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名词解释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心理学重点名词及解释

第一章实验方法

1. 主试: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发了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

2. 被试: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3. 自变量:即刺激变量,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4. 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5. 信度:即因变量的可*性,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结果

6. 效度:即因变量的有效性,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因素造成

7. 高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没有什么差别时,而实验出现高限效应

8. 自变量的混淆: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控制变量就是潜在的自变量

9. 组间设计:把数目相同的被试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变量上,即把被试分组,各组间结果对比

10. 组内设计:使每个被试轮流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自变量上,即被试不变,先后做不同几组测试,然后对比前后的结果,上组对下组有影响

11. 匹配被试:对全部被试进行预备测验,测验的性质与正式实验的性质是类似的,或是说相关的,然后按测验成绩均匀地形成组

12. 完全平衡法:把所有可能的顺序都排出来进行实验

13. 拉丁方方法:保证每个自变量都同等地出现在实验顺序的每一个位置

14. 实验者效应:在实验过程中,若主试对被试的正确反应流露出赞许的神情或是对错误的反应表示不快,这些主试的态度,是对实验的负面影响,要防止实验者效应

15. 因素设计:关于两个或多个变量的一种实验设计,将实验中每一变量的各个水平都结合起来进行实验

16. 自然观察法:在自然情影中对行为所作的仔细观察,观察者必须为局外人不得干预实验

17. 调查法:为确定人们对甘一特殊问题的感受,作用是澄清事实,招除充行的不实传闻

18. 相关方法:可能为正可能为负,相关并不必然是原因

19. 个案法:又称个案历史技术,对某一特殊人物的深入研究,强调个别差别

20. 档案法:使用现有的资料去验证新的假设

第二章心理物理学方法

21. 心理物理学:一门研究心身之间或心物之间的函数关系的精密物学,中心问题是物理量与心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2. 感觉阈限:有感觉与无感觉的分界线上的刺激强度,即在50%的试验次数中引起感觉的刺激值

23. 差别阈限:在50%的试验次数中引起感觉差别的最小刺激增量,也叫最小可觉差

24. 韦伯定律:最小可觉差依赖原来不同的重量刺激值而不是,但总是原先重量或称标准重量的2%

25. 最小变化法:刺激由递减和递增两个毓组成,每次呈现刺激后让被试报告,他是否有感觉。刺激的增减应尽可能小,目的是系统的探求被试由一类反应一另一类反应的转折点,即在多强刺激时由有感觉变为无感觉,或由无感觉变为有感觉

26. 绝对差别阈限:差别阈限多次试验后的统计值

27. 相对差别阈限:绝对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的比例

28. 恒定刺激法:刺激通常由5-7个组成,在实验过程中维持不变。刺激的最大强度要大到它被感觉的概率达到95%左右,刺激的最小强度要小到经被感觉的概率只在5%左右。各个刺激之间的距离相等,与最小变化法不同,恒定刺激法的刺激是随机呈现的,每个刺激呈现的次数应相等

29. 75%差别阈限:取75%次感觉重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作为上限,取25%次感觉重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作为下限,计算差别阈限,所以上限和下限与标准刺激比较都有75%的次数可以辨别,称为75%差别阈限

30. 平均差误法:实验者规定以某一刺激为标准刺激,然后要求被试调节另一比较刺激,使后者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

31. 有无法:当定下判断标准以后,凡等于或大于标准的感觉都说是信号引起的。事先选定SN刺激和N刺激,并规定SN和N出现的概率,然后以随机方式呈现SN或N,要求被试回答,刚才的刺激是SN还是N,根据被试对呈现的刺激的判断结果来估计P(Y/SN)和P (Y/N)

32. 操作者特征曲线,又叫等感受性曲线:以虚报率为横坐标,击中率为纵坐标,相应发生变化的曲线

33. 评价法:首先回答有信号或无信号,然后说明我们对回答的确信程度

34. 顺序量表:将对象的某一属性排出顺序。无相等单位无绝对零。较粗糙的测量表

35. 等距量表,有相等单位,可测量对象间的差别,无绝对零

36. 比例量表:即有绝对零又有相等单位,可测量对象间差别和比例

37. 数量估计法:1975年斯蒂文斯:从一系列以随机方式呈现的刺激中用数字表示刺激的强度,为避免被试使用过大或过小的数字,应该使用几何平均值

38. 斯蒂文斯定律:心理量是物理量的幂函数

39. 对偶比较法:选择分数,即每一样品与其他样品比较时获胜的次数

40. 等级排列法:被试按照一个指定的因次把许多样品排列成一个顺序的系列

第三章反应时间

41. 简单反应时间:即唐德斯A反应时间:一个单一简单刺激与被试作出单一简单反应之间的最小延迟时间

42. 选择反应时间:即唐德斯B反应时间:两个刺激与反应,每个刺激都有自己独特的反应,包括辨认刺激和选择反应两种心理操作过程

43. 辨别反应时间:即唐德斯C反应时间:有两个相互有差别的刺激,要求被试只对其中一个反应,而禁止对另一个刺激反应

44. 减法反应时间:唐德斯应用两种不同条件下的反应时间之间来度量辨别和心理操作所需要的时间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

45. 视敏度:测量人对空间刺激物的分辨能力,即辨别外界特体细节的能力

46. 闪光融合:测量人对时间刺激物的分辨能力

47. 融合频率:把亮暗周期迅速交替的光看成是连续的光,每秒亮暗的周期数称临界闪光频率

48. 适应: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种视觉现象

49. 暗适应:在黑暗条件下,视觉感受性逐渐恢复的过程,视觉感受性增加

50. 光适应:当从黑暗处到光处时,可发生光适应过程,视觉感受性降低

51. 颜色对比:在视野中,相领区域的不同颜色的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