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三角形角度的计算专题知识讲解

最新三角形角度的计算专题知识讲解

最新三角形角度的计算专题知识讲解
最新三角形角度的计算专题知识讲解

三角形角度的计算专题

一、 选择题

1.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80°,则其底角是( )

A .100°

B .100°或40°

C .40°

D .80°

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80°,则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 ) A .40° B .50° C .60° D .30°

3.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80°,则其底角是( )

A .100°

B .100°或40°

C .40°

D .80°

4.如图2,△ABC 中,∠ABC 与∠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F ,过点F 作DE ∥BC 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那么下列结论:①△BDF 和△CEF 都是等腰三角形;②DE=BD+CE ;③△ADE 的周长等于AB 与AC 的和;④BF=CF .其中正确的有( )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 D .①

E

D

C A

B

H

E

D

C

A

B H

F

G

4题 5题

5.如图,C 、E 和B 、D 、F 分别在∠GAH 的两边上,且AB=BC=CD=DE=EF ,若∠A=18°,则∠GEF 的度数是( )

A .80°

B .90°

C .100°

D .108°

二、填空题

6.已知等腰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度数为30°,那么它的底角的度数是_________. 7.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是底角的4倍,则它的顶角是________. 8.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0°,求底角的度数

9.已知:△ABC 中,AB=AC ,BD 是AC 上的高,且∠CBD=35°,则∠A= . 10.如图,△ABC 中AB=AC ,EB=FC BD =CE ,∠A=52°,则∠DEF 的度数是____ 11.如图,D 、E 在BC 上,AD=BD ,AE=CE ,若∠ADE=45°,∠AED=110°, 则∠B= ,∠C= ; 若∠ADE=40°,则∠BAC= ;

若∠BAC=120°,则∠DAE= . 12. 如图,∠B=∠D=90°,C 是BD 的中点,MC 平分∠AMD ,∠DCM=35°,∠CAB 是

第10题 第11题

A B C D

E

F

12D

A

C

B

M 第12题

三、解答题

1、已知,△ABC ≌△ADE,∠CAD=10°,∠BAE=120°∠B=∠D=25°,求∠ACB 的度数

2、如图,△ABC ≌△AED ,∠E=∠B,∠C=∠ADE,若∠BAD=40°,∠EAC=4∠BAD,

(1)求∠DAC 的度数 (2)求∠BDE 的度数

3、 4、

5.已知:如图,CF ⊥AB 于E ,且AE=EB ,已知 ∠B=40°,求∠ACD, ∠DCF 的度数.

B D A

E C

第2题图 A B C

D E 第1题图

5.如图,已知AB=AC, ∠A=40°,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求∠DBC 的度数.

6.如图,已知:在中,, .求:的度数

.

7.如图,已知:在中,,,,求

的度数

.

8.如图,△ABC中,AB=AC,∠BAC=120°,AD⊥AC交BC?于点D,?求证:?BC=3AD.

D C

A

B

9.如图,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在AC边外侧作AD=BC,求∠BDC的大小.

10.如图,AB=AC,DA=DE,BC=BE=BD,求∠A的度数;

11.如图,AE=AC=AD,BD=BA,CB=CE,求∠ABD的度数;

关于三角形有关角度的计算(本训练重视基础和能力)

关于三角形有关角度的计算(本训练重视基础和能力) 【题1】等腰三角形ABC ,AB=AC ,在边AB 上有一点D ,AD=BC ,角A=20度,求角BDC 的度数。 【题2】等腰三角形ABC ,顶角C=20°,D 、E 分别在CA 和CB 上,∠EAB=70°,∠DBA =60°,求∠DEA 度数。 【题3】已知AB=AC ,∠A=20°,∠ABD=10°,∠BDE=20°,求∠ACE 的度数。 【题4】等腰三角形ABC 中,顶角B=20°,分别在BC 和AB 上取点D 、E ,使角DAC=60°,角ECA=50°,求角ADE 的度数。 【题5】在三角形ABC 中,AB =AC ,角A =20度。AB 的中垂线交AC 于E ,点D 在AB 上,且BD =BC 。求角DEB 的度数。 【题6】等腰三角形,顶角为80度,从一个底角引出与底边夹角成10度的线,从另一个底角引出与底边夹角成20度线,两线相交的交点与该等腰三角形顶点的连线与等腰三角形的腰的夹角是多少? 【题7】已知:在△ABC 中,AB=AC ,∠BAC=80°,P 为三角形内一点,若∠PBC=10°, ∠PCB=30°,求∠PAB 的度数。 P C A B

【题8】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A=80°。三角形ABC内有一点P,∠PBC=40°,∠PCB=30°,求∠APC。 【题9】等腰三角形ABC中,AB=BC,∠B=80°。三角形ABC内有一点P,∠PAC=40°,∠PCA=30°,求∠BPC。 【题10】在等腰梯形ABCD中,AB=CD,E是腰AB上一点,已知BC=BE,∠ABC=80°, ∠BDC=40°。∠ADE等于多少度 【题11】已知:?ABC,AB=AC,∠ABP=30?,∠CBP=40?,∠ACP=50?, ∠BCP=20?,求:∠CAP的度数。 【题12】已知:?ABC,AB=AC,∠ABP=30?,∠CBP=40?,∠ACP=50?, ∠BCP=20?, 求证:AP=BP+PC。

