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GM实验中文说明书

GM实验中文说明书

GM实验中文说明书
GM实验中文说明书

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检测试剂盒中文说明书

1.用途: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试验)是用微孔板酶免夹心法,检测血清标本中

的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GM)抗原。

2.应用指征: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应与其他辅助检查如微生物培养,病理组织活检以

及影像学检查等联合应用,辅助诊断侵袭性曲霉病。

3.简要综述:曲霉菌感染通常发生于吸入环境中存在的曲霉菌孢子之后,在过去的十年中

这种侵入形式持续增加,并构成最严重的感染途径。曲霉菌感染主要发生在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人(在抗肿瘤治疗后)和使用免疫抑制剂(器官移植,特别是骨髓移植)或皮质类固醇的病人。

曲霉菌很难从血培养中分离出。它的诊断一般基于非特异性的诊断或影像学依据(临床症状,CT,X线等)。

目前,血清中的可溶性半乳甘露聚糖(GM)抗原检测是辅助诊断侵袭性曲霉病的血清学方法。

4.检测原理:

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试验)是一种单级微孔板夹心免疫酶检测可以检测人血清中半乳甘露聚糖。该试剂盒采用针对曲霉半乳甘露聚糖的大鼠EBA - 2单克隆抗体,并且在以往的研究中已经成为其特征。此单克隆抗体用来包被微孔板用以与结合抗原,并检测致敏微孔板上结合的抗原(结合试剂:过氧化物酶结合的单克隆抗体)。血清标本在EDTA存在下加热处理为了分离免疫复合物并且使可能影响该实验的其他血清蛋白沉淀。处理过的血清标本和酶标抗体加入到单克隆抗体包被的固相载体上,孵育。GM 抗原由单克隆抗体-半乳甘露聚糖(GM)-酶标抗体组成。

洗板,以清除未结合的物质。然后,加底物,底物与结合物反应呈蓝色。加酸后反应终止,蓝色变为黄色。标本和质控物的吸光度(光密度)用波长在450-620nm的分光光度计测量。

5. 试剂说明:

霉菌半乳甘露聚糖检测试剂盒产品号为NO.62796(96人份)

试剂盒储存温度为2-8°C,使用前将试剂平衡到室温(18-25°C)。使用完后,除质控物外,将所有试剂立刻放回2-8°C储存。试验后,阴性对照,临界(Cut-off)值标准和阳性对照必须-20°C保存。未用完的反应孔装回袋中重新封好,干燥剂勿仍。反应孔打开后5周内用完。稀释后,清洗液在2-8°C可保存14天。其他试剂打开后都很稳定直到过期。在最多9个批次,试剂足够进行96人份测试。

6.使用警告:

1)用于体外诊断使用。

2)仅为专业使用。

3)不建议测试除人以外血清。

4)阴性对照,Cut-off对照,和阳性对照是由人血清制造,因此HBsAg,anti-HIV-1,anti-HIV-2,anti-HCV要符合CE认证标志的阴性标准。并且所有试剂按传染源处理。

所有试验必须按照血源性病原体的OSHA标准,生物安全2级或其他适当的生物安全行为。

5)穿保护性衣物,包括实验衣,眼/面部保护,一次性手套(推荐合成的,非乳胶手套),并且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范处理试剂和病人标本。试验完毕后彻底洗手。

6)不要用嘴移液。

7)在处理标本和试剂盒的区域不要抽烟,饮水,吃东西。

8)避免标本或试剂飞溅。

9)不含酸的物质洒出来,应彻底用有效地消毒剂擦净。

注意:不要把含有漂白剂的液体放在高压灭菌器内。

10)含酸的物质洒出来应该用适量碳酸氢钠稀释分解,并将此区域冲洗并擦干;如果有生物

危险物质,用化学消毒剂擦洗。

11)所有试验用标本和其他物质都应当做传染媒介,实验室化学和生物废弃物必须按照国家

和地方规定处理和丢弃。

12)注意:下面列出可能存在危险的化学试剂成分(指五部分试剂):终止液7.2%的H2SO4是有腐蚀性的,可能灼伤眼睛和皮肤;如果吞食或接触皮肤是有害的;可能导致很严重

的眼睛损伤,包括视力永久的减弱甚至失明。

远离强碱和还原剂。

R34-41会引起燃烧。伤害眼睛的风险很大。

S24/25-26-30-36/39-60.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一旦接触到眼睛,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求助医生。这些物质千万不能加水。穿适当的保护性衣物,带好手套,做好眼/面部保护。这些物质和他们的容器一定要按照危险废物处理。

这些物质的废弃物是危险酸性废物,就算国家或地方规章允许,也必须把它们中和到pH6-9变成无危险废物处理。

0.01%硫柳汞,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损害的有机汞防腐剂,有生物毒性并足够致敏;持续

或反复接触可导致某些敏感个体产生过敏反应;有足够的致敏事件致使稀释硫柳汞。避免释放到环境中,累积效应很危险。含汞浓度超过0.2ppm必须按像美国联邦RCRA危险废物处理(D009),但是,所有废物必须按照当地和国家规章处理。(注:硫柳汞含汞49.55%,所以0.01硫柳汞含汞~0.005%(~50ppm)w/v)。

13)物质安全数据表是必要的。

7.注意事项:

1)在未知条件下,冷藏保存的血清标本出现假阳性结果可能因为被真菌和(或)细菌污染。2)不要用过期的试剂盒,或其中的任何试剂。

3)除了浓缩洗涤液(R2)和终止液(R10)外,不同批号试剂盒的试剂不能混用。

4)将所有试剂至室温至少15分钟后使用。

5)配比试剂时,彻底混匀,操作要小心避免微生物污染。

6)不要在有易反应气体(酸、碱、醛)或灰尘存在的条件下做实验,这些物质可能会影响酶的活性。

7)用干净的一次性聚丙烯塑料容器盛放底物显色剂。如果必须用玻璃器皿,应首先用1N 盐酸清洗,然后用蒸馏水冲洗,最后干燥处理。

8)手工加质控物和标本时,必须换枪头防止交叉污染。

9)保证充分洗板,按照说明书设定洗涤循环次数。并确保所有孔全部注满然后全部吸净。不要用挤瓶手工洗涤。

10)在洗涤循环结束,然后加试剂之前,避免微孔板干燥。

11)酶结合物和底物不能用同一容器盛放。

12)酶结合物和底物显色剂不要接触金属或金属离子。

13)显色剂避光:TMB或其他底物显色剂在储存或孵育时要避免见强光。显色液要避免接触氧化剂。

14)终止液要避免接触氧化剂,金属和金属离子。

15)用干净无尘的器具(试管,枪头,容器等)以减小环境中污染曲霉菌孢子的机率。因为GM是热稳定性的,材料消毒不能确保消灭抗原。无热源物质是最好的选择,但是用标准材料要有充分准备。

