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肾部专业知识(最新整理)

肾部专业知识(最新整理)

肾部专业知识(最新整理)
肾部专业知识(最新整理)

肾部专业知识

1、肾的形状:肾的外形像蚕豆,分为上下两端,内外两侧,内侧圆中凹陷处叫肾门,肾门主要有:血管、淋巴管、神经、输尿管的出入之门。肾脏是为:静脉、动脉、侧枝循环、肾小盏、肾大盏、肾俞以脂肪所构成。肾大盏、肾小盏起过滤作用,肾是一对的,重量约150克一个,左高右低,肾的内侧拐角处有一个肾上腺,肾功能下降会导致肾门闭合。

久坐导致动脉、静脉循环不畅。肾脏是排泄总类最多,数量最大的器官,人的血液每两小时会经过肾过滤一次血液中的代谢废物,经过肾脏的过滤,然后再膀胱,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如肾功能下降,体内的排毒无法进行,长期如此,血液的毒素排泄不掉而产生色斑,这种面部的色斑称为血锈,身体会出现血痣。血痣是指血液过稠,黑痣,严重的会出现肿瘤,会诱发其他部位的病症,因为肾是过滤血液,当肾功能下降,当血液循环于人体各个部位会引起其他部位的疾病。

维持蛋白质的平衡,如人体蛋白质不足会引起发育不良,影响肝脏功能,维持人体的精力。

2、肾是人体的根本,是生命的源泉,是先天之本,肾精是胚胎发育的最基本物质,人的生长发育、衰老及死亡,是由弱---盛---衰竭等过程,因此肾精的强盛在人体中起决定作用,肾精的强盛在人体起决定性的

作用,肾精是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在怀孕期间,出现吐是肾功能虚的现象,人的自然生命按西医中的细胞分裂,生命适应在120岁

3、肾主骨,生精,精生髓,髓生血《女人靠血养》,如肾虚则会出现肾精稀少,会引起男女生殖系统疾病,久而久之,会严重的会导致血虚或贫血,血虚会出现闭经或提前闭经,牙是骨之余,发是骨之根,如肾虚,则会出现:脱发、白发、断发,尤其是早年白发,牙齿松动,脱落,到老年会出现骨质疏松弯腰驼背,易骨折。

4、肾上开窍于耳,下开窍于二阴,如肾虚则会出现耳鸣、听力减退,老年完全耳聋,尿频,尿急憋尿,尿不尽等现象,严重的拉肚子、便秘。

5、肾主水主津液,调节水液作用,它将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将有用的水分,主要津液,营养身体,

润滑身体《津液是指骨头里的香液》,肾虚会出现下肢水肿,尤其是下午五点,时间长久会出现腰腹部肥胖,眼袋加重,体型虚胖,严重者到老年会出现骨质疏松,也会引起肾脏的疾病,如肾积水、肾炎或结石,严重会诱发尿毒症。

6、主生殖系统,在女性肾主子宫和卵巢,一个孕育过程,如肾功能下降,女子会出现月经紊乱、痛经、腹胀、更年期提前冷感症,男子会阳痿、早泄、遗精。

7、命门主肾阴阳平衡的,是人的生命之门,在古代,称为元阳穴。“佛为一炷香,人为一口气”。当命门火衰时,人体的阳气和元气就会逐渐减弱,就会出现肾阳虚和肾阴虚两个症状,肾的好坏和遗传育有关。

如何检测肾虚:

1、肾虚的症状:

(1)肾阳虚:80%的女性肾阳虚,怕冷,四肢冰凉,舌形胖大,发白,面部苍白,有先天性眼袋和黑眼圈,也有后天性,女性在30岁以后,会出现下肢水肿和腰腹部肥胖,会伴有失眠、健忘、听力下降,脱发,腰膝酸软,腰酸背痛,女子会出现月经紊乱,闭经,更年期提前,冷感症。

(2)肾阴虚:80%男性居多,20%女性,怕热,手足心出汗,五心烦躁,脾气暴躁,焦虑不安,舌型瘦小,舌苔发红,体型会出现两个极端,要么非常的胖,要么非常的瘦,失眠多梦,听力减退,脱发,夜间会盗汗,尿频,尿急,严重的出现便泄,大便不成形,同时会伴有腰膝酸软,面部潮红或长斑,时间长会血枯、

脱发、短暂性的闭经。

(3)阴阳两虚:冬天怕冷,夏天怕热,上焦热、下焦寒、下焦热、上焦寒;内热外寒,内寒外热。

(4)气血两虚:“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虚懒言,无精打采,乏力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多梦,健忘脑供血不足。

(5)肾虚水泛:下肢水肿,浮肿,严重的全身浮肿以及眼袋,严重会导致结石,尿毒症的并发症的产生。

2、看:

(1)看小指过三关,先天性肾气不足,小指弯曲,肾气亏损。

(2)肾丘,无名指和中指中间的叫肾丘,肾丘高而有弹性代表肾气旺,肾气足,另外表现能吃苦,能适应环境。

(3)按大拇指,如回弹慢肾气不足。

(4)看眼部:先天性黑眼圈,眼袋是遗传性的,后天性的,当肾虚时面部的膀胱是从晴明穴到后脑的,当膀胱肿胀时,面部就会出现黑眼圈,眼袋。

(5)肾功能下降,脾胃功能也会下降,脾胃是血的生化之源,唇发白,肾气不足,导致脾胃不合。

(6)腰动脉肾虚纹,肾虚纹呈凸出来的,腰部的颜色发暗,肾虚。

(7)腰眼是先天性肾亏,年轻时腰酸不明显,但是到中年腰酸特别明显。

3、摸:

(1)摸腰部,按压命门和肾俞,有没有明显的酸肿和疼痛,摸腰椎,一个脊椎的距离0.5厘米,小个食

指头,当摸腰椎没有凹,都是凸出的,肾气不足,推中指的背,如有气节,肾气不足。

肾功能下降对人体的疾病:

(1)皮肤:皮肤干燥,易衰老,皱纹加重,及早衰,眼袋及黑眼圈的加重,面部苍白或肾锈斑。

(2)身体:腰膝酸软,四肢寒凉,未寒怕热,严重贫血和血虚,长期腰酸背痛,中老年头发早白,耳鸣,牙齿脱落,会提前进入老年化,长期如此会出现四肢水肿,会引起膀胱疾病和肾脏疾病,会诱发肿瘤和癌变。