相似三角形中学考试题(题型类)

相似三角形 1.如图,已知AB CD EF ∥∥,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AD BC DF CE = B . BC DF CE AD = C . CD BC EF BE = D . CD AD EF AF = 2.如图所示,给出下列条件: ①B ACD ∠=∠; ②ADC ACB ∠=∠; ③AC AB CD BC =; ④2AC AD AB = 其中单独能够判定ABC ACD △∽△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3.已知△ABC ∽△DEF ,且AB :DE=1:2,则△ABC 的面积与△DEF 的面积之比为( ) A .1:2 B .1:4 C .2:1 D .4:1 4.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2,D E 是它的中位线,则下面四个结论: (1)DE=1,(2)△CDE ∽△CAB ,(3)△CDE 的面积与△CAB 的面积之比为1:4. 其中正确的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A B D C E F 1题 A C D B (第2题图)

【参考答案】 1. A 2. C 3. B 4. D ◆考点聚焦 1.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黄金分割、相似图形有关概念及性质. 2.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及条件,?并能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掌握图形位似的概念,能用位似的性质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4.掌握用坐标表示图形的位置与变换,在给定的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或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灵活运用不同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备考兵法 1.证明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常用的有三个,到底用哪个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要注意基本图形的应用,如“A 型”“X 型”“母子型”等. 2.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关键是要先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识别或作出相似三角形,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并回答实际问题,注意题目的解一定要符合题意. 3.用直角坐标系中的点描述物体的位置,用坐标的方法来研究图形的运动变换,是较为常见的考法,要注意训练. ◆考点链接 一、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三边对应成_________,三个角对应________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 若DE ∥BC (A 型和X 型)则______________. 2. 射影定理:若CD 为Rt △ABC 斜边上的高(双直角图形) 则Rt △ABC ∽Rt △ACD ∽Rt △CBD 且AC 2 =________,CD 2 =_______,BC 2 =__ ____. E A D C B E A D C B A D C B 3. 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__________. 4. 两边对应成_________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初三《相似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相似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1、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三角形叫相似三角形。 如△ABC 与△A /B /C /相似,记作: △ABC ∽△A /B /C / 。 相似三角形的比叫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既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也是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注意:(1)相似比是有顺序的。 (2)对应性,两个三角形相似时,通常把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这 样写比较容易找到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和对应边。 (3)顺序性: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是有顺序的,若△ABC ∽△A /B /C /, 相似比为k ,则△A /B /C /与△ABC 的相似比是1 k 知识点2、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的关系 (1)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是相似比为1的相似三角形。 (2)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两个等腰三角形不一定相似。 (3)二者的区别在于全等要对应边相等,而相似要求对应边成比例。 知识点3、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1. 比例线段的有关概念: 在比例式 ::中,、叫外项,、叫内项,、叫前项,a b c d a b c d a d b c a c ==() b 、d 叫后项,d 叫第四比例项,如果b=c ,那么b 叫做a 、d 的比例中项。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和BC ,使AC 2 =AB ·BC ,叫做把线段AB 黄金分割,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 2. 比例性质: ①基本性质: a b c d ad bc =?= ②合比性质:±±a b c d a b b c d d =?= ③等比性质: ……≠……a b c d m n b d n a c m b d n a b ===+++?++++++=()0 3.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已知l1∥l2∥l3, A D l1 B E l2 C F l3 可得 EF BC DE AB DF EF AC BC DF EF AB BC DF DE AC AB EF DE BC AB =====或或或或等.

专题21 解三角形(知识梳理)(新高考地区专用)(原卷版)

专题21 解三角形(知识梳理) 一、知识点 1、正弦定理: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 (其中R 为ABC ?的外接圆的半径) 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A R a sin 2?=,B R b sin 2?=,C R c sin 2?=; ②R a A 2sin =,R b B 2sin =,R c C 2sin =; ③C B A c b a sin :sin :sin ::=; ④C c B b A a C B A c b a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 2、三角形面积定理:A bc B ac C ab S ABC sin 21sin 21sin 21?=?=?= ?; r c b a S ABC )(2 121++=?=?高底; (其中r 为ABC ?的内切圆的半径) 3、余弦定理:A bc c b a cos 22 22?-+=?bc a c b A 2cos 2 22-+=; B ac c a b cos 22 22?-+=?ac b c a B 2cos 2 22-+=; C ab b a c cos 22 22?-+=?ab c b a C 2cos 2 22-+=; 4、射影定理:B c C b a cos cos ?+?=,A c C a b cos cos ?+?=,A b B a c cos cos ?+?= 5、设a 、b 、c 是ABC ?的角A 、B 、C 的对边,则:①若222c b a =+,则 90=C ; ②若222c b a >+,则 90C 。 6、三角形解的个数的讨论 A ∠为锐角 A ∠为钝角或直角 b a A b < b a ≤

