操作的X射线机或者心血管造影设备不必受此条限制。

5.3 摄影用X射线机防护性能的专用要求

5.3.1 200mA及其以上的摄影用x射线机应有可更换附加过滤板的装置,并配备不同规格的附加过滤板。

5.3.2 X射线机应有能调节有用线束照射野的限束装置,并且应提供可标示照射野的灯光野指示装置。

5.3.3 灯光野与照射野相应边之间的偏差之和不应超过X射线管焦点到灯光野

垂直距离(5)的2%。即如图1所示:|a

1|+|a

2

|≤0.02S,|b

1

|+|b

2

|≤0.02S。

图1灯光野与照射野偏差示意图

5.4 牙科X射线机防护性能的专用要求

5.4.1 牙科X射线机的X射线工作电压应满足表3要求。

表3 牙科X射线机管电压限定

5.4.2 X射线源组件在相当于规定的1h最大加载条件下以标称X射线管电压运行时,其泄漏辐射距焦点1m处,在任一100cm2区域内的平均空气比释动能率应不超过0.25 mGy h-1。

5.4.3 标称X射线管电压不超过7OkV的牙科X射线机,其总过滤应不小于

1.5mmAl。

5.4.4 牙科全景断层摄影的X射线机,应有限束装置,防止X射线束超出X射线影像接收器平面。

5.4.5 口内片牙科摄影的X射线源组件,可借助集光筒来实现对X射线束的限制,使X射线束限制在直径不超过6cm的圆周内。

5.4.6 针对不同应用情况,必须配备能阻止使用焦皮距小于表4要求的装置。

表4 牙科X射线摄影的最短焦皮距

5.4.7 连接曝光开关的电缆长度不应短于2m。

5.5 乳腺摄影X射线机防护性能的专用要求

5.5.1 钼靶目标称X射线管电压不超过50kV的乳腺摄影专用X射线机,其总过滤应不小于0.03mm厚铝制过滤片。

5.5.2 用于几何放大乳腺摄影的X射线机,必须配备能阻止使用焦皮距小于20cm 的装置。

5.5.3 乳腺摄影X射线支撑台的质量等效过滤应不大于0.3mmAl。

5.6 移动式和携带式X射线机防护性能的专用要求

5.6.1 X射线机必须配备能阻止使用焦皮距小于20cm的装置。

5.6.2 手术期间间接透视用的并且焦点至影像接收器距离固定以及影像接收面不超过300cm2的X射线机,应有射束限制装置,并影像接收器平面上的X射线野减小到125cm2以下。

5.7 防护标志和随机文件要求

5.7.1 X射线管套上应清晰标示焦点位置。

5.7.2 X射线管组件应标明其固有过滤。

附加过滤片均应标明其材料和厚度。

5.7.3 医用诊断X射线机在正常便用中,能够拆卸的且与本标准要求相关的所有部件均应给出清晰易辨的标记,并在随机文件中有相应说明。

5.7.4 随机文件应说明下列与防护有关的性能:

a)X射线管组件的固有过滤;

b)X射线源组件的过滤;

c)过滤片的特性;

d)限制有用线束的方法;

e)在各种焦点到影像接收器的距离下有用线束照射野情况;

f)焦点到影像接收面的距离;

g)加载条件;

h)各种使用条件下焦皮距的说明;

i)位于有用线束中各部件对X射线束的衰减当量;

j)适合医用X射线诊断工作人员在正常使用中有效防护杂散辐射的措施。

5.7.5 携带式X射线机随机文件中应明确指出该机不宜做常规透视用。

5.7.6 各种专用和特殊场合应用的X射线机,应在随机文件中具体指出各应用条件下必须注意采取的相应防护措施。

6 医用诊断X射线机机房防护设施的技术要求

6.1 医用诊断X射线机机房的设置必须充分考虑邻室及周围场所的防护与安全,一般可设在建筑物底层的一端。

6.2 机房应有足够的使用面积。新建X射线机房,单管头200mAX射线机机房应不小于24m2,双管头的宜不小于36m2。

牙科X射线机应有单独机房。

6.3 摄影机房中有用线束朝向的墙壁应有2mm铅当量的防护厚度,其他侧墙壁应有1mm血铅当量的防护厚度。

透视机房各侧墙壁应有1mm铅当量的防护厚度。

设于多层建筑中的机房,天棚、地板应视为相应侧墙壁考虑,充分注意上下邻室的防护与安全。

机房的门、窗必须合理设置,并有其所在墙壁相同的防护厚度。

6.4 机房内存局要合理,不得堆放与诊断工作无关的杂物。

机房要保持良好的通风。

机房门外要有电离辐射标志,并安设醒目的工作指示灯。

6.5 受检者的候诊位置要选择恰当,并有相应的防护措施。

6.6 X射线机摄影操作台应安置在具有0.5mm铅当量防护厚度的防护设施内。6.7 每台X射线机应配备适量的符合防护要求的各种辅助防护用品,如铅橡胶手套、铅橡胶围裙、铅防护座椅等。

6.8 各X射线机房内应注意配备专门供受检者使用的各种辅助防护用品,以及固

定特殊受检者体位的各种设备。

7 医用X射线诊断防护安全操作要求

7.1 医用X射线诊断工作者必须熟练掌握业务技术和射线防护知识,认真配合有关临床医师做好X射线检查的正当性判断,正确掌握其适用范围,并注意查阅以往检查资料避免不必要的额外检查,合理使用X射线诊断。

