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分析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分析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分析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分析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分析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分析

摘要:探讨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降低小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提供依据。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从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家庭环境因素的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结构等,分析出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改善家庭环境可能增进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这也充分体现了家庭因素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家庭措施

小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现在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育的关键时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心理问题的“低龄化”趋势明显,小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1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严峻现实,反映了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为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降低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而在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诸多因素中,家庭环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关注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环境因素。只有了解了这些影响因素,才能很好地利用或控制这些因素,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家庭因素及其在人生发展中的作用

(一)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在个体心理发生、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良好的家庭环境包括家庭的经济状况,及给子女所提供的教养、教育条件,父母亲的教育思想,教育,教育方式,家庭成员之间心理气氛等等均会影响个体,特别是心理方面的发展方向级水平。发展心理学大量研究表明在家庭中实施的早期教育及个体获得的早期经验队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二)家庭因素在人生发展中的作用

1.家庭环境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石

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家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与幼儿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所不同。这些不同之处使家庭环境成为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

2.良好的家庭环境是造就21世纪人才的必要条件

福禄贝尔还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很有哲理性,它深刻地挑明了家长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作用。21世纪的人应该是具有良好的思想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心理品质、积极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较强的应变能力、吃苦耐劳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如果21世纪没有这样一批高素质的建设者是很难完成此大任的,具备这样的素质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得到的,而良好的家庭教育正是培养高素质人的必备条件。

3.良好的家庭环境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

孩子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由家庭这个小环境终将步入大社会,接触家庭外的人群、事物。社会中那些真善美假丑恶不时地进入孩子的视野,大人采取隔离手法是行不通的。只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催化出一个美好的心灵。家庭环境各个要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

二、家庭因素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家庭结构和家庭氛围

家庭结构主要指家庭的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的稳定状况对小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离婚问题是当代儿童面临的最严重、最复杂的精神健康危机问题。儿童心理学家李?索克说:“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离婚带来的创伤仅次于死亡。”[3 ]生活在离婚家庭的儿童将面临着学业、情感及社会的诸多困难与障碍。在我国,有许多研究证实了家庭结构异常对

学生行为问题的影响。王玉凤等发现:在不同家庭类型中以单亲家庭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最高(19. 4 %) [4 ],差异显着。张玲玲[ 5 ]发现家庭结构健全和谐的家庭,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而破裂家庭或父母不和谐、经常争吵、以及单亲家庭,对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明显不利,使儿童产生躯体疾病、心理障碍比例较高。

家庭氛围即指家庭的环境气氛和情调。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使小学生活泼、开朗、诚实、谦逊、合群、求知欲及好奇心强;相反,不良的家庭氛围则会使孩子胆怯、自私、嫉妒、孤独、懒惰、行为放任、不讲礼貌。

(二)亲子关系

据国内外一些研究表明在个体的早期发展中,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如充满爱,能给予信任、鼓励和支持则容易使个体在与人初次接触时产生信任感安全感。,相反缺乏父母的疼爱、关怀与照顾,信任、鼓励与支持,不仅会在儿童智力方面,造成一些难以挽回的不良后果,还会使儿童产生孤独、无助的性格特征,甚至导致难于与人相处等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亲子关系对小学生的影响不仅在双亲关系,还体现在父母双亡或父母离异或单亲死亡等环境。生活中父母如果双亡或离异父母不和等家庭环境中的中小学生比生活在健全家庭环境中的小学生在成长中会遇到更多的麻烦如比较多出现对未来担心被遗弃感,易激怒,孤独悲伤等消极的性格特征,还常常表现出对学习对社会不感兴趣等。[ 2 ](三)教养方式

父母养育子女是一种社会责任。父母应该有正确的教养思想,采取正确的教养态度及方式,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不同对子女心理健康影响也不同,一些父母对子女缺少爱心、理解、支持与关注,忽视子女精神需要的满足及独立性。甚至个人的设想强加给子女。父母的冷漠、忽视常常使子女产生无价值感、自卑感不信任感与不安全感,并在其以后与人交往中表现出紧张、彷徨、犹疑或者退却。一些父母对子女持有一

种专制态度。专制的父母常常运用自己的权威,而无视子女的权利与自尊。这种专制教养态度和方式常常会造就顺从型的子女,而顺从型子女有的在与人交往中表现出被动、自卑,独立性差,过分小心谨慎等消极的性格品质。

大量的研究与调查表明,在民主的家庭教养态度与方式环境下成长的中小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善于与人相处并能取悦于人,其情绪、情感是健康的,个性发展也是较全面、正常的。[ 2 ]

(四)家长的榜样

家长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除了通过口头教育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身教”,即通过儿童模仿的心理机制发生作用。模仿是小学生心理的一个显着特点,正在成长中的小学生正是按照榜样来检验和调整自我意识和行为倾向的。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和麦克唐纳通过实验证明[6] ,儿童社会行为的成熟模式的学习受儿童可引的榜样的影响多于强化方面的影响,换言之,儿童更倾向于注意成人做什么而不注意成人在说什么。作为家庭中权威人物的家长能够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榜样,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方式与心理健康。

