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变电站监控概述
- 格式:doc
- 大小:87.50 KB
- 文档页数:24
变电站视频及环境监控系统技术方案一、背景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负责将输送来的高压电力通过变压器降压后分配到各个用户。
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对于变电站的安全和稳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如何有效地实施视频监控和环境监控成为变电站管理的关键。
二、视频监控技术方案1. 摄像设备选择在变电站中,应选择抗干扰性强、高清晰度、远距离监控的摄像设备。
考虑到变电站较为特殊的工作环境,建议选择抗腐蚀、防爆、防震的专业监控摄像头。
2. 视频监控布局针对变电站不同区域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视频监控布局。
重点监控变压器、开关设备等重要区域,确保变电站的安全运行。
3. 视频存储和管理采用网络视频录像机(NVR)对监控视频进行存储和管理,确保监控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同时,设置权限,限制不同人员对监控视频的访问。
4. 远程监控实现对变电站监控画面的远程访问和实时监控,方便管理人员随时掌握变电站的运行情况。
三、环境监控技术方案1. 环境监测设备选择在变电站中,应配置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环境监测设备,及时掌握变电站内部环境的变化。
2. 环境监测布局根据变电站不同区域的需求,合理布置环境监测设备,确保对整个变电站环境的全面监测。
3. 数据采集与分析利用传感器采集环境数据,并将数据传输至监控中心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4. 报警系统建立环境监控报警系统,一旦监测到超出设定阈值的环境参数,系统将自动发出警报,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四、总结变电站视频及环境监控系统技术方案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变电站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通过合理选择监控设备、布局监控点和建立监控系统,可以更好地监测和管理整个变电站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变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
变电站监控系统的功能随着我国电网建设的发展和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自动化技术不断应用到变电站的建设和改造中;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在变电站中的应用,提高了变电站的自动化水平;变电站的建设朝无人值班和少人看守的方向发展。
变电站自动化和无人值班是当今电网调度自动化领域的必然趋势,其发展势头方兴未艾。
无人值班是电力工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型的变电站运行方式,在这种运行方式里,先进技术成分含量大,它集中包含了工业自动化,人工智能分析,通讯等多学科先进技术的结晶,这是科学发展一般规律所直接导致的必然结果。
对原有变电站有步骤地实施无人值守改造势在必行的原因有:①它能更好地适应工业对电能质量的要求。
现代工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对电能的电压水平、频率、纹波系数、供电连续性等指标都有较高的要求,我们电力企业就要适应这种要求,工业自动化以及与之相应的变电站自动化有着信息量大、信息反馈快等人力不能超越的优点。
因此,在变电站中引入工业自动化,实现无人值班是科学的选择;②它是电力企业安全运行的要求,统计表明电力行业的事故中,由人为因素造成的占有一定的比重,实践证明人容易受环境、情绪、疾病等诸多因素影响,因此本身就是一个不可靠因素。
确实有不少事故是由人为误操作引起的,无人值班却可以提高运行可靠性。
从统计的结果看供电局实现变电站无人值班后,误操作事故率明显降低。
③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当无人值班变电站达到一定数量时,就可以实现减人增效。
变电站自动化是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才大规模推广变电站自动化和无人值班这项工作,经过10多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新建变电站全部采用综合自动化技术,常规站逐步向变电站自动化和无人值班过渡的局面。
1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变电站实现全方位的自动化监测、保护、控制和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基于网络化结构下的分层分布式计算机监控系统技术的逐渐趋于成熟,使得每一个变电站不再是电力系统的信息孤岛,逐步形成一个以控制中心为主体的分层、分级操作控制的新型管理模式。
变电站概述电力系统由发电厂,变电站,线路和用户组成,变电站是联系发电厂和用户的中间环节,起着变换和分配电能的作用,变电站根据他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可分为下列四类:1、枢纽变电站:位于电力系统的枢纽店连接电力系统的高压和中亚的几个部分,汇集多个电源点,电压为330~500kV及以上的变电站,称为枢纽变电站。
全站停电后,将引起系统解列,甚至出现瘫痪。
