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体温管理 专科课件9.5最终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6.06 MB
  • 文档页数:5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
6、失热:
(1)热量从机体深部向表层的传递: 机体的温度由里(体核温度)到表(体表温度)存 在温度梯度即内部温度梯度,通过内部温度梯度向皮肤传递的热量与直肠-体表温度 差和体表面积成正比,新生儿持别是早产儿的体表面积较大,向体外散发的热量也相 对多于成人.易于失热;热传递的综台系数主要取决于皮下脂肪层的厚度、从深部到 表层的血流速度和皮肤的血流量 在应用暖箱等措施为冷损伤患儿复温时.则利用传 导机制使皮肤加热,血流速度加快,令患儿能较快恢复正常体温。
高温物体直接向外发射热的现象叫做热辐射(火炉)
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
6、失热
(2)热量由体表向周围环境的放散 :主要通过传导、对流,辐射和蒸发四条途径。
✓ 对流(convection):仅次丁辐射,是传导失热一种特殊方式,吸入较冷空气,被呼吸系统加温属于此方
式。(通过气体和液体的流动来传热的现象)
过母亲时即形成胎儿-母亲体温梯度,即脐动脉血(代表胎儿)高于脐静脉血(代表母亲 )0.45~0.5C。在此温度梯度范围内,胎儿产生的过多热量主要依靠胎盘血液循环的对流, 其次只有10%-20%的热量是通过胎儿皮肤、羊水和子宫壁的传导作用向母体放散,从而维 持散热与产热平衡和胎儿相对稳定的体温;胎儿的体温随母亲体温的变化而变化。母亲 是胎儿的“缓冲器”,在维持胎儿体温恒定的温度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果母亲发热就 不能缓冲胎儿的产热,势必造成胎儿高热,从而对胎儿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建议孕 妇不要长时间的热水浴,如果出现发热,要及时使用退热药或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要 特别注意保暖,尤其是冬季出生的早产儿和患病的足月儿,避免寒冷损伤的发生新生儿
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
3、体温调节方式:主要方式即自主性体温调节和行为性体温调节。 自主性体温调节:即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由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以维 持恒温动物相对恒定的生理现象,对生物的正常新陈代谢具有重要意义。 行为性体温调节: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中为了保暖或降温所采取的姿势、行为和其 他措施,例寒冷时的踏步、跑动、增加衣服和采取其他保温措施等,新生儿寒冷时 四肢屈曲以减少失热面积,温暖时四肢伸展以增加失热面积等均属于此类。
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
4、新生儿体温调节反应: (3)效应器:接受体温调节中枢传出途径指令性信息,增减产热和失热. a产热:包括行为性肌肉随意活动、寒战和棕色脂肪产热(交感神经支配); b失热:通过调节血管的舒缩以增加皮肤血流量.皮温,对流、辐射及传导失热和促进汗 腺活动及出汗(都由交感神经支配)
✓ 传导(conduction):是将热量从皮肤传导至与皮肤直接接触的物体如床垫、被服等.新生儿经此途径 失热很小。由于水的比热大、导热性能好.临床上可用温水浴给严重低体温患儿复温.亦用冰袋或冰 帽给患儿降温蒸发(evaporation):分为不显性蒸发失热和显性蒸发(出汗)失热。前者是指伴随皮肤 和呼吸道的不显性失(insensible water loss,IWL)所散失的热量.其不受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 体 温、箱温的增高或运用远红外辐射台均导致不显性失水和蒸发失热量增加。 鉴于新生儿的体表面积 较大皮层薄、对水的通透性大的特点,所以其不显性失水和蒸发散热要相对大于成人和儿童,早产儿 更明显。采用双壁暖箱,在暖箱中加湿化液,根据体重调节湿度维持在55%~80%之间,可减少30%~50%的 不显性失水。通过调节呼吸机湿化器的温度至32~35'C,可有效预防呼吸道散热。
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
6、失热:
(2)热量由体表向周围环境的放散 :主要通过传导、对流,辐射和蒸发四条途径。
✓ 辐射(radiation)是最主要的失热途径.传递过程中不需要任何介质.与空气湿度(室温, 箱温)无关,只是将热能直接传递给周围的物体。 在临床工作中,若将暖箱放置在邻近窗户 位置时.箱壁可以向窗户玻璃散热.箱壁温度逐步下降,即使箱温正常,亦可使新生儿辐射散 热增多.甚至体温降低,室温较低时也叫出现此清况:而如果暖箱放在阳光直射下时则会出观 相反的效果。较好的应对方法是采用双壁暖箱,可以有效减少辐射失热。 此外.对于低体 温的早产儿来说.包裹虽可以减少辐射失热,但由于包被本身就是很好的热绝缘体.所以在 外加温时需将早产儿裸体放置在暖箱中,否则很难将热透过被服传递给患儿。