三角形角度的计算专题

三角形角度的计算专题 一、 选择题 1.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80°,则其底角是( ) A .100° B .100°或40° C .40° D .80° 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80°,则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 ) A .40° B .50° C .60° D .30° 3.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80°,则其底角是( ) A .100° B .100°或40° C .40° D .80° 4.如图2,△ABC 中,∠ABC 与∠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F ,过点F 作DE ∥BC 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那么下列结论:①△BDF 和△CEF 都是等腰三角形;②DE=BD+CE ;③△ADE 的周长等于AB 与AC 的和;④BF=CF .其中正确的有( )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 D .① E D C B H F E D C A B H F G 4题 5题 5.如图,C 、E 和B 、D 、F 分别在∠GAH 的两边上,且AB=BC=CD=DE=EF ,若∠A=18°,则∠GEF 的度数是( ) A .80° B .90° C .100° D .108° 二、填空题 6.已知等腰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度数为30°,那么它的底角的度数是_________. 7.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是底角的4倍,则它的顶角是________. 8.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0°,求底角的度数 9.已知:△ABC 中,AB=AC ,BD 是AC 上的高,且∠CBD=35°,则∠A= . 10.如图,△ABC 中AB=AC ,EB=FC BD =CE ,∠A=52°,则∠DEF 的度数是____ 11.如图,D 、E 在BC 上,AD=BD ,AE=CE ,若∠ADE=45°,∠AED=110°, 则∠B= ,∠C= ; 若∠ADE=40°,则∠BAC= ; 若∠BAC=120°,则∠DAE= . 12. 如图,∠B=∠D=90°,C 是BD 的中点,MC 平分∠AMD ,∠DCM=35°,∠CAB 是 第10题 第11题 A B C D E F 12 D A C B M 第12题

(完整版)相似三角形知识点与经典题型

相似三角形知识点与经典题型 知识点1 有关相似形的概念 (1)形状相同的图形叫相似图形,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的是相似三角形. (2)如果两个边数相同的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这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 边形.相似多边形对应边长度的比叫做相似比(相似系数). 知识点2 比例线段的相关概念 (1)如果选用同一单位量得两条线段b a ,的长度分别为n m ,,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是 n m b a =,或写成n m b a ::=.注:在求线段比时,线段单位要统一。 (2)在四条线段d c b a ,,,中,如果b a 和的比等于d c 和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d c b a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注:①比例线段是有顺序的,如果说a 是d c b ,,的第四比例项,那么应得比例式为:a d c b = .②()a c a b c d b d ==在比例式::中, a 、d 叫比例外项, b 、 c 叫比例内项, a 、c 叫比例前项,b 、 d 叫比例后项,d 叫第四比例项,如果b=c ,即 a b b d =::那么b 叫做a 、d 的比例中项, 此时有2 b ad =。 (3)黄金分割: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BC AC BC AC >,且使AC 是BC AB 和的比例中项,即 2AC AB BC =?,叫做把线段AB 黄金分割,点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其中AB AC 2 1 5-= ≈0.618AB .即 AC BC AB AC == 简记为:1 2 长短==全长 注:黄金三角形:顶角是360 的等腰三角形。黄金矩形:宽与长的比等于黄金数的矩形 知识点3 比例的性质(注意性质立的条件:分母不能为0) (1) 基本性质: ①bc ad d c b a =?=::;②2 ::a b b c b a c =?=?. 注:由一个比例式只可化成一个等积式,而一个等积式共可化成八个比例式,如bc ad =,除 了可化为d c b a ::=,还可化为d b c a ::=,b a d c ::=,c a d b ::=,c d a b ::=,b d a c ::=,a b c d ::=,a c b d ::=. (2) 更比性质(交换比例的内项或外项): ()() ()a b c d a c d c b d b a d b c a ?=?? ?=?=?? ?=??, 交换内项,交换外项. 同时交换内外项 (3)反比性质(把比的前项、后项交换): a c b d b d a c =?=. (4)合、分比性质: a c a b c d b d b d ±±=?=. 注:实际上,比例的合比性质可扩展为:比例式中等号左右两个比的前项,后项之间

相似三角形知识点归纳(全)