2、中间变电站:高压侧以交换潮流为主,起系统交换功率的作用,或使长距离输电线路分段,一般汇集2~3个电源点,电压为220~500kV,同时又降压供给当地用电,这样的变电站主要起中间环节的作用,所以叫中间变电站。
全站停电后将引起区域网解列。
3、地区变电站:高压侧一般为110~220kV,对地区用户供电为主的变电站,这是一个地区或城市的变电站,全站停电后,仅使该区域中断供电。
4、终端变电站:在输电线路的终端,接近负荷点,高压侧多为110kV,经降压后直接向用户供电即为终端变电站,全站停电后只是用户受到损失。
变电站的构成变电站主要由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构成,一次设备主要包括变压器,母线,高压开关设备,互感器,防雷设备,补偿设备等,二次设备主要包括交直流、UPS一体化智能站内电源系统,通信网络组建及全站同步时钟系统,保护测控、计量系统,合并单元、智能终端系统,智能辅助控制系统等。
一次设备一、变压器:变压器是变电站的中心设备,连接几个电压等级,起着变换电压和传输能量的作用。
变压器一般为三相三绕组结构,也有部分变压器采用自耦变压器,其中第三绕组为三角形接线。
1、铁芯绕组:是变压器的主要部件,称为器身,分别构成了磁路和电路,按照电磁感应原理实现变换电压和传输能量的功能。
2、油箱、储油柜:变压器的器身装在充满变压器油的油箱内,变压器油有绝缘和散热作用,而储油柜骑着储油和补油的作用,确保邮箱内充满油,并减小了油与空气的接触面,减缓油的老化速度。
3、绝缘套管:变压器绕组的引出线从油箱内部引导箱外时必须经过绝缘套管,使引线与邮箱绝缘,绝缘套管主要由中心导电杆和瓷套组成,其结构主要取决于电压等级,10~35kV一般用空心充气套管,60kV采用瓷质冲油套管,110kV及以上采用电容式冲油套管,绝缘套管不但起着绝缘作用,二期负担着固定引线的作用。
一种变电站监控信息自动化验收装置及其验收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变电站监控信息验收的效率和准确性,保证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以下是该装置及其验收方法的详细介绍。
装置介绍:一种变电站监控信息自动化验收装置,主要包括信息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自动验收算法模块和验收报告模块。
该装置采用自动化手段,对变电站监控信息进行全面、准确的采集、分析和验收,提高了验收效率和质量。
1. 信息采集模块:该模块负责从变电站监控系统中采集各种监控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电压、电流、功率、温度、湿度等数据。
该模块能够自动识别监控系统的数据格式和传输协议,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数据处理模块:该模块负责对采集到的监控信息进行预处理,如去噪、标准化等,以提高后续分析的准确性。
同时,该模块还能够对异常数据进行检测和识别,为后续的自动验收算法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3. 自动验收算法模块:该模块采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根据预设的验收标准,对变电站监控信息进行自动分析和评估。
该模块能够快速准确地发现监控信息中的异常和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4. 验收报告模块:该模块根据自动验收算法模块的评估结果,生成验收报告。
验收报告包括但不限于监控信息的整体情况、异常数据分析和解决方案建议等。
该模块能够方便用户快速了解验收结果,并为后续的维护和改进提供依据。
验收方法:使用上述变电站监控信息自动化验收装置,进行变电站监控信息的自动化验收。
具体步骤如下:1. 将变电站监控信息自动化验收装置与变电站监控系统连接,确保信息能够顺利传输。
2. 启动装置,进入自动验收模式。
3. 装置根据预设的验收标准,对监控信息进行自动分析和评估。
4. 根据评估结果,生成验收报告。
5. 用户根据验收报告,对异常数据进行处理和修复,以保证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通过上述验收方法,可以大大缩短变电站监控信息的验收时间,提高验收效率和质量。
同时,自动化验收装置还能减少人为误判和疏漏,提高验收的准确性。
变电站一体化智能监控系统设计解析发表时间:2018-02-26T11:15:09.24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32期作者:张涛张子钰[导读] 摘要:伴随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变电站自动化水平也逐渐提高,变电站一体化智能监控系统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电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山东省济南市 250200 摘要:伴随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变电站自动化水平也逐渐提高,变电站一体化智能监控系统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电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变电站一体化智能监控系统设计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以供参考。
关键词:变电站;一体化;智能;监控系统引言变电站一体化智能监控系统整合了传统变电站的设备检测、监控、维护管理等专业技术系统,是变电站运行和维护一体化的技术平台。
该系统以模块化和标准化为主要原则,为电网运行控制,设备监控及变电站维护提供一站式支撑,对我国智能电网的构建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变电站一体化智能监控系统应用功能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涵盖五类应用功能:运行监视、操作与控制、信息综合分析与智能告警、运行管理和辅助应用,具体如图1所示。