16)限制液体(血清,血清稀释液,酶结合物)或开放容器(微孔板,试管,加样枪)暴露在空气中。

17)未用完的酶结合物不能倒回原容器。

18)底物显色剂必须是无色的。稀释后一旦出现蓝色说明试剂被污染了,弃去重新准备试剂。

8.试剂准备和储存:

微孔板(R1)

打开的微孔条2-8℃可稳定5周,用后要封好原袋。

洗涤工作液(R2)

制备洗涤工作液,浓缩洗涤液和去离子水(蒸馏水)比例1:9。2-8℃洗涤工作液能保存14天。为一次实验制备充足洗涤工作液(80ml一条:8mlR2+72ml蒸馏水)。

浓缩洗涤液打开后于2-25℃保存,在无污染情况下,会一直稳定直到过期。

阴性对照(R3)

实验之前,将1ml去离子纯净水(最好是无热源水)加到装有阴性对照质控品的瓶子内,需要2-3分钟充分混匀,然后分装在3个聚丙烯离心管内,每个300μl,溶解后暂时不用的阴性对照应立即放-20℃保存,使用之前要解冻。

注意:先溶解再冷冻于-20℃的质控血清,解冻使用时不用再加水溶解。冷冻的质控品可保存5周。质控血清和患者标本以相同方式处理(300μl血清+100μl血清稀释液,等等)。Cut-off质控血清(R4)和阳性对照(R5)

同阴性对照血清

底物显色剂(R8+R9)

制备底物显色剂:浓缩显色剂(TMB溶液,R9)与TMB底物缓冲液(R8)比例为1:50。每条反应孔需要2ml底物显色剂:40μlR9+2mlR8。室温(18-25℃)避光可稳定6小时。

R8和R9开启后储存于2-8℃,如没有污染,可稳定直到过期。

酶结合物(R6),血清稀释液(R7)和终止液(R10)

R6,R7,R10开启后储存于2-8℃,如没有污染,可稳定直到过期。

9.标本采集

按实验室规范采集血液标本。该实验需用血清,血清标本不能被真菌或细菌污染。要用密封试管,不能暴露于空气中。实验前未打开标本在2-8℃可保存5天。打开后标本需在48小时内完成检测。如需长时间储存,存储温度应为-70℃。

血清标本最多可冻融四次。解冻标本检测之前要充分混匀。

20mg/L胆红素,或相当于2g/L甘油三酯的脂血,或165mg/L血红蛋白的溶血标本不影响检测结果。有关白蛋白增多的干扰尚未进行测试。

10.步骤

提供的试剂

看试剂说明表格

需要但未提供的物质

1)去离子水或蒸馏水,用来稀释浓缩洗涤液。

2)去离子纯净水,用来制备质控血清。

3)吸水纸。

4)一次性手套。

5)防护眼镜。

6)次氯酸钠(漂白剂)和碳酸氢钠。

7)可调或固定移液器,可测量和移取50μl,100μl,300μl和1000μl的量。

8) 1.5ml聚丙烯密封离心管,能耐热120℃(加热块)或100℃(沸水浴)。

a.螺旋口离心管:美国Bio-Ra伯乐224-0100,1.5ml锥形管或其他同作用商品。

b.普通微量离心管:美国Bio-Rad伯乐223-9480 EZ Micro Test Tubes或其他同作用商品。9)微管盖锁(VWR Cat.#6054001 或他同作用商品)。温度或压力改变时,微管盖锁能安

全地阻止密封管帽打开;也能使微量管轻易地从加热块或沸水浴中提起来。

10)1.5ml聚丙烯微量管在实验室台式离心机离心力10000g。

11)浮动的微离心架。

12)螺旋搅拌机。

13)加热块。推荐以下两种规格:

a.一块式:Grant Cat.#QBD1(VWR Cat.#460-0074)

b.两块式:Grant Cat.#QBD2(VWR Cat.#460-0076)

14)加热块中的热块:热块必须用Grant block Cat.#QB-E1(VWR Cat.#460-8517)

15)100℃的沸水浴箱。

16)37℃±1℃微孔板培养箱。

17)半自动或自动洗板机。

18)装有450nm和620nm滤光器的酶标仪。

试验评估

每次试验阴性对照,阳性对照和cut-off质控物都必须做,以评估检测结果。

血清处理

所有质控血清:阴性对照(R3),cut-off(R4),阳性对照(R5)必须和其他血清标本同时检测:

1)分别加300μl被测血清或(质控物)到每个1.5ml聚丙烯试管。

2)每个试管加100μl血清处理液(R7)。

3)用力混合或震荡以彻底混匀试管。固定封好试管以防在加热时管帽打开,如果是普通微量离心管要加锁。不要刺穿管塞。

4)加热块要求:

一个加热块120℃加热试管6分钟。达到规定温度时试管才能放在加热块里。(*)水浴箱要求:

如用沸水浴箱:100℃加热试管三分钟。(*)

5)把试管从加热块或沸水浴箱拿出时要小心放到离心机里。10000g离心10分钟。

6)上清液用来检测GM抗原。

7)检测上清液按以下步骤。准备工作完成后,测试之前上清液要放到2-8℃储存48小时。

如果需复检,要处理另外等分的血清。

(*)严格按照规定温度和规定时间,用推荐的材料,是实验成功的基础。不要按照仪器显示温度,要用校准温度计,把校准温度计固定在含有矿物油的试管里:加热块中试管里面要达到120℃,沸水浴箱里试管里面要达到100℃。

ELA操作步骤

准确的运用推荐的方法,并要有良好的实验室操作步骤来完成实验。

1)用之前至少要提前15分钟将试剂平衡室温(18-25℃)。

2)需要准备的有:洗涤工作液,底物显色剂,阴性对照,阳性对照和临界值。

3)为在微孔板中的测试血清和对照准备一份图表,为阴性对照血清(R3)预留一孔,临界值对照血清(R4)预留两孔,阳性对照血清(R5)预留一孔。

4)将微孔板架和微孔条(R1)从包装袋中取出,将不用的微孔条连同干燥剂一同放回包装袋中,并且重新密封。

5)用之前要颠倒混匀酶结合物瓶(R6)中的试剂,在每个孔中加50μl酶结合物(R6),然后,每孔加50μl处理过的血清标本上清液,如上所述,不能在加酶结合物之前加血