7.2 医用诊断X射线机应按有关规定进行质量控制检测。

7.3 根据不同诊断检查类型和需要,选择使用合适的设备以及相应各种辅助防护用品(包括供受检者使用的)。

7.4 参照国际基本安全标准(IAEA Safety Series No.115,1996)有关放射诊断的医疗照射指导水平,认真选择各种操作参数,力求受检者所受到的照射是达到预期诊断所需的最低剂量。

7.5 除了临床必需的透视检查外,应尽量采用摄影检查。

7.6 采用普通荧光屏透视的工作人员在透视前必须做好充分的暗适应。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厚过滤"和小照射野进行工作。

7.7 进行消化道检查时,要特别注意控制照射条件和避免重复照射,对工作人员和受检查者都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7.8 摄影时,工作人员必须根据使用的不同X射线管电压更换附加过滤板。

7.9 摄影时,工作人员应严格按所需的投照部位调节照射野,便有用线束限制在临床实际需要的范围内并与成像器件相匹配。对受检者的非投照部位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7.10 摄影时,工作人员应在屏蔽室(区)等防护设施内进行曝光操作,并应通过观察窗等密切关注受检查。

7.11 进行X射线摄影检查时,工作人员应注意合理选择胶片以及胶片与增感屏的组合,并重视暗室操作技术的质量保证。

7.12 进行X射线检查时,只要可行,就应对受检者的辐射敏感器官(例如性腺、眼晶体、乳腺和甲状腺等)采取适当的屏蔽保护。

7.13 施行X射线检查时应注意候诊受检者的防护。摄影中除正在接受检查的受检者外,其他人员不应留在机房内。透视时拟同时进入机房候诊的受检者要恰当安置,并有相应屏蔽防护措施。

7.14 只有在把受检者送到固定设备进行检查不现实或医学上不可接受的情况下,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包括距离和屏蔽防护等)后,才可使用移动或携带式X 射线机施行检查。携带式X射线机不宜用于常规透视。

7.15 在X射线检查中,对儿童等特殊检者可采取相应固定体位措施。对有正当理由需要检查的孕妇

应注意尽可能保防胚胎或胎儿。当受检者需要扶携时,对扶携者也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7.16 在放射诊断临床教学中,对学员必须进行射线防护知识教育,并注意他们的防护;对示教病例严禁随意增加曝光时间。

各类工作防护服的标准

编号:SM-ZD-31271 各类工作防护服的标准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各类工作防护服的标准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阻燃防护服 该标准对防化服采用的面料和配件的限制火焰蔓延性能制订了阻燃指数(1到3级)。阻燃指数为3级的面料遇火不会燃烧,且不会形成孔洞。 高可见度警示服 该标准规定了高可见度警示服上使用的反光材料的性能、最小面积和位置,包括材料在实验室测试的程序和方法。高可见度警示服的等级(1到3),对构成高可见度警示服的材料**面积要求。 等级3等级2等级1 基本材料0.800.500.14 逆反材料0.200.130.10 防寒工作服 本标准包含了防寒工作服(温度低于-5oC,如:-20oC,-40oC)的总体要求和性能测试方法。

低温环境防护服 该标准规定了应用于温度高于-5oC防寒工作服的总体要求和性能测试方法。本类防寒工作服可用于户外工作和室内工作。本类防寒工作服并非**选用气密型或者水密型材料。因此,该标准中规定的要求是非强制性的。 防静电工作服 该标准规定了防静电工作服的要求和测试方法。防静电工作服可消除静电以避免火花引起火灾。 耐高温防护服 该标准适用于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工人使用的防护服。此类服装有柔韧的面料制成,包括同样面料的头罩和靴套,但是不包括其他头部、手部和足部防护用品。 测试项目性能等级隔热服等级示例 限制火焰蔓延A阻燃 对流热B1-B5环境温度:200oC 辐射热C1-C4辐射温度:1000oC 熔化铝喷溅D1-D3350克熔化铝:700oC 熔化金属喷溅E1-E3200克熔化铁:1300oC

各类工作防护服的标准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7325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各类工作防护服的标准详 细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各类工作防护服的标准详细版 提示语:本管理制度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阻燃防护服 该标准对防化服采用的面料和配件的限制火焰蔓延性能制订了阻燃指数(1到3级)。阻燃指数为3级的面料遇火不会燃烧,且不会形成孔洞。 高可见度警示服 该标准规定了高可见度警示服上使用的反光材料的性能、最小面积和位置,包括材料在实验室测试的程序和方法。高可见度警示服的等级(1到3),对构成高可见度警示服的材料**面积要求。 等级3等级2等级1 基本材料0.800.500.14 逆反材料0.200.130.10

防寒工作服 本标准包含了防寒工作服(温度低于-5oC,如:-20oC,-40oC)的总体要求和性能测试方法。 低温环境防护服 该标准规定了应用于温度高于-5oC防寒工作服的总体要求和性能测试方法。本类防寒工作服可用于户外工作和室内工作。本类防寒工作服并非**选用气密型或者水密型材料。因此,该标准中规定的要求是非强制性的。 防静电工作服 该标准规定了防静电工作服的要求和测试方法。防静电工作服可消除静电以避免火花引起火灾。 耐高温防护服 该标准适用于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工人使用的防护服。此类服装有柔韧的面料制成,包括同样面料的头