(3)情绪:失眠健忘,多梦,脾气暴躁,精神萎靡,目光呆滞。

(4)生殖功能方面:男女双方性功能减退,夫妻生活不和谐,女子会出现月经紊乱,宫冷宫寒,以及严重的妇科疾病,以及更年期的提前,男子阳痿早泄。

(5)当肾虚时,肾不能接受脾胃的营养,因为肾是造血的,当肾虚不接受脾胃的营养,而造成唇白透皮给药,不会伤及脏腑,安全性高。

治疗方面:

一、通过手法按摩再配合精油,更快渗透皮肤深层,补充大量的元气和阳气,滋阳升温,温补肾虚,这是吃药所达不到的疗效。

可长期护理,防止肾功能下降,防衰老,延年益寿,保健强身,美容美颜。

二、食疗:黑色食物早晨7:00-9:00(胃经开)下午5:00-7:(肾经开)穿黑色衣服

食物:龙眼肉、桑葚籽、葡萄、甲鱼、蜂王浆、猪肾(猪腰子)

茶:人参枸杞茶(枸杞10颗,最后可以吃的)

酸枣仁枸杞茶(5颗酸枣仁)

山药配韭菜。

三、生活中保健:1.不能维持久坐高达3小时。

2.不能用力撞击腰部。

3.腰部不要空悬,平躺,睡硬床,不睡软床。

4.腰部、脚部,尤其是夏季、月经期不能受伤。

5.保持足够的睡眠质量。(晚上10:00-02:00排毒)

6.小便多,发黄。首先通过火疗加强了肾的排泄功能,属于正常现象。

计算机基础知识知识点归纳

计算机基础知识知识点归纳: 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 1946年 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英文名称是。(答案O A.ENIAC B.IBM https://www.doczj.com/doc/9e1004072.html, D.PC ' 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 _____________ 年诞生。(答案:B ) A.1940 B.1946 C.1960 D.1980 .体系。(答案:B ) A.比尔?盖茨 B.冯?诺依曼 C.唐纳德?希斯 D.温?瑟夫 2、世界上首次提出存储程序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是 B _ 型计算机。 B 冯?诺依曼 C 温?瑟夫 D 唐纳德?希斯 【计算机的特点】 1.处理速度快 '现代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可以达到每秒钟数千亿次 (通常以每秒钟完成基本加法指令的数目来 '表示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这不仅使得许多大型数据处理工作时间大大缩短,促成了天气预 '报、数值模拟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更使得许多实时控制、在线检测等处理速度要求较高的工 '作得以实现。同时,计算机具有很高的逻辑运算速度, 这使得计算机在非数值数据领域中得 '到了广泛的应用。 ' 2 .运算精度高 '计算机一般都有十几位甚至更多位的有效数字,加上先进的算法,可得到很高的计算精度。 '例如,对圆周率n 的计算,在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 数学家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算到小数 '点后500多位,而使用第一台计算机仅仅用了 40秒钟就打破了这一记录。 ' 3 .具有逻辑运算和记忆能力 :计算机的存储器具有存储数据和程序的功能, 它可以存储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计算机不仅可 '以进行算术运算,而且可以进行逻辑运算,可以对文字、符号等进行判断、比较,因而可解 '决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 ' 4 .具有自动控制能力 '计算机内部的操作、 运算是在程序的控制下自动进行的, 它能够按照程序规定的步骤完成指 定的任务,而不需要人工干预。 ' 5 .通用性强 '计算机是靠存储程序控制进行工作的。 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中, 只要编写和运行不同的应用软 :件,计算机就能在任一领域中很好地完成工作。针对不同的需要, 设计不同的程序,这就能 '使计算机具有很强的通用性。 'I 计算机的特点有 A.运算速度快 B.具有逻辑判断功能 C.存储容量大 D.计算精度高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年—1958年) 1946 年 2 月,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 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现代的计算机系统都属于 冯?诺依曼 现代计算机时 A 比尔?盖茨 。(答案:ABCD )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汇总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汇总 一、计算机的诞生及发展 (一)计算机的诞生 1.时间:1946年 2.地点: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3.名称:ENIAC (二)计算机的发展 > 二、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现代的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及软件系统两大部分构成。 三、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冯·诺依曼提出了“存储程序、程序控制”的设计思想,同时指出计算机的构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计算机系统。 (2)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表示的数据和指令。 | (3)采用“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技术(将程序事先存在主存储器中,计算机在工作时能在不需要人员干预的情况下,自动逐条取出指令并加以执行)。 四、计算机的分类

五、计算机硬件 (一)中央处理器 1.简介 中央处理器又称为微处理器,是一块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 ( 2.组成 (1)控制器 实现计算机各部分的联系并自动执行程序的部件。功能是从内存中一次取出指令,产生控制信号,向其他部件发出命令指挥整个计算过程。 (2)运算器 对二进制数码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二)存储器 1.内存储器 … (1)作用 内存储器又称主存储器,简称内存。内存位于系统主板上,可以直接与CPU进行信息交换,内存储器主要用于存放计算机系统中正在运行的程序及所需要的数据和中间计算结果以及与外部存储器交换信息时作为缓冲。 (2)特点 速度较快,容量相对较小。 (3)分类 只读存储器ROM:永久保存数据,存储微型机的重要信息。 随机存储器RAM:断电丢失数据,存储当前运行的程序信息(SRAM、DRAM)。 \ 2.外存储器 (1)作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知识体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知识体系 下面是14个知识领域( area)及其中的知识单元(llnits)和知识点(topiCS)的描述:1离散结构(DS) 1.1函数、关系和集合(核心)DS1 1.1.1函数DS11 1.1.1.1满射 1.1.1.2到内的映射 1.1.1.3逆函数 1.1.1.4复合函数 1.1.2关系 1.1. 2.1自反 1.1. 2.2对称 1.1. 2.3传递 1.1. 2.4等价关系 1.1.3集合 1.1.3.1文氏图 1.1.3.2补集 1.1.3.3笛卡儿集 1.1.3.4幂集 1.1.4鸽笼原理 1.1.5基数性和可数性 1.2基本逻辑(核心) 1.2.1命题逻辑 1.2.2逻辑连接词 1.2.3真值表 1.2.4范式 1.2.4.1合取式 1.2.4.2析取式 1.2.5永真性 1.2.6谓词逻辑 1.2.7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 1.2.8假言推理、否定式推理 1.2.9谓词逻辑的局限性 1.3证明技巧(核心) 1.3.1蕴涵、逆、逆反、置换、非、永假等概念 1.3.2形式证明结构 1.3.3直接证明 1.3.4反例证法 1.3.5逆反式证明法 1.3.6反证法 1.3.7数学归纳法 1.3.8强归纳法 1.3.9递归数学定义 1.3.10良序