清样本。

6)用封板条封板,或别的能防止样本蒸发,确保整个表面被封住和防水的方法。

7)在37℃(±1℃)干燥的微孔板孵育箱中孵育90±5分钟。

8)去掉封板条,将孔中物质吸弃到废液瓶(含次氯酸钠)中,洗涤五遍,每次最少370μl 的洗涤液,最后洗板后,在吸水纸上倒扣微孔板并轻拍,以吸干残留在上面的液体。9)每孔迅速加200μl底物显色剂(R8+R9),并要避光显色。

10)将微孔板避光在室温(18到25℃)下孵育30±5分钟。在这次孵育过程中不能用胶膜。

11)在每孔中加入100μl终止液(R10),用相同的加底物显色剂的次序,充分混匀。12)将每孔的底部擦净。

13)在波长为450nm(参比波长为620nm)下测试每孔的吸光度,微孔板必须在加完终止液后30分钟内测试完毕。

11 质量控制(有效性标准)

cut-off:cut-off质控血清的OD值必须大于等于0.300小于等于0.800.

阳性对照:阳性对照的比值必须大于2.00

阳性对照比值=(阳性对照(R5)OD值/ cut-off OD值平均值)>2.00

阴性对照:阴性对照的比值必须小于0.40

阴性对照比值=(阴性对照(R3)OD值/ cut-off OD值平均值)<0.40

如果对照物值没有满足相对应的上述有效性标准,那么本次试验将判定失败。则不能报告患者标本的结果,操作者可以在重审操作步骤后,决定重复试验,或者与制造商取得联系以获取帮助。一旦决定要重复试验,那么在重复试验中要使用同一样本的新等分。

12 结果的解释

测试标本中半乳甘露聚糖抗原的存在与否取决于每一个患者标本的计算指数,这个指数(I)是指:患者标本的OD值除以cut-off质控血清的平均吸光度值。

计算cut-off质控物平均吸光度值:

将两孔的cut-off吸光度值相加,然后除以2.

计算每一个测试血清的指数(I):

每一个测试血清的比值计算如下:

I=标本OD值/ cut-off质控OD值平均值

如果血清指数<0.50则被认为是半乳甘露聚糖抗原的阴性标本。

注:阴性结果可能说明:患者结果低于该试验的检出限。

阴性结果并不能排除侵袭性曲霉菌的诊断。在怀疑此疾病的情况下,如果测试结果是阴性,则建议重复检测。

如果血清指数>=0.50则被认为是半乳甘露聚糖抗原的阳性标本。

对于所有阳性患者而言,建议将同一标本的新等分做重复检测,并且重新采集患者样本进行检测。

注:如果吸光度值低于0.00则可能说明程序或者仪器错误,需要对其进行校正。结果是无效的,并且标本必须重测。

建议定期(每周两次)测试“高风险”患者,以提高灵敏度和早期检出率。

注: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酶免检测试剂盒用来进行侵袭性曲霉菌病的辅助诊断,用该试剂盒得出的阳性标本应考虑结合其他诊断程序如:微生物学,组织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13 方法局限性

1.阴性结果并不能排除侵袭性曲霉菌的诊断,对于高度怀疑侵袭性曲霉菌病的患者每周应进行两次检测。

2.检测GM抗原时必须按照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酶免检测试剂盒的步骤进行操作,按照结果的解释来进行分析。

3.加样或加试剂错误会导致实验的失败,临床上高度怀疑的患者标本或操作错误的标本应考虑重复检测。

4.加样不仔细或加样技巧不熟练会使阳性对照或阳性病人的标本溅到别的孔中导致阴性标本污染。

5. 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酶免检测试剂盒不能评估新生儿或幼儿的血清标本。

6. 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酶免检测试剂盒对于慢性曲霉菌病和职业综合征的检出率明显降低。

7. 积极抗真菌治疗的侵袭性曲霉病的病人对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酶免检测试剂盒的敏感性降低。

8. 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酶免检测试剂盒不能检测血浆或其他标本类型例如尿液,肺泡灌洗液,脑脊液等。

9. 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酶免检测试剂盒不能用肉眼判定结果。

10.真菌的其它属如青霉,交链孢霉,白地霉,拟青霉和组织胞浆菌对检测曲霉菌GM所用的大鼠EBA-2单克隆抗体也表现出反应性。组织胞浆菌病在美国部分地区流行。

11.无临床症状的阳性反应:

侵袭性曲霉病的血清GM抗原检测比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变出现得早,无临床症状的阳性反应通常表现为:病人GM试验阳性,不久后被证实确有或可能有侵袭性曲霉病。

然而,有许多因素影响检测:

a.无临床症状的阳性反应已经被报道过,特别是幼儿。尽管有一些是真的感染了曲霉菌,

但大多数被认为是假阳性。

b.呋喃半乳糖在许多食物中,特别是谷物,谷类制品和奶油甜点中存在。母乳中含高浓度

的GM。因此幼儿要考虑这一因素的影响,并且大多数病人有肠屏障的改变。任何无临床症状的阳性反应都要谨慎解释。

c.有报道说GM实验结果阳性是由于服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有许多批号的哌拉西林/他