《相似三角形》—中考考点归纳与典型例题 知识点1 有关相似形得概念 (1)形状相同得图形叫相似图形,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得就是相似三角形、 (2)如果两个边数相同得多边形得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这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 边形、相似多边形对应边长度得比叫做相似比(相似系数)、 知识点2 比例线段得相关概念、比例得性质 (1)定义: 在四条线段中,如果得比等于得比,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注:①比例线段就是有顺序得,如果说就是得第四比例项,那么应得比例式为:、 ② 核心内容: (2)黄金分割:把线段分成两条线段,且使就是得比例中项,即,叫做把线段黄金分割,点叫做线段得黄金分割点,其中≈0、618、即 简记为: 注:①黄金三角形:顶角就是360 得等腰三角形 ②黄金矩形:宽与长得比等于黄金数得矩形 (3)合、分比性质:。 注:实际上,比例得合比性质可扩展为:比例式中等号左右两个比得前项,后项之间 发生同样与差变化比例仍成立、如:等等、 (4)等比性质:如果, 那么、 知识点3 比例线段得有关定理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 已知A D∥BE ∥C F, 可得 AB DE AB DE BC EF BC EF AB BC BC EF AC DF AB DE AC DF DE EF ===== 或或或或等。 特别在三角形中: 由DE ∥B C可得: 知识点4 相似三角形得概念 (1)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得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相似用符号“∽”表示,读作“相似于” 。相似三角形对应边得比叫做相似比(或相似系数)、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注:①对应性:即把表示对应顶点得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 ②顺序性:相似三角形得相似比就是有顺序得。 ③两个三角形形状一样,但大小不一定一样、 ④全等三角形就是相似比为1得相似三角形、 (2)三角形相似得判定方法 B

高考解三角形专题(一)及答案

解三角形专题 1.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若1,3 a b B π ===,则A = ( ) A. 12π B. 6π C. 3π D. 2 π 2.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S 表示ABC ?的面积,若 () 2 2214 S b c a = +-,则A ∠=( ) A. 90? B. 60? C. 45? D. 30? 3.在ABC ?中,若sin 2sin cos A B C =,且 ()()3b c a b c a bc +-++=,则该三角形的形状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4. 在 中,内角为钝角, , , ,则 ( ) A. B. C. D. 5.在中,若,,则的周长为( )C A . B . C. D . 6. 在锐角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且、、成等差数列, 则面积的取值范围是 7.已知锐角的内角 的对边分别为 ,且 ,则 的最大值为 __________. 8.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且,,则的最小值为 . 9.在 中,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已知 . (1)求角的大小; (2)若的面积,为边的中点,,求. ABC △23 C π = 3AB =ABC △6sin 33A π?? + + ?? ?6sin 36A π??++ ???33A π??++ ???36A π? ?++ ?? ?ABC ?A B C ,,a b c A B C b =ABC ?ABC ?A B C a b c 2sin cos 2sin sin C B A B =+3c ab =ab

等腰三角形中角度的计算(可编辑修改word版)

等腰三角形中角度的计算 1.如图,CA=CB,DF=DB,AE=AD 求∠A的度数 2.如图,△ABC中,AB=AC,D 在 BC 上,DE⊥AB于 E,DF⊥BC交 AC 于点 F,若∠EDF=70°,求∠AFD 的度数 3 如图,△ABC 中, AB=AC,BC=BD=ED=EA 求∠A 的度数

4. 如图,△AB C 中,AB=AC,D 在 BC 上, ∠BAD=30°,在 AC 上取点 E,使 AE=AD, 求∠EDC 的度数 5 如图 11,△ABC中,点 D 在 AC 上,且 AB=AD,∠ABC=∠C+30°,则∠CBD等于() A D B C 6)如图,在 Rt△ABC 中,D,E 为斜边AB 上的两个.点,且BD=BC,AE=AC,则∠DCE 的大小为

7.如图,在△ABC中,AB=AC,点 D、E、F 分别在 BC、AB、AC 边上,且 BE=CF,BD=CE.∠A=40°,则∠DEF的度数是 8.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等于() (A)顶角.(B)顶角的一半.(C)顶角的 2 倍.(D)底角的一半. 9如图,在△ABC中,AB=AC,点 D、E、F 分别在 BC、AB、AC 边上,且 BE=CF,BD=CE.∠A=40°,则∠DEF的度数为)() 10如图,在△PAB中,PA=PB,M,N,K 分别是 PA,PB,AB 上的点,且 AM=BK,BN=AK,若∠MKN=44°,则∠P=的度数为 A.44°B.66°C.88°D.92° 12如图,△ABC中,D 为 AB 上一点,E 为 BC 上一点,且 AC=CD=BD=BE,∠A=50°,则 ∠CDE 的度数为 A.50°B.51 °C.51.5 °D.52.5 13如图在△ABC中,DM,EN 分别垂直平分 AB 和 AC,垂足为 M,N,分别交 BC 于 D,E

初三数学相似三角形典型例题(含问题详解)