各类工作防护服的标准(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各类工作防护服的标准 (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6052-82 各类工作防护服的标准(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阻燃防护服 该标准对防化服采用的面料和配件的限制火焰蔓延性能制订了阻燃指数(1到3级)。阻燃指数为3级的面料遇火不会燃烧,且不会形成孔洞。 高可见度警示服 该标准规定了高可见度警示服上使用的反光材料的性能、最小面积和位置,包括材料在实验室测试的程序和方法。高可见度警示服的等级(1到3),对构成高可见度警示服的材料**面积要求。 等级3等级2等级1 基本材料0.800.500.14 逆反材料0.200.130.10 防寒工作服 本标准包含了防寒工作服(温度低于-5oC,如:

-20oC,-40oC)的总体要求和性能测试方法。 低温环境防护服 该标准规定了应用于温度高于-5oC防寒工作服的总体要求和性能测试方法。本类防寒工作服可用于户外工作和室内工作。本类防寒工作服并非**选用气密型或者水密型材料。因此,该标准中规定的要求是非强制性的。 防静电工作服 该标准规定了防静电工作服的要求和测试方法。防静电工作服可消除静电以避免火花引起火灾。 耐高温防护服 该标准适用于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工人使用的防护服。此类服装有柔韧的面料制成,包括同样面料的头罩和靴套,但是不包括其他头部、手部和足部防护用品。 测试项目性能等级隔热服等级示例 限制火焰蔓延A阻燃 对流热B1-B5环境温度:200o C

防护服安全技术标准要求

行业资料:________ 防护服安全技术标准要求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9 页

防护服安全技术标准要求 以橡胶涂覆织物制成的防水服产品均应符合以下规定: 1.防水服面料的理化性能应符合要求。 2.防水服结构要求 ①应根据不同作业场所的要求合理设计防护服; ②结构款式应保证着装者在作业时肢体活动自如,不易引起勾、拉、绞、碾,便于脱卸。 防护服 防护服外观要求 1.表面平整、洁净; 2.无破损、无死折皱、气泡、刀痕、脱层、喷硫、发粘。缺胶等缺陷; 3.缝纫线路顺直,针码均匀、整齐、松紧适宜,断线后重针1.5cm 以上,缝线起止回针1cm; 4.对称互差不大于0.5cm,连靴裤长互差不大于0.6cm; 5.商标位置端正,字迹清晰、完整无毛边; 6.合缝搭粘宽度不小于1cm,胶条粘合宽度不小于2cm; 7.配片色差不低于3级。 防护服基本要求 1.带电作业屏蔽装适用于电力工业中,在电压500kV及其以下的高压设备上进行带电作业时,防护人体免受高压电场和电磁波的伤害。利用均匀分布的导电材料和纤维等屏蔽面料制成的屏蔽装,能在高电场中的人体外表各部位形成一个等电位屏蔽面,保护人体免受高压电场和电 第 2 页共 9 页

磁波的伤害。 2.阻燃防护服适用于工业炉窑、金属加工、焊接、化工、石油等场所,从事明火或散发火花或在熔炼金属附近处操作,以及在有可燃物资并有发火危险的地方工作时所穿用,以减免人体由于衣物的燃烧而受到火灾的危害。在直接接受火焰及炽热物体后,能减缓火焰漫延衣物,会碳化形成隔热层,以保护人体的安全与健康。 3.防静电工作装采用防静电织物作为面料,可防止衣服的静电积聚。防静电织物是在纺织时于大致相等的间隔或均匀地混入导电纤维或防静电合成纤维或是两者混交织而成的织物。 4.劳动防护装能防御普通伤害和脏污的服装,利用面料本身的性能及PU、PV涂层处理达到防寒、防雨、防污等一般防护性能。 5.焊接防护装其用织物、皮革或通过贴膜或喷涂制成的织物面料,采用特种缝制工艺制成,对阻燃性能,防金属熔滴冲击性能和抗电性能具有相当的要求。除此之外,还有各行各业自定的防护服标准,如劳动防护雨衣、迎林防火装、劳保羽绒服、100Kv以下辐射防护装等。 6.抗油拒水防护服其面料迎过整理使防护装织物纤维表面能排斥、疏远油、水类液体介质,从而达到既不防迎透气、舒适,又能有效抗拒此类液体对内衣和人体的侵蚀。可分为冬季和夏季两类抗油拒水防护装。 防护服的分类与用途 第 3 页共 9 页

