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美术说课稿(整理完)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13
第一单元第1课《富有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富有创造力的造型艺术》。接下来我会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小结和教学反思几个部分来具体阐述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教材旨在通过欣赏《江山如此多娇》这幅中国美术史上的巨作,了解其创作过程及画家是怎样通过独特的构思和艺术表现手法,融合祖国南北风貌,凸显《沁园春.雪》的主题,使毛主席创作的诗词得到淋漓尽致的演绎。融合了傅抱石先生“抱石皴”奔放、深厚的风格,和关山月先生细致柔和的表现风格,开创了一种崭新的山水画的样式。
教师引领学生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借助实景照片的对比创设欣赏情境、提高视觉感受、加强理解与评述能力,运用体验、比较等教学手段初步了解鉴赏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丰富学生的欣赏技巧、拓展评述内涵,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创造力是人类头特有的一种综合本领,通过欣赏、评述这幅作品充分发挥美术的熏陶作用,让学生产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自豪感和时代自豪感,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为了合理有效的安排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设计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会美术作品的立意与表现。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与自然、文化的多重关系。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产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三、教学重和难点:
1、重点:美术作品的产生离不开生活和创造性构思与技巧。
2、难点:如何理解美术是种“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四、教学思路:
七年级的学生在思维的逻辑性和统筹性上还是比较稚嫩的,虽然在对图形的感性认知上已有一定基础,但是教师仍应强化学生思维的感性特征,创设情感体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愉快的审美体验中逐渐熟悉运用基本的美术语言,了解图画中所涉及的艺术形式,理解作品中所承载的厚重的人文内涵。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能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很短,要想高质量的完成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在一节课中多设计几个教学高潮点,直线思维与发散思维同时强化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主要分为教法和学法两个部分,教法主要是情感导入法,启发和鼓励教学法;学法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学习法和自主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不同肌理的石头、课件。
(二)课堂学习
1.引导阶段
(1)教师活动:以歌曲《祖国万岁》为音乐背景,观看祖国壮丽河山的实景照片的同时和同学们一起欣赏朗诵毛主席的著名诗词《沁园春雪》。
(学生活动:认真倾听、细致观察,适当交流感受。)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教师活动:在黑板上写出“伟大祖国,壮丽山河”,再画出祖国版图的轮廓线。提出问题:这样的文字或图形作为歌颂祖国的壮丽山河的图画可以吗?说说你的观点。(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引发思辨精神,引入本课课题)
(3)教师活动: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也是一种造型艺术。符合化的形象很难传递出深厚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情感上的共鸣就需要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点明主题。
2.发展阶段
(1)分析《江山如此多娇》美术作品的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研究作品里面有哪些祖国美景?学生说出画中的景物之后,再通过课件欣赏与之对应的真实
景物,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讨论作品中的山水景色与真实的景色有什么不同。让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讨论,从而得出“美术作品来源于现实生活”。
(2)教师活动:教师提出设想,为学生命题式的引导:要是让你把祖国的四季、南北的风光、长城、黄河、长江组合到一幅画上,是不是感觉有一定的难度呢?和同学们一起欣赏教材中的绘画作品《江山如此多娇》,教师介绍画幅尺寸、绘画技巧,组织学生对绘画作品进行分析:
○1从构图角度分析:近景、中景、远景分别是什么?
○2从色彩角度分析:画中是怎样体现出季节、时间的?
○3图画中的形象分别具有哪些象征意义?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学会用美术语言描述画面)
(3)拿出几块质地不同的石头,找几位同学触摸之后对其质感进行评价,以便更好地理解画家对山石肌理感的表现。
○1自然山石的幻化——“抱石皴”法。
○2红日的霞光对画面整体气氛的烘托作用。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体验“肌理”的含义,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逐步提高视觉感受,增加对作品的理解与表述能力)
3、展示与讲评阶段
教师活动:现代的新山水画在与人文环境的关系中,都有哪些价值上的创新呢?
(1)再现伟人诗词的豪迈、歌颂革命气概。
(2)作品与所处环境的和谐统一、深化主题。
(3)这幅传世之作的诞生可以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4)美术作品不是照相写实,是需要作者的创造性构思和独特的表现技巧。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4、收拾与整理阶段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完成课本中的活动一:结合课本所欣赏的美术作品,谈一谈自己怎么理解美术是一种创造美的艺术。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拓展思路、评价教学效果,深化对美术作品表现性手法的感悟)整理:美术作品来源于现实生活,它不是照相写实,是需要作者的创造性构思和独特的表现技巧,经过一定的艺术处理、加工、整理,最后高于生活。
(三)课后拓展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和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体味山水画的意境,理解“笔墨当随时代”的意义和命题创作中的巧思与独特技巧表现。课后写出一篇欣赏感悟。
(学生活动:细致观察、积极思考)
(设计意图:深化对美术富于创造力表现的理解,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兴趣)
七、课堂小结:
美术作品的产生,一是源于现实生活的感受,二是需要创造性的构思和独特的表现技巧。美术是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八、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重、难点比较明确,学生对于艺术的再现可能会有比较难理解的情况出现,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的讲解和设法让学生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得到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