(五)家长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父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个人的兴趣、爱好对子女的心理与行为有重要影响。若父母的文化素养高,会用自己的知识和强烈的求知欲去影响和教育子女,培养他们顽强的进取精神。王玉凤等[5 ]对2 432 名学龄儿童的调查发现,父母文化水平与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呈负相关,父母受教育程度愈高,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愈低,反之,父母受教育程度愈低,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愈高。就心理素质而言,父母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行为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心理状态,父母的心理障碍也会毫无例外地影响到孩子的心灵,很难说心理不健康的父母会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个性健康的父母能给子女以正确的模仿榜样,并能创造出一个和谐家庭气氛,从而有利于子女心理的健康发展。父母情绪稳定,尤其是对

子女怀有深厚的稳定教育情感,处理问题耐心、细致性格开朗大方;与

人交往充满自信等等,这些积极的个性品质均能给子女以正向的潜移默

化影响。[ 2 ]

(六)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气氛的影响

家庭关系主要由父母之间的关系(夫妻关系) 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 构成。家庭不和与心理疾病、行为障碍之间的关系,无论是流行病学调查还是临床研究都已多次被证实。父母经常争吵、亲子关

系差、家庭婚姻状况不良等与儿童行为显着相关紧张的家庭关系会给小

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成为心理创伤的背景,从而使小学生的性格带有一系列消极特点。有一些家庭成员都是属于内向性格,在这样的家

庭中成长的儿童因为家庭成员之间的影响也会形成这种内向的性格,而

这种性格的儿童会对外界产生防御,使他们不愿意与外界人交往,久而

久之会形成孤僻,自卑等性格。这样也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

影响。相反,家庭成员都是外向或者大多数都是外向性格,那么,每个家庭的成员均能使情感得到充分交流;彼此能体验到体贴和关心,互相

之间能得到尊重、理解、帮助并接受各自的差异,也能很好的与外界交往,这样家庭下成长的孩子即会与家庭内部成员相处融洽,也能够很好

的与外界交往,这样能够创造融洽的家庭氛围以供孩子更健康的成长。

除此之外,家庭的经济生活有保障,家庭成员遵循一定的生活原则这也

是必不可少的。这种健康的家庭即是家庭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又是小

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可缺少的基本气氛。

三、创立良好的家庭环境措施

(一)创造良好的家庭结构家庭氛围

家庭成员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关心是治家、教子的基本条件。

家庭和谐的关键是居于核心地位的父母双方。许多家庭破裂或重组家庭

结构发生变化对子女的心理造成的影响是很大的。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对子女既是长辈,也是教师和朋友,要学会理解和尊重子女,站在子女的角度,

换位思考解决问题,不能按家长自己的主观意志随心所欲,家庭内出现矛盾和分歧时,不要急躁、粗暴,尽可能热心肠、冷处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因此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家庭结构环境和家庭氛围。

(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王键慧说“孩子虽小,但他们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是一个有思想、有头脑、四肢健全的人”[7]所以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个性和思想。了解孩子内心的发展及需求,与孩子活动和交流要表现出真实的兴趣;能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给他们期望与鼓励,单亲或重组家庭更要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不仅要向孩子提供物质上的需要,还要提供行动上和精神上的强大支持,让孩子在家庭中生活得快乐。

(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不仅要符合她们的个性特点,还应该联系孩子的现在和未来。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要分阶段提出,不能一味的追求高分和名次。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来培养孩子,不要只是尊求家长的意见来培养孩子。如有的孩子想长大了当科学家,那么父母就应该让孩子知道要实现这一目标现在就要做一个好孩子或者好好学习等近期目标。然而为实现近景性目标,就要在体、智、德、美诸方面提出具体要求,这要求可以由低到高,低要求实现后给予鼓励,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信心,再提出高要求。然后逐步升级以实现预期的目标,并且将父母的关心、爱护渗透其中,不要专制独裁,尊重孩子的想法这样就会使孩子从父母的正确的教育方式中吸取力量,不断进取,从而促进和维护儿童的心理健康。

(四)提供良好的行为榜样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最直接地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健康。因而父母时刻要意识到身旁有一双天真无暇的眼睛在瞅着自己,所以父母在生活和工作中处处以身作则,凡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多示范,少说教。

(五)提高文化修养树立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父母乐观、镇定、愉快的情趣对孩子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父母应自觉克制来自各方面的烦恼、伤感和忧郁,控制自己的不良性格,以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让孩子感到家庭是温馨安全的。父母应该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孩子都看在眼里,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文化修养,知识积累都会对孩子造成影响,所以父母也应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六)创造良好的家庭关系

创造良好的家庭关系,家庭成员之间要和谐相处,父母要友爱包容。

许多父母会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而发生争吵,严者则会改变家庭结构,对子女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影响。所谓家和万事兴,家庭成员之间的小吵小闹,或者和谐互助对子女的影响是相反的。和谐民主的家庭能带来正能量,有利于子女的成长。所以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关系是必要的。

通过对影响小学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分析,想信大家能充分了解到家庭因素多小学生的影响,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家庭的因素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只有处理好家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创造良好的家庭结构和气氛,给小学生一个和谐快乐的家庭氛围,并且家长要做好正面的示范、榜样作用,正面的榜样作用和和谐的家庭氛围能够使小学生心理发展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还要运用良好健康的教养、教育方式,使小学生在正确的教育方式下成长。家长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要增强自己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以便于更好的以身作则,做一个子女心中的好榜样。想要小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就应该重视家庭因素的影响。由此来更好的培养健康的小学生心理,让她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建军.青少年自杀行为的低龄化问题研究[J]. 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 (6).

[2]何艳茹.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M].辽宁大学出版.1999年版25-27.

[3]周燕. 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家庭环境因素[J ] . 华东

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0 (2).