1.4计数基础(核心) 1.4.1计数变元 1.4.2求和与相乘的规则 1.4.3包含排斥 1.4.4算术和几何级数 1.4.5斐波那契(Fibonacci)数列1.4.6排列组合 1.4.7基本定义 1.4.8恒等式 1.4.9二项式定理 1.4.10递归关系 1.4.11实例 1.4.12 Master原理 1.5图与树(核心) 1.5.1树 1.5.2无向图 1.5.3有向图 1.5.4生成树 1.5.5遍历策略 1.6离散概率 1.6.1有限概率空间、概率度量、事件1.6.2条件概率、独立性、贝叶斯规则1.6.3 整型随机变量、期望 2程序设计基础(PF) 2.1程序设计基本结构(核心) 2.1.1变量、类型、表达式和语句 2.1.2高级语言的基本语法和语义 2.1.3输人和输出基础 2.1.4顺序、条件和循环控制结构 2.1.5函数定义、函数调用和参数传递2.1.6程序结构分解基础 2.2算法与问题求解(核心) 2.2.1问题求解策略 2.2.2问题求解算法 2.2.3算法实现策略 2.2.4调试策略 2.2.5算法的概念和特性 2.3基本数据结构(核心) 2.3.1基本类型 2.3.2数组 2.3.3记录 2.3.4字符串和字符串处理 2.3.5数据在存储器中的表示 2.3.6静态分配、栈式分配和堆式分配2.3.7运行时的存储器管理 2.3.8指针和引用

背部专业知识

背部专业知识 一、了解背部 1.在中医上讲背部分为三焦七区,从我们的颈下2寸开始以手掌大小为一个反射区, 向下依次是肺区、心区、肝区、脾区、肾区、排泄区、生殖区,共为七个反射区。 2.脊椎的作用和重要性 背脊是面向太阳生长的大穴,阳气最足的部位,然而脊柱是人体的大梁,是运行气血的通道,人体很多疾病都是气血不足引起的,背脊是气血运行的主干道最怕淤积,只要背脊疏通了气血运行畅通才能带走淤积滋养全身,祛除疾病。 3.膀胱经的作用 膀胱经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它联系人体各个脏腑和俞穴,各个俞穴都分布在膀胱经与督脉两侧,还有一个排废水的作用。 二、何为三焦 1.三焦是中医藏象学说一个特有的名词,是上焦、中焦和下焦。 上焦为肩颈到内衣带的位置:是心肺的反射区。 中焦为内衣带到命门穴的位置:是肝胆脾胃的反射区。 下焦为命门穴以下的位置:是肾、膀胱,女性子宫卵巢的反射区。 2.上焦是主气,以心肺区为主管人体吐故纳新,心脏机能减退。 人们都把上焦称之为压力区。 上焦不好会引起:大椎突起,肤色晦暗,肌肉僵硬,长疹子粉刺,睡眠差,面部 循环不好,注意力不集中,手臂酸麻。 3.中焦主血,以肝胆脾胃为主,具有排毒解毒,清热,助消化,促营养吸收。 中焦不好会引起:背部拱起,毛孔扩张,肤色偏白或暗沉,胸闷,呼吸浅,过敏 性体质,抵抗力不足,手臂处容易产生毛囊炎,体质偏酸,爱吃肉,辛辣刺激, 不爱喝水 脊椎凹陷,消化不好,肌肉僵硬紧绷、肌肉突起,酸性体质,青春痘,长斑,过 敏性体质,腹胀,胃溃疡,胃痛,胃病,斑点,面黄等问题。 4.下焦主水,主管肾,子宫,卵巢,坐骨神经。 下焦不适会引起尿频尿急,局部肌肉僵硬,排水功能不好,眼袋、浮肿;妇科疾病、子宫肌瘤、囊肿、水肿体质、骨盆腔僵硬,坐骨神经痛。 三、背诊 1.试温度:把手掌放在顾客的背部试背部温度,如果顾客的背是冷的就表示顾客的身 体偏阴,相反是热的就属于阳,冷热不均匀说明血液循环不好。如果属于阳证:面红身热,神烦气粗,声大多言,口渴冷饮,尿赤便干,苔黄,脉数有力 阴虚:由于津液不足,阴虚生内热所致,低热颧红,手足心热,盗汗,口燥咽干,尿少而黄,大便密结,舌红无苔

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

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的概念 计算机是一种能快速、高效、自动地完成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它能按照程序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存储。二、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 1. 诞生:1946年,美国为计算弹道轨迹而研制成功了世界第一台计算机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在第一台计算机的基础上,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伊曼提出存储程序的通用电子计算机EDVAC的方案,大大推动了计算机的发展。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微处理器的发展史。 2. 发展: 阶段时间逻辑器件应用范围 第一代 1946——1958 真空电子管科学计算、军事研究第二代 1959——1964 晶体管数据处理、事物处理第三代 1965——1970 集成电路包括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第四代 1971——大规模集成电路应用到了各个领域 三、计算机的主要应用 1. 科学计算:弹道轨迹、天气预报、高能物理等 2. 信息处理:企业管理、物资管理、电算化等 3. 过程控制:工业自动化控制,卫星飞行方向控制 4. 辅助工程: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T(计算机辅助 测试)、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等 5. 电子商务 四、微型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1. 字长:指计算机能够直接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单位为:位(BIT)。字长越长,计算机处理数据的精度越高。 2. 主频:指计算机主时钟在一秒钟内发出的脉冲数。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计算机的运算速度。 3 . 内存容量:是标志计算机处理信息能力强弱的一向技术指标。单位为字节(BYTE)。 8BIT=1BYTE 1024B=1KB 1024KB=1MB 1024MB=1GB 4. 存取周期:内存储器完成一次完整的读操作或写操作所用的时间。 5. 运算速度:计算机每秒钟所能执行的指令条数,单位是:百万条/秒(MIPS)。五、计算机语言 主要包括: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六、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制的特殊程序,它潜伏在计算机系统中,能够在特定的条件下被激活,进行复制、传播,从而达到破坏计算机系统和数据的目的。它具有传染性、隐蔽性、触发性、潜伏性、破坏性等特点。七、计算机在会计核算中的作用 1. 提高工作效率 2. 提高工作质量 3. 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 4. 打破传统会计工作的范围,促进企业管理信息化 第二部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结构如图:

