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对话,课堂教学的新追求

  • 格式:doc
  • 大小:94.00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度对话,课堂教学的新追求

王莺

wangy@

一、思考背景:把理解当作了唯一的学习目标。

(一)语文课该给孩子留下什么?

①留下语言(字写对书读懂话说好文写通);

②留下形象;

③留下感悟;

④留下终身学习语文的兴趣与能力。

(如何从聚焦教师“教”的课堂,转型为聚焦学生“学”的课堂)

阅读教学是披文得意的过程,也是一个缘意习文的过程。

(二)学习

1.要素:

①行为主体:学生

②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

知识:了解、理解、应用技能:模仿、独立操作、迁移

过程与方法:感受、参与、尝试、寻找、讨论、合作、分享……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领悟

③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2. 四大转变:

由强调学科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进而强调课程的会话本质;

由强调目标到强调过程的价值;

由强调教材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 由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整合。

3. 一节好课:

①借助教材的特色、妙处,使学生得到语文素养的提高。

②这种特色、妙处的感悟,必须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得以实现。

③把这种感悟及时通过尝试实践,内化为能力、素养。

二、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或者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追求完美的过程就是教师成长的过程。(一)在对话中成长:与教材对话;与学生对话;与自己对话;与理论对话;

1. 学会与教材对话:用足教材,开发教材。

(1)阅读视角:读者、教师、学生

写了什么?

怎么写的?

为什么这样写?

(2)教材的特色、妙处:

①文本的精华区(选择兼具人文内涵和语言因素两方面都有教育价值的语料)

②认知的冲突区

③知识、经验区

文本细读----语言(字斟句酌):本语言的关键点:精华处、矛盾处、空白处

文本细读----多向潜入:优化活动形式,强化主体意识(诵读、比较、还原、品评、改写)

(3)把握目标:向心性

1) 把握年段的阅读目标。

2) 切合单元主题特点。(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3) 依据课文表达特点。(选择兼具人文内涵和语言因素两方面都有教育价值的语料)

4) 扣住课后练习(课文后的练习和思考体现了教科书编者对教学重点的建议,我们要把

握住。

2. 研究学生:了解儿童是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最重要的交接点。

◆每个儿童的学习是一个个别化的的历程。

◆教育是条失事的船,但是我们能在船上发现珍宝。

◆不研究学生,教师就会变成留声机。

◆学生不是有待填充的标准化容器,学生是有待点燃的多色彩的火把。

(1)三种不同类型的学习者

①视觉型的学习者喜欢图片、图标和其他的视觉设备。他们习惯于通过“看到它”来“了解它”。他们有艺术感和强烈的色彩感。

利用视觉设备、小道具和流程图等来促进讲演;

布置一个有色彩的教室;

用角色扮演来帮助学习者理解学习内容;

②听觉型的学习者偏爱用听来获得信息,他们需要“听到它”来“了解它”。他们一般在写作或跟读有关的活动上会遇到困难。

利用讨论、辩论、座谈等方式;

让学员互相重复信息;

避免使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传递重要的信息;

③触觉型的学习者喜欢动手的学习方式。他们需要“做”来了解它。他们经常有很好的空间感。当他们亲自参与的时候,他们的学习效果最佳。

1) 提供实践的学习机会;

2) 为他们提供各种触觉型的学具;

3) 增加课间休息次数,允许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自由活动。

(2)研究学生:

1) 关注学生的尊严

2) 关注学生的个性需求

3) 关注学生的个性学习方式

4) 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

(3)学习失败的原因:

1) 缺乏自信与自尊

2) 低动机

3) 缺乏学习机会

4) 真的缺乏潜能

(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情爱,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米契斯《爱的教育》

1. 读懂学生:“因何而起” “何以如此”

读懂学生的特点

读懂学生的基础

读懂学生的需求

读懂学生的语言

读懂学生的困惑

读懂学生的错误

读懂学生的情感

(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学习轨道;学习情感)

2. 剥洋葱法:剥洋葱法是一种诊断性技术,用于识别和说明因果关系链,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通过问至少问:5个“为什么”,对问题一层层剖析、最终找到真相的方法。

【举例】为什么小马工作不积极?

为什么工作不积极?领导常骂我。

为什么领导常骂你?他说我能力差。

为什么说你能力差?因为我的方案总被退回。

为什么总是被退回?他说我不会写方案。

为什么不会写方案?我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案例分析:不是态度问题,是技能欠缺。所以对于没有经验的他,应该给予更多的技能指导和培训。

【举例】为什么小李工作不积极?

为什么工作不积极?领导常骂我。

为什么领导常骂你?他说我能力差。

为什么说你能力差?因为我的方案总被退回。

为什么总是被退回?错别字太多。

为什么错别字太多?我想快点做完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