[4]王玉凤. 北京城区2432 名学龄儿童行为问题调查报告:学校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的关系[J ]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8 ,(3)

[5]张玲玲. 小学生心理卫生调查分析[J] . 中国校医,2002 ,(5)

[6]高平. 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J]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2 . (2)

[7] 王健慧 .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教育的应对策略[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0 .(4)

浅谈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在我们的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长辈、亲人,也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同时,也是孩子的朋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地位是任何人无法代替的。那么,作为父母如何尽其应有的责任,发挥特有的作用,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呢 一、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现代社会是一个急剧变化、竞争激烈的社会。人们普遍承受着比以往重得多的心理压力,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出现也比过去频繁,威胁着人类的幸福和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社会的现代化程度越高,发展速度越快,人类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就越突出。所以,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于人的心理素质而言,提出了比过去高得多的要求,在全社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每个人的生活、工作、成长以及发展尤其重要。父母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并且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孩子健康发展的必需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心理健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 科学的教育应该是立体的,可分为四个层面,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在这样的立体教育网中,总体的教育目标是统一的,然而,各个层面的教育目的又有所区别:学校教育主要是对学生智商提高为目的的教育行为;社会教育主要是对公民德商提高为目的的教育行为;自我教育主要是指个人以提升自我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育行为;家庭教育主要是指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为目的的教育行为。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父母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特别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一个人首先接受教育,而且又可以对其终身施教的地方。“养不教,父之过”,正是说一个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家庭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事实上,每一位家长从孩子来到世界之后就一直对他们进行着心理健康教育。当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策划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竞争也日趋激烈。在人口高度密集的中国,就业竞争更是不在话下。劳动力与岗位呈现粥多僧少的局面。就业已成为困扰人们的主要问题。尤其是近日来,“富士康”跳楼事件已经将这一恶性的状态推到了风口浪尖的田地,减压已不可避免地被提上社会平台,这将是缓解矛盾所亟待采取的主要办法。当代在校大学生也深深地体会到竞争的激烈。另一方面,学业的压力也使他们喘不过气。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一二级考试,学分考试…所有的一切使得大学生活充满压抑感。再一个,友情,爱情,生活方面的烦恼也是他们众多压力的来源。 活动目的与意义: 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减轻大学生心理承受的过重压力。为了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所处的境地,理性地对待所面临的压力与挫折等心理问题,以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看待并解决困扰他们的难题。让大学成为他们心中快乐的圣地,让大学生活成为他们脑海里美好的回忆。健康的心理是维持大学生继续热情学习的动力,也是他们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战胜困难的必要条件! 二,活动时间与地点安排: 2010年6月5日——6月6日 地点:xx大学西校园6B小广场,第二教学楼 三,活动开展形式:心理健康知识展览,影片放映,讲座,心健知识有奖竞答 四,活动开展: 6月5日:上午在西校园6B小广场展览心理健康知识 下午在第二教学楼201教室播放影片《大学生心理健康》6月6日:上午在西校园6B小广场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奖竞答活动 下午在第二教学楼201教室心理教授讲座 准备阶段: (1)通过上网寻找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为大学生减压方面的资料,以简洁,轻松的方式,以手工或电子版的形式,张贴在展览板上。其中辅以简单幽默的漫画,让同学们在轻松的状态下学到有益的知识。展览中包括对心理现象的诠释及对心理案例的剖析与解决方法,案例后注以专家寄语。(2)影视作品由主办单位向学校心健工作室的教授和老师咨询,请教,最终确定影片内容。(3)有奖竞答活动中,由工作人员上网搜索查找相关资料,咨询心健老师,找些有关心健问题,减压方法之类的问题。礼品有餐巾纸,小挂钩,小卡片等之类;现场布置有横幅,彩球等简单的装饰。(4)讲座则请来学校心健工作室的权威教授来演讲关于如何处理大学生面临的学业,就业,感情,生活中的心理问题。 举办阶段: 此次活动组织人员由社会工作协会操办,人员数量有限,所以应该合理配置。 展览由于需要现场指导不多,所以只需在此安排4,5个工作人员维持现场便可。在放映影

总结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1(同名42553)

由于小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容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 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因此,通过讲故事、学生表演小品、小组讨论、学生点评的方式,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接受相关的知识。 在家长开放日,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和家长及时交流。给家长相应的指导,让他们多关心孩子的成长,多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 二、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知识。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从教材内容看,各科内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联系家庭,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在一些孩子的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等行为。然而,由于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引导他们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在小学进行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担负着培养下一代重任的小学教育,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我们更应当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保持健康的心理。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调研目标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在这种情况下,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更高,不但要求人才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与较高的道德水准,而且还要求人才应该具有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现代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如开拓进取的精神、勇于承担责任、顽强自信、乐观,能够承受挫折与失败等。另一方面它又造就了变化剧烈的社会环境,由此给人们的心理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动荡,“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校园里有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但在有些同学看来,一切却是那样枯燥无味,缺少生气;大学生活紧张活泼,有些同学却兴趣索然,萎靡不振。在离开了父母呵护、相对宽松的大学学习环境中,一部分同学空虚、迷惘、玩世不恭,甚至轻生。从近段时间以来的大学生自杀在寝室几天都无人知晓到寝室投毒事件,这一切都让我们对现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担忧。因此我们开展了这次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大学生的现状。 二、调研方法:问卷调研 此次调研采取问卷调研的形式,在三峡学院的老校区,面向全校同学进行调查,采用不记名形式调查,发放150份,实收145份。对此我们分板块进行了分析。