计算机专业知识汇总

计算机专业知识汇总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考点: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编码与数制、计算机系统的构成及其性能指标、计算机的组成部件与常见外设。 1、计算机的发展:以基本逻辑元件为标志,发展分四个阶段。 第1代:电子管计算机时代(1946-1957),采用电子管基本逻辑部件,体积大、耗电量大、寿命短、可靠性差、成本高、容量小、输入输出设备落后,没有系统软件,只能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编程,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了第一台计算机ENIAC属于第一代计算机。 第2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1958-1964),采用晶体管制作逻辑部件,与第一代计算机相比,体积较小,重量减轻,能耗降低,制作成本下降,计算机的可靠性和运算速度得到了提高,存储容量有了提高,开始有了系统软件,提出了操作系统的概念,出现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应用领域扩大到数据处理,事务管理和工业控制等方面。 第3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965-1969),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制作各种逻辑部件,采用半导体存储器作为主存,存储容量大幅度提升,增强了系统的处理能力,系统软件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使多用户可以共享软硬件资源,采用结构化程序设计,应用领域和普及程度迅速扩大。 集成电路使计算机体积更小,质量更轻,耗电更省,寿命更长,成本更低,运算更快。 第4代: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970年至今),基本逻辑部件采用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因集成度不断提高,容量越来越大,外存广泛使用软硬磁盘和光盘。各种输入输出设备相继出现。软件产业高度发展,多媒体技术用于计算机,广泛用于社会各个领域。 2、计算机的特点:快速的运算能力;足够高的计算精度;超强的记忆能力;复杂的逻辑判断能力;程序控制方式。 3、计算机的应用: 1)、科学计算(或数值计算):是指利用计算机来完成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提出的问题的计算。 2)、数据处理(信息处理):是指对各种数据进行收集、存储、整理、分类、统计、加工、利用、传播等一系列活动的统称。 3)计算机的辅助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4)过程控制(或实时控制):利用计算机及时采集、检测数据,按最优值迅速地对控制对象进行自动调节或自动控制。 5)人工智能(或智能模拟):是计算机模拟人类的智能活动,储如感知、判断、学习等。 6)计算机网络应用: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构成了计算机网络。 4、计算机系统 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组成;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表示数据和指令;采用程序存储,程序控制技术。 5、计算机硬件系统 1)中央处理器:运算器和控制器合在一起称为中央处理器(CPU),也被称作微处理器;运算器也称算术逻辑单元,用于执行所有的算术和逻辑运算指令;控制器负责把指令逐条从存储器中取出,经译码分析后向整机发出控制命令,以保证正确完成程序所要求的功能。 2)存储器:是计算机的记忆部件,它的功能是存储程序和数据。按能否与CPU直接交换信息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按存取方式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关机后RAM信息消失,ROM 信息不消失。 3)输入设备:是用来接收用户输入的原始数据和程序,并将它们转换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二进制形式存放在内存中。 4)输出设备:与输入设备正好相反,是将放在内存中的信息由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转换为人们所能识别的形式。 6、计算机软件系统:是程序和程序运行所需要的数据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这些程序所需要的文档集合。

事业单位考试计算机专业知识试卷及答案

事业单位考试计算机专业知识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型共45题,每题1分,共45分。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将正确的选项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不选或错选,该题均不得分。) 1.计算机系统中,各种数据和命令传输的公共通道称为()。 A. 存储器 B. 总线 C. 内存 D. 中央处理器 2.所谓的定点数指的是()。 A. 数据的小数点位置固定不变 B. 小数位数固定不变 C. 整数位数固定不变 D. 整数符号位不变 3.RAM的中文含义是()。 A. 移动存储器 B. 硬盘存储器 C. 只读存储器 D. 随机存储器 4.能检测出2位错误,并能纠正1位错误的校验码是()。 A. 奇偶校验码 B. 循环冗余码 C. BCD码 D. 海明码 5.CAD的中文含义是()。 A. 计算机仿真技术 B. 计算机控制技术 C. 计算机办公软件 D. 计算机辅助设计 6.计算机中,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 A. 算术运算 B. 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C. 控制和寻址运算 D. 寻址运算 7.CPU可以用来描述计算机的()。 A. 运算速度 B. 输入功率 C. 磁盘转速 D. 更新频率 8.相联存储器是一种()的存储器。 A. 按逻辑空间访问 B. 按内容访问 C. 按文件类型访问 D. 按数据类型访问 9.计算机中,当前应用最普遍的字符编码是()。 A. ASCII码 B. 汉字编码 C. BCD码 D. 内码 10. 内存储器中,每一个存储单元被赋予唯一的一个序号,该序号称为()。 A. 容量 B. 编号 C. 标号 D. 地址 11. 十进制数211转换成二进制数为()。 A. 11010011 B. 11010010 C. 1101011 D. 11011011 12. 存储器设计的目标之一是以较小的成本使存储体系与CPU的速度相匹配。为了实现此目标,速度、容量和价格是设计存储器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以确定存储器体系结构。一般情况下,理想的存储体系结构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 A. 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高速缓存、寄存器 B. 辅助存储器、主存储器、高速缓存、寄存器 C. 高速缓存、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寄存器 D. 寄存器、高速缓存、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 13. 在Windows中,呈灰色的菜单表示()。 A. 该菜单有下级子菜单 B. 该菜单正在使用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总结资料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总结 1. 网络层次划分 2. OSI七层网络模型 3. IP地址 4. 子网掩码及网络划分 5. ARP/RARP协议 6. 路由选择协议 7. TCP/IP协议 8. UDP协议 9. DNS协议 10. NAT协议 11. DHCP协议 12. HTTP协议 13. 一个举例 计算机网络学习的核心内容就是网络协议的学习。网络协议是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者说是约定的集合。因为不同用户的数据终端可能采取的字符集是不同的,两者需要进行通信,必须要在一定的标准上进行。一个很形象地比喻就是我们的语言,我们大天朝地广人多,地方性语言也非常丰富,而且方言之间差距巨大。A地区的方言可能B地区的人根本无法接受,所以我们要为全国人名进行沟通建立一个语言标准,这就是我们的普通话的作用。同样,放眼全球,我们与外国友人沟通的标准语言是英语,所以我们才要苦逼的学习英语。 计算机网络协议同我们的语言一样,多种多样。而ARPA公司与1977年到1979年推出了一种名为ARPANET的网络协议受到了广泛的热捧,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推出了人尽皆知的TCP/IP标准网络协议。目前TCP/IP协议已经成为Internet中的“通用语言”,下图为不同计算机群之间利用TCP/IP进行通信的示意图。 1. 网络层次划分