防护服的分类及国家标准

防护服的分类及国家标准 防护服的分类及国家标准1.躯干防护 (1)生产劳动过程中对躯干伤害的因素 a.高温、强辐射热: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类是局部性伤害,如皮肤烫伤及局部组织烧伤等;另一类是全身性伤害,如中暑及高温昏厥、抽搐等。 b.低温: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皮肤组织被冻疼、冻伤或冻僵;二是低温金属与皮肤接触时产生粘皮肤伤害;三是由于低温使人体热损失过多,对人体造成全身性生理危害所造成的不适症状。如呼吸和心率加快、颤抖,继而头痛;随着人深部体温逐渐降低,症状逐渐加重,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c.化学药剂:如酸碱溶液、农药、化肥及其它经皮肤进入体内的化学液体,或将皮肤灼伤;或刺激皮肤产生过敏性反应、毛囊炎;或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 d.微波辐射:微波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外周白细胞总数暂时下降;长期接触微波的人员,可能发现晶体混浊,甚至发生白内障;对生殖、内分泌机能、免疫功能等都可能有不利影响。e.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对人体伤害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大剂量辐射造成的急性辐射伤害;另一种是长期小剂量辐射积累造成的慢性辐射伤害。其症状基本相同。如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明显贫血;胃肠功能紊乱;毛发脱落;白内障;齿龈炎等,晚期有癌变,以再生性贫血和白细胞减少症较为多见。 f.静电危害:人体静电电击的发生,可能由带电体对人体放电,也可能由带静电的人对接地体的放电,其结果造成电流流经人体产生电击。或造成指尖受伤等机能损伤;或产生心理障碍、恐惧感,进而导致二次事故。此外,还可能因电击发生皮炎、皮肤烧伤等。 (2)躯干防护用品分类 按照结构、功能,躯干防护用品分为两大类:防护服和防护围裙,见表1。 表1 躯干防护用品分类 (3)有关防护服标准 截至2003年底止,有关防护服的标准有: GB/T13661—1992《一般防护服》、 GB/T13459—1992《劳动防护服防寒保暖要求》、 GB8965—1998《阻燃防护服》、 GB12014《防静电防护服》、 GB12799—1991《抗油拒水防护服安全卫生性能要求》、 GB16757—1997《X射线防护服》、 GB6568.1—2000《带电作业用屏蔽服装》、 GB9953—1999《浸水保温服》、 GB/T13641—1992《劳动防护服号型》、 GB/T14312—1993《防水服通用技术条件》、 GB15701—1995《焊接防护服》、 GB17956—2000《防尘服》 LD5—1991《防砸背甲》、 LD58—1994《森林防火服》、 LD63—1994《劳保羽绒服》 LD86—1996《100KeV以下辐射防护服》等。 2.一般防护服(GB/T13661—1992) (1)一般防护服是指防御普通伤害和脏污的各行业穿用的工作服。可分为以下几种款式:

防护服使用标准及注意事项

编号:SM-ZD-41694 防护服使用标准及注意事 项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防护服使用标准及注意事项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防护服是指作业人员穿戴后能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或职业危害的服装。对于防护装使用标准及注意事项,现在我们通过焊工服、阻燃工作服、化学防护服、电工防护服、隔热服及防静电工作服为例,为大家简单介绍如下: 焊工服是用织物、皮革或通过贴膜或喷涂制成的织物面料,采用特种缝制工艺制成,对阻燃性能,防金属熔滴冲击性能和抗电性能具有相当高的要求。除此之外,还有各行各业自定的防护服标准,如劳动防护雨衣、森林防火装、劳保羽绒服、100Kv以下辐射防护装等。 阻燃工作服适用于工业炉窑、金属加工、焊接、化工、石油等场所,从事于明火或散发火花或在熔炼金属附近处操作,以及在有可燃物资并有发火危险的地方工作时所穿用,以减免人体由于衣物的燃烧而受到火灾的伤害。在直接接受

防护服的分类及国家标准

躯干防护 (1)生产劳动过程中对躯干伤害的因素 a.高温、强辐射热: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类是局部性伤害,如皮 肤烫伤及局部组织烧伤等;另一类是全身性伤害,如中暑及高温昏厥、抽搐等。b.低温: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皮肤组织被冻疼、冻伤或冻僵; 二是低温金属与皮肤接触时产生粘皮肤伤害;三是由于低温使人体热损失过多,对人体造成全身性生理危害所造成的不适症状。如呼吸和心率加快、颤抖,继 而头痛;随着人深部体温逐渐降低,症状逐渐加重,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c.化学药剂:如酸碱溶液、农药、化肥及其它经皮肤进入体内的化学液体,或 将皮肤灼伤;或刺激皮肤产生过敏性反应、毛囊炎;或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d.微波辐射:微波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外周白细胞总数暂时下降;长期 接触微波的人员,可能发现晶体混浊,甚至发生白内障;对生殖、内分泌机能、免疫功能等都可能有不利影响。 e.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对人体伤害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大剂量辐射造成的 急性辐射伤害;另一种是长期小剂量辐射积累造成的慢性辐射伤害。其症状基 本相同。如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明显贫血;胃肠功能紊乱;毛发脱落;白内障;齿龈炎等,晚期有癌变,以再生性贫血和白细胞减少症较为多见。 f.静电危害:人体静电电击的发生,可能由带电体对人体放电,也可能由带静 电的人对接地体的放电,其结果造成电流流经人体产生电击。或造成指尖受伤 等机能损伤;或产生心理障碍、恐惧感,进而导致二次事故。此外,还可能因 电击发生皮炎、皮肤烧伤等。 (2)躯干防护用品分类 按照结构、功能,躯干防护用品分为两大类:防护服和防护围裙,见表1。 表1躯干防护用品分类

工装防护服标准

编号:SM-ZD-11809 工装防护服标准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工装防护服标准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防静电工作服 该标准规定了防静电工作服的要求和测试方法。防静电工作服可消除静电以避免火花引起火灾。 抗高温防护服 该标准适用于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工人使用的防护服。此类服装有柔韧的面料制成,包括同样面料的头罩和靴套,但是不包括其他头部、手部和足部防护用品。 测试项目性能等级隔热服等级示例 限制火焰蔓延A阻燃 对流热B1-B5环境温度:200oC 辐射热C1-C4辐射温度:1000oC 熔化铝喷溅D1-D3350克熔化铝:700oC 熔化金属喷溅E1-E3200克熔化铁:1300oC 阻燃防护服 该标准对防化服采用的面料和配件的限制火焰蔓延性

