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拓展-等值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98 MB
- 文档页数:42
专题复习
等值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一、等值线概述
(一)等值线的含义
某地理要素数值相同各点的连线,叫等值线。
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气候(气温、降水)、水文等
人文地理要素:交通、人口、城市、工业等
①等值线的疏密
同一幅等值线图中,等值线越密,说明单位距离内其变化越大;反之,若等值线越稀疏,说明单位距离内其变化越小。
密集→变率大(陡坡、风力大、温差大等)
稀疏→变率小(缓坡、风力小、温差小等)
②“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
两条相邻的等值线之间若有闭合的等值线,若等值线数值为大的,则其内的值大于该数值;反之,若为小的,则其内的值小于该值。
如上图,甲海拔为:200米<甲<300米,乙海拔为:0米<乙<100米。
(二)等值线的共性
③“凸高为低,凸低为高”规律:
若等值线向数值高处弯曲(凸高),则弯曲处数值低于其两侧数值(为低);反之,若等值线向数值低处弯曲(凸低),则弯曲处数值大于其两侧数值(为高)。
如下图所示:
二、等值线描述方法
•1.单一线状事物描述:
描述角度:走向、延伸方向考虑,如果有拐点要分段描述(1)指出10℃等值线分布特征及原因
参考答案:
①东半段接近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主要受纬度(太阳辐射)因素影响
②西半段呈东北-西南走向,主要受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影响
•2.多条线状事物描述:
宏观整体表现的变化范围和变化趋势
微观上的弯曲、闭合(极值)、疏密
等值线“五读”也可进行描述
①读数值→读递变趋势(总体上从……向……增加或减少)
②读延伸方向和走向→反映其影响因素
③读弯曲→弯曲处较两侧大或小
④读疏密→单位距离内地理事物变化大小
⑤读闭合→地理事物的极高值或极低值分布方位
(2)描述朝鲜半岛冬季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并说出形成该特点的要影响因素。
南部等温线大体与纬线平行;数值从南向北减小;影响因素:纬度中部等温线向南弯曲明显---影响因素:地形地势、海陆热力差异东北部的等温线更密集(或西部和南部相对稀疏);
简述阿留申群岛南侧海域深度线分布特征,并从板块构造学说的角度说明其成因。
(8分)分布特征:数值大,深度大;数值变化大,深度变化幅度大;等深线东西向狭长;等深线密集,坡度陡
成因:该处位于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两大板块碰撞,位置较低密度较大的太平洋板块俯冲
到美洲板块下面,形成凹陷地带为狭长的海沟。
(4分)
三、等温线图的判读及应用
(一)根据等温线数值判读温差大小
等温线稀疏的地区温差小,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温差大。
(1)冬季等温线密集,夏季等温线稀疏。
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
(2)温带等温线密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疏。
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
(3)陆地等温线密集,海洋等温线稀疏。
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表面性质单一且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洋。
(二)根据等温线数值判断海陆位置及月份
根据同纬度海陆间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判断月份及海陆位置。
可根据“一陆南,七陆北”法则来判断,“1月份,全球陆地等温线向南弯曲,7月份,全球陆地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与陆地上正好相反,即“一海北,七海南”。
(见下图)
(三)根据等温线判读影响因素
(1)等温线与纬度方向基本一致。
影响因素:太阳辐射或纬度因素。
(2)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影响因素:海陆分布
(3)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平行。
影响因素:地形、地势。
等温线穿过山脉或高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高的地区;
等温线穿过河谷或低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低的地区。
(四)根据等温线判断寒、暖流
等温线的凸向即就是洋流的流向。
“流向即凸向”
1、寒流:寒流中心水温比同纬度的其他海区低,故等温线向高值凸出
2、暖流:暖流中心水温比同纬度的其他海区高,
故等温线向低值凸出
(五)根据等温线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
陆地上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升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降低。
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山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小;盆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大。
A B 弯曲延伸方向:
思考:A与B处等温线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是什么?
特点:与纬线平行
影响因素:太阳辐射
气温的分布(等温线的判断)
气温的分布
延伸方向:
思考:C处等温线分布的
C
特点及影响因素是什么?
