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美学三大家美学观点之历史比较
- 格式:docx
- 大小:24.83 KB
- 文档页数:5
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之一,他对我国的美学科学体系的建设有重大贡献,最重要的是他建立了一个他自己的美学体系并在我国美学发展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xx美学思想的渊源
朱光潜的美学思想虽然发源于康德,但对他的美学观念影响最大的主要有两个学说:
一个是克罗齐的美学思想,一个是王国维的美学思想。
朱光潜在英国留学期间对西方美学史进行了极为深入、细致的钻研,谙熟西方美学史上的客观派和
主观派的美学论争。
他并不赞同其中的任何一派,认为这两派的观点、体系都有偏颇之处。
他主张调和、折中这两派并超越这两派的思想,但无法做到。
当时他的主导思想是克罗齐的美学思想,即把主客观统一于心。
他认为自然界元所谓美与不美,美是人们心中的看法,即欣赏,你认为它是美的,那么它就美,你认为它不美,它就不具备美的特性,美丑完全在于人的心。
他说:
“美是创造出来的,它是艺术的特质,自然中无所谓美。
在觉自然为美时,自然就已告成表现情趣的意象,就已经是艺术品。
”在他这里,欣赏就是表现,就是创造,就是艺术,这是一系列的等式。
它具有以下特点:
不用抽象地思考,不起意志和欲念;必须在观赏的对象和实际人生之间隔出一段距离;在无意中把我的情趣移注于物;模仿在想象中所见到的动作姿态,使人体器官起特殊的生理变化。
这些特点融会了克罗齐的直觉说、布洛的距离说、立普斯的移情说、谷路斯的内模仿说等,形成了朱光潜先生的美学欣赏思想。
另外,朱光潜先生的美学思想能在中国形成很大影响,还有其美学的历史根源。
他和王国维的美学思想都源于康德。
王国维认为欲望是人的生活本质,人因为有欲望并受到压抑而觉痛苦,要想解脱痛苦,惟有美。
因为美是没有任何功利性的。
朱光潜的美学欣赏思想和他是一致的。
(二)xx的美学思想对时代的影响
朱光潜先生的美学思想问世之时,正值日本帝国主义者占领东北,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时代。
他的美学理论只能使文艺成为超现实、超阶级、超道德、超功利的东西,而人则成为超然于物表和世外,清净无为,不带人间烟火气的“神仙”。
在那样一个危急的时刻,很多青年看不到出路,彷徨无所依,朱光潜的美学思想正好成了一些人的解脱良药,成了他们逃避现实的精神家园。
(三)xx的美学思想的对立面
和朱光潜的美学思想相对立的是以鲁迅为代表的另一条美学路线。
鲁迅早期的美学思想主要是受王国维、尼采和El本的厨川白村的影响,在哲学基础上都认为是外界物质力量压抑人的生命而产生苦闷,这种苦闷的象征即是文艺。
后期的鲁迅翻译了俄国的普列汉诺夫等人的著作,为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美学理论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但他毕竟是从文艺理论这方面来谈美学的,并不是纯美学。
所以,当时的美学领域还是由王国维、朱光潜的思想影响着。
要想清除其影响,必须在哲学的基础上,对美学的根本问题加以清理和批判。
这项重要的工作是由蔡仪先生担当起来的。
二、20世纪40年代美学的代表——xx
20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日益扩大,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日益成熟。
特别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五四”以来的新文化运动进行了总结,虽然主要阐述的是文艺政策和文艺理论,但也提出了美学上的一系列根本性的问题。
这样,旧美学的矛盾、弱点就暴露了出来。
批判旧美学,建立新的美学体系就成了当务之急。
这一时期蔡仪先生出版了《新美学》一书,构建了新的美学体系。
xx的新美学体系的主要观点就是:
美应该在美的事物本身去寻找,既不能求诸外界,也不能在人心中寻找。
这便确立了唯物主义的美学观点。
当时唯心主义在美学领域还占统治地位,而朱光潜是各种唯心主义美学理论的译介者和综合者,所以,蔡仪对朱光潜的美
学思想进行了集中批判,同时建立了自己的唯物主义美学观。
主要批判内容有以下几点。
(一)从方法论上批判各种唯心主义及其他旧的美学派别,从而确立唯物主义的新的美学方法论蔡仪先生认为,旧的美学之所以不能够解决美学的根本问题,不能够认识美的本质,主要在于方法论的错误。
世界上存在的一切理念或者是观念,并不是那些形而上的美学家所认为的是本有的,而是来源于客观世界,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如果脱离了客观世界而在理念中或者在观念中寻求美,那么对美的本质的理解必然是本末倒置的。
这种错误是由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颠倒所造成的。
心理学派的美学家认为事物美不美的标准是由心理因素决定的;客观学派的美学家从客观对象身上考察美的本质,但他们认为这客观对象只限于艺术,美学只能是艺术哲学。
蔡仪认为:
“艺术既是通过人们的意识而创造的,所以客观的美学便不得不作进一步的追求,而到达了,也只到达了所谓艺术冲动,于是客观的美学也就陷落在主观的美学的同样的陷阱里,这就是单以艺术为研究对象的致命弱点。