初三数学相似三角形 (一)相似三角形是初中几何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本节复习的目标是: 1. 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的概念,会根据比例线段的有关概念和性质求线段的长或两线段的比,了解黄金分割。 2. 会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进行有关的计算、证明,会分线段成已知比。 3. 能熟练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答有关的计算与证明题。 4. 能熟练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的重点内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以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本节的难点内容是利用判定定理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以及相似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相似三角形是平面几何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中考试题中时常与四边形、圆的知识相结合构成高分值的综合题,题型常以填空、选择、简答或综合出现,分值一般在10%左右,有时也单独成题,形成创新与探索型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重要知识点介绍: 1. 比例线段的有关概念: 在比例式 ::中,、叫外项,、叫内项,、叫前项,a b c d a b c d a d b c a c ==() b 、d 叫后项,d 叫第四比例项,如果b=c ,那么b 叫做a 、d 的比例中项。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和BC ,使AC 2 =AB ·BC ,叫做把线段AB 黄金分割,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 2. 比例性质: ①基本性质: a b c d ad bc =?= ②合比性质: ±±a b c d a b b c d d =?= ③等比性质: ……≠……a b c d m n b d n a c m b d n a b ===+++?++++++=()0 3.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①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如图:l 1∥l 2∥l 3。 则 ,,,…AB BC DE EF AB AC DE DF BC AC EF DF ===

相似三角形知识点讲解及专项练习

相似三角形知识点讲解及专项练习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总结: 1.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2. 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SSS ) 3.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SAS) 4. 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AA) 5.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成比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HL) 相似三角形的模型方法总结: “反A”型与“反X”型. 示意图 结论 E D C B A 反A 型: 如图,已知△ABC ,∠ADE =∠C ,则△ADE ∽△ACB (AA ),∴AE · AC =AD ·AB. 若连CD 、BE ,进而能证明△ACD ∽△ABE (SAS) O D C B A 反X 型: 如图,已知角∠BAO =∠CDO ,则△AOB ∽△DOC (AA ),∴OA ·OC =OD ·OB . 若连AD ,BC ,进而能证明△AOD ∽△BOC . “类射影”与射影模型 示意图 结论 相似三角形证明方法 模块一 相似三角形6大证明技巧 专题

类射影 如图,已知2AB AC AD =?,求证: BD AB BC AC = A B C D 射影定理 已知△ABC ,∠ACB =90°,CH ⊥AB 于H ,求证:2AC AH AB =?,2BC BH BA =?,2HC HA HB =?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比例线段的证明,离不开“平行线模型”(A 型,X 型,线束型),也离不开上述的6种“相似模型”. 但是,王老师认为,“模型”只是工具,怎样选择工具,怎样使用工具,怎样用好工具,取决于我们如何思考问题. 合理的思维方法,能让模型成为解题的利刃,让复杂的问题变简单。 在本模块中,我们将学比例式的证明中,会经常用到的思维技巧. 技巧一:三点定型法 技巧二:等线段代换 技巧三:等比代换 比例式的证明方法 模块二

2017高考真题专题解三角形

2017高考解三角形汇总 1. (2017全国│文,11)△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sin B+sin A (sin C ―cosC )=0, a =2, c=√2, 则C= A.π12 B. π6 C. π4 D. π3 2. (2017全国Ⅱ文,16)△ABC 的内角A,B,C 的对边分别为a,b,c,若2b cosB=a cosC+c cosA,则B= 3. (2017全国Ⅲ文,15)△ABC 的内角A,B,C 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3,6,600===c b C ,则=A ________ 4. (2017山东文,17)△ABC 中,角A,B,C 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b=3,AB ????? ·AC ????? =?6,S △ABC =3,求A 和a 。 5. (2017山东理,9)锐角△ABC 中,角A,B,C 的对边分别为a,b,c,且sinB(1+2cosC)=2sinAcosC+cosAsinC,则下列成立的是() A.a=2b B.b=2a C.A=2B D.B=2A 6. (2017浙江文(理),14)已知△ABC ,AB =AC =4,BC =2. 点D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BD =2,连结CD ,则△BDC 的面积是______,cos ∠BDC =_______. 7. (2017全国│理,17)△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BC 的面积为2 3sin a A (1)求sin B sin C ; (2)若6cos B cos C =1,a =3,求△ABC 的周长 8. (2017全国Ⅱ理,17)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2 sin()8sin 2 B A C +=. (1)求cos B (2)若6a c += , ABC ?面积为2,求.b 9. (2017全国Ⅲ理,17)△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sin A cos A =0,a ,b =2. (1)求c ;

初二数学三角形中相关角度的计算规律及应用专题(重要)