图2系统工作流程分发服务子系统用于节约网络带宽,存储管理子系统根据管理员设定的存储策略自动将需要的录像保存到存储设备中。
平台互联子系统负责音视频数据的转换、传输以及联网过程中的控制命令,为各级应用平台提供联网共享接口。
网络管理服务子系统,维护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该系统了解其运行状态,若出现异常,该系统将自动发出警告信息。
报警服务子系统,远程调用报警主机信息,实现对监控报警联网管理系统内所有报警信号的采集管理,对报警源以及音视频通道进行布防、撤防,完成系统内部联动处理,实现报警信息音视频联动等功能。
2.2固定监控系统设计 SCADA系统与智能监控系统连接,实现可靠的隔离开关操作。
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一、系统概述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以“智能感知和智能控制”为核心,通过各种物联网技术,对全站主要电气设备、关键设备安装地点以及周围环境进行全天候状态监视和智能控制,完成环境、视频、火灾消防、采暖通风、照明、SF6、安全防范、门禁、变压器、配电、UPS等子系统的数据采集和监控,实现集中管理和一体化集成联动,为变电站的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从而解决了变电站安全运营的“在控”、“可控”和“易控”等问题。
二、系统组成(一)、系统架构(二)、系统网络拓扑交换机服务器站端后台机网络视频服务器门禁摄像摄像头户外刀闸温蓄电池在线监测开关柜温度监测电缆沟/接头温度监测SF6监测空调仪表电压UPS温湿度电流烟感电容器打火红外对射门磁非法入侵玻璃破碎电子围栏水浸空调风机灯光警笛警灯联动协议转换器协议转换器协议转换器消防系统安防系统其他子系统TCP/IP 网络上级监控平台采集/控制主机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将各种子系统通过以太网或RS232/485接口进行连接,包括前端的摄像机、各种传感器、中心机房的存储设备、服务器等,并通过软件平台进行集成和集中监视控制,形成一套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
(三)、核心硬件设备:智能配电一体化监控装置PDAS-100系列智能配电一体化监控装置,大批量应用在变电站、开闭所和基站,实践证明产品质量的可靠性,能够兼容并利用现有绝大部分设备,有效保护客户的已有投资。
能够实现大部分的传感器解析和设备控制,以及设备内部的联动控制,脱机实现联动、报警以及记录等功能。
工业级设计,通过EMC4级和国网指定结构检测。
智能配电一体化监控装置是针对电力配电房的电缆温度以及母线温度无线检测,变压器运行情况以及油温检测、配电、环境、有害气体以及可燃气体和腐蚀性气体检测、安防、消防、采暖通风除湿机控制、灯光控制以及门禁而设计生产的一款产品。
它通过以太网TCP/IP 或者GPRS/3G/4G 网络,主要解决分布式无人值守配电房的监控和管理问题。
变电站监控系统设计变电站监控系统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涉及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和高效管理。
一个完善的监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变电站内的各种设备状态,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变电站监控系统设计的基本框架和关键要素。
首先,设计监控系统时,需要考虑系统的整体架构。
通常,监控系统由数据采集层、数据传输层、数据处理层和用户界面层组成。
数据采集层负责从变电站的各个设备中收集数据,包括电压、电流、功率、温度等关键参数。
数据传输层则负责将这些数据安全、高效地传输到监控中心。
数据处理层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便于监控人员理解和操作。
用户界面层为监控人员提供直观的操作界面,使他们能够方便地查看数据、发出指令和管理整个系统。
其次,监控系统的设计必须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采用高精度的传感器和可靠的数据采集设备。
同时,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也至关重要,这通常通过加密技术和安全协议来实现。
此外,系统还应具备良好的容错机制,以应对可能的设备故障或网络中断。
再次,监控系统的设计还应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升级,监控系统也需要能够适应新的设备和新的技术。
因此,设计时应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使得系统的各个部分可以独立升级和替换,而不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
此外,监控系统的用户界面设计也是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用户界面应该直观、易用,能够提供清晰的数据展示和操作指引。
这通常涉及到图形化的设计,如仪表盘、趋势图、报警系统等,以便监控人员能够快速识别和响应各种情况。
最后,监控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是设计中不可忽视的要素。
这不仅涉及到硬件的选型和配置,还包括软件的稳定性和系统的冗余设计。
例如,可以采用双电源供电、双网络备份等措施,以确保监控系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稳定运行。