为了使不同计算机厂家生产的计算机能够相互通信,以便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计算机网络,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8年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即著名的OSI/RM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它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通信协议划分为七层,自下而上依次为:物理层(Physics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其中第四层完成数据传送服务,上面三层面向用户。 除了标准的OSI七层模型以外,常见的网络层次划分还有TCP/IP四层协议以及TCP/IP五层协议,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2. OSI七层网络模型 TCP/IP协议毫无疑问是互联网的基础协议,没有它就根本不可能上网,任何和互联网有关的操作都离不开TCP/IP协议。不管是OSI七层模型还是TCP/IP 的四层、五层模型,每一层中都要自己的专属协议,完成自己相应的工作以及与上下层级之间进行沟通。由于OSI七层模型为网络的标准层次划分,所以我们以OSI七层模型为例从下向上进行一一介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知识体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知识体系 下面是14个知识领域( area)及其中的知识单元(llnits)和知识点(topiCS)的描述:1离散结构(DS) 1.1函数、关系和集合(核心)DS1 1.1.1函数DS11 1.1.1.1满射 1.1.1.2到内的映射 1.1.1.3逆函数 1.1.1.4复合函数 1.1.2关系 1.1. 2.1自反 1.1. 2.2对称 1.1. 2.3传递 1.1. 2.4等价关系 1.1.3集合 1.1.3.1文氏图 1.1.3.2补集 1.1.3.3笛卡儿集 1.1.3.4幂集 1.1.4鸽笼原理 1.1.5基数性和可数性 1.2基本逻辑(核心) 1.2.1命题逻辑 1.2.2逻辑连接词 1.2.3真值表 1.2.4范式 1.2.4.1合取式 1.2.4.2析取式 1.2.5永真性 1.2.6谓词逻辑 1.2.7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 1.2.8假言推理、否定式推理 1.2.9谓词逻辑的局限性 1.3证明技巧(核心) 1.3.1蕴涵、逆、逆反、置换、非、永假等概念 1.3.2形式证明结构 1.3.3直接证明 1.3.4反例证法 1.3.5逆反式证明法 1.3.6反证法 1.3.7数学归纳法 1.3.8强归纳法 1.3.9递归数学定义 1.3.10良序

. 1.4计数基础(核心) 1.4.1计数变元 1.4.2求和与相乘的规则 1.4.3包含排斥 1.4.4算术和几何级数 1.4.5斐波那契(Fibonacci)数列 1.4.6排列组合 1.4.7基本定义 1.4.8恒等式 1.4.9二项式定理 1.4.10递归关系 1.4.11实例 1.4.12 Master原理 1.5图与树(核心) 1.5.1树 1.5.2无向图 1.5.3有向图 1.5.4生成树 1.5.5遍历策略 1.6离散概率 1.6.1有限概率空间、概率度量、事件 1.6.2条件概率、独立性、贝叶斯规则 1.6.3 整型随机变量、期望 2程序设计基础(PF) 2.1程序设计基本结构(核心) 2.1.1变量、类型、表达式和语句 2.1.2高级语言的基本语法和语义 2.1.3输人和输出基础 2.1.4顺序、条件和循环控制结构 2.1.5函数定义、函数调用和参数传递 2.1.6程序结构分解基础 2.2算法与问题求解(核心) 2.2.1问题求解策略 2.2.2问题求解算法 2.2.3算法实现策略 2.2.4调试策略 2.2.5算法的概念和特性 2.3基本数据结构(核心) 2.3.1基本类型 2.3.2数组 2.3.3记录 2.3.4字符串和字符串处理 2.3.5数据在存储器中的表示 2.3.6静态分配、栈式分配和堆式分配 2.3.7运行时的存储器管理 2.3.8指针和引用