(一)关于消费观 1.您是哪个年级的学生?() A.大一 B. 大二 C.大三 D.大四 分析与总结:由上表能够看出,这次调研对象各年级按一定比例进行调研,这样更能体现这次调研的客观性。从而使调研更加准确、更有成效。 2.请问您的性别?() A. 男 B. 女 分析与总结:这次调研对象男女比例各为50%,这样更能反映这次调研的客观性更全面的反映大学生的心里健康状况,从而使调研更有效。 3、您每月的生活费是: A、500元以下 B、500元至1000元 C、1000元至1500元 D、1500元以上分析与总结:80%以上的调查学生的生活费都在500-1000元间,可见除去生活必须品的购买与饮食之外,没有太多的余钱。 4、您的消费主要在于: A、学习 B、饮食 C、化妆品/游戏 D、服装 E、恋爱 F、旅游 分析与总结:对于女生来说45%用于饮食,化妆、服装占35%,恋爱,旅游占15%,最后剩下5%的用于学习:对男生而言10%-20%左右的用于恋爱,游戏上占15%,剩余的用于饮食与服装。由此可见男女的消费观不一样。 (二)关于人际关系 1、你所打算结识人交朋友的动机是: A、我认为朋友能使我生活愉快。 B、朋友们喜欢我。 C、能帮助我解决问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一、前言 根据我校小学生2010年心理健康调查问卷显示:50.1%的家长没有固定工作,直接影响家庭教育质量。13.4%的家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40.3%的家长与学生沟通不好。46%的学生依赖性强,心理脆弱。15%的小学生生存在交往障碍大部分学生生活优裕,身体早熟,但心理发展不平衡,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针对这种现状,我校提出了“双亲心育”这种新型教育模式:即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指引,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以互相亲近为前提提出的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信任为目标,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对教育者传授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进行心理咨询指导和良好的行为训练。具体说来,即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启迪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和发展方向,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使受教育者努力达到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根据《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书中所指出的正常心理健康标准、基本要求和特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具有稳定的情感;2、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3、具有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多种心理特点;4、智力正常;5、意志力发展好,自控力较强,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二、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主要表现 第一,不同年级均存在着厌学、依赖、困惑等学习心理障碍。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害怕作业多,做作业依赖家长,考试时顾虑重重,致使大脑呈抑制状态。 第二,对人多疑恐惧。表现为心里老是为某些事情焦虑,极度胆小害怕,整天忧心忡忡,情绪不安,似乎总面临什么危险和侵害。遇事很少相信别人,总怕对自己不利,喜欢独处。向往幻想世界,异想天开。 第三,对他人冷漠敌视。表现为常把内心的烦恼、愤恨向他人发泄。殴打、谩骂同学,损坏公物,甚至轻生。 第四,逆反心理严重。表现为不听家长和教师的劝导,故意对着干;当得不到教师和集体的重视时,用恶作剧来显示自己,常常表现出自己年龄、身份能力极不相称的幼稚行为,对别人的议论十分敏感,少言寡语,不愿与同学交往。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综合起来,造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需要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自身四个方面考虑。 首先,整个社会文化氛围上,心理学健康教育知识未全面普及,社会、学校、家庭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够,许多家长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棍棒底下出成绩”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大部分家长采用的是打骂的方式,而不会采用沟通、理解的方式。 其次,学校里面部分教师不善于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忽视情感的交流与引导,教育方式、方法单调、刻板。例如,一位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这位老师为纠正该生的毛病,竟然每次上课都让他站在课桌旁听课,使他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不但没有摘掉“后进生”的帽子,连原有的手工制作特长也丢弃了。 第三,家长缺乏正确合理的教育方法。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已经送到学校,教育孩子就是老师的事情了,对学生放任自流,所以导致学生在学校乖巧听话,回到家后又成为皇帝、公主。经常听到一年级的学生家长说:“这孩子就听你们老师的,老师说一句顶我们说十句。”这也充分说明当今的家长缺少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在第一时间找家长来解决,而是寻找能帮助他们的老师。 第四,小学生自身条件和情感类型的差异。例如,我校有一位父母离异,父亲又是残疾人的一名女学生,因为相貌一般,从上一年级起,学校的文艺节目很少找到她,每当别人出演精彩

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渗透讲解学习

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渗透 南厂街小学三年级二班牛阿楠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途径有很多: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其次,家长要保持愉快的心境。第三,根据家庭生活内容挖掘可渗透的教育因素。第四,尊重孩子,关爱孩子。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 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也就是说,人的健康不仅包括生理健康,同时包括心理健康。著名健康学者马斯乐指出,“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更重要”。 2006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的定义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我们每次谈到心理健康教育总是首先想到其在教学中的渗透,亦或更深层次地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教育似乎仅仅局限在学校以内。然而,家庭是孩子来到社会上接触的第一个集体,给孩子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基础。作为一线教师,结合我对学生和家长的了解,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意义 家庭教育为孩子接受学校教育提供了前提和基础,亦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科学地研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教育中渗透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无论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建设,还是实践指导都具有重大意义。 在家庭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全员性策略,有利于在家庭中营造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根据马卡连柯的平行原理,这种个人的健康的心理会带来集体的积极向上,同时又会反作用于个体,使个体生活在更加宽松健康的环境中。 家庭教育要通过家长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家长不应只是衣食住行的提供者,成绩好坏的评委,或者以暴制暴的后援团,更应成为心理辅导者,帮助孩子身心两方面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在家庭中的渗透是指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有意识地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在授予孩子一定的生活常识、技能、发展他们智力能力的同时,维护和增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并巧妙结合生活实践,针对孩子生活中的问题或者可能出现的问题行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 目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却往往被学习成绩、办事能力、表达能力、身体健康等的提升需求所忽略。教育实践中,我遇到过孩子在学校骂人的情况,除了批评教育孩子以外,及时告知了家长,家长