’在对旧美学批判的基础上,蔡仪提出了新的美学探索美的本质的途径,即美在于客观事物,它是一切艺术美的根源,正确的美学研究途径应是通过在现实事物中考察美来把握美的本质。
这是蔡仪美学体系的出发点。
(二)批判了唯心主义和其他旧美学在美的本质上的错误,确立了唯物主义的新的美学观点蔡仪认为,旧美学的美论和美感论是互为混淆的,他们在论美时其实是在论美感,并以美感为美,认为美是主观的。
这种主观的美论因不符合实际,必会造成自身的内在矛盾和错误。
康德、克罗齐、朱光潜都是如此。
蔡仪对此一进行了揭露和批判,进而概括了美的本质:
“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典型性,就是个别之中显现着种类的一般。
”这个概括既适用于自然美又适用于社会美和艺术美。
(三)批判了旧美学的美感论,确立了自己新关学的美感论蔡仪认为旧美学的美论大多是建立在唯心主义的美感论之上的。
他是以批判唯心主义美学为目的的,所以就把重点放在批判唯心主义的美感沦上。
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的前四章都是对美感经验的分析,蔡仪就抓住他的几种理论逐一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批判,进丽提出了自己关于美感的概念:
“它是根源于客观事物。
换句话说,它是客观事物的摹写,也就是对于现实的认识。
(四)批判了在艺术美问题上的唯心主义及其他旧美学的错误,确立了唯物主义的新美学的艺术观。
1942年蔡仪出版了《新艺术论》,1948年出版了《论朱光潜》。
他在这两本著作中,集中批判了雌美主义、形式主义、为艺术而艺术以及艺术是潜意识的表现、是苦闷的象征的主张,这两种主张,一种认为现实世界是丑陋的,艺术美的根源只能在人们的主观意识中去寻找;另一种则认为,人生中的苦痛在清醒时被压抑在潜意识当中,但在睡眠和酒醉时就从潜意识中浮上来,得到自由的表现,这就是艺术,艺术美就源于此。
蔡仪对此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但因其政治批判的色彩较浓,学术批判的价值就相对降低了。
20世纪40年代蔡仪对唯心主义及其他旧美学的批判以及建立的新美学体系对美学发展有一定的贡献,把美从虚无缥缈的天国拉回到实实在在的人
问,使中国的美学科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但他的美学理论是建立在批判朱光潜的美学理论的基础上的,且该批判有矫枉过正的倾向,否定了朱光潜先生对于中国美学的建设性作用,带有一定的片面性,所以,蔡仪的美学理论在50年代遇到了新的挑战。
三、20世纪50年代美学的代表——李泽厚
蔡仪建立了新的美学体系,但是没有解释物之所以对人来说是美的原因和物的典型性为什么在人看来是美的原因,而且没有从实践出发证明人和物的辩证统一关系,所以,李泽厚在1956年的《哲学研究》第五期上发表了著名的《论美感、美和艺术》,之后又发表了《美的客观性和社会性》、《论美是生活及其他》等文章,提出了新的美学理论,分别批判了朱光潜、蔡仪的美学思想。
李泽厚的主要观点是:
美是人创造的,是人的劳动实践的产物。
人创造了美,美就成了人化的自然,这样,人才能在自然中直观自身;而自然一经过人的改造,就会在人的生活中起一定的作用,和人类构成一定关系,这就是美的客观社会性。
它不是美本身,而是美的条件,是构成美的因素。
这里创造美的人是实践的人,是改造
现实的人,而不是鉴赏的人,美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所以,自然美的社会性是客观的社会性。
李泽厚批判了朱光潜“自然本身没有美,是人的主观意识强加的”的观点。
他对蔡仪美学思想的批判是从两方面进行的。
首先,批判了蔡仪否认自然美的社会性。
蔡仪认为自然美在于自身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本身无关。
李泽厚认为正是因为蔡仪不了解人的革命实践,脱离了活生生的生活,用自然科学式的定律和原理来概括社会现实事物,所以必将走上抽象的形而上学的道路。
其次,深入批判了蔡仪“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典型性,就是个别之中显现着种类的一般”的理论。
他针对蔡仪“自然事物的种类有高低之分,因此在种类之中就有美丑之别”的论断问道:
“月亮一定是最不美的了,因为它只是最低级的物质种类(无生物)。
”李泽厚还针对蔡仪“文艺作品中的一切典型都是美的”这一对社会事物的解释的矛盾性作了剖析:
“黄世仁的性格倒是以其‘种类’——‘阶级的一般性’为优势,座山雕以及一切大恶霸大坏人都如此:
⋯⋯他们又美在哪里呢?”“在艺术作品《白毛女》中,黄世仁、穆仁智与喜儿、杨白劳都是‘一样的伟大,一样的美’,因为都是典型。
丑的典型就是美!在我们看来,这是多么的荒唐呵!”李泽厚把这种僵化事物的性质、抽象提升事物为概念或法则的做法看成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通向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老路。
在批判朱光潜和蔡仪美学思想的基础上,李泽厚提出了自己对美的认识:
“美是包含现实生活发展的本质、规律和理想而用感官可以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
”这比朱光潜和蔡仪的认识更为接近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