(热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部分沿着物体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方式-传导)
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 6、失热
(2)热量由体表向周围环境放散:主要通过传导、对流,辐射和蒸发四条途径。
蒸发:新生儿在出生时汗腺的数量已与成人持平,但发育尚未成熟。 引起足月儿出汗的 环境温度为32C,要高于成人,出汗的部位多限于前额、枕部和颞部,随日龄增长其他部位 才相继出汗,早产儿很少出汗,胎龄小于32周则不能出汗。由于新生儿出汗能力差,故环 境温度高时容易发热。先天性无汗综合征患儿就因外胚层发育不良导致汗腺分泌减少以
二、新生儿体温的异常表现
1、低体温:当产热与散热的平衡机制被破坏,患儿就有可能出现低温或发热的临床表现
(1)低体温:(hypothermia)是指身体核心温度低于35C,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36.0~36.4C;中度 :32.0~35.9'C;重度:低于32C。体温过低可以是生理性的也有可能是病理性的.常见于早产儿.尤其是低出生体重儿、 小于胎龄儿.此外严重感染、严重先天畸形、接受长时间的复苏治疗、手术(麻醉剂和镇静剂的使用)和输入较大量 未加温的液体等均是出现低体温的高危因素。 低体温不仅导致硬肿症,并可使体内重要脏器受累。 如低温使代谢 率增加,大量糖原被消耗.导致低血糖发生.进ー步发展可引起脑功能的障碍;寒冷刺激可引起皮肤末梢血管收缩,增 加心脏后负荷及耗氧.患儿可有心动过速表现,时间过长可致心肌损害等,可降凝血酶的酶动力学活性,影响血小板 的形态和功能.降低凝血功能,增加术后出血机会;体温每下降1℃可使pH增加0.016,重度的低体温可导致肺出血 和DIC,甚至休克、死亡。 低体温在影响患儿的新陈代谢同时也降低脑细胞的耗能和无氧酵解.临床工正是借此机 制运用亚低温技术而来治疗中、重度偏轻的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儿,并显示出对脑功能保护的良好趋势。
新生儿的体温管理
新生儿科 冀清帅
学习内容
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 二、新生儿体温的异常表现 三、适中温度 四、临床常见几个体温问题 五、新生儿常见的保暖设备 六、警示事件
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
1、胎儿的体温调节特点: 胚胎的初始体温与母亲体温一致,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逐渐积累,当胎儿的体温超
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
5、机体的产热包括基础代谢、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肌肉活动和额外产热4个部分. (2)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指进食后虽然在安静状态下,机体的产热量也比进食前增加 约6%~10%.这与进食的总热量无关,而与摄入食物的种类有关.主要由食物中的蛋白质引起, 牛乳大于母乳,通过静脉输入氨基酸或蛋日质水解物也可出现上述的现象。由此产生的过 多热量从体表排出,其亦无体温调节作用。 (3)肌肉活动: 通过肌肉活动产热属于行为性体温调节的一部分,如婴儿通过哭闹、肢 体活动增加,来增加代谢率和产热,但其作用很小。
(2)体表温度: 即皮肤温度.皮肤是机体表层的最外层.各部位皮肤温度的差异很大.易受外界环境.被服 的影响.随环境温度高低而升降,可使散热量增加或减少,起到调节体温作用 新生儿正常的体表温度为 36~36.5C.四肢末梢温度皮肤最低.接近躯干和头部逐渐增高,通过对新生儿体表温度以及其姿势,行为和皮 肤颜色的评估,可以判断出其是否处于一个适宜的环境。
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
2、新生儿的体温调节特点: 1、当新生儿脱离母亲子宫温暖的羊水的环境后,若不及时采取适宜的保暖措施, 即使产房的室温达到24C,但与其在母亲子宫内的环境温度相比下降幅度要超过10 以上,加之新生儿自身的解剖生理特点(体表面积大、皮肤薄、皮下脂肪少、血管 多等),通过蒸发、辐射、对流而大量失热,出生1小时内体温可降低2.5C,在中性 温度下约6~8小时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之后的1-2天内体温扔不稳定。
至于对外界的热刺激而特别敏感。(蒸发发生在任何温度下)
四种不同的散热方式
辐射
传导
发蒸 流对
Baidu Nhomakorabea
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
7、人体个部位的的温度并不完全相同,根据体温的特点和功能,可将体温分为体核温度(core
temperature)和体表温度(shell temperatur)
(1)体核温度:及深部温度,机体通过血液循环(对流)使各深部器官的温度趋于相对一致和稳定.新生儿通 常用直肠温度代表深部温度.正常范36.5~37.5C.低于35C为低体温。新生儿腋窝温度与成人相比受腋窝周围 棕色脂肪产热的附加的影响.产热的程度不同.故测出的体温可低、高或等于直肠温度,而不能代表深部温度。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腋温可低于核心温度0.3~0.5C.