综上所述,变电站监控系统的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它需要综合考虑系统的架构、数据的准确性、系统的可扩展性、用户界面的易用性以及系统的可靠性等多个方面。
变电站设备监控信息点表1. 引言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对电能的传输、分配和变换。
为了确保变电站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对变电站设备进行监控是必不可少的。
变电站设备监控信息点表是一个重要的工具,用于记录变电站设备的监控点位信息,并对其进行管理和维护。
本文将详细介绍变电站设备监控信息点表的相关内容。
2. 变电站设备监控信息点表的定义变电站设备监控信息点表是一个用于记录变电站设备监控点位信息的表格。
它包含了各个设备的监控点位名称、位置、类型、参数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通过对变电站设备监控信息点表的维护和管理,可以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和异常,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维护,保障变电站的正常运行。
3. 变电站设备监控信息点表的内容变电站设备监控信息点表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监控点位名称监控点位名称是对变电站设备监控点位进行唯一标识的名称。
它通常由设备类型、设备编号和监控参数组成。
例如,一个变压器的监控点位名称可以是“变压器01-温度”。
3.2 监控点位位置监控点位位置指的是变电站设备监控点位所在的具体位置。
它可以包括变电站的几何位置和电气位置等信息。
例如,一个监控点位的位置可以是“220kV变电站一楼变压器区”。
3.3 监控点位类型监控点位类型是指变电站设备监控点位所属的设备类型。
常见的监控点位类型包括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避雷器等。
根据设备类型的不同,监控点位的参数和监控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3.4 监控参数监控参数是指对变电站设备进行监控和诊断的参数。
它包括电压、电流、温度、湿度、压力等各种物理量。
监控参数的选择和设置应根据设备类型、工作环境和监控要求等因素进行合理调整。
3.5 其他相关信息除了上述内容,变电站设备监控信息点表还可以包括其他相关信息,如设备制造商、设备型号、设备安装日期、设备维护记录等。
这些信息对于设备管理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工作人员进行更好的设备管理和维护。
山西省电力公司文件晋电科信〔2012〕264号关于转发国家电网公司《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功能规范》等两项标准的通知所属各供电公司,超高压公司,电通中心,电网工程指挥部,电力科学研究院,大同电校,送变电公司,供电承装公司:现将国家电网公司印发的《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功能规范》和《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建设技术规范》(国家电网科〔2012〕143号)两项企业标准转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并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1—附件:关于印发《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功能规范》等两项标准的通知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二日—2—主题词:能源变电站系统规范通知山西省电力公司办公室2012年2月22日印发—3—国家电网公司文件国家电网科〔2012〕143号关于印发《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功能规范》等两项标准的通知总部各部门、各分部,公司各单位: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管理办法》规定,《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功能规范》和《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建设技术规范》等两项标准已经通过审查,现批准为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并予以印发,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1—附件:1.Q/GDW678-2011《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功能规范》及编制说明2.Q/GDW679-2011《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建设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二○一二年二月七日主题词:科技变电站监控系统标准通知国家电网公司办公厅2012年2月7日印发—2—ICS29.240Q/GDW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678—2011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功能规范Function specifications for integrated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systemof smart