能制订了阻燃指数(1到3级)。阻燃指数问3级的面料遇火不会燃烧,且不会形成孔洞。 高可见度警示服 该标准规定了高可见度警示服上使用的反光材料的性能、最小面积和位置,包括材料在实验室测试的程序和方法。高可见度警示服的等级(1到3),对构成高可见度警示服的材料**面积要求。 等级3等级2等级1 基本材料0.800.500.14 逆反材料0.200.130.10 防寒工作服 本标准包含了防寒工作服(温度低于-5oC,如:-20oC,-40oC)的总体要求和性能测试方法。 冷环境防护服 该标准规定了应用于温度高于-5oC防寒工作服的总体要求和性能测试方法。本类防寒工作服可用于户外工作和室内工作。本类防寒工作服并非**选用气密型或者水密型材料。因此,该标准中规定的要求是非强制性的。

医用防护服及口罩的生产标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贯彻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等3项国家标准的通知 (国食药监械[2003]3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各医疗器械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发布<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等4项国家标准的通知》(国标委农轻〔2003〕31号),GB1908 2-2003《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GB19083-200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19084-2003《普通脱脂纱布口罩》3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已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该3项国家标准的编号、名称及实施日期如下: GB19082-2003《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 GB19083-200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 GB19084-2003《普通脱脂纱布口罩》 上述3项标准均为国家强制性标准,自标准实施之日(4月29日)起,该3项产品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必须按标准组织生产,经销单位自2003年6月15日起实施。 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按照《关于进一步落实防治非典型肺炎所需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事项的通知》(国食药监办〔2003〕26号)要求,对按以上国家标准生产相关产品的企业立即进行再登记,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并定期向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生产情况。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和日常监督检查,并保

证有关信息的及时上报。 同类产品其他结构形式的产品,将陆续制定相应的其他标准。 各单位可以从下列网站下载有关标准: 特此通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00三年四月三十日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的要求、试验方法、标志、标识、使用说明书、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为临床医务人员在工作时接触到的具有潜在感染性的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提供阻隔、防护作用的医用一次性防护服(以下简称防护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

隔离衣 防护服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隔离衣、防护服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一、隔离衣或防护服的选用 (一)隔离衣 符合YY/T 0506.1,应后开口,能遮盖住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肤。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 1.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和患者周围环境,如VRE(耐万古霉素肠球 菌)、c.difficile(艰难梭菌)、NV(诺如病毒)和其他肠道病原体、RSV(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不管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 2.皮肤或衣服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时。 3.接触的患者有非自制性的分泌物或排泄物时。 4.进入重点部门,如ICU、NICU、保护性病房等,是否需穿隔离衣,应视人员进入目的及与患者接触状况,或根据医疗机构的内部规定而定。 (二)防护服 符合GB 19082。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 1.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患者时。 2.接触疑似或确诊SARS、禽流感或大流行流感等患者时,应遵循最新感染控制 指南。 二、隔离衣、防护服穿脱方法

(一)隔离衣穿脱方法 1.穿隔离衣方法: (1)右手提衣领,左手伸入袖内,右手将衣领向上拉,露出左手(图70一1a)。 (2)换左手持衣领,右手伸入袖内,露出右手,举双手将袖抖上,注意勿触及面部(图70—1b)。 (3)两手持衣领,由领子中央顺着边缘向后系好颈带(图70—1c)。 (4)再扎好袖口(图70—1d)。 (5)将隔离衣一边(约在腰下5 cm)处渐向前拉,见到边缘捏住(图70—1e)。 (6)同法捏住另一侧边缘(图70—1f)。 (7)双手在背后将衣边对齐(图70—1g)。 (8)向一侧折叠,一手按住折叠处,另一手将腰带拉至背后折叠处(图70—1h)。 (9)将腰带在背后交叉,回到前面将带子系好(图70—1i)。图70 1 穿隔离衣方法 2.脱隔离衣方法: (1)重复性使用: 1)解开腰带,在前面打一活结(图70—2a)。 2)消毒双手(图70—2b)。 图70 2 脱隔离衣方法

防护服安全技术标准要求正式版

操作规程编号:LX-FS-A53228 防护服安全技术标准要求正式版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防护服安全技术标准要求正式版 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以橡胶涂覆织物制成的防水服产品均应符合以下规定: 1.防水服面料的理化性能应符合要求。 2.防水服结构要求 ①应根据不同作业场所的要求合理设计防护服; ②结构款式应保证着装者在作业时肢体活动自如,不易引起勾、拉、绞、碾,便于脱卸。 防护服 防护服外观要求 1.表面平整、洁净;

2.无破损、无死折皱、气泡、刀痕、脱层、喷硫、发粘。缺胶等缺陷; 3.缝纫线路顺直,针码均匀、整齐、松紧适宜,断线后重针1.5cm以上,缝线起止回针1cm; 4.对称互差不大于0.5cm,连靴裤长互差不大于0.6cm; 5.商标位置端正,字迹清晰、完整无毛边; 6.合缝搭粘宽度不小于1cm,胶条粘合宽度不小于2cm; 7.配片色差不低于3级。 防护服基本要求 1.带电作业屏蔽装适用于电力工业中,在电压500kV及其以下的高压设备上进行带电作业时,防护人体免受高压电场和电磁波的伤害。利用均匀分布