浅谈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单位:明光市紫阳中学姓名:孙仲辉 国内多种调查提醒我们: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随机抽取的3万名中中学生心理状况的科学检测发现,32%的学生有心理异常表现;又据某种心理测检组检测,只有43%的中小学生自认为朝气蓬勃的,27%的学生认为有心理问题。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首先是学习方面的问题,现在的学生中常有缺乏自信、厌学和学习困难的现象;其次是普遍存在不良性格和行为问题,比较突出的性格问题表现为依赖他人、固执任性,行为问题表现为讥笑别人、说谎、注意力不集中;再次是心理承受能力差,责任心不强,面对难题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受不了委屈、挫折。此外,在情绪、人际交往方面也有明显的问题,有情绪问题的约占10%,人际交往方面突出的问题是自我中心,不遵守集体规则。 近年来,中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导致违法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由此可见,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心理健康确实存在问题,这是不容回避、不争的事实。而造成中学生这些心理问题,与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不开。 (一)学校教育心理水平不高 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层面上来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迟,并且处于推动发展阶段。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程与心理咨询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或者作为点缀,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缺乏科学性和专业性,社会与学校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远没有到位,绝大多数人对此感到神秘和陌生。心理测量工具还有待科学化。个别辅导的方法如咨询还停留在一般的谈话,缺乏一定的咨询技巧,专业化水平不高。特别是专业人员缺乏,也是当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个较大的障碍。 另一方面,我国中学学校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许多教师虽然基本上能够看到学生存在的问题,然而,大部分教师都将之视为品德或思想问题,用德育的方法来处理。如,把孤僻看作脱离集体,把焦虑看成患得患失,把性格内向看作不暴露思想,用简单说教和行政方法加以解决,因此教育效果非常差,甚至

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策划书

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健康从心开始 一、活动背景: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面对着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以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身心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借此开开学之处,我院特举办这次大学生心里健康活动,来帮助同学解决问题,为同学们建立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提供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 二、活动目的: 围绕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以“健康从心开始”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发大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关注心灵成长,积极营造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校园氛围,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各种困惑,并主动探求解决途径,健康快乐成长。 三、活动意义: 1、为学生们创建一个和谐美好校园。心理健康活动可以让同学们意识到校园生活 的丰富多彩,并且学会珍惜,减少不和谐因素。 2、为学生以后学习甚至工作提供了精神上的帮助。活动可以让更多的同学感同身 受,使自己精神层受到良好的教育,为人更加开朗自信。 四、活动时间:2016年5月25日 五、活动地点:待定 六、活动对象:全体学院学生 七、活动流程: 1、在学校橱窗及宿舍区张贴有关心理知识的展示,同时宣传本次活动,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 3、通知各班班长及心理委员,让他们通知本班参与活动的同学于活动日到现场参加活动; 4、在参与同学到达现场前对现场进行布置; 5、在现场放有一纸盒,让有心理困惑的同学将此写在纸条上,并附上联系方式,待过后统一查看并逐一通过联系方式进行解决; 八、游戏规则: 扮时钟游戏: 1、在白板或墙壁上画一个大的时钟模型,分别将时钟的刻度标识出来; 2、找三个人分别扮演时钟的秒针、分针和时针,手上拿着三种长度不一的棍子或其他道具(代表时钟的指针)在时钟前面站成一纵列(注意是背向白板或墙壁,扮演者看不到时钟模型); 3、主持人任意说出一个时刻,比如现在是3小时45分15秒,要三个分别扮演的人迅速的将代表指针的道具指向正确的位置,指示错误或指示慢的人受罚 4、可重复玩多次,亦可有一人同时扮演时钟的分针和时针,训练表演者的判断力和反应能力。 5、最后胜出的一组同学将获得奖品,奖品待定 九、活动经费:各种道具+奖品费用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通过本文研究了解我们学区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虽然有一些令人欣慰的方面,但更多的是让我们引起重视的非心理健康因素,针对这一现状建议,发挥学校心理教育的主导作用,家庭的辅助作用、社会的巩固作用。来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学生心理教育模式。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Elementary student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question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XUE Ximin XUE Yafen (Nine year system school of Paohe Jiaoh e.Jilin 132513) Abstract:Studies through this article understands our school district elementary student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present situation, although has some gratifying aspects, what but are more is lets us cause the value non-psychologically healthy factor, in view of this present situation suggestion, displays the school psychology education the leading role, the family auxiliary function, society's consolidated function. Establishes the school, social, the

