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2022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17 岳麓版必修3

2021-2022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17 岳麓版必修3

2021-2022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17 岳麓版必修3
2021-2022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17 岳麓版必修3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xx·莆田)伯利克里曾说:“雅典人纵使不能创造一切事务,但有权利判断一切事务。”与这种说法相类似的古希腊思想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B.知识即美德

C.轮番而治D.认识你自己

【答案】A

【解析】据材料中信息“人有权判断一切事物”,可确定A项与其说法相似。

2.(xx·常州)西方社会思想史以普罗塔哥拉为创始人,这是因为普罗塔哥拉是第一个把某个主题加以研究的人。这个主题是( )

A.人的周围世界B.人和人类社会

C.人的道德价值观D.人的尊严和解放

【答案】B

【解析】考查基础知识,普罗塔哥拉属于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研究的主题是人和人类社会。

3.(xx·湖南师大附中)马克思曾经肯定马基雅维利(1469~1527年)及其后一些近代思想家在国家观上摆脱神学的束缚说,他们“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了,他们都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这表

明( )

A.人文主义已经兴起

B.人文主义只是个别

C.宗教束缚依然严重

D.神学思想仍然占统治地位

【答案】A

【解析】“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体现了人文主义的兴起,排除C、D 两项;马基雅维利及其后一些近代思想家说明人文主义不是个别现象,排除干扰项B项。

4.(xx·郴州)美国学者罗伯特·E·勒纳认为“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与这一观点直接相关的是( )

A.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B.文艺复兴的发展

C.宗教改革运动的进行D.启蒙运动的兴起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提取材料关键词“科学、方法”“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这开始于文艺复兴,故选B项。

5.(xx·滨州)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

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下列对这—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

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

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

【答案】D

【解析】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是智者学派的弱点,排除A项;苏格拉底主张“知识即美德”,重视公共利益,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不符,排除;依据史论结合的原则可知D项正确。

6.(xx·邹平)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一切都相对于个人的感觉而言的,法律的合理性,道德的合理性,贵族制的合法性,神的地位的不可动摇性,都遭到了破坏”。这里的“思想”是指( )

A.万物都是由水形成的

B.万物都是由神创造的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法律来自于神的旨意

【答案】C

【解析】由引文可知该思想只强调“个人的感觉”,即主张以人的眼光去

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和法律问题,否定神的地位。由此可知A、B、D三项错误,只有C项符合题意。

7.(xx·宁波)皮科在其《关于人的尊严的演讲》中反复强调,上帝不仅创造了人和宇宙,而且还让人处于一个中央的位置,使人容易观察到世界的一切;同时,上帝在用其法则去限制其他一切生灵的本性时,却赋予人自由意志,让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自由地发展和塑造自己”。据此判断,皮科应是( ) A.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B.宗教改革的领导人

C.启蒙运动时代的思想家D.近代科学的奠基人

【答案】A

【解析】“人处于一个中央的位置”“自由地发展和塑造自己”体现了以人为中心,强调人性,据此可知A项正确。

8.(xx·南通)科学家达尔文在研究中发现,“在浅色的桦树林里,浅色种类的蛾通常是深色种类的蛾的6倍;相反,在深色的松树林,深色种类的蛾通常为浅色种类的蛾的16倍”。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 )

A.生物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

B.生物个体之间存在本种类内部的竞争

C.生物的进化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

D.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正确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材料体现了蛾子的颜色基本上与其所在的环境一致,这体现了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选D项。其它各项均与材料不符。

9.(xx·衡水)古希腊智者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安提丰认为“所有人的自然需求都是一样的”。这一观点主要强调( )

A.人类的平等关系

B.人人都有相同的自然属性

C.人类应遵循自然规律

D.人是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和材料信息可知,“所有人的自然需求都是一样的”体现了强调人类的平等关系,故选A项。智者学派研究的重点是人和人类社会,排除B、C两项,D项与材料无关。

10.(xx·山西模拟)“他的先定学说,就是下面这一事实在宗教上的反映:在商业竞争的世界中,成功或失败不取决于个人的活动或才智,而取决于不受他支配的情况。起决定作用的不是一个人的意志或行动,而是未知的至高的经济力量的摆布。”这说明加尔文的先定学说( )

A.揭示了宗教与商业活动的关系

B.批判了资产阶级的唯利是图

C.传承了马丁·路德的宗教思想

D.顺应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潮流

【答案】D

【解析】加尔文的先定论学说强调商业竞争的关键在于“未知的至高的经济力量的摆布”,这顺应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潮流。