隔离衣防护服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隔离衣防护服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一、隔离衣或防护服的选用 (一)隔离衣 符合YY/T 0506 .1,应后开口,能遮盖住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肤。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 1 .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和患者周围环境,如VRE(耐万古霉素肠球 菌)、c. difficile(艰难梭菌)、NV(诺如病毒)和其他肠道病原体、RSV(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不管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 2 .皮肤或衣服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时。 3 .接触的患者有非自制性的分泌物或排泄物时。 4 .进入重点部门,如ICU、NICU、保护性病房等,是否需穿隔离衣,应视 人员进入目的及与患者接触状况,或根据医疗机构的内部规定而定。 (二)防护服 符合GB 19082 。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 1 .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患者时。 2 .接触疑似或确诊SARS禽流感或大流行流感等患者时,应遵循最新感 染控制 指南。 二、隔离衣、防护服穿脱方法

( 一) 隔离衣穿脱方法 1 .穿隔离衣方法: (1) 右手提衣领,左手伸入袖内,右手将衣领向上拉,露出左手( 图70 一1a) 。 (2) 换左手持衣领,右手伸入袖内,露出右手,举双手将袖抖上,注意勿触及面部(图70—1b) 。 (3) 两手持衣领,由领子中央顺着边缘向后系好颈带( 图70—1c) 。 (4) 再扎好袖口( 图70 —1d) 。 (5) 将隔离衣一边( 约在腰下5 cm) 处渐向前拉,见到边缘捏住( 图70—1e) 。 (6) 同法捏住另一侧边缘( 图70—1f) 。 (7) 双手在背后将衣边对齐(图70—1g) 。 (8) 向一侧折叠,一手按住折叠处,另一手将腰带拉至背后折叠处( 图70—1h) 。 (9) 将腰带在背后交叉,回到前面将带子系好(图70—1i) 。图70 1 穿隔离衣方法 2.脱隔离衣方法: (1) 重复性使用: 1) 解开腰带,在前面打一活结( 图70—2a) 。 2) 消毒双手(图70—2b) 。 图70 2 脱隔离衣方法 3) 解开颈后带子(图70—2c) 4) 右手伸人左手腕部袖内,拉下袖子过手( 图70 —2d) 。

防护服的分类及国家标准

防护服的分类及国家标准 1.躯干防护 (1)生产劳动过程中对躯干伤害的因素 a.高温、强辐射热: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类是局部性伤害,如皮肤烫伤及局部组织烧伤等;另一类是全身性伤害,如中暑及高温昏厥、抽搐等。 b.低温: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皮肤组织被冻疼、冻伤或冻僵;二是低温金属与皮肤接触时产生粘皮肤伤害;三是由于低温使人体热损失过多,对人体造成全身性生理危害所造成的不适症状。如呼吸和心率加快、颤抖,继而头痛;随着人深部体温逐渐降低,症状逐渐加重,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c.化学药剂:如酸碱溶液、农药、化肥及其它经皮肤进入体内的化学液体,或将皮肤灼伤;或刺激皮肤产生过敏性反应、毛囊炎;或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 d.微波辐射:微波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外周白细胞总数暂时下降;长期接触微波的人员,可能发现晶体混浊,甚至发生白内障;对生殖、内分泌机能、免疫功能等都可能有不利影响。 e.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对人体伤害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大剂量辐射造成的急性辐射伤害;另一种是长期小剂量辐射积累造成的慢性辐射伤害。其症状基本相同。如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明显贫血;胃肠功能紊乱;毛发脱落;白内障;齿龈炎等,晚期有癌变,以再生性贫血和白细胞减少症较为多见。 f.静电危害:人体静电电击的发生,可能由带电体对人体放电,也可能由带静电的人对接地体的放电,其结果造成电流流经人体产生电击。或造成指尖受伤等机能损伤;或产生心理障碍、恐惧感,进而导致二次事故。此外,还可能因电击发生皮炎、皮肤烧伤等。 (2)躯干防护用品分类 按照结构、功能,躯干防护用品分为两大类:防护服和防护围裙,见表1。 表1 躯干防护用品分类 (3)有关防护服标准 截至2003年底止,有关防护服的标准有: GB/T13661—1992《一般防护服》、 GB/T13459—1992《劳动防护服防寒保暖要求》、 GB8965—1998《阻燃防护服》、 GB12014《防静电防护服》、 GB12799—1991《抗油拒水防护服安全卫生性能要求》、 GB16757—1997《X射线防护服》、 GB6568.1—2000《带电作业用屏蔽服装》、 GB9953—1999《浸水保温服》、 GB/T13641—1992《劳动防护服号型》、 GB/T14312—1993《防水服通用技术条件》、 GB15701—1995《焊接防护服》、 GB17956—2000《防尘服》 LD5—1991《防砸背甲》、 LD58—1994《森林防火服》、 LD63—1994《劳保羽绒服》 LD86—1996《100KeV以下辐射防护服》等。

穿脱防护服方法、比赛评分标准

穿脱防护服比赛评分标准 (1) 防护物品穿戴流程及穿脱顺序 (4) 防护用品的穿脱顺序: (5) 二级防护用品的穿脱顺序 (6) 防护用品及穿脱顺序 (8) 穿脱防护服顺序 (11) 穿脱防护服比赛评分标准

防护物品穿戴流程及穿脱顺序 防护物品穿戴流程 1、从清洁区到潜在污染区前: 洗手→戴工作帽→戴24层棉纱口罩→穿防护服→换工作鞋 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前: 加戴一次性工作帽→加戴一次性口罩或只戴N95口罩→戴防护眼镜→穿隔离衣→戴手套→穿鞋套 防护物品脱卸流程 1、从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 清洁消毒双手→摘防护眼镜→摘外层口罩→脱一次性工作帽→脱隔离衣→摘鞋套→摘手套 (隔离衣、一次性工作帽、鞋套、手套按要求分别放置消毒容器或垃圾容器。) 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 清洁消毒双手→脱防护服→摘防护口罩→摘工作帽→清洁消毒双手 (防护服、防护口罩、工作帽按要求分别放置消毒容器或垃圾容器。)