浅谈家庭与个体心理健康的关系

浅谈家庭与个体心理健康的关系 ——从精神分析与“家庭排列组合”角度 王宇“你还记得自己小时候的样子吗?”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如此叛逆?” “到这个年龄,你是否也感受到父母当年是如此的辛劳?” 太阳照耀着我们,给我们以温暖和阳光,人们世世代代传承着家庭的角色。我们往往会痴迷于我们自己的成长经历。我们经常也会反思,这说明了人格的动力性。詹姆斯提出“研究异常是理解正常的最好方法”。那么家庭对我们个体心理健康会起什么作用呢? 不论是在子宫中还是出生后,发展中的个体都是个奇迹,人的成长环境与社会、家庭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事实上,我们所有人几乎都在一岁左右开始学会走路,到两岁左右开始学会说话。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参与进行一些社会性游戏。当我们长大成人时,我们都会微笑或哭泣、爱或恨,有时也会思考某一天自己将面临死亡的事实。家庭伴随着我们的一生。 W.古德在其经典社会学著作《家庭》中称:在绝大多数部落社会,亲属关系模式是整个社会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与此相反,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家庭只是整个社会结构的一小部分。不过,家庭在这种社会中仍处于关键地位,特别是将个人与其他社会机构联系起来。例如在家庭内部,儿童就开始社会化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而不仅仅为了自身的需求;即使工业化程度很高的城市社会中,人们有时过着隐

姓埋名、四处漂移的生活,但绝大多数人仍然与其家庭成员交往;即使那些已经获得很高社会地位的人,他们虽然已是成年人,但对父母的批评仍然会感到很介意。总之,社会是通过家庭来取得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反之,家庭也只有在广大社会的支持下才得以继续生存下去。 自19世纪以来,心理学得到迅猛发展。经典的如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疗法、德国心理治疗大师伯特·海宁格创立的用于家庭治疗的“家庭系统排列”等,无一不阐释了家庭对个人心理健康的决定性作用。在这里我们就简单从精神分析与“家庭系统排列”的角度来讨论家庭与个体心理健康的关系。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组成的类型及各成员相互间的关系,包括外部结构即人口结构和内在结构两部分。家庭的外部结构又称家庭的人口结构或家庭的类型,可分为核心家庭、扩展家庭和其他类型家庭等。家庭的内在结构包括权力结构、角色、沟通类型和价值观四个方面。美国社会学家默多克于1949年进一步提出了划分家庭类型的概念。如下:核心家庭,只有父母与未婚子女共同居住和生活。它有三种具体形式:仅由夫妻组成、夫妻加未婚子女(含领养子女)、仅有父或母与子女(单亲家庭)。主干家庭,指父母或一方与一对已婚子女(或者再加其他亲属)共同居住生活。联合家庭,指父母(或一方)与多对已婚子女(或再加其他亲属)共同居住生活,包含子女已成家却不分家。主干家庭与联合家庭又合称扩展家庭。此外,还有其他家庭,包括无父母的未婚子女共同居住、跨代或缺代以及由实体婚姻产生的其他多人共

大学生心理健康节活动策划书(完整版)

策划编号:YT-FS-2596-50 大学生心理健康节活动策 划书(完整版) Develop Detailed Rules Based On Expected Needs And Issues. And Make A Written Plan For The Links To Be Carried Out T o Ensur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Scheme.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大学生心理健康节活动策划书(完整 版) 备注:该策划书文本主要根据预期的需求和问题为中心,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步骤。并对将要进 行的环节进行书面的计划,以对每个步骤详细分析,确保方案的顺利执行。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 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活动主题:我爱我——团结互助,给力心灵,共同成长 二、活动目的: 围绕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以“给力心灵,团结互助,共同成长”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发大学生关注心灵,积极营造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校园氛围,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各种困惑,并主动探求解决途径,健康成长。 三、活动主办:学生工作处心理咨询中心 四、活动承办:院系心理健康部,心理成长协会 五、活动时间:xx年5月3日(5月3日—31日)

六、活动范围:全体学生 七、活动内容及具体安排: (一)宣传篇 1、横幅宣传:出一条横幅(一式两份),宣传本届心理健康节主题。 承办单位:院宣传部、院心理健康部 横幅内容:团结互助,给力心灵,共同成长——湖铁职院第八届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宣(暂定)横幅位置:南院悬挂于j1教学楼前,东院悬挂于篮球场 2、板报宣传:出一期板报,宣传本届心理健康节主题、内容、时间安排等。 承办单位:六系心理健康部 活动要求:六系各出一期板报 板报摆放:南院篮球场、东院教学楼前 3、报纸宣传:出一期报纸(>特刊),宣传本届心理健康节主题、内容、具体活动安排等。 承办单位:大学生心理成长协会《心之桥》编辑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初等教育系初等教育专业2011届林艳红 指导老师:教育学院黄鹤良(助理研究员) 摘要:对于当代小学生来说,心理健康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容于小学。随着全国各地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意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里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分析当代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得出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再提出相应的对策,在恰当的心理科学的有效指导下有序而地开发学生在心理方面的潜能,以期能够达到帮助学生本人以及老师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防止学生进一步产生心理上的异常,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形成并塑造良好的心理人格和素质。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 正文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容。纵观建国后的几十年间,我国的学校教育大多采用的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这其中虽然培养出了众多于国于民有用的大量人才,但这也同时存在着相对更为重视学习成绩、轻视品德教育,重视身体素质、轻视心理素质的不良现象——学生的心理问题较少(部分地方甚至是极少或者不被)受到重视。庆幸的是,在这些年来,随着教育界理念的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以往应试教育中所存在的种种弊端日益被人们所理性认识并承认。为此,我国教育机构的有关人士明确地提出了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口号,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水平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 为关注心理教育成果,了解在我国普遍开展的学校心理教育的大背景下我市小学生的心理状况,我在网络上进行了一些资料的收集,并结合在我实习时采集到的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而是具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时至今日,心理健康已成为作为健康人必备的条件之一。而根据世卫组织的这一定义有学者认为心理健康的本质特征即使是 社会适应良好,因而心理健康就是个体内部与外部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大学生处于一个心理逐渐成熟逐渐从单一的环境走向多元环境的转折时期,因此研究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因对其健康成长具有很大的意义。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复杂而众多,在这里之所以选择家庭因素是基于家庭在个人发展中的根源性和基础性的影响。 1.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直接影响了作为子女的大学生所得到的关爱的程 度和发展的方向。家庭关系主要由父母之间的关系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及子女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构成。良好的家庭关系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保障,在一个充满爱、温暖的、积极地家庭里,利于青少年的人格、情绪自我意识等等方面的发展,反之,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家庭关系里,夫妻关系、父子关系以及母子关系是尤为重要的,当这三个关系达到平衡时,才能使整个家庭关系和谐的发展,促使家庭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对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发展也是起促进作用。但是,当三者的平衡被打破时,