11.(xx·苏北四市)1438年,发表于德意志地区的《皇帝西基斯蒙改革敕令》中说:“服从已死亡,正义遭践踏,正当秩序荡然无存。……上帝垂示为善,奈何人已悉随己愿而未服从。”造成此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 A.智者运动主张以人为世界的中心

B.文艺复兴倡导人性解放和现世幸福

C.宗教改革主张信仰自由因信称义

D.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旗帜反对君主专制

【答案】B

【解析】据“1438年”结合所学可知,强调人性的文艺复兴运动冲击了宗教旧秩序,故选B项;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的观点,提出于16世纪,故排除干扰项C项。

12.(xx·日照)下文摘自1878年法国文学大师维克多·雨果的演讲:“我们的先驱哲学家们是真理的倡导者,让我们祈求这杰出的亡灵;让他们面对策划战争的君主王朝,公开宣布人的生命权,良心的自由权,理性的最高权威,

劳动的神圣性,和平的仁慈性。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雨果所说的“先驱哲学家们”是指( )

A.人文主义者B.宗教改革家

C.启蒙思想家D.社会主义者

【答案】C

【解析】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抨击君主王朝、强调理性的“先哲”是启蒙思想家。

13.(xx·德州)在韦伯看来,新教之所以为资本主义精神的成长提供沃土,是由于新教的理性化,下面路德教的哪些内容能证明上述结论( ) A.强调“因信称义”,靠虔诚的信仰得救

B.鼓动教徒购买赎罪券

C.重视用宗教圣礼仪式来“驱邪避灾”

D.宣扬“预选法”,能否救赎是上帝先定的

【答案】A

【解析】“因信称义”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体现了理性化。

14.(xx·沈阳)“现代化”一词的英文翻译是“modernization”。这个单词产生于18世纪,是从英语单词“modernize”和“modern”中衍生出来的。根据韦氏辞典,英语单词modern产生于16世纪。下列属于“modern”产生时

的历史现象的是( )

①宗教改革②文艺复兴

③启蒙运动④世界走向会合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

【答案】A

【解析】获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modern产生于16世纪。启蒙运动发生于17、18世纪,故不是“modern”产生时的历史现象。

15.(xx·漳平)特莱梅修道院唯一的院规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不禁欲,敢于大胆瞧姑娘;他不节食,吃喝抵得上四个人;他不怯敌,对敌人十分无情,曾把入侵之敌打得落花流水。”该材料最能体现( ) A.禁欲主义B.英雄主义

C.人文主义D.理性主义

【答案】C

【解析】材料肯定人、人性,强调以人为中心,体现了人文主义色彩。

16.(xx·临沂)如同在自然科学领域有“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发现人类社会也有“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的思想集中体现为( )

A.三权分立说B.天赋人权

C.社会契约论D.法律平等

【答案】C

【解析】第三大定律指“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这体现了社会契约论。

17.(xx·沈阳)排巫运动发生在近代早期的欧洲,1580年至1660年间是排巫运动最狂热的时期。其间,许多人被迫害致死,其中95%是女性,多为衰老贫困的单身女性。“排巫运动”的发生表明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欧洲( )

A.仍然缺乏理性精神

B.科学精神高涨

C.需要继续进行反教会斗争

D.人文精神增强

【答案】A

【解析】许多“衰老贫困的单身女性”被迫害致死,这说明当时仍缺乏理性精神;排巫运动的参与者是反宗教人士,C项错误;B、D两项明显与材料不符。

18.(xx·莱州)“他(中国皇帝)可能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哲学家,最有权威的预言者;皇帝的御旨几乎从来都是关于道德的指示和圣训……人类智慧不能想

出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伏尔泰上述言论的政治意图是实行( )

A.中央集权制度B.以德治国

C.君主专制政体D.开明君主制

【答案】D

【解析】材料体现了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中国皇帝的赞美,他认为中国的“皇帝的御旨几乎从来都是关于道德的指示和圣训”,据此可知伏尔泰主张实行开明君主制。

19.(xx·宁德)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们愈经常持久的思索,他就会使我们的心灵充满日新月异和与日俱增的景仰和敬畏之心。那就是: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这“两种东西”体现的思想是( ) A.星空与道德B.平等与博爱

C.自由与理性D.知识与美德

【答案】C

【解析】星空代表的是自由,心中的道德法则代表的是理性,故选C项。

20.(xx·烟台)狄德罗《百科全书》说:“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权利……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此言体现的主张有( )

①个人自由②权利平等

③联邦共和④主权在民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联邦共和在材料中找不到依据,故排除③。

21.歌德在评述某人的学说时写道:“自古以来没有这样天翻地覆地把人类意识倒转过来。因为若是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那么无数古人相信的事物将成为一场空了,谁还相信伊甸的乐园、优美的颂歌和宗教的故事呢。”歌德称颂的人是( )

