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习题2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9
《长亭送别》习题
晨诵晚读
王实甫散曲选
山坡羊·春睡
云松螺髻,香温鸳被,掩香闺一觉伤春睡。柳花飞,小琼姬,一片声雪下呈祥瑞。把团圆梦儿生唤起。谁,不做美?呸,却是你!
越调·斗鹌鹑
玉宇无尘,银河泻影。月色横空,花荫阴满庭。罗袂生寒,芳心自警。侧着耳朵儿听,蹑着脚步儿行。悄悄冥冥,潜潜等等。
闲对着绿树青山,消遣我烦心倦目。潜入那水国渔乡,早跳出龙潭虎窟。披着领箬笠蓑衣,堤防他斜风细雨。长则是琴一张酒一壶。自饮自斟,自歌自舞。
越调·小桃红
水声山色两模糊,闲看云来去。则我怨结愁肠对谁诉?自踌躇,想这场烦恼都也由咱取。感今怀古,旧荣新辱,都装入酒葫芦。
越调·拙鲁速
对着盏碧荧荧短檠灯,倚着扇冷清清旧帏屏。灯儿又不明,梦儿又不成。窗儿外淅零零的风儿透疏棂,忒楞楞的纸条儿鸣。枕头儿上孤零,被窝儿里寂静。你便是铁石人,铁石人也动情。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
中吕·混江龙
落红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池塘梦晓,阑槛辞春。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香消了六朝金粉,清减了三楚精神。
实战演练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斜晖(huī) 筵席(yàn) 绣衾(qīn) 靥儿(yâ)
B.金钏(chuàn) 罗帏(wãi) 谂知(shěn) 相携(xiã)
C.恓惶(qī) 蹙眉(cù) 蜗角(wō) 厮守(sī)
D.青鸾(luán) 禾黍(shǔ) 栖迟(xī) 女婿(xù)
解析:A项“筵”应读“yán”;C项“恓”应读“xī”;D项“栖”应读“qī”。
答案:B
2.下列各句中字形有误的一句是( )
A.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B.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C.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消减了小腰围
D.青宵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解析:D项,宵——霄。
答案:D
3.选出对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合理的一项( )
①晓来谁染霜林醉?②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
③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④泪流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A.①反问②夸张③借代④对偶
B.①比拟②对比③借喻④对偶
C.①比拟②对偶③借喻④夸张
D.①比喻②对偶③借代④夸张
答案:C
4.对【耍孩儿】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青衫”是用典,出自白居易《琵琶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
B.“伯劳东去燕西飞”亦是用典,化用了乐府诗《东飞伯劳歌》中的诗句。
C.“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就尽生前酒一杯”句是借酒浇愁,及时行乐的表现。
D.“眼中流血,心内成灰”,这是莺莺送别张生悲戚、依恋、怨恨的集中表现。
解析:C项,应为借酒饯行非为“借酒浇愁,及时行乐”。
答案:C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清楚的一项是( )
A.周谷诚先生早年积极投身“五四”运动,所以最终成为了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和
历史学家。
B.本文是作者于2003年5月第一次参观哈佛大学写的游记,叙述按时空关系组合,角度独特,见解深刻。
C.蔡元培广罗人才,各派人物云集京师大学堂,北大一时既是新文化成长的园地,又是新旧文化激烈交锋的场所。
D.目前台湾岛按人口平均消费咖啡已达38.5杯,这一数字,显示了台湾人对咖啡的喜爱。
解析:A项,逻辑不当,两分句间没有因果关系;B项,成分残缺,应在“哈佛大学”后加“时”或“后”,与前面的“于”构成介宾短语;D项,表意不明,没有说出是月平均,还是年平均。
答案:C
6.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山崖对面二百多米处是壶口瀑布
②我眼前突然模糊起来,看到的只是一片黄
③山崖一侧是一块相对平坦的所在,我们在那儿停下
④对岸的山是黄的,从那巨沟里翻滚下来的水也是黄的
⑤深深沉沉的黄,浑浑厚厚的黄
⑥河滩是黄的,河床也是黄的
⑦它们组成一帧以黄为底色的硕大无朋的画,镶嵌在两山夹峙的河谷上
A.③②①⑥④⑤⑦B.③①②⑤⑥④⑦
C.③②①⑤④⑥⑦ D.③①②⑤④⑥⑦
解析:①②③是交代观景的位置和所观之景,②的结尾是“一片黄”,与下文描写的景物特点“黄”紧密衔接,所以顺序应为①②。在介绍景物特点时,应总说黄的性质“深深沉沉”“浑浑厚厚”,然后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分别说河滩、河床再到对岸的瀑布。最后是说对岸的山和瀑布组成巨画镶嵌在河谷上。故选B 。
答案:B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的选段,完成7~10题。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呵?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7.【端正好】一曲在情景铺设上有什么特点?反映了莺莺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主要采用因景生情的手法,以凄凉的暮秋景象来引出莺莺的离愁别恨。前四句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崔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的心情;后二句自问自答,表现了崔莺莺因张生即将远离而无限感伤的心情。
8.【滚绣球】一曲怎样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段曲子以赴长亭途中的景物为线索来抒情写意,展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此段尤善运用一些折射内心世界的词语,如迟、疾、难系、挂、迍迍、早、松、减等。9.【叨叨令】一曲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来展现人物的心境?这样写有什么艺术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段曲子运用排比、反复、叠词来表现人物的心境。排比、反复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了音节和声韵的回环流转,产生了“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10.对【正宫】【端正好】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莺莺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了情人分别时痛苦压抑的心情。
B.蓝天的白云,萎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它们在凄紧的西风中融成一体,构成了寥廓萧瑟、令人黯然的境界。
C.“晓来”两句,使客观景色带上了浓重的主观色彩,构成一种“无我之境”。
D.“染”“醉”二字,不仅把外在的感受化为具有动态的心理过程而且令离人涟涟别泪,宛然如见。后者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了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情态。
解析:C项,带上了浓重的主观色彩,应是“有我之境”。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