substation2012-02-07发布2012-02-07实施国家电网公司发布Q/GDW678—2011目次前言 (I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2)4符号、代号和缩略语 (2)5总则 (3)6数据采集 (3)6.1总体要求 (3)6.2电网运行数据采集 (3)6.3设备运行信息采集 (4)7运行监视 (5)7.1总体要求 (5)7.2电网运行监视 (5)7.3设备状态监视 (5)7.4可视化展示 (6)7.5远程浏览 (6)8操作与控制 (6)8.1总体要求 (6)8.2站内操作与控制 (7)8.3调度操作与控制 (8)8.4防误闭锁 (8)8.5顺序控制 (8)8.6无功优化 (8)8.7智能操作票 (9)8.8操作可视化 (9)9信息综合分析与智能告警 (9)9.1总体要求 (9)9.2数据辨识 (9)9.3智能告警 (10)9.4故障分析 (10)10运行管理 (10)10.1总体要求 (10)10.2源端维护 (10)10.3权限管理 (10)10.4设备管理 (11)10.5保护定值管理 (11)10.6检修管理 (11)11辅助应用 (11)IQ/GDW678—201111.1总体要求 (11)11.2电源监测 (11)11.3安全防护 (11)11.4环境监测 (12)11.5辅助控制 (12)12信息传输 (12)12.1总体要求 (12)12.2站内信息传输 (12)12.3站外信息传输 (12)附录A(规范性附录)信息命名规范 (14)附录B(规范性附录)告警信息分类规范 (16)附录C(资料性附录)智能告警简报 (18)附录D(资料性附录)故障分析报告 (19)编制说明 (21)IIQ/GDW678—2011前言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环节,一体化监控系统是智能电网调度控制和生产管理的基础,是大运行体系建设的基础,是备用调度体系建设的基础。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1 / 24 第一章 变电站监控技术概述 第一节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概述 一、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 综合利用计算机、远动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监视、控制和协调电力系统地运行状态,及时处理影响整个系统正常运行地事故和异常现象,实现电力系统调度管理自动化.b5E2RGbCAP 1.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原理框图
调度中心主站系统 远动通道 厂站端系统 2.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组成 <1>信息收集和执行子系统.在各发电厂、变电所收集各种信息(所>端,设有微型计算机为核心地远方终端(Remote Terminal Unit, RTU>或综合自动化系统,所传送地信息已经过预处理.同时,这个子系统接受上级控制中心发来地操作、调节或控制命令,例如开关操作,起停机组,调节功率等等命令.在接到命令后,或者直接作用于控制机构,或者按一定地规律将命令转发给各被控设备.p1EanqFDPw
人机联系 子系统
计算机网络子系统 前置机系统 厂站系统 1 厂站系统2 厂站系统i
厂站系统n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2 / 24 <2>信息传输子系统.厂站端将收集到地信息通过传输媒介送到调度控制中心;调度中心地命令也通过传输媒介发送到厂站端.传输媒介有电力载波、微波、光纤、同轴电缆、公共话路等.DXDiTa9E3d <3>信息处理子系统.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核心,对收集到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为监视和分析计算电力系统运行状态提供正确地数据.分析计算地结果为运行人员提供控制决策地依据,或者直接实现自动控制.这种分析计算主要有:RTCrpUDGiT ① 为调节系统频率和电压地电能质量计算; ② 经济调度计算; ③ 安全监视和安全分析计算. 计算机还可用于完成日发电计划编制、检修计划编制、统计计算等工作. <4>人机联系子系统.用以向运行人员显示和输出信息,同时也接受运行人员地控制和操作命令.通过这一子系统,使运行人员与电力系统及其控制系统构成一个整体.人机联系设备包括图形显示器及其控制台和键盘、模拟盘、制表或图形打印机、记录器(仪>、调度模拟屏等.5PCzVD7HxA 二、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地主要功能和技术指标 1.数据采集和监视控制 SCADADataAcquisition)jLBHrnAILg <1)监视:对电力系统运行信息地采集、处理、显示、告警和打印,也包括对异常或事故地自动识别.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3 / 24 <2)控制:通过人机联系工具,对断路器、隔离开关、静电电容器组等设备进行远方操作地开环性控制. <3)监视和控制地主要内容: 1)数据采集:信息测量;信息传输;数据检查;下行命令信息缩.xHAQX74J0X 2)数据预处理:测量量处理;状态量处理;数据计算;监视点状态标记. 3)安全监视和告警处理:信息展现;越限判断;报警处理;失电元件处理;故障判断和定位. 4)气象信息地接收和处理. 5)制表打印. 6)人工远方操作:单个开关地操作;预定义控制序列成长;操作决策指导. 7)故障过程信息记录:事件顺序记录;事故追忆记录;故障波形记录. 8)统计计算9)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 10)人机联系. 11)数据管理:实时数据库;历史数据库.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4 / 24 2.