防护用品的穿脱顺序 1. 穿戴防护用品顺序 步骤1:戴口罩,一只手托着口罩,扣于面部适当的部位,另一只手将口罩带戴在合适的部位,压紧鼻夹,紧贴于鼻梁处。在此过程中,双手不接触面部任部位。 步骤2:戴帽子,戴帽子时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 步骤3:穿防护服。 步骤4:戴上防护眼镜,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 步骤5:穿上鞋套或胶鞋。 步骤6:戴上手套,将手套套在防护服袖口外面。 2. 脱掉防护用品顺序 步骤1:摘下防护眼镜,放入消毒液中。 步骤2:脱掉防护服,将反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 步骤3:摘掉手套,一次性手套应将反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橡胶手套放入消毒液中。 步骤4:将手指反掏进帽子,将帽子轻轻摘下,反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 步骤5:脱下鞋套或胶鞋,将鞋套反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将胶鞋放入消毒液中。 步骤6:摘口罩,一手按住口罩,另一只手将口罩带摘下,放入黄色塑料袋中,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 防护用品的穿脱顺序: 1、根据防护用品的具体情况确定防护用品穿脱顺序,以便为原则。 2、工作结束后,脱防护用品的顺序原则上是先脱污染较重和体积较大的物品以便按照穿戴的反顺序进行。 防护用品穿脱流程: 一、穿防护用品:1、戴工作帽;2、戴N95口罩;3、穿防护服;4、戴防护眼镜;5、穿防水鞋套;6、戴手套,将手套套在防护服袖口外面。7、在缓冲区进行 二、脱防护用品:1、摘下防护眼镜,放入消毒液中;2、解防护服;3、摘手套,一次性手套应将里面朝外,放入医疗废物袋中;4、脱掉防护服,将里面朝外,放入医疗废物袋中;

各类工作防护服的标准正式版

管理制度编号:LX-FS-A91465 各类工作防护服的标准正式版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各类工作防护服的标准正式版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阻燃防护服 该标准对防化服采用的面料和配件的限制火焰蔓延性能制订了阻燃指数(1到3级)。阻燃指数为3级的面料遇火不会燃烧,且不会形成孔洞。 高可见度警示服 该标准规定了高可见度警示服上使用的反光材料的性能、最小面积和位置,包括材料在实验室测试的程序和方法。高可见度警示服的等级(1到3),对构成高可见度警示服的材料**面积要求。 等级3等级2等级1 基本材料0.800.500.14

逆反材料0.200.130.10 防寒工作服 本标准包含了防寒工作服(温度低于-5oC,如:-20oC,-40oC)的总体要求和性能测试方法。 低温环境防护服 该标准规定了应用于温度高于-5oC防寒工作服的总体要求和性能测试方法。本类防寒工作服可用于户外工作和室内工作。本类防寒工作服并非**选用气密型或者水密型材料。因此,该标准中规定的要求是非强制性的。 防静电工作服 该标准规定了防静电工作服的要求和测试方法。防静电工作服可消除静电以避免火花引起火灾。 耐高温防护服 该标准适用于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工人使用的防护

防护服标准

全封闭式A级和B级防护服穿戴 1.在穿防护服前,对防护服进行目测:防护服不应掉色或有物理损坏;内 层手套必须完全嵌入在外层手套内;排气阀的内部和外部均没有罩子和塞子。 2.摘下所有首饰和有可能损坏防护的个人物品(钢笔,钥匙圈证件,寻呼 机,刀套等)。 3.检查呼吸器的功能,放在穿着地点的附近。 1. 4.目测外部靴子的尺寸和情况并放在穿着地点附近。 2. 5.完全打开防护服拉链。 3. 6.确定尺寸准确合适。 4.7.在面罩内使用防雾措施。 5.8.脱去鞋子。防护服的袜靴应穿在外部化学防护靴的里面。这些袜靴通常 不像外层那样耐磨或耐滑。 6.9.应有助手帮助穿着者穿上防护服。 7.10.当坐下时,将脚插入服装的裤腿并伸入到袜靴内。在将防护服拉到臀 部时,腿部向前伸到最大幅度。如果靴子配有裤管门襟,先将靴子的裤管门襟向上翻起,穿上外靴。然后将裤管门襟尽呈想向下翻,盖住外靴。 8.11.当站立时,系上并调整防护服的腰带(如有配置)直到舒适贴合。 9.12.当站立时,防护服只穿到腰部位置,先戴上呼吸器装具及其钢瓶。

10.13.戴上呼吸器面罩并检查其功能。只要防护服未完全封闭且穿着者能接 触新鲜空气,就尽最切断来源于面罩的空气供应以保证SCBA的空气供应。在使用空气长管呼吸系统的情况下,完成所有连接并进行调整。 11.14.戴上防护头盔和通讯设备。 12.15.如果已经穿戴好,将呼吸器面罩和空气供应系应连接并确认呼吸器运 作正常且足够的空气能供给穿着者。 13.16.将一只手放人袖子内并将防护服的袖子拉到肩膀处。确信手已在手套 内。 14.17.将另一只手放人袖子和手套内。 15.18.如果手套没有和防护服相连,再戴上手套。胶带只应用于将袖子固定 在手套上。将手套绑在袖口处的胶带不带有防漏封条。如果在袖子和手套之间需要防漏封条,应迭用与手套相连的防护服。 16.19.将防护服拉过遮盖呼吸器背魏确信没有东西能限制或阻碍气流。 17.20.由助手慢慢地合上气密拉链。在检查完拉链完全合上后,合上门襟。