唑巴坦被报道GM抗原阳性。因此服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病人检测出阳性要谨慎并要用其他诊断方法确定。据报道多批号的注射用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检测出GM抗原,因此GM阳性者要考虑半合成β-内酰胺的影响。

d.无临床症状的阳性反应病人有可能接触了含有 GM的物品,注射或口服(改变肠屏障)。

病人血清外源性GM达到或超过检测阈值,才会出现阳性结果。

因此,缺乏其他诊断证据的阳性结果,建议调查病人正在服用的药物,尤其是他们的生产过程和所用的原料来源。

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G试验和G 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2016-10-19 10:58 来源:???|?收藏?|? 字号 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侵袭性真菌病即是以往所说的深部真菌病,是指致病性真菌侵犯皮下组织、粘膜、肌肉和内脏器官等所引起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引起侵袭性真菌病的病原菌有270余种,常见病原菌有念珠菌(占70%-90%)和曲霉菌(占10%-20%)。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常引起侵袭性真菌病的高危因素有严重粒细胞缺乏、免疫功能低下、移植、糖尿病、肾衰、血透、慢阻肺、实体器官移植、长期激素治疗以及入住ICU等。 G试验是检测1,3-β-D-葡聚糖的试验,采用的方法是动态显色法。1,3-β-D-葡聚糖是真菌细胞壁的一种成分,广泛存在与各种真菌,只有当真菌进入体内被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壁被感染,对于念珠菌血症而言,G试验检测是首选检查方法。G试验检测一般先于临床症状平均4天,平均早于发热5天,是早期检测的重要手段。G试验检测值<70 pg/ml定义为阴性,此时不建议抗真菌治疗,当检测值在70-95 pg/ml时定义为灰区,此为观察期,应连续监测,当检测值>95 pg/ml定义为阳性,建议结合临床症状诊断治疗。 GM试验是检测半乳甘露聚糖抗原的试验,采用的方法是酶免法。半乳甘露聚糖(GM)是曲霉细胞壁的一种成分,GM从薄弱的菌丝顶端释放,曲霉菌感染的患者血液内存在GM.曲霉菌不入血,主要是侵袭血管壁,沿血管壁进行侵袭,进入血液。GM试验是曲霉菌病早期诊断的筛查指标。GM常于临床症状前 5-8天和影像学出现异常之前7.2天出现。GM释放量与菌量呈正比,可以反映感染的程度,若两次检测阳性即可以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GM试验也可作为疗效判断的重要指标。GM实验检测值<0.65 ug/l定义为阴性,此时不建议抗真菌治疗。当检测值在0.65-0.85 ug/l时定义为灰区,此为观察期,应连续监测,当检测值>0.85 ug/l时定义为阳性,建议结合临床症状诊断治疗。 G试验和GM试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一、1,3-β-D葡聚糖检测(简称G试验)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G试验和GM试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一、1,3-β-D葡聚糖检测(简称G试验) 1、原理:1,3-β-D葡聚糖可特异性激活鳌变形细胞裂解物中的G因子,引起裂解物凝固,故称G试验。 2、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可诊断多种致病真菌感染:念珠菌、曲霉菌、肺孢子菌、镰刀菌、地霉、组织胞浆菌、毛孢子菌等。不能用于检测隐球菌和接合菌感染。 3、标本采集:静脉采血2ml(肝素抗凝)。 4、参考范围:正常值?20pg/ml。 5、检测标本:血液、尿液、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等。 6、假阳性:血液透析、病人输入白蛋白、球蛋白、脂肪乳、凝血因子;某些抗肿瘤药如香菇多糖和磺胺类药物;某些细菌败血症(尤其是链球菌败血症)。 7、假阴性:隐球菌具有厚壁胞膜,在免疫缺陷患者体内生长缓慢,导致试验呈假阳性。 8、建议:1、与GM试验联合可提高阳性率。 2、2次或2次以上阳性可降低假阳性率。 3、高危患者建议每周检测1-2次。 4、高危人群动态监测

二、半乳糖甘露醇聚糖抗原检测(简称GM试验) 1、原理:是一种微孔板双抗体夹心法。采用小鼠单克隆抗体EBA-2,检测人血清中的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是一种对热稳定的水溶性的物质,是广泛存在于曲霉和青霉细胞壁中的一类多糖。 2、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IPA) 3、标本采集:(分离胶管或普通管)。 4、参考范围:≥0.5为阳性。 5、标本采集:血清标本。 6、假阳性:⑴、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⑵、与其他的细菌成分有交叉反应:皮炎芽生菌、拟青霉、马尔尼菲青霉菌、链格孢等。 ⑶、谷类食物和脂质甜点中的GM抗原。 ⑷、肠道中定值的曲霉释放GM进入血液循环。 建议:高危人群动态监测,结合影像学、培养结果综合分析诊断。

G试验和GM试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G试验和G M试验的区别 及其临床意义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G试验和GM试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一、1,3-β-D葡聚糖检测(简称G试验) 1、原理:1,3-β-D葡聚糖可特异性激活鳌变形细胞裂解物中的G因子,引起裂解物凝固故称G试验。 2、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可诊断多种致病真菌感染:念珠菌、曲霉菌、肺孢子菌、镰刀菌、地霉、组织胞浆菌、毛孢子菌等。不能用于检测隐球菌和接合菌感染。 3、标本采集:静脉采血2ml(肝素抗凝)。 4、参考范围:正常值20pg/ml。 5、检测标本:血液、尿液、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等。 6、假阳性:血液透析、病人输入白蛋白、球蛋白、脂肪乳、凝血因子 ;某些抗肿瘤药如香菇多糖和磺胺类药物;某些细菌败血症(尤其是链球菌败血症)。 7、假阴性:隐球菌具有厚壁胞膜,在免疫缺陷患者体内生长缓慢,导致试验呈假阳性。 8、建议:1、与GM试验联合可提高阳性率。 2、2次或2次以上阳性可降低假阳性率。 3、高危患者建议每周检测1-2次。 4、高危人群动态监测 二、半乳糖甘露醇聚糖抗原检测(简称GM试验) 1、原理:是一种微孔板双抗体夹心法。采用小鼠单克隆抗体EBA-2,检测人血清中的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是一种对热稳定的水溶性的物质,广泛存在于曲霉和青霉细胞壁中的一类多糖。 2、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IPA)

3、标本采集:(分离胶管或普通管)。 4、参考范围:≥为阳性。 5、标本采集:血清标本。 6、假阳性:⑴、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⑵、与其他的细菌成分有交叉反应:皮炎芽生菌、拟青霉、马尔尼菲青霉菌、链格孢等。 ⑶、谷类食物和脂质甜点中的GM抗原。 ⑷、肠道中定值的曲霉释放GM进入血液循环。 建议:高危人群动态监测,结合影像学、培养结果综合分析诊断。