A.哥伦布B.牛顿

C.哥白尼D.达尔文

【答案】C

【解析】哥白尼提出了“太阳中心说”,直接否定了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观点。

22.(xx·宁德)马克思说:“这本书实际上也为历史上的阶级斗争提供了自然科学根据。”“这本书”是指( )

A.达尔文《物种起源》B.《海国图志》

C.《共产党宣言》D.《论法的精神》

【答案】A

【解析】达尔文《物种起源》中“适者生存,劣者淘汰”的进化论观点为历史上的阶级斗争提供了自然科学根据。

23.(xx·丹东)“我认为《物种起源》这本书的格调是再好也没有的,它可以感动那些对这个问题一无所知的人们。至于达尔文的理论,我准备即使赴汤蹈火也要支持。”为此,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进一步提出( ) A.生物进化论B.人猿同祖说

C.上帝造人说D.自然选择说

【答案】B

【解析】赫胥黎从解剖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猿同祖的学说,使进化论逐渐被科学界普遍接受。

24.(xx·黄冈)“这些哲人(指启蒙思想家)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该论述反映了科学( )

A.改变了人类的宗教信仰

B.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

C.影响了人类的思想观念

D.提升了人类的物质生活

【答案】C

【解析】思想解放促进科学发展,科学发展反过来促进了思想解放的进一

步深入发展。

25.1882年,德国的人口调查中,还没有电力工人一栏,可是,1895年,电力工人就有25000人,到1906~1907年,则达到107000人。这说明( ) A.世界各国进入了“电力时代”

B.钢铁时代到来

C.电力工业是德国日益重要的新兴产业

D.蒸汽时代到来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电力工人人数的急剧增加,所以与电力有关,排除

B、D两项,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

二、非选择题(26题12分,27题12分,28题12分,29题14分,共50分)

26.(12分)(xx·盐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曰:“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把“智”(智慧)、“仁”(仁德)、“勇”(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就是知识”(或“道德就是知识”)。其涵义,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认为:“美德由教育而来。”

——百度·百科材料二14~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

——百度·百科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之处。(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和宋明理学家对“人性”的认识有何不同?(2分)分析产生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4分)

(3)通过以上对东西方思想文明的对比,我们从中可以得出哪些结论?(2分)

【答案】(1)相同点:都重视道德、知识并看到美德与智慧之间的关系;都重视教育的作用。(4分)

(2)不同: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要求人们恪守封建伦理道德;文艺复兴思想家弘扬人文主义,倡导个性解放。(2分)

原因:传统儒学受到削弱,社会危机日益加深;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4分)

(3)结论: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人类的思想文化发展具有多元性,要客观、辩证看待。(2分)

27.(12分)(xx·烟台)学者林贤治说:“真正的思想者,就其本质来说都是异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李贽有无数来自全国各地的追随者,他的“异端”思想也由此广泛传播。与此同时,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德,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材料二布鲁诺指出宇宙是无限的,地球仅仅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微尘。地球绕太阳转,而太阳也不是静止不动的……这就彻底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天主教会宣布他为“异端”,开除教籍,布鲁诺被迫长期离开祖国。1592年,他一回到意大利,即陷入宗教裁判所的毒手,监禁达七年之久,但他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学说。当宣布要处死他时,他说:“你们宣布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到判决更感到害怕。”

——摘编自刘明翰主编《世界通史—中世纪卷》材料三鲁迅指出:“现在有一群好讲鬼话的人,最恨科学,因为科学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不许讲鬼话,所以自然而然的成了讲鬼话人的对头。”

——邱若宏《论五四时期人文思想家的科学启蒙》

(1)李贽和布鲁诺这两位生活在同时期的中外思想家,都被称为“异端”。据材料指出他们被视为“异端”的相同原因及他们临终表现的相似之处。(2分)

(2)结合16世纪欧洲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谈谈你对材料二中布鲁诺“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到宣判更感到害怕”这句话的理解。(6分)

(3)材料三“讲鬼话人的对头”在这一时期掀起了什么运动?其实质怎样?(2分)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异端思想的认识。(2分)

【答案】(1)相同原因:挑战正统,威胁专制统治。(1分)

相似之处:誓死捍卫自己的信念。(1分)

(2)新航路开辟,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深入发展,近代科学兴起,人文主义逐渐成为主流思想,教会统治受到冲击;布鲁诺坚信自己的学说是科学真理,对未来充满信心。(6分)

(3)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兴起。(2分)

(4)认识:“异端”思想的出现是人类历史向前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一定时期内“异端”思想会受到守旧势力的压制和迫害;“异端”思想往往能起到推动思想解放的作用。(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得2分)