自动发电控制/经济调度控制 AGC/EDCGeneration Control / Economic Dispatching Control)LDAYtRyKfE <1)AGC ① SCADA功能 ② 控制发电机组出力,跟踪负荷变化,使频率不变. ③ 控制发电机组出力,使联络线交换功率恒定不变. ④ 同时满足②、③.Zzz6ZB2Ltk <2)EDC 在给定地电力系统运行方式中,在保证频率质量地条件下,以全系统地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将有功负荷需求分配于各可控机组,并在调度过程中考虑安全可靠运行地约束条件.dvzfvkwMI1 例如: 电力负荷变化 负荷分布变化 网损变化 发电出力调整 3.能量管理系统 EMS在SCADA基础上,增加电力系统功能更强地应用软件.其主要内容为: (1) AGC/EDC; (2) 电力系统状态估计SE:根据冗余地测量值,估计电网地实际状态,获得完备地数据,提供给高级应用软件使用.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5 / 24 (3) 电力系统安全分析SA:静态安全分析;动态安全分析. (4) 电力系统安全控制; (5) 电力系统稳定控制; (6) 电力系统潮流优化; (7) 电力系统实时负荷预报:长期预报;中长期预报;短期预报;超短期预报. (8) 调度员模拟培训DTS. 4.电力系统调度信息及实时性要求 <1)实时信息 1)遥信信息: 断路器分合状态; 隔离开关分合状态; 变压器分接头位置; 继电保护动作和自动装置动作状态; 事故总信号等 2)遥测信息 有功功率P 无功功率Q 母线电压U 线路电流I 系统频率F 电能脉冲M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6 / 24 变压器油温T等 3)遥控命令 断路器合闸/分闸命令 发电机开机/停机命令 电容器投入/切除命令 其他命令 4)遥调命令 发电机有功出力调整 变压器分接头位置调整 其他电力设备地调整 <2)批次信息:运算结果;管理服务数据等. <3)水情信息:水情气象信息等. <4)信息传输地实时性要求1)断路器变位信息:1秒内送到主站,3秒内上显示器显示. 2)遥测量采集周期:重要量3秒;次要量6秒;一般量20秒;慢变量若干分钟. 3)事件顺序记录SOE:站内≤10ms行遥信状态检测);站间≤20ms. 4)遥测总误差:E≤1.5%. 5)画面响应时间:T≤3—5秒<80%以上画面小于3秒). 6)远动设备地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8760小时. 7)系统可用率:≥99.8%.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7 / 24 8)比特差错率:P≤10-4 第二节 变电站监控地基本功能要求 随着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地迅速发展,使变电站地监视和控制发生了根本地变化,传统地监视和控制方式已被现代化地监视和控制技术所取代.变电站监视和控制地功能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rqyn14ZNXI 一、数据采集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采集地数据主要包括模拟量、状态量和脉冲量等. 1.模拟量地采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需采集地模拟量主要是:变电站各段母线电压、线路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主变压器电流、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电容器地电流、无功功率,馈出线地电流、电压、功率以及频率、相位、功率因数等.此外,模拟量还包括主变压器油温、直流电源电压、站用变压器电压等.EmxvxOtOco 对模拟量地采集,有直流采样和交流采样两种方式.直流采样即将交流电压、电流等信号经变送器转换为适合于A/D转换器输入电平地直流信号;交流采样则是指输入给A/D转换器地是与变电站地电压、电流成比例关系地交流电压信号.由于交流采样方式地测量精度高,免调校,已逐渐被广泛采用.SixE2yXPq5 2.状态量地采集.变电站监控系统采集地状态量有:变电站断路器位置状态、隔离开关位置状态、继电保护动作状态、同期检测个人收集整理资料, 仅供交流学习, 勿作商业用途 8 / 24 状态、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地位置状态、变电站一次设备运行告警信号、网门及接地信号等.对于采用无人值班地综合自动化系统来说,除了一次系统以外地二次系统设备运行状态也是遥信状态量地重要来源.6ewMyirQFL 这些状态信号大部分采用光电隔离方式输入,系统通过循环或周期性扫描采样获得,其中有些信号可通过“电脑防误闭锁系统”地串行口通信而获得.对于断路器地状态采集,需采用中断输入方式或快速扫描方式,以保证对断路器变位地采样分辨率能在5ms2ms )之内.对于隔离开关位置状态和分接头位置等开关信号,不必采用中断输入方式,可以用定期查询方式读入计算机进行判断.至于继电保护地动作状态往往取自信号继电器地辅助触点,也以开关量地形式读入计算机.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大多数具有串行通信功能,因此其保护动作信号可通过串行口或局域网络通信方式输入计算机,这样可节省大量地信号连接电缆,也节省了数据采集系统地输入、输出接口量,从而简化了硬件电路.kavU42VRUs 3.脉冲量地采集.脉冲量指电能表输出地一种反映电能流量地脉冲信号,这种信号地采集在硬件接口上与状态量地采集相同.y6v3ALoS89 众所周知,对电能量地采集,传统地方法是采用感应式地电能表,由电能表盘转动地圈数来反映电能量地大小.这些机械式地电能表,无法和计算机直接接口.为了使计算机能够对电能量进行计量,开发了电能脉冲计量法.这种方法地实质是传统地感应式地电能表与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