对家庭还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都极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甚至是破坏性的。 1.1单亲家庭(离异,丧亲) 所谓的单亲家庭即是指父母离异,或丧失单亲等原因子女只和父母中一方生活的家庭。对于离婚而言,在离婚之前子女已受到了不和谐的家庭关系的影响。离婚产生的负面影响将直接影响子女的行为和情感。[1]研究表明,父母因感情不和离异的子女常表现出焦虑,睡眠障碍,攻击行为,易激怒,人际关系减少,孤独以及社会退缩。部分甚至会发展成抑郁症,并呈现出人际交往困难的情况。另一个产生单亲家庭的原因即是父母丧亡,这也是巨大的家庭结构的改变。它对家庭成员的影响早已被证实。众多研究表明青少年居丧期间引起的负面效应持续存在,若在青春期丧失和自己同性别的至亲,容易出现延迟性心理反应,尤其以抑郁症较为明显和持久。另外丧亡者与子女的亲密关系不同其影响所持续的时间和强度也不同。 1.2独生子女家庭和非独生子女家庭 研究发现[2](主要依据“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16PF 人格测试”结果),非独生子女和独生子女在心理发展上会呈现出很明显的差异。[3]王光炎等(2005)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在躯体化,敌对,偏执,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九个维度独生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我与家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我与家 活动设计: 1、家庭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在社会中,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矛盾的存在,家庭也不例外。通过填写“家庭写真”问卷和小记者的采访,使学生了解自 己的家庭,认识到家庭矛盾的存在是难免的,是很普遍的。 2、通过情境设置与角色扮演,使学生了解一些影响家庭和谐、引起家庭冲 突的原因,并学会解决家庭矛盾。 3、通过共同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家是爱的港湾,只要对家人充满爱心,任何 矛盾都是可以化解的。 4、当前,独生子女家庭日趋增多,家庭问题也不断涌现。相当一部分家长日夜操劳,给儿女吃好的,穿好的,过份溺爱孩子,只要孩子学习好,考上大学就行。不少学生在家里除了学习之外,对家务事不屑一顾,连“举手之劳”都没干过,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这与素质教育是相违背的。通过短剧表 演,启发学生体验学生父母的辛劳和苦心,向父母奉献爱心。 辅导目的: 1、了解自己的家庭,认识自己与家的关系。 2、认识家庭矛盾产生的原因。 3、学会解决家庭矛盾。

4、学会体谅父母,用行动表达爱心。 辅导方式: 1、讲述与讨论。 2、小记者采访。 3、情境设置与角色扮演。 4、自我表述。辅导前准备: 1、通知学生收集有关描写“家”的语句,每个同学准备三句,越多越好。 2、挑选四个小记者,准备对每个小组的同学进行有关家庭冲突的采访。 3、准备三至四个贴近学生家庭生活的情境,让几个同学编排小品表演。 4、给每个同学准备一份“家庭写真”问卷。 辅导时间:二课时辅导场地:教室辅导步骤: (一)教师讲述:提到家,相信绝大部分同学都会倍感温馨。家到底是什么呢?现在的你也许这样认为:在家中得到满足和幸福的时候,家是乐园;每当与家人发生冲突和矛盾的时候,家又成了牢笼。不管是乐园还是牢笼,家是我们一生都难以割舍的地方。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面对家呢?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也许会找 到答案。 (二)每个同学写三句以上有关“家”的句子。 (三)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份“家庭写真”问卷,让学生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使学生从了解家人的个性及贡献开始,了解自己的家庭,

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策划【三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策划【三篇】 篇1 一、活动背景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的情况受到了社会的广泛的关注。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社会中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群体,在这样的一个阶段正处于逐步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更易发生一些心理问题,因此,我班决定开展心理活动,让更多同学受益与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更积极的生活。 二、活动名称和主题 班级心理健康知识交流座谈会 三、活动目的 为了更好的宣传心理知识,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四、活动内容: 1、班上成员分为六组,每组由六人左右的同学组成。 2、由组织者准备有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问题卡片,提问,小组自由讨论,后选一名代表做回答。 3、各小组自由讨论自己平时生活学习遇到的心理问题,以及如何面对解决的。 4、最后组织者进行总结。 五、活动负责人与参与者 负责人:孙李娜