B A O C 1 2 例1 初二数学三角形中相关角度的计算规律及应用(理解性记忆并能熟练运用考试必考) 一、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与角平分线规律及应用 例1:在△ABC 中,BO 与CO 分别是∠ABC 和∠ACB 的平分线,且相交于点O ,探究∠O 与∠A 是否有关系?若有关系,试分析有怎样的关系? 研究分析:∠O =180°- (∠1+∠2) 而∠1+∠2= 12 (180°-∠A) =90°- 12 ∠A ∴∠O=180°- (90°- 12 ∠A) =90°+ 12 ∠A 由例1总结出重要规律: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平分线交 于一点,所形成角的度数等于90°加上第三角的一半,即为∠O = 90°+ 12 ∠A 。 例2:已知如图:在△ABC 中,BO 、CO 分别平分∠CBE 和∠BCF ,且交于点O ,则∠O 与 ∠A 的关系又如何呢? 分析:∠O = 180°-(∠1+∠2) 而∠1+∠2 = 12 (180°+ ∠A) ∴∠O =180°- [ 12 (180°+ ∠A)] = 180°- 90°- 12 ∠A = 90°- 12 ∠A 由例2总结出重要规律:三角形的两个外角平分线交于一点,所形成角的度数等于90°减去第三角的一半。即为 ∠O = 90°- 12 ∠A 。 例3:已知如图:PB 与PC 分别为内角∠ABC 和外角∠ACD 的平分线, 且交于点P , 探究:∠A 与∠P 的关系。 分析:∠P=∠2-∠1, ∠2= 12 (∠A+∠ABC) ∠1= 12 (180°-∠A - ∠BCA ) ∴∠P= 12 (∠A+∠ABC )- 12 (180°-∠A - ∠BCA ) = 12 ∠A + 12 ∠ABC - 90°+ 12 ∠A+ 12 ∠BCA =∠A - 90°- 12 (180°-∠A) = 12 ∠A 由例3总结出重要规律: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平分线与一个外角平分线交于一点,所形成角的度数等于第三角的一 半。即为∠P = 12 ∠A 。 规律的应用 1、 如图,在△ABC 中,外角∠CAE 和∠ACD 的平分线AP 与CP 交于点P ,且∠B=57°,则∠APC= 。 E F

相似三角形题型讲解

实用文档相似三角形题型讲解 相似三角形是初中几何的重要内容,包括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定理及其应用,是中考必考内容,以相似三角形为背景的综合题是常见的热点题型,所以掌握好相似三角形的基础知识至关重要,本讲就如何判定三角形相似,以及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性质来解决与比例线段有关的计算和证明的问题进行探索。一、如何证明三角形相似。则△AGD∽∽FDC的延长线上,AG交BC、BD于点E、,如图:例1、点G在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 ,除已知条件中已明确给出的以外,还应结合具体的图分析:关键在找“角相等”AD24F由,外形,利用公共角、对顶角及由平行线产生的一系列相等的角。本例除公共角∠ G3CB14=AB∥DG可得∠∠∠BC∥AD可得∠1=2,所以△AGD∽△EGC。再∠1=2(对顶角),由EG。∠G,所以△EGC∽△EAB)找到两个三角形中有两对角2)证明三角形相似的首选方法是“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1。(评注:(对应相等,便可按对应顶点的顺序准确地把这一对相似三角形记下来。A是角平分线,A=36°,BD、已知△ABC中,AB=AC,∠例2BCD ∽△求证:△ABC D是公共角,而另一组相等的角则可以C 分析:证明相似三角形应先找相等的角,显然∠通过计算来求得。借助于计算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CB ABC=∠C=72°A=36证明:∵∠°,△ABC是等腰三角形,∴∠,则∠DBC=36°又BD平分∠ABC °A=中,∠C为公共角,∠∠DBC=36BCD在△ABC和△ BCD∴△ABC∽△BAD BCE=∠,∠∠外作∠为边在△,以、内一点连结为△:已知,如图,例3DABCEDADBCABCCBE=ABDABC 求证:△DBE∽△ 实用文档 ,有一对角相等,要证两个三ABCDBE和△DBE=DBC公用。所以∠∠ABC,要证的△分析:由已知条件∠ABD=∠CBE,∠,这ABDCBE∽△角形相似,或者再找一对角相等,或者找夹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从已知条件中可看到△样既有相等的角,又有成比例的线段,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ABD中,在△证明:CBE和△BAD BCE=∠CBE=∠ABD, ∠∠ABD CBE∽△∴△BEBC∴=BDAB ABBC即: =BDBE ABC中在△DBE 和△公用∠DBC∠∠CBE=ABD, DBC ∠DBC=∠ABD+∠∴∠CBE+ABC ∠∴∠DBE= 实用文档ABBC且=BDBE ABC

九年级相似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及例题讲解

相似三角形基本知识 知识点一:放缩与相似 1.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称为图形的放缩运动。 2.把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说成是相似的图形,或者就说是相似性。 注意:⑴相似图形强调图形形状相同,与它们的位置、颜色、大小无关。 ⑵相似图形不仅仅指平面图形,也包括立体图形相似的情况。 ⑶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相似形: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是由另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得到的. ⑷若两个图形形状与大小都相同,这时是相似图形的一种特例——全等形. 3.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如果两个多边形是相似形,那么这两个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长度成比例。 注意:当两个相似的多边形是全等形时,他们的对应边的长度的比值是1. 知识点二:比例线段有关概念及性质 (1)有关概念 1、比:选用同一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 、b 的长度分别是m 、n ,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是a :b =m : n (或n m b a = ) 2、比的前项,比的后项:两条线段的比a :b 中。a 叫做比的前项,b 叫做比的后项。 说明:求两条线段的比时,对这两条线段要用同一单位长度。 3、比例: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d c b a = 4、比例外项:在比例d c b a = (或a :b =c :d )中a 、d 叫做比例外项。 5、比例内项:在比例 d c b a =(或a :b =c :d )中b 、c 叫做比例内项。 6、第四比例项:在比例 d c b a =(或a :b = c : d )中,d 叫a 、b 、c 的第四比例项。 7、比例中项:如果比例中两个比例内项相等,即比例为a b b a = (或 a:b =b:c 时,我们把b 叫做a 和d 的比 例中项。 8.比例线段:对于四条线段a 、b 、c 、d ,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相等,即 d c b a =(或a :b= c : d ) ,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注意:在求线段比时,线段单位要统一,单位不统一应先化成同一单位)