G试验和GM试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G 试验和GM 试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一、1,3- 3 -D葡聚糖检测(简称G试验) 1、原理:1,3- 3 -D葡聚糖可特异性激活鳌变形细胞裂解物中的G因子,引起裂解物凝固故称G 试验。 2 、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可诊断多种致病真菌感染:念珠菌、曲霉菌、肺孢子菌、镰刀菌、 地霉、组织胞浆菌、毛孢子菌等。不能用于检测隐球菌和接合菌感染。 3、标本采集:静脉采血2ml (肝素抗凝)。 4、参考范围:正常值? 20pg/ml 。 5、检测标本:血液、尿液、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等。 6、假阳性:血液透析、病人输入白蛋白、球蛋白、脂肪乳、凝血因子 ; 某些抗肿瘤药如香菇多糖和磺胺类药物;某些细菌败血症(尤其是链球菌败血症)。 7 、假阴性:隐球菌具有厚壁胞膜,在免疫缺陷患者体内生长缓慢,导致试验呈假阳性。 8、建议:1、与GMI试验联合可提高阳性率。 2、2次或2次以上阳性可降低假阳性率。 3、高危患者建议每周检测1-2 次。 4、高危人群动态监测 二、半乳糖甘露醇聚糖抗原检测(简称GM试验) 1、原理:是一种微孔板双抗体夹心法。采用小鼠单克隆抗体EBA-2,检测人血清中的曲 霉菌半乳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是一种对热稳定的水溶性的物质,广泛存在于曲霉和青霉细胞壁中的一类多糖。 2、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IPA) 3、标本采集:(分离胶管或普通管)。 4、参考范围:》0.5为阳性。 5、标本采集:血清标本。 6、假阳性:⑴、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⑵、与其他的细菌成分有交叉反应:皮炎芽生菌、拟青霉、马尔尼菲青霉菌、链格孢等。 ⑶、谷类食物和脂质甜点中的GM抗原。 ⑷、肠道中定值的曲霉释放GM进入血液循环。建议:高危人群动态监测,结合影像学、培养结 果综合分析诊断。

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G试验和G M试验检测的方 法及临床意义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2016-10-19 10:58 来源:|收藏| 字号 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侵袭性真菌病即是以往所说的深部真菌病,是指致病性真菌侵犯皮下组织、粘膜、肌肉和内脏器官等所引起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引起侵袭性真菌病的病原菌有270余种,常见病原菌有念珠菌(占70%-90%)和曲霉菌(占10%-20%)。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常引起侵袭性真菌病的高危因素有严重粒细胞缺乏、免疫功能低下、移植、糖尿病、肾衰、血透、慢阻肺、实体器官移植、长期激素治疗以及入住ICU等。 G试验是检测1,3-β-D-葡聚糖的试验,采用的方法是动态显色法。1,3-β-D-葡聚糖是真菌细胞壁的一种成分,广泛存在与各种真菌,只有当真菌进入体内被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壁被感染,对于念珠菌血症而言,G试验检测是首选检查方法。G试验检测一般先于临床症状平均4天,平均早于发热5天,是早期检测的重要手段。G试验检测值<70 pg/ml定义为阴性,此时不建议抗真菌治疗,当检测值在70-95 pg/ml时定义为灰区,此为观察期,应连续监测,当检测值>95 pg/ml定义为阳性,建议结合临床症状诊断治疗。 GM试验是检测半乳甘露聚糖抗原的试验,采用的方法是酶免法。半乳甘露聚糖(GM)是曲霉细胞壁的一种成分,GM从薄弱的菌丝顶端释放,曲霉菌感染的患者血液内存在GM.曲霉菌不入血,主要是侵袭血管壁,沿血管壁进行侵袭,进入血液。GM试验是曲霉菌病早期诊断的筛查指标。GM常于临床症状前5-8天和影像学出现异常之前天出

g试验与gm试验的区别

G试验与GM试验的区别? 曲霉菌检测在血清学方面主要有血清曲霉特异性抗原(半乳甘露聚糖)检测,简称GM试验,也是侵袭性曲霉病的早期诊断指标,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应用中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此外还有血清真菌特异性抗原(1,3-β-D葡聚糖抗原)检测,简称BG试验,也能对临床常见的侵袭性真菌感染作出早期判断,尤其是能很好地将念珠菌的定植与感染区分开。这两种方法在欧美等国已被批准使用,但也各有一定的局限性,如GM试验只针对曲霉感染,对其它真菌检测无效,且敏感性和特异性受诸多因素影响。而BG试验虽能测得包括曲霉和念珠菌在内的更多致病性真菌,初步的临床研究显示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不能检出接合菌和隐球菌,也不能鉴定具体菌属和菌种。 G试验因为针对真菌表面的3-β-D葡聚糖抗原,而3-β-D葡聚糖抗原为真菌所共有,所以G试验可用于区分真菌和细菌感染,但却无法用于具体种属的鉴定。GM试验针对的是曲霉菌特异性抗原,且可用于曲霉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国外报道GM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但似乎还需更多实验证实。 GM试验其敏感性可达1ng/ml,ELISA检测血清中

半乳甘露聚糖用于诊断曲霉具有良好的灵敏度(64.5%-100%)和特异度(80%-98.7%),可以用于曲霉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的监测。而且阳性结果出现在临床症状或影像学特征之前。该试验还可以检测肺泡灌洗液和尿液标本,是目前国际上一致认可的一项侵袭性曲霉菌病的诊断方法。其缺点是某些药物和食物可以导致假阳性,假阳性率可以高达18%。因此半乳甘露聚糖常为一过性,建议对于高危人群应进行动态监测,每周采集标本两次监测。 1,3-β-D葡聚糖试验:又称为G试验,可用于对系统性真菌病的诊断筛查,该方法敏感性可达 1pg/ml,特异性高,研究显示1,3-β-D葡聚糖对真菌感染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3-100%和74-100%,缺陷在于容易引起假阳性,而且无法区分真菌种类。1,3-β-D葡聚糖是除了结合菌属外所有真菌(包括念珠菌属、曲霉菌属、镰孢菌属、酵母菌、毛孢子菌属、支顶孢属等)细胞壁的特有成份,而原核生物、病毒和人类细胞壁缺乏此多糖。因此,如果在血液或其他无菌体液中检测到1,3-β-D葡聚糖,就将可能提示真菌感染的存在。1,3-β-D葡聚糖已经成为真菌感染的有效标帜物。