28.(12分)(xx·日照)贤臣、清官、天使都是人们对于理想执政者的称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墨子认为,治国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诸葛亮在文章中写道:“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朱元璋对礼部臣僚们说:“为天下者,譬如作大厦,大厦非一木所成,必聚才而后成,天下非一人独理,必选贤而后治。故为国得宝不如举贤。”

——摘自《中国古代廉政建设经验》

(1)材料一中,三位历史人物之见解的共同点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政治两方面简析我国古代社会造就“贤臣”的历史条件。(2分)材料二宋代著名清官包拯、元代高官耶律楚材和杨朵儿只,明代清官况钟、海瑞,也都有类似的境遇,在皇帝支持时,成绩斐然;而一旦失去皇帝支持,就遭到排斥,甚至被罢官坐狱。

——《清官考辩》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指出造成这一现象的历史根源。(2分)

材料三封建阶级的‘清官’,他们的‘清’,就‘清’在政治上忠于皇帝,忠于朝廷,忠于封建的法律制度,在思想上遵守封建的纲常道德,在经济上于合法剥削之外不贪或少贪非分之财,如此而已。作为封建阶级专政工具的官吏,他们在阶级斗争的实践中是属于剥削者、压迫者的阵营,而同被剥削、被压迫的农民相对立的。这是一条不容混淆的基本的阶级界限。

——摘自《<海瑞罢官>代表一种什么社会思潮》

〈人民日报》1965年12月29日)

(3)材料三是用什么方法评价历史上“清官”现象的?(1分)指出这种评价方法的缺陷。(2分)

材料四美国1787年宪法的奠基人麦迪逊曾说: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对政府进行“控制”,启蒙思想家提出了什么构想?(2分)这些构想对近代中国政治变革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答案】(1)共同点:任用贤臣是治国安邦的关键。(1分)历史条件:传统主流思想倡导“仁政”、道德、气节;科举制度的实行(或监察制度、谏官制度的制约等)。(2分,言之成理,一条即可)

(2)现象:皇帝是否支持成为清官政治上沉浮的关键。(1分)根源:君主专制制度。(1分)

(3)方法:阶级分析法。(或阶级斗争思想、“左”的思想等)(1分)

缺陷:不能全面、客观公正地去评价历史问题(不实事求是)。(2分)

(4)构想: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社会契约;实行法治等。(2分,任2点)

影响:为近代中国先进分子的政治变革和救国道路探索提供了思想武器,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2分)

29.(14分)(xx·嘉兴)西方人文精神在17、18世纪有了相对完整的发展。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亚里士多德以为天体是神圣而不腐坏的,……而今人们却这样把天体纳入研究范围之内,并且证明天体也按照……牛顿根据地面上的实验和归纳所得到的力学原理,处在这个巨大的数学和谐之内。……从前人们认为他们所居处的世界,是一个富有色、声、香,充满了喜乐、爱、美……的理想的世界,现在这个……世界则是一个……量的世界,一个服从机械规律性,可用数学计算的运动的世界。

——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1)牛顿“把天体纳入研究范围之内”取得了重要成果,其代表性著作是什么?(1分)牛顿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革命,即“牛顿革命”。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人对自然的认识(知识、方法两个层面)角度,简要阐释“牛顿革命”的内涵。(2分)

材料二极富玄想天分的法国人还很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伏尔泰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定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性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科学与理性之间的关系。(1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法国人为“五尺来高的小动物”的国家政治民主化提出的四条重要“定律”。(4分)

材料三在变动时代,……社会的不平等是如此之显著,……思想上的这种自由会产生个性的观念、它热衷于自我,而不顾社会整体,……19世纪上半叶,……一种新潮流,就在文学、艺术和音乐领域中支配一切。

——斯蒂芬·琼斯《剑桥艺术史—18世纪艺术》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上半叶,……一种新潮流”兴起的背景。(3分)综合上述材料,指出18、19世纪西方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目标。(1分)简述这一时期人文精神传播和发展所产生的主要影响。(2分)【答案】(1)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分)

内涵: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奠定了近代自然科学用实验、归纳方法研究自然,用数学语言描述自然的方法。(如答“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再是经验的认识,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理性认识”也得1分,但本问的总分不超过2分)(2分)

(2)关系:科学进步推动理性发展。(1分)

“定律”:自然权利说(或“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社会契约论、“主权在民”说(或人民主权学说)、分权学说。(4分)

(3)背景:工业革命的扩展;欧洲民族、民主运动发展(或法国大革命的冲击);启蒙思想的传播(或卢梭浪漫主义思想的影响);现实社会的不平等现象显著。(3分,任答3点)

核心价值目标:人本身的彻底解放(或获得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1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