解三角形高考真题汇总

2017高考真题解三角形汇编 1.(2017北京高考题)在△ABC 中,A ∠ =60°,c =37 a . (Ⅰ)求sin C 的值; (Ⅱ)若a =7,求△ABC 的面积. 2.(2017全国卷1理科)△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 ABC 的面积为2 3sin a A (1)求sin B sin C ; (2)若6cos B cos C =1,a =3,求△ABC 的周长. 3.(2017全国卷1文科)△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 sin sin (sin cos )0B A C C +-=,a =2,c ,则C =B A .π 12 B .π6 C .π4 D .π3 4.(2016全国卷2理科)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 2 sin()8sin 2 B A C +=. (1)求cos B (2)若6a c += , ABC ?面积为2,求.b 5.(2017全国卷2文科16)△ABC 的内角A,B,C 的对边分别为a,b,c,若2b cosB=a cosC+c cosA,则B= 6.(2017全国卷3理科)△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sin A cos A =0,a b =2. (1)求c ;(2)设D 为BC 边上一点,且AD ⊥ AC,求△ABD 的面积. 7.(2017全国卷3文科)△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 C =60°,b c =3,则A =_________。 8.(2017山东高考题理科)在C ?AB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 C ?AB 为锐角三角形,且满足()sin 12cosC 2sin cosC cos sinC B +=A +A ,

三角形中的角度计算

三角形中的角度计算 要进行三角形的角度计算,首先要搞清楚三角形角度之间的关系变化。 1、内角和定理 在△ABC 中,∠A+∠B+∠C=180° 2、外角定理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3、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之和等于90° 4、等腰三角形的三角的关系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n °,则两底角为2 1(180°-n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 n °,则另一个底角也是n °,顶角为180°-2n °. 三角形中的角度计算主要分以下三种形式: 1、方程法, 2、推理代换法, 3、特殊值法 1、方程法 例1、在△ABC 中,AB=AC ,CD 平分∠C ,∠ADC=150°,求∠B [分析] (1)所求的∠B 在△DBC 内,已知的∠ADC 是△DBC 的外角,所以有∠ADC=∠B+∠BCD 。∠B 是等腰△ABC 的顶角,∠BCD 是底角的一半,可以用∠B 表示,所以可利用方程式求∠B 。 (2)因为∠A 是底角,∠ACD 是底角的一半, ∠ADC 是已知角,所以可以先求出∠A 。 解法1、设∠B=x ,则∠ACB=21(180°-x),∠BCD=4 1(180°-x),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B+∠BCD=∠ADC ,即 x+4 1(180°-x)=150° 所以x=140° 解法2、设∠A=x ,则∠ACB=x,∠ACD= 21x 。因为∠A+∠ACD+∠ADC=180°, 所以 x+2 1x+150°=180° 解得x=20°,即∠A=20° ∴∠B=180°-2×20°=140° 例2、在△ABC 中,∠A :∠B=5:7,∠C 比∠A 大10°,求∠C 解:设∠C=x,则∠A=x -10°,∠B= 57(x-10°),所以有 x+(x -10°)+5 7(x -10°)=180° 解得x=60°,即∠C=60° 例3、D 是△ABC 的BC 边上一点,AD=BD ,AB=AC=CD ,求∠BAC [分析]因为AD=BD ,AB=AC=CD ,所以有∠B=∠BAD=∠C , C B A

相似三角形动点问题题型归纳

相似中动点问题 题型一位似图形 例1如图,已知O是坐标原点,B、C两点的坐标分别为(3,-1)、(2,1). (1)以0点为位似中心在y轴的左侧将△OBC放大到两倍(即新图与原图的相似比为2), 画出图形; (2)分别写出B、C两点的对应点B′、C′的坐标; (3)如果△OBC内部一点M的坐标为(x,y),写出M的对应点M′的坐标. 例2如图,图中的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与△A′ B′ C′是关于点0为位似中 心的位似图形,它们的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 (1)画出位似中心点0; (2)求出△ABC与△A′B′C′的位似比; (3)以点0为位似中心,再画一个△A1B1C1,使它与△ABC的位似比等于1.5. 题型二动点存在问题 1如图,在△ABC中,AB=8,BC=7,AC=6,有一动点P从A沿AB移动到B,移动速度 为2单位/秒,有一动点Q从C沿CA移动到A,移动速度为1单位/秒,问两动点同时移动 多少时间时,△PQA与△BCA相似。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点A(0,6)、点B(8,0), 动点P从点A开始在线段AO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O 移动,同时动点Q从点B开始在线段BA上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 速度向点A移动,设点P、Q移动的时间为t秒.(1) 求直线AB的 解析式;(2) 当t为何值时,△APQ与△AOB相似? (3) 当t为 何值时,△APQ的面积为 5 24 个平方单位? 3、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 AB=12cm,BC=6cm,点P沿AB 边从点A开始向点B以2厘米/ 秒的速度移动;点Q沿DA边从 点D开始向点A以1厘米/秒的 速度移动。如果P、Q同时出发, 用t(秒)表示移动时间(0≤t ≤6),那么: ⑴当t为何值时,⊿QA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 B C D Q P y x O P Q A B