G试验和GM试验

G试验和GM试验临床应用 一. 1,3-β-D葡聚糖检测(简称G试验) 1. 原理:1,3-β-D葡聚糖可特异性激活鲎变形细胞裂解物中的G因子,引起裂解物凝固,故称G试验。 2. 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可诊断多种致病真菌感染:念珠菌、曲霉菌、肺孢子 菌、镰刀菌、地霉、组织胞浆菌、毛孢子菌等。不能用于检测隐球菌和接 合菌感染。 3. 标本采集:静脉采血2 ml(绿帽管,肝素抗凝)。 4. 参考范围:正常值<20pg/ml。 5. 检测标本:血液、尿液、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等。 6. 假阳性: ①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应用纤维素膜)。 ②病人输入白蛋白、球蛋白、脂肪乳、凝血因子。 ③某些抗肿瘤药物如香菇多糖和磺胺类药物。 ④某些细菌败血症(尤其是链球菌败血症)。 ⑤手术中使用棉纱、棉拭子。 7. 假阴性: 隐球菌具有厚壁胞膜,在免疫缺陷患者体内生长缓慢,导致试验呈假阴性。 8. 建议:①与GM试验联合可提高阳性率。 ②2次或2次以上阳性可降低假阳性率。 ③高危患者建议每周检测1-2次。 ④高危人群动态监测。

二. 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简称GM试验) 1. 原理:是一种微孔板双抗体夹心法,采用小鼠单克隆抗体EBA-2,检测人血清中的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是一种对热稳定的水溶性的物质,是广泛存在于曲霉和青霉细胞壁中的一类多糖。 2. 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IPA)。 3. 标本采集:静脉采血5ml(红帽管)。 4. 参考范围:≧0.5为阳性。 5. 检测标本:血清标本。 6. 假阳性: ①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②与其他的细菌成分有交叉反应:皮炎芽生菌、拟青霉、马尔尼菲青霉菌、链格孢 等。 ③谷类食物和脂质甜点中的GM抗原。 ④肠道中定值的曲霉释放GM进入血液循环。 7. 建议:高危人群动态监测,结合影像学、培养结果综合分析诊断。 G试验、GM试验鉴定范围对比

G试验和GM试验

真菌感染的早期检测——G试验和GM试验 一. 1,3-β-D葡聚糖检测(简称G试验) 1. G试验检测的是真菌的细胞壁成分---(1,3)-β-D-葡聚糖,人体的吞噬细胞吞噬真菌后,能持续释放该物质,使血液及体液中含量增高。 2. 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可诊断多种致病真菌感染:念珠菌、曲霉菌、肺孢子菌、镰刀菌、地霉、组织胞浆菌、毛孢子菌等。不能用于检测隐球菌和接合菌感染。 3. 标本采集:静脉采血3 ml(绿帽管,肝素抗凝)。 4. 参考范围:正常值<20pg/ml。 5. 检测标本:抗凝全血。 6. 建议:①与GM试验联合可提高阳性率。 ②2次或2次以上阳性可降低假阳性率。 ③高危患者建议每周检测1-2次。 ④高危人群动态监测。 二. 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简称GM试验) 1. 原理:GM试验检测的是半乳甘露聚糖。曲霉菌特有的细胞壁多糖成分是β(1-5)呋喃半乳糖残基, 菌丝生长时,半乳甘露聚糖从薄弱的菌丝顶端释放,是最早释放的抗原。能够作为IA(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早期依据。是目前国际公认的IA诊断方法。 2. 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IPA)。 3. 标本采集:静脉采血3-4ml(带分离胶的促凝管,黄帽)。采血后离心,不用取出血清,直接将离心后的试管送检。 4. 参考范围:大于0.8为阳性,小于0.5为阴性,0.5-0.8为临界阳性。 5. 检测标本:血清标本。我公司采用的是法国BIO-RAD公司的试剂,结果最为准确。 6. 建议:高危人群动态监测,结合影像学、培养结果综合分析诊断。 G试验、GM试验鉴定范围对比

镰刀菌属+- 隐球菌属-+ 曲霉菌属++ 青霉/拟青霉++ 接合菌纲-- 对于初次诊断患者可考虑G试验和GM试验的联合应用 G和GM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鉴定血液病患者是否合并真菌感染, 并将单一试验假阳性给诊疗带来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GM 试验和G 试验联合用于诊断侵袭性曲霉病时特异度达100 % ,阳性预测值达100 %,但需除外影响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的因素。G试验一般早于GM 试验出现阳性结果。 GM检测提高lA早期诊断阳性率 一项研究141例血液病患者系统性抗真菌治疗前和(或)治疗后血评价GM试验在IA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观察系统性抗真菌治疗前、后GM水平的变化研究,研究结果: ?GM试验阳性早于痰培养(10+4.1)d[(8-15)d]天 ?早于CT影像学(12.6+5.7)d[(6-22)d]天 GM检测可判断IA患者预后

G试验与GM试验的区别

G试验与GM试验的区别 G试验 概念:G试验是检测1,3-β-D-葡聚糖的试验,采用的方法是动态显色法。 1,3-β-D-葡聚糖是真菌细胞壁的一种成分,广泛存在与各种真菌,只有当真菌进入体内被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壁被感染,对于念珠菌血症而言,G试验检测是首选检查方法。 G试验检测一般先于临床症状平均4天,平均早于发热5天,是早期检测的重要手段。 G试验检测值<70 pg/ml定义为阴性,此时不建议抗真菌治疗,当检测值在70-95 pg/ml时定义为灰区,此为观察期,应连续监测,当检测值>95 pg/ml定义为阳性,建议结合临床症状诊断治疗。 GM试验 概念:GM试验是检测半乳甘露聚糖抗原的试验,采用的方法是酶免法。 半乳甘露聚糖(GM)是曲霉细胞壁的一种成分,GM从薄弱的菌丝顶端释放,曲霉菌感染的患者血液内存在GM,曲霉菌不入血,主要是侵袭血管壁,沿血管壁进行侵袭,进入血液。GM试验是曲霉菌病早期诊断的筛查指标。 GM常于临床症状前5-8天和影像学出现异常之前7.2天出现。 GM释放量与菌量呈正比,可以反映感染的程度,若两次检测阳性即可以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GM试验也可作为疗效判断的重要指标。GM实验检测值<0.65 ug/l定义为阴性,此时不建议抗真菌治疗。当检测值在0.65-0.85 ug/l时定义为灰区,此为观察期,应连续监测,当检测值>0.85 ug/l时定义为阳性,建议结合临床症状诊断治疗。