参与者:11级英语教育一班全体成员 六、活动时间 **年5月27日晚7:OO 七、活动地点 博学南楼教室401 一、活动开展原因: 大学是成才的地方,但这只是对少数充满自信的人来说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自卑。 在大学的校园生活中,人总会有失意的时候,因为佼佼者实在太多了,因此,难免会缺乏自信。 一个人,一量缺乏自信,就会背上思想包袱,就会附上心理阴影,对自己和未来感到一片茫然,缺乏理性认识,最终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 基于以上原因,因此有必要对同学们开展一次增强自信心的讲座。 二、活动主题:扬起自信之帆,搏击人生风浪 三、活动目的:此次活动主要是为了帮助同学们建立自信信念,用自信的帆来战胜学习之海、生活之洋中所遭受的挫折。 四、活动内容: 做传钥匙游戏; 宣读10条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建议。 五、活动负责人:李文周(心理委员)、解佳龙(班长) 六、活动时间:3月17日晚上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应对策略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应对策略 【摘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年龄段不同,存在的问题也有一定差异。造成这些的因素有家庭、学校、社会等,而学校针对这些问题,建议采取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家庭针对这些问题,应做的是加强家长的自身修养和增强作为父母的义务感。当然,学校更应该与社会、家长组成一个统一战线,为培养健康的“未来”而努力。 【关键词】心理健康;学校;家庭教育;应对策略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中出现的热点问题,然而在我国传统教育中又是长期被忽视的。因此,充分认识心理素质培养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及社会所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时期,要让他们健康地成长,不仅仅是指身体上的健康,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美好状态或安全安宁。”我们知道心理上的健康对一个健康的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尤其是正处在发育黄金期的小学生。他们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等心理上的种种矛盾、困惑和斗争,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调节,就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偏差和问题。我国的家庭中有较多数的儿童和青少年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威胁着小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我国心理学卫生专家早就呼吁:为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必须从防治儿童的心理障碍做起,培养儿童良好的心理状态和适应能力,培养儿童的健全人格。 以下的这份调查数据表明了我们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交际、情绪的基本情况良好,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动机扭曲,成就需要低、冷漠孤僻、情感封锁。 ㈠学习习惯、兴趣方面、学习动机扭曲,成就需要低的心理行为现状 统计表明,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中段有41%,高段有29%的小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动机扭曲,因此相当部分学习积极性不高。体现在课堂回答问题上,高段60%会主动回答,积极思考,但相当部分的同学处于被动状态,中段有76%会主动回答,积极性相对要高。对于老师布置作业能认真完成的高段有69%,中段85%,高段学生的学生主动性、积极性有显著差异,高段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应引起重视。 ㈡不良情绪 调查发现,学生在校情绪不良,特别是高段,感到有点烦和不愉快的高达41%,低年级也有10%的学生每天上学心情烦闷,不愉快。这是一个比较严重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第29卷第1期Vo. l 29, No . 1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 rnal ofX i hua U nivers it y (Ph ilosophy&S ocialS ci en ces 2010年2月 Feb. 2010 收稿日期:2009-12-07 :( 女, , 教育与心理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卢勤 (成都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四川成都 610106 摘要:本文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 对整群抽取的成都市某大学2009级5090名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 结果表明:是否独生子女、是否经历重大童年创伤、是否留守、不同的家庭经济状况、不同家庭结构、不同的家庭气氛、不同的父母养育方式, 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关注大学生的家庭背景, 并采取以下对策将学生的家庭因素纳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一是大学新生建档中应纳入人口学资料并重视其重要的预警作用; 二是充分发挥团体心理咨询的作用; 三是主动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 关键词:SCL –90; 心理健康状况; 家庭背景因素 中图分类号:R 395 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8505(2010 01-0107-04 The E ffect of Fa m ily B ackground on College Students M entalH ealth LU Q in

(Psycholog icalH ealt h and Education Center, Chengdu Univers it y, Chengdu, S ic huan , 610106, China Abstrac t :T his paper st udies the e ffect of f am il y backg round on menta l hea lth of co lleg e graduates . T he da ta is collected fro m 5090 underg raduates in 2009appli ed SCL 90and se lf co m piled fa m ily backg round questi onnaire . T he resu lts s how t ha t the d ifference of m ental hea lth scores is sign ificant when m eas u ri ng on the sev en f am il y background d i m ensi ons , such as whether the st udent the on l y ch il d fa m il y or not , whether w ith expe rienced trau m a or not , t he fa m il y econo m ic situati on , fam il y structures , at m ospheres and parenti ng sty l es . Thus , t he educati on of co ll ege students m enta l health shou l d pay attenti on to the ir fam il y background . A nd the suggesti ons are as foll ow s :1 t o put t he de m ographic data form i nto students files for m en tal hea lt h a l ert ; 2 to br i ng t he tea m of psycho log ical counse ling i n t o full p l ay ; 3 to se t up a syste m for co mm un i ca tion bet ween co ll ege and st udents fa m ilies . K ey word s :sy m pto m check list 90; m ental health status ; fa m ily backg round factors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其心理健康状况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教育研究领域也将其作为一个热点来研究探讨。很多高校建立了多级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 如校级心理健康咨询中心院系心理辅导班级心理委员以及学校学生处(心理中心院系班级宿舍等。建立校内多级机制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特别是在防止危机事件的发生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这种只关注校内工作而忽视家庭因素的心理教育管理模式也逐步暴露出一些新问题, 比如, 家长对学校工作不配合, 家校态度不一, 很多家长认为孩 子出了问题就是学校的责任等[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