九年级相似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及例题讲解

相似三角形基本知识 知识点一:放缩与相似 1.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称为图形的放缩运动。 2.把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说成是相似的图形,或者就说是相似性。 注意:⑴相似图形强调图形形状相同,与它们的位置、颜色、大小无关。 ⑵相似图形不仅仅指平面图形,也包括立体图形相似的情况。 ⑶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相似形: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是由另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得到的. ⑷若两个图形形状与大小都相同,这时是相似图形的一种特例——全等形. 3.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如果两个多边形是相似形,那么这两个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长度成比例。 注意:当两个相似的多边形是全等形时,他们的对应边的长度的比值是1. 知识点二:比例线段有关概念及性质 (1)有关概念 1、比:选用同一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 、b 的长度分别是m 、n ,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是a :b =m : n (或 n m b a =) 2、比的前项,比的后项:两条线段的比a :b 中。a 叫做比的前项,b 叫做比的后项。 说明:求两条线段的比时,对这两条线段要用同一单位长度。 3、比例: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d c b a = 4、比例外项:在比例 d c b a =(或a :b =c :d )中a 、d 叫做比例外项。 5、比例项:在比例d c b a = (或a :b =c :d )中b 、c 叫做比例项。 6、第四比例项:在比例 d c b a =(或a :b =c :d )中,d 叫a 、b 、c 的第四比例项。 7、比例中项:如果比例中两个比例项相等,即比例为 a b b a =(或a:b =b: c 时,我们把b 叫做a 和 d 的比例 中项。

较为全面的解三角形专题高考题附答案

.. 这是经过我整理的一些解三角形的题目,部分题目没有答案,自己去问老师同学,针 对高考数学第一道大题,一定不要失分。——(下载之后删掉我) 1、在b 、c ,向量m2sinB,3, 2 B nB ,且m//n 。 cos2,2cos1 2 (I )求锐角B 的大小;(II )如果b2,求ABC 的面积S ABC 的最大值。 (1)解:m ∥n2sinB(2cos2 B -1)=-3cos2B 2 2sinBcosB =-3cos2Btan2B =-3??4分 2π π ∵0<2B <π,∴2B = 3,∴锐角B = 3 ??2分 (2)由tan2B =-3B = 5π π 或 36 π ①当B = 3 时,已知b =2,由余弦定理,得: 4=a2+c2-ac ≥2ac -ac =ac(当且仅当a =c =2时等号成立)??3分 1 2 ∵△ABC 的面积S △ABC = acsinB = 3 ac ≤3 4 ∴△ABC 的面积最大值为3??1分 5π ②当B =时,已知b =2,由余弦定理,得: 6 4=a2+c2+3ac ≥2ac +3ac =(2+3)ac(当且仅当a =c =6-2时等号成立) ∴ac ≤4(2-3)??1分 1 2 1 acsinB =ac ≤2-3 4

∵△ABC的面积S△ABC= 2-3??1分∴△ABC的面积最大值为

.. 5、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 为a,b,c,且bcosC3acosBccosB. (I)求cosB的值;(II)若BABC2,且b22,求a和c b的值. 解:(I)由正弦定理得a2RsinA,b2RsinB,c2RsinC, 则 2RsinBcosC6RsinAcosB2RsinCcosB, 故sinBcosC3sinAcosBsinCcosB, 可得sinBcosCsinCcosB3sinAcosB, 即sin(BC)3sinAcosB, 可得sinA3sinAcosB.sinA0, 又 因此cosB 1 3 . ????6分 (II)解:由BABC2,可得acosB2,又cosB 1 3 ,故ac 6, 2 由b 2 a 2 c2accosB, 2 可得a 2 c 12, 2 所以(ac)0,ac, 即所以a=c=6 6、在ABC中,cos 5 A, 5 cos 10 B. 10 (Ⅰ)求角C;(Ⅱ)设A B2,求ABC的面积 . cosA 5 5 , cos B 10 10 ,得 A、B0, 2 (Ⅰ)解:由,所以 23 sinA,sinB. 510 ??3分 cosCcos[(A B)]cos(AB)cosAcosBsinAsinB 因为 2 2 ?6分 C. 且0C故 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