G试验和GM试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1,3-β-D葡聚糖检测(简称G试验) 半乳糖甘露醇聚糖抗原检测(简称GM试验) 原理: G:1,3-β-D葡聚糖可特异性激活鳌变形细胞裂解物中的G因子,引起裂解物凝固。GM:是一种微孔板双抗体夹心法。采用小鼠单克隆抗体EBA-2,检测人血清中 的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是一种对热稳定的水溶性的物质,是广泛存在于曲霉和青霉细胞壁中的一类多糖。 诊断: G:侵袭性真菌感染。可诊断多种致病真菌感染:念珠菌、曲霉菌、肺孢子菌、镰刀菌、地霉、组织胞浆菌、毛孢子菌等。不能用于检测隐球菌和接合菌感染。GM:侵袭性曲霉菌感染(IPA)。 标本采集: G:静脉采血2ml(肝素抗凝) GM:分离胶管或普通管 参考范围: G:正常值?20pg/ml GM:≥0.5为阳性 检测标本: G:血液、尿液、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等 GM:血清标本 假阳性或假阴性: G:假阳性:血液透析、病人输入白蛋白、球蛋白、脂肪乳、凝血因子;某些抗肿瘤药如香菇多糖和磺胺类药物;某些细菌败血症(尤其是链球菌败血症)。 假阴性:隐球菌具有厚壁胞膜,在免疫缺陷患者体内生长缓慢,导致试验呈假阴性。 GM: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与其他的细菌成分有交叉反应:皮炎芽生菌、拟青霉、马尔尼菲青霉菌、链格孢等;谷类食物和脂质甜点中的GM抗原;肠道中定值的曲霉释放GM进入血液循环。

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G试验和G 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G试验和G 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2016-10-19 10:58 来源:|收藏| 字号 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侵袭性真菌病即是以往所说的深部真菌病,是指致病性真菌侵犯皮下组织、粘膜、肌肉和内脏器官等所引起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引起侵袭性真菌病的病原菌有270余种,常见病原菌有念珠菌(占70%-90%)和曲霉菌(占10%-20%)。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常引起侵袭性真菌病的高危因素有严重粒细胞缺乏、免疫功能低下、移植、糖尿病、肾衰、血透、慢阻肺、实体器官移植、长期激素治疗以及入住ICU等。 G试验是检测1,3-β-D-葡聚糖的试验,采用的方法是动态显色法。1,3-β-D-葡聚糖是真菌细胞壁的一种成分,广泛存在与各种真菌,只有当真菌进入体内被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壁被感染,对于念珠菌血症而言,G试验检测是首选检查方法。G试验检测一般先于临床症状平均4天,平均早于发热5天,是早期检测的重要手段。G试验检测值<70 pg/ml定义为阴性,此时不建议抗真菌治疗,当检测值在70-95 pg/ml时定义为灰区,此为观察期,应连续监测,当检测值>95 pg/ml定义为阳性,建议结合临床症状诊断治疗。 GM试验是检测半乳甘露聚糖抗原的试验,采用的方法是酶免法。半乳甘露聚糖(GM)是曲霉细胞壁的一种成分,GM从薄弱的菌丝顶端释放,曲霉菌感染的患者血液内存在GM.曲霉菌不入血,主要是侵袭血管壁,沿血管壁进行侵袭,进入血

液。GM试验是曲霉菌病早期诊断的筛查指标。GM常于临床症状前5-8天和影像学出现异常之前天出现。GM释放量与菌量呈正比,可以反映感染的程度,若两次检测阳性即可以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GM试验也可作为疗效判断的重要指标。GM 实验检测值< ug/l定义为阴性,此时不建议抗真菌治疗。当检测值在 ug/l时定义为灰区,此为观察期,应连续监测,当检测值> ug/l时定义为阳性,建议结合临床症状诊断治疗。 G试验和GM试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一、1,3-β-D葡聚糖检测(简称G试验) 1、原理:1,3-β-D葡聚糖可特异性激活鳌变形细胞裂解物中的G因子,引起裂解物凝固,故称G试验。 2、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可诊断多种致病真菌感染:念珠菌、曲霉菌、肺孢子菌、镰刀菌、地霉、组织胞浆菌、毛孢子菌等。不能用于检测隐球菌和接合菌感染。 3、标本采集:静脉采血2ml(肝素抗凝)。 4、参考范围:正常值20pg/ml。 5、检测标本:血液、尿液、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等。 6、假阳性:血液透析、病人输入白蛋白、球蛋白、脂肪乳、凝血因子;某些抗肿瘤药如香菇多糖和磺胺类药物;某些细菌败血症(尤其是链球菌败血症)。 7、假阴性:隐球菌具有厚壁胞膜,在免疫缺陷患者体内生长缓慢,导致试验呈假阳性。 8、建议:1、与GM试验联合可提高阳性率。 2、2次或2次以上阳性可降低假阳性率。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G试验和GM试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一、1,3-β-D葡聚糖检测(简称G试验) 1、原理:1,3-β-D葡聚糖可特异性激活鳌变形细胞裂解物中的G因子,引起裂解物凝固,故称G试验。 2、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可诊断多种致病真菌感染:念珠菌、曲霉菌、肺孢子菌、镰刀菌、地霉、组织胞浆菌、毛孢子菌等。不能用于检测隐球菌和接合菌感染。 3、标本采集:静脉采血2ml(肝素抗凝)。 4、参考范围:正常值?20pg/ml。 5、检测标本:血液、尿液、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等。 6、假阳性:血液透析、病人输入白蛋白、球蛋白、脂肪乳、凝血因子;某些抗肿瘤药如香菇多糖和磺胺类药物;某些细菌败血症(尤其是链球菌败血症)。 7、假阴性:隐球菌具有厚壁胞膜,在免疫缺陷患者体内生长缓慢,导致试验呈假阳性。 8、建议:1、与GM试验联合可提高阳性率。

2、2次或2次以上阳性可降低假阳性率。 3、高危患者建议每周检测1-2次。 4、高危人群动态监测 二、半乳糖甘露醇聚糖抗原检测(简称GM试验) 1、原理:是一种微孔板双抗体夹心法。采用小鼠单克隆抗体EBA-2,检测人血清中的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是一种对热稳定的水溶性的物质,是广泛存在于曲霉和青霉细胞壁中的一类多糖。 2、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IPA) 3、标本采集:(分离胶管或普通管)。 4、参考范围:≥0.5为阳性。 5、标本采集:血清标本。 6、假阳性:⑴、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⑵、与其他的细菌成分有交叉反应:皮炎芽生菌、拟青霉、马尔尼菲青霉菌、链格孢等。 ⑶、谷类食物和脂质甜点中的GM抗原。 ⑷、肠道中定值的曲霉释放GM进入血液循环。 建议:高危人群动态监测,结合影像学、培养结果综合分析诊