肾内科基础知识163问

肾内科基础知识163问 1(由肾脏排泄的体内毒素有哪几种, (1) 尿素,分子量为60,尿素本身毒性很低,但尿素的水平反应了体内一组蛋白代谢产物积聚的水平。 (2) 胍类物质:甲基胍等 (3) 肠道细菌代谢产物:包括胺类、酚类。 2(尿液是怎样生成的, 尿液的产生分为3个步骤: (1) 滤过:当人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某些成分可从肾小球滤过,进入肾小囊中。 (2) 重吸收:滤过的液体经肾小囊进入肾小管和集合管,许多有用的物质被重吸收回血液。 (3) 分泌: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可将周围毛细血管中的一些成分,以及这些细胞本身产生的一些物质,分泌至肾小管和集合管腔内。 两侧肾脏每分钟形成的滤液约有125毫升,全天共有180升,而每分钟经肾脏最后形成尿液约1毫升,每天约1500毫升,即尿量仅为滤液量的1%。 3.什么是肾性高血压, 直接因肾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称为肾性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成年高血压病人的5,,10,。其中,肾动脉狭窄导致肾缺血引起的高血压称为肾血管性高血压;而由其他肾实质性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则称为肾实质性高血压。 4.如何区别肾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 80,90,的高血压是由于原发性高血压引起,10,20,为继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一般多发于40,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多有家族史;常先有高血压,后有尿检异常,在高血压早期,尿变化及肾功能损伤均不明显;肾脏损伤与心脏、视网膜血管硬化等病变相并行。 肾性高血压为继发于肾脏疾病后所致的高血压,发病年龄多在30,40岁以下,常无家族史;患者常有水肿,血压逐渐上升,有时可急剧恶化;其尿变化和肾功能损伤较明显,常先有尿检异常,后有高血压,一般随血压升高而出现眼底变化。 5(什么是蛋白尿, 当24小时尿蛋白排出量超出150毫克,用常规的临床检验方法检出尿中有蛋白时,称为蛋白尿。蛋白尿分为两型,一种是生理性蛋白尿,一种是病理性蛋白尿。 生理性蛋白尿是指健康人在遭受某些刺激时出现的一过性蛋白尿,当刺激去除后,蛋白尿亦随之消失。 病理性蛋白尿(又称持续性蛋白尿)是因为患肾小球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影响到肾脏而引起的蛋白尿,在病变痊愈前将持续存在。病理性蛋白尿可分为四种类型: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组织蛋白尿。 6(什么是直立性蛋白尿和运动性蛋白尿, 直立性蛋白尿,常见于青少年,直立姿势时出现蛋白尿,卧位时尿蛋白消失,且无高血压、浮肿及血尿等异常表现。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血液动力学及内分泌调节有关。此种蛋白尿可表现为间歇性和持续性蛋白尿。 7(什么是运动性蛋白尿, 运动性蛋白尿即指在运动时或运动后出现尿蛋白排出增多,在数小时内消失,不伴随其 1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超详细总结

第一章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 1.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①1946年2月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了一个电子的大脑”致命缺陷:没有存储程序。 ②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电子计算机发展时间: ?第一代 1946-1958 电子管计算机,主要应用科学计算和军事计算 ?第二代 1958-1964 晶体管计算机,主要应用于数据处理领域 ?第三代 1964-1971 集成电路计算机,主要应用于可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工业控制等 领域 ?第四代 1971年以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深入到各行各业,家庭和个人开始使用计算 机 2.计算机的类型 按计算机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按计算机规模分类: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嵌入式计算机按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分类: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 3.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计算机是一种能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和各种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含义) A.运算速度快运算速度用MIPS(百万条指令每秒)来衡量,是计算机性能的指标之一 B.计算精度高应用于数值计算 C.具有逻辑判断能力信息检索、图形识别 D.记忆性强 E.可靠性高、通用性强应用于数据处理、工业控制、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 办公自动化。 应用领域:1)数值计算(主要是科学研究等数学计算问题) 2)数据及事务处理(非科技方面的数据管理和计算处理) 3)自动控制与人工智能(多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4)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5)通信与网络 4.计算机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1、光计算机 2、生物计算机 3、量子计算机 5.常用的数制 基数:R进制的基数=R 位权:在数制中,各位数字所表示值的大小不仅与该数字本身的大小有关,还与该数字所在的位置有关,我们称这关系为数的位权。 位权:一个与数字位置有关的常数,位权=Rn

事业单位计算机专业知识点归纳

中央处理器(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 内存储器(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匀速缓冲存储器) 主机总线 输入/输出接口 硬件系统外存储器 1、计算机系统外部设备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软件系统系统软件 应用软件 2、OSI参考模型: 为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服务。 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达方式。 负责维护两个节点之间会话连接的建立、管理和终止,以及数据的交换。 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对端服务。 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以及实现拥塞控制、网络互连 等功能。 在通信的实体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输以帧为单位的数据包,并采用差错控制与流量控 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利用传输介质为通信的网络结点之间的建立、管理和释放物理连接,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 输,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数据传输服务。 3、TCP/IP参考模型: 负责处理特定的应用程序细节,专门为用户提高应用服务。 负责在应用进程之间建立端到端通信。 负责将源主机的报文分组发送到目的主机。 负责通过网络发送和接收IP数据报。 4、网络拓扑结构分为星状拓扑结构、环状拓扑结构、树状拓扑结构、网状拓扑结构和总线形拓扑结构。 5、IP地址分类: D类地址:用于组播。 E类地址:暂时保留。 6、计算机的发展史。 7、简述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的5大部分及其功能。 答: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5大部分组成。 运算器:用来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并将运算的中间结果暂时存储在运算存储器内。 存储器:用来存放数据和程序。 控制器:用来控制、指挥程序和数据的输入,运算以及处理运算结果。 输入设备:将人们熟悉的信息形式转化为机器能识别的信息形式。 输出设备:将运算结果转换为人们熟悉的信息形式。 8、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特点。 答:按通信范围和距离可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 LAN:最常见、应用最广。连接范围窄、用户数少、配置容易、连接速率高。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 一、电脑基础课 1.复制、剪切与粘贴 选中对象后右键单击,出现复制/剪切,之后,粘贴。 快捷键:复制(Ctrl+C) 剪切(Ctrl+X) 粘贴(Ctrl+V) 2、新建文件及文件夹的命名 新建文件夹:在桌面或者是一个文件夹内,右键单击空白的地方,出现“新建”,在新建右侧会出现“文件夹”字样。 文件夹的命名(重命名):新建文件夹后默认的名称为“新建文件夹”。 选中要重命名的文件夹,右键单击,出现“重命名”字样,点击即可重命名。快捷键为F2 3、文件的选择(单选、跳选、全选、框选、连续性选择) 单选:在要选中的对象上单击左键即为单选,即:只选中一个。 跳选:按Ctrl选择不连续的对象 全选:在一个文件夹内点击“编辑”,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全部选定”。 快捷键为Ctrl+A 框选:按住鼠标左键不动,拖动鼠标,会出现深颜色的框,框的范围就是被选择对象的范围。 连续性选择:单选第一个对象,按“Shift”键,再选择最后一个对象。 4、隐藏及显示文件 (1)隐藏文件:为了保证重要文件的安全性,有时候我们会设置文件的属性为“隐藏”。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文件的安全。 方法:右键单击要设置为隐藏的文件,选择“属性”,选择“隐藏”。、

