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神与大学生人文素质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精神与大学生人文素质论文

论题: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提高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从科学与人文角度看世界

一、科学人文精神的内涵

科学人文精神是指,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其中要理解“人文素养”,遵循字面的内涵表述和组合意义。“人文”这一概念,中国古已有之。《易・贲》中将“人文”与“天文”对举:“小利有攸,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者,人之文也,如同天文意为天之文一样,是古老的天人感应说较早的表述形式。而西方的“人文”一词源于拉丁文Humanitas,意思是人性、教养。在我看来,所谓的“人文素养”,就是“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这种品质就是一种修养,是体现一个人对待自我、他人、及社会的一种心理、一种精神和一种态度,可以通过美感、道德感、责任感、集体荣誉感等情感形态得到反映。

科学精神是按照严格的科学研究行为模式建立起来的人的内在心理素质的总和,指的是以物(外在对象)为尺度、追求真实、探索规律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理性精神、实证精神、求真求实精神、实践精神、可重复和可检验、探索精神、批评精神、创新改革精神、民主精神、协作精神、严格精确的分析精神、开放精神、功利精神等。

更加形象地来说,科学是严谨的,理性的,有标准,有实验来验证结果;而人文却是抽象的,感性的,某种意义上说人文的标准是人文修养,道德修养。二、科学人文精神的提高对于大学生的意义

(一)传统的优秀人文精神主要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以“仁”为核心,以孝为主要内容的价值思想。

1、以“仁”为核心

《吕氏春秋•不仁篇》曰:“孔子贵仁”。“仁”是孔子伦理道德规范体系中的中心范畴和最高准则。孔子强调仁爱,指出:“仁者,爱人。”(《论语·颜渊》)他认为,判断一个人有无道德或道德觉悟的高低,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他能不能“爱人”。“爱人”主要体现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吾不欲人加诸我也,吾亦无欲加诸人”(《论语·公冶长》);“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为仁矣。”(《论语·阳货》)在这里,孔子把仁爱看作一种最高的道德准则和道德品质。而

现代社会最需要的就是:让世界充满爱。

曾经有这样的一起事件,因抢占一个座而赔掉一条命。妻子与他人在公交车上因争抢座位发生争吵,黑龙江来京男子于晓丰动手殴打对方,并持改锥将其扎死。现在很多人习惯于从自己的立场、观点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一味地要求别人理解尊重自己,对别人期望过高,要求过严,难以认同、宽容、理解别人,和换位思考的能力。可是他们却忽略了,天地间“我”不能独存,“人字的结构需要相互支撑”。而“仁爱”的真谛就是尊重、理解、善待他人,与人平等交往。

2、以孝为主要内容

孔子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第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孟子的“仁之实,事亲也者”(《孟子•离娄上》)、《孝经》上的“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都把孝视为仁、义的根本,“人伦之公理”。从现代文明观念出发,儒家所讲的“孝”,其合理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赡养父母。《诗经•小雅》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出我腹我”。为人子女赡养父母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责任。第二是尊敬父母。《礼记•祭义》上讲,“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事奉父母,重要的是子女从内心发出对父母的真诚的尊敬之情,保证父母在精神上得到欣慰,使他们心情愉悦。第三是尊老”。儒家把孝不限于父子关系,还扩大到家族亲戚之间,如《礼记•坊记》提出,“睦于父母之党,可谓孝矣”,主张“入则孝,出则悌”,即在家孝敬父母,出外尊敬长者,把家庭敬老观念推广到社会。

某高考女的母亲闯红灯被拦开骂,其女儿悄悄返回递纸条道歉,这是孝的体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广医一院江医生从珠江救起一位年过七旬阿婆,其后岸上很多人伸出援手接应,拉阿婆上岸,这也是孝的体现。

3、重视个人品德修养

儒家所提倡的个人品德主要是:“仁”、“义”、“礼”、“智”、“信”。

首先,“义”指的是做人的气节。儒家认为的“义”,是重义轻利说我处事原则,要求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超脱功利,追求道德仁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礼仁)“义(谊)者,人所宜也。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普遍把利益的追求作为经济生活的驱动力,重利益,轻道义。依此,为获利可以不择手

段, 走私行窃,坑蒙拐骗, 卖淫嫖娼,贪污受贿,杀人越货等等,只要有利可图,只要物欲得以满足,便肆无忌惮,近日,“牙膏,摊上事了”美白牙膏被曝疑添加漂白剂后,各种美白、消炎、防蛀、抗敏等功效牙膏被指无功效。儒家道德文化强调“知耻”,孔子提倡为人要“行己有耻”,孟子则从人性上强调人皆有羞恶之心,“羞恶之心,义之端也”。“义”就是要有所不为,不做那些会使自己蒙受耻辱的事。这就是说,我们要懂得道德的是非善恶,在自己心中立起一杆秤,以自己的道德良心为秤砣。

第二,“礼”的在内在精神是“情”、是“爱”、是“敬”,是人格的“尊严”。“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知礼”,是一个人自处于社会的一个行为准则。应该注意追求外在美和内在关的协调一致,真正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通过待人有礼,构建一个其乐融融的氛围,实现现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第三,“智”指的是人的智慧。但是智慧并不是天生的,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孔子曾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知者也。"荀子也说:"学不可以已。"智慧是成功不可少条件。第四,“信”就是信誉。孔子曰:"言必信,信必果。"一个人言而有信,就能够得到人们的信任,信誉度高了,才能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无诚则无德,无诚则事难成。只有作到诚,才能感动他人,取得他人的理解和信任,增进彼此问的团结和友爱。

(二)科学精神有六个方面的基本内涵:探索求知的理性精神、试验验证的求实精神、批判创新的进取精神、互助协作的合作精神、自主竞争的宽容精神和敬业牺牲的献身精神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以“理”为中心,提出用理性人的角度、追求、探索求知。是一种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尊重客观规律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是与盲从、迷信、独断、偏执、僵化相对立的精神。科学精神是一种对于世界持理智的分析态度、对未知世界作不断探索的求知精神。自此思想大革命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和转化三大定律。改变了当时人们的思想,以统一、竞争、变化的眼光看待世界。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乃至第三次科技革命,解放了生产力和人类的认知力,促使人们以联系、发展、创新的眼观看待世界。即科学精神的思想促进人的提升、推动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反之又会给人以全新的视野和角度,完善和建立科学思想,是一种无止境地、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