G试验和GM试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精选文档 G试验和GM试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一、1,3-β-D葡聚糖检测(简称G试验) 1、原理:1,3-β-D葡聚糖可特异性激活鳌变形细胞裂解物中的G因子,引起裂解物凝固故称G试验。 2、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可诊断多种致病真菌感染:念珠菌、曲霉菌、肺孢子菌、镰刀菌、地霉、组织胞浆菌、毛孢子菌等。不能用于检测隐球菌和接合菌感染。 3、标本采集:静脉采血2ml(肝素抗凝)。 4、参考范围:正常值?20pg/ml。 5、检测标本:血液、尿液、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等。 6、假阳性:血液透析、病人输入白蛋白、球蛋白、脂肪乳、凝血因子 ;某些抗肿瘤药如香菇多糖和磺胺类药物;某些细菌败血症(尤其是链球菌败血症)。 7、假阴性:隐球菌具有厚壁胞膜,在免疫缺陷患者体内生长缓慢,导致试验呈假阳性。 8、建议:1、与GM试验联合可提高阳性率。 2、2次或2次以上阳性可降低假阳性率。 3、高危患者建议每周检测1-2次。 4、高危人群动态监测 二、半乳糖甘露醇聚糖抗原检测(简称GM试验) 1、原理:是一种微孔板双抗体夹心法。采用小鼠单克隆抗体EBA-2,检测人血清中的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是一种对热稳定的水溶性的物质,广泛存在于曲霉和青霉细胞壁中的一类多糖。 2、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IPA) 3、标本采集:(分离胶管或普通管)。 4、参考范围:≥0.5为阳性。 5、标本采集:血清标本。 6、假阳性:⑴、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⑵、与其他的细菌成分有交叉反应:皮炎芽生菌、拟青霉、马尔尼菲青霉菌、链格孢等。 ⑶、谷类食物和脂质甜点中的GM抗原。 ⑷、肠道中定值的曲霉释放GM进入血液循环。 建议:高危人群动态监测,结合影像学、培养结果综合分析诊断。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1 / 1

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2016-10-19 10:58 来源:医学教育网打印| 收藏| 字号 分享到: 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侵袭性真菌病即是以往所说的深部真菌病,是指致病性真菌侵犯皮下组织、粘膜、肌肉和内脏器官等所引起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引起侵袭性真菌病的病原菌有270余种,常见病原菌有念珠菌(占70%-90%)和曲霉菌(占10%-20%)。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常引起侵袭性真菌病的高危因素有严重粒细胞缺乏、免疫功能低下、移植、糖尿病、肾衰、血透、慢阻肺、实体器官移植、长期激素治疗以及入住ICU等。 G试验是检测1,3-β-D-葡聚糖的试验,采用的方法是动态显色法。1,3-β-D-葡聚糖是真菌细胞壁的一种成分,广泛存在与各种真菌,只有当真菌进入体内被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壁被感染,对于念珠菌血症而言,G试验检测是首选检查方法。G试验检测一般先于临床症状平均4天,平均早于发热5天,是早期检测的重要手段。G试验检测值<70 pg/ml定义为阴性,此时不建议抗真菌治疗,当检测值在70-95 pg/ml时定义为灰区,此为观察期,应连续监测,当检测值>95 pg/ml定义为阳性,建议结合临床症状诊断治疗。 GM试验是检测半乳甘露聚糖抗原的试验,采用的方法是酶免法。半乳甘露聚糖(GM)是曲霉细胞壁的一种成分,GM从薄弱的菌丝顶端释放,曲霉菌感染的患者血液内存在GM.曲霉菌不入血,主要是侵袭血管壁,沿血管壁进行侵袭,进入血液。GM试验是曲霉菌病早期诊断的筛查指标。GM常于临床症状前5-8天和影像学出现异常之前7.2天出现。GM释放量与菌量呈正比,可以反映感染的程度,若两次检测阳性即可以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GM 试验也可作为疗效判断的重要指标。GM实验检测值<0.65 ug/l定义为阴性,此时不建议抗真菌治疗。当检测值在0.65-0.85 ug/l时定义为灰区,此为观察期,应连续监测,当检测值>0.85 ug/l时定义为阳性,建议结合临床症状诊断治疗。

G试验和GM试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G试验和G M试验的区别及 其临床意义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G试验和GM试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一、1,3-β-D葡聚糖检测(简称G试验) 1、原理:1,3-β-D葡聚糖可特异性激活鳌变形细胞裂解物中的G因子,引起裂解物凝固故称G试验。 2、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可诊断多种致病真菌感染:念珠菌、曲霉菌、肺孢子菌、镰刀菌、地霉、组织胞浆菌、毛孢子菌等。不能用于检测隐球菌和接合菌感染。 3、标本采集:静脉采血2ml(肝素抗凝)。 4、参考范围:正常值20pg/ml。 5、检测标本:血液、尿液、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等。 6、假阳性:血液透析、病人输入白蛋白、球蛋白、脂肪乳、凝血因子 ;某些抗肿瘤药如香菇多糖和磺胺类药物;某些细菌败血症(尤其是链球菌败血症)。 7、假阴性:隐球菌具有厚壁胞膜,在免疫缺陷患者体内生长缓慢,导致试验呈假阳性。 8、建议:1、与GM试验联合可提高阳性率。 2、2次或2次以上阳性可降低假阳性率。 3、高危患者建议每周检测1-2次。 4、高危人群动态监测 二、半乳糖甘露醇聚糖抗原检测(简称GM试验) 1、原理:是一种微孔板双抗体夹心法。采用小鼠单克隆抗体EBA-2,检测人血清中的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是一种对热稳定的水溶性的物质,广泛存在于曲霉和青霉细胞壁中的一类多糖。 2、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IPA)

3、标本采集:(分离胶管或普通管)。 4、参考范围:≥为阳性。 5、标本采集:血清标本。 6、假阳性:⑴、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⑵、与其他的细菌成分有交叉反应:皮炎芽生菌、拟青霉、马尔尼菲青霉菌、链格孢等。 ⑶、谷类食物和脂质甜点中的GM抗原。 ⑷、肠道中定值的曲霉释放GM进入血液循环。 建议:高危人群动态监测,结合影像学、培养结果综合分析诊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