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
4、新生儿体温调节反应:
(2)体温调节中枢:体温的调节最重要的是通过下丘脑进行的。视前区和下丘脑前部是中枢 性温度及敏感神经元的高级存在部位。冷敏感神经元具有激发产热和抑制失热的作用,而 热敏神经元的作用则相反。下丘脑后部是将多途径传人的温度信息进行整合并向效应器发 出增加产热或失热的指令信息的主要部位。体温调节中枢向效应器发出的指令性信息通 过多途径传出,包括交感神经(血管舒缩、发汗)和躯体神经(寒战,随意性肌肉活动)等,下 丘脑对体温调节是通过调定点方式进行的,调定点温度高低决定体温水平。
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
5、机体的产热包括基础代谢、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肌肉活动和额外产热4个部分
(4)额外产热: 额外产热是指在寒冷环境下,机体为补偿增加的失热、保持产热与失热 的平衡和维护体温所额外产生的热量。a寒战产热:是指在寒冷环境中骨骼肌发生的不随意 的节律性收缩(即寒战)所产生的热量,是成人额外产热的最主要方式。而新生儿在冷应激 时很少出现寒战,其寒战产热的能力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强。b非寒战产热:是指在寒冷环境 中,棕色脂肪(brown adipose tissue,BAT)所产生的热量,是新生儿额外产热的最重要的方 式。棕色脂肪主要存在于新生儿期,约占体重2%~6%,胎龄越小含量越少,产热和耐寒的能力 越差,易发生低体温,主要分布于颈项部、肩胛部、腋窝、心肾和大血管周围,呈浅红色。
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
5、机体的产热包括基础代谢、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肌肉活动和额外产热4个部分.
(1)基础代谢: 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e rate,BMR):是指在适中环境温度、清醒 和安静状态下,空腹12小时以上,所测得的能量代谢率[kcal/(m'·h)1,即供给生命器官活 动所需的能量.正常成人的基础代谢率很稳定,小儿高于成人,而新生儿又高于儿童。新生 儿由于其常在睡眠不能经常保持清醒,肢体也很难完全保持松弛,故对其基础代谢的测定 有所修改,即标准代谢率(standard metabolic rate,SMR):a婴儿照常进食,在进食后1~2 小时测定;b清醒或睡眠时均可,在10分钟内婴儿松弛时完成测定.正常新生儿的SMR占总产 热量的80%,在正常情况下基础代谢所产生的热量高于维持机体体温的需要.而剩余的热量 则经体表散出体外,基础代谢的产热无调节体温的作用.
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
4、新生儿体温调节反应: 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效应器
(1)温度感受器:包括外周温度感受器(即游离的神经末梢)和中枢温度感受器(即神经元), 并有冷感受器和热感受器之分。外周温度感受器:包括体表(皮肤、黏膜)和深部(主要是 腹腔腔壁、腹腔内脏和上腹部及胸腔大静脉)的温度感受器。 当局部温度降低时冷感受 器兴奋;反之,热感受器兴奋。这些感受器基本上以冷感受器占优势,以感受冷刺激为多, 即主要预防低体温。中枢性温度感受器:为中枢神经系统内对温度变化敏感的神经元,亦 可有热、冷敏感神经元之分,在视前区-下丘脑前部以热敏感神经元的数量占优势。

相关主题