(2)显示文件:有些时候设置为“隐藏”的文件仍然是可以看到的,这时候我们可以更改文件夹显示的属性,这样就彻底看不到文件了。 方法:打开文件→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隐藏文件和文件夹 5、压缩、加密文件 压缩文件作用:大大缩小了所占电脑的空间,也可以通过密码设置增加安全性。 压缩方法:选择需要压缩的文件,右键单击在出现菜单中选择“添加到压缩文件”。 在高级选项中,可设置解压密码。 6、创建快捷方式 创建快捷方式的作用:比较常用的软件,可以采用快捷方式,一方面更加方便快捷,另一方面大大降低了占桌面空间的大小。 方法:(1)在电脑硬盘中选择软件,右键单击“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 (2)通过“开始”按扭,选择需要的软件,右键单击“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 7、删除文件 (1)不彻底删除 A,选中需要删除的文件,在选中的区域内右键单击出现“删除”。 B,选中需要删除的文件,按“Delete”,即可删除。 (2)彻底删除 A,删除后清除回收站 B,选中需要删除的文件,按“Shift+Delete”,即可 C,勾选回收站属性中的“删除时不将文件移入回收站,而是彻底删除”。 8、设置系统密码,更改图片。 打开“控制面板”,选择“用户账户”,选择“计算机管理员”,然后“创建密码”或“更改我的图片”。 9、文件共享

肾动脉造影(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肾动脉造影(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肾动脉造影是利用造影方法观察肾动脉以明确肾动脉狭窄部位、范围、程度和栓塞等情况,并根据造影结果,行可作肾动脉球囊扩张或放置支架植入术。,是作为肾动脉狭窄诊断的金标准,被认为是目前诊断肾动脉狭窄的主要方法。在肾动脉造影中,即使直径<1cm的肾肿瘤其血管的特征亦可被清晰显示,并且在小肾癌中可出现特征性的血管征象,可显著提高肾肿瘤诊断的准确性,且易于与良性肿瘤鉴别。 肾动脉造影方法较多,在造影技术上,目前以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法的应用最为广泛,此法显影清楚,亦较比较安全方便。经肱或腋动脉导管法并发症较多,不宜选用。 二检查前准备1.向患者及家属交待造影目的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意外,签订造影协议书; 2.向患者解释造影的过程及注意事项,以消除顾虑,争取术中配合; 3.检查心、肝、肾功能,以及血常规和出凝血时间; 4.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等; 5.碘剂及麻醉剂按药典规定进行必要的处理; 6.术前4小时禁饮食,排空大小便,并训练患者屏气; 7.穿刺部位常规备皮,必要时给予镇静剂;8.建立静脉通道,便于术中用药及抢救 三临床意义在肾血管性高血压病例中,腹主动脉-肾动脉造影可了解腹主动脉、肾动脉有无动脉瘤及血管狭窄病变。肾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多位于肾动脉起始部或近端。;动脉肌纤维增生症狭窄多位于中、远段,并呈节段性串珠状表现。 肾动脉造影也用于肾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肾脏良性肿瘤如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常有特征性的表现:动脉期肿瘤供血动脉出现迂曲、推移、挤压,多发性小囊状扩张,呈“葡萄状”假动脉瘤样改变,血流较缓慢;肾实质期脂肪成分呈边界清楚的充盈缺损,其内密度可不均匀,周边可见肿瘤染色;静脉期因对比剂排空延迟引起典型的“葱皮样”或“螺纹状”改变;可见肿瘤新生血管,但无动静脉瘘及肾静脉早显。 造影示肾动脉主干增粗、迂曲、粗细不均及小池状肿瘤血管影;肿瘤血管可伴动静脉瘘,此时肾静脉提前显影;肿瘤侵袭血管,引起闭塞,可见血管有中断现象;肿瘤内血供丰富,出现局限性密度增高;当肿瘤区血管受侵、闭塞时密度则较正常肾组织为低,边缘多不清晰。

最全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计算机专业知识归纳

操作系统 1、计算机的硬件基本上由哪五大部分组成? 答: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2、运算器都可对数据进行哪两种运算? 答: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3、CAD、CAM、CAT、CAI都代表什么? 答:1、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2、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3、计算机辅助测试(CAT) 4、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4、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的(收集)、(存储)、(加工)、(分析)、(传送)的全过程。 5、程序性语言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三类。 6、能举出哪些是高级语言、哪些是低级语言? 低级语言:汇编语言 高级语言:basic . cobol . c. foxbase等 7、操作系统可分为(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三种操作系统。 8、解释型程序和编译型程序有什么不同?哪种程序产生目标程序? 编译程序产生目标程序 9、DBMS是什么的? 答:DBMS 是数据库管理系统。 10、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两部份组成。 11、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两部分。 12、操作系统的特征:(并发)、(资源共享)、(虚拟)、(异步)。 13、没有任何软件支持的计算机称为(裸机)。 14、操作系统的五大功能(作业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存储器管理)、(进程管理)。 15、操作系统发展的过程:(无操作系统)、(单道批处理系统)、(多道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系统)。 16、Spooling系统是(批处理)系统。 17、批处理系统有两大特点(自动性)、(顺序性)。 18、批处理系统追求的目标是什么?不断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提高系统吞吐量。 19、分时系统的特点(多路性)、(独立性)、(及时性)、(交互性)。 20、分时系统的主要目标?系统对用户的响应时间。 21、实时系统分为哪两类?并能举出这两类的例子。飞机飞行、弹道发射、预定飞机票、查询航班都是什么系统? 22、实时系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靠性)、(多路性)、(独立性)、(及时性)、(交互性)。 23、个人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是(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24、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包括什么? 答:1、科学计算2、数据通信与数据处理、3、自动控制 4、计算机辅助设计5、计算机人工智能 25、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答:1、字长2、运算速度3、主存容量4、综合性能 26、CPU的状态 答:CPU交替执行操作系统程序和用户程序。在执行不同程序时,根据运行程序对机器指令的使用权限而将CPU置为不同的状态,。CPU的状态属于程序状态字PSW的一位。大多数计算机系统将CPU执行划分为管态和目态。 27、PCB是什么?