特点:与洋流流向一致
影响因素:洋流
气温的分布
弯曲延伸方向:
思考:D 和E 处等温线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是什么?D
E
特点:海洋与陆地凸向相反影响因素:海陆分布一陆南,七陆北
1.图中的阴影部分代表大陆,另一部分代表海洋,图中等值线表示()
陆地海洋
A.南半球7月等温线
B.南半球1月等温线
C.北半球7月等温线
D.北半球1月等温线
24℃
26℃
28℃
2.右图为山东丘陵地区等温线图,造成这种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洋流4.读下图,已知a>b>0,回答。
若此图为等温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 的温度低于a B.Q 的温度高于b C.P 的地形可能是山丘 D.Q 的地形可能是山丘
a p
b Q
a
b
E
图4
四、等压线图的判读及应用
(一)根据等压线判读气压场类型及天气特征
高压
低压
高压脊-B
低压槽-A
(二)根据等压线判读风向
第一步
在等压线图中,画出经过该点切线并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
第二步
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 45°,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上图所示。
风向:风的来向
(风吹过来的方向)
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三)等压线图中风向和风力的判断方法
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
(四)等压线图中确定冷暖锋的位置
锋面一定存在于低压槽上,冷锋在锋面气旋的西部,暖锋在锋面气旋的东部。
(五)等压线图中判断季节
大陆内部一般为低压,说明是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
大陆内部一般为高压,说明是冬季(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
(六)等压线图中结合风向判断半球
风向偏离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方,北半球;偏离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方,南半球。
五、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
1.判断海陆分布
等降水量线与海岸平行时,降水自沿海向内陆减少。
下图是我国辽宁省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状况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
2.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多雨的为迎风坡,少雨的为背风坡。
右图是我国山东省年等降水量线分布状况,
A地是山地迎风坡,降水多;
B地是山地背风坡,降水少。
3.判断内陆地形(等降水量线呈封闭曲线)
越向中心降水越少,是内陆盆地或山脉的背风坡;
越向中心降水越多,是山脉的迎风坡。
下图是我国新疆年等降水量线分布状况,A地处于伊犁河谷的天山迎风坡,B 地则位于地形封闭的吐鲁番盆地,因此A地降水多于B地。
4.雨岛效应
城区降水量多于郊区:
城区温度较高,形成上升气流,加上多尘埃,水汽容易凝结。
读等降水量线分布图,阴影部分为城区。
读某区域年干燥度等值线图 (年干燥度为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
②、③两地年干燥度有明显差异,其主要原因是与②地相比,③地()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B.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
C.距海近,湿度大,降水丰富
D.地处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
读图描述图示地区降水量总体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4分)
分布特点:自东南向西北递减;中部地区降水偏多(每点1分共2分)
原因:受夏季风影响,东南多西北少;
中部地区受贺兰山影响,地形抬升明显,多地形雨。
(每点1分共2分)(共4分)
2、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地形及地形部位;
3、能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规划水库大坝建设;
1The subjective answer strategy of the terrain feature class.
地形特征类主观题答题策略
思考方向答题思路
地形
地形类型以××为主(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分布××(地形类型)分布于××(方位)
地势
地势高(低);××(方位)高,××(方位)低[或
自××(方位)向××(方位)升高(降低)]
地形平坦(崎岖)或地势起伏大(小)
海岸线海岸线平直;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
特殊地貌喀斯特地貌发育(广布)
练
下图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1.说出渭河平原南北两侧(沿108°E)的地形特征差异。
答案 南侧:以山地为主,地势较高(南高北低),起伏较大。
北侧:以高原为主,地势较低(北高南低),起伏较小。
考点:地形的描述问题
练
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
读图回答2~3题。
2、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
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 】 A.鞍部 B.山谷
C.山脊 D.山顶
3、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
高差可能是【 】A.156米 B.178米 C.220米 D.255米
B C 考点:地形判断与高差计算解析 第2题,黄土高原地处半湿润与半干旱的过渡地区,降水较少,蒸发旺盛,林木密集区只可能分布在海拔较低、水分条件较好的山谷地带。
第3题,根据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相邻间等高线条数为7条,等高距为30米,所以相对高度范围在180~240米之间。
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地貌特征,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图”回答4~5题。
4、图中两条400米等高线之间部分表示的地形单元是【 】A.山脊 B.陡崖 C.断块山脉 D.峡谷
5、图中310米等高线相邻的灰色部分最可能是【 】①崩塌堆积物 ②突出小基岩 ③河中的沙洲 ④低矮的山丘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D A 考点:地形部位判读问题答案 4.D 解析 第4题,图中两条400米等高线处以陡崖的图例进行标注,则两条等高线之间为两侧坡度陡峻的峡谷。
第5题5.A ,310米等高线位于图中陡崖下方,部分与图中代表陡崖的图例重合。
图中灰色部分是导致310米等高线与陡崖图例断断续续分开的原因。
因此灰色部分应是陡崖崩塌后的堆积物或突出的基岩。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 条等
高线,等高距为d ,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
可用下面公式求算:(n—1)d<H<(n+1)d
例证:如图所示,求A 、B 两点间的相对高度。
A 、
B 两点之间有3条等高线,等高距为100m ,利用公式可得A 、B 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为200m<H<4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