防护服国标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disposable protective clothing for medical use GB 19082-2003前言 本标准用于对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的质量进行评价。 生产单位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按本标准组织生产,经销单位自2003年6月15日起实施。 本标准的4.3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市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医疗器械检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岳卫华、胡冬梅、张汉洪、张宏、袁秀宏。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的要求、试验方法、标志、标识、使用说明书、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为临床医务人员在工作时接触到的具有潜在感染性的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提供阻隔、防护作用的医用一次性防护服(以下简称防护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200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3923.1-1997 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GB/T 4744-1997 纺织织物抗渗水性测定静水压测定 GB/T 4745-1997 纺织织物表面抗湿性测定沾水试验 GB/T 5455-1997 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垂直法 GB/T 12703-1991 纺织品静电测试方法 GB/T 12704-1991 织物透湿量测定方法透湿杯法 GB 15980-1995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 GB/T 16886.10-2000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0部分:刺激与致敏试验 GB 17591-1998 阻燃机织物

各类工作防护服的标准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883 各类工作防护服的标准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各类工作防护服的标准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阻燃防护服 该标准对防化服采用的面料和配件的限制火焰蔓延性能制订了阻燃指数(1到3级)。阻燃指数为3级的面料遇火不会燃烧,且不会形成孔洞。 高可见度警示服 该标准规定了高可见度警示服上使用的反光材料的性能、最小面积和位置,包括材料在实验室测试的程序和方法。高可见度警示服的等级(1到3),对构成高可见度警示服的材料**面积要求。 等级3等级2等级1 基本材料0.800.500.14 逆反材料0.200.130.10 防寒工作服 本标准包含了防寒工作服(温度低于-5oC,如:-20oC,-40oC)的总体要求和性能测试方法。 低温环境防护服 该标准规定了应用于温度高于-5oC防寒工作服的总体

防护服使用标准及注意事项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826 防护服使用标准及注意事项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防护服使用标准及注意事项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防护服是指作业人员穿戴后能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或职业危害的服装。对于防护装使用标准及注意事项,现在我们通过焊工服、阻燃工作服、化学防护服、电工防护服、隔热服及防静电工作服为例,为大家简单介绍如下: 焊工服是用织物、皮革或通过贴膜或喷涂制成的织物面料,采用特种缝制工艺制成,对阻燃性能,防金属熔滴冲击性能和抗电性能具有相当高的要求。除此之外,还有各行各业自定的防护服标准,如劳动防护雨衣、森林防火装、劳保羽绒服、100Kv以下辐射防护装等。 阻燃工作服适用于工业炉窑、金属加工、焊接、化工、石油等场所,从事于明火或散发火花或在熔炼金属附近处操作,以及在有可燃物资并有发火危险的地方工作时所穿用,以减免人体由于衣物的燃烧而受到火灾的伤害。在直接接受火焰及炽热物体后,能减缓火焰漫延衣物,会碳化形成隔热层,以保护人体的安全与健康。

防护服分类标准

防护服的分类及国家标准 教育培训 2012-6-19 14:07:45 1.躯干防护 (1)生产劳动过程中对躯干伤害的因素 a.高温、强辐射热: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类是局部性伤害,如皮肤烫伤及局部组织烧伤等;另一类是全身性伤害,如中暑及高温昏厥、抽搐等。 b.低温: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皮肤组织被冻疼、冻伤或冻僵;二是低温金属与皮肤接触时产生粘皮肤伤害;三是由于低温使人体热损失过多,对人体造成全身性生理危害所造成的不适症状。如呼吸和心率加快、颤抖,继而头痛;随着人深部体温逐渐降低,症状逐渐加重,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c.化学药剂:如酸碱溶液、农药、化肥及其它经皮肤进入体内的化学液体,或将皮肤灼伤;或刺激皮肤产生过敏性反应、毛囊炎;或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 d.微波辐射:微波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外周白细胞总数暂时下降;长期接触微波的人员,可能发现晶体混浊,甚至发生白内障;对生殖、内分泌机能、免疫功能等都可能有不利影响。 e.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对人体伤害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大剂量辐射造成的急性辐射伤害;另一种是长期小剂量辐射积累造成的慢性辐射伤害。其症状基本相同。如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明显贫血;胃肠功能紊乱;毛发脱落;白内障;齿龈炎等,晚期有癌变,以再生性贫血和白细胞减少症较为多见。 f.静电危害:人体静电电击的发生,可能由带电体对人体放电,也可能由带静电的人对接地体的放电,其结果造成电流流经人体产生电击。或造成指尖受伤等机能损伤;或产生心理障碍、恐惧感,进而导致二次事故。此外,还可能因电击发生皮炎、皮肤烧伤等。 (2)躯干防护用品分类 按照结构、功能,躯干防护用品分为两大类:防护服和防护围裙,见表1。 表1 躯干防护用品分类 防护服一般劳动防护服 特种劳动防护服 阻燃防护服 防静电服 防酸服 抗油拒水服 防水服 森林防火服 劳保羽绒服 防X射线防护服 防中子辐射防护服 防带电作业屏蔽服 防尘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