计算机体系结构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1.计算机系统结构的经典定义 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属性,即概念性结构与功能特性。 2.透明性 在计算机技术中,把这种本来存在的事物或属性,但从某种角度看又好像不存在的概念称为透明性。 3.系列机 由同一厂家生产的具有相同系统结构、但具有不同组成和实现的一系列不同型号的计算机。 4.常见的计算机系统结构分类法有两种:Flynn分类法、冯氏分类法Flynn分类法把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分为4类: 单指令流单数据流(SISD) 单指令流多数据流(SIMD) 多指令流单数据流(MISD) 多指令流多数据流(MIMD) 5. 改进后程序的总执行时间

系统加速比为改进前与改进后总执行时间之比 6.CPI(Cycles Per Instruction):每条指令执行的平均时钟周期数 CPI = 执行程序所需的时钟周期数/IC 7.存储程序原理的基本点:指令驱动 8.冯·诺依曼结构的主要特点 1.以运算器为中心。 2.在存储器中,指令和数据同等对待。 指令和数据一样可以进行运算,即由指令组成的程序是可以修改的。 3.存储器是按地址访问、按顺序线性编址的一维结构,每个单元的位数是固定的。 4.指令的执行是顺序的 5.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6.指令和数据均以二进制编码表示,采用二进制运算。 9.软件的可移植性 一个软件可以不经修改或者只需少量修改就可以由一台计算机移植到另一台计算机上正确地运行。差别只是执行时间的不同。我们称这两台计算机是软件兼容的。 实现可移植性的常用方法:采用系列机、模拟与仿真、统一高级语言。 软件兼容: 向上(下)兼容:按某档机器编制的程序,不加修改就能运行于比它高(低)档的机器。 向前(后)兼容:按某个时期投入市场的某种型号机器编制的程序,不加修改地就能运行于在它之前(后)投入市场的机器。 向后兼容是系列机的根本特征。 兼容机:由不同公司厂家生产的具有相同系统结构的计算机。

肾部专业知识完整版

肾部专业知识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肾部专业知识 1、肾的形状:肾的外形像蚕豆,分为上下两端,内外两侧,内侧圆中凹陷处叫肾门,肾门主要有:血管、淋巴管、神经、输尿管的出入之门。肾脏是为:静脉、动脉、侧枝循环、肾小盏、肾大盏、肾俞以脂肪所构成。肾大盏、肾小盏起过滤作用,肾是一对的,重量约150克一个,左高右低,肾的内侧拐角处有一个肾上腺,肾功能下降会导致肾门闭合。 久坐导致动脉、静脉循环不畅。肾脏是排泄总类最多,数量最大的器官,人的血液每两小时会经过肾过滤一次血液中的代谢废物,经过肾脏的过滤,然后再膀胱,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如肾功能下降,体内的排毒无法进行,长期如此,血液的毒素排泄不掉而产生色斑,这种面部的色斑称为血锈,身体会出现血痣。血痣是指血液过稠,黑痣,严重的会出现肿瘤,会诱发其他部位的病症,因为肾是过滤血液,当肾功能下降,当血液循环于人体各个部位会引起其他部位的疾病。 维持蛋白质的平衡,如人体蛋白质不足会引起发育不良,影响肝脏功能,维持人体的精力。 2、肾是人体的根本,是生命的源泉,是先天之本,肾精是胚胎发育的最基本物质,人的生长发育、衰老及死亡,是由弱---盛---衰竭等过程,因此肾精的强盛在人体中起决定作用,肾精的强盛在人体起决定性的作用,肾精是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在怀孕期间,出现吐是肾功能虚的现象,人的自然生命按西医中的细胞分裂,生命适应在120岁 3、肾主骨,生精,精生髓,髓生血《女人靠血养》,如肾虚则会出现肾精稀少,会引起男女生殖系统疾病,久而久之,会严重的会导致血虚或贫血,血虚会出现闭经或提前闭经,牙是骨之余,发是骨之根,如肾虚,则会出现:脱发、白发、断发,尤其是早年白发,牙齿松动,脱落,到老年会出现骨质疏松弯腰驼背,易骨折。 4、肾上开窍于耳,下开窍于二阴,如肾虚则会出现耳鸣、听力减退,老年完全耳聋,尿频,尿急憋尿,尿不尽等现象,严重的拉肚子、便秘。

事业单位考试计算机专业知识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热点分析 计算机基础是考试的重点考查内容之一,一般需要考生对知识点进行强化记忆。综观近几年各地事业单位计算机专业知识考试情况来看,考生需了解计算机的起源、发展以及主要应用,字符编码;理解不同计算机语言的特点及其区别,尤其是利用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如何得以被计算机执行;掌握计算机系统中软、硬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指标等;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分类和特点,数值的各种进制表示及转换方法等。 计算机的特点、分类及其应用 1.1.1计算机的发展 以使用的基本逻辑元件为标志,可将计算机的发展划分为以下4个阶段。 1.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时代(1946年—1957年) (1)采用电子管制作基本逻辑部件,体积大、耗电量大、寿命短、可靠性差、成本高。 (2)采用水银延迟电路或电子射线管作为存储部件,容量很小,后来外存储器使用了磁鼓存储信息,扩充了存储容量。 (3)输入输出设备落后,还没有系统软件,只能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编程。 (4)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ENIAC属于第一代计算机。 2.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1958年—1964年) (1)采用晶体管制作基本逻辑部件,与第一代计算机相比,体积较小、重量减轻、能耗降低、制作成本下降,计算机的可靠性和运算速度得到了提高。 (2)普遍采用磁芯作为主存储器,采用磁盘/磁鼓作为外存储器,存储容量有了提高。 (3)开始有了系统软件,提出了操作系统的概念,出现了如FORTRAN、COBOL、ALGOL等高级程序语言。 (4)应用领域扩大到数据处理、事务管理和工业控制等方面。 3.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965年—1969年) (1)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制作各种逻辑部件。 (2)采用半导体存储器作为主存,存储容量大幅度提高,增强了系统的处理能力。 (3)系统软件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使多用户可以共享计算机软硬件资源。 (4)采用结构化程序设计。 (5)应用领域和普及程序迅速扩大,除用于科学计算、自动控制和数据处理外,还用于处理图形、图像及文字资料等方面。 集成电路使计算机体积更小、质量更轻、耗电更省、寿命更长、成本更低、运算速度更快。 4.第四代: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970年至今) (1)基本逻辑部件采用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半导体存储器因集成度不断提高,容量越来越大,外存广泛使用软硬磁盘和光盘。 (3)各种输入输出设备相继出现,软件产业高度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